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实验动物模型的探讨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的探讨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的诊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中医药在治疗BPH上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但能够缓解症状,改善排尿,延缓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较手术治疗患者心理压力小、痛苦少,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有关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对BPH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机理研究为中药治疗BPH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很多临床报道对该病的临床分型尚未统一,患者纳入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也不一致,临床研究缺乏严谨的科学设计及跟踪随访,其结果就是不同临床研究缺少可比性,研究结果重复性差,不能让人完全信服[23225]。机理研究虽然已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应进一步加深[26],并与国际接轨,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确凿的实验依据。相信经过不懈努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药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185721865.

2 顾方六.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发病调查.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32(1):30.

3 吴国欣,林跃鑫,欧敏锐,等.白芥子提取物抑制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Ⅰ).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0):766.

4 金建军,丁强,张元芳.柏诺特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2):99.

5 S okel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6281631.html,bined sabal and urtica extract compared with finas2 teride in men with benign p r ostatic hyper p lasia:analysis of p r ostate vol2 ume and therapeutic outcome.BJU I nternati onal,2000,86(4):439.

6 竺海波,杨世坤,陈志勇,等.柏诺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80例的临床对照试验.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8):652.

7 李金华,陈志强.荨麻干提取物长期治疗良性前列腺综合征的疗效.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2):144.

8 任国峰,黄忆明.大豆异黄酮调节前列腺增生大鼠的性激素平衡.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2):855.

9 郑薇,李会庆.大豆异黄酮、姜黄素预防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山东医药,2005,45(15):20.

10 Fujita R,L iu J,Shi m izu K,et al.Antiandr ogenic activities of Ganoder2

ma lucidum.J Ethnophar macoogy,2005,102:107.

11 Frans D,Peter B,Fernando C,et al.Evaluati on of the clinical benefit of Per m ixon and Ta m sul osin in severe BPH patients PERMAL study subset analysis.Eur opean U r ol ogy,2004,45:773.

12 V ital one A,Bordi F,Baldazzi C,et al.Anti2p r oliferative effect on a p r ostatic ep ithelial cell line(PZ2HP V27)by Ep il obium angustifolium L.Far maco,2001,56:483.

13 张亚大,卢子杰,张平,等.益肾逐瘀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00例疗效观察及对性激素的影响.新中医,2003,35(9):14.

14 陈铭,王峻,彭战英,等.益肾补气通瘀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63例.四川中医,2005,23(11):51.

15 曹继刚,周安方.仙甲汤对前列腺增生大鼠前列腺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4):32.

16 卢太坤,欧阳洪根,金冠羽,等.鳖甲泽兰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5,23(9):59.

17 王希海,夏申娥,卢英民,等.滴泉胶囊对鼠类前列腺增生影响的实验研究.中成药,2003,25(3):213.

18 姚良权,杨卓欣,李顺民,等.补骨脂素对良性增生前列腺细胞增殖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8):601.

19 蔡文清,黎玮,张勇,等.中药方剂I号对小鼠前列腺细胞bcl2、bax、c2myc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

(6):714.

20 张凯,杨新宇,张军,等.泽桂癃爽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和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6):388.

21 L iu J,Shi m izu K,Konishi F,et al.The anti2andr ogen effect of ganode2 r ol B is olated fr om the fruiting body of Ganoder ma lucidum.B i oorganic &Medicinal Che m istry,2007,15:4966.

22 Steenka mp V,Gouwsa MC,Gulum ian M,et al.Studies on antibacteri2 al,anti2infla mmat ory and anti oxidant activity of herbal remedies used in the treat m ent of benign p r ostatic hyper p lasia and p r ostatitis.J Eth2 nophar macol,2006,103:71.

23 张春和,李焱风.中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所致尿潴留概况.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2):54.

24 谷银强,杨阳,王彦田,等.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研究进展.河北中医药学报,2005,20(4):32.

25 刘洋,安立文.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机理的研究进展与现状.中国男科学杂志,2006,20(6):71.

26 温建余,韦晓东.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陕西中医,2005,26,(12):1393.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的探讨

蔺兴遥 邱德文 许建阳

【摘要】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或新近建立的动物疼痛模型,提出对今后疼痛模型发展的认识。在模型建立的方法上,要创制接近临床实际的中西医证病结合模型;在有关疼痛指标的检测方面,要以观察疼痛模型的行为反应和反射活动为主转向以高科技手段定性、定量为主。

【关键词】 疼痛;模型;实验动物

疼痛是个复杂的神经病理与主观感受症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近年来,在疼痛和镇痛研究领域已普遍重视建立模拟临床患者急、慢性或持续性疼痛的实验模型。疼痛模型建立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一般地,有化学刺激性模型,物理刺激性模型,神经源性损伤模型,内脏牵拉疼痛模型以及其他多

作者单位:730000甘肃省兰州市甘肃中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蔺兴遥);贵州省贵阳市贵阳中医学院(邱德文);北京武警总医院(许建阳)种模型。但要一个模型同时反映多种病因引起的疼痛是相当困难的,实验者需针对研究的目的去选择或建立实用的疼痛模型。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或新近建立的疼痛模型作一简要探讨。

1 化学刺激法

化学刺激法制造的疼痛模型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的一类疼痛模型,主要有炎性刺激致痛和药物刺激致痛两种。

111 炎性刺激致痛

11111 炎剂内脏痛模型

1111111 炎剂扭体法[1] 常用小鼠,腹腔注射016%冰乙酸012m l/只或0105%酒石酸锑钾012m l/只致痛。观察10~20 m in扭体反应的次数或出现扭体反应的动物数,计算镇痛百分率。本法适于筛选非麻醉性镇痛药,尤其是筛选甾体抗炎药镇痛作用的一种敏感而简便的一种方法,但缺乏特异性,个体差异大,故腹腔时的部位和操作技术应尽量保持一致。1111112 蜂毒致结肠炎疼痛模型[2] 在目视条件下将蜜蜂毒注入即时麻醉大鼠的乙状结肠黏膜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观察清醒大鼠由于坛性内脏痛所致的紧张性疼痛行为,如舔咬下腹部及阴部区域,腹部收缩,身体伸展及全身收缩。此法避免了由于腹腔注射化学刺激物造成的腹壁躯体性痛成分的介入以及大面积的弥散性脏器、黏膜以及腹腔壁层的损伤,具有行为反应特征明显、痛评分客观实际、符合临床症状、操作简便且重现性好之优点,与福尔马林致痛相对照,前者比后者第二相炎症反应明显且持续期长,这对炎症性镇痛药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11112 致炎剂致局部关节肿胀疼痛模型 方法是选用适当的致炎剂,于大鼠或小鼠后足跖或踝部皮下注射。如注入后015~1h肿胀达峰值的鸡蛋清、52HT、组织胺、缓激肽、右旋糖酐等短效致炎剂,或在注入后2~4h肿胀达峰值的福尔马林(50μl4%)、交叉菜胶(011m l015%)、琼脂、白陶土、酵母等中效致炎剂;甲醛(012mg/50μl)、氮芥、结晶尿酸钠在注入24h后才达到峰值,持续约两周,消退也晚,为长效致炎剂。注入以后造成关节或足跖肿胀,测定足跖容积或关节周长。

11113 佐剂关节炎模型[3] 其基本方法是在大鼠尾根部皮内或足跖部注射福氏完全佐剂,注射后原发病变为致炎局部的炎症反应,致炎后8h炎症局部即出现红肿疼痛,18h可达高峰,持续6d左右,以后逐渐减退,持续数周、继发病变一般于致炎后10d左右出现,表现为全身多发性关节损害。此模型与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很相似,其造模特异性高,假阳性率低,被认为是慢性痛最为理想的模型之一。

11114 钾离子皮下透入或注射致炎性疼痛模型[1] 常用动物为兔与大鼠,饱和KCl溶液,经一定强度的直流电透入或直接注射进入动物的不同皮下部位,引起疼痛。一般以引起上述疼痛反应的电流强度(mA值)作为痛阈。该模型主要用于药物或针刺在外周的镇痛机制。

11115 辣椒素静脉推注致偏头疼模型[4] 李树壮等用辣椒素静脉刺激和电刺激的方法,造成大鼠硬脑膜内血浆蛋白渗出,建立神经源性炎症动物偏头痛模型。

112 药物刺激致痛模型

11211 硝酸甘油注射致偏头疼模型[5]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mg/kg,造模后动物出现双耳发红、前肢频繁挠头、活动增多等表现。可能机理为,硝酸甘油在体内生成NO,NO通过强烈的扩张脑血管作用,造成无菌性眼炎症;另一方面NO 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可激发三叉神经的血管反射,诱发实验性偏头疼,该模型具有经济、简便、相似性好,实用性强等特点,已被广泛用在偏头疼的研究领域。

11212 利血平化低52HT伴局部脑血管痉挛头痛模型[6]方法 小鼠,皮下注射利血平10mg/kg,共14d。于第14天将小鼠乙醚麻醉,大脑皮层注射血凝块2μl/只。机理为单胺类神经递质耗竭剂利血平能够诱发偏头疼,又局部注射血凝块可以诱发脑血管痉挛。造模后,小鼠凝血时间明显缩短,痛阈值降低,全血及脑内52HT含量明显下降,这些基本上反映了偏头疼的特点。

11213 组胺、利血平与m2CPP[12(32氯苯基)]哌嗪头痛模型[7]O lesen用连续给予组胺、利血平与m2CPP作为另一个实验性头痛模型,提示其中组胺作用最为明显,它通过扩张血管作用的H

1

受体,并涉及NO通道而发挥作用。

2 物理刺激法

211 热刺激法

21111 热板法[1] 选用雌性小鼠,用热板测痛仪测量每鼠的痛阈(即痛反应情况潜伏期,指小鼠触热板至舔后足的时间)。对照组的痛阈按100%计算,求出给药组的痛阈提高率。本法对组织损伤最小,动物可反复利用,且简便易行,但对甾体类抗炎药不太敏感。

21112 辐射热刺激甩尾法[1] 小鼠或大鼠,用全反射式电影放映灯泡发出光来,聚集照射,以启动光源至鼠尾急速摆动的时间为甩尾潜伏期测痛阈,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该法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反应恒定、灵敏,能准确测出阈值及刺激强度。实用于麻醉性及非麻醉性阵痛药物的筛选,是纯粹的脊髓反射。

21213 其他热刺激法 采用一定功率之辐射热,从下向上照射动物之脚底测定其回缩潜伏期,或采用后脚浸泡方法测试一定温度下后脚回缩潜伏期[8];或采用后脚浸泡方法测试一定温度下后脚回缩潜伏期[9];也有采用不同温度的热探头刺激以观测后脚回缩阈值[10].

212 冷刺激法2冷板法 将动物置于保持在1℃~5℃金属板上,观测动物在一定时间内后脚收缩的次数及后脚保持在空中的时间,以衡量动物对冷刺激的敏感性[11];carlt on将后脚插入不同温度冷水中以观测后脚的回缩潜伏期[10];最近也有应用丙酮及氯仿进行冷刺激的方法[12].

213 电刺激法

21311 电刺激2嘶叫法[1] 常用小鼠尾刺激和家兔齿髓刺激的方法(以方波脉冲电刺激致痛),动物因疼痛可出现嘶叫反应,以嘶叫反应为疼痛指标,观察镇痛作用,该方法简便易行,疼痛反应指标明确,重现性好,方法可靠,但个体差异较大。21312 电刺激三叉神经偏头疼模型 麻醉大鼠,沿正中线切开皮肤,暴露颅骨,从前卤向后317mm,矢状缝旁开219~311 mm处,左右各钻一直径2mm的小空,下置不锈钢电极,经股静脉插管,深度为颅骨下912~917mm,给于右侧神经电刺激(112mA,5Hz),持续5m in。一次性给予I标记人血清白蛋白(125I2HAS),结果电刺增加了刺激侧硬脑膜内125I2HAS 的渗出;刺激侧血浆蛋白的渗出量随刺激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而非刺激侧I2HAS的渗出水平直到刺激后180m in 未发生明显波动[13]此模型造成大鼠硬脑膜内血浆蛋白渗出,是一成功的神经源性动物疼痛模型。

214 机械性痛觉过敏模型 一般可用软毛刷或铅笔头轻触动物的皮毛以测试动物对轻触觉刺激的反应,目前较常用的方法为应用系列的Vonfry针丝压迫皮肤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可用这种针丝按从小到达的顺序刺激动物脚底记录缩退之痛阈值(机械刺激回缩阈值),或以一定压力的Vonfry针丝以一定频率的反复刺激测试其后腿收缩频率[13],动物对这些刺激常表现为缩脚、逃跑、嘶叫及攻击性行为。

3 神经源性损伤模型

311 神经瘤模型[14] 是20世纪70年代,由W all及其同事首先介绍的神经病理疼痛模型。方法是:大鼠,麻醉,于一侧后肢大腿外侧切开皮肤,分离肌肉,暴露坐骨神经干,在大腿中断,用细细线紧扎神经干,然后在结扎的远断完全切开神经干,再将断面的近中断神经干5~8mm植入一端密闭的医用聚乙烯管内,最后缝合皮肤。通常在术后9~40d,切断的轴突形成神经瘤,并长出枝芽。该模型主要模拟临床截肢后的幻肢痛和神经全切断以后的症状。动物常表现为“自残”

(self2intilate)现象,尽管不知道自残是否与进行性病理疼痛有关,但这一模型已被广泛用于外周神经病理机制的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312 背根节慢性压迫实验模型(CCD)[15] 麻醉大鼠,于背

部正中L

4~L

6

部位切开皮肤,分离脊椎一侧肌肉,用L型探

针头按一定方向插入L

5

椎间孔约4mm,然后抽出针头再将

不锈钢针(长4mm,直径015~018mm)沿探针进入方向与途

径插入L

5

椎间孔。本模型的特点是受损的DRG神经元出现自发放电的频率较高,并呈现多种放电节律形式,这一神经元超兴奋的客观指标,为研究痛敏的细胞机制以及痛信号的起搏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该模型仍保留外周神经的传出与传入功能,与临床椎间孔狭窄和椎间盘突出等引起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的情况相似。

313 慢性结扎损伤模型(CC I)[16] 大鼠暴露坐骨神经干,作3~4个轻度结扎,间距1mm,结扎强度以引起小腿肌肉轻度颤动为宜,动物于5~7d开始出现自发痛、痛敏、痛觉异常等,因此类似临床的慢性疼痛症状,近年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神经病的疼痛模型。

314 段性脊神经结扎损伤模型[17] 将大鼠L5和/或L6脊神经切断或结扎,可以造成坐骨神经的部分损伤,这种模型具有较明确的损伤定量和脊髓阶段定位,而且有利于研究受损与未受损神经纤维在疼痛机制中的作用。

315 外周神经冰冻损伤模型[18] Deleo采用260℃的冰冻探头直接接触坐骨神经干而造成坐骨神经冰冻损伤,该模型适用于研究暂时性外周神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疼痛。

316 其他神经源性损伤模型[19] 除以上模型外,还有多种通过不同损伤方法制备的神经病理疼痛模型。例如,切断一侧坐骨神经(1/3),引起双侧后肢痛敏;切断支配区的交感神经,可以消除异常疼痛反应;在一侧紧靠DRG的外周端,结扎1或2支腰部脊神经,可引起术侧后肢长达5~10周的疼痛反应,其优点是损伤与正常的脊神经完全分开,缺点是手术要

切除L

5或L

6

横突,波及范围较大。

4 内脏牵拉痛动物模型[19,20]

目前国内以有不少内脏牵拉造成的疼痛模型,造模的方法有:用气囊扩张胃;用套塑料管的线绳拉胃;电刺激内脏大神经等。作为内脏牵拉反应的客观指标有:不同水平中枢的诱发电位,内脏大神经的反射性放电、肋间神经放电、动脉血压、食道运动、动物的胃肠外翻、挣扎、吼叫等。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给研究内脏疼痛积累了资料。

5 冠心病心绞痛模型

张页[21]等采用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加“耳缘静脉放血”及垂体后叶素法,建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浊证的动物模型,从主动脉、冠状动脉、心肌病理形态学证实此法可应用于中医模型学;谭之生等[22]用结扎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疼痛模型,观察舒冠滴丸对心绞痛的作用,证明该模型稳定可靠,符合临床实际。

6 结语

一个较为理想的疼痛模型应该满足下述基本要求:①致痛原因近似临床实际情况;②动物的疼痛行为反应以及逃避疼痛刺激的反射活动与某种或某些慢性疼痛症状相似,可以客观检测;③便于进行疼痛发生机制的研究;④模型制备简便,成功率高。目前,西医疼痛模型在其药理与病理研究中已相当成熟,但在新方法的建立,原有技术的完善以及新理论的形成上还存在差距,为了达到以上的基本要求和弥补不足,我们认为,疼痛的实验动物模型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611 在疼痛模型建立的方法上,目前多采用单纯外界伤害性刺激的方法,尚不能全面反映疾病内在的实际情况,所以,首先应提倡建立接近临床实际的具体疾病模型或证病结合模型。例如,陈丁生等[23]以50mg/kg给予W istar雄性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实验性大鼠糖尿病模型,同时采用辐射热刺激法照射大鼠右足外踝部致使发生痛敏观察引起大鼠缩腿反应的潜伏期,以研究中药渴痹康对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影响,观察到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有着与临床完全一致的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三多一少”症状,值得参考。其次,要重视理解疾病的起因,病理机制及发展过程,使要建立的动物模型与某一疾病发生的病因、病理过程相吻合、把造模成功与否的标准由原有的表象、直观、整体观改变为因果分析方法,系统整体观。最后,要加强与临床研究进行合作,弄清某一疾病出现疼痛症状的根本生理与病理机制,为疼痛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612 在动物学上,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疼痛模型的建立要求动物与人必须完全相似,即必须采用自然病因,且把疼痛的病因与病性、病位、环境、年龄、体质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考虑,这就要求实验动物学重视人与动物的相似形研究,注意动物的个体差异研究,注意不同疼痛动物的行为研究。另外,在大鼠、小鼠、豚鼠、家兔、狗等袭用的动物之外,是否还具有更具特色的或便于疼痛机制研究的受试对象可供选择,必要时还应与兽医学联合进行研究。

613 在指标的选择和检测上,对于疼痛与镇痛机理的分析以前常以模型动物的行为反应和逃避疼痛刺激的反射活动为依据,虽然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但主观因素多,个体差异大,结果分析粗浅,已远远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现代对于疼痛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就急需引入高科技的手段和技术(如膜片钳技术、色谱技术、计算机分析技术、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在相关指标的选择上,重视与疼痛发生机制关系较为密切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与神经通路密切相关的即刻早期基因(i m mediately early gene,I EG)以及与外周中枢不同水平的痛觉调制中起重要作用的NO及NOS 等,使疼痛这种本来模糊的主观感觉定性定量。

614 在模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上,则要求模型制备方法简便,程序简单,一次性造模成功率高,尽量避免对模型无关的创伤和损害,模型应具重现性和一致性,而且要便于进行疼痛发生机制的研究。

615 目前,科研中使用较多的为西医病理疼痛模型,却忽视了中医对于疼痛病症的认识或缺少中西医疼痛模型之间的对比研究。应根据中医对疼痛“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病理机制的认识,建立符合中医理论的中医“证候”疼痛模型或中西医病症结合模型,这将有利于全面深入的揭示痛与镇痛的机理,有利于探讨疼痛这种症候在某一具体疾病中的体现,同时对于发展中医对于疼痛生理病理机制认识的理论也具有重要意义。陈小野[24]用醋酸给予大鼠胃底注射造成醋酸性胃溃疡疼痛病模型与破气耗气加饥饱失常造成大鼠脾虚证的中西医病证结合模型,为研究中医“脾胃虚寒疼痛”提供了科学的实验动物模型,同时也为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的证病结合模型开创了道路,提供了思路。

参 考 文 献

1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人名卫生出版社,2000:7.

2 陈京红.蜂毒致结肠炎痛模型的建立.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0,6 (1S):24.

3 许建阳.电针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镇痛机理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1999:6.

4 李树壮.刺激大鼠三叉神经造成硬脑膜内神经源性炎症.沈阳部队医药,2000,13(5):3972398.

5 任永新.头风饮对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c2fos、c2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3):34236.

6 杜力军.精制吴茱萸胶囊对偏头痛小鼠作用的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5):426.

7 Edvinss on L.动物及人类实验性头痛模型.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22(4):2282231.

8 Suzuki R,ChapmenV,dickensen AH.The effectiveniss of s p inal and system ic mor phi on on rat dorsal horn neur onal res ponses in the s p inal nerve ligati on model of neur opathic pain.Pain,1999,80:2152228.

9 Ka wakam iM,et al,The r ole of phos pholi pase A2and nitric oxide inpain related behavour p r oduced by an allgragh of intervertebral disc matieri2 cal t o the sciatic nerve of the rat.Sp ing,1997,20(10):107421079. 10 Cart on S M,Lakan HA,Ki m SH,et al,behavier manifestati ons of an experi m ental model for peri pheral neur opathy p r oduced by s p inal nerve ligati on in the p ri m ate.Pain,1995,56:215522166.

11 Ha JX,Xj,A ldskogouis H,et al.Phot oche m ichlly2induced transint s p i2 nal cord ischr mal induces behavi oral hypersencitivity t o mechenical and cold,but not t o noxi ous heat sti m uli in the rat.Exp Neur ol,1996, 376(2):1872194.

12 Chong K,Lee BH,Yoon W Y,et al.Sy mpathetic s p runting in the r oot ganglia of the injured peri pheral nerve in a rat neur opathic model.J comp Neur ol,1996,376(2):2412252.

13 刘献宽,谢益宽.周围神经病损引起的慢性痛的形态学和生理功能改变.生理科学进展,1998,29(2):1202124.

14 W all P D,Gutinik M.Ongoing activity in peri pheral nerves:the physi2 ol ogy and phar macol ogy of i m pulses originnating fr om a neur omma.

Exp Neur ol,1974,43:5852593.

15 胡三觉,刑俊玲.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对行为和电生理反应的影响.中国医学疼痛杂志,1997,3:158.

16 Bennet GJ,Xie YK.A peri pheral mononeuyophathy in rat that p r o2 duces dis orders of pain sensati on kike those seen in man.Pain,1998, 33:872107.

17 Bajr onic F,Skereij J.Extent of nocicep tive der mat omes in adult rat:Is not p ri m arily maintained by axonal comp ititi on.Pain,1998,150: 1152121.

18 Deleo JA,Conmbs DW,W illebrign RW,et al.Charicaterizati on of a neur opathic pain model:Sciatic cryoneur olysis in the rat.Pain,1994, 56:9216.

19 张文捷.外周神经损伤性疼痛动物模型及神经行为观测.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4):3152316.

20 崔肇春.内脏痛反应动物模型及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1978,4

(2):60265.

21 张页.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浊证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2):50253.

22 谭元生.舒冠滴丸抗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中国中医急诊,2000,9(1):29233.

23 陈丁生.渴痹康防治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中国医药学报,1997,12(3):29230.

24 陈小野.大鼠醋酸性胃溃疡和脾虚证证病结合模型的病理研究.

中医杂志,1991,32(2):45.

颈椎牵引三要素的应用与研究杜怀斌

【关键词】 牵引;颈椎病

牵引是颈椎病非手术治疗中一个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治

疗方法。其中牵引角度、牵引重量、牵引时间合称为颈椎牵引三要素,是影响牵引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拟从三要素的应用现状及研究概况对近期文献加以归纳整理如下。

1 牵引角度

普遍认为,牵引角度影响最大应力的位置,牵引角度不同,最大应力的位置不同。李雪迎等[1]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颈椎的牵引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发现,当牵引力不变,随着牵引角度的增大,颈椎的位移增大,颈椎上最大应力的位置下移,各椎间隙的形变增大。房敏等[2]应用生物力学电测技术观察了拔伸手法牵引在不同角度时的最大应力分布情况,发现其变化相差较大,当前屈20°时,C

127

的最大应力相差19185kg/c m2(P<01001),并且变化趋势最大。詹红生等[3]的实验也证实,颈椎关节后缘所受拉应力大小与牵引方向之

间存在密切关系,如前屈15°的牵拉力在C

425

关节所产生的应

力最高,而前屈25°的牵拉力则在C

526、C

527

关节产生的应力

最高。

一般而言,牵引角度是指牵引时颈椎处于屈曲位或伸展位的角度。大多数人认为在颈椎牵引过程中应保持一种屈曲位。曾有人通过X线观察发现,垂直位牵引时,椎体后缘不能充分伸展。巩南生等[4]更坚决指出:“切不可后仰”。杨建伟等[5]从力学角度指出:过伸位的弓形牵引不合理,因为此

作者单位:637400四川省阆中市中医医院时浅层伸肌虽处于松驰位,深层的短小伸肌却被拉紧,这种体位还引起椎间孔、椎管容积缩小及椎间盘后方压力增高;中立位牵引是针对全颈椎减压而不是特定病变部位,屈曲位则较理想,认为这种体位与减痛体位一致,不增加对肌群的刺激,且能展平脊柱、增大椎间孔和椎管容积。但也有人主张采用中立位后伸牵引[6,7],或者某些情况下,如病在上颈段[8,9]、颈椎曲度呈反弓型[10]、脊髓型颈椎病[10]等采用后伸牵引或直立牵引。

对于牵引的左右旋转角度,有人坚决反对[11],有人主张旋转[7],其角度是15°~30°,频率是10圈/m in。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对它肯定或否定的进一步研究。

牵引时屈曲的角度众说纷纭,但一般都在0°~30°之间。过分屈曲会增加伸肌和神经根的张力,并且椎体向前方转动压缩前方椎间隙,极可能前方压缩的程度超过后方伸展而加重椎间盘后突[5]。越来越多人逐渐趋向于一个共识:颈椎牵引的角度是一个变量。一个患者的牵引角度要受4个方面的影响。

111 颈椎的主要病变位置 病变节段不同,牵引角度不同,詹红生等[3]用光弹法观察到,C

425

关节以前屈15°的牵拉力所

产生的应力最高,而C

526

、C

627

则以前屈25°的牵拉力所产生的应力最高。

112 患者颈椎的实际曲度 有人认为当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时,牵引角度要适当改变。同一牵引角,在颈椎生理曲度正常及颈椎生理曲度消失的两种情况下,最大应力位置不同。如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一、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HGB)的贮存铁缺乏,HGB合成减少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发生于以下情况:(1)铁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见于饮食中缺铁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铁吸收不良,见于胃酸缺乏、小肠粘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服用抗酸和H2受体及抗剂等药物等情况。(3)铁丢失过多,见于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如钩虫病、月经量过多等。 IDA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据报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IDA,因此,研究ID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研究中,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IDA),又是实施研究的基础工具。常见的IDA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如下: 实验动物:一般选用SD大鼠,4周龄,雌雄不拘,体重65g左右,HGB≥130g/L。 建模方法:低铁饲料加多次少量放血法。低铁饲料一般参照AOAC 配方配制,采用EDTA浸泡处理以去除饲料中的铁,饲料中的含铁量是诱导SD大鼠形成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关键,现有研究表明,饲喂含铁量<15.63mg/Kg的饲料35天,SD大鼠出现典型IDA表现,而饲喂

含铁40.30mg/Kg的饲料SD大鼠出现缺铁,但并不表现贫血症状。建模时一般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动物饮水,以排除饮水中铁离子的影响。少量多次放血主要用于模拟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导致的铁丢失,还可以加速贫血的形成。放血一般在低铁饲料饲喂2周后进行,常用尾静脉放血法,1~1.5ml/次,2次/周。 模型指标:(1)HGB≤100g/L;(2)血象: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偏小,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MCV减小、MCHC降低;(3)血清铁(SI)降低,常小于10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常大于60μmol/L。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模型不能用于铁吸收不良相关IDA的防治研究。根据具体的研究需要,也可以适当调整建模方法。 二、白血病动物模型 用免疫耐受性强的人类胎儿骨片植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小鼠皮下,出于人类造血细胞与造血微环境均植入小鼠,建立具有人类造血功能的SCID小鼠模型称为SCID-hu小鼠。再将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植入SCID-hu小鼠皮下的人类胎儿骨片内,植入的髓系白血病细胞选择性生长在SCID-hu小鼠体内的人类造血微环境中,即为人类髓系白血病的小鼠模型。SCID小鼠是由于其scid所致。T、B淋巴细胞功能联合缺陷,这种小鼠能接受人类器官移植物。 造模方法:

痛风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痛风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通过对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病的动物模型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对模型制作的现状,常用模型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价。目前常见的痛风动物模型在稳定性,持久性,制作程序的标准化等方面需要继续努力改进,复制出更接近于人类嘌呤代谢障碍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形成的持久稳定的高尿酸血症模型是基础和关键。应用现有模型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需注意根据模型特点和研究目的合理选择,加强多种模型的联合应用,并注意实验结果的合理评价。 【关键词】痛风;动物模型;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 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20年间,痛风在我国发病率已上升至7.6/10万,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尤高[1,2],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努力,已探索性地建立了一些疾

病动物模型,可供研究参考。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风重要的前提和生化基础,但是痛风的患病率远低于高尿酸血症[3],故本文主要讨论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病的动物模型制作。 1 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 1.1 鼠兔等哺乳动物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由于鼠兔等哺乳动物体内嘌呤代谢途径与人类不同,难以从嘌呤代谢紊乱方面来复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模型,因此人们将尿酸钠盐(MSU)直接注射局部关节以获得类似临床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 早在19世纪80年代,Coderre等[4]就采用MSU 0.2 ml 注射大鼠踝关节的方法,造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陈文照等[5]在研究痛风宁疗效时,采用MSU溶液0.2 ml注入大鼠右侧踝关节腔,模型动物受试关节周围软组织明显充血水肿,受试关节滑膜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明显肿胀,确认造模成功。金红兰等[6]将5%尿酸盐溶液50 μl,注入痛风模型组大鼠右后肢内踝的胫跗关节腔内,每个动物仅注射1次,24 h后,模型大鼠内踝的胫跗关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行走迟缓、足爪卷曲、肢体不愿着力负重,个别动物后肢过度俯屈甚至跛行。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局部解剖发现尿酸盐结晶沉着于踝关节腔内,光镜下可见明显的关节炎病理改变。王斌等[7]将大鼠双侧后腿膝关节周围剃毛,消毒皮肤,轻度弯曲膝关节,经关节正中进针,用TB注射器6号针头将2%尿酸钠晶体溶液0.2 ml通过髌上韧带注

实验动物模型

第章实验动物模型 第一节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 第二节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模型 选择什么样的实验动物作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不能随便选用一种实验动物来作科学研究,因为在不适当的动物身上进行实验,常可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可靠,甚至使整个实验徒劳无功,直接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成败和质量。事实上,每一项科学实验都有其最适宜的实验动物。

第一节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 ?科学研究工作中实验动物的选择,首先应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来选择,其次再参考是否容易获得、是否经济,是否容易饲养和管理等情况。 ?在实验动物选择上必须注意三点,即实验动物的种类(Species);品种(Breed)或品系(Strain);质量和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

尽量选择与研究对象的机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 ?生物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问题。因此,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动物的种系发展阶段。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选择那些机能、代谢、结构和人类相似的实验动物作实验。一般来说,实验动物愈高等,进化愈高,其机能、代谢、结构愈复杂,反应就愈接近人类,猴、狒狒、猩猩、长臂猿等灵长类动物是最近似于人类的理想动物。

第二节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一、动物模型的意义和优越性 ?生物科学研究的进展常常依赖于使用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二者的试验基础。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十分复杂的,要深入探讨其疾病的发病机理及疗效机理不能也不应该在病人身上进行。可以通过对动物各种疾病和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以控制人类的疾病的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

疼痛动物模型规范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 科研探索2007-04-25 23:11:36 阅读14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疼痛是机制非常复杂的神经活动。疼痛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疼痛机制的复杂性,使得在患者身上研究与疼痛有关的神经机制成为不可能的事。因而,我们的研究需要相应的动物模型。本章介绍了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疼痛动物模型。在概要介绍了疼痛研究的意义及其现状之后,重点介绍了在生理痛研究和急性、慢性病理痛研究中所应用的动物模型。生理痛的模型即常用的动物伤害性感受阈测定法;急性病理痛的模型则主要是各种急性炎症模型模型;慢性病理痛的模型则包 括慢性炎症模型和慢性神经损伤模型。 前言 疼痛(pain)是人们一生中经常遇到的不愉快的感觉。它提供躯体受到威胁的警报信号,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种特殊保护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各种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当今困扰人类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仅在美国就有三至四千万人患有慢性痛。据估计,美国每年用于治疗慢性痛的费用约为400~600亿美元;澳大利亚每年用于治疗疼痛的费用占全部医疗费用的40%。随着医学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烈性传染病逐渐得到控制,疼痛在人的身心痛苦和医疗费用消耗上的相对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由于难以在人体对疼痛进行深入的机制研究,有必要建立疼痛的动物模型。但疼痛是是包括性质、强度和程度各不相同的多种感觉的复合,并往往与自主神经系统、运动反应、心理和情绪反应交织在一起,它既不是简单地与躯体某一部分的变化有关,也不是由神经系统某个单一的传导束、神经核和神经递质进行传递的,所以很难将某种客观指标与疼痛直接联系起来。因而,我们只能根据模型动物对伤害性刺激的 保护反应和保护性行为来推测它们的疼痛程度。 伤害性感受(nociception)和痛觉是两个有密切关系但又不相同的概念。前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由于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而引起的传入信息的加工和反应,以提供组织损伤的信息;痛觉则是指上升到感觉水 平的疼痛感觉。两者之间有时并没有严格的相关性。 生理痛模型与常用的痛阈测定法 概述 为了能够对痛觉现象及其机制作深入细致的观察,特别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痛觉机制,必须建立动物的痛觉模型。又由于痛觉是意识水平的感觉,我们无法确定动物是否具有痛觉,只能观察其对伤害性刺激的行为反应。因而在下文的描述中有时用伤害性感受阈 (nociceptive threshold)取代痛阈(pain threshold)。 正常情况下,疼痛是机体对外界伤害性刺激的感受,它是一种报警系统,提示实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的可能性。如果这种伤害性刺激是可以回避的,那么痛觉就是一种具有完全的积极意义的感觉形式,称为生理痛。这种意义上的疼痛模型实际上就是对伤害性感受阈的测量。它是通过观察动物对伤害性温度 和机械刺激的逃避反应实现的。 如果动物遇到无法逃避的伤害性刺激,就会引起它的情绪反应,发出嘶叫声。这是需要高级神经中枢配合的反应,并且不受局部运动功能的影响。因而,在伤害性刺激下引起的嘶叫反应也可以作为伤害性 感受阈的测量指标。 热辐射-逃避法 这是最常见的伤害性感受阈测量方式。最常用的有热辐射-甩尾法、热辐射-甩头法和热辐射-抬足法。

实验方法总结:动物模型部分

实验方法总结:动物模型部分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1)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2) 2.1. 体外(浸润模型) (2) 2.2. 体内(转移模型) (2) 3、研究肿瘤细胞耐药 (4) 3.1. 耐药细胞株的建立 (4) 3.2. 裸鼠移植瘤耐药模型的建立 (5) 从肿瘤起源分,肿瘤动物模型的分类如下: 从研究目的来分,可以从增殖、转移、耐药三个角度来分析: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细胞准备:GeneA敲减慢病毒感染细胞扩增至需要的细胞量。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 取Balb/c裸鼠,雄性,6周龄,每组10只,适应一周后进行肿瘤细胞注射。

XXX细胞消化离心后制成单细胞悬液,计数后取适量的细胞用PBS悬浮,在Balb/c裸鼠侧腹部皮下接种。每只接种2×106个细胞,注射体积为100 μL。此后,每隔5天测量注射部位肿瘤的体积。30天后裸鼠小鼠腹腔注射80 mg/kg 戊巴比妥钠,小鼠麻醉后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侧卧位,接种部位朝上),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肿瘤称重,将肿瘤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肿瘤一分为二,一份4%多聚甲醛固定,待后续病理分析,一份-80℃冻存。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肿瘤转移的模型包括两大类:体外(浸润模型)和体内(转移模型)。体外(浸润模型):了解肿瘤细胞对周围相连组织的侵润性。体内模型主要研究肿瘤细胞的转移性即肿瘤细胞在远端组织形成病灶的能力。 2.1. 体外(浸润模型) 例:浸润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方法:取若干只Balb/c免疫缺陷裸鼠,将分离和鉴定并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脑胶质瘤干细胞立体定向法行小鼠颅内接种,每组10只。小鼠麻醉后头部正中切口,剥离骨膜后钻孔(坐标是冠状缝后0.5 cm,矢状缝右侧2.5 cm) 。取2 μL胶质瘤干细胞以1×104 cells /只小鼠的剂量,经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射入鼠脑纹状体内(深度是2.5 ~3 mm) 。在确定的时间点处死一部分动物进行荧光( 立体荧光显微镜下) 病理证实和比较,同时检查脑胶质瘤干细胞的体内生长特征以及干细胞标志物等。 2.2. 体内(转移模型)

痛风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痛风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通过对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病的动物模型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对模型制作的现状,常用模型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价。目前常见的痛风动物模型在稳定性,持久性,制作程序的标准化等方面需要继续努力改进,复制出更接近于人类嘌呤代谢障碍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形成的持久稳定的高尿酸血症模型是基础和关键。应用现有模型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需注意根据模型特点和研究目的合理选择,加强多种模型的联合应用,并注意实验结果的合理评价。 【关键词】痛风;动物模型;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20年间,痛风在我国发病率已上升至 7.6/10 万, 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尤高]1,2],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努力,已探索性地建立了一些疾病动物模型,可供研究参考。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风重要的前提和生化基础,但是痛风的患病率远低于高尿酸血症]3],故本文主要讨论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病的动

物模型制作。 1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 1.1鼠兔等哺乳动物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由于鼠兔等哺乳动物体内嘌呤代谢途径与人类不同,难以从嘌呤代谢紊乱方面来复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模型,因此人们将尿酸钠盐(MSU直接注射局部关节以获得类似临床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 早在19世纪80年代,Coderre等[4]就采用MSU 0.2 ml 注射大鼠踝关节的方法,造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陈文照等[5]在研究痛风宁疗效时,采用MSU溶液0.2 ml注入大鼠右侧踝关节腔,模型动物受试关节周围软组织明显充血水肿,受试关节滑膜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明显肿胀,确认造模成功。金红兰等 [6]将5%尿酸盐溶液50 l,注入痛风模型组大鼠右后肢内踝的胫跗关节腔内,每个动物仅注射1次,24 h后,模型大鼠内踝的胫跗关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行走迟缓、足爪卷曲、肢体不愿着力负重,个别动物后肢过度俯屈甚至跛行。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局部解剖发现尿酸盐结晶沉着于踝关节腔内,光镜下可见明显的关节炎病理改变。王斌等[7]将大鼠双侧后 腿膝关节周围剃毛,消毒皮肤,轻度弯曲膝关节,经关节正中进针,用TB注射器6号针头将2%尿酸钠晶体溶液0.2 ml通过髌上韧带注入大鼠膝关节腔,制成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最近,姚丽等]8]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进行

缺血性中风动物模型研究

缺血性中风动物模型研究 2013级硕士8班陈林伟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实验动物或细胞模型完全模拟人类的中风十分困难,动物模型与临床的拟合具有重要意义。脑缺血动物模型为研究脑缺血后病理过程.病理生理机制及评价潜在的治疗干预效果等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手段。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动物模型;大脑中动脉闭塞 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和脑梗塞等。缺血性中风是由大脑主动脉或其分支血栓形成,或内栓子阻塞引起,且多为大脑中动脉(MCA)栓塞。利用实验动物或细胞模型完全模拟人类的中风十分困难,过去二十年,经动物模型研究证明有效的700多种药物中,除一种新自由基消减剂(NXY-059)外,其余全都未能在三期临床得到阳性结果,从而无法证明其有效性,故研究建立与人类发病机理相近、可长期观察、结果稳定可靠、便于操作、价格低廉而实用的符合人类中风的动物模型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实验动物的选择 在新药研发与脑缺血基础工作中,选择恰当的动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缺血性中风动物模型中使用的实验动物有两大类:即灵长类和啮齿类。对于中风的生理病理的了解,最初来源于中风患者。因此,灵长类动物对中风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与人类相似的多脑回灵长类动物种属(如猕猴),在行为和感觉运动整合方面与人类有密切的相似性,是中风基础研究、探索性研究和临床前评价的最佳动物模型。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制备模型,已有了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如狒狒。STAIR会议提出,药物一旦用小动物做出阳性结果,应该在较高的物种进行验证,然后才能开始临床试验[1]。最近报道,利用狨猴模型发现了神经保护药物氯美噻唑。国内也有学者采用光化学法成功造成树鼩局部脑缺血模型呤[2],其造模方法亦被多人借鉴采纳。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无标准化的、被广泛接受的灵长类动物中风模型。 与灵长类较大的动物相比,啮齿类动物模型,如大鼠和小鼠,具有价格便宜、来源充足、品种纯化、制作模型方法简单、存活率高、脑血管解剖和生理较接近于人类、易于监测生理参数,脑标本制作容易等多面的优势[3]。但是啮齿类动物的大脑与人和非人灵长类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的探讨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的探讨 【摘要】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或新近建立的动物疼痛模型,提出对今后疼痛模型发展的认识。在模型建立的方法上,要创制接近临床实际的中西医证病结合模型;在有关疼痛指标的检测方面,要以观察疼痛模型的行为反应和反射活动为主转向以高科技手段定性、定量为主。 【关键词】疼痛;模型;实验动物 疼痛是个复杂的神经病理与主观感受症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近年来,在疼痛和镇痛研究领域已普遍重视建立模拟临床患者急、慢性或持续性疼痛的实验模型。疼痛模型建立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一般地,有化学刺激性模型,物理刺激性模型,神经源性损伤模型,内脏牵拉疼痛模型以及其他多种模型。但要一个模型同时反映多种病因引起的疼痛是相当困难的,实验者需针对研究的目的去选择或建立实用的疼痛模型。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或新近建立的疼痛模型作一简要探讨。 1 化学刺激法 化学刺激法制造的疼痛模型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的一类疼痛模型,主要有炎性刺激致痛和药物刺激致痛两种。 1.1 炎性刺激致痛 1.1.1 炎剂内脏痛模型 1.1.1.1 炎剂扭体法[1] 常用小鼠,腹腔注射0.6%冰乙酸0.2 ml/只或0.05%酒石酸锑钾0.2 ml/只致痛。观察10~20 min 扭体反应的次数或出现扭体反应的动物数,计算镇痛百分率。本法适于筛选非麻醉性镇痛药,尤其是筛选甾体抗炎药镇痛作用的一种敏感而简便的一种方法,但缺乏特异性,个体差异大,故腹腔时的部位和操作技术应尽量保持一致。 1.1.1.2 蜂毒致结肠炎疼痛模型[2] 在目视条件下将蜜蜂毒注入即时麻醉大鼠的乙状结肠黏膜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观察清醒大鼠由于坛性内脏痛所致的紧张性疼痛行为,如舔咬下腹部及阴部区域,腹部收缩,身体伸展及全身收缩。此法避免了由于腹腔注射化学刺激物造成的腹壁躯体性痛成分的介入以及大面积的弥散性脏器、黏膜以及腹腔壁层的损伤,具有行为反应特征明显、痛评分客观实际、符合临床症状、操作简便且重现性好之优点,与福尔马林致痛相对照,前者比后者第二相炎症反应明显且持续期长,这对炎症性镇痛药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1.1.2 致炎剂致局部关节肿胀疼痛模型方法是选用适当的致炎剂,于大鼠或小鼠后足跖或踝部皮下注射。如注入后0.5~1 h肿胀达峰值的鸡蛋清、5-HT、

生物医学研究中各类实验动物的选择索引

生物医学研究中各类实验动物的选择索引一、两栖纲 蛙与蟾蜍与人类的关系疏远、个体小、易于饲养。有冬眠、体外受精繁殖。蛙在发育过程中呼吸系统的鳃转变成肺。蟾蜍的皮肤薄,有毒腺能分泌蟾蜍素,特别是耳下腺分泌量最多。蛙的离体心脏常为生理、药理研究心脏生理、药物作用的标本。腓肠肌坐骨神经标本可作神经肌肉试验。刺激蛙的皮肤可观察反射弧的作用。破坏蛙的脊髓可造成脊髓休克。在显微镜下观察肠系膜血管反应,可见血栓形成,血流阻滞循环障碍等现象。 1.心血管生理,神经肌肉生理血栓形成。 2.乙酰胆硷含量测定试验(蛙腹直肌)。 3.观察血管的反应性实验(肠系膜血管,下肢血管灌注等)。 4.妊娠诊断试验,内分泌、生殖和胚胎学研究。 5.变态与遗传学研究。 二、爬行纲 蛇与人类关系疏远。可作再生,神经生理和毒物(抗凝)的研究。蛇毒可用以制备抗血清。蛇毒的分离和提取物用于镇痛、抗癌、溶解血栓等。 1.再生,神经和毒物研究。 2.蛇毒制备抗血清,分离提取蛇毒可作镇痛、抗癌、溶解血栓用。 三、鸟纲 鸡、鸽等与人类的关系远。鸡的体温较高(38℃),无汗腺、听觉敏

感。鸡胚是病毒学研究、制造牛痘苗、麻疹疫苗等生物制品的原材料。鸡血易凝,可供凝血试验。鸡为杂食动物,有自发性的动脉粥样硬化。可作实验模型。去势的雄鸡可作性激素的研究。 鸽的听觉视觉非常发达、定向能力好、姿势平衡敏捷。破坏半规管后肌肉紧张失调。姿势失去平衡。不同品系的鸽子对高胆固醇膳食反应不同。Show Raeers和Racing Homers两个品系不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一) 鸡 1.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2.性激素的研究。 3.鸡胚作病毒试验和疫苗制造原材料,还可进行肿瘤、内分泌、营养、药理、组织移植胚胎、毒理、畸胎等研究。 4.血凝试验。 5.生理学、维生素研究。代谢和遗传研究。 6.鸡红细胞还用免疫学试验。 (二) 鸽 1.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2.迷路与姿势关系实验,半规管破坏后姿势失调。 3.大脑半球和小脑切除试验。 四、哺乳纲 这一纲的动物,其基础生物学与人类比较接近,是实验动物的主要来源,有些动物已经实验动物化,个体比较均一,控制了微生物的感染,

骨性关节炎痛的动物模型-AmazonS3

?FACT SHEET No. 4 骨性关节炎痛的动物模型 Victoria Chapman, BSc, PhD 动物模型,不仅帮助科学家们深入研究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疼痛机制,并且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基础。然而,以往的OA模型,主要是用来反映结构病理学变化。直到最近,OA模型用于研究人类OA痛的有效性,才被详细的阐明。OA痛模型的不同,反应OA患者个体之间痛体验的差异。 动物OA是逐渐发展形成的。例如,Dunkin-Hartley豚鼠、STR/ort小鼠、狗和马。然而,动物OA的发展过程很难预测的,且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动物OA模型包括2大类:(1)手术模型:半月板和/或交叉韧带的横断术,或关节失稳术等。(2)化学模型:关节腔注射碘代乙酸钠盐等。上述模型已经用来研究OA病理学和OA疼痛的机制。动物模型和人类OA,尽管早期病理改变可能不同,但在晚期都出现类似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如骨刺、软骨的破坏、软骨下骨的重建、痛行为)。 OA是一种慢性疾病。所以,急性炎症痛的模型(如,足底或者关节腔内注射角叉菜胶)与人类OA 痛相似性小。慢性关节炎模型,包括单关节模型(关节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或甲基化牛血清白蛋白)和多关节模型(系统性FCA或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这些慢性关节炎模型引起的疼痛,与人类OA痛类似,常用于研究关节痛的机制。 鼠科或大鼠的膝关节OA模型,负重不对称,类似于OA病人患侧关节不敢承重。另外,这些模型的机械缩足阈值降低,这一点,与OA患者也很类似。 动物模型的其它行为,包括后肢的握力减少、固有的行为改变(如挖掘行为)、关节施压或扭矩引发的嘶叫,都是评价痛行为的指标。实验犬和其它大型实验动物的关节炎痛行为,主要通过步态分析进行评价,尽管量化的痛感觉评分在这些动物模型中的应用有所增加。虽然动物模型的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2016年版权。版权所有。

实验动物心肌肥厚模型

III.实验动物心肌肥厚模型 A、压力超负荷/主动脉缩窄 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脏肥厚常用的手术方法是主动脉缩窄(i.e.缩窄升主动脉)。 小鼠行主动脉缩窄(TAC)可以引起心脏机械性的压力超负荷,最终导致心肌肥厚、心衰(20,84)。TAC通常诱导方法采用在近胸骨端行小切口, 缩窄主动脉的这样的开胸手术。TAC模型虽然不能完全模拟人类的心室重构,但该模型可以用于肥厚发病过程中多种基因学的研究。主动脉缩窄模型能很好的模拟血流动力学超负荷引起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发展。该动物模型在主动脉缩窄造成心肌肥厚几个月后会导致心衰。 B、容量超负荷 在静脉回流适当的情况下,心脏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就会引起CHF(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内檐沟血或回心血量增加导致瓣膜闭锁不全就会引起心室容量超负荷。在慢性动脉和/或二尖瓣瓣膜回流疾病中的容量超负荷,我们会观察到“舒张期压力-容积曲线”整体右移,说明心脏僵硬度增加,即发生LVH (可见于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36)。通常情况下,容量超负荷CHF模型制备方法是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即于肾动脉上方分离出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用血管夹在近肾动脉端夹闭主动脉阻断血流;用0.6-mm的针头由主动脉远端刺入,继续进针刺入下腔静脉,使动静脉联合。退针后,缝合血管壁伤口。4-5周后,就能复制出心肌肥厚模型,并具有左心室收缩力增强、舒张末期压力增加的特点(257)。 C、冠状动脉结扎 冠状动脉结扎常用于复制心衰动物模型。冠脉左前降枝(LAD)结扎后会阻断心脏的供养和营养输送,这种情况类似于人类心脏病发作时伴随的症状。血氧和营养供输阻断后,心肌细胞死亡,心脏整体功能受影响,最终导致心功能紊乱。由于这种动物模型非常接近临床心衰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证明该模型是心衰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手段(13)。 D、转基因型心脏肥大模型 几十年以来,一些心脏肥大和心力衰竭的转基因小鼠模型被学者们用于心肌肥厚和心衰这些致命疾病的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受条件限制,在此不能针对于所有模型作一全面的综述,但在此文中,我们介绍一种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能成功模拟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以及最终演变为心衰的过程。表1列举的是截止目前,研究学者们发现的较成熟的心肌肥厚/心衰模型。 表1:小鼠心衰模型 转基因小鼠模型代谢转变模型ECM紊乱转基因模型 肌侵蛋白,TNFα,G i,Gαq,PKCβ,PKA,β1AR, 磷酸化蛋白, 肌集钙蛋白, 钙调磷酸酶, L-型Ca2+ 通道 线粒体功能紊乱 氧化应激 脂肪酸氧化(FAO) 通路的受损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1/TIMP1

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_童晔玲

中国肿瘤2007年第16卷第5期 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童晔玲,何国浓,严继贵,俞丽霞,王泽时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摘要: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癌痛动物模型为癌症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癌痛有其 独特的病理机制,与外周敏化、 中枢敏化、骨溶解和肿瘤对外周神经的直接作用等有关。全文综述癌痛动物模型及癌痛机制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癌痛;动物模型;机制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242(2007)05-0338-02 ResearchProgressonAnimalModelandPathologicalMechanismsofCancerPain TONGYe-ling,HEGuo-nong,YANJi-gui,etal. 癌痛属慢性疼痛的范畴,与炎症痛、神经病理性痛相比,有其独特而复杂的机制,癌痛动物模型的出现,为癌痛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动物模型,这将对癌痛机制的深入探讨、寻找缓解癌痛新方法、筛选有效的镇痛药物提供极为有效的途径。本文就近几年出现的癌痛动物模型及癌痛病理机制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1 癌痛的动物模型研究 由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肺癌等常发生骨转移,肿瘤骨侵袭和扩散造成骨癌痛,是癌症诱发疼痛的主要原因,所以目前关于癌痛模型的研究集中于肿瘤骨转移模型。 1999年美国的Schiwei等[1]首次报道了小鼠股骨癌痛模型。将溶骨性的NCTC2472纤维肉瘤细胞种植于同源C3H/HeJ小鼠股骨远端的骨髓腔内,种植后第5d出现骨质破坏,破骨细胞数目增多,种植后14d,行为学上出现自发痛和触诱发痛,疼痛程度与骨质破坏程度成正比,神经递质也有改变,且可以被骨保护素(OPG)所逆转。 2001年Wacnik等[2]建立了小鼠跟骨癌痛模型,将NCTC2472细胞植入小鼠跟骨,种植后第3d肿瘤细胞与骨粘连,第6d出现骨质溶解,同时出现机械性痛觉增敏和冷刺激痛觉增敏,一直持续16d,注射吗啡(ED509.0mg/kg)可以缓解机械性痛觉增敏现象。他们还建立了小鼠肱骨癌痛模型,方法及各项指标与跟骨癌痛模型类似[3]。 2002年英国学者Medhurst等建立了大鼠胫骨癌痛模型。该模型是在同源SD大鼠的胫骨骨髓腔 内注射3×103MRMT-1大鼠乳腺癌细胞,种植后10d~ 14d,X线片上显示胫骨骨质显著破坏,第20d骨矿物含量和密度下降,组织学切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发现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动物在术后第12d~14d出现触诱发痛和痛觉过敏,1mg/kg~3mg/kg吗啡有效[4,5]。 目前,国内也已成功复制出大鼠胫骨癌痛模型。谭煌英等[6]按照Medhurst的方法对骨癌痛模型进行了复制,并从疼痛行为学、放射学、组织学多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是国内研究癌痛模型的起点。董航等[7]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运用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注入SD大鼠胫骨骨髓腔,机械痛和辐射热痛刺激的缩爪阈值在术后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显著;术后8dX射线显示注射部位松质骨出现放射性缺损病灶,第14天松质骨放射病灶增多,骨皮质缺失,第22d出现严重的骨破坏;术后8d大鼠后肢苏木精—伊红染色见骨髓腔有异型细胞,骨小梁未见广泛破坏;术后14d可见肿瘤细胞充填骨髓腔,引起骨小梁广泛破坏;术后22d可见肿瘤细胞穿破骨皮质,侵及周围肌肉及软组织。 上述的这些骨癌痛模型中,应用乳腺癌细胞建立的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可视为临床常见的乳腺癌骨转移模型,手术操作较简便,评价方法成熟,具有研究意义。 2 癌痛的发生机制 2.1 初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加(外周敏化)初级感觉神经元位于脊髓背角神经节(DRG),分布着感受不同刺激的多种受体,可将各种伤害性刺激转化为电化学信号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在持续的外周刺激下,DRG神经元发生可塑性变化,外 收稿日期:2006-08-29;修回日期:2006-10-10通讯作者:王泽时、俞丽霞基金项目: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906-10-01(02)) 338

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

病理生理学实习指导 一、缺氧模型的实验性复制 ㈠目的与原理 通过给动物低氧环境,影响Hb的带氧能力及使组织不能利用氧等方法,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经呼吸、机能状态、皮肤粘膜颜色等指标,显示了其不同症状与特征,同时对复制模型的方法及原理又有大概的了解,有利于深入和研究各缺氧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㈡实验对象 小白鼠。 ㈢器材与药品 缺氧瓶(装有管道瓶塞的250ml广口瓶),酒精灯,一氧化碳发生器,1ml注射器,5ml 和2ml刻度吸管,粗天平(附砝码),剪刀,普通镊。 钠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甲酸,浓硫酸,0.125%氰化钾溶液,1%亚硝酸钠溶液,10%硫代硫酸钠溶液。 ㈣步骤与观察 表8-3-1观察指标 呼吸机能状态皮肤粘膜颜色类型(频率、幅度)(活动度) –––––––––––––––––––––––––––––––––––––––––––––––––––––––––––––––––––––––––– 低张性缺氧 一氧化碳中毒 氰化钾中毒 ⒈低氧性缺氧 ⑴将小白鼠至于250ml广口瓶(内装钠石灰吸收二氧化碳)中观察上述指标。 ⑵将瓶塞紧,同时记录时间,每5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如有变化则随时记录)直到动物死亡为止。 ⒉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⑴如图8-3-1装好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⑵将小白鼠一只放入瓶中,观察上述指标。 ⑶取甲酸3ml放入试管内,加入浓硫酸2ml,塞紧。如气泡产生较少,可用酒精灯加热,加速一氧化碳的产生(但不可过热以至液体连续沸腾,因一氧化碳产生过快,动物迅速死亡,血液颜色改变不明显)。 ⑷在整个过程中,注意观察上述指标。 (注):一氧化碳产生原理: H2SO4 HCOOH CO↑+H2O △ ⒊氰化钾中毒性缺氧 ⑴称小白鼠体重,观察上述指标,预先准备1%亚硝酸钠及10%硫代硫酸钠各10ml·Kg-1,以备急救用。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的诊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中医药在治疗BPH上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但能够缓解症状,改善排尿,延缓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较手术治疗患者心理压力小、痛苦少,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有关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对BPH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机理研究为中药治疗BPH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很多临床报道对该病的临床分型尚未统一,患者纳入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也不一致,临床研究缺乏严谨的科学设计及跟踪随访,其结果就是不同临床研究缺少可比性,研究结果重复性差,不能让人完全信服[23225]。机理研究虽然已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应进一步加深[26],并与国际接轨,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确凿的实验依据。相信经过不懈努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药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185721865. 2 顾方六.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发病调查.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32(1):30. 3 吴国欣,林跃鑫,欧敏锐,等.白芥子提取物抑制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Ⅰ).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0):766. 4 金建军,丁强,张元芳.柏诺特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2):99. 5 S okel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6281631.html,bined sabal and urtica extract compared with finas2 teride in men with benign p r ostatic hyper p lasia:analysis of p r ostate vol2 ume and therapeutic outcome.BJU I nternati onal,2000,86(4):439. 6 竺海波,杨世坤,陈志勇,等.柏诺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80例的临床对照试验.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8):652. 7 李金华,陈志强.荨麻干提取物长期治疗良性前列腺综合征的疗效.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2):144. 8 任国峰,黄忆明.大豆异黄酮调节前列腺增生大鼠的性激素平衡.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2):855. 9 郑薇,李会庆.大豆异黄酮、姜黄素预防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山东医药,2005,45(15):20. 10 Fujita R,L iu J,Shi m izu K,et al.Antiandr ogenic activities of Ganoder2 ma lucidum.J Ethnophar macoogy,2005,102:107. 11 Frans D,Peter B,Fernando C,et al.Evaluati on of the clinical benefit of Per m ixon and Ta m sul osin in severe BPH patients PERMAL study subset analysis.Eur opean U r ol ogy,2004,45:773. 12 V ital one A,Bordi F,Baldazzi C,et al.Anti2p r oliferative effect on a p r ostatic ep ithelial cell line(PZ2HP V27)by Ep il obium angustifolium L.Far maco,2001,56:483. 13 张亚大,卢子杰,张平,等.益肾逐瘀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00例疗效观察及对性激素的影响.新中医,2003,35(9):14. 14 陈铭,王峻,彭战英,等.益肾补气通瘀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63例.四川中医,2005,23(11):51. 15 曹继刚,周安方.仙甲汤对前列腺增生大鼠前列腺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4):32. 16 卢太坤,欧阳洪根,金冠羽,等.鳖甲泽兰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5,23(9):59. 17 王希海,夏申娥,卢英民,等.滴泉胶囊对鼠类前列腺增生影响的实验研究.中成药,2003,25(3):213. 18 姚良权,杨卓欣,李顺民,等.补骨脂素对良性增生前列腺细胞增殖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8):601. 19 蔡文清,黎玮,张勇,等.中药方剂I号对小鼠前列腺细胞bcl2、bax、c2myc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 (6):714. 20 张凯,杨新宇,张军,等.泽桂癃爽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和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6):388. 21 L iu J,Shi m izu K,Konishi F,et al.The anti2andr ogen effect of ganode2 r ol B is olated fr om the fruiting body of Ganoder ma lucidum.B i oorganic &Medicinal Che m istry,2007,15:4966. 22 Steenka mp V,Gouwsa MC,Gulum ian M,et al.Studies on antibacteri2 al,anti2infla mmat ory and anti oxidant activity of herbal remedies used in the treat m ent of benign p r ostatic hyper p lasia and p r ostatitis.J Eth2 nophar macol,2006,103:71. 23 张春和,李焱风.中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所致尿潴留概况.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2):54. 24 谷银强,杨阳,王彦田,等.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研究进展.河北中医药学报,2005,20(4):32. 25 刘洋,安立文.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机理的研究进展与现状.中国男科学杂志,2006,20(6):71. 26 温建余,韦晓东.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陕西中医,2005,26,(12):1393.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的探讨 蔺兴遥 邱德文 许建阳 【摘要】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或新近建立的动物疼痛模型,提出对今后疼痛模型发展的认识。在模型建立的方法上,要创制接近临床实际的中西医证病结合模型;在有关疼痛指标的检测方面,要以观察疼痛模型的行为反应和反射活动为主转向以高科技手段定性、定量为主。 【关键词】 疼痛;模型;实验动物 疼痛是个复杂的神经病理与主观感受症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近年来,在疼痛和镇痛研究领域已普遍重视建立模拟临床患者急、慢性或持续性疼痛的实验模型。疼痛模型建立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一般地,有化学刺激性模型,物理刺激性模型,神经源性损伤模型,内脏牵拉疼痛模型以及其他多 作者单位:730000甘肃省兰州市甘肃中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蔺兴遥);贵州省贵阳市贵阳中医学院(邱德文);北京武警总医院(许建阳)种模型。但要一个模型同时反映多种病因引起的疼痛是相当困难的,实验者需针对研究的目的去选择或建立实用的疼痛模型。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或新近建立的疼痛模型作一简要探讨。 1 化学刺激法 化学刺激法制造的疼痛模型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的一类疼痛模型,主要有炎性刺激致痛和药物刺激致痛两种。 111 炎性刺激致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