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新六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青岛版新六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青岛版新六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九龙街道杨庄小学巩莉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摸球游戏--可能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的结果;

3.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过程目标: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究过程。

情感目标:1.感受可能性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引出课题“可能性”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休的照片并讲述一休的故事。

师:国王嫉妒一休的聪明与勇气,处处为难一休。有一天,国王把一休关进了死牢。按照法律规定,死囚在临刑前还有最后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大法官拿来一个袋子,里面装着“生”和“死”两张纸条,一休摸到“生”则可以生还,摸到“死”便会被国王处死。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休摸纸条会出现什么结果?

生1:一休可能摸到写有“生”的纸条。

生2:他有可能会摸到写有“死”的纸条。

(师板书:可能)

师:可是国王偏偏想让一休死,于是国王派人偷偷拿走了袋子写有“生”的那个纸团,换成了一个写有“死”的纸团。

师:这回,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一休摸纸条,结果会怎么样?

生1:一休一定会摸到写有“死”的纸条。

(师板书:一定)

生2:一休不可能摸到写有“生”的纸条。

(师板书:不可能)

师:一休难道就真的没救了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一定发生、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可能性,相信通过学习,我们一定能救出聪明的一休。

(板书课题:可能性。)

【设计意图:一个一休的故事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用一个疑问促使他们思考,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

二、游戏探索——理解“可能性”

(一)一定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你来抓牌我来猜的游戏,比比谁最会玩!

师:游戏规则:

1.请4位同学上台,一人抓一张拍;

2.抓完后放回,摇匀。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神奇的袋子,里面装着好多扑克牌,你们随意从中抓一张牌,我一定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你们信不信?

生1:信!

生2:不信!

师:让我们拭目以待。哪四位同学想上台尝试抓牌?好,请abcd四位同学。

师:我猜是红色。

生:对了!

第二位同学

师:我猜是红色。

生:对了!

······

师(故作疑惑状):这是怎么回事呢?怎么摸出来的都是红色的?谁来猜一猜?

生:我猜这个袋子里装的都是红色的扑克牌。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人摸出的都是红扑克牌。

(验证袋子里的扑克牌)

师:因为袋子里装的都是红色的扑克牌,所以大家摸出来的都是红扑克牌。那如果我们继续不停地摸下去,会怎么样呢?

生:我们一定能摸出红扑克牌。

师:有没有可能摸出其他颜色的牌呢?

生:不可能。

师:所以,从这个袋子里抓出红色的牌是确定的。一定不能摸出黑色的牌也是确定的。

(板书:确定的)

(二)可能的

师:同学们,你们也准备了和老师一样的袋子,现在就让我们在小组内来进行摸牌游戏。

每组准备了一个袋子,装有红、黑两色扑克牌。让学生有顺序的摸,摸出了什么颜色的,分别记录在老师课前给大家发放的探究一统计表上。(师巡视,参与)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的同学摸出红色的,有的同学摸出黑色的。

师:你们是用的什么方法来记录你们的数据的?

生:用的数字123

师:有没有同学用的其他方法呢?

生:我们用的画正字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想到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的呢?

生:因为我们班以前唱票的时候就是用的画正字法,很实用,方便。

师:特别好,善于将数学课堂外的知识迁移的课堂上,非常好。

师:那么,哪位同学又能告诉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有的红色,有的黑色?谁来猜猜看?

生(猜测):里面有红色的扑克牌,也有黑色的扑克牌。

师:(验证)我们来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测,把袋子里的扑克牌倒出来看一下。

师:如果我们继续这样摸下去,会怎么样呢?

生:(推理)可能摸到红色的,也可能摸到黑色的。

师:摸到红色牌或者黑色牌是不确定的

(板书:不确定)

(三)可能性有大有小

师:现在我们的袋子里全部都是三张红色牌三张黑色牌,另外老师还提前给大家发放了三张红色的牌,现在把这三张牌再加进去,再摸牌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呢?

生:可能摸到红色,也可能摸到黑色?

生:我猜应该摸到红色的可能性更大。

(板书可能性)

师:哦~这是我们的猜测,让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吧。每组抓牌十次,记录抓牌结果在探究二统计表中。

师:请同学们每组代表汇报自己组内的统计结果,老师填总得统计表:

生:一组红色几次,黑色几次

······

生:这个探究活动告诉我们,虽然事情的发生的不能确定的,但是可能性有大有小,哪个颜色的牌多,哪个可能性就大。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的全部总统计表,如果单独看一个小组的数据,是不是有时候不能得出我们的结论,这个事情告诉我们当我们在研究一个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应使用尽量多的统计数据,这样才比较准确。

(四)拯救一休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的本领,别忘了一休还在生死线上,现在我们就来救一休,谁有好办法呢?(学生汇报各种方法。)

师:我们来看看一休的方法.有个好心的知情人把这个情况偷偷地告诉了一休。一休想了一个晚上,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来破解国王的毒计。临刑前,当大法官把袋子拿来,要一休选择“生”、“死”时,一休拿起盒中的一张纸条,看也不看,猛地吞进了肚里,在场的人全都惊呆了。大法官着急了,其他大臣说别急,看看袋子里剩下的是什么,就知道他吃的是什么了。

三、走进生活——应用“确定、不确定”

(一)看谁说的快

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2、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3、三天后下雨()

4、太阳从西边升起()

5、人用左手拿筷子()

6、地球绕着太阳转()

7、把一个铁块放入水中,铁块沉底。()

8、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

9、我期末考试数学考100分。()

10、苹果是红色的。()

走进生活——应用“可能性大小”

(一)看谁说的快

1、微乎其微()

2、难于上青天()

3、大海捞针()

4、十有八九()

5、万无一失()

6、百发百中()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可能性,需要大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设计“猜、做、辩、玩”这四个方面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调动了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更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不过在第二环节做游戏的时候可能会无法控制课堂纪律,这是我将要注意的方面。

五、课后作业

师:1.完成课后习题二三题;

2.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思考,从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中随机抽取一张牌,是红色的可行性是多少,可不可以尝试用分数表示,如果是红心呢?

新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编版)

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谈话:同学们,学校要举行一次小手艺展示活动,班里有一位小强同学也想参加。看,他准备制作两个漂亮的风筝,这两个风筝还带有长长的尾巴呢。可就在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的时候,小强遇到困难了,咱们都来帮帮他,好吗?(课件出示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谈话:你能根据这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全班交流,板书学生所提有价值问题:(1)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板书) (2)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小强遇到困难了,我们都来帮帮他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感悟知识奠定基础。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谈话:求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你会列式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①21+21+21+21+21 ②2 1 ×5 ③5×2 1 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谈话:为什么求5个2 1 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明确:相同整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由此可以联想到相同分数连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联想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所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谈话:比较2 1 ×5这组乘法算式,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导出课题:分数乘整数(板书) 【设计意图】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为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服务的,在教学中,从做风筝尾巴要用多少米布条的实际问题为起点,引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问题。把原来的乘法概念扩展到分数范围,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二)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独立计算,感知算法。 谈话:你能尝试计算2 1 ×5吗?请你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写完之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 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谈话:你能交流一下你的算法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方法一:21 ×5=0.5×5=2.5(米) 方法二:21×5=21+21+21+21+2 1 = = 2 5 =2.5(米) = 251 =2 5 =2.5(米) 方法三: 21×5=21+21+21+21+2 1 = 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每种算法的计算道理,鼓励学生互相质疑、答疑。老师针对一些重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1、蚂蚁 教学目标: 1、知道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能根据观察的动物特征,运用归纳、概况的方法,分析结果,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3、乐于尝试运用多种资料、多种思路制作昆虫模型。 4、通过学习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自己总结归纳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一些常见动物是否是昆虫。 教学准备: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课件、学生搜集到的有关蚂蚁方面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生回答:蚂蚁。 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个谜语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课、《蚂蚁》。(板书课题:1、蚂蚁)二、探究新知

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适时给予评价。 师:老师还布置大家回去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学生汇报,师生交流教师提供观察工具,培养皿和放大镜。 向学生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至合适大小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 告诉学生在观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也可以画下来。 1、小组观察。 师: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分工合作。 学生分小组观察,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的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只特有的)。 师课件展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师: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再次观察。 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找共同特征。(课件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请你选择

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教案全册小学教案青岛版小学信息青岛版上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备课 第 三 册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认知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认知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认知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认知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 四、课程教学内容 小学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子乘分子做分子,分母乘分母做分母,能约分先约分。分子和整数与分母约分,因倍关系的先约分。 (2)列乘法算式的原理:“1”是已知量,求“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3)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比较: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两数互为倒数乘积是1。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把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 第二单元:分数除法 (5)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法1:画图(基本方法)。 法2:分数除以整数: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分母不变,分子除以整数。法3:a÷b=a×1/b(b≠0) (6)列除法算式的原理:“1”是未知量,已知“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1”是多少用除法。 (7)商与被除数大小的比较:

(8)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方法: 1、找“1”(“的”前面是“1”) 2、判断“1”是已知量,用乘法。“1”是未知量,用除法。 3、实量×对应的分率,实量÷对应的分率。(“的”后面是对应的分率) 第三单元:比 (9)比的定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10)求比值的方法:前项÷后项 (11)化简比的方法: 1、依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化简整数比:找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前项后项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化简分数比:找前项和后项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前项后项同时乘最小公倍数,再化简整数比。 化简小数比: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再化简整数比。 (12)按比例分配:找总量,找出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甲:乙=a:b,甲是乙的a/b,乙是甲的b/a,甲是全部的a/a+b,乙是全部的b/a+b 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信息窗1:小数的读写和意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49~55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小数的读写和意义。它是在学生对小数和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开始,同时又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教材呈现了四种不同的鸟及鸟蛋的质量,通过引导学生提出与鸟蛋质量有关的问题引入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学习。小数的意义是进一步教学小数性质、比较小数大小的规则、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名数改写的方法的基础,因此是本信息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小数的读写法,理解小数的意义; 2.在合作探索中,掌握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的计数单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除了整数外,你还知道哪些数?你能举一个我们学过的小数的例子,并说出它表示的意义吗?

(学生举例回答,师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组一位小数:0.1 1/10;0.4 4/1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这些小数有哪些共同特征?(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后,再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归纳: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谈话:看来同学们前面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作为奖励,老师带来一组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伴随音乐,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本课是在学习了一位小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前面所学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再带领学生欣赏信息窗1,引入新知,培养情感,激发兴趣。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学习小数的读写。 谈话: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 (1根据以前的知识,请你从中任选两种蛋的数据试着把它们读或写在练习本上。 (2全班交流订正。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读、写情况引导学生概括小数读、写的基本方法。 谈话:对于这些小数,你还想了解它们哪些知识?(学生自由提问。 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0.25千克中的0.25表示什么意思? 2.学习两位小数的意义。 谈话:0.25千克中的0.25表示什么,首先要弄清0.01表示什么。(板书: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实用文档 1、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 1、食物的分类:我们的食物主要来自于动物和植物。 按食物的来源分为: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菌类食品;按味道分为:酸、甜、苦、辣、咸; 大自然直接或间接地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2、碘酒遇到淀粉变蓝色,含淀粉的有:面粉、米饭、地瓜、土豆。 脂肪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在纸上会留下油渍。 蛋白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含蛋白质的有:瘦肉、蛋白 3、维持生命至少需要40种营养素,食物中的营养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瘦肉、鱼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肥肉中含有脂肪,各种粮食中主要含有:淀粉,蔬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和水。 4、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来自于:鱼、奶、蛋。奶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谷类食物是我们传统膳食主体。 动物食物中的钙比植物中的钙要好。 5、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分为10份,米、面食占四份,蔬菜、水果占四份,牛奶、肉、蛋、油占两份。 6、怎样饮食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或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哪些?) 答: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吃东西要定时定量;要注意营养搭配; 7、如果让你设计一下你的一日三餐,你会怎样做? 答:早餐:牛奶+火腿+馒头。午餐:主食+肉+菜。晚餐:主食+少油少盐的肉和菜。 8、合理饮食的方法:1、食物多样化,以谷物为主2、多吃蔬菜和水果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5、少盐少油少糖6、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9、常见的配餐有哪几种? 答:以肉类食品为主的配餐。以腌制食品为主的配餐。以油炸食品为主的配餐。以甜食为主的配餐。 实用文档 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 1、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如果不断的加 入就会出现不溶解的现象叫做饱和。高锰酸钾放到水里,水变紫色。 2、水除了能溶解一些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3能溶解:食盐、高锰酸钾、洗衣粉、白糖、 不溶解:粉笔末、黏土、食用油(水在下油在上)、面粉、薯条、沙、木屑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自然界与绘画作品中色彩比例关系。 2、引导学生利用变化和统一的知识,在配色练习中,逐步掌 握对比色的运用及色彩搭配比例的基本要求。 3、通过欣赏,指导启发学生在表现过程中将色彩搭配比例知 识富有创意地运用在贺卡、招贴画之中。教学重难点:对比色的运用以及色彩的搭配(一)课前准备教师收集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及色彩对比强烈的优秀绘画作品。(二) 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丽的景色,和大师的优秀绘画作品。教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画面的理解交流自己的想象, 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色彩处理的特点。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欣赏解读和理解优秀绘画作品中色彩对 比运用表现手法。 让学生进行尝试,设计一幅招贴画或贺卡,强调色彩对比运用 多与少的表现手法。 2、发展阶段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根据想象用色彩的象征性进行描绘,从而形成主题突出、视觉鲜明的效果。指导他们运用色彩多与少的变化特点与规律,使画面色彩既统一又有对比,表现出富有诗意的或鲜明的画面效果。

(三)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设计一张贺卡,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根据贺卡的主体配置相应的色调。但要利用色彩的表现手法使主题鲜明 (四)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能够运用本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不足之处:未能对本节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反思方向:应该充分备课,把握主要知识点。第二课色彩的和谐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2、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欣赏:

四年级数学上册全集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一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培养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暑假刚刚过去了,同学们都到哪里去玩了?玩的高兴吗?你们知道老师去哪里吗?老师去了我们美丽的母亲河---黄河.还拍了不少照片.同学们想不想去游览一下,那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去看看,好不好? 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最聪明,所以去之前我们要进行一次小小的智力测验,有没有信心! (演示电脑课件) 选C大家同意吗?同学们真厉害! C是黄河风光,C代表是第几幅图? A----1 那A是西藏风光,A代表是第几幅图. B----2 按照这个思路那么B代表是第几幅图. C----3 D代表是第几幅图 D----4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测试题.我们通常会和这道题一样,用ABCD来表示不同的答案,哦,看来呀,字母还真有不少的用处。 二、主动参与,领悟新知。 同学们,第一关顺利通过,那咱们马上去旅游?可是黄河那么多景点我们先到哪里去?意见不统一,看来我们的准备还是不充分,那么旅游之前应先做些什么? 同学们的方法太多了,老师就知道一本好书---《黄河掠影》,同学们想不想看?(演示电脑课件) 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同学们可以知道:一本书需要多少元钱?那么两本书呢?三本书呢?如果六个小组一组一本,那需要多少钱?(视频展示台展示)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共分七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共4个单元: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空间与图形是圆一个单元,可能性和百分数;另外还有实践与综合应用两个活动,分别研究美得奥秘和远离肥胖,了解比和分数、统计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A、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对计算简单的能够口算); B、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C、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D、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E、使学生初步理解对称的意义,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F、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步到三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或方程解法; G、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H、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三、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 四、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五、学情分析: 六二。4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热爱学习,成绩较好,据本年期末测试成绩统计,有87%的学生成绩优秀,未有不及格的现象。因此,本学期的工作更加须努力,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多下功夫,力争出佳绩。 六、教学进度: 按县教研室进度授课。 七、课时划分:

一.小手艺展示 信息窗1: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18页。 教材简析: 《分数乘整数》一课是在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 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 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预习案 1.直接写得数.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青岛版有答案)

一、探究填空。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塑料袋会上升,纸蛇会旋转,这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了答案上升的力的作用。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所发明的答案就是一种原始的热气球。 3、热气球之所以能上升到很高的空间,是因为受到了答案上升的力。 4、充气跳跳球能够弹起,汽车轮胎能减轻颠簸,这些都是答案作用的结果。 5、气球在撒气的同时会被推出一段距离,这是答案力作用的结果。 二、探究选择。 1、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是答案。 ①中国 ②印度 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答案。 ①膨胀 ②缩小 3、热气球升空是因为受到了答案的作用。 ①热空气上升力 ②空气弹力 4、篮球能在地面上弹起是答案作用的结果。 ①升力 ②弹力 5、火箭起飞是因为受到了答案的作用。 ①弹力 ②反冲力

6、两块带水的平板玻璃合在一起,人们就不容易把它们掰开,这是因为答案的缘故。 ①两块玻璃相互吸引 ②大气压力 三、探究判断。 1、热气球之所以能上升,是因为受到空气向上使之升高的力的作用。(答案) 2、我国古代发明的原始的热气球叫做松脂灯,又叫孔明灯。(答案) 3、直到18世纪后期,欧洲才发明了热气球,比中国晚了很多年。(答案) 4、皮球中充气比较多,弹力也就比较大。(答案) 5、家庭厨房的抽油烟机安装在炉灶上方,是因为热空气上升的缘故。(答案) 四、名词简答 大气压力: 答案 五、列举 1、列举人们利用热空气或控制热空气的事例: <<<12&&&答: 答案 2、列举人们利用空气制造弹力的事例: 答: 答案 六、观察实验 1、篮球内充入空气的多少不一样,篮球的弹力也不一样?请你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证明。 答:答案

最新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青岛版

三:保护大天鹅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小数乘法的重要基础,学生学完本单元的知识以后,对整数乘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估算和笔算;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应用意识;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 教学时间:18课时 第1课时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信息窗1口算) 教学目标: 1.理解整百整十数的口算算理;并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 2.通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整百数乘以整十数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练习卡片、练习题投影和数学游戏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大天鹅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它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大天鹅,光明小学四年级的同学分组向大家发放宣传材料。(出示情境窗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窗图,提出问题: 1、一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2、二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板书课题:整百整十数乘法的口算。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问:图中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请你列出第一个问题的算式 400×20=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整百数乘以整十数 3.谁能帮他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口算出它的得数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可能会出现下面多种口算方法: A.4×2=8 400×20=8000 B.400×2=800 800×10=8000 C. ------- 4.反馈练习:30×30= 300×30= 40×30= 400×30= 600×20= 500×50= 5.谁能为第二个问题列算式?生说师板书:210×30=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板书补充课题:几百几十数乘以整十数 6.同位两人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7.全班交流交流: 反馈练习:330×30= 210×20= 110×50 150×60= 三、巩固练习 1.第34 页练习2。学生自主解决,集体交流。 2.第35页练习4。学生自主解决,集体交流。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 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 纤维素、矿物质和。 2. 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和等组成。 3.加快溶解的方法有、、。 4.黑深色的物体比白浅色的物体吸收的辐射热。 5. 根主要是靠伸进土壤吸收水分。 6. 热在水中主要是以的方式传递的。 7. 把气球吹足气,口朝下松手,气球会,气球运动方向与空气喷 出的方向。这种现象叫做。 8.救生圈、轮胎、充气蹦蹦床内都充满了。都是利用了有弹性的原理。 9.叶子不断的蒸腾水分,能促进植物的根不断的吸收和。 10. 大气有压力,所有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这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 做。这种压力的方向来自。 二、珠海拾贝。 1. 人体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A、蛋白质、水和盐类 B、维生素 C、淀粉和糖类 2. 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装置是()的。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3. 溶解在汽水中的气体是。 A、空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4. 相同坡度,水流大的产生的力量。 A、大 B、小 C、相同 5. 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跑出去了。 A、叶的两面 B、叶的上表皮的气孔 C、叶的下表皮的气孔 6. 热气球升空是因为() A、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B、空气的反冲力 C、热空气比冷空气重 三、明辨是非。 1.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食品将由工厂生产。所以,人们可以不再依赖 大自然。()。 2. 物体吸热的快慢只与其本身材料有关。() 3.自然界中水利溶解的物质都是有害的。() 4.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5.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四、我的科学实验。 1.如图,将一株植物的根完全浸在水中,水面 处滴一层植物油或用棉花把瓶口封好,再水面到 达处做一个记号,将这个装置放在向阳通风处, 观察现象。几天后,会发现瓶子中的水, 说明。 2.如图,将木屑放在水里,加热后,我们看到的现象 是,这就是热传递的另一种方式叫。 五、简答题。 1. 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传热快,哪些地方需要传热慢? 请各列举3个实例。 2.冬天路上有积雪,人们经常会撒些煤渣,这是为什么? 六、实验探究 怎样证明植物的根具有吸水的作用?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山东省青岛市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

山东省青岛市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知识。 (共17题;共100分) 1. (1分)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妨碍处理(chǔ)教诲(huì)川流不息 B . 急燥给予(ɡeǐ)负荷(hè)哀声叹气 C . 竞赛立即(jì)通缉(jí)莫名奇妙 D . 王候尽管(jǐn)爱好(hǎo)礼上往来 2. (1分)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抗日工司台湾郊外 B . 年轻港口情影敬意 C . 强烈民族统治宽敞 3. (1分)下列句中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一到秋天,人们都络绎不绝地来到此地观赏枫叶。 B . 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C .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D . 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她还是呕心沥血地刻苦努力。 4. (1分)下面的反义词错误的一组是() A . 对答如流--吞吞吐吐

B . 惊惶失措--神态自若 C . 成千上万--独一无二 D . 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5. (2分)下面童话中,不是《格林童话》故事的是:() A . 《灰姑娘》 B . 《小红帽》 C . 《白雪公主》 D . 《丑小鸭》 6. (2分)选择题。 (1)下面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长喙(yuán)粉黛(dài) B . 嗜好(shì)眸子(méi) C . 眼睑(jiǎn)榨油(zhà) D . 享受(xiáng)垂蔓(màn)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 . 嫌弃增加口哨 B . 一亩浇水爱幕 C . 缠着尤其兰花 D . 播种忘却完整 (3)下面不是近义词的一组是()。 A . 依旧——依然

条形统计图 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365”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长大我也去航天-统计》教学设计 : 课::::题: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8-100页内容学习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搜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一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培养统计的数学思想,加强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情板题示标导学 1.创情板题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航天的照片,知道照片中是哪位航天英雄吗?(杨利伟)伴随着“神州”五号的升空,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大我

也去航天”这一单元,这一单元是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2.出示学习目标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搜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一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3.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培养统计的数学思想,加强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3.出示自学指导1: 师:当一名合格的宇航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其中有一项特殊的训练--平衡能力的训练。(出示宇航员进行身体平衡训练的图片)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身体会一下? 师:下面请看自学指:1:[自学指:1:先认真看课本第 98-99页“统计表”前面的内容。然后完成下面任务:①分小组来进行活动,请小组长分工,并做好记录。②把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5分钟后,看哪组活动得最好] 圈数 : : : : : : : 人数 : : : : : : :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语文(9月)月考试题

五年级语文九月质量检测 (卷面:5分总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6分) jìng mìqīng miahōng kǎo qín miǎn m?ng l?ng suìdào ( ) ( ) ( ) ( ) ( ) ( ) shēn jiàn zhēn zhìbiān yuán sùxiàng ch?n m? kān ca ( ) ( ) ( ) ( ) ( ) ( ) 二、辨析组词(5分) 浆()庞()俏()坚()廷() 桨()宠()峭()艰()延() 三、词语积累(8分) ()高望()()()攘攘望而()()意味()()()()玉立可见()()()崖()壁()()开放四、给下列加点的字加拼音(10分) 要挟 ..(.).藐.视()气氛.()晕.船()蹒跚 ..(.).五、按要求完成练习(17分) (1)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对于美好的大自然,不少诗人也深有感触,写下了不少赞美大自然的诗句,龚自珍这样写道:,;李白这样写道:,;刘方平这样写道:,。 (2)《四时之风》也对一年四季的景色进行了生动描写,我最喜欢四季中的季,我会默写《四时之风》中与之相关的句子:,。 ,。 (3)每一次仰望飘扬的五星红旗,每一次唱起庄严的国歌,爱国之情便在我心中回荡。我佩服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正是他主持建造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师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铁路;另外,写的《怀念母亲》,也深深打动了我,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这样的爱国名言: (4)我会默写《山中访友》一文中优美的句段: (不少于50字) 六、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24分) 厚脸皮 听到“厚脸皮”这个名字,你们也许挺奇怪吧!什么是“厚脸皮”呢? “厚脸皮”是一种植物,在医药书中又叫”豆瓣三七”,叶子长得很厚,大约有一厘米。它叶面上有一层薄薄 ..(báo b?)的皮,剥.(bōbāo)开这层薄皮,便可看见嫩(nan lan)绿的叶肉,只要轻轻一挤,就会挤出许多绿色的汁水。厚脸皮光长叶子,这一片叶子组合起来就像一朵朵绿色的花,好看极了。 厚脸皮的生命力很强。有一天,奶奶从别人家里要了一片厚脸皮的叶子,叫我把它插在花盆里。我好 (hào hǎo)奇地问:“叶子上面没有根,插在土里能活吗?”奶奶笑着说:“能活,能活。它能自己长根。”我半信半疑。过了好几天,它果然活了,还长出了新的叶子。新长出来的厚脸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绿光,好象在说:“现在你相信了吧!”有一次,快要考试了。我忙着复习功课,忘了给厚脸皮浇水。过了好几天,我才记得厚脸皮来,心想,它一定枯死了。可我走到凉台一看,惊呆了,厚脸皮不但没枯萎,反而长得更茂盛了。 厚脸皮的叶子能治烧伤。把它的外皮剥掉,将叶肉贴在烧伤的地方,就会有一种凉丝丝的感觉。有一次,妈妈单位的一位老伯伯被开水烫伤了,妈妈给他摘几片厚脸皮的叶子。过了几天,老伯伯的伤好了。他说:“这厚脸皮真见效。还有一片叶子我舍不得用,把它栽到花盆里,以后万一需要,就万便了。”它默默地为患病者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多么令人钦佩啊! 1、“厚脸皮”有哪些特点? ( )(可多选)(3分) A、叶子长得很厚 B、它的花很好看 C、生命力很顽强 D、叶子能治烧伤 2、给带点的字用“√”选择正确的读音。(8分)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高尚—— ( ) 敬佩—— ( ) 4、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3分) 第4自然段是围绕“厚脸皮”的 ( )来写的。(3分) 5、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大自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你身边肯定有不少有趣的植物,请把你所发现的植物趣闻写下来。(3分)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的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平行和相交,统计的有关知识。 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包括两位数除法、认数、使用计算器。本册的除法教学是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商两位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商两位数的口算、笔算除法,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会用综合算式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让学生灵活掌握并能进行简单运算。认识亿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几何知识包平行与相交。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两条直线间的关系平行和相交,并通过联系与对比,使学生弄清图形间的关系和区别,发展了空间观念并学会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化和转化是有规律的。 3、统计知识:能根据现成的记录单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从统计表中发现问题;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4、解决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解答应用题,而是根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选择有用的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其中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先列表分析,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百整十数,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会判断商的位数。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段、直线、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3、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两步式题,会使用小 括号,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4、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5、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 6、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 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7、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社会主义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 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1、观察物体。 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关键 1、通过“精讲巧练”,使学生提高计算题的正确率,灵活运用简便方法。 2、通过分析并改变条件和问题,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口算、简便运算练习卡片,小黑板。 教学进度: 1、万以上数的认识…………………………………… 10课时 2、计算器……………………………………… 2课时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

精选文档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小红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红的5 6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 的43 。如果求小新的邮票有多少张,是把( )看作单位“1”,列式是( )。如果求小明有多少张是把( )看作单位“1”,列式是( )。 2.买30千克大米,吃了4 5 千克还剩( )千克;买30千克 大米,吃了4 5 ,吃了( )千克。 3.120的23 的4 5 是( ) 4. 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4 5 。 ( )是单位“1” 5. 甲的3 5 相当于乙。 把( )看作单位“1”。 6. 乙的7 8 与甲相等。 把( )看作单位“1” 7. 12的91是( )。 8. 54的21 是( )。 9. 3 2米的6倍是( )。 10. 15个52吨是( )。 二、判断题。 1.5×29 表示5个29 相加。( )2. 自然数a 的倒数是 1 a 。( ) 3. 1吨的 45 和4吨的 1 5 一样重。( ) 4. 一根电线长3米,用去 25 米后,还剩下 3 5 米。 ( ) 5. 60的 25 相当于80的 3 10 。( ) 三、选择题。 1.5千克的3 1与3千克的5 1相比( )。 ①5千克的3 1重 ② 3千克的5 1重 ③ 一样重 2.)189 7(5 218)9 75 2(××=××这是根据( )。 ① 乘法交换律 ② 乘法结合律 ③ 乘法分配律 3.下面图中,(

精选文档 ① ② ③ 4.下面错误的说法是( )。 ① 一个数(零除外)与它的倒数的乘积等于1。 ② 已知b =14 13×a (a 是非零自然数),a 肯定比b 大。 ③ 男生人数的4 3相当于女生人数。这句话是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 “1”。 5.下面等式正确的是( )。 ① 31 ×21=312 1 ② 21+43×4=43×)21+4( ③ 6=6×6 5+61】 四、能简算的要简算。 17× 916 ( 34 +58 )×32 59 × 34 +59 × 1 4 54 × 18 ×16 15 + 29 × 310 44-72×512 25843?? 232124? 15 1365139?? 11511543+? 6511765114?+?24)3143(?- 9 1)4151(?+ 52+43×32 (41-61)×12 1413×13+1413 265×103 ×39 347 ×28 34 ×815 ×310 五、解答题。 1.学校购进3600本儿童读物,其中181是经典名著,40 3 是科普读物。经典名著和科普读物各多少本? 2. 某工厂一月份用电4800度,二月份比一月份节约用电 10 1 ,二月份比一月份节约用电多少度?二月份实际用电多少度?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册

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 1、食物的分类:按食物的来源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按味道分为:酸、甜、苦、辣、咸;还可以按营养成分分类。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2、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含淀粉的有:面粉、米饭、地瓜、土豆。脂肪在纸上会留下油渍。含脂肪的有花生米、肥肉。蛋白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含蛋白质的有:瘦肉、牛奶、鸡蛋 3、维持生命的营养素: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4、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分为10份,米、面食占四份,蔬菜、水果占四份,牛奶、肉、蛋、油占两份。 5、怎样饮食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或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哪些)答: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吃东西要定时定量;要注意营养搭配; 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 1、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如果不断的加入食盐就会出现不溶解的现象。高锰酸钾放到水里,水变紫色。 能溶解:食盐、高锰酸钾、洗衣粉、白糖、 不溶解:粉笔末、黏土、食用油(水在下油在上)、面粉、薯条、沙、木屑3.实验搅拌唯一不同条件: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其他条件都相同 实验用热水唯一不同条件:热水与凉水其他条件都相同 实验研碎唯一不同条件:冰糖与糖粉;粗盐与细盐其他条件都相同4.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将物体研碎。 水除了能溶解一些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5.人喝过汽水后会凉快,因为汽水中含有溶于水的二氧化碳,它排出体外能带走人体多余的热量。

6.生活中溶解的好处:盐溶解在菜汤中,洗衣粉用温水泡开、配制饮料;溶解危害:工业废料溶解在水中造成河流污染。 7.除去水中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沉淀(去除不溶解的较重的杂质,如石块)、过滤(去除不溶解的较轻的杂质,如泥沙)、消毒(去除细菌和病毒。常用方法是:烧开(最常用)、加氯气、漂白粉。)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净化水的方法还有:蒸馏(或蒸发):去除溶解的杂质,如盐类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 1、目前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植物种类有30多万种,绿色开花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2、苔藓类、藻类、蕨类植物不完全具备以上六部分 3、为什么说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答:因为植物能为人类提供食物、生活材料、氧气,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消除噪音。 4.植物的根分几类答:1.须根:如小麦、大葱、韭菜的根。2.直根:如棉花、玉米、芹菜的根。3.变态根(直根变的,也叫贮藏根):如红薯、萝卜的根。 5、植物根的作用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贮藏营养。根主要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毛越多,吸水越多。 6.为什么移栽植物时根部要带有较多的泥土答:是为了保护植物的根毛不受破坏。 7.观察叶片下表皮的气孔要用显微镜。显微镜由(目镜)、(物镜)、(反光镜)、(调焦螺旋)、(载物台)几部分组成。 8.用一个完好的塑料袋套住植物的一个树枝,并把口扎紧。过几天,塑料袋上出现了小水珠,这就是叶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9、蒸腾对我们有哪些好处蒸腾作用不仅使空气变得湿润,还能促使植物不断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