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生理特性

茶树生理特性
茶树生理特性

茶树生理特性:茶树微量矿质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茶树除了需要较多氮、磷、钾及钙、镁、铝、铁等元素外,对其他矿质元素虽然需要量不多,甚至仅占百万分之几,但都是不可缺少的。一旦缺乏,同样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现将几种主要的微量矿质元素介绍如下。

(1)锰

茶树体中含锰量与铝一样,较其他作物最高,其中老叶中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芽,茎和根系的含量最低。

细胞生命的所有形式都需要锰,它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在树体物质代谢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锰还能促进茶树根系中硝态氮的还原作用,使吸收的硝态氮迅速地转化成铵态氮,进而合成氨基酸。它也是苹果酸酶、C—羧化酶、柠檬酸脱氢酶等的催化剂胱氨酸反应有关。锰对增强茶树呼吸强度,提高维生素C及茶多酚含量也有重要作用。此外,锰还是叶绿素合成所必需的物质,因此能促进茶树光合作用。锰在体内也是比较难移动和再分配的一种元素。茶树表现缺锰症状常常和土壤的碱性反应相联系。茶园锰浓度过高对茶树吸收铁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2)锌

锌在茶树生理生化机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调节树体内糖的转化,其作用几乎牵涉到茶树生长发育的所有过程,影响生长、发育、衰老、抗寒和抗病等多方面。锌还是一些重要的谷氨酸氢酶的组成部分,也是吲哚和丝氨酶合成色氨酸的催化剂,对磷酸核酮糖羟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羟化酶和碳代谢的脱氢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锌能增强茶树根系对氮和磷的吸收力,从而促进茶树萌芽及旺盛生长,增加茶树生长势。因此茶树缺锌时,新梢生长严重受抑,光合作用、氮代谢都会受到阻碍。锌又能锈导幼龄茶树增生较多的根。用锌液处理过的扦插苗,根系发育良好。

(3)硼

硼是茶树形成果胶酸钙不可缺的万分,它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在树体内还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转、贮存,酪氨酸的转化,有利于核酸和A TP的形成,因而硼直接关系到分生组织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缺硼时,上述物质的形成遭到破坏,氮、磷的需要量及吸收量也就显著下降,细胞分裂受阻,叶片有花白花斑点,叶厚粗糙,无光泽,生长缓慢,花粉发育不良,开花而不结实。严重缺硼的茶树,细胞液外溢,根系腐烂,生长停滞。

(4)铜

铜是有生命的所有细胞形式所必需,是茶树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的组成成分。铜还可以提高茶叶叶绿素的稳定性,促进光反应的进行。所以,在茶树地上部凡是叶绿素含量高的部位,其铜的含量也高。此外,在茶树脂肪代谢过程中,铜黄蛋白具有催化作用。缺铜茶树的氧化还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脂肪代谢受到抑制,生长受阻。生长在缺铜土壤中的茶树,会出现顶芽枯萎,失绿变白,叶绿素含量减少等症状。

(5)钼

茶树缺钼会抑制氮代谢的进行,致使芽叶变黄失绿、阻碍伸展。钼是硝酸还原酶的辅基成分,是酸式磷酸酶的专性抑制剂,黄酮物质氧化—还原的催化剂,并参与抗坏血酸的形成。钼还可以提高茶园土壤自生固氮菌的固氮能力,这对提高土壤含氮水平,保持茶园氮素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实验一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张宪政,1992)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 和b,两者均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氯仿。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反映植物对光能利用效率的大小,比值高则大,则反之。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试剂:1)95%乙醇(或80%丙酮) 三、实验步骤 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2~0.3g,加乙醇10ml,提取直至无绿色为止。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和645nm下测定吸光度。四、实验结果按计算 丙酮法(Arnon法)【可以用于丙酮乙醇混合法和80%丙酮提取法的计算】 叶绿素a的含量(mg/g)=(12.71?OD663 – 2.59?OD645)V/1000*W 叶绿素b的含量(mg/g)=(22.88OD645 – 4.67OD663) V/1000*W 叶绿素a、b的总含量(mg/g)=(8.04?OD663 +20.29?OD645) V/1000*W 按Inskeep公式 叶绿素a的含量(mg/g)=(12.63?OD663 – 2.52?OD645)V/1000*W 叶绿素b的含量(mg/g)=(20.47OD645 – 4.73OD663) V/1000*W 叶绿素a、b的总含量(mg/g)=(7.90?OD663 + 17.95?OD645) V/1000*W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林木遗传育种:指在遗传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林木的特性及其遗传变异规律,进而研究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利用这种遗传和变异,为人类的需要服务。 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同座位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突变子:它是性状突变时,产生突变的最小单位。即一个基因内部能造成可遗传的表型变化的最小的结构单位。 重组子:在发生性状的重组时,可交换的最小单位。一个交换子只包含一对核苷酸。 连锁不平衡:指在某一群体中,不同座位上某两个等位基因出现在同一条单元型上的频率与预期的随机频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现 象。 周期蛋白:指是一类呈细胞周期特异性或时相性表达、累积与分解的蛋白质,它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共同影响细胞周期的运行。 转座子: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转座(因)子是基因组中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可以通过切割、重新整合等一系列过程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 非编码RNA:指的是不被翻译成蛋白质的RNA,如tRNA, rRNA等,这些RNA不被翻译成蛋白质,但是参与蛋白质翻译过程。 RNAi:(RNA interference) 即RNA干涉,是近年来发现的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的生物学现象,是由双链RNA(dsRNA)介导 的、由特定酶参与的特异性基因沉默现象,它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上阻断基因的表达。 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染色质);其本质是脱氧核甘酸,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 体。 染色质:是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由核内的DNA与组蛋白、RNA、非组蛋白蛋白质等结合形成。 广义遗传力:基因型方差与表现型方差之比。 狭义遗传力:加性效应方差与表现型方差之比。 遗传距离:1910年,Morgen TH提出假设:假定沿染色体长度上交换的发生具有同等的几率,那么两个基因位点间的距离可以决定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重组染色体的发生率,即重组分数。重组分数的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 总结

生理学基础总结 绪论 I.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及生殖。 3.兴奋性是指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 刺激是指机体所处环垄因素的变化刺激条件包括强度、作用时间和强度一时问变化率三个要素反应是指接受刺激后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 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兴奋和抑制阈强度(阈值)是指在作用时间和强度一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等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上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4.体液是机体内液体的总称。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5.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最重要的是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三种调节各具特点:神经调节迅速、精确而短暂;体液调节作用缓慢、面积广泛、时间持久;自身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 回馈是由受控部分的回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活动的作用,有正、负反馈两种。 正回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反债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一致,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 负反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回馈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相反.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方式主要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是只取决于膜两例物质浓度差进行转运的一种方式出胞和入胞作用 易化扩散是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珠蛋白质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一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分为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两种。 载体转运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争议抑制性; 通道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又可分为化学门控信道、电压门控信道和机械门拉信道. 主动转运是物质逆电一化学梯度进行的转运,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发性主动转运。 最重要的为钠一钾泵转运。 出胞是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变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入胞指细胞外某些物质团块借助于细胞形式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 进入细肥的过程,分别称为吞噬和吞饮.吞饮也可以分为液相入胞和受体介导入胞两种形式。 2.生物电现象是指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伴有的电活动。单个细胞膜两侧的生物电称为细胞的跨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 生物电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同,构成生物电产生的基础。②胞膜在不同状态下时离于的通透性不同.成为生物电产生的关健。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它是细胞安静的标志、它的形成是由于K+的外流。 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受到有效刺激时,在膜两侧产生的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由去极化和复极化构成,是Na+内流与K+的外流及 .

茶树生理特性:茶树吸收水分的机理

茶树的大部分水分是由根的活细胞吸收的。细胞吸水能力的机理,可分为两种:一为吸胀作用;二是渗透作用。根系吸水一般可分为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两种方式。主动吸收是由本身生命活动引起的吸收,这主要靠渗透作用。茶树根细胞的内侧,大部分被一个大液泡所占据,这个大液泡,其中充满含有不能通过液泡膜壁的大分子溶液,如糖、盐类和酸等。细胞壁和液泡之间为细胞质,它具有半透膜的性质。因此,根生长在土壤中,根细胞与土壤溶液之间成了一个渗透系统。水从液泡外侧通过多孔的膜向内侧移动,这个过程是渗透作用。细胞液和土壤溶液之间浓度不一致,二者渗透压不相等,吸水力有差别,水分便通过细胞质发生渗透。一般细胞液浓度较高,渗透压和吸水力较大,土壤中的水能不断地向根细胞内渗透,把水吸进去。如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水便向外渗透,引起细胞收缩,脱离了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茶树根细胞吸水的另一原因,是被动吸水,这是由于地上部(主要是嫩枝和叶片)蒸腾失水所引起的。一般植物所用的水只占其吸收水分的1%,其余99%被嫩枝和叶片蒸腾。茎的树皮上长有木栓组织,是防止失水的结构。木栓皮的细胞壁中往往有脂肪性物质,有防水的作用。茶树叶片表皮上有蜡状的角质层,也可防止水分散失,减少蒸腾。叶片背面有许多气孔,每一平方毫米面积达250~300个,这是茶树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当叶片蒸腾失水时,叶内细胞水分减少,细胞液浓度增加,吸水增大,便向叶脉的导管吸水。导管失水,吸水增强,同样向茎导管吸水,使导管的水被拉上升。最后向根吸水,细胞液浓度增大,被迫向土壤中吸水。 茶树水分从根吸水经过渗透和蒸腾作用,直升到叶部,输运的途径是:根(导管、管胞)→茎(导管、管胞)→枝和叶柄(木质部)→叶主脉→叶支脉→支脉导管相连接的叶肉细胞蒸腾体外。水分在体内运输,第一种为短程运输,是从根毛到根部导管的运输,以及从叶脉导管到叶肉间隙的运输,这主要靠细胞间吸水力的差异,称为渗透动输;第二种为长程运输,是输导系统液流的运输,水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和管胞。水分运输根压不是主要的原因,而是蒸腾拉力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作业复习题

一、问答题 1.跃变型果实与非跃变型果实及其区别是什么? 2.温度为什么会影响根系吸水? 3.如果你发现一种尚未确定光周期特性的新植物种,怎样确定它是短日植物、长日植物或日中性植物? 4.图4.7为光强-光合曲线,分别指出图中B、F两点,OA、AC和DE线段,CD曲线,以及AC斜率的含义? 图4.7 光强-光合曲线 5.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除休眠? 6.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有什么作用? 7.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细胞的生理生化变化有那些影响? 8.植物抗旱的生理基础有哪些?如何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9.植物耐盐的生理基础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提高植物的抗盐性? 10.果实成熟时有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11.举例说明光周期理论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12.果树生产上常利用环剥提高产量为什么?若在果树主茎下端剥较宽的环能提高果树的产量吗?为什么? 13.把一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纯水中,细胞的体积、水势、渗透势、压力势如何 变化? 14.蔗糖作为同化物的运输形式具有哪些特点? 15.为什么C4植物的光呼吸速率低? 16.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形式与植物的代谢、抗逆性有什么关系? 17.植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哪些矿质元素?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18.植物根系吸收矿质有哪些特点? 19.试分析植物失绿的可能原因。 20.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并简述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21.产生光合作用“午睡”现象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如何缓和“午睡”程度? 22.为什么C4植物的光呼吸速率低? 23.为什么说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会使陆生植物受伤,甚至死亡? 24.植物的休眠与生长可能是由哪两种激素调节的?如何调节? 25.乙烯利的化学名称叫什么?在生产上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 26.简述植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关性。在生产上如何调节植物的根冠比?

生理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学时】72学时 【课程学分】 【开课专业】护理专业 【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下学期 【选用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彭波李茂松) 【参考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朱大年) 【课程性质与目的】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生命活动规律货功能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 【课程基本要求】 本大纲是根据我校护理专业大专生《生理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以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第二轮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第2轮修订版为基准制定的。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分列如下: 【各章节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了解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难点: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三、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1、生理学的任务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生殖 第三节机体与环境 1、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2、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2、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熟悉肌纤维的收缩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纤维的收缩功能。难点:肌纤维的收缩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生理生态学论文

标题:浅析稳定碳同位素在植物水分利用 效率研究中的应用 姓名: 学院: 专业: ) 班级: 学号:

摘要: 本文旨在概述碳同位素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相互关系,以及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研究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进行简要的探讨,使碳同位素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依据。 关键词:稳定性碳同位素水分利用效率稳定碳同位素比率影响因素 1.同位素分辨率的基本理论 在自然界中, 碳有15 种同位素(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C、20C、21C、22C), 12C 和13C 是两种稳定性同位素, 其中,12C 占98. 89% , 而13C 只占1. 11% 。不同物质中, 由于“同位素效应( isotope effect)”—参加反应的物质因重和轻的同位素不同而产生差异, 使得两种碳同位素的丰度比(R = 13C /12C )有所不同。而正是这种比值的变化包含了在碳转移固定过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代谢等方面大量的信息.这是因为植物组织中的13 C 与12 C 比值都普遍小于大气CO2 中的13 C 与12C比值, CO2 在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植物组织的过程中, 会产生碳同位素分馏。基于这一特性, 生物体组织中的稳定性碳同位素已被成功地引入到生物学的多个研究领域, 如光合作用途径的研究、光能利用率、环境污染、植物水分利用率、矿质代谢、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气候效应和生物量变化等. 2.水分利用效率的涵义 单叶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称之为蒸腾效率,指单位水量通过叶片蒸腾散失时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物的量,即光合器官进行光合作用时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它实质上反映了植物耗水与其干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是评价植物生长适宜程度的综合生理生态指标。干旱、半干旱区的极端环境,植物能否适应当地的极限环境条件,最主要的是看它们能否很好地协调碳同化和水分耗散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其生存的关键因子之一。 至今普遍认为,对植物叶片来说,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之比,或者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之比,既有WUE=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对植物个体而言,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植物蒸腾单位水所积累的干物质量,既有WUE=干物质量/蒸腾量;对植物群体来说,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群体蒸腾和蒸发单位水所生产的干物质量,于是有WUE=干物质量/(蒸腾量+蒸发量)。 水分利用效率( WUE ) 反映了环境水分资源对植物生理状况的影响。Farquhar 等根据大量研究确立了植物叶胞间CO2 浓度(Ci ) 与水分利用效率(WUE) 的数量关系为:WUE = (Ca - Ci) / 1.6$W其中, Ci 为大气CO2 浓度, $W 是叶片与空气的水蒸气浓度梯度; 1.6 为由气孔对水蒸气的传导性转为对CO2 传导性的转换因子。可以看出, Ci 越大, WUE 越小, 相反, Ci 越小, WUE 越大, Ci 与WUE 呈负相关关系。同时, Farquhar 等还进一步建立了碳同位素分辨力( $ 13C) 与Ci 之间的数量关系方程:$ 13C= a + ( b- a ) (Ci / Ca ) = 4. 4 + ( 27- 4. 4)(Ci/ Ca ) = 4. 4 + 22. 6(Ci/ Ca )$ 13C 与Ci 呈正相关, 而Ci 与WUE 呈负相关,由此推论$ 13C 与WUE 呈负相关。这就是$ 13C 作为植物WUE 的选育指标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分析植物的D13C 值和$ 13C 值, 可以了解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极及其影响因子。 3. 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同位素的分馏效应 同位素分馏(isotope fractionation)是指某一反应中底物的同位素组成受到改变,使产生具有不同的同位素组成,即反应物同位素组成改编的效果。空气13 CO2的扩散速度比12 CO2慢,加上光合作用过程中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以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在固定二氧化碳时优先吸收12 CO2的特点,由此引起稳定碳同位素的分馏。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产生同位素效应的最重要过程。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气CO2进入植物体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小黑豆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1.表型变化:鲜重、株高、主根长和叶面积 鲜重:取处理好的植株,擦干根和叶表面水分,测量整株植物的重量,每个测6个重复。 株高: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植株最高点的高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主根长: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主根最远点长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叶面积:取处理好的植株,选择第二节段的叶片,测量叶面积,叶面积测量方法是测每个叶片最宽处长度作为叶的长,测叶片最窄处长度作为叶的宽,叶片长和宽的乘积即为叶表面积。每个测6个重复。 2.总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测定 样品处理:取0.5g样品(叶片要去除叶脉、根要先用清水清洗干净),速在液氮中冻存,在遇冷的研钵中加液氮研磨,然后加入1.5ml的Tris-HCl(pH7.4)抽提,将抽提液转移到2ml的EP管中,于4℃,12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保存在-20℃下,上清液可用于总蛋白、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H2O2含量测定。 总蛋白测定(Bradford法):样品反应体系(800ul H2O+200ul Bradford+5ul 样品),空白对照为(800ul H2O+200ul Bradford)。测定后带入标准曲线Y=32.549X-0.224(Y代表蛋白含量,X代表OD595),计算得出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测定:样品反应体系(1ml蒽酮+180ul ddH2O+20ul样品提取液);空白对照(1ml蒽酮+180ul ddH2O),测定OD625后带入标准曲线:Y=0.0345X+0.0204(Y代表OD625,X代表可溶性糖含量(ug)) 蒽酮配方:称取100mg蒽酮溶于100ml稀硫酸(76ml浓硫酸+30mlH2O).注意:浓硫酸加入水中时,一点一点递加,小心溅出受伤。 丙二醛(MDA)测定: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丙二醛可与硫代巴比妥(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在532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但该反应受可溶性糖的极大干扰,糖与TBA的反应产物在532nm处也有吸收,但其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处。采用双组分分光光度法,可计算出MDA含量。MDA的计算公式为:MDA(umol/L)=6.45OD532-0.56OD450. 反应体系为:400ul 0.6%TBA+350ul H2O+50ul样品,80℃水浴10min后,测OD532和OD450。对照用Tris-HCl. 0.6%TBA配方:称取硫代巴比妥0.6g,溶于少量1M NaOH中,待其完全溶解后用10%TCA(称取10gTCA三氯乙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待其溶解即可)定容至100ml。 H2O2测定(二甲酚橙法):样品反应体系(82ul溶液A+820ul溶液B (A:B=1:10)+150ul样品提取液),30℃水浴30min,测OD560。标准曲线为:Y=0.01734X-0.0555(Y代表OD560,X代表H2O2含量)

重金属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重金属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综述) 摘要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重金属在环境中的释放严重污染了土壤、水体和大气,并且可通过食物链进人生物体,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环境问题。重金属的来源有多种途径,除采矿区的尾矿、矿渣、冶炼、有毒气体的排放之外,还有城市垃圾、金属电镀、汽车尾气排放、工业企业向环境排放的“三废”、化工产品在农业中的不合理使用、农田的污水灌溉等等,这些途径都将导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通常植物在受到重金属污染时都会出现生长迟缓、植株矮小、根系伸长受抑制直至停止、叶片褪绿、出现褐斑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和植物死亡[1,2]。多年来,人们就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有关重金属对植物毒害的分子机理也有较多报道,本文就重金属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字:重金属,植物,生理生化。 1.影响植物根系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 重金属污染能影响植物根系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其主要原因是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影响了酶活性。重金属与某些元素之间有拮抗作用,也可能会影响植物对某些元素的吸收。沈阳农业大学张宁、唐咏[3]的研究表明,Cr能明显降低水生植物凤眼莲的根系活力,影响植株生长。 2.引起植物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当植物受到重金属毒害未出现可见症状之前,实际上在细胞内部已有

亚细胞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这些细胞器参与的生理生化功能抑制或丧失。据彭鸣、王焕校等人[2]的研究表明,当重金属污染较轻时,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没有明显变化,这时植株外部形态也不会表现出很明显的受害症状。而污染严重时,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均被破坏,此时植株外部形态会表现出叶片褪绿、萎蔫,根生长受抑制,乃至植株死亡。 3.影响细胞膜透性 重金属能影响植物细胞膜透性。王正秋[4]等对Pb2+,Cr3+,Zn2+对芦苇幼苗质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2+,Cr3+,Zn2+对芦苇幼苗根系和叶片的电解质渗漏影响显著,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其中Cr3+和Zn2+的作用更明显。张宁、唐咏[3]的研究表明,Cr3+污染可增加凤眼莲膜脂过氧化,并使其细胞膜透性增加,且伤害程度与Cr3+浓度呈正相关,而且膜脂过氧化的发生要早于膜透性的改变。目前,细胞膜透性被广泛地用作评定植物对重金属反应的方法之一。 4.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对于重金属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比较广泛,结果表明,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植物受害的主要原因。许多研究[3]说明,重金属Cr3+可使高等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原因是重金属离子直接干扰了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在大麦幼苗中,Cr3+通过影响原叶绿素酸酯还原酶的活性抑制叶绿素的合成。据王泽港[5]等报道,重金属离子对叶绿素的影响不是由于取代叶绿素卟啉环中的Mg,而是通过影响叶绿素合成酶以及抑制一些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活性等其他途径而产生的。张宁、唐咏[3]就Cr3+对凤眼莲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低浓度Cr3+时(Cr≤0.025mmol/L),凤眼莲叶绿素含量有所增加,而较高浓度Cr3+时

生理学

致我终将逝去的青春 考试重点提示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内环境和稳态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控制系统 体液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体液调节(远距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神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负反馈正反馈 考试重点提示 1、细胞的跨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通道的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 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 导的信号转导 3、神经和骨骼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机制 4、刺激和刺激阈、可兴奋细胞、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5、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7、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细胞膜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离子泵钠泵质子泵同向转运体反向转运体)膜泡运输(出胞入胞吞噬吞饮液相入胞受体介导入胞)信号传导受体配体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酶联型受体介导膜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反极化超射复极化静息电位形成机制动作电位形成机制离子通道的功能状态阈刺激刺激阈强度阈电位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兴奋性兴奋可兴奋细胞细胞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电紧张电位局部电位横纹肌随意肌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构特征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肌节肌原纤维肌管系统肌丝分子结构肌丝滑行过程横纹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影响横纹肌收缩的因素(肌肉收缩的效能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前负荷初长度最适初长度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收缩总和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考试的重点 1、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3、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4、生理性的止血、血液凝固与体内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 5、ABO和RH血型系统及临床意义、输血原则 血液血浆成分血浆蛋白血细胞血细胞比容血液的理化性质(血液的比重血液的黏度血浆的渗透压等渗溶液等张溶液血浆的酸碱度)造血部位造血过程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形态贫血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血沉红细胞叠连渗透脆性红细胞功能红细胞生成、调节、破坏白细胞形态和数量白细胞渗出趋化性趋化因子吞噬具有选择性中性粒细胞循环池边缘池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血小板生理特性 TXA2 前列环素巨核细胞分界膜系统 TPO 生理性止血出血时间生理性止

植物生理生态学复习资料

植物生理生态学 ●绪论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机制的一门实验科学。 研究层次:植物个体—器官—组织水平。 植物生理生态学特点:植物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用生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生态学现象。研究生态因子和植物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植物生理生态学主要集中在组织、器官、个体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对生态现象的验证和解释,同时也对微观植物生理学提供了表征验证。 ●植物与环境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环境的本质就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或影响这种资源的因素。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 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存环境不能缺少的生态因子的总称。 生境:特定生物个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根据性质划分: 1)气候因子:温度、水分、光照、风、气压和雷电等。 2)土壤因子: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土壤生物。 3)地形因子:陆地、海洋、海拔高度、山脉走向与坡度等。 4)生物因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 5)人为因子: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预、影响、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等。 植物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1)生态作用: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结构、过程、功能、分布等产生的影响。 2)生态适应:植物改变自身结构与过程以与其生存环境相协调的过程。 3)相互作用:植物对环境做出的响应和反馈,并影响环境的过程。(环境小 气候、土壤结构、土壤微生物、大气组分、生物链结构、协同进化、生 物多样性。)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水分代谢 1.内聚力 同类分子间的吸引力 2.粘附力 液相与固相间不同类分子间的吸引力 3.表面张力 处于界面的水分子受着垂直向内的拉力,这种作用于单位长度表面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4.毛细作用 具有细微缝隙的物体或内径很小的细管(≤1mm),称为毛细管。液体沿缝隙或毛细管上升(或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作用 5.相对含水量(RWC) 6.水的化学势 当温度、压力及物质数量(除水以外的)一定时,体系中1mol水所具有的自由能,用μw表示 7.水势 在植物生理学中,水势是指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

8.偏摩尔体积 偏摩尔体积是指在恒温、恒压,其他组分浓度不变情况下,混合体系中加入1摩尔物质(水)使体系的体积发生的变化 9.溶质势(ψs) 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值,为溶质势(ψs) 10.衬质势(ψm) 由于衬质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称为衬质势(ψm),为负值 11.压力势(ψp) 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是数值,为压力势(ψp) 12.重力势(ψg) 由于重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是数值,为重力势(ψg) 13.集流 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作用下共同移动的现象 14.扩散 物质分子由高化学势区域向低化学势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的动力均来自物质的化学势差(浓度差) 15.渗透作用 渗透是扩散的特殊形式,即溶液中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选择透性膜)的扩散 16.渗透吸水 由于溶质势ψs下降而引起的细胞吸水,是含有液泡的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以渗透作用为动力) 17.吸胀吸水

依赖于低的衬质势ψm而引起的细胞吸水,是无液泡的分生组织和干种子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以吸胀作用为动力) 18.降压吸水 因压力势ψp的降低而引起的细胞吸水。当蒸腾作用过于旺盛时,可能导致的吸水方式 19.主动吸水 由根系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动力是内皮层内外的水势差(产生根压) 20.被动吸水 由枝叶蒸腾作用所引起的吸水过程。动力是蒸腾拉力 21.根压 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称为根压 22.伤流 如果从植物的茎基部靠近地面的部位切断,不久可看到有液滴从伤口流出。这种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中溢出液体的现象,叫做伤流(bleeding) 23.吐水 没有受伤的植物如处于土壤水分充足、天气潮湿的环境中,从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24.萎蔫(wilting) 植物吸水速度跟不上失水速度,叶片细胞失水,失去紧张度,气孔关闭,叶柄弯曲,叶片下垂,即萎蔫 25.暂时萎蔫(temporary wilting) 是由于蒸腾大于吸水造成的萎蔫。发生萎蔫后,转移到阴湿处或到傍晚,降低蒸腾即可恢复。这种萎蔫称为暂时萎蔫。 26.永久萎蔫(permanent wilting)

植物生理学试题

细胞膜的特性:流动性(是基于膜脂流动性、膜蛋白流动性以运动相及膜固醇的互作用下进行的) 膜的功能:分室作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识别功能、抗逆能力、物质合成。胞间连丝:指贯穿细胞壁、胞间层,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 功能:物质运输、信息传递。 水分代谢 水势的计算:Ψw=Ψπ+Ψp+Ψm 例1:有一个水分充分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比细胞液浓度低100倍的溶液中,则其细胞体积()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例2:将一个细胞放入渗透势为-0.2 MPa的溶液中,达到动态平衡后,细胞的渗透势为-0.6 MPa,细胞的压力势等于多少?0.4 MPa 含水量:水生﹥陆生草本﹥木本活跃器官﹥不活跃器官植物组织含水量一般为70%~90% 束缚水:靠亲水物质较近,并被吸附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自由水:靠亲水物质较远,并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自由水/束缚水是衡量植物代谢强弱和抗性的生理指标之一。 水分总是从高水势向低水势流动 植物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 (1)渗透性吸水(具液泡细胞):利用溶质存在使溶质势下降而引起的细胞吸水 (2)吸胀性吸水(未形成液泡的细胞及干种子):依赖于低的衬质势而引起的吸水 (3)代谢性吸水(直接耗能):耗能吸水或耗能吸收离子 不同物质吸胀力大小不同: 蛋白质 > 淀粉 > 纤维素 三种典型细胞的吸水方式及水势组成 风干种子:吸胀吸水 ψs≈0 ,ψp=0,所以ψw = ψm 液泡化细胞:渗透吸水 ψm≈0 ,所以ψw =ψs +ψp 无液泡分生组织细胞: Ψw = ΨS + Ψm + Ψp 根系吸水的部位 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系,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根尖吸水最活跃的部位是根毛区。 根的吸水途径 根毛皮层内皮层中柱导管沿导管上升 质外体途径:水分经胞壁和细胞间隙移动,不越膜,移动快

各种植物生理仪器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分析

各种植物生理仪器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分析 一、植物生理仪器简介概述: 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我们应用植物生理仪器通过对植物生命活动的探索,可以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将实验研究成果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促进人类生产的巨大进步。 常用的植物生理仪器有:测定植物水势的植物水势状况测定仪,分析作物和植物群体冠层受光状况的植物冠层图像分析仪,测定二氧化碳浓度、叶片温度、、叶室温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光合作用测定仪,检测各种农作物病害的植物病害检测仪,判断农作物抗倒伏能力的植物茎杆强度测定仪,测定植被表面参数、植物冠层信息、植物养分信息、土壤养分信息、环境参数、植物病虫害程度的植物多普辐射计,分析植物根系各参数的植物根系分析仪,测定植物叶面积的植物叶面积指数仪,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或“绿色程度”的叶绿素测定仪,测树木内部缺陷情况的树木无损检测探伤仪,以及测量叶片厚度,从叶片厚度变化反映出植物生长状态的变化的农作物营养测定仪等等。 这些植物生理仪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它们掌握植物的各种生理生态特征,可以为农业生产带来指导,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常见的植物生理仪器其中包括: 1、叶面积测定仪、测量精度非常高,可在主机上显示叶片轮廓图,全自动扫描,全液晶汉字显示,一秒钟出结果。叶片长度范围:0~290mm,叶片宽度范围:0~220mm,分辨率:0,1mm。特别适用于小或细的叶片的测量(如松树、草叶)。叶面积测定仪YMJ-C是由背光装置和装有嵌入式软件的平板组成。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根据叶子特征提取、空间转换、边缘检测原理、形态学等技术综合设计。广泛应用于农业中田间作物叶面积的测量。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精)

小黑豆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1. 表型变化:鲜重、株高、主根长和叶面积 鲜重 :取处理好的植株,擦干根和叶表面水分,测量整株植物的重量,每个测 6个重复。 株高 :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植株最高点的高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主根长 :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主根最远点长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叶面积 :取处理好的植株,选择第二节段的叶片,测量叶面积,叶面积测量方法是测每个叶片最宽处长度作为叶的长, 测叶片最窄处长度作为叶的宽, 叶片长和宽的乘积即为叶表面积。每个测 6个重复。 2. 总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 和 H2O2含量测定 样品处理:取 0.5g 样品(叶片要去除叶脉、根要先用清水清洗干净 ,速在液氮中冻存,在遇冷的研钵中加液氮研磨,然后加入 1.5ml 的 Tris-HCl (pH7.4 抽提, 将抽提液转移到 2ml 的 EP 管中, 于 4℃, 12000rpm 离心 15min , 取上清, 保存在 -20℃下,上清液可用于总蛋白、丙二醛(MDA 、可溶性糖和 H2O2含量测定。 总蛋白测定(Bradford 法 :样品反应体系(800ul H2O+200ul Bradford+5ul样品 , 空白对照为(800ul H2O+200ul Bradford 。测定后带入标准曲线 Y=32.549X-0.224(Y代表蛋白含量, X 代表 OD595 ,计算得出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测定:样品反应体系(1ml 蒽酮 +180ul ddH2O+20ul样品提取液 ; 空白对照 (1ml 蒽酮 +180ul ddH2O , 测定 OD625后带入标准曲线 : Y=0.0345X+0.0204(Y代表 OD625, X 代表可溶性糖含量(ug

植物生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氧化酶的生物学特性与适应性。 植物体内含有多种呼吸氧化酶,这些酶各有其生物学特性(如对温度的要求和对氧气的反应,所以就能使植物体在一定范围内适应各种外界条件。 以对温度的要求来说,黄酶对温度变化反应不敏感,温度降低时黄酶活性降低不多,故在低温下生长的植物及其器官以这种酶为主,而细胞色素氧化酶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最敏感。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酶系统的更替正好反映了酶系统对温度的适应。例如,柑橘的果实有细胞色素氧化酶、多酚氧化酶和黄酶,在果实末成熟时,气温尚高,呼吸氧化是以细胞色素氧化酶为主;到果实成熟时,气温渐低,则以黄酶为主.这就保证了成熟后期呼吸活动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植物对低温的适应。 以对氧浓度的要求来说,细胞色素氧化酶对氧的亲和力最强,所以在低氧浓度的情况下,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而酚氧化酶和黄酶对氧的亲和力弱,只有在较高氧浓度下才能顺利地发挥作用。苹果果肉中酶的分布也正好反映了酶对氧供应的适应,内层以细胞色素氧化酶为主,表层以黄酶和酚氧化酶为主。水稻幼苗之所以能够适应淹水低氧条件,是因为在低氧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加强而黄酶活性降低之故。 2、长期进行无氧呼吸会导致植株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会使植物受伤死亡的原因:第一,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使细胞质的蛋白质变性;第二,因为无氧呼吸利用每摩尔葡萄糖产生的能量很少,相当于有氧呼吸的百分之几(约8%),植物要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就要消耗更多的有机物,这样,植物体内养料耗损过多;第三,没有丙酮酸氧化过程,许多由这个过程的中间产物形成的物质就无法继续合成。作物受涝死亡,主要原因就在于无氧呼吸时间过久。 3.举出三种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及优缺点。 (1)改良半叶法,选择生长健壮、对称性较好的叶片,在其一半打取小圆片若干,烘干称重,并用三氯醋酸对叶柄进行化学环割,以阻止光合产物外运,到下午用同样方法对另一半叶片的相对称部位取相同数目的小圆片,烘干称重,两者之差,即为这段时间内这些小圆片累积的有机物质量。此法简便易行,不需贵重设备,但精确性较差。 (2)红外线CO2分析法原理是:气体CO2对红外线有吸收作用,不同浓度的CO2对红外线的吸收强度不同,所以当红外线透过一定厚度的含CO2的气层之后,其能量会发生损耗,能量损耗的多少与CO2的浓度紧密相关。红外线透过气体CO2后的能量变化,通过电容器吸收

生理学知识点

生理学考试题型:单选题,填空题,英译中,名词解释,问答题 生理学学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何谓内环境、稳态?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特点。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其各自生理意义是什么?Internal environment homeostasis positive feedback negative feedback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有哪些?哪些属于被动转运?2.何谓主动转运?钠泵的主动转运有何作用和生理意义? 3.何谓静息电位?试述静息电位产生机理。4.何谓动作电位、阈值(阈强度)、阈电位?试述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和特点。5.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式有哪几种?6.试述神经一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7.何谓兴奋—收缩耦联?其基本过程如何?骨骼肌收缩的总和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arrier 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ion channel 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resting potential action potential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第三章血液 1.何谓血细胞比容?请述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组成成分和作用。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有哪些功能?请述红细胞生成的部位、原料、重要辅酶(成熟因子)、调节因子及其作用。产生贫血的原因。 3.白细胞的数量和计数分类百分值正常各是多少?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血小板有哪些生理特性?简述生理性止血的三个基本过程 4.凝血的外源性途径、凝血的内源性途径及其异同点?请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5.何谓血型?ABO血型的分型依据是什么?输血原则是什么? Hematocrit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Hemostasis Blood coagulation Blood group 第四章血液循环 1.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期,2期特点。 2、试比较心室肌细胞和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异点。 3、心肌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变化特点及其与心肌收缩的关系如何?何谓有效不应期、期前收缩、代偿间隙?代偿间隙是如何形成的? 4、心肌细胞自律性的高低规律如何?影响自律性的因素有哪些? 5.正常情况下,兴奋在心脏内传播有何特点和意义? 6.何谓心动周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容积、血流方向及瓣膜启闭情况如何? 第一、第二心音特点,生理意义 7、何谓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 8、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特点 9、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因素影响动脉血压?如何影响动脉血压? 10、何谓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 11、何谓中心静脉压?有何生理意 义? 12、何谓微循环?有哪几条通路?各有何生理意义?组织液是如何生成的?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哪些? 13、简述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简述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何谓交感缩血管紧张?交感缩血管神经对血管的作

大量元素对茶树生理特性的影响

目录 摘要 (2) 1. 大量元素对茶树生长特性的影响............ 2- 1.1 N对茶树生长特性的影响 (2) 1.2 P对茶树生长特性的影响 (3) 1.3 K对茶树生长特性的影响 (3) 2. 大量元素对茶树生理特性的影响 (4) 2.1 N对茶树生理特性的影响 (4) 2.2 P对茶树生理特性的影响 (5) 2.3 K对茶树生理特性的影响 (6) 3. 大量元素对茶树品质形成的影响 (6) 3.1 N对茶树品质形成的影响 (7) 3.2 P对茶树品质形成的影响 (7) 3.3 K对茶树品质形成的影响 (8) 4.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大量元素对茶树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摘要:氮、磷、钾等大量元素是茶树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它们的 施用量不仅影响茶树的生长和生理特性,也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任何一种元素的缺乏或不足,造成茶树的生长缓慢或停止,物质及能量代谢受阻,形态转化不能顺利进行,器官的发育受到抑制。本文着重论述了这些必需元素对茶树生长和生理活动及其茶叶品质的影响。 1.大量元素对茶树生长特性的影响 由于茶树对营养的需求具有多样性,氮、磷、钾肥的配施既能满足茶树对各种肥料的需求,又能起到很好的互补促进作用。如施用氮、磷、钾复合肥的茶树芽叶密度极显著高于单独施尿素,对促进芽叶萌发效果极佳,对春茶百芽重的增重效果明显,施用氮磷钾复合肥的小区春茶总产量高于施尿素的小区,增产18.7%[4]。 1.1 N对茶树生长特性的影响 氮素营养是茶树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矿质养分,不仅仅是由于氮素在一般植物中的重要性,还在于茶树所采摘的茶叶的品质特征取决于氨基酸(尤其是茶氨酸)、多酚类物质(茶多酚等)和嘌呤类的生物碱(主要是咖啡碱)等的含量和比例,而氮素营养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物质在茶树体内的代谢及其代谢活动和生长发育。它是组成树体细胞原生质——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形成植株,特别是形成芽叶的成分。核酸、磷脂、多种维生素(B1、B2、B6)、咖啡碱、大多数生物膜、激素和其他许多重要有机物中都含有氮素。树体中的全部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各类有机物之间的转化,都需要生物催化剂——酶来起作用,酶是蛋白质的一种形式,所以氮又参与酶的合成。氮也是叶绿素的主要成分。同时茶树作为叶用植物,采摘部位是鲜叶,其对氮素营养的需求显得较其它植物更加紧迫。因此氮含量的多少对茶树各种生理过程与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氮素形态对茶树的生长是有着重要影响的。有研究认为,在施用不同形态氮素后会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品质、产量等产生显著影响。施用铵态氮肥后,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提高叶绿素含量,同时可提高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有机物 +的吸的产量,特别是茶氨酸、精氨酸和丝氨酸的含量有明显提高[19]。茶树对 NH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