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色彩特征分析

城市色彩特征分析
城市色彩特征分析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课程论文

《城市色彩特征分析——以长春为例》

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年级:2013级

专业:建筑学

姓名:张家榕

学号:1321051096

日期:2013 年11月11日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告诉你城市文化是什么。

——埃利尔·沙里宁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它的色彩是其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城市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脉,会形成独特的色彩基调。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但是近些年的城市建设进程势头猛进,大中城市的景观不断丰富变化,但与此同时,其历史文脉造就的城市色彩也随之破坏。这种破坏造成的结果就是城市的主导色彩特征遭到破坏,城市的精神显得浮躁。最直接的现象就是无论走到哪里,城市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子的,貌似唯一区分城市的方法就是检查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因此,研究城市的独有色彩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制定相关的城市色彩规划,延续城市的文脉和地域特色就变得十分迫切。长春,我在那里生活了五年,作为一个经历了多个独特历史阶段的城市,形成了非常鲜明的传统城市色彩,由于没有很好的规划和控制这些传统城市元素,使得城市建设显得有些紊乱,而且引起了诸多争议。接下来的内容将从长春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过程入手,研究长春城市色彩的特征。

1·城市色彩的影响因素

法国著名的色彩学家、设计大师让·菲利普·朗科罗在60年代提出色彩地理学,他认为地理气候和传统文化是影响城市色彩的根本因素,而文化传统等因素则受地理气候的影响与制约。

色彩的象征意义是独特而且不容置疑的,它已经成为了不同民族的信仰、历史、生活和习俗等文化的载体。不同国家和城市都有不同的色彩偏好,这样就会形成不一样的城市景观色彩风格。在许多的国家的传统中,红色就代表着邪恶,但是在中国,红色则意味着喜庆和祝福,这种颜色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官式建筑中,如宫殿、庙宇的外墙、庆典的服饰以及灯饰等。而且到了现代,红色还成为了我国的国旗的颜色,也代表着无产阶级革命的象征。在西方国家,到了圣诞节,红色也会成为大街小巷的主打色,用来表达温馨。但是不同的是,在股票市场中,红色在亚洲表示上涨,而在美洲则表示下跌。

在封建社会的中国,黄色象征着财富和权利,是皇族的专有颜色。在希腊和罗马,神庙上的颜色也是以金黄色为主。但是在欧洲,黄色却被认为是庸俗的色彩。

在不同的年代,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长也会影响城市的主要色彩。比如,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城市中的主要颜色是砖红色;60年代的主要色调成为了灰色;到了80年代,主要色彩变成了白色的墙面贴砖和蓝色的玻璃。

地理与气候也影响着城市的色彩,我们知道,气候条件被分为寒地气候、热带气候、温带气候以及沿海气候等,在不同的气候区域,城市也会有不同的色彩。比如,温热的地中海沿岸城市的色彩倾向于金黄色,而寒冷的北方国家以及东北城市的颜色则偏向采用厚重色彩。

2.寒地城市色彩控制

城市色彩不但与城市规划相关,而且也影响居民的视觉心理健康,所以,城

市色彩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城市色彩的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城市特色,与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地理学等学科都有很多的关联。

城市色彩是人们对于一个城市面貌在视觉上的深度体验,虽然许多没有经过建筑学专业培训的人无法准确的捕捉到城市色彩的信息,但是如果一个城市的总体色彩纷繁冗杂,那么给予城市中居住、生活的人们的感觉也会是杂乱无章的,深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这个城市缺少历史的积淀,又是改革开放首当其中的城市之一,其发展的迅猛势头势不可挡,但是却缺少一个整体的色彩感觉,所以给人感觉整个城市都很浮躁。改革开放后,很多城市也变成了这样,这就导致无论是北方城市还是南方城市呈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样子,没有地方特色。

3.寒地城市色彩构成

说道城市色彩,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建筑的外表皮的颜色。的确,建筑色彩是城市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城市色彩的体现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建筑色彩就是城市色彩体现与表达的灵魂。建筑的处理直接影响了城市总体色彩感的基调。建筑色彩包括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娱乐建筑、办公建筑等等,这些功能不同的建筑的建筑色彩应该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寒地建筑的色彩设计既要考虑到不同功能建筑的色彩区别,又要考虑到色彩的地域性、冷暖对比性等特征,使建筑色彩具有地域性。

其次,广场街道的色彩也是城市色彩的串联元素,它构成了城市的骨架,也串联了城市的景观节点。它是城市景观的管道,所以,应该考虑到其景观的延展性与建筑色彩的关系。或是顺应建筑的色彩感觉使整个区域显得和谐统一;或是强调出建筑的轮廓特征,使城市主导色彩更为突出。

城市内的指示牌、雕塑、广告、公交站等生活辅助设施都属于城市的辅助色彩,这些元素也是丰富城市色彩的组成元素,特别是北方寒地建筑更是如此,虽然这些辅助设施不是构成城市色彩的主要元素,但是也是冬季改变城市单调、乏味的景观形象的元素。除了冬季依旧生长的常绿植物外,许多设施也能传递温暖的感觉。对于不同植物的合理规划也会形成不同季节之间的城市色彩的演变。

4.长春城市色彩分析

长春处于东北中心,虽然被叫做长春,但是这个城市的冬天漫长而且寒冷,是典型的北方寒地气候。在长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并且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城市色彩风格。

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影响

长春处于长白上向松嫩平原过渡的中央,整个地势较为平坦。整个城市中心区是以人民广场为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布局。形成了道路、铁道、河道绿化为骨架的网络布局。在历史上被叫做“杏花雨、丁香雾、绿洞长街春常住”的特点而驰名,形成了田园城市布局风貌。

同时,在长春的东部建设了净月潭,作为长春的水源以及氧吧。本科期间,我的

学校距离净月潭非常近,学校的空气非常清新,净月潭的树木经过了80余年的生长发展,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大的一片人工森林,面积广袤,风景优美。人民大街的绿化景色也让人赏心悦目,整个城市的绿化效果非常好形成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这种地理面貌以及自然气候特点,这也决定了长春的城市色彩特点。

长春城市色彩的演变

a.初期建设阶段.

1800年请政府设立长春厅,1824年长春厅在宽城子区成立。几十年后,宽城区经过自然发展变成了旧城区,那里以青灰色的砖木构架民居、商铺为主。现在的大马路、二马路等街区仍旧依稀保持着当时的风貌。

b.满铁附属时期

1890年期间,俄国在二道沟建立了方格网式规划布局街道,建筑主体为黄色系,局部的装饰纹样为白色以及红色等。日俄战争后,日本建立了满铁长春附属地,建立了放射状+棋盘状相结合的道路系统,建筑采用了折中主义的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多为红色,如大和旅馆(今春谊旅馆)的红砖灰浆等。这个时期的长春各个区域由于权力分治,所以风貌各异,色彩景观块状分散。

春谊宾馆建于1909年,坐落在长春市人民大街站北端。建筑面积为7,746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马蹄形布局,对称门面。自开业以来,酒店,电力,供水,污水处理和加热,大部分房间有一间浴室,1925年增加燃气设备,被称为最先进的酒店。1932年,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转移到长春,从沉阳村土地的风扇基地的指挥官。1945年日本投降,党委书记周宝东北与苏联走进长春,在长春的苏联驻军指挥官担任,在此逗留。那年9月,中国共产党长春市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此举行,由周保中会议主持。1946年长春国民党占领后,它成为一个地方接收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北平执行总部军事停战东北27队进行美国代表就住在这里,代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代表伍修权谈判往往在这里。这里也是中国共产党地下活动的位置。1948年3月前夕,解放军,长春战胜国民党军60军在此基础上,他交出泽生与巴解组织在这里了解更多相关的谈判。

c.伪满阶段

1931年,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长春也被更名为新京。日本人主持了长春的新一轮的规划,将老城区,满铁附属地以及规划新区统一风格,将政府办公等大体量的建筑设计为红色或黄色的墙面,深色屋顶。现在存留的有市图书馆、四六一医院等文化广场附近的建筑。将居住区统一为黄色墙面,灰色屋顶。两年前,长春市进行了一轮城市面貌的整体翻新,许多这个时期的居住建筑都被拆除了,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种损失。同时又规划了大面积的绿化。但是长春的路网规划依旧保持了棋盘式的布局。

d.新中国建设阶段

建国初期,东北作为新中国的工业基地以及农业区域,被赋予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春在那个时期作为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建立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客车厂等多个工业区,这时的城市色彩以及面貌相对鲜明:宽敞的街道,红色的砖墙建筑。这个时期的灰色建筑相对较少。改革开放至今,长春周边建立了多个开发区,如高新、净月等开发区。在这些开发区中建立了一些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建筑,多采用灰色、黄色系,但是这些建筑色彩与那些历史街区的原有建筑的文化氛围

不是特别协调,城市色彩没有被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下来。

5.长春城市色彩特征

可以看出,长春的城市色彩一暖灰色调为主,虽然不同的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特点,但是长春有着寒地城市特有的色彩效果。

在确定城市色彩的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发展以及典型的色彩,同时还要确保城市的色彩、街道的色彩以及景观的色彩保持和谐统一。长春拥有大面积的森林,又有积雪覆盖,所以考虑城市色彩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绿色与白色的和谐关系,比如偏暖的红色,就会显得具有生命力。

6.结语

色彩是城市印象的关键因素,也是引导元素。城市色彩的规划成功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没理,能外城市带来巨大的潜能和价值。长春的色彩规划色彩、风格独特,但是不同区域也遭到了不同的破坏与影响。所以,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关色彩战略,确保文脉的传承。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城市历史与文化的一脉相承。

北京市顺义区城市色彩规划

c i t y&c o l o u r 顺义城市色彩规划

一什么是城市色彩规划 美丽多彩的自然环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财富,而城市环境作为人类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则彰显着人类的伟大创造力和美学素养,是人类杰出智慧的结晶。在构成城市环境特征的各个因素中,城市色彩凭借其“城市第一视觉”的特性无疑成为创建和谐城市、管理城市形象、树立城市个性、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城市色彩规划是指本着“传承地域特有文化”、“表达地域个性特征”、“展示现代城市形象”和“规划城市未来发展方向”这四个主题为思考原则,结合国际水准,把握未来色彩发展动向,以城市自然景观色彩为参考,结合人文色彩特征,对构成城市整体景观环境各要素的色彩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和管理控制,制定出适合于该城市文化特征和发展需求的、可持续管理的环境色彩规划应用体系和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应用与管理方法,从而实现城市景观环境的和谐、统一与美化。 表达地域个性特征 2 展示现代城市形象 3 规划城市未来发展方向 4 传承地域特有文化 1

二色彩规划对于城市的意义与价值 1 创造和谐城市景观 2 推动城市管理科学化 3 促进城市形象个性化 4 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以“色彩标准”的确立为起点,创造“和谐”的城市视觉环境。以“色彩标准”为管理工具,突破被视为管理瓶颈的建筑/广告用色泛滥的“形象重灾”,杜绝“城市噪色”现象,营造美丽和谐的城市整体景观环境。 城市色彩规划研究是以“科学发 展观”为前提,以人为本建立以环境 色彩规划为核心的城市视觉形象管理 体系,科学管理城市景观环境。 以城市的历史文明为基点,找寻 “色彩文脉”,确立城市色彩的视觉 识别符号,摆脱“千城一面”的建设 误区,挖掘出城市的个性特色,打造 予人深刻印象的“城市名片”。 以个性还原和城市环境改良为使命, 用最低的成本投入,给城市居民和来 访者创造一个面貌全新、光彩重生的 城市形象。并以此提升城市知名度, 同时为城市注入更强大的竞争力。

试论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原则

试论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原则 试论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原则 作者:杨曾宪 摘要: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是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所关注的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在超高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由于规划失控,更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缺少对城市色彩的重视,使某种“显富、摆阔、攀比、争强”的“暴发户”文化或美学趣味在大中城市中蔓延开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彼此模仿,争赶时髦,各种新材料、新涂料争艳斗奇的色彩,将许多城市…… 关键字:城市色彩规划设计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是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所关注的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在超高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由于规划失控,更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缺少对城市色彩的重视,使某种“显富、摆阔、攀比、争强”的“暴发户”文化或美学趣味在大中城市中蔓延开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彼此模仿,争赶时髦,各种新材料、新涂料争艳斗奇的色彩,将许多城市涂成色彩斑斓的大花脸,既失去鲜明的城市个性,又切断历史文脉,而且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影响到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色彩问题开始引起许多城市决策者的注意,并进入操作程序。本文中,笔者拟结合对欧洲一些城市色彩的实地观察,从美学角度,对城市色彩规划

的意义及应用原则做些初步探讨,算是对上述亡羊补牢举措的一种支持吧! 什么是城市色彩 城市是人类集中居住地,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及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与城市色彩无关;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立面,其色彩无法被感知,也不构成城市色彩)。城市色彩由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为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包括土路)、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物、硬化的广场路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都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用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标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同时,由于色彩产生于光折射,各种物体原色,会根据其材料的表面肌理、受光程度以及环境色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城市色彩还可分为单体原色与视觉效果色。同样黄色建筑,是临海而建,还是背山而立,是独立存在,还是夹缝中插建,其色彩效果是大不同的。 因此,城市色彩是一种系统存在,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或辅色系

浅谈城市色彩和建筑色彩

浅谈城市色彩和建筑色彩 摘要:本文旨在对城市色彩和建筑色彩的概念界定、研究目的、借鉴国外经验、城市建筑色彩的影响因素、建筑色彩规划成果构成方面来解析色彩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且引导、控制城市发展。 关键词:色彩的界定、研究目的、影响因素、成果构成 一、城市色彩的界定 什么是城市的色彩?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及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与城市色彩无关;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立面,其色彩无法被感知,业不构成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由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为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包括土路),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物,硬化的广场路面,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都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标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 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规划,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基准色,包括城市广告和公交车辆,包括临街房屋的窗户及窗台摆设物的色彩。 二、研究城市色彩的目的。 城市色彩规划是为了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美观的人居环境。城市色彩涉及城市生活中的一切,气候、植物、建筑、文化等,城市因色彩而丰富,重点以城市中大量存在的实体——建筑和构筑物的个体和群体色彩为主。 三、参考与借鉴。 1、国外城市 巴黎这座城市的外在景观,体现在承载法兰西文化积淀的建筑物墙体表面以及其他城市构成元素的颜色。巴黎老城区主要是以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各个时期的老建筑为主。在色彩规划与建设上,无论是历史古迹还是普通民宅,在城市色彩规划部门的统一指导下,除个别现代建筑物,如埃菲尔铁塔、蓬皮杜中心等外,建筑墙体基本是由亮丽而高雅的奶酪色系粉刷,而建筑物的屋顶以及埃菲尔铁塔等则主要是由深灰色涂饰。为此,奶酪色系与深灰色系就成为了巴黎的标志色彩。从地理角度来看,由于巴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常年阴雨连绵,鲜见阳光,而选用具有光感十足的奶酪色。

城市规划的色彩解决方案

城市规划的色彩解决方案——以杭州市为例 本文出自: 都市世界网作者: 上善若水点击率: 655 城市规划的色彩解决方案——以杭州市为例 作者:张楠楠 王向阳 摘要:城市色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对城市色彩的控制内容几乎是空白。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探索将城市色彩规划有效融入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理论方法,将城市色彩控制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列入规划文本,发挥法律效力,使城市色彩规划不仅仅停留在研究的层面。 关键字:城市色彩;色彩规划体系;城市规划 1城市的色彩及城市色彩问题 1.1城市色彩及其重要意义 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的色彩总和。色彩无处不在,在现代人类生活的集聚地——城市中,色彩更是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第一,它作为城市面貌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美学信息;第二,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一座城市的功能布局、生态环境、建筑景观等也都和城市色彩有莫大关联。 1.2城市色彩的失控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在超高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城市色彩的指导和控制,各城市彼此模仿,争赶时髦,各种新材料、新涂料争奇斗艳,使很多城市失去鲜明个性,丧失历史文脉。特别是城市建筑,并暴露出普遍的视觉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城市色彩

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与管理,才能控制无秩序的城市色彩泛滥,显现城市的整体性与秩序感 2城市色彩研究、色彩规划在国内外的实践 2.1国外的城市色彩研究与规划管理 西方国家色彩方面的规划研究工作开展的较早,不少国家从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城市环境色彩 设计的工作,并获得不少成功的经验,使城市的面貌大为改观,形成了独特的色彩特征。如波士顿以承载历史的红砖暗红色为主调;纽约已光怪陆离的霓虹灯色为主调;芝加哥则给人沉稳、高雅的灰色调印象。从这些成功的范例来看,普遍的做法是在进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城市环境色彩的专项规划及建筑外观色彩的配色计划。缺少这项工作的规划或设计将不能通过主管部门审批。例如日本在小区规划中就要求规划新建的居住小区必须作出成套的色彩组配计划;台湾在进行城市改造时,也要求制定改造区域环境色彩的规划及其详细设计,以利于城市整体环境色彩的协调,并在这个基础上塑造有特色和个性的城市色彩环境。 2.2国内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的实践 我国较为系统的城市色彩规划始于2000 年北京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从目前我国城市色彩控制实践来看,基本分为三种手段:1、城市总体色彩基调的确定,如北京确定以灰色系为主的稳重、大气、素雅、和谐的城市色彩环境;哈尔滨城市色彩确定以米黄色为主色调;2、具体的城市色彩控制技术规定如《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3、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的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如烟台市在城市色彩设计中提出塑造“山、海、城、岛”的地域景观特色,进行城市色彩的特色分区,并重点处理的城市景观道路的色彩控制. 3从规划层面控制城市色彩 3.1现有色彩规划手段的缺陷 从以上我国现行的城市色彩规划手段来看,基本上仍停留在“炼金术”阶段,同时也缺乏实施途 径: 首先,城市总体色彩基调的确定是城市色彩控制的基础和前提,但在目前的实践中仅提出了城市色彩控制的大方向和原则,难以直接有效指导规划实施,第二,色彩控制的技术规定提供了很好的城市色彩整治手段,但却往往由于缺乏实施主体而变成一纸空文,并且,这种技术规定主要针对性建筑 色彩,缺乏对城市色彩的其他构成要素进行全方位的、长期的控制;第三,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提

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内容研究

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内容研究 色彩作為城市语言与建筑语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建筑的色彩规划设计十分重要,本文即研究了城市建筑的色彩规划设计。 标签: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 城市建筑的色彩与一个城市的形象、特点和品味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城市建筑的规划设计中,需要特别重视色彩的规划设计。 1、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的概述 对城市建筑进行色彩规划其根本目的在于对城市自有的文化特色进行有效体现,从而反映一个城市自身文明和相应的发展水平。对城市建筑色彩规划中不仅需要对城市内部建筑物的特点进行全面考虑,还需要对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历史、气候和绿化地带等因素都有一定掌握。而且在对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进行深入研究中,发现这一过程涵盖的方面也非常广泛,不仅仅包括建筑设计色彩规划和城市景观规划,对文化建筑和商业建筑的美观性也需要进行全面考虑。另外在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时候,并不是对建筑物进行大幅度涂色,而是需要根据建筑物自身特点和结构合理选择相应的色彩,并将城市自身特点与美学中涉及的重要内容有一个合理的体现。在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时候,需要对城市建筑物和环境都要做到深入分析,同时关注城市居民自身心理特点。 2、影响城市建筑色彩的因素 2.1自然因素 要想保证建筑物自身寿命有所延长,需要在进行色彩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建筑色彩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在进行建筑色彩规划的时候需要对建筑物所处地理位置和当地自然条件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有效的规划方案。比如在经常发生雾霾的地区,为了提升建筑物的可辨识度,需要在色彩规划的时候使用鲜艳的颜色进行建筑物设计。第二,还可以利用建筑色彩规划合理解决人们因为自然环境产生的心理影响。比如因为自然环境或者阴天的影响,可以使用明亮色彩提升建筑物自身光亮程度。 2.2功能因素 城市建筑的色彩功能因素主要包括:造型作用、标识作用和情感作用等。在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时,需要对建筑物的功能进行全面考虑,并根据不同建筑功能选取不同的色彩进行规划,这样能够提升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性和建筑物功能使用性。比如在进行办公型建筑物的色彩规划时,需要采用部分鲜艳色彩进行建筑物装饰,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人们在这种建筑物中的办公舒适度。对用于居住的建筑物,在进行色彩选取的时候主要选取较为稳重宽松的色彩。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_secret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由于缺乏城市规划控制,过去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既陌生又难以令人喜欢的新城市。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和对城市色彩的重视,城市建设的投机、浮躁和短期行为,在大中城市蔓延起来。无论你到哪座城市,城市的差异越来越少,面貌越来越雷同,而杂乱无章的色彩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失去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色彩问题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既然重新建设是不现实的,那么怎样去改变目前的现状,给城市建设披上一件和谐的外衣,这就是要积极开展城市色彩设计。 一、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场所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识的色彩总合。城市色彩有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硬质广场地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凡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共与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招示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这仅是对城市色彩概念性的分析,真正的城市色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光的原理、材料的表现机理、环境色彩、建筑位置都有关系。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和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基准色,以及城市广告和各种公共车辆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等的临时色。依据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笔者主要从城市建筑物的固定色彩,以及固定色和自然色的协调方面进行探讨。 二、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色彩是一个城市总体的建筑颜色,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对一个城市的色彩确定一个色调,重要的是突出城市的自然美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城市的历史文脉,并且通过色彩去识别城市和城市区域功能。 (一)自然美的原则。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桂林城市建设中,是以桂林山水为主体,作为大背景色,建筑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和色彩,既体现了对自然山水的尊重,又使其融入山水之中。 (二)与自然环境和谐原则。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统一或协调。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二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的协调。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比如,四川九寨沟和福建武夷山,作为旅游城市,其色彩鲜亮,给游客留下鲜活印象,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良好效果。或是冬天白雪皑皑的哈尔滨,城市暗红色调,亦比较容易找到平衡。或是青岛、威海等海滨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红色是人工色,鲜亮对远航轮船能起航行标志作用,其余全是自然色,将自然色巧妙的借用,实现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和谐统一。

长沙市色彩规划

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塑造统一和谐、丰富有序的城市建筑色彩景观,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至2020年)》、《长沙市城市色彩规划》及《长沙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长沙市城市色彩规划总体目标 1.贯彻本市构筑城市山、水、洲、城空间格局的规划指向,创建和谐、统一、 有序的城市视觉形象景观。 2.深入专业挖掘本市历史文化色脉,并加以创新运用与推广,进一步弘扬城市 历史文化特色。 3.优化城市视觉形象景深层次,形成“文明城市”良好形象。 4.创建长沙市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科学管控工具,确保城市建筑色彩景观的合理 建设与持续发展。 5.形成城市魅力色彩景观,创建“城市个性名片”,提升城市品牌战略地位。第三条长沙市建筑色彩规划定位、主题词与主色调 1.本市建筑色彩规划定位为通过合理运用与科学管控“长沙市基本色调”,形成 切合长沙市“山、水、洲、城”的城市空间景观特征,顺应城市创意之都、宜居城市的全新发展定位的长沙市建筑色彩新景观。 2.本市色彩规划形象主题词确立为“碧水红城,魅力长沙”。“碧水”是指湘 江、岳麓山等城市代表性自然景观。“城”指长沙城,同时“城”字也谐音“橙”。“红城”二字谐音“红橙”,也喻指长沙市建筑色彩的主色调—“红橙”色调。 此外,“红”字还喻指长沙是红色革命经典的开创地和孕育中心,同时也切合湖湘文化中博采众长、优化思维、积极进取、锐意革新的精神内核。 以主题词为引导,规划分别对构成中心城区的以下三大区域确立了色彩主导风格:

①长沙市中心城区中位于二桥(银盆岭大桥)以南、二环线以内的河东区 域色彩主导风格定位为“古韵今晖、幸福长沙”。即要充分诠释和展示 该区域历史景观与现代景观相交织融合的风貌特色,深刻反映长沙市人 民引以为幸福的城市魅力印象。 ②长沙市中心城区中位于二桥以南、二环线以内的河西区域色彩主导风格 定位为“玉带青罗、红典长沙”。即要充分尊重与依托该区域以湘江和 岳麓山为代表的,若玉带青罗般葱翠滋荣的自然景观,营造与自然景致 和谐共融,并具备统一印象与良好品质感的区域景观。“红典”二字意 指该区域的建筑色彩将以红砖的红色调为主,营造出古典、典雅、温馨 的特色景观印象。 ③“长沙市中心城区中位于二桥以北、二环线以内的河东与河西先导区色 彩主导风格定位为“璀璨星城、浪漫长沙”。即围绕该区域内的新河三 角洲和滨江新城等新兴开发区块与项目,打造极富时代气息与新生活力 的国际性都市景观,充分体现长沙市新生代建设的繁荣与富贵。 3.本市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确立的城市主色调为暖色系的“红橙色调”。导则要 求在色彩规划控制色谱与推荐色谱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科学地运用“红橙色调”,形成既能充分体现长沙市现代景观魅力与活力,又能营造出温馨、浪漫与欢快氛围的城市综合景观。此外还要求在历史文化保护类建筑上通过良好运用该色调,营造出与城市丰厚的历史景观相契合的品质高雅的景观印象。第四条长沙市建筑色彩规划适用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即天心区、芙蓉区、雨花区、岳麓区和开福区五大行政区)与城市外围区(包括浏阳市、长沙县、望城县和宁乡县及城市周边村镇等)。按照建筑功能分类包括:居住类、历史文化保护类、行政办公类、商业金融类、教育文化类、工业科技类、运动设施类、生态保护类(含风景旅游区)、交通枢纽类等九类。另外,湘江两岸滨江风光带和岳麓山周边区域属规划重点控制区域。市委市政府行政中心区、橘子洲区域、湘江二桥北段区域属规划特殊控制区域。

浅谈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 董安勇

浅谈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董安勇 发表时间:2019-01-02T16:53:50.530Z 来源:《红地产》4月作者:董安勇 [导读] 建筑色彩是是城市色彩的主角、是城市景观中的主体部分,是城市视觉形成的第一要素,它的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了城市色彩的美。因此,城市建筑色彩规划在城市风貌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首先对城市建筑色彩的进行了简单概述,紧接着针对城市建筑色彩的规划设计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建议。 1 前言 色彩不仅具有本身的特性,还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递媒介,它含有人们附加在其上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国家的文化。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规模和城市功能的不断扩大和增加,城市建筑色彩对一个城市建筑美观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城市建筑色彩,科学合理的城市建筑设计规划不仅仅能够从外观上提高城市的美感,更能从内部不断激发城市蕴含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魅力,以此促进城市自身的发展。建筑色彩种类复杂多样,需要我们不断对此进行学习和研究,探索出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设计规划。 2 城市建筑色彩的概述 2.1 城市色彩的含义 城市建筑色彩是指包括居住建筑色彩、商业建筑色彩、办公建筑色彩、娱乐建筑色彩、教育建筑色彩在内,表现在规定城市区域内并由产物、历史、文化、气候、建筑、植被等诸多要素涵盖的建筑色彩体系。若在城市色彩建设中忽视色彩的整体性,一味的追求视觉效应,就会使城市各个建筑区域色彩缺乏协调性,各个区域缺少可识别性,严重可造成城市色彩污染。因此,对城市建筑色彩的设计规划涉及各个方面:一方面要加深对城市自身特有的气候、地形、植被、历史、文化的研究,提高对城市的人文自然特色的了解,而不是简单地对城市内部建筑物进行颜色涂色;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城市整体建筑的掌握,不仅仅是考虑到城市景观,还要综合文化建筑、商业建筑等其他建筑。 著名建筑师沙里宁有一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每一个城市都以它不同的色调、形体与特色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同时色彩也是人们从心理、心理特点及需要出发,赋予城市建筑的一种抽象意义。总体上,我国城市色彩规划滞后于城市建设。由于没有统一的建设色彩规范和监督管理,建设领域的色彩应用比较混乱,造成我国不少建筑存在视觉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的塑造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探讨城市色彩建筑设计规划新战略,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迫在眉睫。 2.2 城市色彩的影响因素 2.2.1 自然因素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其涵盖内容除了实际生活中的人工色之外,也包括土地、植被等自然环境色彩,因此,在进行城市色彩建设时不能忽视了对自然因素的探索和结合。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地形多样,自然因素对建筑色彩的影响来自多个方面。首先,在进行建筑色彩设计之前,技术人员要深入了解该建筑所处地理环境和所具备的自然条件,充分的利用美学中的理论,将实际与其完美结合。如青岛老城的红瓦、朱墙、碧海、蓝天,充分显示出这座美丽滨海城市的风采。在雾霾程度较高及湿度较大的地区,时常选用色彩鲜艳的深色调以对抗恶劣条件下建筑物可辨识度不高的问题。在风沙扬尘较为集中的地区,以土黄为代表的暖色调则是最常用的色彩选择,既避免了色彩的污染,又保证了建筑物自身寿命的延长。其次,也要重视人们身处自然环境中产生的心理效应,多雨阴冷的地区多采用暖色调增加城市的活力,炎热干燥的地区则应更多的选择白色等淡色为城市增添一分沉静。 2.2.2 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主要包括文化、历史、宗教、习俗、时代等因素,在多样的人文历史环境下采用的各个色彩都有着属于建筑物所特有的含义和象征。我国魏晋朝时期,在佛教建筑上金色是必要的色彩,人们通过色彩表现着他们对神明的尊重和坚定的宗教信仰。随着阶级的产生,环境色彩也成为阶级、等级的表征,不断制度化。如西周奴隶主用色来“明贵贱,辨等级”,规定“正色”为青、赤、黄、白、黑五色,“非正色”有淡赤、紫、绿、绀、硫黄等,并明确规定其等级低于正色。自唐朝开始,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用黄、红色调,绿、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利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2.2.3 功能因素 城市功能规划不同直接导致区域内建筑颜色应当具备协调性和一致性。在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时,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建筑物的各类功能,研究其建筑特征;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生活中人们对其使用和需求选用适合的色彩。例如在进行办公室建筑物的色彩设计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办公室办公职能,选择以暗色调为主要基调打造放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必要时采用部分鲜艳色彩进行装饰点缀,会使处于工作中的人们心情保持更大程度的愉悦。在居住建筑中则更多的选用较为稳重、宽松的色彩,以提高人们在家居生活中的舒适度和自由度,放松身心更好的迎接生活。 3 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的科学办法 任何建筑色彩的设计都不开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城市色彩是城市印象的名片,设计者在进行城市色彩建设前,必须充分了解有关城市的历史、文化风俗、气候、植被、辐射区域、和政策规划。只有保证了建筑与地域的结合才能使色彩独居特色和具备极强的生命力。色彩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能,不同的色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不同的,热吸收系数也就不同,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中一样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物理效能。在颜色的夏天,人们总爱穿浅淡色的服装,感觉凉爽些;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偏爱穿红色、橙色等暖色调的衣服。同样对于建筑色彩的设计而言,要积极地运用美学和创意让色彩与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相协调。 3.1 建筑色彩设计方法与环节 城市的现状离不开历史的积淀,通过对建筑色彩的实地调研,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该城市的了解,同时也能对该城市建筑有一个更为清晰准确的定位。面对采集的数据标本要及时的进行研究,对已经得到的数据也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积极的进行分析和整理。在整理数据方面:要根据测定对象的色彩散布状况做好区域内的色彩区别和确定,标识基调色和点缀色,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适当的听取市民对色彩规划的意见建议,将数据与实际相结合,这对城市建筑色彩的设计规划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功能分区方面,建筑色彩的运用要时刻与该区域内建筑的功能相结合,这样既能充分的表现色彩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又能最大化的体现区域建筑的功能性,提高各功能建筑的辨识性,促使城市建筑色彩不断发展,最终提升城市建筑色彩发展水平。

城市建筑色彩的体现与设计

城市建筑色彩的体现与设计 城市的建筑色彩是一种语言,它通过作用于人们的心理,表现自己不同的功能。色彩对于建筑非常的重要,是城市文化与形象最鲜明的体现。在人们进行城市规划时,一定要考虑色彩对城市建筑的影响,遵循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原则,体现和谐文明的城市氛围,让人们觉得更加赏心悦目。 1城市建筑色彩不同的作用表现色彩在城市建筑中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主要是通过色彩的不同作用表现出来的。 1.1色彩能体现建筑的形象美 建筑通过着色,向人们展现着无穷的魅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利用色彩向人们展现城市的现代与时尚,湖边的亭台楼阁通过白色的墙壁与黑色的砖瓦向人们展现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基督教堂的白色城堡向人们展现宗教的神圣与不可玷污。总之,不同的建筑风格通过利用不同的色彩,体现不同的形象美。 1.2色彩能体现建筑不同的气氛 色彩通过作用于人们的心理,能够体现不同的气氛。当给城市建

筑着上红色时,人们就会感受到一种热烈、奔放与兴奋的气氛;当给城市建筑着上橙色时,人们就会感受到一种温暖、明亮与快乐的气氛;当给城市建筑着上绿色时,人们就会感受到一种充满希望、活力与宁静的气氛;当给城市建筑着上青色时,人们就会感受到一种优雅与平和的气氛等等,色彩能够给人不同的感觉,给人造成不同的心理作用。 1.3色彩能够反映建筑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地理环境 金碧辉煌的故宫通过色彩向人们反映的是皇权的威严与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封建社会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而欧洲的教堂则用白色的石材和深沉晦暗的颜色向人们展现宗教的神圣与神秘。色彩除了能反映建筑的不同文化背景之外,还能体现不同的地理环境。苏州的园林以粉墙黛瓦为特色,白色的墙和上青色的瓦,再与绿色相映衬,构成冷色调,能够减少人们的炎热感,形成了鲜明的江南特色。而济南的大明湖多用红色的梁柱构成暖色调,可以减少人们的寒意,体现北方的园林特征。 1.4色彩能标识不同的建筑功能 现在人们越来越偏向于用色彩标识不同的建筑功能。比如,我们常见的中国工商银行通常是白色的建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通常会着上一层绿色,中国建设银行会着上一层蓝色。通过这些不同的颜色,

中小城市规划中城市建筑色彩的研究

中小城市规划中城市建筑色彩的研究 摘要:城市中建筑色彩关系着一座城市的形象,代表着其 特色和品味。建筑色彩与环境是相互融合的,在城市规划中“天人 合一”的建筑色彩,会充分体现这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文化内涵。 现在,国内许多大城市在城市的规划中都将建筑色彩设计作为城市 规划设计的重点,而占国内城市规模总量大多数的中小城市却在这 方面与大城市有很大差距。基于此,本文以华阴市为例展开对中小 城市规划中建筑色彩重要意义的探讨。 Abstract :The architecture color is critical to the image of a city ,which represents its characteristic and taste. Architecture color and environment is the mutual fusion ,and "nature and humanity" architectural color in the urban planning can fully embody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city. Now ,many big cities in China regard architectural color design as the focal point of urban planning ,but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which occupies a large proportion in the number of cities in China ,have a big gap with the big cities in this aspect.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takes Huayin cit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广州城市色彩规划研究-郭红雨

广州城市色彩规划研究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副教授郭红雨

目录 n广州城市色彩规划的意义 n广州城市色彩规划的主要内容与步骤 n广州城市色彩规划公众参与的内容与步骤

1.广州城市色彩规划的意义(一) n无论是中小规模的城镇还是现代化的都市,优秀的城市色彩环境总是来源于有意识的塑造。然而,我国现代城市的建设活动中,城市色彩规划始终是城市规划中一个薄弱环节。理论研究的滞后和规划实践的忽略,使我国的城市色彩难以得到科学有效的控制。一方面,大江南北的城市都存在着色彩趋同的现象,这其中既包括不同地域环境中城市总体色彩趋同,全国各地“一片灰” 的色彩景象。同时还包括,城市中各类型建筑环境色彩的趋同,不能以色彩表现出不同性质和特点。例如,无论是东北、华北,还是西北、华南的大中城市,居住建筑大多以明快、暖色、中低彩度为主,中国传统民居富于地域特征的色彩风格已成为历史。此外,高技派现代建筑中标准化、工业化的预制配件,金属构件加玻璃幕墙的饰面材料,也造成了公共建筑色彩的弱化和趋同。另一方面,不少城市在进行形象整饰和环境设计时,缺少对城市色彩的深入研究,对国外或其他地区城市的建筑色彩照抄照搬、彼此模仿,不假思索的用各种绚丽的色彩装点城市,造成色彩滥用现象,不仅使城市形象混乱,而且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 n广州城市色彩规划存在着基础研究空白,规划实践滞后的问题,使城市色彩难以得到科学有效的控制。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岭南地区传统建筑色彩逐渐消失,人文背景中的色彩倾向和自然环境色彩基因被忽视,趋同的高科技建造手段和现代建筑材料削弱了城市色彩的个性,导致城市色彩现状杂

黄石市城市色彩规划控制导则

黄石市城市色彩规划控制技术导则黄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6 06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导则制定背景及依据 第二条导则生效日期、执行主体与解释权 第三条黄石市色彩规划总体目标 第四条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适用范围 第二章名词解释 第五条色彩三属性与色调 第六条建筑物外立面色彩类型与比例划分 第七条建筑色彩调和法则 第八条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十大方针 第九条黄石市城市标识色 第十条城市色彩主旋律 第十一条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管控区域划分 第十二条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八大控制体系 第十三条黄石市建筑外立面色彩分部控制与分段控制 第三章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管控系统的具体应用 第十四条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管控系统的控制层次与实施步骤 第十五条黄石市建筑色彩规划实施建议 第十六条各色谱色彩与实际建筑涂料、建材色彩间对应统一标准与实操方法第四章相关色彩规划控制与引导 第十七条黄石市道路两厢建筑底部色彩控制

第十八条黄石市道路两厢建筑外立面色彩连续性控制 第十九条建筑外立面色彩分部与分段控制及引导 第二十条建筑外墙装饰材料管控 第二十一条建筑外立面玻璃与金属色彩控制 第二十二条沿街建筑与街区内部建筑色彩控制 第二十三条构筑物色彩控制 第二十四条街具小品色彩控制 第二十五条地面铺装色彩控制 第二十六条新兴建筑材料的色彩控制 附图一黄石市总体规划图 附图二城市色彩总谱 附图三黄石市建筑外立面色彩比例与配色调和法则 附图四黄石市城市色彩八大分区图 附图五色彩控制体系——清、厚、史、新 附图六城市色彩分区色谱选取范围——清、厚 附图七城市色彩分区色谱选取范围——史、新 附图八色彩控制体系——雅、产、港、田 附图九城市色彩分区色谱选取范围——雅、产 附图十城市色彩分区色谱选取范围——港、田 附图十一街具小品色彩规划示意图 黄石市城市色彩控制技术导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塑造统一有序、特色鲜明、山水交融、新兴时尚,兼具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印象的黄石,

城市建筑色彩的思考

城市建筑色彩的思考 摘要:色彩的象征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与历史长期积淀形成的心理结构。真正的城市建筑应该是给人以家的感觉,让人们觉得它安全而且亲切,想靠近它,而建筑的色彩天生就具有这个能力。 关键词:色彩;城市;建筑 在天然的色彩环境中认识、使用和开发色彩,赋予色彩人类的生理、心理和传统文化等人文意义,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如哲学、服饰、建筑、绘画、工艺等领域均离不开色彩的渲染,色彩感受和审美渗透了人们生活,色彩成为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起着区别事物、传递信息、美化生活等作用,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色彩文化。 在中国古代,色彩做为政治、宗教的服务工具。《周礼》记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性币,各放其玉之色。”色彩已用于政治礼仪之中。秦代继承战国时礼仪,更重视黑色。秦始皇统一后变服色与旗色为黑。“别黑白而定一尊”《史记》,黑色为主色从此开始。宋代喜欢清淡高雅,重点表现品位,建筑彩作和室内装饰色调追求稳而单纯,是受宋代儒家和禅宗哲理思想影响。这时期,往往将构件进行雕饰,色彩是青绿彩画,朱金装修,白石台基,红墙黄瓦综合运用。清代油漆彩画流行,民宅色彩多为材料本色,北方灰色调为主,南方多粉墙,青瓦,梁柱用深棕色,褐色油漆,与南方常绿自然环境协调。同时古代传统建筑中使用的色彩较少,因为当时的社会对色彩赋予浓重的政治色彩。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崛起给建筑设计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然而,事物发展总是具有两面性的,一些设计中的不完善因素也因此扩大,如传统建筑保护,建筑色彩,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盲目跟风引起了一些浪费和混乱。 现在我们国家到处都是欧陆风格的建筑,从建筑造型到建筑色彩都是一样的。北京这两年突然出现了亮粉色、亮黄色、青紫色、翠绿色这样扎眼的色彩,我觉得,这很不适合北京。西方人喜欢用这种颜色,这与他们的宗教文化、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比如说紫色,在基督教中是至高无上的颜色,是上帝圣服的颜色,在这样的宗教文化下,紫色更容易被西方人接受。 我国城市居住建筑的外观色彩的趋同性越来越大,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区别,我国传统的地域特色在今天的城市中已不复存在。这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再这样发展下去,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就会消失,变成一个模式下的一种城市。 2006中国科协年会“城市色彩与和谐居住环境”分会场,专家提出我国城市

城市色彩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背景与概念 国际学术界对于将“城市”作为色彩载体问题的关注基本上始于1970年代,当时主要以旧城的保护和复原为出发点,而之前相关领域的色彩研究则多集中在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上。随着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品尝到了技术万能的观念带来的恶果:诸如空气污染、资源减少、土地荒漠化等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地区文化、传统文化等人文环境的消解。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寻求社会发展的新途径,成为20世纪后期人类逐渐关注并日益重视的重大课题。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开始明确指出:“不仅要保护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迹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其面貌是一个地区的地方特征、民族特征和文化传统最直观的反映,而城市的色彩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信息之一。在针对城市问题的城市景观(townscape 或urbanscape )的研究概念提出之后,又有学者直接针对色彩的主题提出了色彩景观 (colorscape)[1] 的概念,即关注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 的重要组成因素,如何使其所承载的重要历史、文化和美学信息在人文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以及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中发挥作用。总之,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保护环境”的重大主题确立之下,城市色彩问题的研究与之相契合,开始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蓬勃地发展起来了。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讲,所谓“城市色彩景观”的概念,即:城市实体环境中通过人的视觉所反映出来的所有色彩要素所共同形成的相对综合、群体的面貌。虽然从广义上讲,城市的色彩内涵十分广泛,包括了城市的气候、植被、建筑、物产、民俗等等,但城市色彩景观的概念则是将研究界定在以“色彩”为特定的景观类型、城市实体的可视因素范围之内。从研究的角度讲,城市色彩景观规划与设计不同于微观的、单体的建筑设计中色彩语言运用的研究,而是从宏观的、城市的角度进行的系统的、控制性或指导性的研究,其研究层面不是微观的而是相对宏观的,其研究对象不是某一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城市环境。从研究的目的来讲,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课题,就是要研究如何从城市这一相对宏观的角度,对城市环境中的色彩因子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期从视觉美学和地域文化两个层面展现出适宜地表达地方传统文化的、具有地域性的、良好宜人的城市景观。 国外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 对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在我国尚属一个新的领域,之前并没有相对系统的研究论述。 而国外一些 城市色彩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CITY’S COLORSCAPE 摘要:本文提出“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阐述了其产生的背景,国际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以及在中国进行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章还提出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论,包括总体策略的制定、控制模式以及实际操作方法等。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cept of“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city’s colorscape”.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some related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projects, and discusses the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city’s colorscape in China. The methodology is alsodiscussed in the paper, including the general police,control types, specific methods,etc.关键词: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 Key words: The city’’s colorscape, Planning, Design 尹思谨/YIN Sijin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收稿日期: 2003-07-15

城市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精 神财富,尤其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色彩因素的使用,越来越体现出人们对精神文 明的需求。同时,也正是因为城市化建设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色彩因素被应 用到规划设计中,它的使用也更加展现出这个城市的形象特征。 关键词: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策略 前言 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色彩的总和。城市色彩设计以城市整体环境为对象,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对城市及其 设计进行研究。其目标不仅要通过色彩营造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同时也要通过 色彩反映城市地方的和传承传统的文化特质。通过对城市色彩进行收集、整理、 分析,寻找各部分视觉色块之间的色彩规律,为城市色彩规划提供可用的色谱范围,以便弥补过去城市规划工作的失误,提高城市形象水平。 1 古代城市的色彩规划与设计 19世纪末20世纪初,考古研究的诸多证据表明,欧美古典建筑的表面应该 是五彩缤纷的。1828年,德国建筑师菲尔普斯(Hermann Phleps)发现罗马人将 红砖运用在建筑上以强调建筑的色彩。1835年,德国建筑理论家森佩尔(Gottfried Semper)指出,古希腊人将多色涂料使用在庙宇墙壁的表面。希腊人 采用的颜料掺杂着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岁月的冲刷中已经荡然无存,但当时人 工合成的最珍贵的色料应该是埃及蓝:外形看上去像玻璃,但质地却不相同;制 作方法是将石英砂和氧化铜倒入950度高温的溶解材料中,并使之沉淀,再根据 沉淀的程度,能分别制作出从闪光的深蓝到灰色等深浅不一的涂料。这也就是2006年瑞典建筑学家安塔(Karin Fridell Anter)指出位于意大利西南沿海坎帕尼 亚地区(Campania)的庞贝古城曾经是绚丽多彩的重要依据之一。学者和建筑师 们对色彩不断进行的考古研究为城市色彩的规划与设计找到了历史的根据,从而 为城市色彩的规划与设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2 近现代城市色彩规划与设计的不断实践 构成是建筑师的一项基本功,在建筑构成中色彩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 许多建筑师成功地将色彩运用在建筑之中,因此就出现了一批善于用光用色的建 筑色彩师或色彩建筑师,如勒?柯布西埃、路易斯康、安藤、路易斯?巴拉甘等。 现今,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大大丰富了建筑色彩 的表现力,尤其是轻金属材料、有色玻璃、透明及闪光塑料的人工着色的运用, 更加推进了建筑色彩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莱戈雷塔(https://www.360docs.net/doc/7213147583.html,gorreta)独树 一帜的将本土文化运用到建筑设计之中,其作品根植于墨西哥,却获得了国际性 的赞誉。墨西哥城外的雷夫梅广场经莱戈雷塔的精心设计后别具一格,其用色华 丽浓艳,多元的艺术处理手段将色彩与造型有机结合,仔细推敲细部就可以理解 设计者的匠心,手法细腻,干净利落,给人以脱俗的印象(见图1)。 图1 雷夫梅广场(R .Lagorreta) 3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 3.1 自然美的原则 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自然的原生色是最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 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