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教案-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教案-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教案物态变化

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

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

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示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

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4.1-2示),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学生讨论如何判断?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

(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

℃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

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37℃读作

-45℃读做

0℃读做

5、体温计:

(1)结构、量程、分度值

(2)使用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温度计的使用方面,按课本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但一定要把步骤总结并进行板书。

可以对几种温度计进行对比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

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

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

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难点:

3、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4、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液体温

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

规定为0℃,把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

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

为()

A、38℃;

B、37℃

C、36℃

D、35℃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

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固体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1 6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2 5

4)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液体气体

5)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4

6)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试验:课本75页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评估

……交流和合作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体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

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77表,记住冰的熔点。

?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3、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3、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4、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和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

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

5、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6、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酒精灯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________。物质从固

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叫_____。

2、一切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的熔化温度叫_______;

晶体的凝固温度叫__________;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和凝固

温度是______的。

3、铝的熔点是660℃,那么温度为660℃的铝是:()

A、液态;

B、固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

里去了?

学生猜想:〔……〕

进行新课:

1、探究:水的沸腾

()……提出问题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进行试验数据记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