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设计规范..

剧场设计规范..
剧场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总则

一、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使用功能、安全、卫生及舞台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二、本规范适用于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不适用于观众超过200m2或观众容量不足300座的剧场建筑。

三、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四、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

特大型1601座以上;

大型1201~1600座;

中型801~1200座;

小型300~800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座。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座。

五、剧场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1~100年,丙等25~50年;

2、耐火等级:甲、乙、丙等剧场均不应低于二级;

3、室内环境标准及舞台工艺设备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

六、剧场设计应进行舞台工艺设计;建筑设计与舞台工艺设计应紧密配合,互提设计参数。

七、剧场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术语

一、剧场theater

设有演出舞台、观看表演的观众席及演员、观众用房的文娱建筑。

二、观众厅auditorium

设有固定座席的为观看演出用的空间。

三、池座stalls

与舞台同层的观众席。

四、楼座balcony

池座上的楼层观众席。

五、包厢box(in the auditorium)

沿观众厅侧墙或后墙隔成小间的观众席。

六、舞台stage

剧场演出部分总称,包括主台、侧台、后舞台、乐池、台唇、耳台、台口、台仓、台塔。

七、台塔fly tower

主台以上至栅顶的空间。它是舞台表演和机械运作的基本空间。

八、台仓understage

舞台台面以下的空间。

九、镜框式舞台proscenium stage

在观众厅和舞台之间设有台口分隔的舞台,是我国现有剧场舞台的基本形地式。

十、台口proscenium opening

舞台向观众厅的开口。

十一、台唇apron stage

台口线以外伸向观众席的台面。

十二、乐池orchestra pit

为歌剧舞表演配乐队使用的空间,一般设在台唇的前面和下面。

台口线以内的主要表演空间。

十四、侧台bay area

设在主台两侧,为迁换布景、演员候场、临时存放道具景片及车台的辅助区域。

十五、后舞台back stage

设在主台后面,可增加表演区纵深方向的舞台。

十六、开敞式舞台open stage

舞台表演区和观众席在一个空间内的舞台形式,包括伸出式舞台、岛式舞台、尽端式舞台。

十七、伸出式舞台thrust stage

舞台向观众厅伸出,主要表演区在观众席内,观众席三面环绕舞台。

十八、岛式舞台arena stage

舞台设在观众厅内,观众席四面环绕舞台。

十九、台口墙轴线axis of proscenium wall

土建设计图上标注的台口承重墙结构定位轴线。

二十、台口线curtain line

台口构造内侧边线在舞台面上的投影线,舞台机械定位以此为基准。

二十一、顶棚grid;gridiron

俗称葡萄架,舞台上部为安装悬吊设备的专用工作层。

二十二、天桥fly gallery

沿主台的侧墙,后墙墙身上部一定高度设置的工作走廊。一般舞台均设有多层天桥。

二十三、假台口(或活动台口)movable pretendnd stage door

安装舞台灯具的主要设施,也能将演出台口尺寸作适当调整以适应各种表演。

二十四、灯光渡桥墩lighting bridge

与吊杆平行设置,可升降,安装、栓修理工灯光用,在演出中能上人操作的桥式刚架。

二十五、渡桥码头portal bridge

由天桥上伸出的平台或吊板。由此通往灯光渡桥或假台口上框。

二十六、大幕proscenium curtain

分隔舞台与观众厅的软幕。其开启方式又分对开式、提升式、串叠式、蝴蝶式等。

二十七、檐幕transverse curtain

主台上部的横条幕。

二十八、边幕wings

主台两侧的边条幕。

二十九、前檐幕rore-proscenium curtain

大幕前面的檐幕。

三十、纱幕veil curtain

网眼纱制作的无缝幕,挂在台口的叫台口纱幕,挂在天幕灯区前的叫远景纱幕,也可以折叠成装饰衬幕。三十一、防火幕fire curtain

安装在台口处,当发生火灾时,可立刻下降将舞台与观众厅分隔开,防止火灾漫延的设施。

三十二、车台stage wagon

在主台、侧台、后舞台之间,沿导轨前后左右行走的机械舞台;也有无导轨自由移动的小车台。

三十三、升降台elevating stage

在舞台上可以升降台面的舞台机械。

三十四、转台revolving stage

主要表演区能旋转的舞台机械。

三十五、升降乐池orchestra lift

乐池地面可升降,增加舞台使用功能的乐池。

三十六、吊杆batten

舞台上空悬吊幕布、景物、演出器材的杆状升降机械设备,有手动、电动、液压等多种传动方式。

舞台上空悬吊演出器材或景物的升降点状机械设施。

三十八、天幕cyclorama

悬挂在舞台远景处区,表现天空景色的幕布。

三十九、面光桥fore stage lighting gallery

在观众厅顶部安装灯具向舞台投射灯光的天桥。

四十、耳光室rore stage side lighting

在观众厅两侧安装灯具向舞台投射灯光的房间。

四十一、台口柱光架lighting tower

在舞台口内两侧安装灯具的竖向刚架。

四十二、灯光吊笼lighting(cable)basdet

在舞台两侧上空设置的安装灯具的笼状吊架,可以升降或前后左右移动。

四十三、天桥侧光fly gallery lighting

在舞台侧天桥上安装的灯光。

四十四、流动灯光movable lighting

在舞台台面安装在灯架上可移动的灯光。

四十五、灯控室lignting control room

控制舞台灯光的操作用房。

四十六、声控室lighting control room

控制舞台灯光的操作用房。

四十七、舞台监督指挥系统stage manager control system

舞台监督指挥演出的各种信号和双向对讲系统等。

四十八、舞台监视系统stage monitoring (display)system

观察舞台演职员演出实况的电视监视系统。

基地和总平面

一、剧场基地选择应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合理布点。

二、剧场基地应至少有一面临接城镇道路,或直接通向城市道路的空地。临接的城市道路可通行宽度不应小于剧场安全出口宽度的总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800座以下,不应小于8m;

2、801~1200座,小应小于12m;

3、1201座以上,不应小于15m。

三、剧场主要入口前的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剧场建筑从红线退后距离应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并按不小于0.20m2/座留出集散空地;

2、当剧场前的集散空地不能满足前款规定,或剧场前面疏散口的宽度不能满足计算要求时,应在剧场后面或侧面另辟疏散口,并应设有与其疏散容量相适应的疏散通路或空地。剧场建筑后面及侧面临接道路可视为疏散通道,但其宽度不得小于3.50m。

四、剧场基地临接两条道路或位于交叉路口时,除主要临接道路应符合本规定第二条的规定且剧场基地前集散空地应符合第三条规定外,尚应满足车行视距要求,且车主要入口及疏散口的位置符合城市交通规划要求。

五、剧场基地应设置停车场,或由城镇规划统一设置。

六、剧场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明确,避免人流与车流交叉。布景运输车辆应能直接到达景物出入口。

七、剧场总平面设计应为消防提供良好道路和工作场地及回车场地,并应设置照明。内部道路可兼作消防车道,其净宽不应小于3.50m,空越建筑物时净高不应小于4.00m。

八、环境设计及绿化应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并应充分进行绿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九、设备用房应防止对观众厅、舞台及周围环境的噪声干扰。

十、演员宿舍、舞厅、厨房等附建于剧场主体建筑时,必须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并有单独的疏散通道及出入口。

十一、总平面设计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障碍设计规范》JGJ 50的有关

前厅和休息厅

一、前厅面积,甲等面积不应小于0.30m2/座,乙等剧场应小于0.20m2/座,丙等剧场不应小于0.18 m2/座。

二、休息厅面积,甲等剧场不应小于0.30 m2/座,乙等不应小于0.20 m2/座,丙等剧场不应小于0.18 m2/座。当附设小卖部或冷饮部时,不应小于0.04 m2/座。

三、前厅与休息厅合一时,甲等剧场不应小于0.50 m2/座,乙等剧场不应小于0.30 m2/座,丙等剧场不应小于

0.25 m2/座。

四、衣物存放面积不应小于0.04 m2/座。

五、剧场设吸烟室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池座和楼座时应分层设置。

2、室内装修天棚应为A级材料,墙面和地面不得低于B1级材料,并应符合本规范中火灾警报规定。

六、剧场应设观众使用的厕所,厕所应设为前室。厕所门不得开向观众厅。男女厕所厕位数比率为1:1,卫生器具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男厕:应按每100座设一个大便器,每40座设一个小便器或0.60m长小便槽,每150座设一个洗手盆;

2、女厕:应按每25座设一个大便器,每150座设一个洗手盆;

3、男女厕均应设残疾人专用蹲位。

观众厅

视线设计

一、视线设计应使观众能看到舞台面表演区的全部。当受条件限制时,也应使视觉质量不良的观众能看到80%表演区。

二、视点选择应符合列规定:

1、镜框式台口剧场宜选在舞台面台口线中心台面处;

2、大台唇式、伸出式舞台剧场应按实际需要,将设计视点相适当外移。

3、岛式舞台视点应选在表演区的边缘;

4、当受条件限制时,设计视点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舞台面0.30m;向大幕投影线或表演区边缘后移,不应大于1.00m。

三、视线升高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视线升高差“C”值应取0.12m;

2、隔排计算视线升高值时,座席排列应错排布置,保证视线直接看到视点;

3、儿童剧场、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露天剧场视升高值可提高一些要求;

4、为满足较高音质要求,视线升高值设计宜采用较高要求。

四、舞台面距第一排座席地面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镜框式舞台面,不应小于0.60m,且不应小于1.10m;

2、伸出式舞台面,宜为0.30~0.60m,附有镜框式舞台的突出式舞台,可与主台齐平。

3、式舞台台面,不宜高于0.30m,可与观众席地面齐平。

五、观众席对视点的最远视距,歌舞剧场不宜大于33m;话剧和戏曲剧场不宜大于28m;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20m;

六、镜框式舞台观众视线最大俯角,楼座后排不宜大于20。;靠近舞台的包厢或边楼座不宜大于35。。

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俯角不宜大于30。

座席

一、观众厅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甲等剧场不应小于0.80m2/座;

2、乙等剧场不应小于0.70 m2/座;

3、甲等剧场不应小于0.60m2/座;

注:大台唇式、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不计舞台面积。

二、剧场均设置有靠背的固定座椅,不包厢座位不超过12个时可设活动座椅。

三、座椅扶手中距,硬椅不应小于0.50m;软椅不应小于0.55m。

四、座椅排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出部分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30m;

2、长排法:硬椅不应小于1.00m;软椅不应小于1.10m。台阶式地面排距应适当增大,椅背到后面一排最突出部分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0m;

3、靠后墙设置座位时,楼座及池座最后一排座位排距应至少增大0.12m。

五、每排座位排列数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短排法:双侧有走道时不应超过22座,单侧有走道时不应超过11座;超过限额时,每增加一座位,排距增大25mm;

2、长排法:双侧有走道时不应超过50座,单侧有走道时不应超过25座。

六、观众席应预留残疾人轮椅座席,座席深应为1.10m,宽为0.80m,位置应方便残疾人入席及疏散,并应设置国际通用标志。

走道

一、观众厅内走道的布局应与观众席片容量相适应,与安全出口联系顺畅,宽度符合安全疏散计算要求。

二、池座首排座位排距以外与舞台前尚净距不应小于1.50m,与乐池栏杆净距不应小于1m;当池座首排设置残疾人席时,应再增加不小于0.50m的距离。

三、两条横走道之间的座位不宜超过20排,靠后墙设置座位时,横走道与后墙之间座位不应超过10排。

四、走道宽度除应符合计算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短排法边走道不应小于0.80m,纵走道不应小于1.00m,横走道除排距尺寸以外的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

1.00m;

2、长排法边走道不应小于1.20m。

五、观众厅纵走道坡度大于1:10时应做防滑处理,铺设的地毯等应为B1级材料,并有可靠的固定方式。坡度大于1:6时应做成高度不大于0.20m的台阶。

六、座席地坪高于前排0.50m时及座席侧面紧临有高差之纵走道或梯步时应设栏杆,栏杆应坚固,不应遮挡视线。

七、楼座前排拦杆和楼层包厢栏杆高度不应遮拦视线,不应大于0.85m,并应采取措施保证人身安全,下部实心部分不得低于0.40m。

其他

剧场观众厅兼放电影时,放映光学设计及放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影建筑设计规范》JGJ58的规定。

舞台

一般规定

一、镜框台口箱型舞台的台口宽度、高度和主台宽度、进深、净高均应与演出剧种、观众厅容量、舞台设备、使用功能及建筑等级相适应。宜符合表一的规定。

表一

剧种观众厅容量

(座)

台口(m) 主台(m)

宽高宽进深净高

戏曲500~800 8~10 5.0~6.0 15~18 9~12 12~16 801~1000 9~11 5.5~6.5 18~21 12~15 13~17 1001~1200 10~12 6.0~7.0 21~24 15~18 14~18

话剧600~800 10~12 6.0~7.0 18~21 12~15 14~18 801~1000 11~13 6.5~7.5 21~24 15~18 15~19 1001~1200 12~14 7.0~8.0 24~27 18~21 16~20

歌舞剧1200~1400 12~14 7.0~8.0 24~27 15~21 16~20 1401~1600 14~16 8.0~10.0 27~30 18~24 18~25 1601~1800 16~18 10.0~12.0 30~33 21~27 22~30

二、台唇和耳台最窄处的宽度不应小于1.50m。

四、主台上空应设栅顶和安装各种滑轮的专用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栅顶标高至主台台面的垂直距离(主台净高):

甲等剧场不应小于台口高度的2.5位;乙等剧场不应小于台口高度的2倍加4.00m;丙等剧场不应小于台口高度的2倍加2.00m;

2、栅顶构造要便于检修舞台悬吊设备,栅顶的缝隙除满足悬吊钢丝绳通行外,不应大于30mm;

3、各种滑轮梁的标高,应使站在栅顶的工作人员便于安装、检修舞台悬吊设备;

4、由主台台面去栅顶的爬梯如超过2.00m以上,不得采用垂直铁爬梯。甲、乙等剧场上栅顶的楼梯不得少于2个,有条件的宜设工作电梯,电梯可由台仓通往各层天桥直达栅顶;

5、丙等剧场如不设栅顶,宜设工作桥,工作桥的净宽不应小于0.60m,净高不应小于1.80m,位置应满足工作人员安装、检修舞台悬吊设备的需要。

五、主台天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天桥应沿主台侧墙和后墙三面布置,边沿应有0.10m高的护板。甲等剧场不得小于3层。乙、丙等剧场不得少于2层;

2、第一层侧天桥标高,应使侧光射向表演区有良好的角度,还应保证主台与侧台间的洞口高度不得妨碍布景通行;

3、第一层侧天桥栏杆应满足安装灯具的技术要求;

4、各层侧天桥除满足设备安装所占用的空间外,其通行净宽不就小于1.20m,后天桥通行净宽宜为0.60m。

六、舞台面至第一层天桥有配重声升降的部位应设护网,护网构件不得影响配重块升降,护网应设检修门。

七、主台应分别设上场门和下场门,门的位置应使演员上下场和跑场方便,但应避免在天幕后墙开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50m,净高不应低于2.40m。

八、侧台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台两侧均应布置侧台,位置应靠近主台前部,便于演员和景物通向表演区。两个侧台的总面积:甲等剧场不得小于主台面积的1/2;乙等剧场不得小于主台面积的1/3;丙等剧场不得小于台面积的1/4。当丙等剧场受条件限制时可设一个侧台;

2、设有车台的侧台,其面积除满足车台停放外,还应有存放和迁换景物的工作面积,其面积不宜小于车台面积的1/3;

3、侧台与主台间的洞口净宽:甲等剧场不应小于8.00m;乙等剧场不应小于6.00m;丙等剧场不应小于5.00m;

4、设有车台的侧台洞口净宽,除满足车台通行宽度外,两边最少各加0.60m;

5、侧台进出景物的门,净宽不应小于2.40m,净高不应低于3.60m,门应隔声、不漏光。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侧台外门应设保温门斗,门外应设装卸平台和雨篷;当条件允许时,门外宜做成坡道;

6、甲等剧场的侧台与主台之间的洞口宜设防火幕。

九、后舞台面积和使用高度,应根据舞台工艺设计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后舞台与主台之间的洞口宜设防火隔音幕;

2、设有车载转台的后舞台洞口净宽,除满足车载转台通行外,两边最少各加0.60m。洞口净高应与台口高度相适应;

3、设有车载转台的后舞台,其面积除满足车载转台停放外,还应有存放和迁换景物的工作面积,

其面积不宜小于车载转台面积的1/3;

4、后舞台应设吊杆和灯光等设备。

十、甲、乙等剧场应设有台仓,台仓的面积、层高、层数应根据使用功能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台仓通往舞台和后台的门、楼梯要顺畅,并不得少于2个,应设明显的疏散标志和照明,便于演员上下场和工作人员通行;

2、台仓里为机械舞台而的机坑、平台、通道和检修空间,必须设固定的工作梯和坚固连续的栏杆。

十一、伸出式舞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附在镜框式舞台的伸出式舞台除镜框台口外,在台口两边还应增设演员上下场口;

2、台面技术要求与镜框式舞台的主台同;

3、台面上空应高吊点,位置、数量应按舞台工艺设计确定;

4、表演区除顶光和脚光外,还应有来自三个方位的面光。

1、台面技术要求应与镜框式舞台的主台相同;

2、台面上空应设吊点,位置、数量应按舞台工艺设计确定;

3、表演区除顶光和脚光外,还应有来自四个方位的面光。

4、表演区上下场通道不得少于2条。

乐池

一、歌舞剧场舞台必须设乐池,其他剧场可视需要而定。乐池面积按容纳乐队人数计算,演奏员平均每人不应小于1.00m2,伴唱每人平均不应小于0.25m2。

甲等剧场乐池面积不应小于80.00m2;乙等剧场乐池面积不应小于65.00m2;丙等剧场乐池面积不应小于

48.00m2。

二、乐池开口进深不应小于乐池进深的2/3。

三、乐池进深与宽度之比不应小于1:3。

四、乐池地面至舞台面的高度,在开口位置不应大于2.20m,台唇下净高不宜低于1.85m。

五、乐池两侧都应设通往主台和台仓的通道,通道口的净宽不宜小于1.20m,净高不宜小于2.00m。

六、乐池可做成升降乐池。

舞台机械

一、舞台工艺设计应向土建设计提供舞台机械的种类、位置、尺寸、数量、台上和台下机械布置所需的空间尺度、设备荷载、内力分析、预埋件、用电负荷及控制台位置等要求。土建设计应满足舞

台机械安装、检修、运行和操作等使用要求。

二、舞台机械的设计、安装和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舞台机械运行必须采取技术措施,确保安全运行,在运行全过程中应有相应的声、光警示信号,但不得影响演出效果;

2、舞台机械可动台面与不动台面的缝隙不得大于5mm;高差不得大于±3mm。

3、舞台机械台面的水平摆动间隙不应大于5mm;倾斜高差不应大于±3mm。

三、舞台上部悬吊机械设备运行,除行程开关外,必须安装电源主回路的保护开关,确保安全。

四、台口内侧,应留出存放对开大幕的空间位置。

五、土建设计应为防火幕和假台口预留运行空间,应为各种导轨设置预埋件,在配重通过的各层天桥处应留洞,并为防火幕和假台口的卷场机设置座平台。

六、安装吊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构件不得妨碍舞台任何悬吊设备的排列、安装和运行;

2、景物吊杆间距宜为0.20m~0.30m;

3、灯光吊杆前后与相邻吊杆的间距不应小于0.50m;

4、吊杆钢丝绳的吊点间距不应大于5.00m;

5、吊杆的长度和吊点的数量及间距与台口和主台的宽度相适应;

6、吊杆的运行应有确保安全的保护装置,避免机械或电气损坏失灵、坠杆伤人。

七、装有假台口和灯光渡桥的舞台,天桥必须设置相应的码头与假台口或灯光渡桥相通。

八、乐池、伸出式舞台及岛式舞台上空,应设相应数量的吊点,土建设应为吊点的安装提供条件。

舞台灯光

一、面光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道面光桥的位置,应使光轴射到台口线与台面的夹角为450~500;

2、第二道面光桥的位置,应使光轴射到大台唇边沿或升降乐池前边沿与台面的夹角为450~500;

3、面光桥除灯具所占用的空间外,其通行和工作宽度:

甲等剧场不得小于1.20m;丙等剧场不得小于1.00m;

4、面光桥的通行高度,不应低于1.80m;

5、面光桥的长度不应小于台口宽度,下部应是50mm高的挡板,灯具的射光口净高不应小于0.80m,也不得大于1.00m;

6、射光口必须设金属护网,固定护网的构件不得遮挡光柱射向表演区;护网孔径直径为35~45mm,铅丝直径不应大于1.0mm;

8、甲等剧场可根据需要设第三道或第四道面光桥,乙、丙等剧场,如未设升降乐池,面光桥可只设1道。

二、耳光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道耳光室位置应使灯具光轴经台口边沿,射向表演区的水平投影与舞台中轴线所形成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450,并应使边座观众能看到台口侧边框,不影响台口扬声器传声;

2、耳光室宜分层设置,第一层底部应高出舞台面2.50m;

3、耳光室每层净高不应低于2.10m,射光口净宽:甲、乙等剧场不应小于1.20m,丙等剧场不应小于1.00m;

4、射光口应设金属护网及应符合本规范第一条第6款规定;

5、丙等剧场可根据表演区前移的需要,设2道或3道耳光室;乙、丙等剧场当未设升降乐池时,可只设1道耳光室。

三、追光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追光室应设在楼座观众厅的后部,左右各1个,面积不宜小于8.00m2,进深和宽度均不得小于2.50m;

2、追光室射光口的宽度、高度及下沿距地面距离应根据选用灯型进行计算;

3、追光室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2.20m,室内应设置机械排风;

4、甲等剧场应设追光室;乙、丙等剧场当不设追光室时,可在楼座观众厅后部或其他合适的位置预留追光电源,容量不得小于30A。

四、调光柜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1、调光柜室应靠近舞台,其面积应与舞台调光回路数量相适应,甲等剧场不得小于30m2;乙等剧场不得小于25m2;丙等剧场不得小于20m2;

2、调光柜室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50m,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

五、调光回路应根据剧场类型和舞台大小配置。甲等歌舞剧场不应小于480回路;甲等话剧院不应小于360回路;甲等戏曲剧场不应小于240回路。

除可调调回路外,各灯区宜配置1-3路直通电源。甲等以上的剧场,每回路容量不得小于30A,乙等及以下剧场不得小于20A。

六、灯光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硅调光装置配出的舞台照明不宜采用多回路共用零线方式。当采用多回路共用零线方式时,则零线截面面积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积;

2、由可控硅调光装置配出的舞台照明线路应远离电声、电视及通讯等线路。当两种线路必须平行敷设时,其间距应大于1.00m,当垂直交叉时,其间距应大于0.50m,并应采用屏蔽措施。

七、天幕地排灯区应设置相应调光回路,同时应设零线截面积不小于相线截面积的三相回路专用电源。其电源容量为:甲等剧场不小于150A,乙等剧场不得小于100A,丙等剧场不得小于75A。

八、主台两侧的流动灯电源插座应分前、中、后设置之不理在台板下带盖的专用电源盒内,盒内应按流动灯数量设置调光回路。

九、舞台侧光可安装在一层侧天桥上,舞台宽度在24M以上的甲、乙等剧场,可设置灯光吊笼或纵向灯光吊杆,数量和尺度应按舞台工艺确定。

十、不设假台口的丙等剧场应在台口两侧设置柱光架。

舞台通讯与监督

一、舞台监督主控台应设置在舞台内侧上场口。

二、灯控室、声控室、舞台机械操作台、演员化妆休息室、候场室、服装室、乐池、追光灯室、面光桥、前厅、贵宾室等位置应设置舞台监督对讲终端器。

三、舞台监督系统的摄像机应在舞台演员下场口上方和观众席挑台(或后墙)同时设置,舞台内摄像机应配置云台。

四、灯控室、声控室、舞台监督主控台、演员休息室、贵宾室、前厅、观众休息厅等位置应设置监视器。凡为观众设置的监视器不得送入演职员监视专用的舞台内信号。

五、甲等剧场可设有红外舞台监视系统等。

演出技术用房

一、灯控室、声控室均应设在观众厅后部,通过监视窗口应能看到舞台表演区全部,面积不应小于12m2;窗口宽度不应小于1.20m,窗口净高不应小于0.60m,声控室应能听到直达声。

三、功放室应远离调光柜室,宜设在靠近主扬声器组的位置,甲等剧场面积不应小于12 m2,乙等不应小于10 m2,丙等不应小于8 m2。功放室与声控室之间应敷设相应的控制管线。功放室应设有通风及空调装置。

四、台上机械控制室宜设在二层天桥中部,或在一层天桥上部设置专用的台上机械控制室;控制室

应有三面玻璃窗,密闭防尘,操作时并能直接看到舞台全部台上机械的升降过程。面积按舞台工艺设计要求确定。

五、台下机械控制室,可设在电动吊杆控制室相对应的位置,应能直接看到舞台机械运行状况,其他技术要求同台上机械控制室,面积视舞台工艺需要而定。

六、各种舞台机械电源柜的数量、重量、使用面积和安装位置,按舞台工艺要求而定。

舞台结构荷载

一、舞台结构荷载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对频遇值和准水久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有关规定采用。

二、作用在主台和台唇台面上的结构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台面活荷载不应小于4.0KN/ m2;

2、当有两层台仓时,在底层的楼板活荷载不应小于2.0KN m2;

3、舞台面上设置的固定设施,应按实际荷载取用;

4、主台面上的有车载转台等移动设施时,应按实际荷载计算。

三、升降乐池台面板的活荷载取值:不动时,不应小于4.0KN /m2;可动时,不应小于2.0KN/ m2;

四、各种机械舞台台面的活荷载取值应按舞台工艺设计的实际荷载取用,不动时均不得小于4.0KN/ m2,可动时不得小于2.0KN/ m2。

五、假台口每层搁板的活荷载不应小于2.0KN/ m2。

六、作用于栏杆的水平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假台口的栏杆不应小于1.0KN/ m2;

2、座席地坪高于前排0.50m及座席侧面紧邻有高差之纵走道或梯步所设置的栏杆不应小于1.0KN/m。

七、主台上部栅顶或工作桥的活荷载按舞台工艺设计的实际荷载取用,但最低不就小于2.0KN/ m2。栅顶应与舞台结构部分牢固连线,保证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八、天桥的活荷载及垂直向上、向下荷载,均应根据工艺设计的实际荷载计算,但安装吊杆卷扬机或放置平衡重的天桥活荷载不应小于4.0 KN/ m2;仅作通行使用的后天桥其活荷载不应小于1.5 KN/ m2。

九、舞台面至第一层天桥,凡有配重埠升降的部位,均应设护网,护网承受的水平荷载不就小于0.5 KN/ m2。

十、布置吊杆应有4个或4个以上的悬挂点,吊杆可按1.5KN集中作用于跨中点验算。

十一、每根景物吊杆的活荷载应按不同台口宽度取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台口宽度在12.00m以下的吊杆不得小于3.5KN;

台口宽度在12.00~14.00m的吊杆不得小于4.0KN;

台口宽度在14.00~16.00m的吊杆不得小于5.0KN;

台口宽度在16.00~18.00m的吊杆不得小于10.0KN;

台口宽度在18.00m以上及安装特殊灯具时应按实际荷载值取用。

十二、每根灯光吊杆的活荷载按不同台宽度取用:

台口宽度在12.00m以下的灯光吊杆不得小于5.0KN;

台口宽度在12.00~14.00m的灯光吊杆不得小于6.0KN;

台口宽度在14.00~16.00m的灯光吊杆不得小于8.0KN;

台口宽度在16.00~18.00m的灯光吊杆不得小于10.0KN;

台口宽度在18.00m以上及安装特殊灯具时应按实际荷载值取用。

十三、面光桥的活荷载不应小于2.5 KN/ m2,灯架活荷载不应小于1.0 KN/ m。

十四、主台上部为安装各种悬吊设备的梁、牛腿、平台的荷载,应按舞台工艺设计所提供的实际荷载取用。

后台

演出用房

一、化妆室应靠近舞台布景,主要化妆室应与舞台同层。当在其他层设化妆室时,楼梯应靠近场口,甲、乙等剧场有条件的应设置电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的大化妆室,每人不应少于2.5 m2

甲等剧场大、中、小化妆室均不宜少于4间,总面积不宜少于200 m2。

乙等剧场大、中、小化妆室均不宜少于3间,总面积不宜少于160 m2。

丙等剧场大、中、小化妆室均不宜少于2间,总面积不宜少于110 m2。

2、采光窗应设遮光设备。

3、化妆室应设洗脸盆,小化妆室每室1个,中化妆室每室不应少于1个,大化妆室每室不应少于2个。

4、甲、乙等剧场供主要演员使用的小化妆室应附设卫生间。

5、甲、乙等剧场的化妆室应设独立的空调系统或分体空调装置。

二、服装室应按男、女分别装置。甲等剧场不应少于4间,使用面积不应少于160 m2;乙等剧场不应少于3间,使用面积不应少于110 m2;丙等剧场不应少于2间,使用面积不应少于64 m2。服装室的门,净宽不应小于1.20m,净高不应低于2.40 m2。

三、候场室应靠近出场口,门净宽不应小于1.20m,净高不应小于2.40m。

四、小道具室宜靠近演员上、下场口设置。

五、甲、乙等剧场应设乐队休息室和调音室,休息室和调音室位置应与乐池联系方便,并防止调音噪声对舞台演出的干扰。

六、盥洗室、浴室、厕所不应靠近主台,并应符合下规定:

1、盥洗室洗脸盆应按每6~10人设一个;

2、淋浴室喷头应按每6~10人设一个;

3、后台每层均应设男、女厕所。男大便器每10~15人设一个,男小便器每7~15人设一个,女大便器每10~12人设一个。

七、后台应设灯光库房和维修间,面积视剧场规模而定。

八、后台跑场道地面标高就与舞台一致,净宽不得小于2.10m;净高不得小低于2.40m。

九、当乙、丙等剧场后台跑场兼做演员候场及休息用时,净宽不得小于2.80m。

辅助用房

一、排练厅的大小应按不同剧种设定,当兼顾不同剧种使用要求时,厅内净高不得小于6.00m。

二、乐队排练厅应按乐队规模大小规定;面积可按2.0~2.4m2 /人计。

三、合唱队排练厅地面应做成台阶式,每个合唱队演员所占面积可按1.4m2/人计。

四、琴房每间不应小于10.0m2,应设置空调,保持室内温湿度恒定。

五、排练厅、琴房不应靠近主台,并应防止声音对舞台演出的干扰。

六、木工间长不应小于15m,宽不应小于10m,净高不应小低于7m,门净宽不应小于2.40m,净高不应小于3.60m。

七、绘景间宜靠近木工间。长不应小于18m,宽不应小于12m,净高不应低于9m。沿墙设置吊杆,三面或四面设工作天桥。

八、绘景间应设3~5个洗笔水池,地面应防水并设排水设施。

九、硬景库宜设在侧台后部,如设在侧台或后舞台下部,应设置大型运景电梯。

十、硬景库净高不应低于6m,门净宽不应小于2.40m,门净高不应低于3.60m。

防火设计

一、甲等及乙等的大型、特大型剧场舞台台口应设防火幕。超过800个座位的特等,甲等剧场及高层民用建筑中超过800个座位的剧场舞台台口宜设防火幕。

二、舞台主台通向各处洞口均应设甲级防火门,或设置水幕。

三、舞台与主台台部分的隔墙及舞台下部台仓的周围墙体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2.5h的不燃烧体。

四、舞台(包括主台、侧台、后舞台)内的天桥、渡桥码头、平台板、栅顶应用用不燃烧体,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h。

五、变电间之高、低压配电室与舞台、侧台、后台相连时,必须设置面积不小于6 m2的前室,并应设甲级防火门。

六、甲等及乙等的大型、特大型剧场应设消防控制室,位置宜靠近舞台,并有对外的单独出入口,面积不应小于12 m2。

七、观众厅吊顶内的吸声、隔热、保温材料应有用不燃烧材料。观众厅(包括乐池)的天棚、墙面、地面装修

八、剧场检修马道应采用不燃材料,

九、观众厅及舞台内的灯光控制室、面光桥及耳光室各界面构造采用不燃材料。

十、舞台上部屋顶或侧墙上应设置通风排烟设施。当舞台高度小于12m时,可采用自然排烟,排烟窗的净面积不应小于主台地面面积的5%。排烟窗应避免因锈蚀或冰冻而无法开启。在设置自动开启

装置的同时,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当舞台高度等于或大于12m时,应设机械排烟装置。

十一、舞台内严禁设置燃气加热装置,后台使用上述装置时,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的隔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并不应靠近服装室、道具间。

十二、当剧场建筑与其他建筑合建或毗连时,应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以防火墙隔开,并不得开门窗洞;当设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上下楼板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

十三、机械舞台台板采用的材料不得低于B1级。

十四、舞台所布幕均应为B1材料。

疏散

一、观众厅出口应符合下元旦规定:

1、出口均匀布景,主要出口不宜靠近舞台;

2、楼梯与池座应分别布置出口。楼座至少有两个独立的出口,不足50座时可设一个出口。楼座不应窗越池座疏散。当楼座与池座疏散无交叉并不影响池座安全疏散时,楼座可经池座疏散。

二、观众厅出口门、疏散外门及后台疏散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双扇门,净宽不小于1.40m,向疏散方向开启;

2、紧靠门不应设门槛,设置踏步在1.40m以外;

3、严禁用推拉门、卷帘门、转门、折叠门、铁栅门;

4、宜采用自动门闩,门洞上方应设疏散指示标志。

三、观众厅外疏散通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坡度:室内部分不应大于1:8室个部分不应大于1:10,并应加防滑措施,室内坡道采用地毯等不应低于B1级材料。为残疾人设置的通道坡度不应大于1:12;

2、地面以上2m内不得有任何突出物。不得设置落地镜子及装饰性假门;

3、疏散通道穿行前厅及休息厅时,设置在前厅、休息厅的小卖部及存衣处不得影响疏散的畅通;

4、疏散通道的隔墙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

5、疏散通道内装修材料:天棚不低于A级,墙面和地面不低于B级,不得采用在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的材料;

6、疏散通道宜有自然通风用采光;当没有自然通风及采光时应设人工照明,超过20m长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排烟。

四、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连续踏步不得小于18级,超过18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10m;

2、不得采用螺旋楼梯,采用扇形梯段时,离踏步窄端扶手水平距离0.25m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宽端扶手处不应大于0.50m,休息平台窄端不小于1.20m;

3、楼梯应设置坚固、连续的扶手,高度不应低于0.85m。

五、后台应有不少两个直接通向室外的出口。

六、乐池和台仓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七、舞台天桥、栅顶的垂直交通,舞台至面光桥、耳光室的垂直交通应采用金属梯或钢筋混凝土梯,坡度不应大于60度,宽度不应小于0.60m,并有坚固、连续扶手。

八、剧场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众厅应建在首层或第二、三层;

2、出口标高宜同于所在层标高;

3、应设专用疏散通道通向室外安全地带。

九、疏散口的帷幕应采用B1级材料。

十、室外疏散及集散广场不得兼作停车场。

消防给水

800个座位以上,特等、甲等剧场应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机械化舞台台仓部位,应设置消火栓。

剧场超过1500个座位时,闷顶面光桥时,宜增设有消防卷盘的消火栓。

二、超过1500个座位的观众厅的闷顶内、净空高度不超过8m的观众厅、舞台上部(屋顶采用金属构件时)、化妆室、道具室、储藏室和贵宾室应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三、超过1500个座位的剧场,舞台葡萄架下,应设雨淋喷水灭火系统。超过800座的剧场舞台葡萄架下宜设雨淋喷水灭火系统。

四、剧场内水幕系统设置庆符合下列规定:

1、按《疏散》中第一条规定设置的防火幕上部,应设防护冷却水幕系统;

2、按《防火》中第一条规定应设置防火幕有困难的部位,超过1500个座位的剧场舞台台口及与舞台相连的侧台、后台的门窗洞口,应设防火分隔水幕;

3、按《防火》中第一条规定宜设置防火幕有困难的部位,宜设防火分隔水幕。

五、剧场内设置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雨淋灭火系统和水幕系统的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84的规定执行。

六、雨淋喷水灭火系统和水幕系统在设置自动开启的同时,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雨淋喷水灭火系统的雨淋阀和水幕系统的快开阀门,应位置明确,便于操作,并有明显的标志和保护装置。

七、剧场建筑灭火器配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的有关规定执行。

火灾报警

甲等及乙等的大型、特大型剧场下列部位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观众厅、观众厅闷顶内、舞台、服装室、布景库、灯控室、声控室、发电机房、空调机房、前厅、休息厅、化妆室、栅顶、台仓、吸烟室、疏散通道及剧场中设置雨淋灭火系统的部位。甲等和乙等的中型剧场上述部位宜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当上述部位中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雨淋灭火系统除外)时,可不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声学

一、剧场设计应包括建筑声学设计;建筑声学设计应参与建筑、装饰设计全过程。

二、扩声设计应与建筑声学设计密切配合;装饰设计应符合声学设计要求。

三、自然声演出的剧场,声学设计应以建筑声学为主。

电气

一、剧场用电负荷分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负荷:应包括甲等剧场的舞台照明、贵宾室、演员化妆室、舞台机械设备、消防设备、电声设备、电视转播、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等;

2、二级负荷:应包括逻辑性、丙等剧场的消防设备、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甲等剧场观众厅照明、空气机房电力和照明、锅炉房电力和照明等;

3、三级负荷:不属于一、二级用电设备负荷均属三级负荷;

4、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采用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装置,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30min。

二、甲等剧场供电系统电压偏移应符合下列规定:

1、照明为+5%~ -2.5%;

2、电力为±5%。

三、当舞台照明采用可控硅作调光设备时,其电源变压器宜采用接线方式为△/Y0

的变压器。

四、需要电视转播或拍摄电影的剧场,在观众厅两侧宜装设容量不小于10KW,电压为主220/380V三相四线制的固定供电点.

序号房间名称照度(lx) 序号房间名称照度(lx)

1 楼梯走廊15~30 13 理发室(头部化妆) 100~300

2 前厅、休息厅75~200 14 排练室100~200

3 小卖部、冷饮、存衣50~100 15 布景仓库15~30

5 接待室75~150 17 布景道具服装制作间100~200

6 行政管理房间75~150 18 绘景间150~300

7 观众厅75~150 19 灯控室、调光柜室75~150

8 化妆室50~100 20 声控室、功放室75~150

9 服装室75~150 21 电视转播室75~150

10 道具室75~150 22 消防控制室75~150

11 候场室75~150 23 水、暖、电、通机房20~50

12 抢妆室75~150

注:分妆室中分妆台加局部照明200~300lx

五、乐池乐池内谱架灯、化妆室台灯照明、观众厅座位排号灯的电源电压不得大于36V。

六、电声、电视转播设备应设屏蔽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屏蔽接地装置庆和电源变压器工作接地装置在电路上完全分开。当单独设置接地极有困难时,可与电气装置接地合用一组接地极,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但屏蔽接地线应集中一点与变压器工作接地装置联接。

七、舞台演出过程中,可能频繁起动的交流电动机,当其起动冲击电流引起电源电压波动超过3%时,宜采用与舞台照明负荷分开的变压器供电。

八、剧场各类房间照度的标准值符合下表《剧场照度标准值》的规定。

九、剧场绘景间和演员化妆室的工作照明的光源应与舞台照明光源色温接近。

十、各等级剧场观众厅照明应能渐亮渐暗平滑调节,其调光控制装置应能在灯控室和舞台监督台等多处设置。

十一、观众厅应设清扫场地用的照明(可与观众厅照明共用灯具),其控制开关应设在前厅值班室,或便于清扫人员操作的地点。

十二、甲、乙等剧场应设置观众席座位排号灯。

十三、剧场下列部位应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1、观众厅、观众厅出口;

2、疏散通道转折处以及疏散通道每隔20m长处;

3、台仓、台仓出口处;

4、后台演职员出口处。

十四、消防控制室、发电机室、灯控室、调光柜室、声控室、功放室、空调机房、冷冻机房、配电间应设事故照明,其照度不应低于一般照明度的50%。用于观众疏散的事故照明,其照度不应低于0.5lx。

十五、观众厅、前厅、休息厅、走廊等直接为观众服务的房间,其照明控制开关应集中单独控制。

十六、舞台监督台应设通往前、休息厅、观众厅和后台的开幕讯号。

十七、剧场防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J50057二类建筑防雷保护措施的规定。

广州思成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研究所

剧院声学设计说明(供装修说明)资料讲解

电视的声学设计说明(供装饰招标用) 一.设计依据 1.XX院提供的XX广电城建筑平、剖面图纸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礼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 4.Acoustics–measurement of the reverberation time of rooms with reference to other acoustical parameters (ISO 338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 50371—2006 6.“音乐厅和歌剧院”(白瑞纳克著) 二.功能及建筑概况 使用功能:以大型舞台剧、综艺演出、歌剧为主,兼顾音乐会和会议功能。

容座:观众厅容座为XX座,其中池座XX座(其中轮席椅4个),一层楼座XX座,二层楼座76座。 建筑概况:建筑平面呈马蹄形。 三.主要建声设计技术指标 1.中频满场混响时间: (设置可变混响装置,建议采用木格栅后藏可升降吸声帘幕) RT=1.4±0.1秒(大型舞台剧、综艺演出、歌剧演出时) RT=1.2±0.1秒(会议时) RT=1.6±0.1秒(音乐演出时,舞台设置音乐反射罩)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如下: 中频基本平直,低频有一定提升(相对中频约提升20%),高频由于空气吸收,允许略有下降。 2.低频比重BR:在1.1~1.3之间 3.透明度C:在-1~3dB之间 4.清晰度D:在35% ~ 60%之间

5.重心时间t s:≤130ms 6. 侧向反射系数LF:在10% ~ 20%之间 7. 声场力度G:≥0dB 8. 初始时间延迟间隙t I:<25ms 9. 声场不均匀度ΔL P:≤±4dB 10.本底噪声:LA≤30dBA 或NR≤25曲线 四.观众厅的体形设计 1.确定观众厅的体积 为了使观众厅获得合适的混响时间,观众厅需要合适的体积。体积太小,有可能不加任何吸声材料,也难以达到需要的混响时间;体积太大,虽然通过增加较多的吸声材料,可以获得合适的混响时间,但厅内的声能密度会相应地减少。 同时由于观众和座椅具有较大的吸声量,所以每座容积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标准。对于本音乐剧剧场而言,每座容积宜控制在7~8m3/座。 本剧场的观众席座位数为XX座,故观众厅的体积宜控制在8680 ~9920m3。

家庭影院装修设计声学处理

家庭影院装修设计声学处理 随着现在生活品质的提高,家庭影院也成了品质生活一族中不可缺少的居室空间。打造一间专业的家庭影院影音视听室,需要彻底的融入音视频世界之中,并能满足视觉、听觉、触觉各方面的感官要求。 对于成功人士来说,家庭影院带来的不仅是一场场视听盛宴,这更是一种高格调的品质生活。一间优秀的家庭影院视听室,需要从整体环境到细节等各方面进行从多方面的考察、测算、设计,才可以帮助客户完成影院主题的设计并把想法概念化实施。 为了打造好每间家庭影院视听室,光影音响前期都会透过与客户不断沟通和测算,在整体环境上,无论是从椅子的样式的选择、座位的舒适度、房间布局布置、色调、座椅,或是投影幕的方向等一处处细节进行了整体设计,在充分考虑客户的主题概念、预算及房间内部情况之下,以最经济最合理的配置,实现了视听室观感、体验方面的完美效果。 私人家庭影院,在自己享受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不能打扰到左右上下的邻居,因此隔声与室内音质处理是私人影院视听室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声学设计方面的完美处理,对于影音汇来讲也是手到擒来。下面影音汇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基本的声学处理技巧要点: 一、噪声的控制 因为现有视听室的隔声问题主要来自对外的窗户以及进出的门和观察窗。所以,对于上述问题的隔声主要采用下面方法: 1.室内设备安装时做好隔声减振处理,在设备下设减振器和橡胶垫,所有悬挂风管的吊钩和天花层均做减振吊钩,管道接口采用软性连接;风机的送风端和回风端加消声器,所有风道弯头尽量做成吸声弯头。 2.将进出的门采用复合材料的国标隔声门。 3.利用吸声进行一定程度的降噪处理。 4.采用专业轻质隔音防火墙板。 5.观察窗采用国标隔声观察窗。 二、室内隔声处理 理想的视听室结构,应该是上下、前后、左右的墙壁均采用254mm(1英尺)以上厚度的混凝土建造,这样才能造成一个理想隔绝的无音环境。但是,现在生活中,99%的者都无法实现这一要求。如果说找一座坚实的墙来作为喇叭摆放的后墙反射声波,这就很容易实现了。 三、混响时间的控制

剧院设计规范

舞台设计规范 基于镜框式舞台的固定结构: ?建筑台口:剧场建筑结构舞台面向观众厅的开口。台口的大 小(宽与高)是舞台设计的基础尺寸。 ?主舞台:台口线以内的主要表演空间。 ?台塔:主舞台台面以上至屋盖结构下缘的空间。是舞台表演 和台上机械设备运行、安装及检修的基本空间。 ?工作栅顶(葡萄架):舞台上部为安装和检修台上设备、并能 使悬吊元件通过的专用工作层。 ?工作天桥:沿主舞台的侧墙、后墙墙身一定高度设置的工作 走廊。一般舞台均设有多层天桥,通常一层天桥还有布置灯 具的功能。 ?台仓:舞台面以下的空间。是台下机械设备运行、安装及检 修的基本空间。 ?机坑:为台下机械设备驱动装置的安装、检修空间。 ?台唇(前舞台):台口线以外伸向观众席的台面。 ?乐池:为歌剧、舞剧等剧种表演配乐的乐队使用的空间,一 般设在台唇的下面和前方。 ?侧舞台:设在主舞台两侧,为迁换布景、演员候场、临时存 放道具和景片的区域。 ?后舞台:设在主舞台后部,可增加纵深方向表演区的区域。 ?台口墙轴线:土建设计图上标注的台口承重墙结构定位轴线。

?台口线:台口内侧边线在舞台面上的投影线。舞台机械定位 以此为基准。 ?大幕线:大幕中心位置在舞台平面上的投影线。通常是表演 划分景区和设置布景的基准线。 ?舞台地板:由龙骨和面层木板(原木板、层压板、指接板等) 构成的、经表面精修的舞台表面结构的总称。 1、主舞台的基本尺度和构造要求: (1)基本尺度: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还规定主舞台净高对舞台栅顶标高至主台台面的垂直距离(主台净高)的限制还有: ?甲等剧场不应小于台口高度的2.5倍; ?乙等剧场不应小于台口高度的2倍加4.00m; ?丙等剧场不应小于台口高度的2倍加2.00m。 (2)构造要求: ?台唇和耳台最窄处的宽度不应小于1.50m; ?栅顶构造要便于安装和检修舞台悬吊设备,栅顶结构应有吊 杆和屋架联结,以便承受栅顶载荷;为了安装台上悬吊设备 的转向滑轮,须在屋架下玄设置滑轮梁。 ?栅顶的缝隙除满足悬吊钢丝绳通行外,狭长形缝隙不应大于 30mm,方孔形缝隙不应大于50mm;甲、乙等剧场上栅顶的 楼梯不得少于2个,有条件的宜设工作电梯,电梯可由台仓 通往各层天桥直达栅顶; ?剧场如不设栅顶,宜设工作桥,工作桥的净宽不应小于0.60m, 净高不应小于1.80m,位置应满足工作人员安装、检修舞台 悬吊设备的需要; ?主舞台天桥应符合下列规定:天桥应沿主舞台侧墙和后墙三 面布置,底边沿应有0.10m高的护板。第一层侧天桥标高, 应使侧光射向表演区有良好的角度,还应保证主舞台与侧舞 台间的洞口高度不妨碍布景通行;第一层侧天桥栏杆应满足 安装灯具的技术要求;各层侧天桥除满足设备安装所占用的

剧场建筑设计要点

剧院建筑设计(讲义) 2009.03 剧院建筑属公共建筑,主要特点: ? 主要使用空间高大,空间组合关系为大厅式,即以观众厅、舞台为中心,其他空间按功能分区、使用顺序围绕在周围 ? 使用空间大小差别大,一层主要使用空间与多层空间相联系,形成错层、夹层关系 ? 因视线等要求,主要使用空间的地面通常不在同一标高、同一层面上 ? 大空间需要大跨度结构,多种结构形式聚集 ? 城市文化、经济实力的代表性建筑 剧院建筑设计要点 ?空间组织和流线 ? 视线 ? 音质 ? 安全疏散 ? 大跨度结构 ? 造型 ? 图面应表达内容 一. 空间组织和流线 ? 空间组成: ? 演员活动区,包括舞台、演员休息、排练、化妆等 ? 观众活动区,包括门厅、观众厅、售票厅、休息厅、宣传展示等 ? 管理活动区,办公、贮藏等 ? 其他如贵宾用房、商业用房、设备用房、停车用房等 ? 流线特点:(《影剧院建筑设计图解》P127~142) o 人员流线 观众流线;演员流线;舞台道具、乐器流线;贵宾流线;管理人员流线…… o 车流 观众车流;贵宾车流;演员、舞台道具、乐器车流;消防车…… 二. 视线设计 1、视线要求: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全、看得舒服 ? 看得见的视线要求 ? 观众之间无遮挡 ? 台口前缘无遮挡 ? 栏杆、楼座挑台无遮挡 ? 其他凸出物无遮挡 ? 看得清的视距控制 ? 视距是指观众眼睛到设计视点的距离。 ? 一般人看得清的视角为1’(最小明视角),即能区分10mm 景象的最远距离约为33.3m 。 ?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第5.1.5条: 歌舞剧场不宜大于33m ;

话剧、戏剧场不宜大于28m; 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20m。 ?看得舒服的视角要求 ?一般人的水平视角为30°~40 °,舒适转动眼球后为60 °,舒适转动头的视野可达120 °。 ?一般人的垂直视角30 °(俯角、仰角各15 °),转动眼球后为60 °。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第5.1.6条: 楼座最大俯角不宜大于20 °; 包厢最大俯角不宜大于35 °; 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30 °。 ?看得全的偏座控制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第5.1.1条: 视线设计应使观众能看到舞台的全部,条件限制时也应看到80%的表演区。 ?以天幕的中心与台口相切的连线的夹角来控制偏座区,应大于45 °。 ?设计视点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第5.1.2条视点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镜框式台口剧场宜选在舞台面台口线中心台面处; 2 大台唇式、伸出式舞台剧场应按实际需要,将设计视点相应适当外移; 3 岛式舞台视点应选在表演区的边缘; 4 当受条件限制时,设计视点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舞台面0.30m;向大幕投影线或表演区 边缘后移,不应大于1.00m。 2、座位排列: ?基本尺度 人体肩宽约397~415,加冬衣440~460,人与人的适宜、经济距离40~50,即座距500~700。 ?座位的大小与硬座软座有关、与标准有关 ?排距应考虑观众走动 ?排距与座位排列方式有关 短排法:双侧有走道的连续座位数不超过22座;单侧有走道的连续座位数不超过11座。 长排法:双侧有走道的连续座位数不超过50座;单侧有走道的连续座位数不超过25座。 ?横排曲率: 3、视线分析:(《建筑设计资料集》第4集) 作用:(1)通过视线分析,获取各部分标高 (2)表达视线设计的结果 方法:图解法、相似三角形数解法、…… ?地面升起坡度的影响因素: (1)视点越高升起越平缓 (2)C 值越大升起越大,视线升高差“c”值应取0.12m (3)排距越小升起越大 (4)视点至第一排观众的距离越小升起越大 三. 音质设计 1、音质评价的主观属性:要求听的见,听得清,听得出变化 ?响度是听的见的主要因素,响度与声源功率、厅堂容积、早期反射声有关 o早期反射声:50ms内的反射声,换算为声路差约为17m o离开声源10m左右的观众厅前区的早期反射声主要来自顶棚,顶棚高度不宜大于13m o矩形平面的宽度不宜大于26m ?丰满度:主要与混响时间有关,音乐厅的混响时间希望达2秒以上。 o混响时间与厅堂的体积有关一般6~8m3/座。 o软座位、人体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会降低混响时间,特殊的椅子、观众衣帽寄存,以保证混响时间。 o墙面声音反射和扩散,可延长混响时间。

剧场建筑面积指标

(一)剧场建筑面积指标剧场每座建筑面积指标(m2/座)表1 甲等乙等丙等 ~~~ 剧场面积定额(使用面积) 1.前厅部分表2-1 项目甲等乙等丙等 前厅不小于座不小于座不小于座 休息厅不小于座不小于座不小于座 存衣~座~座 小卖座座座 * 吸烟座座座 厕卫间~座~座~座 清洁器具储藏10~15m2 10~15m2 10~15m2 前厅值班室15~30m2 15~30m2 15m2 2.观众厅部分表2-2 项目甲等乙等丙等 观众厅不小于座不小于座不小于座 3.舞台部分表2-3 大型中型小型

项目宽×深宽×深宽×深 乐池75~80m2 55~60m2 35~40m2 % 主歌舞(30~33)×(27~30)×(24~27)× (21~24) (18~21) (15~21) 话剧(24~27)×(24~24)×(18~24)× (15~18) (15~18) (12~15) 台戏曲(21~24)×(18~21)×(15~18)× (15~16) (12~15) (10~12) 侧台侧台总面积不宜小于主台面积的1/3 4.后台部分表2-4 项目大型中型小型 化歌舞300~600m2 200~400m2 100~200m2 妆(可按人) (可按 (可按人) ( 室话剧戏曲100~200m2 100~200m2 80~120m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三》教学组-1-(可按3m2/人) (可按3m2/人) (可按3m2/人或由 其它房间兼用) 演员歌舞100m2 80m2 50m2 卫生话剧戏曲60m2 40m2 40m2 间

服歌舞、京剧 装72~720m2 室话剧、地方戏64~160m2 道小道具室12~20m2 具 * 室大道具室25~50m2 候演室30~50m2 抢妆室12m2(亦可与化妆室兼用) 头部造型室12~24m2(亦可与化妆室兼用) 医务室16m2(亦可与其它房间兼用) 其它根据具体设计需要而定 (二)电影院建筑面积指标 电影院面积定额(使用面积)(m2/座)表1名称使用及交通面积备注 甲等乙等丙等 1.宜取~ : 观众厅不宜小于不宜小于不应小于 2.面积算至银幕后的 墙面

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声学 一、剧场设计应包括建筑声学设计;建筑声学设计应参与建筑、装饰设计全过程。 二、扩声设计应与建筑声学设计密切配合;装饰设计应符合声学设计要求。 三、自然声演出的剧场,声学设计应以建筑声学为主。 观众厅体形设计 一、观众厅每座容积宜符合下列规定: 剧场类别容积指标(m3/座) 歌剧 4.5~7.0 戏曲、话剧 3.5~5.5 多用途(不包括电影) 3.5~5.5 设置扩声系统时,每座容积可适当提高。 二、观众厅体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众厅体形设计,应使早期反射声声场分布均匀、混响声场扩散,避免声聚焦、回声等声学缺陷。电声设计应避免电声源的声聚焦、回声等声学缺陷。 声学装饰应防止共振缺陷。 2、楼座下挑台开口的高度与挑台深度比,宜大于或等于1:1.2,楼、池座后排净高应大于或等于2.8m。 三、观众厅声学设计应包括伸出式舞台空间。 四、剧场作音乐演出时,宜设置舞台声反射罩或声反射南。 观众厅混响设计 一、观众厅满场混响时间设定宜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使用要求及不同体积,在500~1000HZ范围内宜符合下表规定: 使用条件观众厅混响时间设置 歌舞 1.3~1.6s 话剧 (2000~10000m3) 1.1~1.4s 戏曲 多用途、会议 2、混响时间频率特性,相对于500~1000HZ的比值宜符合下表规定: 使用条件 125Hz 250Hz 2000Hz 4000Hz 8000Hz 歌舞 1.00~1.35 1.00~1.15 0.90~1.00 0.80~1.00 0.70~1.00 话剧 1.00~1.20 1.00~1.10 戏曲 多用途、会议 上列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适用于600~1600座观众厅。 二、混响时间设计,采用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Hz等七个频率;设计与实测值的允许偏差,宜控制在10%以内。

家庭影院设计

阅读:9750评论:532010搜狐“百强家具杯”日记大赛北京赛区(上半年) 前几天有位同学问了一下关于家庭影院布局的问题,我今天就以我自己家的设计例子(还未装修,是我的设计构想),给大家简单讲一下,如果高手发现错误也请指正,部分资料参考网络资料!呵呵! 一,视频设备的粗略选择 家庭影院,当然得看,视频自然需要达到真正高清1080P,实在不行至少也要720P。 画面现在的选择有平板电视和投影仪+投影幕两种。 (一)上投影幕的,大多都是中家庭影院毒比较深的或者是完全不懂家庭影院的,投影幕价格一次性投入还算勉强能承受。但上投影幕的话还需要配投影仪,而高清的投影仪价格不菲,要连接高清信号线的话,成本高,难度比较大!而且灯泡型的寿命较短,需要更换,灯泡的更换价格也是不菲,如果是LED灯泡的投影仪价格还要上去。同时投影仪灯泡因为寿命短,基本没人会用来看电视,否则那可不划算,所以一般还需要依旧需要再配一台电视,又浪费钱了!所以我的结论,工薪阶层想享受家庭影院还是平板电视方案核算! (二)平板电视现在主要有普通液晶、等离子、真正的LED液晶(假冒

的当全局背光源的LED液晶不算),同尺寸基本价格也是按前面的顺序由低到高。个人认为在大屏幕性价比最好的还是等离子,不过没经过实践。大家不要盲从我!呵呵!现在就用过普通液晶,还是国外的大品牌,性能个人感觉还是比较弱,以后买了等离子再上贴谈经验。 二、视频设备的尺寸问题 显示设备确定之后,还要选择尺寸!尺寸涉及倒4:3普通屏幕还是16:9宽屏幕,当然现在一般就只有16:9的设备!尺寸的话有一些经验公式,这里提供几个速算公式,可根据需要计算出适合的画面尺寸,里面的D指观看的远近距离。 (一)4:3模式的(作为购买4:3电视机或一般4:3型的投影银幕时的参考。) 1、仅作一般收视用,不用于家庭影院。公式为:屏幕尺寸=0.086D其中屏幕尺寸为实际测量画面对角线的尺寸,单位为英寸,D为座位与电视机画面间预定的距离,单位为cm。此时水平视角为10°。例如,预定收视距离为300cm,则画面尺寸应为0.086×300=25.8(英寸),国内计算直视型电视机尺寸的方式多采用日本标准,画面尺寸较实际标榜的尺寸大约小2英寸左右,故实际应购买的电视机尺寸应为28英寸。 2、兼作家庭歌剧院。以观赏4:3的视听节目为主(如MusicVideo),偶尔看看宽银幕影片时,公式为:屏幕尺寸=0.174D此时水平视角为20°。这是兼顾4:3画面与宽荧幕画面的妥协用法,水平视角为20°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费钱、费工的事,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标准把噪声控制作为专门的章节进行了规范,关于噪声控制是剧场建声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剧场的静态噪声往往达不到NR30曲线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 1、剧场的xx的隔声量不达标。 2、空调盘管风机噪声过高。 3、消防机械排烟风道未做隔声降噪处理。 4、规划布局不合理,离主要街道过近,未利用走道等过渡降噪。 这些是老问题了,但国内的大量多功能剧场就是很难达标,这应该引起设计者、业主等的共同重视。 当然,建声设计离不开工艺设计,工艺设计的达标合理与否也可以影响到剧场的声学环境,作为声学专家,应该熟读标准,多跟装修设计其他工种的设计人员多沟通,选取最合理的方式,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剧场的建声设计中,舞台的声学处理往往被忽略,结果舞台上的混响时间太长,大大超过观众厅而影响到观众席的听音效果。舞台上的布景等装置并非固定,设计者就要对舞台空间及固定装置(如大幕、侧幕、天幕、等)作一估计,根据选取的材质,确保不要比观众厅的混响时间更长,标准中只提供舞台中频混响时间是因为低频部分较难达到,而高频部分往往影响不大。关于乐池的声学设计主要为乐队人员提供良好听闻条件作考虑,不要有强反射声存在即可。这里还要注意的是有关音箱的摆位,看似是电声系统的问题,其实与建声设计的声场分布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音箱的位置、投射角度、音箱外的装修网罩等,都要与电声系统技术人员沟通才能合理解决,获得满意的声场分布效果,这也是目前建声设计中的普遍未予重视的方面。 GB/T50356—2005的提出,为剧场建筑声学设计提出了明确可行的依据,问题是如何逐条的加以落实,这是对声学设计者理论、实际、沟通能力的考验。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 2007-11-5 8:28:00 | By: chinesepump ]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JGJ 57-88 <> lang=EN-US>7.1.8剧场建筑内观众厅吊顶内的吸音、隔热、保温材料和观众厅(包括乐池)内装修材料均应采纳非燃材料或难燃材料,采纳可燃材料时必须作阻燃处理。 《旅社建筑设计规范》 JGJ 62�90 <> lang=EN-US>4.0.6旅社的客房、大型厅室、疏散走道及重要的公共用房等处的建筑装修材料,应采纳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并严禁使用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及窒息性气体的材料。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 124�99 7.2.10殡仪馆内骨灰寄存室内的装修材料应采纳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的阻燃材料。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大规范》 GB 50045�95(997年版) 3.0.8玻璃幕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2 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 3 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纳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3.4防烟和排烟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1997年版) 8.1.3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8.1.4通风、空气调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8.2.2采纳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 lang=EN-US>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平方米,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平方米。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平方米。 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8.3.1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2采纳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3封闭避难层(间)。小编举荐消防泵生产厂家:上海意海泵业公司销售热线:02I-25965598,I35 24II7934 <> lang=EN-US>8.3.2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运算确定,或按表8.3.2-1至表8.3.2对的规定确定。当运算值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 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的加压风量表<> <> 8.3.3层数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8.3.4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风道时的风量应按二个楼梯间风量运算,送风口应分不设置。 8.3.5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30平方米每小时运算。 <>

剧场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总则 一、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使用功能、安全、卫生及舞台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二、本规范适用于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不适用于观众超过200m2或观众容量不足300座的剧场建筑。 三、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四、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 特大型1601座以上; 大型1201~1600座; 中型801~1200座; 小型300~800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座。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座。 五、剧场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1~100年,丙等25~50年; 2、耐火等级:甲、乙、丙等剧场均不应低于二级; 3、室内环境标准及舞台工艺设备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 六、剧场设计应进行舞台工艺设计;建筑设计与舞台工艺设计应紧密配合,互提设计参数。 七、剧场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术语 一、剧场theater 设有演出舞台、观看表演的观众席及演员、观众用房的文娱建筑。 二、观众厅auditorium 设有固定座席的为观看演出用的空间。 三、池座stalls 与舞台同层的观众席。 四、楼座balcony 池座上的楼层观众席。 五、包厢box(in the auditorium) 沿观众厅侧墙或后墙隔成小间的观众席。 六、舞台stage 剧场演出部分总称,包括主台、侧台、后舞台、乐池、台唇、耳台、台口、台仓、台塔。 七、台塔fly tower 主台以上至栅顶的空间。它是舞台表演和机械运作的基本空间。 八、台仓understage 舞台台面以下的空间。 九、镜框式舞台proscenium stage 在观众厅和舞台之间设有台口分隔的舞台,是我国现有剧场舞台的基本形地式。 十、台口proscenium opening 舞台向观众厅的开口。 十一、台唇apron stage 台口线以外伸向观众席的台面。 十二、乐池orchestra pit 为歌剧舞表演配乐队使用的空间,一般设在台唇的前面和下面。

剧场建筑设计

剧院建筑设计是公共建筑比较复杂的项目之一,类型比较多,功能、技术、艺术要求比较高。设计人员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才能做好设计。剧院组成主要包括五部分,即观众厅、观众附属用房、舞台、演员排练化妆用房和机电设备用房。其中观众厅和舞台是设计的重点,本文仅对舞台部分提供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不断积累经验,进行补充修正。 一个完善的舞台应包括:主台、侧台,有些机械化舞台在主台后面还加设一个后舞台。如天津大剧院、国家大剧院、德国科隆市立剧院、朝鲜平壤大剧场等都是比较典型的机械化舞台,其核心是主舞台也称基本台(图1-5)。 图1 天津大剧院二层平面 图2 德国科隆市立剧场二层平面 图3 国家大剧院中区一层平面 图4 平壤大剧场局部平面 图5 天津大剧院剖面 由于不同剧种演出对舞台要求差别很大,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写意,另一种是写实。我国传统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是写意派表演的典型,一般没有布景,只用一桌几椅,一块儿“帷帐”,表演简练而夸张,以鞭示马,持浆当舟,通过演员细腻的唱念做打,将剧情、环境、气氛刻画的淋漓尽致,这类演出对舞台要求并不高。另一种是写实派,如歌剧、舞剧、话剧,演员与场景同等重要,场景要求尽量逼真,要有纵深感。因而硬景、软景、灯光颇多,形成了舞台比较大。从演出工艺分析,演出时舞台被划为三部分,一是演员表演区,二是布景区,三是天幕灯光区。不同剧种各有特点,要求也大不相同。下面着重分析几个代表剧种对舞台的要求。 一、主舞台(基本台) 1、主舞台进深 我国60年代以前建造的剧场,只有少数舞台进深较大,如北京首都剧场20m,天津第二工人文化官17m,北京天桥剧场16. 5m,天津干部俱乐部剧场15. 5m。在这些舞台上能满足演出话剧、京剧和一般歌剧、舞剧。但对大型舞剧仍感进深不够。下面按剧种进行分析: (1) 以演舞剧、歌剧为主的舞台进深 舞剧主要以舞蹈和音乐来表现剧情,演员活动范围大,尤其芭蕾舞要求最大。表演区一般为14mX14m左右,中远景区约3m,天幕灯光区约4m,主台总进深需21m。

剧场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

剧场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从剧场建设的前期准备、主声源的变化、各墙面与声源的关系的处理、关于降噪、剧场建筑声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对剧场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剧场;建筑声学;问题 一、前言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也使建筑声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其是在音乐厅及剧场的建设中,吸音及混响的应用及处理,使其演出效果达到了理想的状态。 二、剧场建设的前期准备 1、重视剧场的功能定位 剧场建设方必须重视、合理确定剧场的功能定位,不宜过分追求多功能要求。具体来说:剧场属功能性建筑,其使用功能应科学合理确定;多功能剧场应确定主次功能,不宜并列全能高标准;要根据实际需要、技术可行、投资经济合理三原则平衡确定。对于剧场的功能定位,有以下建议: (一)歌剧院。以歌剧、音乐剧为主,可兼用于戏剧、芭蕾和音乐会(设舞台音乐罩)演出。 (二)剧场。以戏剧为主,可兼用会议。 (三)专业音乐厅。仅用于交响音乐会等各类音乐演出,不宜兼其他功能。 (四)大型会堂。以大型会议为主,可兼综艺演出。 (五)中小会议厅。以会议为主,可兼电影放映。 (六)大型体育馆。以体育比赛为主,可兼大型综艺演出等。 2、选择好的建声设计单位和设计师 要注意选择好剧场建声专业的设计单位和设计师,要正确对待中方与外方的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包括建筑设计和建声设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燕翔老师曾将声学设计单位、工程业主单位、施工单位比作为医、患、药三个方面,这个比喻还是比较形象的。一名患者患病了,一定要找好的医生,吃好的药,才能将病治好;在剧场建设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现在建声设计市场上存在这种情况,有的是正规的专业单位,有的则是设备厂商和材料供应商兼做建声设计,这就要

剧场设计规范

剧场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总则 一、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使用功能、安全、卫生及舞台工艺等方面的基 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二、本规范适用于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不适用于观众超过 200m2或观众容量不足300座的剧场 建筑。 三、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剧场 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 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四、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 特大型 1601座以上; 大型 1201~1600座; 中型 801~1200座; 小型 300~800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座。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座。五、剧场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 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1~100年,丙等25~50年; 2、耐火等级:甲、乙、丙等剧场均不应低于二级;

3、室内环境标准及舞台工艺设备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 六、剧场设计应进行舞台工艺设计;建筑设计与舞台工艺设计应紧密配合,互提设计参数。七、剧场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术语 一、剧场 theater 设有演出舞台、观看表演的观众席及演员、观众用房的文娱建筑。二、观众厅auditorium 设有固定座席的为观看演出用的空间。 三、池座stalls 与舞台同层的观众席。 四、楼座 balcony 池座上的楼层观众席。 五、包厢 box(in the auditorium) 沿观众厅侧墙或后墙隔成小间的观众席。 六、舞台 stage 剧场演出部分总称,包括主台、侧台、后舞台、乐池、台唇、耳台、台口、台仓、台塔。七、台塔 fly tower 主台以上至栅顶的空间。它是舞台表演和机械运作的基本空间。八、台仓understage 舞台台面以下的空间。 九、镜框式舞台 proscenium stage 在观众厅和舞台之间设有台口分隔的舞台,是我国现有剧场舞台的基本形地式。十、台口 proscenium opening

剧院的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最近设计剧院搜集的资料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10建筑设备 10.1给水排水 10.1.1剧场建筑应设置室内、室外给排水系统,并选择与其等级和规模相适应的器具设备。 10.1.2化妆室、卫生间、淋浴室等,宜设置热水供应装置,前厅或休息厅宜设置观众饮水装置。 10.1.3观众厅、乐池、台仓和机械化台仓底部应设置相应的消防排水设施。10.1.4剧场用水定额、给水排水系统的选择,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 15的有关规定执行。 10.2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10.2.1剧场内的观众厅、舞台、化妆室及贵宾室,甲等应设空气调节;乙等炎热地区宜设空气调节;末设空气调节的剧场,观众厅应设机械通风。 10.2.2面光桥、耳光室、灯控室、声控室、同声翻译室应设机械通风或空气调节,厕所、吸烟室应设机械排风。前厅和休息厅不能进行自然通风时,应设机械通风。 10.2.3剧场空气调节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表10.2.3的规定。 空气调节室内设计参数 参数名称夏季冬季 干球温度(℃) 24-26 20-16 相对湿度(%) 50-70 ≥30 平均风速(m/s) 0.2-0.5 0.2-0.3 10.2.4夏季采用天然冷源降温时,空内温度应低于30℃。 10.2.5采暖地区未设空气调节的剧场,冬季室内采暖设计参数应符合一月 10.2.5的规定。 室内采暖设计参数 房间名称室内计算温度(℃) 前厅 12-14 观众厅 14-18 舞台 20-22 化妆室 20-22 10.2.6室内稳定状态下的CO2允许浓度应小于0.25%(我国人体散发的CO2量可按0.02M3/人.H计算)。 10.2.7剧场最小新风量不应小于:甲等15 M3/人.H;丙等10 M3/人.H。 10.2.8剧场内观众厅每人散热和散可按表10.2.8选用。演员和舞台工作人员的散热、散湿量可按中等劳动强度考虑。 剧场内观众厅每人散热量和散湿量 温度 (℃) 16 17 18 19 20 25 26 27 28 29 30 显热(W/

家庭影院声学设计

随着家庭影院和专业视听室的兴起,对环境建筑声学技术与自然空间装饰视觉效果完美的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上海元音影音规划中心针对家庭影院和中小型视听室的特点,推出了从声学测量、声学设计、直至施工、验收的视听室一体化服务。音响器材播放声音的好坏,与聆听环境的建筑声学特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要使音响系统发挥最高性能,必须对听音房间作一定的声学处理。 根据THX标准,视听室应达到: ?对白清晰度和准确度 ?精确的声音定位 ?平滑的声像移动 ?极具空间感的环绕声场 ?平衡的音色 ?快速紧凑的低频表现 ?宽广的动态范围 ?每个位置都是皇帝位 为了达到以上声学设计要求,需要针对以下方面的设计有4个方面需予考虑: a.混响时间 b.扩散特性 c.房间的频率特性及各种声音缺陷 d.环境噪声声级 如果声学设计处理不当或不处理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混响时间过短,声音发干,枯燥无味,不亲切自然;混响时间过长,会使声音含混不清,反射声掩盖直 达声的传播,声音定位混乱,吵耳,听闻不清晰,如果将音量放大,同时也会加强了反射声的能量,更让人觉得吵闹,严重影响听感; b.室内声场不均匀,各频段声音失衡,声音不圆润;不动听;不饱满;不温暖。环绕声场不能产生很好的 包围感。 C.室内有严重的驻波、谐振、颤动回声等声缺陷,这些缺陷严重影响听感,严重时视听室无法正常使用。 d.背景噪声影响安静的视听室环境,影响视听感受。或者音响设备声音影响他人生活。

关于声学设计中声波的吸收 元音影音视听通过对房间的体量结构分析计算,针对高频2KHz~20KHz,中频500Hz~2KHz,低频20Hz ~ 500Hz进行组合吸收,根据各材料的吸声系数曲线把各个频段的吸声材料合理得布置到墙体地面和顶部结构上,使视听室混响时间达到最佳数值,并使其综合曲线结构区域平直,使各个频段吸声量均衡。 关于声学设计中声音的扩散 房间的扩散特性好,则声音的衰减平滑,室内各处声音感觉均匀。扩散可以使室内声场均匀,听感柔美而不失真,声音细节更加清晰真实。元音影音视听结合实际使用效果研发了QRD扩散结构、MLS扩散结构、几何扩散结构、扩散灯具、扩散柱体等大量优秀的扩散产品,并根据影音室的具体情况进行布置安排,以达到最佳的扩散效果。

家庭影院组建空间的比例设计

家庭影院组建空间的比例设计 一套家庭影院组建的是否成功,最直观的判断方式就是所呈现出的音效效果。不过声音好不好听,除了和所使用的音响器材本身有关之外,器材的搭配、调整和空间因素也会有所影响。其中,空间因素是影响最大的,也是最难以克服的。房间类型不同,声学特性也不同,并会对声音的还原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这其中房间大小与比例则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谈及家庭视听空间的声学缺陷,就必然联系到小房间声学系统。由于房间较小,三边的长度与声波波长能产生一定的比例关系,必然会由于房间的固有共振频率模式而引起某部分频段的声音叠加或者衰减的现象,造成房间声染的问题,从而导致家庭影院系统声音质量下降。 家庭影院空间的声学缺陷包括了驻波、梳状滤波、共振与简并等声学缺陷。当中与房间大小与比例相关的包括驻波、共振与简并。当房间的尺寸与低频部分波长相近或与低频部分波长呈简单倍数关系时,房间就会产生驻波现象。当用户的家庭影院音响系统发出的某一声音频率与房间中的某个固有频率相同时,整个房间便会在该频率上产生共振,使得房间中某几个固定位置上的声音出现叠加变成峰值,声音变得响亮;同时也会使得房间内的某几个固定位置上的声音出现谷值,声音变得柔弱,这就形成了驻波。 其实从上个世纪40年代起,不少著名声学专家就发现房间的比例与大小是两个互相影响的房间声学特性。经过发展,家庭影院逐渐成熟与普及,国际上也出现了针对小空间家庭视听房间大小与比例的标准。现在,绝大多数优秀的家庭影院空间的建立都是基于这些标准。关于视听空间房间的形状,这些声学专家认为矩形的房间易于建筑以及进行声学控制,同时任何环境都要尽量避免凹表面,因为它会引起声学上的聚焦点与盲点,难以消除影响。 值得留意的是对于小容积房间合适的比例,在容积较大的房间就不一定合适。反之也一样。Boner所推荐的1:1.26:1.59,是为容积较小的广播演播室而推荐的比例,这是家庭影院系统空间房间推荐比例国际标准的前身。 国际电工委员会的IEC29-B家庭视听空间标准,是家庭影院空间设计参考的重点标准。而后Dolby公司专门为顶级电影后期审片室而制定的相关推荐标准,对于家庭影院视听空间的设计同样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家庭影院的前身就是电影后期审片室,电影后期审片室是家庭影院建造的标准。Dolby认为最佳的房间面积应该在45m2以上,最佳的房间容积应该在150m3以上。由此,可以发现空间过小的房间特性较差,同时也更难进行声学处理。 相对而言国际广播电视组织与欧洲广播联盟所推荐的房间大小与比例标准是针对广播录音室环境而制定的,与家居环境仍有一定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在参考相关标准的时候,除了要留意房间的推荐比例之外,还需要留意推荐的房间容积,两者都会影响房间的声学特性。房间容积较大的推荐比例,也许并不适合作为容积较小的房间的推荐比例。在选择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房间的形状来综合考虑,不必拘泥于某种最佳比例。 结语:房间比例与大小是构建理想视听空间的重要基础。通过了解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视听空间房间比例,可以帮助灵博影音更好地进行家庭影院声学设计,为客户实现完美听音。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 1 总则 1.0.1 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使用功能、安全、卫生及舞台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不适用于观众厅面积不超过200m2 或观众容量不足300 座的剧场建筑。 1.0.3 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1.0.4 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 特大型 1601 座以上; 大型 1201~1600 座; 中型 801~1200 座; 小型 300~800 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 座。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 座。 1.0.5 剧场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 年以上,乙等51~100 年,丙等25~50 年; 2 耐火等级:甲、乙、丙等剧场均不应低于二级;

3 室内环境标准及舞台工艺设备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 1.0.6 剧场设计应进行舞台工艺设计;建筑设计与舞台工艺设计应紧密配合,互提设计参数。 1.0.7 剧场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剧场 theater 设有演出舞台、观看表演的观众席及演员、观众用房的文娱建筑。 2.0.2 观众厅 auditorium 设有固定座席的为观看演出用的空间。 2.0.3 池座 stalls 与舞台同层的观众席。 2.0.4 楼座 balcony 池座上的楼层观众席。 2.0.5 包厢 box(in the auditorium) 沿观众厅侧墙或后墙隔成小间的观众席。 2.0.6 舞台 stage 剧场演出部分总称,包括主台、侧台、后舞台、乐池、台唇、耳台、台口、台 仓、台塔。 2.0.7 台塔 fly tower

剧场建筑声学基础

剧场建筑声学基础 一、室内声音的传播 1. 反射与前次反射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比它波长大的物体表面,便会产生反射。当反射面比声波的波长大很多时,反射规律与几何光学相似,即声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我们可以用几何声学来研究反射的情况。 图2是室内不同形状表面对声反射的三种情况,剧场结构再复杂,都不外乎归结为这三种反射情况。 图中,A、B、C分别为平面、凸曲面和凹曲面,S是声源。声音从S辐射后,若到达A面,则会形成平面反射,并产生一定程度的扩散;若到达B面,由于凸曲面而形成明显的散射。当声音到达C面时,C面是凹曲面,会产生声焦聚。如形状刚好合适,则会形成虚声源S’,这样一来,会在S’附近的区域集中大量声能,致使离它稍远一点的空间因为反射声不足而形成声低音区,造成大厅声能密度不均匀。我们应尽量避免这种局面出现。而A面与B面反射形成的扩散使室内声场分布趋于均匀,应是我们所希望的。但声焦聚并非一无所取,剧场观众厅后排往往声压不足,在后座区域造成一定程度的声焦聚可以均衡整个观众厅的声场。 图3是某音乐厅的剖面结构图,声音从台上辐射的情况一目了然,可以看出不同形状的反射板有着各不相同的服务区。 我们把听到直达声后50ms以内到达的反射声称为前次反射或早期反射。由于哈斯效应,前次反射声人耳不但分辨不出来,而且还会将它当作直达声的一部分,在主观效果上增加了声音的响度但又不会影响清晰度。这也是为什么在室内讲话时要比在室外讲话听起来声音响一些的缘故。 剧场与音乐厅的前次反射强弱程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声学条件,18世纪在欧洲建造的一些古典音乐厅,以音质效果极佳而著称于世,曾使很多

声学家和建筑学家感到迷惑。但后来的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一些优秀的古典音乐厅,除了良好的声扩散与适度混响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剧场或音乐厅的观众席有足够的前次反射,尤其是来自侧向和顶棚的前次反射声增加了室内声能密度,提高了音乐的空间感和丰满度。 2. 混响与最佳混响时间 混响是建筑声学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适度的混响,可以明显的改善声音质量,改变音乐的音色和风格。 我们已经知道,室内的声波遇到四周墙面以及地面和顶棚会产生反射,而这种反射过程是往复多次的,从而延长了到达听者的时间。如果这些反射声在直达声到达听者50ms后仍多次反射而继续存在,直到一段时间后才衰减消失,听起来有一种余音不绝的感觉。这种过程与现象,我们称为混响,即交混回响之意。 那么,如何确定混响从建立到消失的时间呢?也就是说,如何确定混响时间呢?上个世纪初,声学家赛宾()通过研究后提出:当声源停止发声后,残余的声能在室内往复反射,经吸收衰减,其声能密度下降为原来值的百万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或者说,室内声能密度衰减60dB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为混响时间,单位为秒; V为房间容积,单位为立方米; a是房间内所有表面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