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出一份试卷

如何出一份试卷
如何出一份试卷

一、出卷步骤

1、了解测试的性质

什么级别的测试测试对象是谁(哪个年级,学生水平)测试范围是什么

测试时间是多少试卷大体的组成结构(题型、分值)难度系数预控制在多少

2、重温课程标准和教材

充分了解教学目标(三维)充分把握教学重难点充分理清知识脉络,融会贯通

3、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表。

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

4、按照“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

①、科学性原则②、明确性原则③、全面性原则

④、层次性原则⑤、以生为本原则⑥、创新性原则

5、试答全部试题

命题人必须对试题进行试答,并记录答题时间。

一般情况下,用于实际考试的时间,为命题教师试答试卷时间的3倍。

6、调整完善

①、根据答题实际时间的需要,对试题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②、根据答题估计试卷难度,对试题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7、制定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给分尺度评分标准(分步)

二、命题质量的检测

衡量考试的质量通常有四个重要的指标: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如何出一份试卷】

一、衡量试卷质量的指标

衡量试卷的优劣,通常我们用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指标来衡量数学试卷的质量。因此,要编制一份高质量的试卷,我们必须先了解这些指标的含义,并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1、信度试卷的信度是表示试卷作为测试工具的可靠程度的指标。试卷的信度高说明考生分数不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考生分数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

影响试卷信度的因素有:试题的难度。过难或过易的试题都会降低试卷的信度。题目的数量。试卷题目数量越多,信度越高,因为题目数量增多,尤其是同质题目增多,在每道题目上的随机误差将会互相抵消。虽然测评受到内容和时间的限制,题目数量不能太多,但可尽量把大题化小,增加题目数量,以提高信度。题目用语的正确性。题目用语不标准、不正确也会降低试卷的信度。试卷的信度值必须在考后才能计算出来,而且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为提高试卷的信度,教师在命题时应尽量排除上述因素的干扰,使试卷的信度值尽可能高。

2、效度试卷的效度是衡量考试结果与预定要达到的考试目标相符合的程度,效度反映了试卷的有效程度。假如测试的结果与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基本一致,这样的试卷有较高的效度,说明试卷内容恰恰是需

要考查的内容;假如试卷的效度低,则说明所要考查的内容没有完全考查到。初学者学业考试中主要关注试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反映的是试卷是否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各部分内容特殊是教学重点内容得到合理的分配;结构效度反映的是试卷中的图文结构、题型结构和试卷的排版印刷质量是否合理等。

提高试卷的效度要留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试的目标要明确,明确是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还是要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进行推理判定的能力,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二是试题的设计要有效地体现考试目标,填空题、选择题一般用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解答题则用来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三是试卷的要求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一致,试卷内容要涉及教科书中的重点部分,排除与考试无关的内容,试卷中不要出现偏题、怪题,试卷内容要兼顾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

3、难度难度是指试题或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试题或试卷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适合程度的指标。

因为试卷的难度值要在考试结束后才能统计得到,所以命题时必须对试卷做出比较正确的估计。一方面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精通教材;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编制出难度适当的试卷。

一般地,难度适当的试卷分数的分布应呈近似正态分布。

4、区分度

区分度是旨试题或试卷对学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区分度是反映学生把握知识水平差异能力的指标。区分度高的试卷能对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加以区分,使能力强的学生得高分,能力弱的学生得低分。假如水平高和水平低的学生得分相差不大或没有规律可循,那么这样的试卷的区分度就低。

试卷的区分度和难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区分度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控制试题难度来实现的。假如试题太难,优生和差生都答不出来,就没有区分度可言;假如试卷太轻易,优生和差生都能答出来,同样没有区分度。只有合适的难度才会有很好的区分度。实践证实,难度值为0.5的试题具有最好的区分度。但在实际编制试卷时,不可能要求所有题目的难度值均为0.5。一般说来,较难的试题对高水平的考生区分度高,较易的试题对低水平的考生区分度高,中等难度的试题对中等水平的老先生区分度高。所以,当我们要求考生的成绩呈正态分布时,试题难度与特殊轻易的试题较少,接近中等难度的试题较多,此时全卷难度接近0.5,这样的试卷才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二、命题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考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目的不同,试卷编制的结构和试题的难度就不同。前面提到,平常的检测主要是诊断教学内容的把握情况,期中、期末考试则主要是考查考生的学习水平,初中(小学)毕业学业考试的目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也是为高中(初中)阶段的招生提供依据,而竞赛则是一种选拔性考试。目的各有侧重,命题就会不同。

2、科学性原则编写的试题不但要求其本身没有科学性和知识性错误,而且试题表述要规范,尽可能采用学科术语。从新课程命题的发展趋势来看,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一定比例,设计一些能充分体现学科思想方法,动手操作实践等内容的试题。

3、简洁性原则试题的语言表达要简洁、精练,每道试题应该清楚地提出一个或几个独立而明确的问题,学生阅读题干后能够明确他们要解答的内容,不存在理解题意的障碍。

4、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就是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性、教材内容的难易度、《课程标准》要求,编制的试卷必须具有一定的梯度。一方面,试题本身要具有层次性,这主要体现在解答题中,即每一题中的各个小问题难度应有区别,要有一定的梯度,即使该题是难题,各小问中也应设计难度较小的问题;另一方面,整卷试题难度的分布要有层次性,通常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排列。

5.创新性原则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新奇性上,而试题的新奇性则主要反映在取材的新奇性、创设情境的新奇性、设问的创新性以及考查角度的独到性等方面。严格来讲,在一份试卷中,至少应有20%-30%的试题是新命题才算较好地体现了创新性原则。假如一份试卷全部选用他人的现成试题,这样的试卷哪怕是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也会让人觉得有瑕疵。

三、试卷的编制程序

命题工作是一项周密而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命题过程必须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这就需要命题工作按规范程序进行。明确命题的程度,把握命题程序的各项要求,才能编制出一份符合考试要求、高质量的试卷。

试卷的编制程序主要分为:确定考试目标、制定命题细目表、编选试题、组配成卷、试卷难度猜测、试答全部试题、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七个步骤。

1、确定考试目标

考试目标是试卷编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和制约功能。它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的测试目的、内容范围、时间限制加以确定。

考试目标包括考试内容、考查目的和各种量化指标(例如,试卷难度系数、考试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

2、制定双向细目表

在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试目的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出命题及制卷的具体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测试内容(知识、能力)、题量、题型、时限、不同知识点所考查的学习水平以及所占的比例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用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命题双向细目表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教科书中涉及的各项知识所要求把握的程度来确定试题的分布范围、难易程度、重点、难点,要全面反映考试内容,保证试卷对考试内容的覆盖率,对试题的数量以及难度比例的确定要适当,既要考虑大部分学生考试成绩达标,又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能拉开距离。

3、编选试题

编选试题要依据命题原则,紧扣命题内容,围绕命题双向细目表,严格选择材料,进行编选试题。同时要在编制试题过程中同步写出每一道试题的答案,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试题初步确定后,应做进一步的筛选和修订。首先对照细目表,审查所编试题是否与各知识点及其学习水平的设计相符,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补或删减;其次,依据测验的时间要求,确定题量,并对试题做进一步的调整。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已确定下来的题目,从科学性、逻辑性、独立性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做最后的审定和修改。

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教材中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在批发作业成绩试卷时,记下学生常犯的错误;要经常搜集各种书刊及其他现成的试题;随时把搜集到的或自编的试题存入电脑,并进行必要的分类,组成自己的试题库,便于以后命题时使用。

编选试题还应留意以下三个方面内容:①、题目内容、考试水平、试题难度应符合细目表;②、题目叙述简练、清楚、内容正确无误,符合科学性;③、编选试题的数量要比最后确定的试题数量多一些,以备筛选。

4、组配试卷试题拟好或选取好后要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顺序排列,每大题又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编排,形成梯度,组配成卷,并编拟好指导语。

5、猜测难度组卷完成后,根据前面猜测的试题的难度,估算学生各题的得分,从而估得全卷得分,由此估算全卷难度。再结合考试目的,适当调整若干试题的难度、试题类型、试卷结构,使全卷试题的难度系数达到与考试目的的难度系数相符。

6、试答试题命题结束后,命题教师必须对试题进行试答,并记录答题时间。一般情况下,用于实际考试的时间,为命题教师试答时间的三倍。根据试答试题的情况和答题的实际时间,对试题内容做最后一次调整。

7、制定评分标准参考答案应具体明确,正确无误,各层次的分值要标明。试题赋分根据试题难度和答题时间进行分配,试题难度较大,需花较长时间解答的,分值应大些。

四、编制试题的常用技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