妊娠合并子宫扭转1例

妊娠合并子宫扭转1例
妊娠合并子宫扭转1例

妊娠晚期子宫多系右旋,约在30°左右,明显者可达45°。子宫沿纵轴扭转超过45°称为子宫扭转[1-3],若超过90°,临床极为罕见[4],一旦发生,常易误诊,则导致产妇及新生儿预后多不良。今年本院收治1例,扭转达180°,臀位,产妇及胎儿均平安出院,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30岁,孕2产0,因停经39周,臀位,要求手术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4/78mmHg (1mmHg=0.133kPa),一般情况均良好,宫高31cm,腹围95cm,宫体偏左侧,单胎臀位,胎心律145次/分,非应激试验(NST)有反应型,子宫无压痛,无宫缩,宫口未开,宫颈管未展平,质软,先露浮,胎膜未破。因足月妊娠、臀位,于入院第2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中见子宫向左侧扭转180°,下段形成一扭转环,不能分辨反折腹膜,且下方未见膀胱,此时无法将子宫回转正常位置,子宫颜色正常,无缺血、坏死等情况。只能于子宫后壁下段做横切口剖宫产,但因子宫后壁血管充盈明显,提前做好预防大出血准备。以臀位取出一活婴,体质量2550g,身长48cm,Apgar 评分1min8分(肌张力、肤色各扣1分),5min10分,胎盘、胎膜娩出完整,胎盘质量约350g,体积12cm×13cm×1.5cm大小,脐带长约50cm,附着胎盘侧方,取出胎儿后子宫收缩乏力,出血稍多,立即经宫体注射缩宫素10U、卡孕栓1mg舌下含化后逐渐好转,缝合子宫切口后,将子宫复位,检查发现左侧宫角及其下方前壁处各有一个3cm×3cm大小肌壁间肌瘤,因该处血管极度丰富,若剖宫产术中摘除肌瘤,很可能引起大出血,甚至有切除子宫的可能,患者术中清醒,了解病情后要求不进行肌瘤摘除术,检查双侧附件未见异常,清理腹腔后逐层关腹,麻醉满意,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300mL,术毕患者安返病房,术后给予防感染、促宫缩等对症治疗。术后再次仔细询问病史,了解从孕初期开始即已有经常下腹疼痛症状,但各种检查均未查明原因,因无阴道流血、未扪及宫缩等流产或早产表现,胎心正常,未继续重视,之后对疼痛耐受,自以为正常现象,未再告知医生。患者术后情况均平稳,切口甲级愈合,新生儿也无异常情况,于术后6d痊愈出院。

2讨论

2.1发病原因妊娠合并子宫扭转较罕见,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早期更是极少见,因妊娠期子宫随孕月的增加活动度逐渐增大,子宫颈与子宫下段增长变软,一旦有导致子宫两侧不对称因素存在,则多于中晚期开始出现子宫扭转,原因多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盆腔肿瘤、子宫畸形、横位,其中以子宫畸形和子宫肌瘤最为常见[1-3],因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特异,术前诊断较困难,处理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避免延误时机[5]。

2.2诊断及处理因子宫扭转不能阴道分娩,则多易导致产妇及新生儿预后不良,所以,一旦确诊,应积极采取剖宫产术[3,6],但绝大多数病例术前又不能明确诊断,本组患者也是术中才明确诊断的。因患者不重视日常身体检查,以及正规产检,对自身身体健康不了解,导致术前漏诊,术后仔细询问以往病情才推测妊娠初期可能已存在扭转现象,且原因应系子宫肌瘤所致,数月时间子宫逐渐增大,此为一慢性过程,两侧韧带组织已非常松弛,对疼痛已耐受,所以患者除时常腹痛外并没有

妊娠合并子宫扭转1例

马骏,于雪梅,徐凤(绵阳市人民医院产科中心产三科,四川绵阳621000)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异常扭转;子宫疾病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2-3450-01中图法分类号:R711.74文献标识码:B

·短篇与个案·

(下转第3459页)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护理分析 吕薇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护理分析吕薇 发表时间:2016-10-25T14:47:38.8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作者:吕薇 [导读] 对医院服务工作的肯定,减少医患纠纷问题,尤其是综合护理更为显著。所以,临床护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住院楼4楼妇产科 201306 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就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58例,根据1:1的比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参考组,两组均有29例患者。两组患者一律先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措施,而试验组29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护理过程的满意情况,分析以上数据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试验组29例患者整体的护理满意率为93.10%高于参考组29例患者整体的护理满意率为72.41%。结论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情况,对医院服务工作的肯定,减少医患纠纷问题,尤其是综合护理更为显著。由此可知,临床护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护理;分析 通常情况下,妊娠期妇女具有子宫肌瘤在临床诊断时不容易发现,容易对孕妇以及胎儿造成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1]。虽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容易得到控制;但是,患者在治疗后恢复较慢,容易造成孕妇出现不良心理等状况。而在患者进行治疗后进行临床护理,则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情况,并提高对医院服务工作的肯定[2]。就此,本文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就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58例在治疗后实施相关护理措施进行研究与讨论,具体研究资料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就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58例,根据1:1的比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参考组,两组均有29例患者。试验组患者29例的年龄分布在22-38岁之间,中位年龄为(27.8±2.9)岁;而参考组患者29例的年龄分布在23-37岁,中位年龄为(65.6±3.7)岁。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一律先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日常出现的不良症状进行相关措施等。 而试验组29例患者在传统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具体的护理措施为:第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便患者了解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病症的相关知识,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并能够有效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第二,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具有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转变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第三,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24小时监测,如对患者的胎心进行监测等;第四,对患者进行产后护理,时刻观察患者的阴道出血状况;第五,对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以便家属能够在患者出现不良症状时及时进行相关措施等。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在研究的数据中主要是以SPSS 11.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而计量数资料以百分率进行表示,即百分率(%)表示,并通过t检测;通过χ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试验组29例患者中,16例患者对护理过程十分满意,11例患者对护理过程比较满意,2例患者对护理过程不满意,整体护理满意率93.10%;参考组29例患者中,11例患者对护理过程十分满意,10例患者对护理过程比较满意,8例患者对护理过程不满意,整体护理满意率72.41%;以上所有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表一所示:表一两组患者的整体依从性对比 讨论 通常情况下,妊娠期妇女随着怀孕周期的增长,子宫开始缓慢变大,而当患者患有子宫肌瘤时,患者体内的肌瘤位置并不会一成不变,也会随着孕妇的子宫增大而改变,并且随着患者在怀孕期间的体内激素等的改变等会造成肌瘤病变[3]。患者子宫内的肌瘤多种改变往往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胎儿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4]。虽然,患者在医院就诊后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是患者在手术时容易造成患者出现大量出血、宫缩异常等不良症状,倘若此不良症状出现时,没有实施相关措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5]。而在患者进分娩过程前后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有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症状进行相关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工作的支持。另外在本文研究结果中,试验组29例患者整体的护理满意率为93.10%高于参考组29例患者整体的护理满意率为72.41%。由此可知,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情况,对医院服务工作的肯定,减少医患纠纷问题,尤其是综合护理更为显著。所以,临床护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宋雪花.综合化护理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4,(11):1743-1744. [2]刘明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术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3,(27):551-552. [3]杨锐.不孕症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05:554-555. [4]吴静.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护理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01:96-97. [5]徐敏.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施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04:122-123.

1例双子宫妊娠合并子宫扭转致死胎的护理干预

1例双子宫妊娠合并子宫扭转致死胎的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3-03-04T13:08:42.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8期供稿作者:陈晓峡1,2 [导读] 术后健康教育:术后应保持外阴清洁,加强营养,产后8周内禁房事,产后42天到社区医院做产后体格检查。 陈晓峡1,2 (1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443000;2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443000)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8-0255-01 【摘要】对一例双子宫双侧同期妊娠合并子宫扭转、死胎、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的患者因及时抢救,积极治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制定护理对策,及时干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 【关键词】子宫扭转死胎护理 双子宫双侧同期妊娠发生率1/1000000,合并子宫扭转,更为罕见。致胎死宫内、产后出血、胎盘早剥都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死胎容易造成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我科于2011.8收治一例死胎、胎盘早剥、先兆子宫破裂、子宫扭转不排除的患者,经过及时抢救,积极治疗、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先将护理报告如下: 1.病史介绍 患者,女,26岁,孕1产0,因“停产31+1周,腹痛4h”于2011年8月22日急诊入院。孕期未定期体检。4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剧烈腹痛,无阴道流血、流水。查体:体温36.3℃,脉搏11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95/68mmHg,表情痛苦,贫血貌,腹膨隆,宫高34cm,腹围100cm,子宫张力高,硬如板状,下段压痛明显,胎方位扪诊不清,未闻及胎心。Hb85g/L,3P实验可疑。B超示:晚期妊娠,双子宫双胎、胎心消失,一胎为横位、胎盘均为Ⅰ~Ⅱ级。入院诊断:死胎、胎盘早剥、先兆子宫破裂;子宫扭转不排除。急诊行剖宫取胎术。术中见血性腹水500ml,两增大子宫,左侧在前,右侧在后。左侧子宫增大如孕月,近宫体切开子宫,臀位娩出一死婴、随之胎盘娩出,子宫松软如袋状宫腔涌出凝血块约1000ml,立即给予缩宫素宫体注射及静脉滴注,清理宫腔,填塞纱布,宫缩好转。检查胎盘母体面凝血块压迹占3/5。右侧妊娠子宫小于孕月,见表面迂曲扩张血管,胎盘部分植入,子宫收缩差,出血约1000ml。托出子宫检查,发现右侧妊娠子宫下段顺时针扭转180°。因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切除右侧子宫。术中失血2000ml,输浓缩红细胞6U,血浆200ml,冷沉淀10U。术后10天患者痊愈出院。出院诊断:双子宫双侧同期妊娠;右侧子宫扭转;右侧胎盘植入;左侧胎盘早剥;死胎;产后出血。 2.护理 2.1 心理护理妊娠合并子宫扭转,在临床上非常罕见,主要症状为剧烈腹痛,同时出现烦躁,焦虑,恐惧,容易激怒症状,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加重对疼痛的敏感性,促使疼痛感加剧,同时患者及家属得知胎死宫内感到悲伤,情绪低落,护士应用真诚和蔼的语言关心体贴他们,耐心倾听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对患者表示同情,理解和关心,是对患者的重要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紧张,恐惧和焦虑,抑郁的情绪[2],取得患者的合作,使其对治疗有信心,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鼓励孕妇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跟家属做好沟通,取得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有利于抢救的顺利展开。 2.2 一般护理立即给与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大号留置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术前准备。 2.3 术前护理根据患者病情的特点,积极协助医生相患者及家属解释有关病情和实施手术的必要性并交代患者及家属配合的相关注意事项使之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减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4 术后护理 2.4.1 药物护理患者术后继续输液输血,用5%GS500ml加入缩宫素20U静脉点滴维持24h,每分钟30~40滴,促进子宫收缩,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2.4.2 病情观察患者回病房后持续心电监护,持续给氧,血压、心率、尿量是反应患者血容量是否补足的重要指标,应严密观察,尤其是小时尿量,每小时尿量不少于15~20ml,预防肾衰竭的发生。每一小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4.3切口护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持续用沙袋加压6小时,每日观察切口敷料处有无渗血,渗液,每天应及时换药切口张力是否增加,术后用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干燥,以利早日康复;疼痛护理,有效的止疼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为各种生理功能的恢复创造了条件,术后腹部切口的疼痛者,应耐心向其讲解疼痛的性质和时间[2]术后8小时给予同杜叮栓肛塞,减轻疼痛。 2.5 术后健康教育:术后应保持外阴清洁,加强营养,产后8周内禁房事,产后42天到社区医院做产后体格检查。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10, 205,215. [2] 张敏. 护理干预对减轻鼻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6(15):87-89.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综合化护理相关因素分析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综合化护理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综合化护理的相关因素,旨在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应用超声检查对患者的子宫肌瘤病变情况进行检测,对以上所选研究对象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综合化护理相关性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妊娠并子宫肌瘤患者护理难度大、宫颈黏膜下肌瘤、子宫黏膜下肌瘤等都会使患者出现白带增多等问题,影响综合护理的效果的主要相关因素有肿瘤大小、外周血细胞数量等因素。结论:在临床上,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实施综合化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通过对其相关因素分析,可以有效掌握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护理,从而提高护理效率以及实际效果。 标签:综合化护理;子宫肌瘤;妊娠;相关因素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女性生殖器官当中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子宫肌瘤多发于39~50岁的生育年龄的妇女。月经周期缩短以及经期延长是子宫肌瘤最为常见的症状,除此之外还有经量增多以及继发贫血等症状。某些异常的肌瘤增大可超出盆腔,在下腹部可扪及,因此会产生一种压迫症状,压迫症状具体表现为排尿困难以及排便困难。怎样去关心这些患者,这是护理当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相关研究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巩固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效率,不过也存在一定的因素影响了护理效果。本研究为探讨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综合化护理的相关因素,对50例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综合化护理相关性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取的子宫肌瘤患者年龄为35~57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6.1±1.2)岁。经过临床诊断,本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所有研究对象当中,有16例患者为子宫黏膜下肌瘤,17例患者为肌壁间肌瘤,17例患者为浆膜下肌瘤。在手术方式当中,31例患者为腹式子宫全切除术,8例患者为子宫次全切除术,11例患者为阴式子宫切除术。 1.2方法 1.2.1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应用超声设备对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可以明确判定患者的子宫肌瘤病变具体情况。对患者的子宫肌瘤位置、数量、大小,中粒细胞以及白细胞进行观察,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 1.2.2护理方法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缓解其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消除其顾虑,从而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用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例现身说教,使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得以消除,让患者积极

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完整版)

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完整版) 妊娠晚期引产是在自然临产前通过药物等手段使产程发动,达到分娩的目的,是产科处理高危妊娠常用的手段之一。引产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子宫颈成熟程度。但如果应用不得当,将危害母儿健康,因此,应严格掌握引产的指征、规范操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在 2008 年发表了《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草案)》, 现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循证医学证据,再次进行了较大程度地修改, 以提供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和引产方面符合循证医学的建议。 本指南标出的循证医学证据的等级:Ⅰ级证据:来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Ⅱ-1 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Ⅱ-2 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的证据;Ⅱ-3 级证据:来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Ⅲ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本指南标出的推荐分类等级:A级:有充分的证据来推荐;B 级:有合理的证据来推荐;C 级:现有的证据相互矛盾,不允许做支持或反对的推荐;D 级:有合理的证据不推荐;E 级:有充分的证据不推荐;L级:没有足够的证据(数量或质量)做推荐。 一、引产的适应证

引产的主要适应证如下: 1. 延期妊娠:妊娠已达 41 周或过期妊娠的孕妇应予引产,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导致剖宫产率增高的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Ⅰ-A)。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满 37 周,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满 34周或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恶化,子痫控制后无产兆,并具备阴道分娩条件者。 3. 母体合并严重疾病需要提前终止妊娠:如糖尿病、慢性高血压、肾病等内科疾病患者并能够耐受阴道分娩者。 4. 胎膜早破:足月妊娠胎膜早破2h 以上未临产者。 5. 胎儿及其附属物因素:包括胎儿自身因素,如严重胎儿生长受限(FGR)、死胎及胎儿严重畸形;附属物因素如羊水过少、生化或生物物理监测指标提示胎盘功能不良,但胎儿尚能耐受宫缩者。 二、引产的禁忌证 1. 绝对禁忌证: (1)孕妇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不能耐受阴道分娩或不能阴道分娩者(如心功能衰竭、重型肝肾疾病、重度子痫前期并发器官功能损害者等)。 (2)子宫手术史,主要是指古典式剖宫产术、未知子宫切口的剖宫产术、穿透子宫内膜的肌瘤剔除术、子宫破裂史等。 (3)完全性及部分性前置胎盘和前置血管。 (4)明显头盆不称,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症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症 【摘要】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分娩均有影响。粘膜下肌瘤阻碍受精卵着床或致早期流产。较大肌壁间肌瘤合并妊娠时由于机械性阻碍或宫腔畸形也易流产。妊娠期子宫充血,组织水肿,平滑肌细胞肥大,肌瘤明显增大,分娩后逐渐缩小。妊娠期肌瘤迅速增大可发生红色变,出现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计数高。 【关键词】子宫肌瘤妊娠病因影响治疗分娩方式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病率约20%.20岁以下少见,多见于30~50岁之间的妇女,发病原因多与遗传及激素有关。雌激素是肿瘤生长的促进因素,肌瘤随妊娠而长大,随绝经而缩小。怀孕期间的子宫肌瘤,被称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它是指怀孕后检查出有子宫肌瘤,其处理应根据妊娠月份、肌瘤大小、临床表现等因素而决定。 疾病病因 根据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与女性激素有关。雄激素能使子宫肌细胞增生肥大,肌层变厚,子宫增大。女性激素通过相应激素受体起作用。子宫肌组织内雌激素受体含量随月经周期不同雌激素水平而变化。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和雌二醇含量较正常子宫肌组织高.但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含量较低,故雌二醇转变为雌酮的量少。合并妊娠时胎盘生乳素有促进雌二醇对肌瘤的作用,故子宫肌瘤生长加快。同时卵巢功能、激素代谢均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故神经中枢活动对肌瘤发病也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互影响 (一)妊娠对子宫肌瘤的影响 1、妊娠后肌瘤随孕周而增大妊娠后子宫肌瘤组织水肿,平滑肌细胞肥大,故肌瘤常相应增大。尤其以妊娠4个月以前更为明显,分娩后增大的肌瘤大多可以缩小。 2、肌瘤退行性变由于肌瘤在妊娠期增大较快而供血不足,以致出现退行性变,其中以红色退行变性多见。 3、子宫肌瘤蒂扭转妊娠合并浆膜下肌瘤时,随着子宫逐步增大,有蒂的浆膜下肌瘤,易发生蒂扭转。 (二)子宫肌瘤对妊娠的影响 子宫肌瘤可对妊娠各期、分娩和产褥期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 1、流产妊娠早期肌瘤的存在不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和生长发育,流产的发生率是非肌瘤孕妇的2-3倍,且常为不全流产,以致出血较多。 2、胎位不正大的壁间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可妨碍胎儿在宫内活动而造成胎位不正,臀位和横位的发生率增加,因而手术率也增加。 3、子宫收缩乏力及难产分娩过程中,由于肌瘤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引起宫缩乏力,使产程延长;嵌顿在盆腔内的肌瘤如宫颈肌瘤、巨大的子宫下段肌瘤等,可以阻塞产道,造成难产。 4、产后出血子宫肌瘤可影响产后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或子宫复旧不良,恶露引流不畅,易导致宫内感染及晚期子宫出血。 治疗原则 l)妊娠早期子宫肌瘤的处理

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2014年)

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2014年)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妊娠晚期引产是在自然临产前通过药物等手段使产程发动,达到分娩的目的,是产科处理高危妊娠常用的手段之一。引产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子宫颈成熟程度。但如果应用不得当,将危害母儿健康,因此,应严格掌握引产的指征、规范操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在2008年发表了《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草案)》, 现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循证医学证据,再次进行了较大程度地修改,以提供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和引产方面符合循证医学的建议。 本指南标出的循证医学证据的等级:Ⅰ级证据:来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Ⅱ-1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Ⅱ-2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的证据;Ⅱ-3级证据:来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Ⅲ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本指南标出的推荐分类等级:A级:有充分的证据来推荐;B级:有合理的证据来推荐;C级:现有的证据相互矛盾,不允许做支持或反对的推荐;D 级:有合理的证据不推荐;E 级:有充分的证据不推荐;L级:没有足够的证据(数量或质量)做推荐。 一、引产的适应证 引产的主要适应证如下。 1. 延期妊娠:妊娠已达41周或过期妊娠的孕妇应予引产,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导致剖宫产率增高的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Ⅰ-A)。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满37 周,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满34 周或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恶化,子痫控制后无产兆,并具备阴道分娩条件者。 3. 母体合并严重疾病需要提前终止妊娠:如糖尿病、慢性高血压、肾病等内科疾病患者并能够耐受阴道分娩者。 4. 胎膜早破:足月妊娠胎膜早破2 h以上未临产者。 5. 胎儿及其附属物因素:包括胎儿自身因素,如严重胎儿生长受限(FGR)、死胎及胎儿严重畸形;附属物因素如羊水过少、生化或生物物理监测指标提示胎盘功能不良,但胎儿尚能耐受宫缩者。 二、引产的禁忌证 1. 绝对禁忌证:(1)孕妇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不能耐受阴道分娩或不能阴道分娩者(如心功能衰竭、重型肝肾疾病、重度子痫前期并发器官功能损害者等)。(2)子宫手术史,主要是指古典式剖宫产术、未知子宫切口的剖宫产术、穿透子宫内膜的肌瘤剔除术、子宫破裂史等。(3)完全性及部分性前置胎盘和前置血管。(4)明显头盆不称,不能经阴道分娩者。(5)胎位异常,如横位、初产臀位估计经阴道分娩困难者。(6)子宫颈癌。(7)某些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如未经治疗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活动期等。(8)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9)对引产药物过敏者。(10)生殖道畸形或有手术史,软产道异常,产道阻塞,估计经阴道分娩困难者。(11)严重胎盘功能不良,胎儿不能耐受阴道分娩。(12)脐带先露或脐带隐性脱垂。 2. 相对禁忌证:(1)臀位(符合阴道分娩条件者)。(2)羊水过多。(3)双胎或多胎妊娠。

妊娠合并宫颈癌治疗现状及进展

妊娠合并宫颈癌治疗现状及进展 宫颈癌是妊娠合并妇科肿瘤中最常见的,其发病率为0.1/万~12/万。据文献报道,妊娠合并宫颈癌的患者多数为早期,其中70%为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18)临床分期的Ⅰ期宫颈癌。针对妊娠合并宫颈癌,目前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基于2014年欧洲妇科肿瘤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Gynecological Oncology,ESGO)和国际妇科肿瘤学会(International Gynecologic Cancer Society,IGCS)第二次国际会议共识,201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我国妊娠合并子宫颈癌管理的专家共识和2019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宫颈癌指南,本文就目前国内外诊治的现状进行阐述。 1 诊断 妊娠期宫颈癌的筛查与非妊娠期患者相似,仍然遵循“三阶梯”的原则。对于细胞学发现的低级别病变可推迟至产后再行进一步检查;而高级别病变(HSIL),非典型腺细胞(AGC)、原位腺癌(AIS)或妇科检查时肉眼可见宫颈外观异常,需进一步行阴道镜活检以排除浸润性肿瘤,行阴道镜宫颈活检时禁止行颈管内搔

刮,以避免流产。一旦排除浸润性癌,宫颈癌前病变可推迟至产后再行治疗,因为其进展为浸润癌的可能性非常小(0~0.4%)。 妊娠期行宫颈锥切术的唯一指征是高度可疑浸润癌,其目的不是对宫颈病变进行治疗,而是通过手术切除获取足够的标本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由于妊娠期宫颈锥切术可导致母体严重出血、流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故多数学者推荐妊娠期宫颈锥切术最好选择在14~20周为宜,孕24周后,锥切术应延迟至胎儿成熟、结束分娩后再进行。 2 影像学检查 MRI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肿瘤大小、宫旁间质有无浸润以及盆腔及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情况。多数研究认为,孕期MRI检查是比较安全的,Ray等对1720例在早孕期接受MRI的出生儿进行了为期4年的随访,发现早孕期MRI检查并不增加胎儿异常的风险。美国放射学会明确提出,目前并未发现MRI暴露会对发育中的胎儿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妊娠期一旦确诊为宫颈癌,需尽早行MRI 评估。 NCCN指南推荐对局部晚期及以上宫颈癌患者行PET检查,评估有无远处转移。但PET因需要采用放射性核素进行标记,同位素存在放射性,因此既往认为不应在妊娠期使用。近年,Zanotti-Fregonara等报道了6例妊娠合并恶性肿瘤患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如何护理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如何护理 *导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常见的人参合并疾病之一,如果肌瘤长大速度较快会对于妊娠有所影响,黏膜下子宫肌瘤或导致流产。那么当孕期遭遇子宫肌瘤,孩子还能保住吗?应该如何护理?…… 小敏今年27岁,从九月份开始她已经三个月没来月经了,用试纸测了一下,显示怀孕了,可是上周的时候,她身体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阴道里总有褐色的不知道是白带还是血液的液体流出,而且她的腹部也隐隐作痛,她担心孩子会留掉就去医院做个检查,没想到的是她患上了子宫肌瘤。孕期子宫肌瘤应该如何护理?下面就让专家为网友答疑。 专家表示,孕期子宫肌瘤如果长大速度较快会对于妊娠有所影响,黏膜下子宫肌瘤或导致流产,较大的肌壁间子宫肌瘤会导致宫腔畸形引发流产或是影响胎儿的正常活动,造成胎位不正引致难产。分娩时,由于胎位较高增大了难产的几率,手术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正常的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肌瘤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会导致生产过程延长,巨大的子宫下段肌瘤,会堵塞产道造成难产。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子宫肌瘤合并妊娠都会导致产后大出血。 *孕期子宫肌瘤的护理方法 如果肿瘤的直径6cm,宫壁也无变形者,应定期产检,随时

观察情况。孕期子宫肌瘤切忌手术切除,不论肌瘤大小、不论肌瘤数量的多少,不论肌瘤长在了什么部位,无论患者是不是还具有生育要求,一律选择微创或是宫腹腔镜出去肿瘤细胞,均不开腹,不切子宫,以免造成盆腔器官粘连,导致大出血。 如果肌瘤直径6cm,同时并无症状者,应定期产检,密切观察肌瘤发展情况,到妊娠37周时,宜根据肌瘤的生长部位、胎儿和孕妇的健康状况,选择分娩方式。如肌瘤处于子宫下段,使胎头不能入盆者应选择剖宫产手术,如肌瘤上升至腹腔,并不影响胎儿顺利分娩时,可不必过早进行手术,待产妇恢复后到院进行治疗。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方式的选择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在剖宫产术中作子宫肌瘤剔除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与同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阴道分娩15例为对照一组、单纯行剖宫产术18例为对照二组,观察其平均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产后恢复情况、远期随诊情况。结果:对照一组出血量与观察组、对照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产后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远期随诊月经、子宫肌瘤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如估计能自然分娩,仍应阴道分娩,但剖宫产指征宜适当放宽,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是可行的。 标签:妊娠;子宫肌瘤;分娩方式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为0.3%~7.3%[1],由于国民素质提高,晚婚晚育、高龄产妇增多以及医疗技术日益发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也增多。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传统的处理方法是除了宫颈肌瘤以及肌瘤嵌顿在盆腔影响产程,原则上均经阴道分娩,肌瘤待产褥期后重新检查、处理[2]。在有产科指征剖宫产时,是否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争议较多,为此笔者对本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在剖宫产术中作子宫肌瘤剔除的36例患者与剖宫产术中不行肌瘤剔除术及阴道分娩者进行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2~2008年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36例为观察组,年龄28~38岁,平均35岁;有自然流产史5例,不孕史3例。将同期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经阴道分娩15例为对照一组,年龄25~37岁,平均28岁;2例有自然流产史,1例有不孕史。以及行剖宫产术、术中不行肌瘤剔除18例为对照二组,年龄26~38岁,平均33岁;有不孕史3例,自然流产史2例。三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产次、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肌瘤类型及部位 观察组31例患者为肌壁间肌瘤,单发;5例为多发性子宫肌瘤。1例位于子宫前壁偏下段;其余均位于宫体。对照二组15例患者为肌壁间肌瘤,单发;3例为多发性子宫肌瘤。1例位于子宫下段;其余均位于宫体。观察组及对照二组患者,剖宫产术中见子宫肌瘤直径均>5 cm,对照一组分娩前、分娩后行B超检查,子宫肌瘤均位于宫体部,直径0.8~3.0 cm。 1.3 手术方法

巨大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巨大子宫肌瘤合并5月孕一例 四川友谊医院杨阳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 44岁,藏族,已婚,因“停经4月,院外发现盆腔巨大包块10天”入院。患者中年妇女,G8P5+2,末次月经5个月前,具体不详。停经后无明显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嗜睡等早孕症状。患者因“停经”于2014年11月20日就诊当地医院,盆腔彩超提示:中孕,宫内单活胎,子宫颈后方查件实性包块,大小约18.3cm*9.1cm,性质待查,建议到上级医院就诊。3日后患者就诊当地上级医院,复查盆腔彩超提示盆腔包块:23cm*9.8cm,团块巨大,与正常子宫肌层无明显界限,未见明显包膜,内探及散在血流信号。患者要求终止妊娠,由于当地医院医疗条件有限,故建议转到我院进一步治疗。入我院后查体:体温:36.2℃,脉搏:6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2/74mmHg。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如孕6月,右侧腹部扪及巨大包块,质硬,活动,界限较清,于子宫分界不清,包块上限脐上一横指。血常规:WBC:8.19*109/L,N:61.1% ,HGB:123g/L, PLT: 188*109/L,肝肾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结果无明显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彩超提示:胎儿双顶径6.5cm,腹围18cm,股骨长4.7cm,胎盘位于后壁,I级,胎心110次/分,羊水深度、脐血流等指标无异常。盆腔查见巨大不均质弱回声团块,上缘达脐上1.0cm,双侧缘达腋前线,下缘至耻骨联合上方,形态欠规则,内回声不均,与子宫关系紧密,团块内查见丰富血流信号。入院诊断:1.巨大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2.子宫恶性肿瘤待排。考虑到盆腔巨大包块导致梗阻性难产可能,以及胎儿、胎盘等娩出后,有发生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大出血风险,且肌瘤巨大,手术困难,故经过全科讨论后,治疗方案为先行介入栓塞术,阻断肌瘤血供,再行子宫全切术。完善相关准备后,于2014年12月10日行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术后41小时患者出现规律腹痛,阴道少量流血,经2小时50分后顺利娩出壹男死胎,四肢完整,头臀长20cm,重300g,阴道流血约100ml,胎盘娩出完整,胎儿胎盘娩出后2日,在全麻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肌瘤占据整个盆腹腔,向阔韧带生长,将子宫挤向旁侧,术中诊断宫颈巨大肌瘤,考虑无法直接行全子宫切除,故先行宫颈巨大肌瘤剥除,扩大手术视野后行全子宫切除术。手术顺利,剥除包块大小约20cm*18cm*16cm,重2550g,术中出血200ml。术后病理诊断:(子宫)子宫平滑肌瘤伴有出血变性坏死。宫内膜炎性变性坏死,可见蜕膜样变。术后病员恢复可,术后7日拆线,切口II/甲愈合,痊愈出院。 2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生率为20%-40%【1】。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约占子宫肌瘤的0.5%-1.0%,占妊娠的0.3%-1.2%。有学者统计,妊娠合并巨大肌瘤发生率为0.01%-1.21%【2】。肌瘤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与肌瘤的大小

李明珠-妊娠期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临床分析

妊娠期细胞学的变化
妊娠期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 临床分析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李明珠 魏丽惠
? 细胞学判读难度增加 ? 高雌激素状态的影响 --不成熟化生 --基底细胞增生 --蜕膜化: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螺旋 动脉增大、管壁增厚、毛细血管广泛扩张、血供更加丰富、 子宫内膜腺体粗而弯曲,腺体分泌功能更加旺盛、结缔组 织细胞增大等 --A-S反应:染色质增多,胞浆丰富空泡状,核排列方向紊 乱,常突出于腺腔面,上皮可呈假乳头样增生
1
妊娠期生理学变化 ? 宫颈增大
—宫颈间质中平滑肌纤维增生,宫颈管内上皮外移, 中孕早期最明显宫颈管内的上皮外翻至宫颈表面.
妊娠期生理学变化 ? 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增生.
– 大量宫颈粘液产生.
蜕膜反应
宫颈表面弥漫的改变 宫颈表面 弥漫的改变 阴道上皮的蜕膜反应
妊娠期生理学变化 ? 子宫血流增加
– 宫颈充血:宫颈蓝紫色 (Chadwicks’ sign)
? 宫颈阴道部变软(Goodell’s or Hegar’s sign)
查德维克征阳性 查德维克征阳性 Positive Chadwick Sign( Sign(宫颈蓝紫色)
正常- 孕晚期

妊娠期阴道镜检查的目的
? 确定是否存在宫颈浸润癌. ? 决定是否有活检的必要. ? 决定病变是否需要治疗. ? 难点: 子宫颈可视受阻 血供改变 继发的子宫颈蜕膜变化
大多数在孕期发现的预后不良的HPV相关的疾病都是已经 诊断为微小浸润癌或者癌的病例,而不是 CIN
宫颈浸润癌
妊娠期HPV感染
妊娠女性的HPV感染情况 ? 妊娠女性的HPV感染率较非妊娠高48%-72% ? 妊娠组高危HPV感染的发生率高出52-100% ? 妊娠早期到晚期,HPV检出率差异不大, 产后4-12周明显下降
Aydin Y et al. Eur J Gynecol Oncol 2010;31:72-74
湿疣 HPV感染 CIN 癌
6/26/2017
HPV的感染率在妊娠女性(10.1%)和非妊娠女性 (11.4%)并无差异
Roda Husman,J Med Virol1995 Chan PL, J Med Virol2002
妊娠是否增加HPV感染率仍有争议
6/26/2017
妊娠合并湿疣
下生殖道湿疣是不是剖宫产的指征? ? 产道梗阻,大出血风险 ? 反复发作性呼吸道乳头状瘤(JORRP) --0.7% --剖宫产预防JORRP是不必要的
Syrjanen S et al. APMIS 2010;118:494-509 Wokowki et al. MMWR 2010;59:1-101
Catharine C. Lopaschuk. New approach to managing genital warts. Can Fam Physician 2013;59:731-6
6/26/2017

妊娠期急性子宫扭转的诊断及处理

妊娠期急性子宫扭转的诊断及处理 发表时间:2013-03-05T16:44:27.4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0期供稿作者:刘丽萍[导读] 妊娠期急性子宫扭转是指子宫体沿子宫纵轴向一侧扭转至少45°以上,扭转部位为宫体与宫颈连接的子宫下段。 刘丽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150300) 【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0130-01 妊娠期急性子宫扭转是指子宫体沿子宫纵轴向一侧扭转至少45°以上,扭转部位为宫体与宫颈连接的子宫下段。妊娠期子宫扭转非常罕见,多发生于妊娠晚期。 妊娠期急性子宫扭转是产科临床上较严重的急腹症之一,由于临床上症状为非特异性,容易误诊,往往在急诊手术时才确诊。母儿预后不好,胎儿死亡率高,产妇发生子宫坏死的机会较大。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随着妊娠进展,子宫逐渐增大,从盆腔升入腹腔。增大的子宫仅依赖子宫下部周围组织支持,子宫韧带松弛、拉长,固定子宫位置的作用减弱。妊娠晚期,生理情况下子宫轻度右旋,但如果盆腔存在病理改变,使子宫旋转超过45°,则发生子宫扭转。常见的病因为:先天子宫发育异常,如宫角妊娠,单角或双角子宫妊娠;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巨大卵巢囊肿;胎先露异常;盆腔粘连等。Nesbitt等(1956年)在收集文献所报道妊娠子宫扭转同时伴有症状的107例患者中,发现盆腔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子宫肌瘤、双角子宫和肩先露,约占所有妊娠子宫扭转病例的60%以上,这三者的共同特点是使妊娠子宫左右两侧的重量不均,故易致扭转;其余为卵巢肿瘤合并妊娠、盆腔粘连、脊柱畸形及其他类型的胎位不正等;约有21%的病例,盆腔并无病理性改变。突然的体位改变、不良的姿势以及胎动等,则往往是引起妊娠子宫扭转的直接诱因。有文献报道外伤引起子宫急性扭转。子宫扭转2/3为右旋,1/3为左旋,通常扭转180°,也有文献报道60°~720°不等。 子宫扭转后,扭转部位的血管闭塞,造成组织缺氧,子宫肌间出血而致血性浸润,进而发生阔韧带血肿及腹腔积血,并产生剧烈腹痛。胎儿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以致死亡。母儿的预后取决于子宫扭转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文献报道孕妇死亡率为10%~20%,胎儿死亡率为30%。 2 临床表现 妊娠子宫发生扭转时,下腹持续性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出冷汗,重者可发生休克,同时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尿闭。检查腹部胀大,腹肌紧张,或呈板状,压痛显著。子宫常有压痛,有时可扪及由侧方转向前方、呈垂直走向、伴有触痛的圆韧带;伴有肿瘤者则可扪及突起的肿块。子宫体迅速增大,胎儿多死于宫内。子宫颈位置升高,宫颈口无出血或有少许出血,内口紧闭。经宫颈内口刺破羊膜囊可见血性羊水。临产者,宫颈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张,但宫缩强而产程停滞。盆腔检查时阴道可因扭转而使顶部成一盲端,或呈螺纹状,宫颈上缩至耻骨联合上方,经前穹可触及具有搏动的子宫动脉;尿道可因随同扭转而呈螺旋形弯曲,或闭塞不通,使导尿困难甚至无法导尿。经肛门指检可发觉有不同程度的扭曲感。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液。 Nesbitt所收集的107例中扭转大于180°的有16例,其中2/3伴有休克,孕产妇死亡率可高达50%,胎婴儿死亡率高达75%。此外18.7%的病例伴有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等;10.3%的病例伴有泌尿道症状,包括尿频、尿急、不能排尿等;有时伴有少量到中量的阴道流血。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由于急性子宫扭转的症状和体征特异性较差,与异位妊娠、盆腔肿块扭转、胎盘早期剥离、子宫破裂、急性肠梗阻等不易鉴别,而且本症罕见,医生很难想到此病,故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当有腹痛、阴道流血和胎心音消失时,往往误诊为胎盘早期剥离,而在剖腹探查时才能确定诊断。剖腹探查时,子宫扭转90°~180°者在开腹后正中处可见充盈曲张的子宫血管;扭转180°者子宫肌壁因过度扭转而血液循环淤滞,常呈紫蓝色。子宫后壁翻转至前面,有时即于此切开子宫,术后方发现切开者为子宫后壁。 如果妊娠前有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病史,发病前有外伤、脐带过短、宫腔内压力骤减等诱因,妊娠期突发腹痛、子宫卒中及腹腔内出血、胎死宫内等征象应想到子宫扭转的可能性。 B超检查有助于与胎盘早剥等疾病的鉴别,胎盘早剥可见胎盘后血肿,而子宫扭转则显示子宫肌层浸血表现。胎盘位置或子宫肌瘤位置较既往明显改变。 4 处理 妊娠期急性子宫扭转是较严重的妇科急腹症,无论胎儿存亡,均应立即行剖腹探查。如果术中发现子宫卒中呈紫蓝色,经复位后不能得到改善,则无论其孕周多少,均应做子宫后壁切开(纵切口或横切口)取胎继以子宫切除术(胎儿多已死亡,故月份小者亦可不先取胎即行子宫切除)。如果子宫血运正常,无紫蓝色改变,或经复位后子宫血运恢复正常,妊娠已足月者,无论胎儿存亡,均可做剖宫产术;剖宫产后如子宫收缩不良,出血不止,经各种促使子宫收缩的措施,仍不能止血者,应行子宫切除。如果仅轻度扭转,胎龄尚小,但胎儿存活,则可仅做子宫复位。对伴随的盆腔病理改变,可根据情况处理,如有子宫肌瘤或卵巢囊瘤予以摘除,有盆腔粘连者,谨慎分离。 术中可行双侧子宫圆韧带折叠术,有助于保持子宫前倾位,减少子宫后壁粘连并预防产后再次发生子宫扭转。参考文献 [1]王缨,苗华艳.妊娠子宫扭转2例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李伟.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50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12期.

综合化护理措施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

综合化护理措施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6-04-19T10:30:20.65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1期作者:周华玲 [导读] 针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综合化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周华玲安陆市妇幼保健院(安陆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4326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化护理措施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随机将其平均分成各有56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综合化护理措施,观察两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病情控制时间(6.14±1.71)d、住院时间(10.25±2.52)d及并发症发生率(3.5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综合化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综合化护理;妊娠;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是妇科中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妊娠期妇女发生子宫肌瘤,不仅会对产妇的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及生长。因此,临床上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为此,本文特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化护理措施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1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随机将其平均分成各有56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共有56例女性患者,年龄跨度为22~39岁,平均年龄为(28.25±0.26)岁,孕周5-28周,平均孕周(19.25±0.14)周。 实验组:共有56例女性患者,年龄跨度为21~38岁,平均年龄为(28.32±0.29)岁,孕周6-27周,平均孕周(19.29±0.21)周。 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年龄、孕周等资料均衡性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数据资料可用于研究对比当中。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产前检查、病情观察及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 实验组: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措施。 ①产前健康教育:在患者待产前,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家属为患者做好孕前保健工作,若患者出现腹痛、流血等情况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②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疾病存在恐惧心理,加上担心疾病会影响胎儿的健康,使患者的焦虑情绪更加的严重。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保持最优的心理状态迎接妊娠。 ③产时护理:在患者妊娠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胎儿的娩出情况,为胎儿做好胎心监测,协助助产医生将胎儿安全娩出,并针对患者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宫缩乏力及胎儿窘迫等并发症做好预防。 ④产褥期护理:在产妇分娩后,护理人员应定时测量患者宫底,观察阴道的出血情况,防止产后出血。若患者出现宫缩不良,应适当给予患者宫缩素注射,促进患者的宫缩;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做好外阴的清洁。 1.3观察指标 对经不同护理措施的两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的护理对比数据,均需接受统计学软件SPSS18.0的计算,病情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使用计量资料表示,组间通过T检验对比,并发症发生率使用计数资料表示,组间通过卡方检验对比,若两组数据间的P值小于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经过护理之后,实验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病情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经过护理之后,实验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57%(2/56),胎盘前置1例,产后出血1例;对照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79%(15/56),胎盘前置6例,产后出血5例,胎盘早剥4例。由此可知,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集中发病在育龄期妇女中,而妊娠期妇女一旦确诊子宫肌瘤,会导致患者出现阴道出血,增加流产率几率。在妊娠中期,极易导致胎盘前置,增加产后出血概率;在分娩过程中,患者大多数会存在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症状,大大提高了产妇产后感染的风险[2]。因此,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与有效的护理措施相配合,对保证患者及胎儿的生命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3]。 随着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追求,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孕产妇的需求。有研究表明,给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综合化护理措施,结合多种护理措施,对控制患者的病情,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作用[4]。在护理过程中,应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做好术前常规检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心理护理措施能够防止患者情绪出现较大波动,最大限度的维持患者心情的平静,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保持最优的心理状态迎接妊娠;产褥期护理,患者需要保持外阴的清洁,降低产褥期感染的发生。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母乳喂养,保证母婴的身体健康,控制患者的病情,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