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骨文到行书

从甲骨文到行书
从甲骨文到行书

从甲骨文到行书,见证汉字的成长与演变甲骨文

甲骨文的线条具有疏和密的对比,虚和实的对比,已经具备中国艺术审美的雏形,但是其线条好似幼儿学步,还很稚弱。

金文

到了金文,线条逐渐圆润充盈。

大篆

线条变得均匀,字形逐渐整齐,并有了方型字的雏形。小篆

笔画减省,字数增加,并进一步方正。隶书

隶书开始进一步由圆长变方扁,去繁就简,笔画变曲为直,更有利于书写。楷书

笔划变得及其工整,成熟与稳重。草书

草书结构减省,笔画连绵,形体奔放,开始奔跑起来。行书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既有楷书的稳重,又有草书的奔放,变得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

除了汉字,好像没有哪一种文字能够如此具有艺术和趣味性,中国几千年的汉字演变,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从甲骨文、金文、楷体龙字看古“龙”之变

从甲骨文、金文、楷体龙字看古“龙”之变 摘要:“”、“”、“”、“龙”等甲骨文、金文、楷体龙字含有的图腾信息,揭示出中国古龙在原始的蛇型龙之后,经历的从火蛇型龙到阴阳双构型龙,由从阴阳双构型龙再到兼具“日月之明”的独体龙的形义演变过程。后三种类型之龙皆为具有相对广泛认同基础的共祖性质之龙。三种形态祖龙不同程度的阴阳属性,是将其与其它形式的龙区分开来的标志。 关键词:古龙字;图腾;龙变 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谜一样的神物。著名学者闻一多认为,龙是以蛇为主干和基调,由不同图腾糅合而成的虚拟生物。部落联盟的图腾为“混合”图腾,部落融合后的图腾为“化合”图腾。在图腾未合并以前,龙只是一种大蛇;蛇与龙从来纠缠不清,也不必将蛇与龙分清[1]19~21。但其又认为混合图腾中的各子图腾,在部落“融化”(部落)过程完成之后,各自的原始意蕴最终消失,彼此融合、质变为“一个新的大单位”[1]20。然而,只要承认龙是以蛇为基调,由不同图腾组合、演化而来,龙都应是一个“化合”之物,它必然和蛇有着本质的区别。 甲骨文、金文中的古龙字,是由特定氏族的图腾符号构成的○1。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古龙字,大体包括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及汉代楷体“龙”四种形态 [2]612。这些龙字中图腾符号的混合、“化合”意蕴,反映了龙是一个从类型到性质都有所演变的文化现象,蛇与龙是既有区别又有共性、区别大于共性的不同之“物”。 一、伏羲氏原始形态的蛇型之龙 传说伏羲“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3]《三皇本纪》,龙似是伏羲氏族的专有

图腾。如果龙是伏羲氏族的专有图腾,那么龙字也和龙图腾一样,应是伏羲氏族的专有符号。传说伏羲氏“蛇身人首” [4]卷一《自开辟至三皇》,甲骨文“”字就似一蛇形之龙。甲骨文“”形龙字[2]612,就更具蛇形之象。金文中又有一图画性较强的龚字[2]152,如图1,其中“”部的蛇形表征更为明显。闻一多认为这一形态的龙的本质,即为一条大蛇不无道理。这应当是存留至商代的一个龙的认知观念。 许多部落经历过非部落联盟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氏族图腾应是独体形态的图腾,即闻一多所言的未与其它图腾合并以前的图腾。“”字的 字形相对原始,当象原始的伏羲氏族的图腾之形。图腾是氏族的标志, 氏族图腾与氏族互为表里。那么,“”的本义是指伏羲氏的图腾, 并代表伏羲氏族之义。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也是建立在这种图腾形 象之上的。或者说,伏羲的形象,就是蛇形龙图腾的人格化。商代甲骨文“”形龙字,应是原始的伏羲文化在商代的历史延续。 然而,除伏羲氏族之外,远古传说中的北山诸神、轩辕国之人、钟山之神及相柳等也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5]95、226、277、280。如果这些同伏羲氏图腾一样的“人首蛇身”之蛇也为蛇形之龙,那么远古以蛇形之龙为图腾的部落是普遍存在的。此氏族的蛇形之龙并不为其彼氏族所认同,因而史料记载有蛇形之龙被他族所食的现象。如延维为二首之蛇,“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5]518。就此而论,这一发展阶段的伏羲氏的“”形龙图腾,尚未获得广泛的氏族认同并拥有共祖图腾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蛇型之龙的普遍存在,表明当时的伏羲氏仅是各部落中的一个普通部落,其文明的发展程度和其它氏族部落相差不大。那么,商代甲骨文“”形龙字,可能并非仅是伏羲氏的图腾符号。但以相似的蛇型之龙为图腾的众多部族,可能为后世以伏羲氏为主力的蛇龙氏族的融合奠定了基础。诸多伏羲氏族与其它图腾类型氏族关系的发展,以其与燧人氏部落联盟的建立为转折点,原始的蛇形之龙出现混合发展的趋势。 二、伏羲氏蛇型之龙与燧人图腾的混合

甲骨文字典.doc

甲骨文字典 1、人,甲骨文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造字本义: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像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隶书变形较大,弯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私”即“厶”* ,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 * 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 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2、女,甲骨文像一个屈膝跪坐的人娴静地交叠着双手。有的甲骨文头部位置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造字本义:两胸饱满的妇人,能生育、哺乳的人类中雌性。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隶书严重变形,以致“人”形消失,“手”形消失。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女,婦人也。象形。王育說。凡女之屬皆从女。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女,妇人。像妇人之形。这是王育的说法。所有与女相关的字,都采用“女”作边旁。 3、母,甲骨文在“女”的胸部位置加两点指事符号,表示妇女因生育而发达的两乳。造字本义:婴儿的生育、哺乳者。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有所变形。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母,牧也。从女,象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母,像养牛一样哺育子女。字形采用“女”作边旁,像怀抱孩子的样子。另一种说法认为,“母”的字形像给孩子喂奶的样子。 4、婦,甲骨文(帚,扫箒,家庭洁具)(女),表示女子在家做扫地等家务。造字本义:在家扫地做家务的女主人。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将“帚”改成,表示手持扫帚。有的金文调整左右顺序。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女”写成。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的“帚”简化成“彐”。“妇”是主内、做家务的女人;“男”* 是主外、开荒耕种的劳动主力。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婦,服也。从女持帚灑掃也。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妇,服侍男人的女人。字形采用“女、帚”会义,表示女人持帚在家洒扫。 5、男,甲骨文(田,田野,庄稼地)(力,体力),表示种地的劳力。造字本义:在田间出力做事的雄性劳动者。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的写成。隶书承续篆文字形。俗体隶书将字形简化成。在造字时代的古人看来,“妇”* 是主内、做家务的女人;“男”是主外、开荒耕种的劳动主力。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凡男之屬皆从男。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男,丈夫,即成年雄性。字形采用“田、力”会义,意思是男子在田间劳动耕作。 6、“兄”是“祝”的本字。兄,甲骨文(口,说)

十三、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商代子姓燕国与周初姬姓匽国

十三、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商代子姓燕国与周初姬姓匽国 讨论了先商及商代方国与都邑的背景,现在再回过头来,接着前面风姓、姜姓、姬姓三大部族及风姓部族鸟 秦汉以来所传文献中燕国的“燕”字均作“燕”,但是西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燕国的“燕”字均作“匽,战国时又加邑旁作“郾”。于是遂有人认为“匽”当是“燕”的本义。其实“匽”仅为“燕”的假借字,方濬益《缀遗斋彝器考释》匽侯鼎释文引潘祖荫(伯寅)说“此匽当为燕之假借字”,是对的。但是在商代燕国的“燕”究竟作何 如前所述,北京房山琉璃河董家林古城址的发现说明在西周以前当地已有一座具有都城规模的城邑存在,这座城邑非商代燕国莫属。又从商代以及先商今河北北部方国林立交错等情况来看,这一商末存在的燕国其始 其实商代晚商时期(自武丁至武庚)作为燕国国名的“燕”字早已见到,并且为人们所熟知。这个“燕”字既不作假借的“匽”字,而且和后来写定的“燕”字字形也略有不同。在商代青铜器的早期(包括武丁、祖庚、祖甲)铭文中,已见到有“亚④”二字。在甲骨文二期(包括祖庚、祖甲)卜辞中,也有某某日“卜④ “亚”字在甲骨文、金文及周初史籍中常见。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常和方国国名 连写,有时与方国名笔画相连,有时将方国名框在“亚”内,成为一种合文的符号。在周初史籍中,有“惟亚惟服”、“侯亚侯旅”等句,与服并称,与侯连称。唐兰《武英殿彝器考释》据金文、甲骨文中“诸侯大亚”、“多亚”等语,认为亚为爵称,说:“凡此亚旅之文,前人多不得其解,得甲骨金文互证,始可定亚为爵称。”丁山《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进一步根据甲骨文、金文资料,认为亚为商代内服的诸侯。丁山说:“殷商王朝‘邦畿千里’之内,实分田、亚、任三服。”“甲骨文的‘多田亚任’决可当以《尚书》、金文所谓‘侯甸男’。”“就甲骨文以论商代的封建制度,应该是邦内甸服,甸外亚服,亚外任服。”依丁山的解释,亚服即是侯服。商周的分封制度是以都城为中心,按照距离的远近划成一个个的同心圆。王畿之内称为邦内,是畿服、甸服、多田。此外是侯服、亚服。再外是男服、任服。这三服是内服的三服。内服以外,又有“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的外服。在《尚书·禹贡》中,甸服、侯服、绥服(男服)、要服、荒服之间的距离各为五百里,其中从王朝的都城到侯服即亚服的距离是一千里至一千五百里。据此,亚就是商代侯国的爵称,可以称为侯的封国同样也有资格称为亚,而亚与侯国名称的合文符号也就是这一封国的徽号。 卜辞中的“卜”和“贞”字之间的一字,最初曾以为是地名或职官名。董作宾《大龟四版考释》(1931)首先确定这一字为贞人名,说“贞上一字……可知其决为卜问命龟之人。有时此人名甚似官名,则因古人多有以官为名者”。又说贞卜时,“有时王亲为之,有时使史臣为之”。在以后的甲骨文研究中,又逐渐知道了贞人并非普通史官的身份,他掌管命卜和刻辞,而这一职事有时又由商王亲自承当,说明能够担任贞人的人也必定是王朝中的重臣,其中也包括从各方国中征召而来的诸侯,其身份类似周初及春秋时在周王室任职的三公和卿士。王献唐《黄县█(上己下其)器》就认为甲骨二期中的贞人“④”既是贞人,又是█(上己下其)国侯爵。在武丁时他是█(上己下其)国侯爵,在祖庚、祖甲时是贞人,在商王身边。他是武丁、祖庚、祖甲三朝旧臣,深受重用。武丁之妻妇好在世时,他还曾将“亚其”铜器进献给妇好,妇好死后该铜器被放 甲骨文“④贞”和金文“亚④”中的“④”字,《西清古鉴》释作虔,孙诒让《名原》释作⑦,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释作█(上上下矢),《海外中国铜器图录》释作█(疑字右改为匕),孙海波《甲骨文编》

汉字趣谈

汉字趣谈 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繁衍、发展,后来,便有了人类文化。按历史的发展规律,人类是先有文化而后才有文字的。这样说来,汉文化,就是汉字的根基。汉字起源,可能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故象形字最早出现。而象形,又可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表示,因而就有多种的表现手法,这就产生了同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后来,又造出形声字来,就出现了同一个字有多种读音了。这里面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汉字不是某一个人造出来的,而是华夏族的先民们,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的生活实践,逐渐创造发明与积累起来,以后通过某些人的搜集、整理、总结,才逐步完善与完成的。即使是从秦始皇时代至明、清时代,都一直存在着官方推行的法定文字与社会上流行的俗体字(大众通用字)并存。就是到了现在,也还有一些地方方言字并没有被收进字典里。我国地域辽阔、广袤,人口众多且居住极其分散,许多地方的方言字是很难收集的。或许法定字与俗体字,在任何时候都是并存的。理由是,即使收进了典籍作为法定字,而社会上随时都有可能造出新的流行俗体字。这是循环发展的关系,是无止境的。认真学习汉字,熟知汉字的写法,了解汉字的字义与历史,这对我们增长知识,加深对汉字内涵的理解是很有帮助和启发的,也是很有趣的。如“大”字,《甲骨文字典》虽然列出17个不同的写

法,然因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故写法上大体相同且形似,均是一个站立的人伸开双臂的形象。大,《说文解字》:“天大地大人亦大”。在天地之间站立着一个人,伸开双臂似一画,是以人得一为大也。天地之间,即宇宙间,如果没有人类的出现与存在,也就没有思想的存在,就无所谓大与小了。若没有人类的出现,那只是个混沌鸿蒙之宇宙,而无所谓世界了。天大矣,无限大也。然而,如果没有人,没有人鼎立其间,没有人的出现,没有人类的存在,便什么也不是了。世界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类。有人,才是大。无人,便不存在大与小之分别了。只有人,才有思维,才有思想,才能产生和分辨出世上那无穷无尽的东西。又如“中”字,《甲骨文字典》列出19个不同写法的中字,因是象形字,均是以圈中之一竖为主。中,在古代是表示方位的。假设古代的某一群体,部落头人带领一帮身强力壮的雄性男人去某地打猎,而留下来的人,都是雌性女人与幼儿、少年和老人,头人怕出去打猎的人走远了,找不到回来的路,便会在出发之前,在住宿营地的某一地方,竖一根高大的树杆(或竹竿)作标志,为了让大家在远处都能看见竖立的树杆(竹竿),便在其上端,扎上一条牦牛的尾巴做标识,告诉大家望着这个标记走回来。这一标志,最初的意愿只是表示方位的。过了许久、许久,我们华夏的先民们发现,每天早晨,当日头(太阳)升起,树杆的一侧,会有一道影子,斜斜的倒在另一边;

甲骨文的临摹与书写

甲骨文的临摹与书写 一.甲骨文的文字特点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1)字形多变: 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体式丰富: 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因字成型 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线条瘦硬 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5)形象生动 甲骨文是师法自然,合众美的结果,大部分字在大自然中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形状、声音、轨迹等。 万[萬] 形如蝎子.蝎子为胎生昆虫,母蝎产子,每胎可达数一甚而 百集幼蝎不等.幼蝎产出后,即自动攀附于母蝎身上,背部尤多, 密密麻麻若不可胜数,古人见之,即以蝎子之形不可胜数之“万”字. 春 上方是草木抽发的曲芽,下面那一部份是一个计时的标志, 组合起来,表示草木遨生开始的时序. 至 一支箭由远方而来,射到靶上,一横代表箭靶

观 是一只猫头鹰的特写,最上面是羽,角中间一竖是 喙,两侧是一双眼睛.显出一副主神贯注观贯注观察的样子,最下面的是乌,表明猫头鹰的类属.此字充分的掌握住了猫头鹰的表情。 二.甲骨文的艺术特点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殷墟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也是比较成熟的文字。而上古文字的点横撇捺、疏密结构,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确实初具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孕育着书法艺术的美,很值得欣赏与品味。以甲骨文而言,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就对其书法体现非常赞赏:“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

汉字演变(从甲骨文到k楷体)

汉字的演变历史(甲骨文-金文-大篆- 小篆-隶书-楷体)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它的特点是: 象形性强,有很强的描画物象的色彩,甲骨文笔画消瘦,直笔与转折多,且书写置向不定,字形结构不固定,异形字多,字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

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与甲骨文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且整体遒丽,古朴厚重,异体字繁多,象形性强,金文与甲骨文结构无大的区别,字体只是有明显区别而已。 大篆;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周宣王时,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其为籀所作,故世称“籀文”。“籀文”乃据古文而作,是在古文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故其与古文或同或异。由金文发展而来。

甲骨文如此形象——说文解字图文并茂

甲骨文-说文解字 每天学习几个字, 天天都能涨知识。 搜微信公众号:班主任俞老师 一起每天学习甲骨文哦!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形象生动,宛如会跳舞的历史。 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它,散发着古老的气息,呈现出华夏民族悠久的回忆。因为时代的遥远,它更加让人好奇。因为文明的伟大,它更加让人崇敬。 阿乖:那老师,你说甲骨文就像会跳舞的历史,请问什么才是历史呢?俞老师:哈哈,过去的都是历史啊!

“历”字的由来 在甲骨文中,“历”字上面为两棵树(林),下面则很像一个脚印,代表有人从那里经过。因此,“历”的本义是“经过”,至今还有词语“经历”等。在篆书中,上边的“木”变成了“禾”,并且还增加了一个“厂”,用来表示山崖,意思是游历的既有树林、庄稼地等平原丘陵,又有陡峭的地方,表示游历的地方多。因此。“历”字有历程之意。此外,人们常常用“历历在目”,表示对过往事物的追思。 甲骨文:历 篆书:历 明白啦啦啦啦,那老师,“史”字怎么理解呢?

甲骨文(中,即“仲”的本字,仲裁决断)(又,手,表示持笔记述),表示仲裁并记述。造字本义:在星象观测、凶吉卜筮等重大活动中作出论断并记录在册。 另一种观点认为:“史”的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又”是手。意思是一个人拿着一个容器,容器中有简策等。更形象的是:容器中的“丨”就像一个利钻,史官常常用它在龟甲、兽骨上刻画、记载。所以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从字源看,“史”、“吏”、“使”原本是一个字,后来才慢慢分开,古代称博学的文职官员为“史”,称行政管理官员为“吏”。 也有学者认为,“史”甲骨文就像手上拿了一个空的瓮一样,表示已经忙完,引申为记载过去的事情的人或记载过去事情的官。以此延伸,如:“驶”,“史”表示空的,没有负担,马身上没有负担自然就跑得快,“史”还可以表示官员,因此“驶”整个意思含有管理马的行动,以及驾驶等。 太棒了!我好爱你哦!

《系统汉语》序言

序言 2011年9月,李银带着名为《系统汉语》的书稿来到岳麓山下,看到厚达300万字的三大册,我与李阳春教授为他的执着与辛勤的成果而震撼。六年半过去,再次看到他的书稿时,已精减为两册,但其内容却又比原来完善了许多。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它不是语言本身,但人类文字的产生无一不是以词语所代表的对事物认知的结果为基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上许多文字已经由象形、表义走上了表音的道路,汉字则是仍然存留的能够体现语言与事物之间认知关系的书写符号,汉字研究也就成为汉学界不衰的一支。 古代汉字代表的是语言当中的词,研究汉字的表义关系实际上就是在探索语言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后世分析《说文解字》的“六书”,区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造字说”与转注、假借的“用字说”,《说文》的体系主要是以形求义;而对形声字的声旁进行研究又有“右文说”的发现,证明声音对字义有重要作用,丰富了训诂学的方式和理念。其实,“六书”与“右文”都在致力于反映语言符号与事物的联系。李银认为,《说文》与右文理论各有优劣,还可以将形音义综合起来,建立一个新的解说体系。 很多事情是评说容易,自己动手难。对汉字形音义进行系统溯源解释,工程浩繁,举步维艰,李银可谓将研习、反思、研究、再反思,直至建立新的体系连成了一条15年的艰苦奋斗、创立学问之路。作为一个汉语研究的业余爱好者,以一己之力,呕心沥血,建筚路蓝缕之功,完全没有功利,这不是常人能够企及的,在当代社会,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这本《系统汉语》认为:解源汉字,字形是基础,字音是根本,最初的文字,应该都是象形和象声的,其内容就包含在字形和声音中,是形音义一体的,没有谁先谁后之分。全书用“章”“卷”“部”为经纬布局,十二章中共11个义类,可以合为自然生长规律的“孕”“育”“成”三大类;每一章下设卷,卷以音为系;每一卷下设部,部以字根率先,后列该字根的衍生字。在详略上,重视对一级字根和二级字根的诠释,其它衍生字则主要通过归类展列显示其义群位置。 在字形分析上,该书严格依据《甲骨文字典》《金文编》《战国古文字典》等著作所载的古文字体;在字音、字义的引用上,采信的是《说文》《广韵》《集韵》《玉篇》《康熙字典》等古典字书。应该说,这本书内容是严谨的,也不乏真知灼见,所付出的艰辛更是非比寻常。 作为依据汉字形音义的原初关系来进行语源系统构拟研究的成果,本书的最大贡献是归纳出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虽然值得商榷的地方还是很多,离完善还相差较远,但它的价值仍然可以说是非凡的。它对汉语诸多疑难问题特别是语源学方面的一些问题,有了新的系统思考和构建,可能对揭示汉语基本词汇的发生关系,绘制出基本词汇发生谱系提供有价值的参照。书中根据音义关系重新整合字群,汉字的个体与其它相关个体容易构成“情景汉字”群,很可能给学习汉字带来族群学习、加速习得的效果,尤其在对外汉语成人教学领域,学习效果可能事半功倍。 可以说,本书开启了研究汉字、研究汉语的一扇崭新窗口! 彭兰玉 2018年2月18日 (作者系语言学教授、博士,湖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科带头人,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语委语言文字督导专家)

甲骨文字对照

甲骨文字对照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甲骨文——汉字对应表 下列的甲骨文单字均是从原字放大,在解释文字之后,附注原诗词作者与诗名、词牌,以供参考。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 安安安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B 八八巴巴巴巴癹白百败 般般邦雹雹宝宝饱保保 保保保保豹豹卑北贝狈 祊偪鼻匕匕匕比必闭畀 畀畀敝敝敝敝辟辟濞兵 兵丙丙丙丙丙丙丙秉并

并并并并驳帛泊亳亳亳 亳卜不不步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 才才采采仓仓仓仓曹册 叉叉昌长鬯鬯鬯朝朝朝 朝车车车车车屮尘臣辰 辰辰辰辰辰辰成呈呈呈 呈承乘齿齿齿齿齿赤赤 舂舂舂虫虫稠丑丑丑丑 臭出出初刍刍楚豖传吹 吹娕娕此此此此朿朿朿 朿朿朿朿朿朿琮琮

D 沓大大汏带带带丹单单 单旦旦宕刀刀盗得登弟 弟杕帝帝帝典典典典奠 奠吊耋丁丁丁丁丁鼎鼎 东东冬冬斗斗豆豆豆剢 剢督督杜端对兑多多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E 娥娥儿而耳洱洱二二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F 伐伐伐凡杋匚匚方方方 方彷非非扉分焚焚焚焚

丰丰丰丰丰风风风风风 妦封封封封夆夆缶夫弗 伏凫刜孚服福福甫斧斧 父父妇妇阜阜复富富腹 腹 G 干甘刚刚高膏膏杲槁告 戈戈鬲鬲鬲鬲鬲鬲各各 更庚庚庚庚庚庚庚工工 工弓公肱肱宫龚冓遘遘 遘古谷蛊蛊鼓雇雇雇雇 剐官毋毋毋毋盥盥盥雚

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

汉字的演变过程 古代汉字的演变大致分为: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过程, 1.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最古老而又完备的汉字是殷墟甲骨文,距今有三千多年。而汉字产生的年代应该比甲骨文早得多。 甲骨文是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已发现甲骨文单字有4500字左右,可认识的约1700字。这些是现存的甲骨文与现代简化字的对比图片。 2. 金文:金文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的形体和结构与甲骨文相似,金文的笔画特点是:字形圆转,大小均匀。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字的定型性有所提高。 3. 大篆:大篆是西周晚期的一种文字,形体与金文大体一致,具有笔画繁多的特点。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 4. 小篆:小篆是秦代的统一字体,经过整理、简化,所以异体字大量减少,且字形呈长方,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因为小篆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而成,一般说小篆是大篆的简体。 5. 隶书: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为了便于书写,隶书将小篆圆转均匀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粗细有致的笔画;隶书对汉字字体的改变是巨大的,因此,“隶变”就成了古今汉字的分界。 6. 草书:草书是秦隶的草化、连笔而成。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末,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称为“狂草”。 7. 楷书:楷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于唐代,一直沿用至今。它完全清除了隶书中残存的小篆的影响,形成了完善的笔画系统。 8. 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体,介于草、楷之间,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综上所述:汉字经过六千多年的变化,发展成七种不同的结体方式。“甲金篆隶草楷行”称为“汉字七体”。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在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 由于发展的需要,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简体字一般是指中国现代中文的法定标准写法。繁体字的简化,减少了汉字的笔画数和汉字的数目,因而降低了汉字学习的难度,同时加快了书写速度,有利于普及教育。

了解几个甲骨文(优选.)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呢?就是甲骨文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甲骨文的世界!那么什么是甲骨文呢?他的发现和出土又有什么意义呢?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兽骨文。那么这么重要的资料又是哪里被发现的呢传说清朝光绪年间,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先生有一次看见了一味中药,叫做龙骨。身为古董商和金石学家的他看到龙骨上刻着字,觉得非常奇怪,于是翻开药渣,没想到上面都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就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把这些奇怪的图案画了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确信,这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文字,他认为,这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这里曾是商朝后期中央都城的所在地,殷商灭亡后,这里便成了废墟,所以称之为阴墟,在这里又出土了大量龙骨,因为这些大都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所以人们就将他们命名为甲骨文,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朝统治者的占卜记录,商代的统治者们非常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或者兽骨进行占卜,然后再把占卜有关的事情刻在甲骨上。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它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也有很深的渊源,甲骨文不断地演变才成为今天的汉字,我们可以从许多汉字中看到甲骨文的影子。如下面三幅图中的甲骨文,大家可以猜想一下到底是什么。 豕字在甲骨文中是很接近原始图画了,但也已简化得光靠看“图”是很难理解成这个动物了。比如: 女: 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个屈膝跪坐的人娴静地交叠着双手。有的甲骨文头部位置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造字本义:名词,两胸丰满的妇人,能生育、哺乳的人类中雌性。 白话版《说文解字》:女,妇人。像妇人之形。 寸: 篆文在手腕(又)的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手腕某个位置。造字本义:切脉位置,离手腕十分的脉口。隶书变形较大,将篆文的“又”写成“十”。 白话版《说文解字》:寸,十分。由手掌后退一寸,即动脉位置,叫作“寸口”。字形采用“手、一”会义。所有与寸相关的字,都采用“寸”作边旁。

古文字学入门书目

古文字學入門簡明書目 【古文字:就時代論:漢武帝以前之文字;形體論:小篆及其以前之文字。(一般認為)】 甲骨文金文的出土研究情況: 胡厚宣《殷墟發掘》 王宇信、徐義華《商周甲骨文》 王宇信《甲骨學通論》 王宇信等《甲骨學一百年》 馬如森《殷墟甲骨學》 宋鎮豪、劉源《甲骨學殷商史研究》【學古文字的目的無非在於考史及研究漢語本身,當然還有其他書法、篆刻等目的】 陳絜《商周金文》 【讀金文前須知金文之著錄材料,所以先讀馬承源《中國青銅器》,工具書杜廼松《中國古代青銅器小詞典》(深入就要看《商周彝器通考》等】 趙誠《二十世紀金文研究述要》 【讀以上書可知出土及研究概況,對相關重要學者著述皆一一紹介】 入門類: 李學勤《古文字初階》【立足考古歷史層面上,略述古文字材料】 林沄《古文字學研究簡論》【注意考釋方法】 陳煒湛《古文字趣談》 許慎《說文解字》【識記篆文】【讀說文前建議先讀陸宗達《說文解字通論》,張舜徽《說文解字導讀》還有周祖謨先生的《說文解字概論》等】【說文謬識不少,可參見季旭昇《說文考證》(專釋說文謬解之字)(說文考證類著作頗多,諸如董蓮池《說文考證》等不一而足)】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吳大澄《說文古籀補》【依金文、古币、古玺、古陶器文补说文古籀3845字。後增1200余字,共4775字。】 郭忠恕夏竦《汗簡古文四聲韻》 通論類: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上编讲述古文字学基础,下编分论甲骨文、金文及战国文字(载书、缯书、兵器刻辞、玺印)】 唐蘭《中國文字學》 唐蘭《文字學導論》 趙誠《甲骨文字學綱要》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 夏含夷《中國文字學導論》【對甲骨、金文、盟書、帛書、簡牘紹介,後有“推薦書目”及索引】 【還有胡樸安《文字學常識》楊樹達《中國文字學概要》龍宇純《中國文字學》徐中舒《古文字學講義》陳夢家《中國文字學》陳煒湛等《古文字學綱要》湯余惠等《古文字學概要》、、、不可勝數】 摹本拓本選注類: 李圃《甲骨文選注》 陳抗等《商周古文字讀本》【古文字文选有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玉版字。古文字概述,讲古文字类别,内容及价值,考释的方法,古文字形体发展规律,甲骨文、金文的语法。最后讲古文字常用字231字。】 陳輝《商周金文》 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 馬如森《甲骨金文拓本精選釋譯》【錯字頗多】 湯余惠《戰國銘文選》 文編類: 高明《古文字類編》【收字5600強,繁體字頭下列甲骨、金文、戰國文字(包括簡牘、帛書、璽印、錢幣、石刻等文字)說文篆文四欄,不按說文排列。問題:所收說文篆字不全,或體(說文有些或體是其假聲之借字,無關形體,故未收)古文漏收(固然有些古文有錯誤,不當收,但是正確的也有漏收的)等,所以自己讀的時候也再次查檢說文,以便補充,並把對本義闡釋合理的抄寫在最下面(也再次熟悉說文)。還有就是隸定的問題,此書節寫為現行正字(中華說文上面的楷體乃近人所增,其有按形體隸定者,也有寫為今字者,對看時需注意)。疑惑:此文編常有有甲骨之文,無金文古文,而直接篆文。只有兩種可能,一是有其字而為發現,二是非其字】 徐中舒《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共收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文字的字头约三千个。《说文》所有者,以小篆为字头,《说文》所无者,则写成楷书,注明所见字书。选用古文字体约一万余。字表依次为殷代、西周、春秋战国。字形之排列,不受甲骨、金文、竹帛、陶玺等的种类限制。末附笔画索引。】孫海波《甲骨文編》【說文有其字者,則首列說文篆文(所以要熟悉說文篆體),無則列楷書。並有引說文等略釋】 劉釗等《新甲骨文編》【按說文排列,首列楷體,說文為有之字則標星號,無簡釋,看時建議翻檢說文,一是加深理解識記,而是熟悉說文】 容庚《金文編》 湯余惠《戰國文字編》 字典類: 徐中舒等《甲骨文字典》 趙誠《甲骨文簡明詞典》 馬如森《甲骨文實用字典》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

甲骨文

甲骨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殷代(商朝)人用龟甲、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占卜。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最详细的一条将近100字。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一带,是商王般庚迁殷以后到纣王亡国时的遗物(公元前14世纪中期~前11世纪中期),距今已3000多年。 商朝人好占卜,以火灼烧甲骨出现的“兆”(细小的纵横裂纹)预测未来的吉凶。甲包括龟的腹甲与背甲,骨多为或牛的肩胛骨与肋骨。甲骨文初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一带,距今约三千馀年,经过鉴定是比篆文、籀文更早的文字。

刻在肩胛骨上的甲骨文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当地的农民在采收花生时,偶然捡到一些龟甲和兽骨,被当成中药卖给药铺,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和学生赵军偶然在中药材上的“龙骨”片发现有古文字,经过查证后才知道是商代国都所在地。但后人考证王懿荣并非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其他尚有王襄、孟定生、刘鹗、端方、胡石查等人。最初,在古物中获利的人为垄断甲骨文,故意把出土地点说成是汤阴或卫辉,学者多受其误导。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由董作宾领导,第一次有计划对甲骨文的考古发掘,共有六人参加,至1937年,前后共进行十五次;发掘地点,除了洹水南岸的小屯村以外,更扩大到后冈、和洹水北岸的侯家庄西北冈、高井台子、大司空村等地。一共出土龟甲、兽骨有二万四千九百多片。抗战期间,工作被迫停止,有大量的甲骨随同众多文物等被运往日本,达一万二千多片。 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4805片甲骨文。 1991年殷墟花园庄东地H3坑中出土甲骨文689片。 甲骨文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纪录。商朝的人皆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是天气晴雨,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求子的,而打猎、作战、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问了!所以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

甲骨文对应字检索表

汉字笔画检索表 一 (292) 丶 (245) 亅 (236) (167) (145) 乙 (384) (144) 【一】二 (293) (299) (299) 十 (295) 丅 (299) 丁 (245) 厂 (356) (64) 七 (294) 匚 (224) 丂 (237) 【丨】丄.........299 卜 (279) 刂 (266) 冂 (165) 【】 亻 (1) 人 (1) 入 (299) 八 (294) 乂 (235) ? (293) 匕 (61) (19) 儿 (12) 几 (232) 九 (294) 勹 (21) 乃 (144) (227) 【丶】 冫 (350) 【乛 】 力 (144) 刀 (266) (266) 又 (64) 卩 (32) 丩 (393) 阝[在左] (358) ? (32) 【一】 三 (293) 干 (241) 于 (246) 亏 (237) 士 (147) 土 (350) 工 (244) 卄 (295) 艹 (380) 下 (299) 廾 (81) 大 (23) 万 (429) 兀 (7) (30) (115) 才 (380) 弋 (239) (145) 【丨】 上 (299) 口 (115) 囗 (162) (285) 巾 (150) 山 (354) 屮 (379) (224) 【】 千 (296) 乇 (385) 乞 (315) 川 (348) 彳 (191) 彡 (301) 亼 (221) 个 (8) 亽 (221) (245) 兦 (167) (144) 犭 (402) 夂 (113) 久 (294) 夕 (312) 么 (152) 凡 (216) 饣 (213) 及 (65) 【丶】 丬 (184) 广 (177) 文 (31) 亡 (167) 门 (181) 义 (286) 忄 (139) 氵 (326) 宀 (170) 之 (103) 辶 (196) 【乛 】 尸 (21) (21) 己 (157) 巳 (63) (65) 弓 (253) 卫 (192) 也 (426) 卪 (32) 女 (40) 小 (300) 刃 (266) 刄 (266) 习 (439) 叉 (70) 飞 (438) 子 (62) 马 (407) (153) 幺 (152) 巛 (348) 【一】 丰 (384) (233) 王 (274) 井 (354) 天 (23) 夫 (24) 元 (7) 无 (27) (167) 韦 (111) 云 (315) 专 (243) 弌 (292) 耂 (10) 丐 (5) 廿 (295) (258) 木 (361) 卅 (295) (280) 1

全部《甲骨文对照表》,书法练字必备!

全部《甲骨文对照表》,书法练字必备! 书法教程:田英章楷书书法《异体字》集锦打开打开书法知识:书体简介之一,甲骨文。打开第一届世界超逼真绘画大赛|正在悄然进行打开书法教程:田英章楷书书法《异体字》集锦打开打开全部《甲骨文对照表》,书法练字必备!书法之家1天前17评论关注路过的朋友,点击关注我们哦~本文共收录一千多个甲骨文与现代简体字的相互对照。甲骨文没有计算机字库,以下对照表以图片形式呈现: 《全部甲骨文对照表》 ﹀觉得好就下面点个赞吧!展开阅读全文热门推荐不会书法?只要练好这八个字,可以露一手打开APP无真文化大观222条评论书法练字有窍门,这样写字绝对神打开APP大家书法105条评论博士妈妈真有才,把英语单词编成三字经,孩子1天记住500个单词!打开APP印子老师62条评论练好32个大字,以备挥毫不时之需打开APP书法之美323条评论鬼才数学老师:小学数学无非就这6张图,背熟考试次次不下98分!打开APP惊喜199818条评论记住行书的这些要诀,练就一首漂亮难得的好字并不难打开APP清雅阁书画63条评论猜你喜欢《中国成语300句》——卢中南楷书欣赏(下)打开APP艺术家视界12条评论英语单词编成三字经,孩子1天记住500词!我家孩子就是这么记的!打开

APP课海家长22条评论回归传统,从摹入临,让书法学习少走弯路打开APP闻是书画11条评论电表转得飞快?教你1招,一个月能省一半电费!聪明人都爱用!打开APP七爷车扯淡188条评论拼音口诀儿歌,背过它,孩子拼音不用愁打开APP喔喔爱原创57条评论解密欧阳询楷书,最难写的五个部首,不信你试试打开APP王羲之搞笑书法22条评论最容易读错的240个汉字,看完后看看你认对了几个?打开APP艺道中国100条评论这些常考常错的字,都在这里了,不要再错下去了!打开APP追梦小多多59条评论《九成宫》最难的五个笔法,对于初学者而言,第五个最要命!打开APP王羲之搞笑书法46条评论硬笔书法规律与口诀,一看就懂打开APP书法初学49条评论为什么掌握好书法技巧,毛笔字就能写得炉火纯青、行云流水?打开APP松风阁书法日讲4条评论楷书结体的四个“核心”,文虽短,有启发打开APP书法密码5条评论写好这60个字,楷书成了一半!打开APP不二斋111条评论这样写楷书,永远写不好!打开APP沃德利成书画院0条评论五行起名大全,命理中缺什么,名字中就要补什么打开APP宝宝取名好帮手3条评论男孩分床睡不能超过这个年龄,不然影响孩子一生,你家孩子分了吗打开APP木棉之城318条评论毛笔字入门的关键技巧,一旦突破就能越写越顺打开APP放心购精选3条评论学书法,一定要认识这些异体字!打开APP笔墨中国16条评论书法

汉字的演变过程表

一、汉字的演变过程表: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 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 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 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二、五个阶段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⑴“声”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在遥远漫长的太古时代,人类从本能的“哭声、笑声……”或模仿大自然的“鸟鸣、虫叫、兽吼、风声、雷声、雨声……”中逐渐分化出具有一定意义、代表一定事物的“声音”,“鹅、鸡、鸭、猫……”等家禽和家畜可能是依据其叫声而定其名的。 ⑵“形”是语言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在远古时代人类主要面临的是生存和种族延续问题。在与大自然和猛兽毒蛇等的斗争过程中,有时需要用“形”或“画”来表示事物。例如:远出狩猎,为了不至于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树干上做一些标记。人类在狩猎时,也注意观察野兽的足迹,以辨别出野兽的特性。另外,人类也可能出于对神秘大自然的崇拜或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在岩洞壁上,画上“日、月、人、山、木、屮、动物、祖先……”等图象。 ⑶“象”是创造汉字和《易》说理预事的主要方法。“日、月”等属于象形文字,是造字的基本部件。 ⑷“数”概念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⑸“理”是“象、数”的扩展。汉字外延的演变主要是通过“理”来扩大的,即相“象”的事物,“理”也相通。例如:“明”本意是明亮,延伸出“眼睛看得清楚、心里明白、事情

甲骨文字典教学内容

甲骨文字典

甲骨文字典 1、人,甲骨文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造字本义: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像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隶书变形较大,弯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私”即“厶”* ,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 * 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 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2、女,甲骨文像一个屈膝跪坐的人娴静地交叠着双手。有的甲骨文头部位置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造字本义:两胸饱满的妇人,能生育、哺乳的人类中雌性。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隶书严重变形,以致“人”形消失,“手”形消失。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女,婦人也。象形。王育說。凡女之屬皆从女。附白话版《说文解字》:女,妇人。像妇人之形。这是王育的说法。所有与女相关的字,都采用“女”作边旁。 3、母,甲骨文在“女”的胸部位置加两点指事符号,表示妇女因生育而发达的两乳。造字本义:婴儿的生育、哺乳者。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有所变形。附文言版《説文解字》:母,牧也。从女,象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母,像养牛一样哺育子女。字形采用“女”作边旁,像怀抱孩子的样子。另一种说法认为,“母”的字形像给孩子喂奶的样子。 4、婦,甲骨文(帚,扫箒,家庭洁具) (女),表示女子在家做扫地等家务。造字本义:在家扫地做家务的女主人。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帚”改成 ,表示手持扫帚。有的金文调整左右顺序。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女”写成。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的“帚”简化成“彐”。“妇”是主内、做家务的女人;“男”* 是主外、开荒耕种的劳动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