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教学设计25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教学设计25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教学设计25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下面,对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作一些具体的说明,供参考. 1.顺序结构 顾名思义,顺序结构就是按照算法步骤排列的顺序,逐条执行算法。如图1所示,虚线框内是一个顺序结构,步骤n和步骤n+1是顺序执行的.顺序结构在计算机中表现为,计算机按照语句出现的先后次序执行的一串语句.一般来说,学生对顺序结构的理解没有困难.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根据“条件”在不同情况下的取值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在两种情况下选择一种(双分支),也可以在多种情况下选择一种(多分支). 教科书一般只采用了“双分支”的简单情形.如图2所示,虚线框内是一个条件结构.此结构中包含一个判断框,根据条件p是否满足,选择执行步骤A或步骤B,但不会出现同时执行步骤A和步骤B的情形. 3.循环结构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重复做一些事情(如求50个学生的总成绩,需要做50次加法运算,每次加入一个学生的成绩).从完成这类事情的过程中,可以找出3个关键的地方,即“从什么地方开始”“反复做什么”“在什么条件下结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最善于进行重复性的工作,可以将人们从繁重的重复运算中解救出来。循环结构可以让计算机在某个条件成立的情况下重复执行某个步骤。在构造循环结构时,也必须保证完成下面的事情. (1)循环前,初始化变量的值. 例如,在“输出1~100”的循环结构中,要先给输出的变量i赋初值1.

(2)确定循环体. 循环体就是在循环结构中反复执行的操作步骤,例如,上述循环结构中的循环体是“输出变量i”和“i=i+1”. (3)设置循环终止条件. 循环结构不能是永无终止的“死循环”,一定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来做出判断,因此,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例如,上述循环结构中的终止条件是“i=100”. 循环结构有两类,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如图3所示,当型循环结构表示“当条件p1满足时,反复执行循环体”;直到型循环结构表示“反复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p2满足”. 图3 相对于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来说,循环结构的教学难度较大.这是因为,尽管学生以往对循环操作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已有一些经验,但真正接触循环结构还是第一次;而且,程序设计中的循环结构与学生熟悉的重复运算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构造适合于计算机的循环结构. 从图1~3的程序框图中可以看出,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存在共同的特点,即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每一个基本逻辑结构的每一部分都有机会被执行到,而且结构内不存在死循环.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知识总结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知识总结 1 算法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 (1)可行性; (2)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步骤都必须有明确定义,不充许有模棱两可的解释,不允许有多义性; (3)有穷性,算法必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即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后终止,包括合理的执行时间的含义; (4)拥有足够的情报。 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基本运算和操作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2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 (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 (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线性结构条件:

(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 (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3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线性表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 在复杂线性表中,由若干项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 非空线性表的结构特征: (1)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 (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 (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结点个数n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n=0时,称为空表。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的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2)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ai的存储地址为:adr(ai)=adr(a1)+(i-1)k,,adr(a1)为第一个元素的地址,k代表每个元素占的字节数。 顺序表的运算:插入、删除。(详见14--16页) 4 栈和队列 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 栈按照“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组织数据,栈具有记忆作用。用top表示栈顶位置,用bottom表示栈底。 栈的基本运算:(1)插入元素称为入栈运算;(2)删除元素称为退栈运算;(3)读栈顶元素是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此时指针无变化。 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队尾)进入插入,而在另一端(队头)进行删除的线性表。rear指针指向队尾,front指针指向队头。 队列是“先进行出”(fifo)或“后进后出”(lilo)的线性表。 队列运算包括(1)入队运算:从队尾插入一个元素;(2)退队运算:从队头删除一个元素。循环队列:s=0表示队列空,s=1且front=rear表示队列满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吴必尊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一)设计过程具体包括: 1.分析学习需求; 2.确定教学目标; 3.设计解决方法; 4.就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设计要素具体包含: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四)教学设计与写教案的关系: 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五)提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 1.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3.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现代教学观; 教学观通常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一些重大的教育现象、问题或事件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它集中反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的教育改革都是以教学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的,故此,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 当前必须树立的教学观念有: 1.素质教育观 ①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从三个方面七项基本素质构建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三个方面是:身体、心理、文化科学; 七项基本素质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七项基本素质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身体素质;

第二层次:心理素质; 第三层次: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 第四层次: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②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同的,因此,人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③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 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2.系统方法观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或要素)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考察和处理研究对象,实现整体优化,以求系统获得最大功能的一种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 系统方法应用于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整体性: 即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因此,要求教学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必须匹配、相容,且达到最优组合,使产生最大功能的“整体效应”,这样,才能使教学系统达到最佳的预期目标。 因此,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分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组合,使系统功能得到最佳发挥。故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将系统各要素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的规律,加以配置、组合的过程。 ②有序性: 教学系统有序性是指教学要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教案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设计流程图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理解掌握前两种,能设计简单的流程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和探索,抽象出算法的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算法实例,体会构造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重点:顺序结构和条件分支结构以及循环结构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条件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的应用. 教学方法 一、导入新课 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来表示,但为了使算法的步骤表达得更为直观,我们更经常地用图形方式来表达,这就是程序框图.程序有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复杂的程序都是由这三种结构组成.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程序框图 1.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在程序框图中,一个或几个程序框的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个步骤;带有方向箭头的流程线将程序框连接起来,表示算法步骤的执行顺序. 2.程序框的功能: 程序框名称功能 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可少的. 输入、输出框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难 处理框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流程线连接程序框 连接点连接程序框的两部份 3.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探究二: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 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框是依次执行的, 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 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它的一般形式如右图所示: 注: (1)右图此结构中包含一个判断框,根据给定的条件P是 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 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 B框都不执行.(这里B框可能没有) (2)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A B 否 是 条件P A B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科学,有人把教学设计看成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科学。下面我们来看看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设计过程具体包括: 1.分析学习需求; 2.确定教学目标; 3.设计解决方法; 4.就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设计要素具体包含: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教学设计与写教案的关系: 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提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

1.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3.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现代教学观; 教学观通常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一些重大的教育现象、问题或事件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它集中反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的教育改革都是以教学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的,故此,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 当前必须树立的教学观念有: 1.素质教育观 ①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从三个方面七项基本素质构建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三个方面是:身体、心理、文化科学; 七项基本素质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七项基本素质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身体素质; 第二层次:心理素质; 第三层次: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 第四层次: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 基础过关 1.在算法基本逻辑结构中,哪种是描述最简单的算法结构() A.条件分支结构 B.循环结构 C.递归结构 D.顺序结构 2.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中,若R=8,运行结果也是8,则空白的处理框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A.a=2b B.a=4b C.=b D.b= 3.要解决下面的四个问题,只用顺序结构画不出其程序框图的是() A.利用公式1+2+…+n=,计算1+2+…+10的值 B.当圆的面积已知时,求圆的周长 C.当给定一个数x时,求其绝对值 D.求函数f(x)=x2-3x-5的函数值 4.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x=3,则输出的y的值为()

A.24 B.25 C.30 D.40 5.计算图(1)中空白部分面积的一个程序框图如图(2),则图(2)①中应填________. 6.下列关于条件分支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条件分支结构的程序框图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 B.无论条件分支结构中的条件是否满足,都只能执行两条路径之一 C.条件分支结构中的两条路径可以同时执行 D.对于一个算法来说,判断框中的条件是唯一的 7.下列问题的算法适宜用条件分支结构表示的是() A.求点P(2,5)到直线l:3x-2y+1=0的距离 B.由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求斜边 C.解不等式ax+b>0(a≠0) D.计算100个数的平均数 8.如图所示,程序框图描述的算法的运行结果是()

A.-5 B.5 C.-1 D.-2 9.如图是求某一函数值的程序框图,则满足程序框图的函数解析式为 ______________. 10.对任意非零实数a、b,若a?b的运算原理如图所示,则(log28)?=________. 1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每一个算法都离不开顺序结构 B.循环结构是在一些算法中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故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分支结构 C.循环结构中不一定包含条件分支结构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学目标 一、知识分析 在语文的教学设计中,主要考查阅读课和识字课两大类型,我们主要介绍阅读课的解题思路。在教师资格考试中,阅读课的考题中主要出现过以下几项考查内容:文本分析、教学目标、导入、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板书设计。本文我们将对考频最高的教学目标部分进行讲解。 二、知识讲解 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的教学设计上,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改为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XXX等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XXX等5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小学低年段) 学生能够认识XXX等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XXX等5个生字;理解文中XXX 的基本含义(能够理解文中XXX的内容;能够利用XXX造句);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小学中、高年段) 【注意】在小学阶段,任何年级的知识与能力目标都要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会认、会写、会读,中年段、高年段除了这三方面外,可以再从理解词或句的含义、理解文章内容、组词造句等方面挑选一到两点加入目标中。 【例】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读写“拮、据、寐、驰、馈、惑、捎”7个生字,理解这些字词的基本含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提高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注意】在实在不会写或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套用模板,但是很明显,这样的模板比较死板,不够切合课文。要想提高切合度,可以再结合文章添加一些内容。如下:

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掌握文中XX的修辞手法(理解文中XX的重要内容/体会文中XX的情感),提高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例】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文中大白鹅叫声、吃相、步态方面的特点,提高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到文章表达的XX(大好河山的秀美,大自然的美,环保意识,人格魅力)的思想感情;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阅读习惯。(小学通用) (2)激发学生探索XX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高年段) 【例】学生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和程序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具体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七个基本要素优化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

教学设计基本步骤、过程及方法

教学设计基本步骤 1.教学对象: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3.教学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目标要实际、具体)。 4.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 5.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6.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对教学过程能有一定预测,并如何调控。 8.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7.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是综合多种学科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的学科,其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和传播理论等,每一种理论都从不同的视野对教学设计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转引自何克抗等,2005),其中学习理论是四种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尽管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种类繁多,但通过对其理论基础(尤其是学习理论)进行认真分析,我

们认为,教学设计主要包括面向教师教的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三类。传统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3)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法、策略;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媒体; (5)进行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 (6)根据形成性评价得到的反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策略加以调整。 二、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地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 (1)情境创设——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 (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 (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是引导学生自王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在因素,其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自主建构的目标; (4)组织协作学习——通过协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长补短,深化学生的意义建构; (5)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现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则在理论、方法和过程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设计过程主要包括: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 教学设计的概念涉及了教学目标、学生学情、教学过程、教学内 这许多课时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其中的每个课时都是为了完成某一项小目标。等到单元结束时,我们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二、学生学情 当教师为教学单元中的一节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比方说: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技术,接下来就要分析学生以往的知识结

构和学生对这个动作的接受能力。在我们学校,学生喜欢玩着一个《跳房子》的游戏,游戏中用到了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但是这个动作与我们要学的技术有很大区别。所以我们只能用这个动作做引子,引出我们要学习的技术,再通过纠正摆动腿的高度,以及落地要屈膝缓冲来教会学生正确的技术。 远与游戏》部分)作为本节课的拓展内容,为下节课做准备。在副教材中,我们可以选择投掷,也可以选择跑的游戏,选择的依据是学生整节课运动负荷的大小。 四、组织形式 教学内容确定以后,这节课的框架就基本确定了。但学生在课堂

上并不是无序站立的,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考虑上课学生的人数和练习密度,要有一个或者几个队形,这就是组织形式。有很多教师在上课时用过圆形场地,或半圆形,或四排横队散开的队形,都是与学生人数和练习密度有关。如果学生人数多,四排横队比较合适,教师与所有学生的距离适中,学生能听清楚教师的讲解,但四排横队轮 接也不显得突然。 六、教学手段 个人理解就是用来应对课堂上的突发状况的手段,方法,策略。虽然我们完成了上面的教学设计,但并不能保证课堂实际效果会按照我们的设想走,这就需要教师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并想好应

程序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程序的三种基本逻辑结 构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学习目标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学习过程 提出问题 (1)请大家再次观察上节课中所画的一些程序框图例子. (2)回答什么是顺序结构什么是条件分支结构什么是循环结构、循环体 (3)试用程序框图表示循环结构. (4)指出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讨论结果: 很明显,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这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 三种逻辑结构可以用如下程序框图表示: 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 循环结构 应用示例 例1 阅读以下程序框图,分析其所实现的算法功能. 算法分析:第1步,0+1=1. 第2步,1+2=3. 第3步,3+3=6. 第4步,6+4=10. …… 第100步,4 950+100=5 050. 步都可以表示为第(i-1)步的结果+i=第i 步的结果. 为了方便、有效地表示上述过程,我们用一个累加 变量S 来表示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即把S+i 的结果 仍记为S ,从而把第i 步表示为S=S+i , 其中S 的初始值为0,i 依次取1,2,…,100,由 于i 同时记录了循环的次数,所以也称为计数变量. 解决这一问题的算法是: 第一步,令i=1,S=0. 第二步,若i≤100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输 出S ,结束算法. 第三步,S=S+i. 第四步,i=i+1,返回第二步. 程序框图如右: (1)(2) 点评:在数学计算中,i=i+1不成立,S=S+i 只有在i=0时才能成立.在计算机程序中,它们被赋予了其他的功能,不再是数学中的“相等”关系,而是赋值关系.变量i 用来作计数器,i=i+1的含义是:将变量i 的值加1,然后把计算结果再存贮到变量i 中,即计数器i 在原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变量S 作为累加器,来计算所求数据之和.如累加器的初值为0,当第一个数据送到变量i 中时,累加的动作为S=S+i ,即把S 的值与变量i 的值相加,结果再送到累加器S 中,如此循环,则可实现数的累加求和. 变式训练 已知有一列数 1 ,,43,32,21 n n ,设计框图实现求该列数前20项的和.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上课时间第星期第课时年级初中三年级课题第十课顺序结构课型新授课教材新疆教育出版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程序的循序结构特征,并能画出它们的流程图。 2.熟悉利用val()函数的使用。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教学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利用程序的循序本结构编写计 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理念和方法 通过教学实例的讲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动,体验思考,讲练结合,以任务驱动等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师制作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以实例分析深入展开,小结归纳,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和特点一一呈现,通过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从中慢慢理解并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最后完成课堂自评。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 学生活 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我们学习了“求圆面积”的程序,请看程序段 (演示),程序中语句的执行是如何的? 教师解释,程序的执行是按顺序从第一条语句 开始执行到最后一条语句,这种程序结构称为 顺序结构,是程序三种基本结构的一种。 学生思考, 回答。 引起学生的 思考。 新课讲授 顺序结构的基本概念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程序结构,它是由若干个 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如图,A语句和 B语句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语句后, 才能接着执行B语句。学生听讲 解,观看流 程图,并思 考问题。 了解顺序结 构的执行过 程。 顺序结构程序的实例分析应用举例:交换两个数的值。 题目:输入两个数,然后交换这两个数,再输 出它们交换后的结果。 (1)分析问题。 教师提示要交换两个数,要利用几个变量来保 存数据? 学生思考。 通过实例分 析,让学生明 确顺序结构 的执行过程。

1.1.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练习题)

1.1.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 一、选择题 1.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为( ) A.逻辑结构B.条件分支结构 C.循环结构D.顺序结构 解析:选D.任何一个算法都要由开始到结束,故应当都有顺序结构. 2. 如图的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的功能是( ) A.计算小于100的奇数的连乘积 B.计算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连乘积 C.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连乘积,当乘积大于100时,计算奇数的个数D.计算1×3×5×…×n≥100时的最小的n值 答案:D

3.图中所示的是一个算法的框图,S的表达式为( ) A. 1 1+2+3+…+99 B. 1 1+2+3+…+100 C. 1 99 D. 1 100 答案:A 4.下列问题的算法适宜用条件结构表示的是( ) A.求点P(2,5)到直线l:3x-2y+1=0的距离 B.由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求斜边 C.解不等式ax+b>0(a≠0) D.计算100个数的平均数 解析:选C.条件结构是处理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进行不同处理的结构.只有C中含判断a的符号,其余选择项中都不含逻辑判断,故选C.

5.下列程序框图中,是循环结构的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选C.循环结构需要重复执行同一操作,故只有③④符合.6.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k的值是( ) A.4 B.5 C.6 D.7 解析:选A.当k=0时,S=0?S=1?k=1, 当S=1时?S=1+21=3?k=2, 当S=3时?S=3+23=11<100?k=3, 当S=11时?S=11+211>100,故k=4.

写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个操作要求: (1)确定知识目标。 (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

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 A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B. 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习题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习题一、选择题 1.下列问题的算法适宜条件结构表示的是() A.求点P(-1,3)到直线l:3x-2y+1=0的距离 B.由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求斜边 C.解不等式ax+b>0(a≠0) D.计算100个数的平均数 2.下面几种说法: ①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顺序结构; ②算法程序框图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 ③任何一个算法都必须同时含有三种基本结构; ④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是顺序结构、条件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A.0个B.1个 C.2个D.3个 3.下面的程序框图能判断输入的数x的奇偶性. 其中判断框内的条件是() A.m=0 B.x=0 C.x=1 D.m=1 4.下列所给程序框图,当x=1250时输出结果为()

A.20 B.25 C.30 D.40 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条件结构中必有循环结构 B.循环结构中必有条件结构 C.顺序结构中必有条件结构 D.顺序结构中必有循环结构 6.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k的值是________.

答案: 1、[答案] C [解析] 条件结构是处理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进行不同处理的结构.只有C 中含有判断a 的符号.其余选择项中都不含逻辑判断,故选C. 2、[答案] D [解析] ①②④正确,③错,因为一个算法要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三种基本结构,并非全部包含. 3、[答案] D [解析] ∵m 为x 除以2的余数,若余数为1,则x 为奇数,若余数为0,则x 为偶数,∴判断框内的条件是m =1. 4、[答案] B [解析] 该程序框图表达的是一个分段函数 f (x )=????? 0.05x (x >10000)0.03x (5000100,循环终止, 输出k =4.

什么是教学设计_总结完整版

《什么是教学设计》 总结精选(1): 什么是教学设计?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其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资料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取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资料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取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资料包括学习资料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 1、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测量学习差距、确定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 2、教学资料分析:学习者学习之前的知识技能分析? 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环境分析? 4、编写教学目标:具体陈述学习后能够做什么? 5、开发评价方案:你准备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 6、开发和选取教学材料:你设计各种教学资源和材料为教学做准备? 7、实施与评价:实施你的设计并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8、修改:整理反馈资料和数据,进行修改教学设计 9、总结性评价:对学习者使用效果进行最终评价 教学设计的本质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性的教学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教育家杜威最先提出应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科学,桥梁科学即为教学设计的原意。80年代初,由邬美娜、刘茂森等人引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但那时的教学设计只是 原封不动的将教学设计从国外拿来,介绍给大家的观点和理论也是零星的、支离破碎的,根本谈不上体系,实践几乎没有。经过这些专家20年的努力,此刻教学设计在我国已经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个别成功的实践应用。 但是纵观我国教学设计的理论,我们看到的多数还是国外教学设计的印迹,由此导致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我国的教学实践不适应,表现为:理论反映的是西方教育观念、学习理论、教学

算法三种基本结构pp循环结构

学案:枚举算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枚举算法的关键,掌握枚举法解题的基本思路,学会使用流程图描述枚举算法(循环中嵌套分支),知道枚举算法的适用情况(枚举算法的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从寻找四月小寿星和水仙花数的过程中,归纳总结枚举法解题的基本思路,通过一份被涂抹的单据的应用,巩固枚举法的算法流程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枚举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价值,认同枚举解决问题的局限性,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学习重点】 掌握枚举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正确绘制枚举法的算法流程图。 【学习导航】 一.知识准备(课前完成) 1.在框中绘制当型循环结构流程图: 当型循环结构流程图 设计循环结构时要注意:循环条件,控制循环的变量的初值和循环体(循环结构三要素)。循环结构中虽然有判断框,但循环环结构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二.构建新知:(课中完成) 1.枚举算法: 枚举算法的定义: 按问题本身的性质,一一列举出该问题所有可能的解,并在逐一列举的过程中检验每个可能解是否是问题的真正解,若是,则采纳这个解,否则抛弃它。在列举的过程中应注

意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 枚举算法解题的基本思路: 1)确定枚举范围和判定条件; 2)一一枚举可能的解,验证是否是问题的解 2.寻找水仙花数 阅读资料一:水仙花数 若一个三位数,满足条件该三位数等于百位数数值的三次方加上十位数数值的三次方加上个位数数值的三次方之和,则x称为水仙花数。 思考:如何将一个三位数中各个位的数字取出,完成填充。 百位数数值a: 十位数数值b: 个位数数值c: 完成流程图填充(流程图中的i表示三位数x)

教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何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在上课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对教学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安排和策划。 教学设计应具备的特点: 一、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二、教学设计以学习者为出发点。教学设计重视对学习者不同特征的分析,并以次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 三、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 四、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 一、教学对象:以谁为中心进行教学系统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根本问题。也是在教学设计之前,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展开教学设计。要分析学习者的特点;评定学习者的初始状态;预测学习者发展的可能空间。 包括1、学习需要的分析,如:开展教学设计具备了那些条件,有哪些不利因素?哪些因素必须要考虑,哪些因素从次考虑?在分析中必须解决教师“为何教”学生“为何学”的问题。2、学习内容的分析:着重分析学习者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达到什麽程度和水平。培养何种能力和态度,使身心获得怎样的发展。分析中必须解决教师“教什麽”,学习者“学什麽”的问题。3、学习者的分析:分析学习者在进入学习过程前所具备的一般特征、确定学习者的初始状态、注意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点、了解学习者的准备状况。总之要考率“谁学”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在分析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智能获的怎样的发展,培养什麽样的能力,达到什麽水平,培养什麽样的态度等内容都要用具有可观察、可测定性的术语精确地加以表述。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有层次、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节课的开始,同时也是本节课的归宿。 三、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确定之后要选择教学策略,以期实现预期的目标。包括的几方面: 1、主要采用何种经济而有效的教与学的形式。 2、安排什麽样的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 3、设计何种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 4、选择什麽样的教学媒体及怎样设计。 5、安排什麽样的课型。 6、设计教学环节和步骤。 四、教学评价:是对本课所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安排的教学活动、步骤是否具体、可行等问题的一个检验。

诗歌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诗歌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高中语文教材主要文本类型教学设计》(魏国良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第25—28页): 在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类文本在总量上要远少于古代诗歌。尽管少,从教学实践来看,将现代诗歌教学视为畏途的教师似乎不在少数。究其实,还是教学设计的一些基本问题使教师感到困惑:现代诗歌到底该教些什么、怎么教?许多人心目中有一个概念误区:现代诗歌是白话写成的,还需要教吗?正因为如此,现代诗歌到底是否需要教甚至一度都成了问题。但是,既然是众多语文教材的共同选文类别,说明作为一个未来的社会人有必要去认识这一类文本,并且作为一种素养,学会解读、品味现代诗歌是重要的语文教育养成内容之一。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教师感到棘手呢?似乎有三方面问题构成了教学设计、教学干预的难点。这就是现代诗歌的三个主要构成:主题、诗味与现代技巧。破除这些难点,就形成了设计的基本思路。 1. 品诗味 诗味是现代诗歌“有什么”需要教的内容之一。这样说,似乎已经明确了现代诗歌教什么的问题,其实问题并没有解决:为什么现代诗歌有一个诗味问题需要作为教学内容之一来强调呢?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古代诗歌才有诗味,而现代诗歌的白话载体使其丧失了诗味。这一认识有一半是正确的:古代诗歌是文言诗,借助文言的言简意赅构建起了人人皆知的诗味;但作为现代诗歌载体的白话,同样可以赋予诗以诗味。这已经为众多现代诗人的探索、实践所证明。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臧克家的《有的人》、卞之琳的《断章》、顾城的《一代人》等,只是实现的途径不尽相同罢了。 现代诗歌诗味的来自,一方面是对古代诗歌的继承,例如,讲求语言的咀嚼味,如《这也是一切》的“一切”;讲求物象、意趣的设计,如《雨巷》中“雨巷”、“丁香”。另一方面是运用一些现代表现技法,例如,跨时空的、泛人格的、变形的等语言组接、人物塑造、形象设计的技巧,使作品产生视觉冲击,如《春天,遂想起》中有关“江南”的跨时空领属呈现。指导学生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