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我见学习体会

一、养成教育的意义

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级又

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

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

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

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

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

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

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

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

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7、自评互评的习惯((1)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8、动手操作的习惯((1)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遵守秩序的习惯((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2)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3)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2013,9

郑小莉

(完整版)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和借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求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特色。下面是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完整版)“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计划

黄台岗中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

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二)实践意义 1、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需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对孩子做人的教育却越来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影视、网吧演绎着“武侠加爱情”、“黄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都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的侵害。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 2、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需要。人们在全球化中进一步误读东方,甚至走向西方中心主义。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没能占据应有的位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财富。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也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园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推动幼教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研活动,学习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知识,继承“仁、义、礼、智、忠、信、孝、勇”的民族秉性。我园以“自然育人,育自然人”为办学理念,系统整合教育资源,逐步形成我园“快乐健康、富有活力、温馨和谐、自主创新”的园本文化,全面提升我园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培养一批“知感恩,会说话,靠自己,敢尝试”的新时代的“龙的传人”。 二、活动主题 1、小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课题组提出的尊敬父母、团结友爱、热爱集体、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中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开发具有特色的活动课程,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幼儿接受优秀文学熏陶,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 大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开展古诗词教学为切入点,让幼儿从诗词中体会韵味,品味诗词的无穷意境,从而体会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三、活动目标: 发掘、构建我园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快速提高我园教师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组织领导: 组长:梁蓉 副组长:杨芳丽 成员:全体语音组成员 五、活动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在每一个幼儿身上得到落实,使每一名幼儿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2、整体性原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要体现在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体系。 3、发展性原则: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不急功近利。 六、活动过程: (一)“走进经典”系列教育活动 1、读(9-10月份)由语言教师负责利用入园时间、午休、双休日等时间组织幼儿背诵《三字经》每周背诵10条,语言教师对每周所背内容作适当文字疏通,确保人人熟记内容;。 2、讲(10-11月份)教研组开发校本课程,举办《三字经》解读专题讲座,引导幼儿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3、赛(12-1月份)幼儿园围绕《三字经》开展诸如诵读、知识竞赛、书画、故事会等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寓教于赛,以赛促学。 (二)强化学生古诗文课内外阅读 文学经典,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既是语言的经典范例,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蕴涵着民族的精神和思想历程,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极好素材。我们将利用语言课堂强化了幼儿古诗

中国古代 大家规家训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 持家、旺家、传家 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而且家规都是非常质朴的,真诚而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教诲。

一、姬旦《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二、孔子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建议

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建议 我校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缺乏对当今传统文化的关注。有些教师简单地把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讲历史,将传统文化教育变成了“历史课”。教师偏向于用过多的时间来介绍古代的杰出人物,忽略了诸如传统节日、民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渗透。讲历史固然重要,但如果脱离了小学生生活实际,片面宣讲历史知识,只能造成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背离。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具有现实性,他们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事物的兴趣远远超过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让小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多接触传统文化,而没有必要泥古非今。 其次,偏重知识,不注重精神内涵的把握也是小学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错误理解。有些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实际上是传统文化中知识的灌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让孩子掌握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和学习某些民间工艺方面,却不注意让孩子把握这些传统文化的特色以及从中折射出的民族 精神。其实,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和民间工艺只是传统文化的皮毛,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想和行为方式才是传统文化的内核。还有的教师对本土传统文化过分推崇,没有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臵于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中综合考虑、客观评价,回避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缺陷,对小学生的教育以“教化”为出发点,注重知识,不理

解、不承认、不尊重儿童的心理特征、精神个性和独立人格。也有些家长盲目用传统文化来作为“家教”、“家规”的内容,其实全都是封建伦理那一套三纲五常和“诗书礼易”等儒家经典,这样做是不恰当的,容易对孩子产生误导,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与当前的社会生活脱节。甚至有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只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模仿和简单继承,忽视创新。在组织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机械地利用历史材料而不加以改造,依教材讲,按惯例教,或者模仿其他学校、其他教师的做法,根本不考虑本地的文化资源和本校的实际条件,生搬硬套。再就是要求小学生被动学习多,而让小学生主动创新少。现在有些地方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让孩子们穿上古时候的衣服,让老师穿上长衫。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难道穿着西装革履,就不能讲传统文化了吗?有些地方让小学生读经,摇头晃脑的,这也没有必要。比如,告诉孩子,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教育我们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小学生一听就明白了,假如让学生死记硬背“吾道一贯之,忠恕而已”。小学生能懂吗?让学生受生涩的古文的折磨,他们能有兴趣继续学习传统文化吗?所以,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追求形式。过分让小学生遵循文化传统而不注意创新的做法,扼杀小学生的创造潜能,影响小学生文化创新意识的萌发。 上述这些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误解以及由此导致的错误做法 不但不能让孩子受益,还在不同程度上会误导孩子,因此,教师和孩子家长应该以此为鉴,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研究-张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研究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重要文化背景和丰厚滋养。依托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遵循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强化与内化相结合的原则,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融入于师范生的相关课程、校园文化建设及社会实践中,既有利于促进师德养成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又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师范院校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社会对师德提出了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近年来,教育歧视、虐童案、性侵案等师德失范问题屡见报端,对教师群体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造成极坏的影响。师范生是人民教师的预备者;师范院校是人民教师的摇篮,是进行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基地,对师范生进行师德教育是师范院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师德教育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过程,而是在外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内化的养成过程[1]。很多师范院校积极探索师德养成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仍有很多不足,如师德养成意识不足;重灌输轻养成;课程设置不完善;师德养成环境薄弱等。《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加强师范生师德和文化素质教育,注重通过文化熏陶培养教师气质。”[2]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蕴含着丰富的师德养成资源。结合时代特征,遵循教育规律,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既有利于师范生的成长成才,又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一、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精华,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教育意义。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了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即“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3]师范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师德养成教育,以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和塑造师范生的健全人格和职业道德,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必要性。 (一)可行性分析 首先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师德养成教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的师德养成资源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太华办八一小学 2018年3月28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要求,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我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挖掘传承华阴域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活动容,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出特色,打造品牌。 二、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员中涛 副组长:娟周红亚 成员:翠萍建侠甄洁贠西玲王春艳 芬亚利宝平丽蔡晶

1.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又善于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博采众长。 2.坚持文化修习与人格养成相结合。既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历史人物、传统技艺等的学习,又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规及时代价值,冶高尚人格。 3.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4.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既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关注成效,又加强各学段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容的有机衔接、次序推进。 5.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既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推动家庭、社会积极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四、活动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卓有成效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与践行。2018年春季开学,全面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必修课程,持续开展老腔、迷胡、剪纸、华山红拳等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 五、活动容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爱国、诚信、勤奋好学、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十五:北京西城纪晓岚——守正规直 诗书传家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十五:北京西城纪晓岚——守正规直 诗书传家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和客户端推出专题“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带您走近那些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规,汲取精华、去除糟粕,延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涵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一代文臣纪晓岚在器物文玩上留下的铭文代代相传,成为纪氏家训。时至如今,纪氏族人遍布海内,先祖留下的家训依然是他们处事做人的重要遵循。“贫莫断书香,贵莫贪贿赃”。十字箴言,言近旨远。书香传家、清廉为官的谆谆教导在今日依然散发着熠熠光芒。北京纪晓岚:守正规直诗书传家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又字春帆,号观奕道人,清代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沧县崔尔庄)人,卒谥“文达”。

乾隆十九年考取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左庶子、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纪晓岚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等著作传世。 纪晓岚一生最大的业绩是总纂《四库全书》,乾隆三十八年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始终其事,十有余年”。这一旷世工程篇帙浩繁,凡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经、史、子、集四部,广泛而系统地评介了我国清代中叶以前的大量古籍,是十分严密、完整的学术和文学评论专著。 纪晓岚一生为官清廉,先后多次担任乡试、会试主考官,为国家选拔、举荐大量人才,但始终坚持以真才实学为标准、严禁考生行贿送礼。纪晓岚去世后嘉庆帝亲笔题写墓志铭:“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纪晓岚故居 阅微草堂(纪晓岚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开放的纪晓岚故居系清式砖木结构,其布局坐北朝南,基本上属于两进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占地面积1570平方米。临街大门为硬山顶吉祥如意式门楼,位于整个住宅的东南角。与大门洞相连接的西侧南房为四间开门的“倒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 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 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二)实践意义

〖家规祖训〗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家规祖训〗中国古代20 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中国古代20 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姬旦《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 年),姓姬名旦,称周公。相传他 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二、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答记者问 【浏览字体:大中小】2014-04-01 来源:教育部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问:请简单介绍一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出台的背景和起草过程。 答: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教育系统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十八大对这一问题进一步做出了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自去年六月以来,教育部成立了文件起草组,就如何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深入调研,先后有100余位专家、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参与了文件研制或提出建议意见。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修改完善,起草小组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了中宣部、文化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民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部门的意见,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同意,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2.问: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 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弘扬,中央和各级政府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doc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如何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大家关注的问题,这既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进一步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 为全面提高我辖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xx大精神,充分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和优势,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阅读、表达能力和诵读、书写能力。探索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为长期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积累经验,奠定坚实基础。 三、组织机构 成立社港中学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寻景辉副组长:黄建新 成员:张余愚寻民章彭高军喻可畏寻梦雄李武安周大志徐益源寻辉 四、教学内容 四至六年级:《三字经》 七至八年级:《弟子规》

五、基本要求 1.开设中华优秀文化经典阅读校本课程课,纳入正式课表,教学处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书写、解读、欣赏、探究等学习活动。任课教师由语文老师担任,工作量按语文课程的五分之一计算。做到有计划、有检测、有总结。 2.结合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会、文学社团、兴趣小组等平台拓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的途径,以音频、视频、书画等形式及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墙报、校刊(报)等载体宣传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记录和展示诵读、书写、解读、欣赏、探究的学习过程。通过经典诵读比赛、传统节日专题诵读活动、经典书写比赛、阅读经典征文比赛、阅读经典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展示和检阅学习成果。 3.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具有过硬的经典诵读、书写、解读、鉴赏能力和经典教育能力的优秀师资队伍。 六、组织实施 1.本项工作从20xx年下学期开始在全辖区中小学正式启动。9月14日举行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启动仪式。 2.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营造浓郁的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工作氛围。 3.中学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指标,考核采取到校检查课程教学和活动开展情况,抽查学生文化经典诵读、背诵、默写水平等方式。同时,通过综合考核评选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4.中学根据教育局安排,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诵读、默写、书法比赛或演讲、征文比赛。 5.将文化经典纳入期末考试内容,作为检测学生阅读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方式之一。 6.学校在期末就此项工作开展情况写好总结材料上报中学。 社港中学

传承家规家训

传承家规家训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而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事的智慧结晶。运用家训告诫家人,教诲子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教育子孙后代最基本的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的新春第一课便以"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为主习题,里面一个个家风故事令人敬仰,感动! 赵一曼在宜昌从事地下工作,第二年的最后一天,生下儿子,取名为“宁儿”。不久,地下交通站被人告密赵一曼只好逃到上海,并忍痛把孩子交给堂哥抚养。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赵一曼被日本人抓走,日本人对她严刑逼供,可坚贞的赵一曼什么也没说。日寇只好将赵一曼押去刑场,在囚车里,赵一曼给宁儿写了一份家书。那饱含爱国情怀的家书也充满了对子女的爱意,赵一曼用自己的牺牲与奉献留给了孩子最后一次言传身教。 除了赵一曼家书蕴含的爱国情怀还有杨启发家庭培育的敬业家风,李元成全家遵守的诚信家道,罗必炎一家的友善家训,看完这些后,我便与父母在一起把心中的感悟以及对更完美的自己的期待写成家规,今后能一直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我的家训中有这样几个词:勤劳、孝敬、友善、忍让、舍得、守法、节俭持家、和睦相处。我会努力做到这几点,并且我更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看了今年的第一课,我向父母保证:在学习中,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要自己完成,今日事,今日毕;每天坚持看书一小时要坚持课前认真预习,课

堂认真听讲,做好详细笔记,课后认真温习,完成各科学习任务,按时按质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以及父母交代的学习任务;写作业时不可粗心大意,笔迹潦草,不可少做或成心不做,拖延。写完作业方可玩耍,除假期外不可看电视,玩电脑、在生活中,我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每天增加运动量。要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珍惜幸福生活,遵从父母教诲,要尽可能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可无视父母感受积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可推辞。要尊敬师长,见到教师,长辈,熟人要主动热情的打招呼,不可视而不见,避而不见,最后要待人真诚,为人谦虚,要兢兢业业,不可故弄玄虚,不可骄傲自满,狂妄自大。父母见我信心十足,意志坚决,接着说:“最后一点要志存高远,勇往直前,自强不息,不可胸无大志,不可有丝毫懈怠,不可轻言放弃。”我当机立断的答应了,我想这也是我观看后最想说的吧! 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有家规,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家训,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我希望我家的家规家训能实现四大目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谈传统文化与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邓金容)

谈传统文化与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四会市东城街道清塘小学邓金容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推崇“百行以德为首”,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礼仪教育,爱国主义精神,人本精神等都体现出与传统文化有密切关联。 【关键词】小学礼仪教育国学经典爱国主义精神人本精神 【正文】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推崇“百行以德为首”,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实行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讲理解,做文明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积极作用。以下谈谈传统文化与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关联。 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教育 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教育素材,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大的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二: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经典 学校结合德育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弟子规》、《三字经》为切入点,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终生受益。 《弟子规》内容分别以“孝敬长辈”、“诚信”、“团结友爱”、“励志”为主题,结合经典内容,在明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行为,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三年五班的张晓宇同学患小儿麻痹症,班里的三名同学经常耐心地扶他走路,陪他学习和游戏。学校评选了礼仪标兵,值日生每天以规范的礼仪形式迎接师生入校,成为了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都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我们时刻以《弟子规》导航,从生

加强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题目:加强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姓名(学号):王雁(120307Z147) 院(系)、专业、年级、班级:外国语学院2010级商务英语 (职师) 指导老师: 提交日期:2012年11月25日

加强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意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以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阐述了加强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教育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外,还包括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二、当前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 首先,从层面来看,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种文化往往是在长期的社会行为中形成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几千年的沉积,对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严肃客观的精神,才能保证以不偏不倚的态度真实准确地展现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一方面,许多影视、小说在利益驱动下,更关心的是票房收入,而不是社会效益,危害极大;另一方面,在举办历史文化知识讲座,开展文化宣传,保护文化遗址等方面,社会重视力度远远不够,除了一些专业的工作者以外,很少有人给予较多的热情和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大学生很难有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兴趣。 其次,从学校层面来看,一方面,日益商品经济化的今天,许多高校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更注重的是快捷的实用性,忽视对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培养,致使许多大学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教育模式存在着误区,有些高校虽然也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但大多是照本宣科,这使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发挥主动性,加之有些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理论水平不高,且没有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只是片面地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授,忽略对传统文化的内化,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者,从学生个体层面来看,学生对待相关课程的态度不够端正。在社会大的影响下,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个人在学习取向上功利色彩过于浓厚,忽视对自身思想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很多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及一览表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及一览表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指导思想: 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使学生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 (二)实践意义

1、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需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对孩子做人的教育却越来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影视、网吧演绎着“武侠加爱情”、“黄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都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的侵害。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 2、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需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遗忘的尴尬,其结果就是,学生对我们民族的历史,不仅没有深刻而较全面的了解,反而凭空多了一份蔑视,这对民族精神是巨大的伤害。因此,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现代中国公民的需要。 三、目标任务 1、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掌握1000条成语,300余首古诗词,熟练背诵《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论语》等经典篇目。 2、通过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活动推进素质教育,读经典、培心灵,汲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3、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成就优美的人格奠定基础,使学生明确知道应该做一个怎样的社会人。 4、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使学校在办学思想、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得到社会的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

开展“弘扬中华优级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根据《重庆市中小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为指导,确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以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能够有序的顺利进行。收到预期效果,在活动开展前成立了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确领导和督导工作。 组长:德育处负责人副组长:年级组长组员:各班班主任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按照教育现代的要求,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坚持科学态度,努力改进和拓宽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吸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学典立德,修身育人,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品牌。 近期目标:本学期,全面铺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初步形成学习氛围,师生掌握一定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增

强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和道德情操。下学期,使学校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入常态轨道。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师生面貌焕然一新。 中长期目标:利用三年时间,让全体学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人格,提高文明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四、学习内容和途径 1、学习内容:临摹名家书法作品,体会中华文字的线条美和空白 美;诵读古代诗词文章,体会中华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文化血液;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礼仪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2、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 践活动。确保教育效果。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要求各科教师要注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语文、政治、历史、美术、音乐、体育和书法等学科,要加强学科渗透,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通过积极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展,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艺术节,课前歌,大课间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