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朗读训练 培养朗读习惯

强化朗读训练 培养朗读习惯

强化朗读训练培养朗读习惯

发表时间:2017-05-19T11:22:11.437Z 来源:《教育学》2017年3月总第115期作者:杨元春

[导读] 朗读兴趣是朗读素质培养的前提。朗读兴趣的培养有多种多样,主要以目的性教育、正面教育和情趣教育为主。

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中心小学445612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其中读的能力包括朗读的培养和提高。朗读是传统语文和现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不论什么课文,都必须搞好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可以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要旨和意味,既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又锻炼了语音描述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通过朗读,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根据大纲要求,从实际出发,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激发兴趣

朗读兴趣是朗读素质培养的前提。朗读兴趣的培养有多种多样,主要以目的性教育、正面教育和情趣教育为主。在课堂内多用音乐、图画等辅助材料进行教学,课外可以开展朗读兴趣小组活动。如朗诵会、朗读比赛等老师示范讲解朗读知识,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如《沁园春·雪》,首先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表情地朗读全文,从押韵、节奏、重音、语调、速度等方面指导学生领悟词的音乐美,引发感情共鸣,再由学生自由、小声模仿读,齐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最后抓住关键句子、重点词语仔细品读,深入感悟和理解文章内容。

二、明确要求

在新教材中对朗读有新的要求。七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提示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准确理解语句的含义,仔细揣摩句子的意味,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单元提示要求“反复朗读,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在总的目标指导下,我又根据不同文体做了具体要求。记叙文要弄清记叙要素,记叙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进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读说明文,要求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弄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理解说明语音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并从中获取知识。读议论文,首先朗读时注意与记叙文相比较,体会议论与记叙两种不同表达方式,进而明确议论文的结构,掌握论证方法,体会语言的逻辑性。读诗歌、散文要反复诵读,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音乐美和形象美。文言文阅读,指导学生句读正确,停顿合理,通过反复诵读,以达到背诵、默写能力。

三、科学指导

朗读教学不是放任自流的读,朗读需要教师的指导,根据教材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读法,因文而异,因段而异。如朱自清的《春》,有关朗读的练习,逐步提到了停顿、节奏乃至重音轻读,提到了朗读速度。在描写春风一段这样写:“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开头的诗句要字字顿开,“母亲的手”和“抚摸”两重音要处理得语重而情深,令人觉得温煦,舒坦。“泥土的气息”和“青草味儿”读重音,给人以嗅觉上的美感。“清脆”、“婉转”、“应和”还有“短笛”、“嘹亮”等词重读,使人感受耳边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迎春交响曲。

四、形式多样

根据课文不同的特点,可采取不同的读法。对于内容浅显、结构简单、层次较为清楚的文章,我采用了读法。即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后书面回答问题,进行作业练习,这种读法使学生读得主动、积极,轻松、愉快。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我采用疑读法,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边读边思考问题,课文读熟了,问题也基本解决了。对于感情色彩较浓,课文词句优美的课文,我采用朗读法,即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寓讲于读,以文入情。对于文理兼美富含哲理的课文,我采用赏读法,即通过指导朗读课文的片段或句子,欣赏精美的语句,积累丰富的词汇,来完成教学任务。此外,还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表演式朗读,竞赛式朗读,想象式朗读等,这样都能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朗读的方法多种多样,这些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叉使用,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总之,朗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通过朗读来记忆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法明确写法,体会思想感情,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