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基础学习知识原理(第七版)曼昆-名词解释(带英文)

微观经济学基础学习知识原理(第七版)曼昆-名词解释(带英文)
微观经济学基础学习知识原理(第七版)曼昆-名词解释(带英文)

微观经济学原理曼昆名词解释1.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2.蛛网模型():

对于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

供给的时滞性,需求的不是

动态模型分类,画图

3.边际效用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基数效用论

不违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量。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这种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的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的鞋子。对于四轮车而言,必须是有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单位。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

4.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2)特征:凸向原点越远越大不相交

5.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序数效用论

6.预算线(Budget line/ budget constraint)

7.吉芬物品(Giffen good):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8.柯布道格拉

斯生产函数

稀缺性(scarcity):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efficiency):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平等(equality):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incentive):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property rights):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externality):

市场势力(market power):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productivity):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通货膨胀(inflation):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循环流向图(circular-flow diagram):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实证表述(positive statements):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描述(normative statements):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进口品(imports):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品(exports):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市场(market):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competitive market ):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需求表(demand schedule):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demand curve):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正常物品(normal good):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inferior good):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substitutes):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complements):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供给量(quantity supplied):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

供给定理(law of supply):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供给表(supply schedule):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供给曲线(supply curve):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均衡(equilibrium):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当价格调整到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过剩(surplus):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的状态。

短缺(shortage):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的状态。

供求定理(law of supply and demand):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供求平衡的观点。

弹性(elasticity):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应程度的衡量。

总收益(total revenue):一种物品买者支付的量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需求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供给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价格上限(price ceiling):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价格下限(price floor):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关于由谁来承担税收负担的研究。

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sts):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

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买者的支付意愿减买者的实际支付量。

成本(cost):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卖者的成本。

效率(efficiency):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世界价格(world price):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流行的价格。

关税(tariff):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税。

外部性(externality):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外部性的内在化(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 ):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各方在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庇古税(pigovian taxes):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

排他性(excludability):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

竞争性(rivalry):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性。

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公有资源(common resources):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搭便车者(free rider):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支付的人。

成本—收益分析(coast-benefits analysis):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利益的研究。

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

预算盈余(budget surplus):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

预算赤字(budget deficit):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

平均税率(average tax rate):总收入除以支付的总税收。

边际税率(marginal tax rate):增加1美元收入支出的额外税收。

受益原则(benefits principle):认为应该根据人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

支付能力原则原则(ability-to-pay principle):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纵向平等(vertical equity):主张支付能力高的纳税人应该交纳更多税的思想。

横向平等(horizontal equality):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交纳等量税收的思想。

比例税(proportional tax):高收入纳税人和低收入纳税人交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

累退税(regressive tax):高收入纳税人交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累进税(progressive tax):高收入纳税人交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总收益(total revenue):企业出售其产量所得到的量。

总成本(total cost):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量。

利润(profit):总收益减总成本。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s):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与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总收入减显性成本。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增加的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

固定成本(fixed costs):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s):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平均总成本(average total cost):总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s):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s):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边际成本(efficient scale):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保持不变的特性。

竞争市场(competitive market):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

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总收益除以销售量。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沉没成本(sunk cost):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垄断企业(monopoly):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惟一卖者的企业。

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许多出售相似而不相同的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勾结(collusion):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

卡特尔(Cartel):一致行动的企业集团。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战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战略的状态。

博弈论(game theory):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情况下如何行事。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两个被捕获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占优(优势)策略(dominant strategy):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125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劳动的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边际产量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

边际产量值(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资本(capital):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

补偿性工资差别(compensating differential):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对人的投资的积累,如教育和在职培训。

工会(union):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

罢工(strike):工会有组织地从企业撤出劳动。

效率工资(efficiency wages):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

歧视(discrimination):对仅仅由于种族、宗教、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机会。

贫困率(poverty rate):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贫困线(poverty line):由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实物转移支付(in-kind transfers):以物品和劳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

持久收入(permanent income):一个人的正常收入。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化的政策。

效用(utility):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

自由主义(liberalism):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必要的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由yield 在“无知面纱”的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

最大最小准则(maximin criterion):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

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

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进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

福利(welfare):补贴需要者收入的政府计划。

负所得税(negative income tax):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补贴的税制。

预算约束线(budget constraint):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完全互补品(perfect complements):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两种物品。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寻租理论(Rent-seeking theory):

曼昆经济学原理英文版文案加习题答案8章

144 WHAT’S NEW IN THE S EVENTH EDITION: A new In the News box on ―The Tax Debate ‖ has been added. LEARNING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how taxes reduce consumer and producer surplus. the meaning and causes of the deadweight loss from a tax. why some taxes have larger deadweight losses than others. how tax revenue and deadweight loss vary with the size of a tax. CONTEXT AND PURPOSE: Chapter 8 is the second chapter in a three-chapter sequence dealing with welfare economics. In the previous section on supply and demand, Chapter 6 introduced taxes and demonstrated how a tax affects the price and quantity sold in a market. Chapter 6 also described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how the burden of the tax is divided between the buyers and sellers in a market. Chapter 7 developed welfare economics —the study of how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ffects economic well-being. Chapter 8 combines the lessons learned in Chapters 6 and 7 and addresses the effects of taxation on welfare. Chapter 9 will address the effects of trade restrictions on welfare. The purpose of Chapter 8 is to apply the lessons learned about welfare economics in Chapter 7 to the issue of taxation that was addressed in Chapter 6. Students will learn that the cost of a tax to buyers and sellers in a market exceeds the revenue collected by the government. Students will also learn about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degree by which the cost of a tax exceeds the revenue collected by the government. 8 APPLICATION: THE COSTS OF TAXATION

曼昆经济学原理英文版文案加习题答案22章

WHAT’S NEW IN THE S EVENTH EDITION: A new Case Study on Left-Digit Bias has been added and a new In the News feature on "Can Brain Science Improve Economics" has been added. LEARNING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how to examine problems caused b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 market solutions to asymmetric information. why democratic voting systems may not represent the preferences of society. why people may not always behave as rational maximizers. CONTEXT AND PURPOSE: Chapter 22 is the last chapter in the microeconomics portion of the text. It is the second of two unrelated chapters that introduce students to advanced topics in microeconomics. These two chapters are intended to whet their appetites for further study in economics. The purpose of Chapter 22 is to give students a taste of three topics on the frontier of microeconomic research. The first topic addressed i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 a situation when one person in an economic relationship has more relevant knowledge than the other person does. The second topic is political economy , the application of economic tool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ing of government. The third topic addressed is behavioral economics , the introduction of psychology into the study of economic issues. 22 FRONTIERS OF MICROECONOMICS

曼昆-经济学原理1章

1 - 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he word economy comes from the Greek word for “one who manages a household.”At first, this origin might seem peculiar. But, in fact, households and economies have much in common. A household faces many decisions. It must decide which members of the household do which tasks and what each member gets in return: Who cooks dinner? Who does the laundry? Who gets the extra dessert at dinner? Who gets to choose what TV show to watch? In short, the household must allocate its scarce resources among its various members, taking into account each member’s abilities, efforts, and desires. Like a household, a society faces many decisions. A society must decide what jobs will be done and who will do them. It needs some people to grow food, other people to make clothing, and still others to design computer software. Once society has allocated people (as well as land, buildings, and machines) to various jobs, it must also allocate the output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they produce. It must decide who will eat caviar and who will eat potatoes. It must decide who will drive a Porsche and who will take the bus. The management of society’s resources is important because resources are scarce. Scarcity means that society has limited resources and therefore cannot produce all the goods and services people wish to have. Just as a household cannot give every member everything he or she wants, a society cannot give every individual the highest standard of living to which he or she might aspire. 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 In most societies,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not by a single central planner but through the combined actions of millions of households and firms. Economists therefore study 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 how much they work, what they buy, how much they save, and how they invest their savings. Economists also study how people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For instance, they examine how the multitude of buyers and sellers of a good together determine the price at which the good is sold and the quantity that is sold. Finally, economists analyze forces and trends that affect the economy as a whole, including the growth in average income, the fraction of the population that cannot find work, and the rate at which prices are rising. Although the study of economics has many facets, the field is unified by several central ideas. In the rest of this chapter, we look at 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hese principles recur throughout this book and are introduced here to give you an overview of what economics is all about. You can think of this chapter as a “preview of coming attractions.” 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 There is no mystery to what an “economy” is. Whether we are talking about the economy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英文版)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CHAPTER 1 Scarcity : the limited nature of society’s resources. Economics :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 Efficiency : the property of society getting the most it can from its scarce resources. Equity : the property of distributing economic prosperity fairly among the members of society. Opportunity cost : whatever must be given up to obtain some item. Marginal changes : small incremental adjustments to a plan of action. Market economy : an economy that allocates resources through the decentralized decisions of many firms and households as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for goods and services. Market failure : a situation in which a market left on its own fails to allocate resources efficiently. Externality : the impact of one person’s actions on the well-being of a bystander. Market power : the ability of a single economic actor (or small group of actors) to have a substantial influence on market prices. Productivity : the quanti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from each hour of a worker’s time. Inflation : 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level of prices in the economy. Phillips curve : a curve that shows the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Business cycle : fluctuations in economic activity, such as employment and production. CHAPTER 2 Circular-flow diagram : a visual model of the economy that shows how dollars flow through markets among households and firms.

经济学原理总结曼昆

曼昆经济学原理总结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 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 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 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 7)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 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 这一点〉市场失灵)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一一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一一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 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一一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一节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 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家更多的是关注历史提供的自然实验一一因为你不可能为了去验证一些数据去影响国家的经济运行,所以说经济学里的“实验”不是那么好做的。 那么如何去做呢? 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建立理论,再去进一步的观察(检验!)…… 在观察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出一定的假设,这些假设会有利于我们的观察。当然,假设并不是永远的成立。比如我们去买东西,如果商店就在门口,我们可以假设买东西所花费的时间为零,如果是在3站地以外的话,这个假设就不能成立。 建立起经济模型。 两个模型:循环流向图,生产可能性边界 定义一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概念。 这两个家伙基本上可以见名见意。 前者,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后者,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 上如何相互交易。 或者这么说吧。如果你关心的是货币和失业率的关系,那么你所关心的话题应当是宏观经济学。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个公司如何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决策,你所关心的应当是微观经

曼昆经济学原理英文版第11章

Examine why people tend to use common r esour ces too much Consider some of the impor tant common r esour ces in our economy Consider some of the impor tant public goods in our economy Lear n t he def ini ng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goods and common r esour ces Examine why private markets fail to pr ovide public goods See why the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public goods is both necessar y and dif ficult An old song lyric maintains that “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 A moment’s thought reveals a long list of goods that the songwriter could have had in mind. Na-ture provides some of them, such as rivers, mountains, beaches, lakes, and oceans.The government provides others, such as playgrounds, parks, and parades. In each case, people do not pay a fee when they choose to enjoy the benefit of the good.Free goods provide a special challenge for economic analysis. Most goods in our economy are allocated in markets, where buyers pay for what they receive and sellers are paid for what they provide. For these goods, prices are the signals that guide the decisions of buyers and sellers. When goods are available free of charge,however, the market forces that normally allocate resources in our economy are absent. In this chapter we examine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for goods without market prices. Our analysis will shed light on one of the 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P U B L I C G O O D S A N D C O M M O N R E S O U R C E S 225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上下册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 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 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三、绝对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整理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名词解释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 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0、需求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1、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32、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33、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34、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35、供给量: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 36、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37、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8、供给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9、均衡: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40、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中英文对照

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十大经济学原理,他们分别是: 十大经济学原理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们为了获得一件东西,必须放弃另一件东西。决策需要对目标进行比较。 People Face Trade offs. To get one thing, you have to give up something else. Making decisions requires trading off one goal against another. 例子:这样的例子很多,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军事上所占的资源越多,可供民用消费和投资的资源就会越少。同样,政府用于生产公共品的资源越多,剩下的用于生产私人品的资源就越少;我们用来消费的食品越多,则用来消费的衣服就越少;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越多,那么用于休息的时间就越少。 十大经济学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决策者必须要考虑其行为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Decision-makers have to consider both the obvious and implicit costs of their actions. 例子:某公司决定在一个公园附近开采金矿的成本。开采者称由于公园的门票收入几乎不受影响,因此金矿开采的成本很低。但可以发现伴随着金矿开采带来的噪声、水和空气的污染、环境的恶化等,是否真的不会影响公园的风景价值?尽管货币价值成本可能会很小,但是考虑到环境和自然生态价值会丧失,因此机会成本事实上可能很大。 十大经济学原理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的决策者当且仅当行动的边际收益超过边际成本时才采取行动。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A rational decision-maker takes action if and only if the marginal benefit of the action exceeds the marginal cost. 例子:“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例如,人在饥饿时吃一个包子的边际量(此时又叫边际效用)比在温饱时吃一个包子的边际量要大。 十大经济学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动。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Behavior changes when costs or benefits change. 例子:比如一个学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他,他会感到很高兴,然后会更加努力,也可能因受表扬而骄傲退步。 十大经济学原理五 :交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交易使每个人专攻于他或她最擅长的领域。通过和他人的交易,人们可以购买更多样的产品和服务。

微观--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复习题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 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 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千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当一个人不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举例:如果一个人不承担他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全部成本,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吸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某种商品的垄断生产者由于几乎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可以向消费者收取过高的垄断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9.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是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货币贬值,由此产生经济生活中价格总水平上升。货币量增长引起了通货膨胀。 10.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如何相关? 答: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权衡取舍,这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造成的。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人们可用于支出的货币数量减少了,但是商品价格在短期内是粘性的,仍居高不下,于是社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量减少,消费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抑制增加了失业量。 问题与应用 7.社会保障制度为65岁以上的人提供收入。如果一个社会保障的领取者决定去工作并赚一些钱,他(或她)所领到的社会保障津贴通常会减少。 A.提供社会保障如何影响人们在工作时期储蓄的激励? 答:社会保障的提供使人们退休以后仍可以获得收入,以保证生活。因此,人们不用为不能工作时的生活费而发愁,人们在工作时期的储蓄就会减少。 D.与较高收入相关的津贴减少如何影响65岁以上的人的工作激励? 答:与较高收入相关的津贴减少会使65岁以上的人在工作中不再积极进取。因为努力工作获得高收入反而会使得到的津贴减少,所以对65岁以上的人的努力工作的激励减少了。 8.最近改革政府反贫困计划的法案限制许多福利领取者只领取两年的津贴。 A.这些变动如何影响对工作的激励? 答:这项反贫困计划法案的改革会激励那些只能领取两年津贴的福利领取者努力寻找工作,如果在两年内不能使自己获得工作,两年之后,这些福利领取者就没有收入了。 B.这些变动如何反映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取舍? 答:这些变动反映了法案改革者提高效率和适当降低公平性的意图。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3章课后习题答案P63-P66 ■复习题 1.在什么情况下,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直线,而不是外凸的? 【重要级别】☆☆☆【难度级别】☆☆☆ 【考查要点】生产可能性边界定义 【参考答案】当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为常数时,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直线而不是外凸的。 2.解释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有什么不同。 【重要级别】☆☆☆☆【难度级别】☆☆☆ 【考查要点】绝对优势定义;比较优势定义 【参考答案】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都是用于衡量不同生产者生产效率差异的概念,绝对优势以生产效率为评价标准,比较优势以机会成本为评价标准。同一生产者可能同时在两种物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不可能同时在两种物品上都拥有比较优势。绝对优势反映了生产率的高低,比较优势反映了相对机会成本的高低。 3.举例说明一个人在做某件事上有绝对优势,而另一个人有比较优势。 【重要级别】☆☆☆【难度级别】☆☆ 【考查要点】绝对优势应用;比较优势应用 【参考答案】工程师A每小时的工资为500元,一个小时可以把自己的家打扫干净。B每小时的工资为50元,两个小时可以把与A相同面积的房屋打扫干净。在此例中,无论是赚钱还是打扫房间,A都拥有绝对优势。但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打扫A的家,A的机会成本是500元,而B的机会成本是100元,所以B在打扫房间上具有比较优势。

4.对贸易来说,是绝对优势重要还是比较优势重要?以你对上一道题的答案为例来解释你的推理。 【重要级别】☆☆☆☆【难度级别】☆☆ 【考查要点】绝对优势应用;比较优势应用 【参考答案】对贸易而言,比较优势重要。如果按照绝对优势,A和B之间没有从事贸易的可能。但是如果从比较优势来看,A专门工作而B专门打扫房间,在相同的时间内,A和B都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这样双方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5.一国是倾向于出口还是进口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解释原因。 【重要级别】☆☆☆☆【难度级别】☆☆ 【考查要点】比较优势应用 【参考答案】倾向于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因为在该国的生产效率和资源禀赋不变的条件下,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进口自己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组合。 6.为什么经济学家反对限制各国之间贸易的政策? 【重要级别】☆☆【难度级别】☆ 【考查要点】比较优势应用 【参考答案】各国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每个国家在不同的劳务或物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各国专业化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会增加世界劳务或产品的总量,而贸易既是各国专业化分工的前提,也是各国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如果限制各国之间的贸易,那么基于分工的优势就会减弱,所以经济学家反对限制各国之间贸易的政策。 ■问题与应用 1.Maria每小时可以读20页经济学著作,也可以每小时读50页社会学著作。她每天学习5小时。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答案英文ch30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答案英文ch30

Harcourt, Inc. items and derived items copyright 2001 by Harcourt, Inc. WHAT’S NEW: The section on capital flight has been updated to include Asia and Russia. The topic of “The Twin Defici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now briefly discussed in the main text. There is a new In the News box on “How the Chinese Help American Home Buyers.” LEARNING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how to build a model to explain an open economy’s trade balance and exchange rate. how to use the model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budget deficits. how to use the model to analyze the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trade policies. how to use the model to analyze political instability and capital flight. KEY POINTS: 1. To analyze the macroeconomics of open economies, two markets are central―the market for loanable funds and the market for foreign-currency exchange. In the market for loanable funds, the interest rate adjusts to balance the supply of loanable funds (from national saving) and the demand for loanable funds (from domestic investment and net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market for foreign-currency exchange,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djusts to balance the supply of dollars (for ne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he demand for dollars (for net exports). Because net foreign investment is part of the demand for loanable funds and provides the supply of dollars for foreign-currency exchange, it is the variable that connects these two markets. 2. A policy that reduces national saving, such as a government budget deficit, reduces the supply of loanable funds and drives up the interest rate. The higher interest rate reduces net foreign investment, which reduces the supply of dollars in the market for foreign-currency exchange. The dollar appreciates, and net exports fall. 30 A MACROECONOMIC THEORY OF THE OPEN ECONOMY

曼昆经济学原理 课后答案

第一篇导言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复习题 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②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 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 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 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 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千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当一个人不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举例:如果一个人不承担他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全部成本,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吸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某种商品的垄断生产者由于几乎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可以向消费者收取过高的垄断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8.为什么生产率是重要的? 答:因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衡量度就是生产率。生产率越高,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就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