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骨科临床检查法合集

最新骨科临床检查法合集
最新骨科临床检查法合集

动诊和量诊

第一节关节运动方向及其命名

关节的运动方向常用三个平面来指明,即矢状面、冠状面和横面,三面之间呈相互垂直关系。关节沿着冠状轴进行的运动称为屈或伸,沿着矢状轴进行的运动称为外展或内收;沿着垂直轴进行的运动称为内旋或外旋。屈、伸和收、展二组运动均是角度改变运动,故称为角度运动。有些关节运动的活动很小,似乎是在一个平面上的移动,称为滑动运动。二轴(如腕关节)或三轴(如肩关节)可做环转运动,环转运动为屈、展、伸、收的依次连续性运动。

第二节关节运动度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关节运动度的测量通常采用不同式样的关节测角器,最简单的一种关节测角器是有二根直尺组成,即活铰部刻度尺(0°~180°)。测量关节运动时,测角器活铰的安放位置要始终一致,否则就无法比较几次测得的结果。

一、关节运动的测量和记录

(一)测量方法

中立位0度法是将伸直位(中立位)作为运动的起点,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方法。

(二)记录

记录是以中立位为起始点0°,按该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各运动平面的两个相反方向记录活动的起始到终末度数,两个度数之差即为活动范围。如肘关节伸0°,屈曲135°,即记录为:0°(伸)135°(屈),活动范围135°(图4-2-1)。

(三)关节活动度测量顺序

关节活动度测量时,均应先测量主动活动度,再测量被动活动度,当主、被动活动度一致时,则记录为主、被动活动一致,如肘关节伸0°,屈曲135°,则记录肘关节主、被动活动度为:0°(伸)===135°(屈);当肘关节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不一致时,应分别记录。如肘关节主动活动为:-10°(伸)===90°(屈),而被动活动为:-10°(伸)===120°(屈)。

(四)关节过伸

当关节出现过伸活动,应采用在过伸度数前加“+”号表示过伸。如肘关节过伸5°,屈曲135°,则记录为:+5°(伸)===135°(屈)。

(五)关节屈曲受限

关节伸直功能受限,不能达到中立位0°时,应在缺失度数前加“-”号表示伸直差的

度数;伸直差的度数即屈曲的实际度数。如肘关节伸差30°,屈曲100°,应记录为:-30°(伸)===100°(屈)。

(六)关节强直

关节强直时,只用一个数字记录即强直位的度数。如肘关节伸直位强直,则记录为0°强直;如肘关节屈曲60°位强直,则记录为肘关节屈曲60°位强直。

(七)各关节的中立位(0°)

1、肩关节上肢自然下垂、靠近躯干,亦可为上臂贴近胸壁,屈肘90°,前臂伸向前方。测量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内收及外展。

2、肘关节为肘关节伸直成一条直线。测量过伸、屈曲。

3、前臂(上下尺挠关节)上臂贴胸壁,屈肘90°,拇指向上。测量旋前及旋后。

4、腕关节手掌向下,手与前臂成一直线。测量臂伸、掌屈、桡偏、尺偏。

5、拇指拇指伸直并列于第二指,测量掌拇关节的过伸与屈曲和拇腕掌关节的外展和内收,并测量拇腕掌关节及拇掌关节的对掌动作和对指。

6、第二至第五指为伸直位,测量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的过伸和屈曲。以中指为中心,测量第二、第四及第二指外展。

7、脊柱直立,颈向上伸直,两眼平视,下颌内收。测量屈、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及右旋。

8、髋关节仰卧位,腰椎不要过分前凸(离床不超过2cm),两侧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在同一水平线上,下肢自然伸直且垂直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髌骨向上。测量屈曲、伸直、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俯卧位测量过伸。另一中立位为仰卧屈髋、屈膝90°,测量内旋、外旋。

9、膝关节大腿与小腿成一直线,测量过伸及屈曲。另一中立位为坐位屈膝90°,脚趾向前,测量小腿外旋及内旋。

10、踝关节足纵轴与小腿呈90°,测量背伸与跖屈。

11、足脚尖向前方,足趾与足底在同一水平线面。测量跗间关节的内翻,以及跖趾关节或趾间关节的背伸和跖屈。

(八)四肢主要关节的活动范围

1、肩关节肩关节主要活动范围为前屈0°~90°,后伸0°~45°,内收0°~40°,外展0°~90°,上举90°~180°,内旋0°~80°,外旋0°~30°。在测量外展角度时应注意固定肩胛骨(图4-2-2,3,4)。

2、肘关节肘关节主要活动为屈伸活动,其活动范围为0°(伸)~140°(屈)(图4-2-5)。

3、前臂旋转活动前臂旋转活动范围为旋前0°~90°,旋后0°~90°(图4-2-6)。

4、腕关节腕关节活动为屈腕0°~90°,伸腕0°~70°,桡偏0°~30°,尺偏30°(图4-2-7,8)。

5、髋关节髋关节主要活动范围为外展0°~60°,内收0°~30°,屈髋0°~90°(膝关节伸直位时),0°~140°(膝关节屈曲经肘),后伸0°~15°,内旋0°~40°,外旋0°~50°(图4-2-9,10)。

6、膝关节膝关节注意活动为伸膝0°,膝过伸15°,屈膝0°~145°(图4-2-11,12)。

7、踝关节踝关节主要活动范围为踝背屈0°~30°,跖屈0°~60°(图4-2-13,14)。

(九)脊柱的活动范围和记录方法

脊柱的运动是多关节的联合运动,不容易确定测量角度的中心点,其活动范围一般只需大概估计。其运动方向有屈、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可记录为:

1.颈椎的活动范围和记录方法(图4-2-15~17)

2.腰椎的活动范围和记录方法(图4-2-18~21)

二、关节运动的测量注意事项

1、测量关节运动范围,首先应了解关节的正常运动范围,还应注意因人、年龄、性别、职业、生活方式及锻炼程度而异。最好是与健侧肢体作对比测量。

2、先查主动运动,后查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范围是指患者通过自己主动活动肢体完成的活动范围,被动运动范围是指医生通过活动患者的肢体来检查肢体活动范围。如果主动运动正常,说明被动运动也将正常。

3、如果主动运动异常,则应进一步检查其被动运动。注意关节内外障碍的鉴别。主动运动异常,被动运动正常时,说明病变不在关节内,可能为神经、肌肉等关节外疾患;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均受限制,说明病变可能在关节内或其周围软组织内。

4、注意排除相邻关节的互相影响及互相补偿。如髋关节运动限制时,可由腰部各关节代偿;膝关节挛缩时,可继发髋关节屈曲挛缩。另外,也应注意排除疼痛、疤痕、衣着过紧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5、记录关节运动应包括以下几个项目:关节的名称及左右;关节强硬、强直或挛缩的位置;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范围;运动方向。

6、关节功能的正确估价,要以关节的有效运动为准则。如肘关节活动异常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介于0°~40°之间,一种是介于90°~130°之间,虽然两者活动度均为40°,但后者肘关节功能却比前者好很多。

肢体的测量

肢体测量是骨科临床检查中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肢体长度和周径的测量。测量前要向患者解释并取得患者配合,测量过程中肢体的摆放、角度要左右对称处于中立位。左右两侧对比测量,周径要测量肢体两侧肢体对称部位。准确的测量不仅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治疗前后效果观察也是很重要的。

第一节肢体长度的测量

一、常用的测量方法

1、比拟法取肢体的对称点,比较其高低,可以了解肢体有无长短上的差别。比拟法适用于3岁以下的儿童,因为在年幼的儿童中,用皮尺测量可能因不合作而遇到困难。①大腿和小腿的测量方法为:儿童仰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足掌平置在检查桌上,比较两膝盖的高低(图5-1-1~3)。②上臂长短的比拟法:两上臂紧贴胸壁,肘关节屈曲,比较鹰嘴突的高低。③前臂长短的比拟法:双手合掌,两前臂并拢,肘部支撑于桌上,比较尺骨茎突和手指尖的高低。

2、皮尺测量法测量以前先定出测量标志(5-1-4).在测量时必须注意一下几点:①测量前要观察有无先、后天性的畸形;②两侧肢体必须放在完全对称的位置上进行测量,常是以健肢仿效患肢的姿势;③两侧肢体的长度应作对比;④采用恒定的骨性标志点;⑤定点要准确。

二、测量内容

1、下肢总长度的测量测量者用食指尖从大腿根部由下而上触摸髂前上棘,当指尖最初接触骨突的一点用钢笔做一记号。其次用食指尖触摸内踝尖端,亦作一记号。用皮尺测量髂前上棘与内踝指尖的距离,此为下肢的总长度(图5-1-5)。大腿长度:测量大粗隆至膝关节外侧间隙之间的距离(图5-1-6).小腿长度:测量膝关节外侧间隙至外踝之间的距离;亦可测量膝关节内侧间隙至内踝之间的距离(图5-1-7)。

2、上肢总长度的测量测量肩峰至中指尖端之间的距离(图5-1-8).上臂长度:测量肩峰至鹰嘴突之间的距离。前臂长度:测量鹰嘴突至尺骨茎突之间的距离。

3、下肢长短的差别下肢长短的差别可有实际上的差别、形式上的差别以及实际和形式同时存在的差别。

(1)实际上的长短:分段测量大腿及小腿的长度,若发现两侧有长短差别,说明股骨或胫骨确实有长短差别,引起此类长短差别常由于骨骺生长速度不等所致,如损伤、结核或脊髓灰质炎,均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肢骨骺的生长。由于下肢关节脱位能影响下肢的总长度,故亦属实际上的缩短。此种情况以髋关节结核引起的病理性脱位最多见。下肢骨折对位不良,为下肢实际长度差别的又一原因。

(2)形式上的长短:如关节挛缩、强直或僵硬于畸形位,在站立时就发生两下肢长短的差别,可是两侧大腿和小腿的实际长度仍相等。引起下肢形式上缩短常见的畸形以髋关节屈曲、内收畸形最多。若髋关节强直或僵硬于外展位,在站立时则发生形式上的增长,即患侧下肢显得较长。膝关节屈曲畸形与踝关节马蹄畸形,亦能引起下肢形式上的差别。

第二节肢体周径的测量

测量肢体周径常用以了解肌肉的萎缩程度及观察患肢肿胀的增减。测量周径应选定两下肢相同水平肌肉饱满之处作比较。通常测量大腿时,皮尺放在髌骨上方10-15厘米处;测量小腿时,皮尺放在髌骨下方10厘米处(图5-2-1)。由于骨科患者大部分都有关节功能障碍及骨骼异常的情况,所以肢体长度和周径的测量是骨科检查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方法。

第七章肌张力和肌力的测定

肌张力是在正常、清醒、安静状态下,肌肉本身保持一定程度的固有的紧张度。它是维持人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肌力是指肌肉主动运动的力量、幅度和速度,通过测定肌力可以检查肌肉发育情况和神经损伤的定位,对神经、肌肉疾患的治疗和预后也有一定的价值。

第一节测定方法

肌张力在临床上分为:①静止性肌张力,是指在静止状态时身体各部分肌肉所具有的张力。②姿势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然不见肌肉的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均保持一定的张力,以维持站立时的姿势和身体的稳定,这叫姿势性肌张力。如果身体的重心发生了变化,姿势性肌张力也会反射性的调整,以保证姿势的稳定和平衡。③运动性肌张力,是指肌肉在运动中的张力,它是保证肢体运动的连续性和平衡性(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

肌张力的增高或减低,注意根据触及肌肉的硬度和关节运动运动时的阻力来判断。肌张力降低表现为肌肉正常的粗隆变得平坦;触诊时,肌肉正常的弹性变得松弛;肌腹的移动幅度也增大;肢体作被动运动时,阻力减低或消失;关节运动的范围较生理状态扩大,出现伸屈过度现象。肌张力降低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灰质炎)、小脑病变、肌病及先天性肌无力症等。

肌张力增高表现为静止状态下肌肉触诊有明显的坚硬感,甚至可见肌腱明显的隆起于皮下,往往伴有明显的体位改变甚至肢体挛缩、变形。肢体在做被动运动检查时,可以感到有明显的阻抗感。肌张力明显增高分痉挛性或强制性两种。痉挛性肌张力增高伴发于锥体束损害,被动运动患者关节时,在肌张力增高情况下出现阻抗感,这种阻抗感与被运动的速度有关。快速地牵伸在缩短状态下的肌肉时立即引起收缩、感到痉挛状态,牵伸到一定幅度时,阻力又突然消失,即所谓折刀样肌张力增高。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见于某些锥体外系病变中的特殊张力变化,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被动运动患者肌体时所遇到的阻力一般比痉挛性者小。

肌力的测定一般采用肢体主动运动及在此基础上加以阻力的徒手肌力测定法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稍弱、弱、甚弱或完全丧失(图7-1-1)。

第二节肌力的标准和记录

一、徒手肌力测定法

临床上最常用的是Lovett6级的徒手肌力检查法,此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矫形外科学教授K.W.Lovett于1916年提出的一种不借助于任何器材,仅靠检查者徒手对受试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法。将测定的肌肉力量分为0、1、2、3、4、5共六级。每级的指标依据是根据受试肌肉收缩所产生的肌肉活动带动关节的活动范围抵抗重力和阻力的情况而定的。徒手肌力检查法具体内容如下:

0级:受试肌肉无收缩。代表符号为0(Zero),评定结果为:肌力为正常的0%。

I级:肌肉有收缩,但不能使关节活动。代表符号为T(trace),评定结果为:微有收缩,肌力为正常的10%。

II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在去除重力前提下做全范围关节活动。代表符号为P(poor),评定结果为:差,肌力为正常的25%。

III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抵抗重力做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抵抗外加阻力。代表符号为:F(fair),评定结果为:尚可,肌力为正常的50%。

IV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抵抗重力和部分外加阻力。代表符号为G(good),评定结果为:良好,肌力为正常的75%。

V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活动抵抗重力及充分抵抗外加阻力。符号为N(normal),评定结果为:正常,肌力为正常的100%。

二、肌力评估的器械检查

在肌力超过3级时,为了进一步作较详细的定量评定,须用专门的器械作肌力测试。根据肌肉不同的收缩方式有不同的测试方法,包括等长肌力检查、等长肌力检查及等速肌力检查。常用方法如下:

1.等长肌力检查是在标准姿势下用测力器测定一个肌肉或肌群的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肌力。常用检查项目有:

(1)握力:用大型握力计测定。测试时上肢在躯干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到适宜的宽度。测试2-3次,取最大值。以握力指数评定:握力指数=好手握力(Kg)/体重(Kg)×100,正常应高于50。

(2)捏力:用拇指和其他手指的指腹捏压握力计或捏力计可测得质量力,其值约为握力的30%。

(3)背肌力即拉力:用拉力计测定。测定时两膝伸直,将把手调节到膝盖高度,然后用力伸直躯干上拉把手。以拉力指数评定: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正常值为:男150-200,女100-150。此法易引起腰痛患者症状加重或复发,一般不用于腰痛患者。腰痛患者采用俯卧位手法检查代替。

(4)四肢各组肌力测定:在标准姿势下通过钢丝绳及滑轮拉动固定的测力计,可对四肢各组肌肉的等长肌力进行分别测定。这组设备可组合成一架综合测力器,以便使用。

2、等张肌力检查即测定肌肉进行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使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作1次运动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I repetition maximum,IRM),完成10次连续运动时能克服的最大阻力(10 IRM),测定时对适宜负荷和每次测试负荷的增加量应有所估计,避免多次反复测试引起肌肉疲劳,影响测试结果。运动负荷可用哑铃、沙袋、砝码等可定量的负重练习器进行。

3、等速肌力检查用于电脑连接的Cybex型等速测力器进行。测试时肢体带动仪器的杠杆做大幅度往复运动。运动速度用仪器预先设定,肌肉用力不能使运动加速,只能使肌力张力增高,力矩输出增加。此力矩的变化由仪器记录,并同步记录关节角度的改变,绘成双导曲线,并自动做数据记录、。这种等速测试法精确合理,能提供多方面的数据,已成为肌肉功能检查及其力学特性研究的良好手段。

第十章肩部

第三节动诊和量诊

肩部活动检查可通过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来确定肩部活动是否受限。主动运动正常,则无需进行被动运动检查,主动运动受限,则须作被动运动检查。肩部活动检查可按先主动后被动的顺序,并应双侧同时进行,以资比较。

一、主动活动检查

通过让患者做一些特殊的活动或动作来进行主动活动的检查。这些动作包括了横轴的屈伸、矢状轴的内收外展和纵轴的内外旋。主要观察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和对称性,是否存在一个继发于滑囊炎或肌腱炎的疼痛弧,是否由于肩关节不稳定而惧怕活动。从后面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翼状肩,盂肱关节的活动是否协调。如果检查中发现肩胛骨与肱骨反向活动,则患者可能存在明显的肩关节功能障碍,如粘连性关节炎或肩袖损伤。

1、前屈与后伸

(1)肩关节前屈运动检查:患者坐位或站立,上肢中立位(上肢平行于躯干垂于两侧,伸肘拇指向前位)沿身体的矢状面向前,逐渐远离身体向上运动。肩关节屈曲复合活动的正常范围为0°~180°。如活动受限则考虑三角肌、胸大肌、喙肱肌或关节的病变。检查者在患者肩的屈曲过程中施以阻力,患者如感疼痛则可能是收缩肌肉的肌腱炎引起(图10-3-1)。

(2)肩关节后伸运动检查:指肩关节自中立位,上肢在身体的矢状面进行与前屈相反的运动。正常活动范围是0°~60°。活动受限考虑三角肌、背阔肌、大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及关节的病变(图10-3-2)。后伸过程中施以阻力,肩关节感疼痛可能由收缩肌肉的肌腱炎引起。

2、外展与内收

(1)肩关节外展运动检查:以盂肱关节为中心,上肢自中立位开始沿冠状面向两侧运动并侧举。外展复合运动的正常范围是0°~180°(图10-3-3)。活动受限时考虑三角肌、冈上肌和关节的病变。患者外展过程中,施以反向阻力,如感疼痛则可能是外展肌肌腱炎引起(图10-3-5)。

(2)肩关节内收运动检查:肩部自中立位逐渐移向身体的中线,正常活动范围是0°~50°。活动受限考虑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等肌肉或关节的病变。患者肩内收过程中,施以反向阻力,如感疼痛则可能是内收肌肌腱炎引起(图10-3-6)。

3、内旋与外旋

(1)肩关节内旋运动检查:肩的内旋活动在不同的体位时其活动范围有所不同。上肢中立位,屈肘90°,肩内旋(图10-3-7)为50°~90°。当上臂外展90°时,肩内旋约(图10-3-8)30°。活动受限时除考虑盂肱关节的病变外,主要考虑胸大肌、背阔肌及肩胛下肌的病变。在肩关节内旋过程中,如施以反向阻力时感疼痛,则可能是内旋肌肌腱炎引起。

(2)肩关节外旋运动检查:肩的外旋运动在不同的体位时其活动范围有所不同。上肢中立位,屈肘90°,外旋运动(图10-3-9)一般小于90°。当上臂外展90°(图10-3-10)

时,肩关节外旋约90°。外旋受限或疼痛主要考虑冈下肌、小圆肌和三角肌的病变。患者在进行外旋的过程中,如施以反向阻力时感疼痛,则可能是外旋肌的肌腱炎引起。

4、联合运动功能检查患者将手置于对侧肩胛骨后,适合检查后伸、内收和外旋运动(图10-3-11)。凝肩患者此动作不能完成。嘱患者将手由上述位置抽回,冈下肌损伤患者不能完成此动作。嘱患者将双手放在头后面(图10-3-12),并在外展90°检查外旋活动,两侧对比,如有凝肩则不能完成该动作或受限。

二、被动运动的检查

通过被动运动检查可以判断患者的症状是否由韧带、关节囊、滑膜和神经等不可收缩的结构引起。检查者可以根据检查中体会到的不同阻力感来判断是否存在病变。检查时患者完全放松,从上肢中立位开始测量每一活动。上臂平行垂于躯干两侧,伸肘,拇指向前为中立位。

1.前屈与后伸

(1)关节被动屈曲运动检查: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90°使腰前凸消失。检查者站在患者检查部位的对侧,一手固定检查侧的肩胛骨和胸部,另一手握住患者腕关节的近端,向上移动上肢,感到肩胛骨活动时表明盂肱关节活动结束。继续活动上肢直至感觉到整个肩关节复合运动结束。正常范围是0°~180°(图10-3-13)。

(2)关节被动伸展运动检查:患者俯卧位,肩关节中立位,肘关节稍屈曲,放松肱二头肌长头。检查者站在患者检查部位的对侧,一手固定检查侧的肩胛骨或胸部(更好评价盂肱关节),另一手放在肱骨远端前面,向上抬起上臂,直至感觉肩关节复合运动突然固定。正常范围是0°~60°(图10-3-14)。

2.外展与内收

(1)关节被动外展运动检查:患者仰卧,伸肘、肩关节中立位。检查者站在患者检查

侧,一手放在胸廓外侧稳定肩胛骨和胸部,一手握住肘关节的近端,向外移动上肢,到90°时再增大角度外旋肱骨,以便使肱骨大结节在肩峰下通过,避免撞击。感到肩胛骨活动时说明盂肱关节的活动结束。继续向上活动直至感觉到突然固定的感觉,说明肩关节复合运动结束。正常范围是0°~180°(图10-3-15)。

(2)关节被动内收运动检查:患者仰卧,伸肘、肩关节中立位。一手置于患者的肩部,稳定上身,一手握住肘关节近端,向中线移动上肢,直至有固定的感觉。正常范围是0°~50°。

3.内旋与外旋

(1)肩关节被动内旋运动检查:患者仰位,肩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与检查床垂直,掌心向远端。检查者一手固定肩胛骨和胸部,一手握住患者腕关节处,活动上肢使手掌移向检查床,直至感到突然固定为止。正常范围是0°~70°(图10-3-16)。

(2)肩关节被动外旋运动检查:外旋检查的体位和内旋的体位相同。只是检查者握住患者的腕关节,活动上肢使手背贴向检查床面,直至感到整个关节的复合运动结束。肩关节外旋复合运动的正常范围是0°~90°(图10-3-17)。

第十一章肘部

第三节动诊和量诊

正常肘关节运动时,肱尺、肱桡两关节均同时作程度不等的运动,不论哪一个关节发生病变时,都对肘关节的运动造成障碍,伸屈不能或受限。前臂旋前旋后活动,主要在桡尺关节的近端和远端关节间进行。其次为桡骨小头与肱骨小头间关节的活动。

1.肘关节伸直运动检查

(1)肘关节中立位:肘关节伸直下垂于躯体一侧为中立位,上臂和前臂在一条直线上,肘关节完全伸直为0°。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陈旧性骨折(尤其桡骨头骨折)时肘

关节伸直功能受限(图11-3-1)。

(2)肘过伸:如肘关节伸直超过0°称过伸,记录为伸+X°,+15°内为正常,尤其是女性。超过15°,为活动过度(如Ehlers-Danlos综合征)(图11-3-2)。

2. 肘关节屈曲运动检查

(1)筛选试验位:令患者手掌尽量触摸双肩,两侧如有细微的不同就能观察出来(图11-3-3)。

(2)肘关节屈曲范围测量:屈曲范围正常值145°,关节部位骨折和关节炎患者肘关节屈曲受限(图11-3-4)。

3. 肘关节旋转运动检查检查肘关节旋转功能时应先确定前臂中立位,即屈肘90°,前臂桡骨和拇指在上方,掌心朝内,掌眼朝上、下的位置为0°。因在伸肘位检查时,常夹带着肱肩关节、肘关节的旋转运动在内。由中立位向后翻转,掌心向上时为旋后;由中立位向前翻转,掌心向下时为旋前(图11-3-5)。

(1)前臂旋后运动检查:嘱患者将双肘紧靠胸壁,手掌向上旋后,对比双侧(图11-3-6)。

(2)前臂旋前运动检查:嘱患者将双肘紧靠胸壁,手掌向下旋前,对比双侧(图11-3-7)。

(3)前臂旋后运动测量:测量旋后的方法:让患者手握一支铅笔,旋后,测量铅笔与垂线之间的角度,正常约为80°(图11-3-8)。

(4)前臂旋前运动测量:测量旋前的方法:让患者手握一支铅笔,旋前,测量铅笔与垂线之间的角度,正常约为75°(图11-3-9)。

肘部骨折、前臂骨折和腕部骨折(如最常见的Colles骨折)可使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减小,肘关节脱位、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可使前臂旋转范围减小,小儿牵拉肘可使旋后受限。

4.肘部肌肉检查

(1)屈肘肌:检查者站在患者前面,一手握住病肘关节近端后面,另一只手放在前臂握住其远端的掌面,嘱患者缓慢屈曲肘关节,当屈至45°时施以阻力对抗,判断患者能克服多大阻力。双侧对比,以判断肌力等级(图11-3-10)。

(2)伸肘肌:检查者站在患者前面,手的位置与检查屈曲时类似,只是施以阻力的手放在前臂的背侧面,让患者将肘关节从屈曲位缓慢伸直,在达约90°时,施以阻力,以判定肌力等级。检查者用力应持续而均衡,过急的推拉容易造成判断不准(图11-3-11)。

(3)旋后肌:肱二头肌除旋后作用外,还有屈曲肘关节的功能。它的全部功能,可以

用一动作来说明:将一拔塞钻拧入瓶塞(旋后),再将塞子从瓶内拔出来(屈曲)(图11-3-12)。

(4)旋前肌:检查者站在患者前面,一手固定肘关节的近端,另一只手在大鱼际部对着桡骨远端的掌侧面施加阻力,让患者将前臂从旋后位开始旋前,当达到旋前位时增加阻力,来判断肌力等级(图11-3-13)。

第十二章腕部

第四节动诊和量诊

1.腕关节背屈运动检查

腕部背屈筛选试验(Screening试验):让患者背屈腕关节90°位对掌、上抬肘于水平位,低于水平位的一侧为阳性,阳性提示背屈活动受限,常见于Colles骨折后引起的腕关节僵硬(图12-3-1)。背屈角度可用量角器测量,正常范围为75°,女性可大于此值,但应同时检查其他关节以排除关节松弛综合征(图12-3-2)。

2.腕关节掌屈运动检查

(1)腕部掌屈筛选试验(Screening试验):嘱患者手背对手背,抬前臂至水平位,既可看出掌屈丧失的角度(图12-3-3)。掌屈的角度可用量角器测量,正常范围为75°,如大于此角度时应进一步检查腕和手过度活动的其他症状(图12-3-4)。

(2)腕关节韧带松弛的检查:关节活动范围过大:屈腕尽量使拇指接触前臂,17.5岁平均间隙为4.5cm,间隙随年龄而增大(因为韧带的弹性丧失)(图12-3-5)。虽然拇指接触前臂表明关节活动范围较大,然而正常人中有56%的拇指能接触到前臂。

(3)关节松弛的检查:腕关节活动范围过大;小指能被动屈曲90°或更大;肘、膝关节是否过伸+10°或更大;脊柱屈曲是否使手掌能平放地板。如果5个检查中有3个或3个以上关节阳性,则可确诊关节松弛(图12-3-6)。关节松弛的其他表现:踝背伸超过45°、小指不正常的外展、在儿童中髋关节旋转范围增加(从90°~93°到大约100°)。关节活动范围过大常见于Ehler-Danlos综合征、Marfan's病、骨结构不良和Morquio-Brailsford's病等(图12-3-7)。

3.腕关节桡偏运动检查腕关节桡偏时前臂与第三掌骨之间的夹角即为桡偏角。测量时将前臂至于旋前、旋后中立位(图12-3-8)。正常值为20°。

4.腕关节尺偏运动检查腕关节尺偏时前臂与第三掌骨之间的夹角即为尺偏角。测量时将前臂至于旋前、旋后中立位(图12-3-9)。正常值为35°。

5.腕关节旋后运动检查

腕关节旋后筛查试验(Screening试验):嘱患者将肘关节紧贴于身体两侧,握双手旋后至最大幅度,双侧对比(图12-3-10)。腕关节旋后运动度的测量让患者手握一支笔,肘紧贴于躯干侧,旋后腕部,测量笔于垂直线之间的夹角即为旋后角度(图12-3-11)。正常范围为80°。

6.腕关节旋前运动检查

腕关节旋前筛查试验(Screening试验):嘱患者将肘关节紧贴于身体两侧,握双手旋前至最大,双侧对比,如腕关节处无明显原因引起旋前或旋后丧失,那么需仔细检查前臂和肘关节(图12-3-12)。腕关节旋前运动度的测量让患者手握一支笔,肘紧贴于躯干侧,旋前腕部,测量笔于垂直线之间的夹角即为旋前角度,正常范围为75°(图12-3-13)。

骨科特殊体格检查汇总

肩关节特殊检查 杜加征(Dugas)又称搭肩试验。患肢肘关节屈曲,手放在对侧肩关节前方,如肘关节不能与胸壁贴紧为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 直尺试验正常人肩峰位于肱骨外上髁与肱骨大结节连线的内侧。用直尺贴在上臂的外侧,下端靠近肱骨外上髁,上端如能与肩峰接触则为阳性征,表示肩关节脱位。 肩外展疼痛弧试验在肩外展60—120°范围内时,因冈上肌腱与肩峰下摩擦,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征,这一特定区域内的疼痛称为疼痛弧。见于冈上肌腱炎。 冈上肌腱断裂试验在肩外展30—60°范围内时,三角肌用力收缩,但不能外展举起上臂,越外展用力,肩越高耸。但被动外展到此范围以上,患者能主动举起上臂。最初主动外展障碍为阳性征,提示冈上肌腱断裂。 肱二头肌腱抗阻试验患者屈肘作前臂抗阻力旋后动作,引起肱骨结节间沟部位疼痛为阳性征。见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肘关节特殊检查 肘三角正常的肘关节在完全伸直时,肱骨外上髁、内上髁和尺骨鹰嘴在一条直线上。肘关节屈曲90°时,三个骨突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称为肘三角。肘关节脱位时,此三角点关系改变。用于肘关节脱位的检查,和肘关节脱位与肱骨髁上骨折的鉴别。 腕伸肌紧张试验患者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位,作腕关节的被动屈曲,引起肱骨外上髁处疼痛者为阳性征,见于肱骨外上髁炎。 手腕部特殊检查 握拳尺偏试验:又称芬克斯征。患者拇指屈曲握拳,将拇指握于掌心内.然后使腕关节被动尺偏,引起桡骨茎突处明显疼痛为阳性征,见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腕关节位于中立位;然后使腕关节被动向尺侧偏斜并纵向挤压,若出现下尺桡关节疼痛为阳性征,见于腕三角软骨损伤、尺骨茎突骨折。 第三掌骨纵向叩击痛手桡偏位,沿掌骨纵轴方向叩击第三掌骨,震痛为阳性,提示舟

临床骨科特殊检查方法.

Re:临床骨科特殊检查方法 颈椎病 1.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又称Eaten试验。此试验之机制是使神经根受到牵拉,观察是否发生患侧上肢反射性痛。检查时,让患者颈部前屈,检查者一手放于头部病侧,另一手握住患肢的腕部,沿反方向牵拉,如感觉患肢有疼痛、麻木则为阳性。若在牵拉的同时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称为Eaten加强试验。 2.头部叩击试验:又称“铁砧”试验。病人坐位,医生以一手平置于患者头部,掌心接触头项,另一手握拳叩击放置于头顶部的手背。若病人感到颈部不适、疼痛或上肢(一侧或两侧)痛、酸麻,.则该试验为阳性。 3.椎间孔挤压试验:又称Spurting试验。让患者取坐位,头部微向病侧侧弯,检查者立于患者后方,用手按住患者顶部向下施加压力,如患肢发生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原因在于侧弯使椎间孔变小,挤压头部使椎间孔更窄,椎间盘突出暂时加大,故神经根挤压症状更加明显。 4. Jackson压头试验: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和后伸位时,检查者于头顶部依轴方向施加压力,若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症状加重者,称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 5.肩部下压试验:患者端坐,让其头部偏向健侧,当有神经根粘连时,为了减轻疼痛,患侧肩部会相应抬高。此时检查者握住患肢腕部作纵轴牵引,若患肢有放射痛和麻木加重时,称为肩部下压试验阳性。 6.直臂抬高试验: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手臂伸直,检查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扶其患侧肩,另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并向外后上方抬起,以使臂丛神经受到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可根据出现放射痛时的抬高程度来判断颈神经根或臂丛神经受损的轻重。此试验类似于下肢的直腿抬高试验。 7.颈部拔伸试验:检查者将双手分别置于患者左、右耳部并夹头部,轻轻向上提起,如患者感觉颈及上肢疼痛减轻,即为阳性。本试验可作为颈部牵引治疗的指征之一。 8.转身看物试验:让患者观看自己肩部或身旁某物,若患者不能或不敢贸然转头或转动全身观看,说明颈椎或颈肌有疾患,如颈椎结核、颈椎强直、“落枕”等。 9.头前屈旋转试验:也称Fenz试验。先将患者头部前屈继而向左右旋转,如颈椎出现疼痛即为阳性,多提示有颈椎骨关节病。 10.伸肘试验:参见肘关节脱位、挠骨小头半脱位及尺骨鹰嘴骨折。 颈椎结核 1.拉斯特(Rust)征:患者常用手抱着头固定、保护,以免在行动中加剧颈椎病变部位疼痛。颈椎结核患者此征为阳性。 2.转身看物试验:参见颈椎病。 颈肋 深呼吸试验:又称阿德森(Adson)试验。患者端坐凳上,两手置于膝部,先比较两侧

骨科常见特殊检查考核评分表

骨伤科常见专科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查体-反射检查 生理反射 (一)浅反射: 1. 角膜反射:嘱被检者睁眼向内侧注视( 1分),以捻成细束的棉絮从患者视野外接近并轻触外侧角膜( 1分),避免触及睫毛( 1分),正常反应为被刺激侧迅速闭眼和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前者称为直接角膜反射,而后者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1分)。直接或间接反射消失,提示三叉神经病变( 1分)。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提示面神经瘫痪( 1分)。两侧角膜反射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病人( 1分)。 2. 腹壁反射异常:病人仰卧,腹壁放松( 1分),用稍尖物品沿肋下缘(胸7-8),平脐(胸9-10)及腹股沟上(胸11-12)的平行方向,由外侧向内侧轻划腹壁皮肤( 1分),反应为该侧腹肌收缩,脐孔向刺激部位偏移。正常人也有反射极弱或完全不能引出者,最好在吸气之末进行检查。在腹肌稍紧张时(此时头稍抬起)容易引出,称之加强法。腹肌防御反射肌肉收缩的范围很大,多数伴有同侧下肢反射性的屈曲,此反射从开始刺激到肌肉收缩潜伏期长。另外一侧受刺激可引起两侧性腹肌反射性收缩,比一般腹壁反射强, 如果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该侧有锥体束的损害。上部腹壁反射消失—病损定位于胸髓7~8节( 1分),中部腹壁反射消失—病损定位于胸髓8~10节( 1分),下部腹壁反射消失—病损定位于胸髓11~12节( 1分) ,上、中、下腹壁反射消失—见于昏迷或急腹症、肥胖、老年人,经产妇( 1分) ,一侧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 1分)。 (二)深反射: 1. 肱二头肌反射:被检查者屈肘,前臂稍内旋( 1分)。检查者左手托起被检查者肘部,以左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上( 1分),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拇指( 1分)。观察肱二头肌收

骨科特殊查体

骨科特殊检查 肩关节脱位 1 .杜加斯 (Degas) 征:又称肩内收试验。让病人屈曲患肢肘关节,然后用患肢的手去扣对 侧肩部, 若肘关节能贴近胸壁即为正常,否则为阳性,说明有肩关节脱位。 Dugas 征阳性可有三 种情况:①当手搭 对侧肩部时,肘关节不能靠近胸壁;②当肘关节靠近胸壁时, 手不能搭在对侧 肩部;③手搭肩和肘靠均不可能。 2.卡拉威 (Callaway) 试验:用卷尺从肩峰绕过腋窝测其周握。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向前下方 移位,因而 与肩胛骨重叠,其前后径增宽,故周径增大。 3.汉密尔顿( Hamilton) 征:又称直尺试验。用一根直尺置于上臂外侧,先靠近肱骨外上 髁部,后靠 近前臂皮肤。若上端贴于大结节即为正常(阴性);若不能靠近大结节,反而靠近肩 峰时,即为阳性,说明肪 骨头向前内脱位或肩脚骨颈部骨折。 因为正常者胧骨大结节在肩峰与 肪骨外裸连线之外。 4. 肪骨长轴延长线试验: 沿肪骨长轴做一直线, 肩关节脱立时, 该线可通过患侧的眼睛。 布莱 恩特 (Bryant) 征:肩关节脱位时,腋皱襞下降。 6.肩三角试验:肩峰、嚎突、大结节三点组成三角形。脱位时,大结节位置变动,故所在 三角与对侧不 同。 肩锁关节脱位 1.见肩胛骨颈骨折之耸肩试验。 2.见肩脾骨颈骨折之肩关节外展试验。 肩峰骨折及肱骨骨折 见肩胛骨颈骨折之肩关节外展试验。 肩月甲骨颈骨折 1.见肩关节脱位之汉密尔顿征。 2. 耸肩试验:患者坐正,两臂自然下垂于身旁。检查者站于患者背后,一双手分别按在其双 肩上,然后让患者耸肩,对比两侧耸肩的力量有无差别。 耸肩无力者可见于锁骨骨折、 肩锁关节 脱位以及副神经损伤引起的斜方肌麻痹。 3. 肩关节外展试验:病人取站立位,检查者站于前侧方,双手分别按在其双肩上,触诊肩胛 骨的代偿活 动。 然后, 患者从中立位开始外展运动直至上举过头, 并及时说明外展过程中肩痛何 时开始、何时停止。 检查者注意其疼痛时的外展角度。 外展时肩部疼痛的临床意义:①患者刚开始外展即有疼痛,可见于肱骨骨 折、 折、锁骨骨折、肩关节脱位、肩关节炎等。②开始外展时不痛,但外展越接近 为肩关节粘连。 ③外展过程中有疼痛, 但到上举时疼痛反而减轻或不痛, 或肩峰下滑囊炎。④病人能主动外展, 但无力继续上举, 可能为斜方肌瘫痪或上臂丛麻痹。⑤从 外展到上举的中间一段( 600- 120“),出现疼痛,常称 “痛弧 ”,小于此角度或大于此范围反而 不痛。冈 上肌完全断裂,主动外展的幅度小于 400 。如检查者扶其上臂被动外展至 400 以上, 则 患者又可自已继续 完成主动外展动作。⑥被动外展运动,如超过 900以上时,肩峰处有疼痛, 可能有肩峰骨折。 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 1.亚加森 (Yargason) 征:又称肱弃头肌长共紧张试验。 嘱患者屈曲肘关节, 前臂外旋 (旋后) 或让病人抗阻力地屈肘及前臂旋后, 若二头肌腱结节间沟处疼痛为阳性, 说明有二头肌长头腱鞘 炎。 2. 梳头试验:梳头的动作为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的综合动作。若做此动作时出现疼痛和 运动受限或 不能运动,说明肩关节有疾患。如冻结肩的早期、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韧带撕裂、 关节囊粘连、三角肌下滑囊炎、上臂丛神经麻痹、腋神经麻痹等。 肩峰下滑囊炎、三角肌下滑囊炎、肩关节 炎、肩关节粘 连及肩袖破裂 1. 肩关节外展试验:见肩胛骨颈骨折。 2. 梳头试验:见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5. 肩胛骨颈部骨 90“位越痛,可能 可能为三角肌下滑囊

骨科常用检查及部分部位名称

1.浮髌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伸膝,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的一手放在髌骨近侧,将髌上囊的液体挤向关节腔,同时另一手示、中指急速下压。若感到髌骨碰击股骨髁部时,为浮髌试验阳性。中等量(50ml)以上积液时浮髌试验才呈阳性。 2.麦氏征(McMurray):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按住患膝,另一手握住踝部,将膝完全屈曲,足踝抵住臀部,然后将小腿极度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在保持这种应力的情况下,逐渐伸直,在伸直过程中若能听到或感到弹响,或出现疼痛为阳性。说明半月板有病变。 3.前抽屉试验:患者仰卧屈膝90°,检查者轻坐在患侧足背上(固定),双手握住小腿上段,向前拉。前交叉韧带断裂时,可向前拉0.5cm以上。膝关节屈曲时后外束松弛,前内束紧张。因此,前抽屉试验阳性,说明存在前交叉韧带的“前内束”损伤。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5470038.html,chman试验:病人仰卧或俯卧位,屈膝约30度角。检查者用一只手固定大腿,另一只手试图向前移动胫骨。阳性结果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 5.轴移试验:患者仰卧位,屈髋45°,伸膝,下肢外展。一手握住足部使小腿内旋,另一手置于膝关节外侧施以外翻应力,然后逐渐屈膝,出现错动感时为阳性。 6.髌骨挤压试验:膝关节屈曲25°内推或外推髌骨向股骨滑车,出现疼痛为阳性,如排除软组织因素,可证明疼痛来自髌骨关节面。 7.髌骨外侧牵拉试验:仰卧位,伸直膝关节,主动收缩股四头肌,如B>A(B为髌骨外侧移位距离,A为髌骨向上移位距离),即为阳性,髌骨外移,轨迹异常。 8.髌骨加压研磨试验:病人俯卧,膝关节屈成90。,检查者将小腿用力下压,并且作内旋和外旋运动,使股骨与胫骨关节面之间发生摩擦,若外旋产生疼痛,提示为内侧半月板损伤。此后将小腿上提,并作内旋和外旋运动,如外旋时引起疼痛,提示为内侧副韧带损伤。 9.下蹲试验:病人由站立而下蹲,观察其双足与地面的关系。正常时两足跟离开地面,仅以两足尖着地。如做下蹲动作时,两足掌全部着地,与地面接触范围大,即为下蹲试验阳性。【临床意义】本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检查下肢姿势性肌张力情况。当肌张力减弱时,此试验阳性。可见于小脑疾患或脊髓后索病变,这是由于小腿三头肌肌张力低下跟腱松弛所致。 10.Spurling试验(压头实验):使患者头侧屈向患侧同时后仰,检查者用双手自患者头顶向下按压,诱发或加剧患侧肩部及上肢疼痛时为Spurling征阳性。常见于颈椎病患者神经根型。 11.臂丛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患者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则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 12. 牵引试验:检查者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扶其枕部,然后慢慢抬升患者头部,根性症状缓解或减轻为阳性结果。 13. 椎动脉扭转试验:患者取坐位,医生使其头后伸,并向侧方旋转,若出现眩晕、复视、恶心等症状为阳性。提示:颈椎病椎动脉型。 14.“4”字试验:患者仰卧位,健肢伸直,患侧髋与膝屈曲,大腿外展、外旋将小腿置于健侧大腿上,形成一个“4”字,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下压患肢,出现疼痛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内部有病变或内收肌有痉挛。阳性表明可能是由以下疾病引起:骶髂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及膝关节疾病等, 15.髂骨分离试验:病人仰卧,用双手按住两髂前上棘,向两侧推骨盆,使之分离。若耻骨联合或骶髂关节有病,则该处产生疼痛。 16.半月板损伤的特殊试验检查: 1)过伸试验:膝关节完全伸直并轻度过伸时,半月板破裂处受牵拉或挤压而产生剧痛。 2)过屈试验:将膝关节极度屈曲,破裂的后角被卡住而产生剧痛。 3)半月板旋转试验(McMurray-Fouche):病人仰卧,患侧髋膝完全屈曲,检查者一手放在关节

骨科临床检查及各项试验

骨科临床检查 一、骨科检查的内容: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西医检查:视触叩听 骨研所沿用的七字方针:视、触、叩、听、动、量、特 视:看整体,看局部,看姿势,看步态,看畸形,看肿块,看颜色,看溃疡,看肿胀与萎缩触:皮肤温度;压痛;肿块肿胀;摩擦感,肌力。 触摸局部与相关部位。压痛点、肿物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相关因素;肌肉的紧张度;肢体的异常活动、摩擦感; 叩:叩击病变局部及相关部位。了解疼痛、放射痛以及相关反应。 肢体的纵轴叩击痛(传导痛) 听:活动肢体关节,了解是否有异常响声、捻发音、摩擦音 动:颈腰椎、四肢关节的活动度 关节活动范围测量:中立位0o法、邻肢夹角法 量:测量肢体的长度、周径、轴线、力线 特:特殊检查。指各种“征”、“试验”,肌力检查,以及神经反射检查 二、颈椎检查 看病人颈椎的姿势 触摸颈椎:肌肉紧张痉挛、肿物情况 压痛点检查:判断不同节段病变 颈椎活动范围: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各约45o 特殊检查: 1、颈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正坐位,头向患侧的侧后方倾斜,医生双手抱住头顶,沿颈部纵轴向下施加压力,若引起患者颈部疼痛或伴有上肢放射痛,则为阳性。多提示为颈椎病。 2、叩顶试验:患者正坐位,颈、胸、腰挺直,下颏内收;医生一手掌紧贴在患者头顶,另一手握空拳轻缓叩击一手手背,若引起患者颈部疼痛或伴有上肢放射痛,则为阳性。多提示为颈椎病。 3、屈颈试验:患者仰卧,医生一手置于胸前,另一手托住患者后脑部并被动前屈头颈,如下颏不能触及胸骨柄且有阻力和疼痛,则提示阳性。在临床上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特别多见于脑膜炎、脑膜刺激性病变、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疾患。 4、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端坐,医生用一手将患者头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向外下方牵拉,若引起患肢麻木或疼痛者即为阳性。多提示为颈椎病。 三、腰背及骶椎 看姿势、步态,有否侧弯、驼背、圆背畸形、平腰。 腰肌紧张度、腰骶部压痛、放射痛 腰椎活动范围:前屈90o、后伸及左右侧屈各30o、左右旋各约30 ~ 45o 特殊检查: 1、腰椎过屈试验:平卧位,双下肢极度屈曲,医生按压屈曲的下肢,使脊柱过度屈曲,有疼痛的为阳性,痛处相当于病变部位。 2、腰椎过伸试验:俯卧位,医生一手按压腰部,另手托起伸直的下肢,使髋、腰过伸,疼痛者为阳性。

骨科常规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一.石膏绷带固定 [ 包扎前准备] 1 ?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C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 .患者的准备: (1) 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 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 固定时注意事项] 1 .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 .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 .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4 .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 .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 .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7 .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 观察。 8 .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 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 (坏疽及缺血性挛缩) (2) 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 不明原因的高热。(压疮,化脓性皮炎,坠积性肺炎) 9 .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并抬高患肢,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二牵引术 [ 适应证] 1 .长骨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如股骨干大斜形骨折。 2 .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如颈椎骨折脱位。 3 .需要矫正或预防肌肉痉挛所致的关节畸形。 4 .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 5 .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 [ 牵引方法] 1 .骨牵引:小孩易损伤骨骺,应慎用。 (1) 穿针部位: 1) 胫骨结节:由胫骨外侧,自腓骨头和胫骨结节连线的中点(自胫骨结节下1CM 画一条与胫骨结节纵轴垂直的横线,在纵轴两侧各3CM左右处,与垂线的交点) 由外向内侧穿入,注意勿损伤腓总神经。 2) 跟骨:踝关节置于中立位,自内髁尖端和足跟后下缘连线中点,由内向外穿入,注意勿损伤胫后动脉及胫神经。 3) 股骨髁上:内上髁内收肌结节上方一横指处进入 (画髌骨上缘1CM处与股骨垂直的横线,画沿股骨内髁隆起最高点与髌骨上缘横线相交的垂线,两线交点) 由内向外,注意勿损伤动脉。 (2) 操作方法: 1) 放好体位,划标线记,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 手术者在牵引针进出口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法,由皮肤直至骨膜下,助手固定患肢,皮肤轻向近心端牵拉。 3) 术者用骨钻,将牵引针直接穿入皮肤,按进出口位置,垂直于骨干钻入。 4) 用酒精纱块保护针的皮肤接触点。 5) 安装牵引弓、牵引架,按所需重量进行牵引。床脚抬高。

骨科特殊检查(4)概要

超外展综合征 超外展试验: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将患肢被动从侧方外展高举过肩过头,若挠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用于检查锁骨下动脉是否被喙突及胸小肌压迫,即超外展综合征。 前斜角肌综合征 1.前斜角肌加压试验:检查者双手拇指在锁骨上窝偏内,相当于前斜角肌走行部加压。若上肢出现放射痛及麻木感为阳性,提示下颈段颈椎病或前斜角肌综合征。 2.深呼吸试验:参见颈肋。 腰背部软组织损伤 1.普鲁卡因封闭试验:以0.5%一1.0%普鲁卡因10-20m1,做压痛点封闭,有助于对病变作粗略地定位诊断。若注射于皮下疼痛即消失,多为筋膜韧带疾患。若注射于椎板,疼痛消失,则多为肌肉疾患。如果经上述注射疼痛如前,则多为椎管内疾患。 2.氯乙烷致冷麻醉试验:距皮肤表面30cm处,用氯乙烷直接喷射,喷射线与皮肤成锐角,并逐渐转动方向,每次喷射持续时间不得超过30s,以免冻伤。表面麻醉后,仍有压痛点,往往表示有深在的器质性损害存在。亦有人应用这种方法治疗运动员比赛期间的软组织损伤。 3.背伸试验:患者俯卧,两腿并拢,两手交叉于颈后,检查者固定双腿,嘱患者主动抬起上身,检查者再于背部适当力压,患者抗阻力背伸,有肌肉和椎间关节疾患时,可发生疼痛即为阳性。 棘上韧带损伤 棘上韧带损伤试验:患者取俯卧位,于腹部及骨盆下放四个枕头,以使棘突间部裂开,如发现棘突间有一凹陷,说明棘上韧带有损伤或松弛。 肋骨骨折 压胸试验: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检查者站于侧方,一手抵住其脊柱,另一手压迫胸,轻轻地相对挤压。若在胸侧壁上某处出现疼痛,说明该处肋骨骨折,是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重要体征。 椎体压缩性骨折

屈颈试验:参见腰大肌脓肿。 胸段脊髓受压 比弗尔(Beevor)脐征:患者取仰卧位,让患者抬头坐起时,注意肚脐眼位置有无移动或偏向某一侧。正常人脐眼位置不变,若Tio-ii脊髓节段损伤或受压迫等,则下腹壁肌肉无力或瘫痪,在坐起时脐眼向上移动;若一侧腹肌瘫痪或无力,脐向健侧移动,这种现象称Beevor脐征。 腰椎疾病 1.拾物试验:多用于小儿腰部前屈运动的检查。患儿于地上拾物,患儿屈膝屈髋而不弯腰为阳性,表示患儿脊柱有功能障碍,多半为脊柱结核。 2.体位改变试验:又称阿莫斯(Amoss )征。患者取仰卧位,嘱其坐起,若腰椎有病变时,患者多以手置于身后检查床上,藉力支持方能坐起。 背伸试验:参见腰背部软组织损伤。 训 2.拾物试验:参见腰椎疾病。 腰大肌脓肿 1.腰大肌挛缩试验:参见腰大肌挛缩试验。 2.直腿抬高试验:又称拉赛格(Lasegue)征。患者仰卧,两腿伸直,分别作直腿抬高动作,然后再被动抬高。正常时,两下肢同样抬高800以上并无疼痛。若一侧下肢抬高幅度降低,不能继续抬高,同时又有下肢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说明有坐骨神经根受压现象,此时记录两腿抬高度数。由于直腿抬高时,坐骨神经更加紧张,从而加剧了神经根的压迫程度,这一试验是各种坐骨神经紧张试验的基本试验,但需排除胭肌和膝关节后关节囊受牵拉所造成的影响。 3.直腿抬高背屈踝试验:又称布瑞嘎(Bragard)附加试验、西卡(Sicad s )征、西盖尔(Cukaps )试验。同上述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到最大限度但尚未引起疼痛的一点,在患者不注意的情况下,突然将足背屈,此时坐骨神经受到突然地牵拉更为紧张,而引起患肢后侧放射性的剧烈疼痛即为阳性,借此可以区别由于骼胫束、胭肌或膝关节后关节囊紧张所造成的直腿抬高受限。因为背屈踝只加剧坐骨神经及小腿腓肠肌的紧张,对小腿以上的肌筋膜无影响。

特殊检查方法

第二节特殊检查方法 一、薄层扫描:指扫描层厚≤5mm;一般CT或单层螺旋CT可达1.0mm,多层螺旋CT可 达0.5mm。 优点: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真实反映病灶及组织器官内部的结构。 应用:⑴在普通扫描的基础上局部做薄层扫描用于检查较小的病灶和较小的组织器官,例如:肝脏、肾脏、胆系和泌尿系的梗阻部位。 ⑵较大的病灶为了观察病变的内部细节要加做薄层扫描,例如:肺部的大 病灶了解有无钙化。 ⑶特殊的部位常薄层扫描,例如:脑垂体、肾上腺、胰腺、眼眶、内耳。 ⑷重建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及三维图像时,为了获取较好的图像质量,必 需薄层扫描,越薄重建的图像质量越好(注:三维图像重建必需螺旋扫 描)。 二、重叠扫描:指扫描时设置层距小于层厚,使相邻的扫描层面有部分重叠的扫描方法。 优点: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提高小病灶检出的机会。 缺点:扫描层面增多病人受X线照射量增大。 三、靶扫描:指对兴趣区进行局部放大后扫描的方法。 优点:提高空间分辩率(靶扫描图像与普通扫描图像的象素数目相比,明显增加了该局部单位面积的象素数目)。靶扫描与普通扫描后局部CT图像单纯 放大不同,后运行时仅局部图像象素的放大,不能提高空间分辩率。 方法:先行普通扫描,对兴趣区进行靶扫描。 应用:小器官、小病灶的显示,例如:内耳、鞍区、脊柱、肾上腺、胰头区。 四、高分辩率扫描 高分辩率CT(HRCT):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有良好空间分辨CT图像的扫描技 术。 高分辩CT必需扫描技术:(1)高mA、(2)短扫描时间、(3)骨的重建法、(4)薄层扫描。 优点:具有极好的空间分辩率。 应用:肺部弥漫性与结节性病变、内耳。 方法:肺部在普通扫描基础上加扫几层高分辩率CT,内耳直接高分辩率CT扫描。 五、图像堆积扫描:是一种把多个薄层扫描图像叠加成一个厚图像的扫描技术。 优点:改善了信噪比,减少了伪影。 应用:脑干和后颅窝的病变。 六、定量CT:指利用CT检查来测定某一兴趣区内特殊组织的某一种化学成分含 量的方法。 第三节增强扫描 概念:增强扫描指的是静脉注射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的扫描。 目的:1.有利于发现平扫未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 2.有利于病变的定性。 注意事项:⑴增强前必须作碘过敏试验

骨科常用检查方法

第五章骨关节检查法 第二节各部位检查法 【内容提要】 一、头部检查法 (一)望诊 观察患者的神志、表情、姿态、行动、对周围事物的反应、言语等是否正常。 观察头颅形状、大小与其年龄是否相称;头部位置及头皮表面有无异常。 注意眼险裂的大小变化,两侧是否对称。眼球位置及活动有无改变,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 注意鼻、耳有无出血,咽后壁有无红肿;口开合是否正常。舌有无肌萎缩和震颤,伸舌时有无偏斜。 (二)触诊 注意颅骨有无压痛、凹陷,有无头皮下血肿,颅骨有无局限性隆起.鼻骨有无压痛、畸形。下颌关节有无空虚感。 二、颈部检查法 (一)望诊 检查时取坐位(有损伤时取卧位).观察头颈部有无向侧方歪斜,胸锁乳突肌有无挛缩,两侧肩部是否等高,以判断是否存在先天性斜颈。 观察颈部皮肤是否正常。从侧面观察颈椎生理曲度;从后面观察颈部有无侧弯,头颈部能否活动。 (二)运动检查 颈部的活动有屈曲、后伸、旋转、侧弯。 1.屈伸运动颈部前屈约35~45°,后伸约35~45°。 2.旋转运动颈部正常旋转范围约60一80°。 3.侧弯运动正常侧弯可达45°。 (三)触诊 颈部触诊宜采取仰卧位,使颈部的肌肉松弛,便于进行检查。 1.骨触诊首先检查颈部前面的骨结构。检查舌骨时医者用食指和拇指夹住舌骨两侧,嘱患者作吞咽动作,可摸到舌骨运动。 检查甲状软骨时,医者手指从颈中线向下移动,软骨顶部相当第4颈椎水平,其下部相当第5颈椎水平。嘱患者作吞咽动作,可摸到第1环状软骨环随之运动。 颈动脉结节可从第l环状软骨环向侧方2.5cm处摸到,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检查颈部后面,医者用双手指在患者颈后中线触诊骨性标志。 2.软组织触诊检查颈部前面的软组织,嘱患者仰卧,检查胸锁乳突肌的大小、形状和张力,注意有无疼痛、肿块。 检查胸锁乳突肌内缘的淋巴结,有无增大、触痛。 甲状腺呈“H”形覆盖甲状软骨,正常时不易触到,若有异常改变时腺体局限性增大,常有触痛。 颈动脉位于第6颈椎的颈动脉结节旁,逐侧检查其搏动情况,两侧对比。 在下颌角处触诊腮腺,正常时可触及下颌角的骨轮廓,腺体发炎、肿胀时,下颌角的骨性感觉消失。 检查颈部后面时,患者取坐位。首先触诊斜方肌有无压痛及形态改变,其前方的淋巴结有无肿大及触痛。 自枕外隆凸至第7颈椎棘突,检查项韧带有无触痛。 (四)特殊检查 1.分离试验医者一手托住患者颏下,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如患者感到颈部和上肢的疼痛减轻,即为阳性.提示颈椎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受压。 2.挤压试验患者取坐位,医者双手手指互相嵌夹相扣,以手掌面下压患者头顶,两前臂掌侧夹于患者

骨科的特殊检查

骨科临床特殊检查

1、杜加征(Dugas sign) 在正常情况下将手搭到对侧肩部,其肘部可以贴近胸壁。肩关节有脱位时,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称为Dugas 征阳性。Dugas征还可用来判断肩脱位复位是否成功。 2、握拳尺偏试验患侧拇指握于掌心,使腕关节被动尺偏,桡骨茎突处疼痛为阳性。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典型体征。 3、上臂牵拉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将患者头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向外下牵引,如出现上肢疼痛、麻木感为阳性。见于颈椎病。 4、压头试验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为阳性,颈椎病时可出现此征。 5、抬物试验在地上放物品,嘱患儿去抬,如骶棘肌有痉挛,患儿抬物时只能屈曲两侧膝、髋关节而不能弯腰,多见于下胸椎及腰椎病变。 6、髋关节过伸试验(伸髋试验)患者俯卧,检查者一手压住患侧骶髂关节,一手将患侧膝关节屈至90o,握住踝部,向上提起,使膝过伸,此时必扭动骶髂关节,如有疼痛即为阳性,此试验可同时检查髋关节及骶髂关节的病变,其意义同“4”字试验。 7、直推抬高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托患者足跟,另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缓慢抬高患肢,如在60° o范围内即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的阳性。在直腿抬高试验的阳性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背屈,如再度出现放射痛,则称为加强试验阳性。此两个试验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8、“4”字试验患者仰卧位,健肢伸直,患侧髋与膝屈曲,大腿外展、外旋将小腿臵于健侧大腿上,形成一个“4”字,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下压患肢,出现疼痛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内部有病变或内收肌有痉挛。 9、托马斯征(Thomas sign)患者取仰卧位,充分屈曲健侧髋膝,并使腰部贴于床面,若患肢自动抬高屈膝离开床面或迫使患肢与床面接触则腰部前凸时,称托马斯征阳性。见于髋部病变和腰肌挛缩。 10、骨盆挤压分离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从双侧髂前上棘处对向挤压或向后外分离骨盆,引起骨盆疼痛为阳性。见于骨盆骨折。须注意检查时手法要轻柔以免加重骨折端出血。 11、侧方应力试验患者取仰卧位,将膝关节臵于完全伸直位,分别作膝关节的被动外翻和内翻检查,与健侧对比。若超出正常外翻或内翻范围,则为阳性。说明有内侧或内侧副韧带损伤。 12、抽屉试验患者仰卧屈膝90 o,检查者轻坐在患侧足背上(固定),双手握住小腿上段,向后推,再向前拉。前交叉韧带断裂时,可向前拉0.5cm以上;后交叉韧带断裂者可向后推0.5cm 以上。将膝臵于屈曲10 o~15 o进行试验(又称莱切曼试验)则可增加本试验的阳性率,有利于判断前交叉韧带的前内束或后外束损伤。 13、麦氏征(McMurray)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按住患膝,另一手握住踝部,将膝完全屈曲,足踝抵住臀部,然后将小腿极度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在保持这种应力的情况下,逐渐伸直,在伸直过程中若能听到或感到弹响,或出现疼痛为阳性。说明半月板有病变。 14、浮髌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伸膝,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的一手放在髌骨近侧,将髌上囊的液体挤向关节腔,同时另一手示、中指急速下压。若感到髌骨碰击股骨髁部时,为浮髌试验阳性。中等量(50ml)以上积液时浮髌试验才呈阳性。 关节的特殊试验【joint special test】 髋关节部的特殊试验 1 大腿滚动试验 又称高芬(Gauvain)征。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手掌轻搓大

骨科特殊检查(2)

腕管综合征 I.屈腕试验:将腕掌屈,!司时压迫正中神经I-- 2min o若手掌侧麻木感加重,疼痛痛加剧并放射示指、中指,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2.叩触诊试验:又称Tlnel征。轻叩或压迫腕部掌侧的腕横韧带近侧缘中点,若出现和患侧手指刺激及麻木异常感觉加剧时,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3.举一手试验:患者仰卧,将患肢伸直高举,若出现上述两项表现,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4.压脉带试验:与测量血压的方法相似,仅需将血压升至收缩压以上。若出现上述表现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5.中指试验:嘱患者肘、腕及指间关节伸直,掌心向下。令其中指的掌指关节做背伸活动,检查者施以阻力。若在肘屈纹以下两横指处(即挠侧腕短伸肌的内侧缘处)有疼痛,则为阳性,提示为腕管综合征。 (腕)类风湿性关 手镯试验:以手握尺挠骨下端时,可引起疼痛,为阳性,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月骨无菌性坏死 芬斯蒂夫(Finstever)征:当月骨无菌性坏死时,第三掌骨头在紧握拳时不隆突。 挠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芬克尔斯坦(Finkelstein)征:又称握拳试验。先将拇指屈曲,然后握拳将拇指握于掌心,同时将腕向尺侧倾斜,引起挠骨茎突部锐痛,提示挠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 拇指肌腱断裂的检查:拇长屈肌健断裂时,拇指末节不能自动屈曲。拇长伸肌腱断裂时,拇指末节不能自动伸直。检查时,固定拇指近节,嘱患者自动伸屈末节。 拇短伸肌键断裂时,将末节伸直,患指不能主动伸直拇指腕掌关节。拇短屈肌腱断裂时,末节伸直状态下不能自动屈曲近节。 若拇指长短肌腱完全断裂,则拇指的近节、末节的主动伸屈活动功能完全丧失。 示、中、环、小指屈指肌性断裂

骨科通用特殊检查法

骨科常用特殊检查法 1、前屈旋颈试验:(Fenz sign)先令患者头颈部前屈,再左右旋转活动,若颈椎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提示颈椎骨关节病,表明颈椎小关节多有退行性病变。 2、椎间孔挤压实验:(Spurling sign)患者头转向患侧并稍屈曲,检查者左手掌置于患者头顶,右手轻叩击掌背当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时,即为阳性。提示有神经根性损害,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3、颈脊神经根张力实验:(Eaten sign 或 Lasequard sign)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将患者头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并向下牵引,如出现患肢的麻木疼痛即为阳性。提示神经根型颈椎病、臂丛损伤或前斜角肌综合征。 4、Addsion sign :患者坐位,仰首转向患侧,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检查者一手抵住患者下颌,一首摸患侧桡动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提示血管受挤压,常见于前斜角肌综合征。 5、Thomas sign:患者仰卧,大腿伸直,则腰部前凸;屈曲健侧髋、膝关节,迫使脊柱代偿性前凸消失,则换侧大腿被迫抬起,不能接触床面,即为阳性。常见于腰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内有病变,或内收肌痉挛。 6、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sign )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足跟,另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抬高患肢至患者疼痛,并记录其角度,在30~70度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性疼为阳性。Bragard sign:在Lasegue(+)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性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屈曲,如再度出现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此二征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7、Arid test:患者坐立于床边,双小腿下垂,分别抬高小腿,观察出现疼痛和麻木时小腿高度和膝关节屈曲角度,结果同lasegue。 8、反Lasegue sign:患者俯卧,被动屈曲膝关节(股神经受牵拉)会出现疼痛,提示可能有高位间盘;屈膝并过伸髋关节,疼痛加重提示高位间盘病变。 9、鞠躬试验:(Neri test)患者站立,做鞠躬动作出现患肢后侧的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提示坐骨神经受压。 10、屈颈试验:(Linder test)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按其胸前,一手置其枕后,屈其颈部,若出现腰部及患肢后侧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提示坐骨神经受压。 11、“4”字试验:(Patrick sign 或Fabere sign)患者仰卧,患肢屈髋屈膝,并外展外旋,将外踝置于对侧大腿上,两腿交叉呈“4”字形状,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一手于膝内测向下压若地前关节痛为阳性。提示骶髂关节病变如劳损、类似风湿性关节炎、结核致密性骨炎等。 12、床边实验:(Gaenslen sign)患者仰卧,屈健侧髋、膝关节,让患者抱住。患侧大腿垂于床沿外。检查者一手按健膝,一手压患膝,出现骶髂关节疼痛为阳性。说明骶髂关节有病变。 13、伸髋试验:Yeoman sign 患者俯卧,检查者一手压住患侧骶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踝部将患侧膝关节屈90度后向上提起,使髋关节过伸,此时必扭动骶髂关节,如出现疼痛为阳性。提示骶髂关节有病变。

骨科常用特殊检查

骨科常用特殊检查: (一)、颈部检查 1、颈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手指互相嵌夹相扣,以手掌面压于患者头顶部或者前额部,两前臂掌侧夹于患者头两侧保护,不使头颈歪斜,同时向患侧或者健侧屈曲颈椎,也可以前屈后伸,若出现颈部或上肢放射痛加重即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或椎间盘突出症,该实验是使椎间孔变窄,从而加重对神经根的刺激。故出现疼痛或放射痛。 2、侧屈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取坐位,头稍后仰并向患侧屈曲,下颌转向健侧,检查者双手放在患者头顶向下挤压。如引起颈部疼痛并向手部放射即为阳性。最常见于C5椎间盘突出症,此时疼痛向拇指、手及前臂放射。怀疑有颈椎结核或不稳定性骨折者,为防止脊髓损伤,最好不要做此实验。 3、后仰椎间孔挤压实验:患者取坐位,头稍后仰,检查者双手交叉放在患者头顶,再向下方挤压,如引起颈部疼痛并向患侧上肢放射,即为阳性,阳性结果见于颈椎病,怀疑有颈椎结核或不稳定性骨折者,为防止脊髓损伤,最好不做此试验。 4、颈椎间孔分离试验:检查者一手托住患者颏下部,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如患者感到颈部和上肢的疼痛减轻,即为阳性。该试验可以拉开狭窄的椎间孔。减少对颈椎小关节周围关节囊的压力,缓解肌肉痉挛,减少神经根的挤压和刺激,从而减轻疼痛。 5、椎动脉扭曲试验:用于检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头颈放松,检查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抱住患者头枕两侧,将患者头向后仰的同时转向一侧,若出现眩晕则为阳性。 6、头顶部叩击试验:患者端坐,医师一手平按患者头顶,另一手握拳叩击按在患者头顶的手掌背,若患者感觉颈部疼痛不适或向上肢串通,麻木为阳性,检查颈椎病或颈椎损伤。怀疑颈椎损伤时,头顶叩击力度及挤压力不宜过重,以免加重损伤。 7、屈颈试验:用于检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平卧,上肢置于躯干两侧,下肢伸直,令患者抬头屈颈,若出现上下肢放射性麻木则为阳性。 8、吞咽试验:患者坐正,嘱患者做吞咽动作,若出现吞咽困难或颈部疼痛为阳性,若患者能正确说出平日吞咽食物时有疼痛,也是阳性体征,常用于检查颈部病变是否影响吞咽活动。 9、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微曲,检查者立于患者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则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10、阿德森试验:患者坐位,用手指触摸患者的桡动脉,

骨科四肢特殊检查手法

骨科四肢特殊检查手法 上肢特殊检查 1.杜加征Dugas sign:在正常情况下将手搭到对侧肩部,其肘部可以贴近胸壁,称为Dugas 征阴性。有脱位时,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称为Dugas征阳性。 2.米尔征Mill sign又称为伸肌腱牵拉试验:伸肘、握拳、屈腕,然后前臂旋前,此时肘外侧出现疼痛为阳性,常见于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 of humerus,或称网球肘tennis elbow。 3.Adson试验:是查明血管是否受压的一种检查方法。其方法如下:病人端坐,两手臵于膝上,头转向患侧,下颌抬起使颈伸直。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此时检查患肢桡动脉搏动。如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Adson试验阳性。 4.屈腕试验(Phalen征):是检查正中神经是否受压的一种检查方法,检查方法为:让病人屈肘、前臂上举,双腕同时屈曲90度,1分钟内患侧即会诱发出神经刺激症状,即屈腕试验阳性。 5.Finkelstein试验:指握拳尺偏腕关节时,桡骨茎突处出现疼痛,称为Finkelstein试验阳性。多见于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6.毛细血管回流试验:即指压皮肤表面时,皮色变白,放开指压的手指后,皮色很快恢复红色者,表示活力良好。皮色恢复缓慢,甚至不恢复者,则活力不良或无活力。 7.Froment征:指示指用力与拇指对指时,呈现示指近侧指间关节明显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及拇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以及手部尺侧、环指尺侧半和小指掌背侧面感觉障碍。见于尺神经损伤。 8.Allen试验:可检查尺桡动脉通畅和两者间的吻合情况,方法是:让病人用力握拳,将手中血液驱至前臂,检查者用两手拇指分别用力按压前臂远端尺桡动脉,不让血流通过,再让病人伸展手指,此时手部苍白缺血,然后放开压迫的尺动脉,让血流通过,则全手迅速变红。重复上述试验,然后放开压迫的桡动脉,全手也迅速变红。若放开尺动脉或桡动脉压迫后,手部仍呈苍白,则表示该动脉断裂或栓塞。 9.手的休息位rest position:即手处于自然状态的姿势。此种姿势手内肌、外在肌、关节囊和韧带的张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表现为腕关节背伸10度至15度,轻度尺偏,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呈半屈曲位,从示指到小指越向尺侧屈曲角度越大,各指尖指向腕舟骨结节,拇指轻度向掌侧外展,其指腹接近或触及示指远侧指间关节桡侧。 10.手的功能位functional position:即手可以随时发挥最大功能的位臵。表现为腕关节背伸20度至25度,轻度尺偏,拇指处于对掌位,其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微屈,其它手指略微分

骨科特殊检查.

骨科特殊检查 肩关节脱位 1.杜加斯(Dugas)征:又称肩内收试验。让病人屈曲患肢肘关节,然后用患肢的手去扣对侧肩部,若肘关节能贴近胸壁即为正常,否则为阳性,说明有肩关节脱位。Dugas征阳性可有三种情况:①当手搭对侧肩部时,肘关节不能靠近胸壁;②当肘关节靠近胸壁时,手不能搭在对侧肩部;③手搭肩和肘靠均不可能。 2.卡拉威(Callaway)试验:用卷尺从肩峰绕过腋窝测其周握。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向前下方移位,因而与肩胛骨重叠,其前后径增宽,故周径增大。 3.汉密尔顿(Hamilton)征:又称直尺试验。用一根直尺置于上臂外侧,先靠近肚骨外上解部,后靠近__七臂皮肤。若上端贴于大结节即为正常(阴性);若不能靠近大结节,反而靠近肩峰时,即为阳性,说明肪骨头向前内脱位或肩脚骨颈部骨折。因为正常者胧骨大结节在肩峰与肪骨外裸连线之外。 4.肪骨长轴延长线试验:沿肪骨长轴做一直线,肩关节脱立时,该线可通过患侧的眼睛。 5.布莱恩特(Bryant)征:肩关节脱位时,腋皱襞下降。 6.肩三角试验:肩峰、嚎突、大结节三点组成三角形。脱位时,大结节位置变动,故所在三角与对侧不同。 肩锁关节脱位 1.见肩胛骨颈骨折之耸肩试验。 2.见肩脾骨颈骨折之肩关节外展试验。 肩峰骨折及肱骨骨折 见肩胛骨颈骨折之肩关节外展试验。 肩月甲骨颈骨折 1.见肩关节脱位之汉密尔顿征。 2.耸肩试验:患者坐正,两臂自然下垂于身旁。检查者站于患者背后,一双手分别按在其双肩上,然后让患者耸肩,对比两侧耸肩的力量有无差别。耸肩无力者可见于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以及副神经损伤引起的斜方肌麻痹。 3.肩关节外展试验:病人取站立位,检查者站于前侧方,双手分别按在其双肩上,触诊肩胛骨的代偿活动。然后,患者从中立位开始外展运动直至上举过头,并及时说明外展过程中肩痛何时开始、何时停止。检查者注意其疼痛时的外展角度。

最新骨科临床检查法合集

动诊和量诊 第一节关节运动方向及其命名 关节的运动方向常用三个平面来指明,即矢状面、冠状面和横面,三面之间呈相互垂直关系。关节沿着冠状轴进行的运动称为屈或伸,沿着矢状轴进行的运动称为外展或内收;沿着垂直轴进行的运动称为内旋或外旋。屈、伸和收、展二组运动均是角度改变运动,故称为角度运动。有些关节运动的活动很小,似乎是在一个平面上的移动,称为滑动运动。二轴(如腕关节)或三轴(如肩关节)可做环转运动,环转运动为屈、展、伸、收的依次连续性运动。 第二节关节运动度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关节运动度的测量通常采用不同式样的关节测角器,最简单的一种关节测角器是有二根直尺组成,即活铰部刻度尺(0°~180°)。测量关节运动时,测角器活铰的安放位置要始终一致,否则就无法比较几次测得的结果。 一、关节运动的测量和记录 (一)测量方法 中立位0度法是将伸直位(中立位)作为运动的起点,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方法。 (二)记录 记录是以中立位为起始点0°,按该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各运动平面的两个相反方向记录活动的起始到终末度数,两个度数之差即为活动范围。如肘关节伸0°,屈曲135°,即记录为:0°(伸)135°(屈),活动范围135°(图4-2-1)。 (三)关节活动度测量顺序 关节活动度测量时,均应先测量主动活动度,再测量被动活动度,当主、被动活动度一致时,则记录为主、被动活动一致,如肘关节伸0°,屈曲135°,则记录肘关节主、被动活动度为:0°(伸)===135°(屈);当肘关节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不一致时,应分别记录。如肘关节主动活动为:-10°(伸)===90°(屈),而被动活动为:-10°(伸)===120°(屈)。 (四)关节过伸 当关节出现过伸活动,应采用在过伸度数前加“+”号表示过伸。如肘关节过伸5°,屈曲135°,则记录为:+5°(伸)===135°(屈)。 (五)关节屈曲受限 关节伸直功能受限,不能达到中立位0°时,应在缺失度数前加“-”号表示伸直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