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问题与对策_以湖南省为例_阳立高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问题与对策_以湖南省为例_阳立高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问题与对策_以湖南省为例_阳立高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问题与对策

———以湖南省为例

阳立高,贺正楚,韩 峰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76

)收稿日期:2013-07-

1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JL058);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2ZK2002,2012ZK2004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XJK012BGD019);湖南省国际经济与国际工程管理研究中心基金项目(12IEPM11

);湖南省企业管理与投资研究基地项目(12jdy

b08)作者简介:阳立高(1978-)

,男,湖南隆回人,经济学博士,博士后,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才开发与产业发展等;贺正楚(1968-)

,男,湖南衡阳人,经济学博士,博士后,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等;韩峰(1984-)

,男,山东邹平人,经济学博士,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与应用计量经济等。

摘 要: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是根本。通过对119家湖南省代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351名代表性人才进行调研,以湖南省为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引进与激励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开发经验,对加快人才开发、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人才培养

DOI:10.6049/kjjby

dc.2013050552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3)19-0143-

050 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与重大发展需

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与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科技创新方向,又代表产业发展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自身的特征与发展需求,对知识技术和人才资源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与强烈的依

赖性。人才作为高新技术的创造者、

发明者、传播者与使用者,

成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性资源[1]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教育部新增14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2012年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各省市也从自身发展出发,纷纷出台新兴产业人才开发政策,如北京倾力打造“人才特区”、上海实施“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湖南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等。这些举措都为加速人才开发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对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状况进行调研与统计,发现仍存在人才政策不完善、

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企业重人才使用而轻培养、人才服务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导致新兴产业人

才少,

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领军型人才稀缺,成为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对湖南省119家代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进行调研,其中包括对湖南电广传媒、三河智能、中联重科、南车时代、千金药业、湘电集团等17家企业进行走访与实地调查,对三一重工、远大集团、威胜电子、电子集团48研究所、汉森制药、比亚迪等66家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CHO)以座谈会形式进行集中访谈,对119家企业和351名代表性人才进行问卷调查。

1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人才理念落后,

人才政策不完善(1)人才理念落后,缺乏服务意识。对119家企业

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95%的企业对政府人才政策的满意度评价为“一般”,79%的CHO反映现有人才优惠政策难落实。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政府的人才理念落后,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服务意识不强,在企业层面难以形成令人满意的人才支撑政策。

(2

)人才政策不完善,未形成整体合力。人才强

国、人才兴企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非某一部门或单位凭一己之力所能完成的。南车时代的一位经理说:“引进一个人并非单纯地引进他一个人,而是引进了一个家庭。”在企业层面,人才对工资薪酬、养老保险、子女教育、住房等各方面均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在政府层面,一般涉及财政、税务、人事、教育等各个职能部门。这些部门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一些旨在维护自身利益的政策,在人才开发过程中利则相争、弊则推诿,难以形成整体合力,使人才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在调研中有17位CHO表示,“最希望政府能理顺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把现有人才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1.2 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校企供求脱节

(1)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①高校专业设置落后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量已经减少的专业没有及时调整,而新兴产业急需人才却没有相应专业进行培养,导致大学生就业和新兴产业招工“两难”问题日益严重。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73%的CHO反映,每次招聘都很头痛,想要的人招不到,而不符合要求的简历一大堆;②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能力培养,大多数高校教师对市场需求敏感度不高,教学缺乏应用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使大学毕业生难以较快适应社会需求,这进一步加剧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2)校企合作缺乏长效利益均衡机制。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而企业是人才需求的主体,对人才需求类型、特征与层次最敏感。但当前高校与企业还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一方面,许多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缺乏科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往往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顾短期不顾长远,不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平台。另一方面,高校绩效考评机制不合理,绩效考评及职称职务晋升大多重科研而轻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使高校缺乏推动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缺乏长期、稳定、系统的机制保障。

(3)领导绩效评价体系不合理。“领导绩效评价体系”是人才开发的指挥棒。人才培养与引进是否到位,关键取决于领导是否把人才开发提升到自身发展、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高度。但当前领导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仍然是GDP,导致很多企业对人才开发尤其是人才培养不够重视,使政府层面的很多有利政策在企业层面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大大降低了人才开发的整体效果。

1.3 人才激励机制不科学,企业重人才使用而轻培养(1)人才政策激励力度不够。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企业的人才政策难以充分激发高层次人才的潜能。在集中受访的66位CHO中,有32位认为本公司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制约了高层次人才能力的发挥。对企业高层次人才的个人问卷调查也表明,59%的高层次人才对当前企业激励机制持“一般”态度,且47%的受访者认为当前企业激励机制制约了个人能力的发挥。

(2)人才政策落实不到位。①人才政策宣传不到位。人才政策宣传存在方式与渠道单一、形式主义严重等问题,使宣传效果不佳。调研中发现,超过一半的受访人才对湖南省与长沙市颁布的许多人才优惠政策“没见过”、“不了解”;②人才优惠政策难落实。人才优惠政策的实施往往涉及财政、税务、人事等多个部门,且这些部门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利益冲突,使部门之间相互牵制、互设关卡,最终导致政策落实难、不到位。访谈中有多位企业负责人和人才都提到,争取优惠政策的成本太大,甚至大于政策可以带来的收益。调查结果也表明,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湖南省的人才政策与环境持“一般”态度。

(3)企业重人才使用而轻培养。人才培养需要一定的财力、物力与人力投入,而培养后的人才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不一定为本企业所用,这使企业培养人才面临较大的风险,导致规避风险与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缺乏人才培养动力,更偏向于招聘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才。调研发现,多数企业普遍存在重人才使用而轻培养的现象,这在中小民营企业中尤为普遍。在所调查的119家企业中,有73家没有规范的人才培养制度与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培训基地和老师,还有4家从来没有进行过人力资源培训;在企业公开招聘的各类职位中,73%要求有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

1.4 人才服务机制不健全,人文关怀不到位

(1)人才服务机构数量不足。人才服务机构是发现、引进、管理与服务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宠大的高科技人才队伍,使其科技水平可以在近50年引领世界,这与其高度发达的人才服务机构密切相关。我国人才服务机构数量严重不足,造成了发现与引进高层次人才难的问题,使高层次人才不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2)人才服务机构体制不健全。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人才市场的建立是由政府主导的,并以政府成立人才服务机构为主。然而,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执行机构,借助政府名义开展经营性服务,存在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等体制问题,在运营机制上存在管市场和办市场不分的矛盾,有悖市场公平、公正原则,既不利于市场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也不利于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完善,使得人才工作陷于两难困境。

(3)人才服务机构的人文关怀不到位。当前,我国人才服务机构尤其是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普遍存在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年

服务理念落后、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人才服务总体水平不高,不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发达国家与地区已基本形成了较稳定、适合市场与客户需求的市场化人才服务机构。在湖南省人才服务机构中,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仍占57%,是人才服务的主体。

2 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经验

2.1 发达国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经验

(1)美国: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①大力吸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从1990年开始,美国实施H—1B签证计划,这是一种有效期为6年的临时工作签证,允许有学士及以上学位的外国人到美国工作。美国还把“杰出人才绿卡”作为吸引高端人才的一项重要政策,授予非美国国籍专业工作人士在美永久居留权,并允许其带家人一起生活,达到留住高端人才的目的;②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留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美国1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用于科技人才更新、拓宽知识、深化专业知识的经费年均增长25%,其中国际商用机器、通用汽车、麦道飞机、杜邦化工、福特汽车等公司在这方面的开支年均增长40%左右[2]。这些企业为科研人员配备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并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与后勤保障。

(2)英国:放权与营造环境。①把判别高层次人才的权利交给用人单位。以前,英国仅仅将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作为判别高层次人才的标准,现在将判断人才标准的权利下放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还有签发工作许可证的特殊权利,这是英国人才制度的重大突破[3];②营造良好环境。为了吸引人才,英国不断优化环境,特别重视环境保护,在城市的舒适化、便捷化、多样化方面给予了大量投入。

(3)韩国:制定人才回流政策,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①人才回流政策。韩国积极创造吸引人才回归的良好环境,并制定严格标准,少而精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在20世纪50-70年代,韩国是典型的人才外流国,90%左右的留学生学成不归;80年代以后,其外流人才纷纷回国,特别是90年代以来,人才回流迅速增多,回归率高达63%[4];②多举措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韩国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很多,如:优秀研究中心项目、21世纪韩国智囊团(Brain Korea 21)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等。

2.2 发达国家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开发经验

(1)美国:社会本位开发。美国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养完全取决于市场需求,市场不仅决定了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类型、课程、学制与专业设置等,而且促使学校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①法律保障。美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针对各种职业教育和

成人教育进行立法。如1994年颁布的《学校-工作机会法案》倡导将学习科学知识、职业实践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将以课堂为基础的学习和以工作为基础的学习有机融合[5];②经费保障。美国的职业教育办学以政府为主,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其经费来源主要由当地财产税、州政府拨款、联邦政府资助及学费组成,还有少量来自企业和私人赞助及学校有关产业的收入。

(2)德国:双元制开发。德国传统文化重视职业技能培养,能工巧匠颇受尊崇。①“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接受培训的学员具有双重身份,学生既是企业的学徒,又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学员每周有1~2天在学校上课,其余时间在企业实习。德国法律规定“凡初中毕业不再升学的学生,就业前必须接受二年半至三年的双元制职业培训,企业不得接收未经培训的员工”[6];②完备的法律体系。规范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法律有3个,《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在操作上,按照德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严格把守“就业者必须先接受正规职业教育”这一关,使职业教育有法可依、依法治教、违法必究。

(3)韩国:职业高中教育和技能竞赛。①职业高中教育。韩国的职业教育是从初中毕业后开始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时一般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个选择,普通高中以提高国民基本素质和考大学为主要目的,而职业高中以考入职业高等专科学校和就业为目的[4];②技能竞赛。韩国的技能竞赛分3个层次,即地方职业技能竞赛大会、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大会、奥林匹克技能竞赛大会。这类技能竞赛的特点为:可靠的法律保证、充足的经费来源、优惠的激励政策。

3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对策

3.1 提升人才理念,完善人才政策

(1)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加大对引进人才创新创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力度。①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按财政支出的一定比例纳入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逐年增加,该经费专款专用,重点资助人才培养、引进和科研人才创新工作;②对企业引进的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及紧缺人才给予财政补贴,补贴额度根据人才层次及重要程度而定;③设立引进人才科研专项基金和创业扶持基金,支持高层次人才进行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④为高层次人才科研和创业提供信贷担保,缓解研发与创业资金压力;⑤对引进人才创业、购房及购车等给予税收减免,对创业免除3~5年的所得税。

(2)实施“人才特区”制度和“安居乐业”工程。①“人才特区”制度。一是设立高层次人才奖励基金,奖

·

·

 第19

期 阳立高,贺正楚,韩 峰: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问题与对策

励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创造较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高层次人才。二是设立人才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②人才“安居乐业”工程。一是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险通用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二是出台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优惠、经济适用房优先申请权等政策,支持高层次人才安家乐业。三是建立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绿色通道,使其享有和本地居民子女同等的入学待遇。

(3)实施人才“柔性流动”政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①对于紧缺人才,可不受单位性质、编制、工资总额、城市人口控制指标的限制,其配偶、子女可随入随迁,配偶、子女自行联系工作单位或就学有困难的,可由人社部门与用人单位根据其能力及专长帮助联系和推荐工作单位;②对前来工作或服务的柔性流动人才,可实行灵活多样的工资分配方式,引导鼓励高层次人才不变身份、不变户口、不调档案前来创新创业;③建立“特别机制”,鼓励企业采取岗位、项目、任务聘用等多种方式用好用活人才。

(4)政企联合纳英才,协调部门利益,落实人才政策。①政府要发挥自身优势,牵头组织企业形成人才招聘联盟,定期到海内外人才聚集地联合招聘人才,打造人才招聘品牌,形成人才招聘合力;②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委员会,由各地区一把手担任主任以统筹指导委员会工作,由人社部门具体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建立一把手领导下的多部门利益协同机制,使多部门、多政策有机协同,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简化人才优惠政策落实程序,确保人才政策出得好、落得实。

3.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对接

(1)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高校专业结构。教育、人事、统计等相关部门要组织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发展制定未来3~6年的人才需求结构与层次计划,由相关部门统计汇总,报教育部备案。教育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与层次来指导高校的专业设置与招生计划,使高校培养的各专业、各层次人才与市场需求相吻合,有效解决招工与就业“两难”问题。

(2)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①高校要与企业合作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应用导向和实践能力。一是加大引进企业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人才的力度,激励他们到高校兼职任教、搞讲座、开研讨会,让高校师生更多地了解、熟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动态、市场需求动向、产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难点、重点与前沿领域等。二是创造条件让高校师生到企业中去,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与研发活动,使高校教学与科研能够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高校研发成果的应用性和科技成果转化率;②企业要与高校对接,加大引进高校人才的力度,尤其是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专家、学者。一是通过引进高校人才尤其是博士、资深教授、产业发展与经济管理专家到公司任职、挂职、技术参股、联合立项等,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企业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活动中来。二是为高校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

(3)财政资助建立职工技能公共实训基地。①大力扶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与资助;②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按照“市场导向、合理定位、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原则,对职工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进行科学规划与布局,财政扶持建立与完善职工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并且向技工院校和企业开放,提升职工技能水平;③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建立职工技能鉴定中心,进行相关职业(工种)技能鉴定;④组织开展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和同业交流活动,共同提升技能水平;⑤加强企业、培训机构、劳动力市场和公共实训基地的联系,提高基地利用率,扩大服务范围。

3.3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

(1)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①打破地域、身份、年龄、学历、资历、名额等限制,推行资格考试与评聘相结合、考试考核与同行评议相结合、社会公认与业内认可相结合的评价方法;②建立科学合理、明确具体的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突出创新、应用、管理、领导能力等指标的权重,并使人才评价与薪酬待遇挂钩,与创新、创业平台结合;③既要建立统一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又要鼓励企业构建有自身特色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突出操作性与实践性;④坚持价值首位原则,重视青年人才的潜能开发,建立以能力与业绩为基础,由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指标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⑤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阶段性调整人才评价体系,使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智力需求相吻合。

(2)完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①进一步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建立重能力、重贡献、重实绩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政府奖励为主导、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奖励机制;②建立技术、管理、信息等多要素参股或参与收益分配的企业制度,推行高层次人才年薪制、技术与管理入股、股票与期权激励等制度,对于在职发明的专有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按适当比例提取用以奖励发明人及相关贡献者。

(3)建立人才离职预警机制。①建立人才预警机制,通过员工考勤、绩效考评、离职评估等定期观察人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年

才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满意度,积极采取相关措施防范人才离职;②建立健全人才离职挽留机制,当高层次人才提出流动要求时,企业与政府人事部门相关负责人应及时了解原因并设法挽留。3.4 完善人才服务机制,

加强人文关怀(1

)发展与完善人才服务机构。①抓好人才资源信息网络建设,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完善专家库,通过人才市场、

人才网和人才报等,多渠道、多途径开展人才信息无缝即时交流,实现信息全面共享;②加快培育发展人才服务机构,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人才服务行业,扶助信用、法律、知识产权、管理与信息咨询、人才服务、资产评估等各类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发展;③引进海外知名度高、服务能力强的人才猎头与培训机构,促进我国人才服务机构发展。

(2

)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与人才诚信档案。①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

简化人才优惠政策的落实程序,

通过一站式办理各种关系转接、落户、科技奖项申报和各类优惠政策审批等,为引进人才提供全程高效的服务,减少人才在各部门间的往返次数,实行并联预审,以有效减少办理事务的等候时间;②建立“一库、两专、三独立”的人才诚信档案管理机制,依托省、市人才交流中心,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做起,建立与完善人才诚信档案数据库,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行网络化管理;③建立与完善人才诚信档案共享机制,实现诚信数据库的电子查阅、检索功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人才招聘提供参考信息。

(3

)创新人才服务方式,健全信息反馈机制。①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深入了解高层

次人才的内在需求,为人才及家庭成员提供贴心服务。如实行政府投保高级专家医疗保险制度,建立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的健康档案,为其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为人才及家庭成员提供带薪休假旅行计划等;②根据高层次人才在不同阶段的任务及完成情况,派专人提供服务,

并针对问题提供“点对点”的跟进服务,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和反馈信息;③对高层次人才配备“创业导师”和“创业助理”,由创业导师提供研究发展、经营管理、

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经验,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由创业助理提供从优惠政策落实、

寻求融资渠道、外部关系协调到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问题等各方面的帮办服务。参考文献:

[1] 肖曙光.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的劳资分配[

J].中国工业经济,2011(2):100-

109.[2] 张玉芬.美国人才强国战略及其启示[

J].求索,2010(6):101-

104.[3] 石秀华.美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及对湖北的启示[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2):187-

189.[4] 曲婷.韩国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中国科技论坛,2012(3):156-

160.[5] 宋美丽,孙健.国外人才集聚模式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J].经济纵横,2010(2):119-

122.[6] 徐理勤,杜卫,冯军.借鉴德国经验,培养应用型人才[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96-

99.(责任编辑:万贤贤)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trateg

icEmerging 

Industries'Talent ExploitationYang 

Ligao,He Zhengchu,Han Feng(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76,China)Abstract:Human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developing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Based onthe investigation on 119representative backbone enterprises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of Hunan province and 351rep

resentative persons.Take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e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ing,introducing,and encouraging talents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and based on learning 

talent exploitation ex-perience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carries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to exploit talents to develop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a science way

.Key 

Words: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Talent Exploitation;Countermeasures·

741· 

第19期 阳立高,

贺正楚,韩 峰: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问题与对策

七大新兴产业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明确了发展方向,并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昨日,上证报记者经过深入采访业内人士,对各产业的发展与机遇进行了梳理与解读。 节能环保 重点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 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 国务院对其未来的发展要求是: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事实上,近期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利好不断。上证报记者获悉,《"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已报国务院审批,《规划》明确了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和环境服务的重点发展领域。同时,环保部也已完成《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草案提出的"十二五"发展目标是,环境服务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40%,服务业在环保产业中的占比达到30%。 据环保部统计,到2010年底,全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占当年GDP比重的2%左右,预测到"十二五"末期,环保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以上。 中国节能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宋忠奎告诉记者,当前国家对于节能环保产业推出的财政扶持力度,无疑会拉大地方和企业的投资,投资规模有望翻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望从节能领域引入到环保领域,从而促进产业的良性有序发展。 海通证券本月的一份策略报告认为,节能环保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四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平衡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仅就环保产业废气领域而言,预计废气治理"十二五"期间市场需求容量超过2300亿元,其中除尘需求300亿、烟气脱硫需求1000亿、火电厂脱硝市场需求在1000亿。 此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专家论证会,《规划》提出了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社会层面循环经济体系。 信息技术 宽带建设是重中之重相关实施方案或9月出炉 昨日出炉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描绘的蓝图是: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

《广东省培育前沿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

广东省培育前沿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前沿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8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 前沿新材料是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颠覆性的新材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和重大应用前景。结合国家、省相关规划和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我省重点发展的前沿新材料产业包括智能、仿生与超材料,低维及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新型半导体材料,电子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复合材料,超导材料,增材制造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材料先进研发、制备和检测、验证服务等领域。 (一) 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我省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2019年,我省前沿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接近500亿元,产业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一是支撑前沿新材料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带动创新要素快速集聚。大科学装置、省实验室和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布局、建设,世界级科研创新平台集群正在形成,促进一大批院士、顶尖科学家和各类创新要素快速集聚,高起点开展碳纳米管、石墨烯、新型半导体、超导、非晶合金等前沿新材料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新型科研体制和孕育世界级科技成果的创新链条渐具雏形。二是创新活跃,新技术发展迅猛。我省在石墨烯、超材料、新型显示、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基因工程等领域形成了较强优势,产出了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和专利,单晶石墨烯的工业化制备、超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印刷显示、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等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三是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凸显,产业集聚态势初步形成。“专精特新”“独角兽”“单项冠军”企业不断涌现,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形成了梯次发展的良好格局,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等地市为核心,清远、惠州、韶关、江门、汕尾等地市快速发展,区域化聚集初步呈现;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显示、先进陶瓷材料等产业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四是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前沿新材料对高科技产业的先导和基础作用日益突出,有力地支撑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高质发展。 (二) 存在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我省前沿新材料产业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一是材料创新系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 姜大鹏,顾新 0 引言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与其它产业的关系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 1.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支柱产业 1.4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基础产业 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2.1新能源产业 2.2新材料产业 2.3信息网络产业 2.4生命科学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 2.5空间海洋开发产业 2.6地质勘测产业 3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 机构。技术成果的转化率,是反映科技成果转化状况的最 直接指标。据统计,我国目前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大约为20% 左右。专利实施率还不到10%¨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也落后于诸如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主要是 因为我国中介服务体系十分弱小,虽然大专院校和科研机 构的数量不少,但中介机构十分缺乏。大量企业难以获取 适合的技术成果,而不少科研机构的成果找不到扩散的合 适渠道,只能自己小规模转化,使先进技术成果的社会效 益不能发挥。 (2)企业规模比较小,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来说, 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 技术相对较少,实现商品化并形成知名品牌的更少。许多 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都以贸易为主,做外国产品代 理的较多。即使是出口自己高科技产品的企业也多处于高 科技的中低端,并没有充分表现冉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特 点。而且我国的企业缺乏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实力和科技 创新的动力,很多高新技术产品以模仿为主,缺乏真正的 创新。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差,国内企业面临跨 国公司优势技术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虽然出现了联想、 华为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但总的来看,我 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水平较低,企业的规模较小, 整体竞争力较弱。 (3)资金缺乏,融资渠道狭窄。近年我国的科技经费支 出虽然有了显著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与发 展经费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2007年我国的这一比重为 1.49%,而美国达到2.62%。日本为3.39%,韩国为3.23%㈨1。国家科技经费主要投入科研机构和高校,而对企业特别是

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6年底,国务院正式公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我国新兴产业新一轮发展浪潮即将来临。自《规划》发布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全面回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投资不断升温,产业创新不断涌现,成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 一、产业总体发展特征 第一,产业增速全面回升。2017年1-7月,战略性新兴产业27个重点行业营业收入达到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部分营业收入增速为13.9%,持续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水平。2017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营收总额达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比上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景气指数为155.2,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49.3,相较去年同期的低谷均大幅回升,企业景气高涨(见图1)。从细分领域看,七大产业,四大区域均实现了全面回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提速(见图2、图3)。 图1 2014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和行业景气指数

图2 2015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景气指数(分产业) 图3 2014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景气指数(分地区) 第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速推动新药上市。自《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发布以来,一批落实政策不断出台,鼓励创新产品加快上市。上半年,国内注册申报1类新药221个,共涉及80个品种,是2016年同期(37个)的2倍。二是光伏领跑者计划的实施极大推动了效率提升。领跑者计划实施以来,主流组件功率每年可提高20W甚至30W,远高于原来每年提高5W的水平,电池效率每年可达到0.5-1个百分点以上的提升,远高于计划实施前每年提高0.2-0.3个百分点的水平。7月份下发的《关于提高主要光伏产品技术指标并加强监管工作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股票分别有哪些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股票分别有哪些?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10-5-12 23:45 2010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七大新兴产业也就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它具备能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特征。 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依据有三个: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2010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医药、新材料、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 1、新能源,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主要是指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等。 2、节能环保,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3、电动汽车,主要是指以新能源带动的发动机运行新型汽车产业。 4、新医药,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突破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目前主要是在干细胞研究方面的再生医学的发展。 5、新材料,主要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 6、生物育种,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提高农业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实现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和猪、牛、羊等主要牲畜的优良品种的显著改良。 7、信息产业,以后的发展方向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就是传感网在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 提问者:mutton22 - 二级 最佳答案 政策推动五大新概念抢占先机2010年03月20日09:25 来源:证券日报 相关标签:金发科技600636 600143 烟台万华600309 导读: 第1页:新能源:新兴产业主攻方向"三驾马车"整装待发 第2页:新能源产业强势股之一 第3页:新材料:新兴产业基石六大条件铺就成功路 第4页:新材料产业强势股之一 第5页:新材料产业强势股之二 第6页:新材料产业强势股之三 第7页:节能环保业:调结构加速行业迅猛发展 第8页:生物技术行业:前沿科技的全新投资机会 第9页:生物技术行业明星股之一 第10页:生物技术行业明星股之二 第11页:生物技术行业明星股之三 第12页:三网融合:持续投资主题38只个股受益 第13页:三网融合强势股之一 第14页:三网融合强势股之二

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及对策

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展路径及对策 摘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给世界各国经济都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如何走出危机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而新兴产业大概为那个问题找到了答案,各国都把新兴产业的培育和进展作为新一轮产业进展的重点。基于国际和国内两个环境背景,我国同样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展。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正式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为我国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大连市经济进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2006年大建设以来,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要紧表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进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大连市作为辽宁省的省会都市,肩负着辽宁在中部领先崛起

的重任,对辽宁省经济进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看来任重而道远。大连市如何抓住“十二五"黄金机遇期,推动辽宁经济前行,实现经济腾飞,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专门好的选择。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产业升级、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实现飞速进展的重大举措。大连市在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大连市应该在创新、政策环境、融资及产业集群等方面入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更快进展。 本文以大连市为切入点,详细分析研究了大连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情况,首先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与特点,同时依照国家和辽宁省以及大连市自身规划,明确大连市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不是: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制药产业、公共安全产业。其次分析了大连市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条件,得知大连市拥有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天然优势,同时意义重大。然后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为主导产业的可能性,得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后经济进展的主导力量,成为主导产业是一种必定,但就目前而言还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由国务院于2010年10月10日以国发〔2010〕32号文下发公布,内容共分八方面,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用20年达世界先进水平。 当前,晶体硅材料(包括多晶硅和单晶硅)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型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它与能源、化工技术结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 产能部分 煤化工: 国内:在2015年9月10日举办的2015国际煤化工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了煤化工行业盲目投资热下潜在的过剩风险。 据中国石化联合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或规划的煤制烯烃项目有53个,产能合计约3300万吨;煤制油项目7个,产能合计约139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19个,产能合计约470万吨;煤制天然气项目18个,产能合计约740亿立方米。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将消耗煤炭约4.29亿吨,煤制烯烃产量将远远超过国内市场需求。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形势及?十三五?展望》指出,?十三五?期间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煤炭行业仍将面临中高速增长常态化、能源需求强度下降、能源结构低碳化发展、煤炭开发和利用环境制约增强等不利因素影响,预计2020年我国标准煤需求量达到45亿-48亿吨。化工行业煤炭需求增速持续放缓,将维持3.5亿-4.5亿吨的煤炭转化规模。煤化工行业在中国面临着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新型煤化工领域的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的示范项目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合理安排煤化工产量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的前提下,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十二五?期间煤化工总投资接近7000亿元,未来5年中国煤化工市场将稳步快速发展。煤化工投资项目将逐步运作。预计到2020年,煤制油和煤制气的年产能将分别达到4000万吨和2800亿立方米,煤制烯烃产能也将达到4100万吨。 内蒙古: ?经过‘十一五’及‘十二五’ 期间一大批煤化工项目的建设,可以说,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发展在全国崭露头角,现代煤化工示

2010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七部委年终传强音新兴产业绽放2010 2009年12月30日07:22:01 来源:新华网综合 税务总局:税收政策支持 国资委:国有资本投入 银证保:金融创新、信贷扶持 工信部:重点培育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岁末年终,七部委相继召开的年终工作会议纷纷传出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强音。对投资者而言,七部委的强力支持,新兴产业必将成为2010年的投资主题。 记者昨日了解到,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税收工作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表示,明年将实施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 今年9月份,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对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产业进行广泛的讨论,最终形成“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后,温家宝总理在多个场合表示,要支持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 肖捷称,在今年结构性减税取得良好效果的情况下,明年仍将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在税收支持具体产业发展方面,肖捷说,明年要实施好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税收政策,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并继续完善和落实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除了税收支持之外,新兴战略性产业明年还将获得国有资本青睐,以及金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国有资本将在明年布局新兴战略性产业。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14日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指出,明年,国资委将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和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引导国有资本向高技术和战略型新兴产业加大投入。 在本月22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中,银、证、保提出,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金融创新产品,优化信贷管理制度并加大扶持力度。 工信部把新兴战略性产业作为明年的培育重点。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会议上表示,初步考虑把信息网络、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作为培育重点,并加快培育物联网产业等。 分析人士认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兴战略性产业将会是明年A股市场的一大热点。(记者张牡霞)

《广东省培育精密仪器设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广东省培育精密仪器设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精密仪器设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8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 精密仪器设备产业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科学测试分析仪器、人体诊疗仪器、各类专用检测与测量仪器以及相关的传感器、元器件、材料等六大领域,其中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包括温度/压力/流量检测仪表、变送/调节仪表、伺服执行器等,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包括元器件参数测量仪器、通信测试仪器、电能计量仪表等,科学测试分析仪器包括质谱仪、气相色谱仪、热分析仪、振动试验机等,人体诊疗仪器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监护仪、PCR仪、基因测序仪、磁共振成像MRI、螺旋CT等,各类专用检测与测量仪器包括集成电路三维封装量测仪器、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精密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等,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对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

动作用。 (一) 发展现状。 我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已经初步构建了产品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研发应用能力、以民营企业为主力军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为主的产业布局,涌现出一批上市公司、“小巨人”、“单项冠军”等龙头骨干企业;我省在示波器、监护仪、血细胞分析仪、功率分析仪、基因测序仪、质谱仪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2019年全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323.99亿元,出口交货值达429.17亿元,专利授权量约53万件,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近20家。 (二) 存在问题与面临挑战。 1.存在问题。虽然我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规模处于国内前列,但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关键零部件与中高端精密仪器设备主要依赖进口,行业共性、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究不足,工艺技术研发能力不强;二是产品系列化、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制造工艺水平不高,同质化严重,标准体系不完善;三是产品的质量可靠性较差,计量准确度不高,计量量值传递体系有待完善,产品与国外产品质量差距明显;四是对精密仪器设备产业的全省统筹布局管理不足,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区域发展不均衡,研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2.面临挑战。一是当前许多国外高端精密仪器、核心元器件和技术引进受阻,亟待快速发展能够替代进口的国产化精密仪器设

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的特征

MARKETING RESEARCH ◇杨秋海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河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自1985年首家外商企业来河南投资,河南利用外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伴随吸引外资总体规模的增长,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较快,尤其是近些年增长迅猛,已经成为促进河南利用外资增长的新引擎。2002~2009年间, 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281776万美元, 占同期全省合同外资总额的14.1%。随着国家和我省加快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的良好发展趋势必将持续下去,并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水平、 促进河南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增长迅速 长期以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外开放步伐比较缓慢。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加快了该产业领域的开放步伐,但由 于这些行业多涉及到一些敏感部门,因此我国对这一领域的开放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对利用外资方式、外方持股比例都做出了一些限制,有些部门更是明令禁止外资进入。在这种背景下,与全国总体情况一样,2001年以前,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2001年之后,随着国家和河南省大力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出台了利用外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得到快速的发展。以合同利用外资金额计,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总额从2001年的21493万美元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86292万美元,增长了301%;2003~2009年间, 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平均增长速度为37.1%,超过我省利用外资32.4%的总体平均增长速度;与三大产业比较,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均增速超过农林牧渔业(34.7%)和服务业(32.4%),仅次于制造业平均增速(37.5%) (表1)。表1 2003~2009年河南省各产业利用外资合同金额增长率比较 总计农林牧渔制造业服务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2003 67.313734.792.8-26.3 200475.942.215513.9106.4 200527.719.44.368.9-10.6 2006-10.4-39.7-12.3-1.0-19.1 200767.85467.975.568.2 20080.725.416.3-17.5-14.6 2009-1.94.5-3.6-6.0155.6 2003-2009平均 32.434.737.532.437.1 本表及以下各表数据均来源于:商务部外资统计 区域经济 (单位:%) 62

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计划书

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投资计划书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愈加 强烈,这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例如,在资源和环 境承载力不断下降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成 为我国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绿色低碳产业必将长期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 产业;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需求,供给侧质量与效率提升的需求也在相应增加,并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制造及数字创意产业具有明显带动作用;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居民对于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诉求不断增强,这对于生 物产业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市场需求是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要强化需求侧 政策引导,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的应用示范,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 供给,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2018 年全球新兴产业有望继续获得科技巨头的青睐,成为拉动全球经 济增长的新动能,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优势领域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部分领域领先优 势得到进一步强化。但同时也要认真对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

产业发展环境尚不完善,关键材料和部件受制于人、产业低端重复建设,以及行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该信息技术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8517.5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188.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62%;流动资金4329.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38%。 达产年营业收入30226.00万元,总成本费用24115.25万元,税金及附加320.43万元,利润总额6110.75万元,利税总额7274.04万元,税后净利润4583.0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690.9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3.00%,投资利税率39.28%,投资回报率24.75%,全部投资回收期5.54年,提供就业职位563个。 报告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提出项目组织、建设管理、竣工验收、经营管理等初步方案;结合项目特点提出合理的总体及分年度实施进度计划。 报告主要内容:项目概述、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产业研究分析、项目规划方案、项目选址规划、项目土建工程、工艺技术说明、项目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分析、生产安全、项目风险、节能分析、实施安排、投资估算、经济效益评估、总结及建议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培育新动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培育新动能 王忠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是三块,第一个是讲三大支柱,第二是讲“四新”的思路,第三个讲五大产业。 一、战略性新兴企业成长的三大支柱 首先第一个是行业趋势加国家战略,加企业创新能力,是战略性新兴企业,或者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成长的三大支柱。实际上去年以来,我们对新常态下一些企业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调研。对国内几个城市的企业的隐形冠军进行了调研,发现了这些企业保持非常良好的势头,整个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整个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这些企业每年都保持20%到30%的增长。 经过分析,主要就得益于这三个叠加。第一个就是行业趋势,抓住了行业趋势;第二个就是抓住了国家战略;第三个就是在创新能力方面有比较大的提升。那么什么是隐形冠军呢?实际上最早的是德国的西蒙教授提出来,他认为世界上存在一些企业,行业排名是国内甚至国际的前三名,而且专注于某一个行业。但是不为大家所知,它的利润率是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是保持高速增长。全球27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里面,德国有将近一半,德国占了将近一半,实际上对德国整个经济的竞争力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包括它在人均出口和人均专利方面,是处于世界第一位的水平。实际上我们根据这样的一个思路,得出这样的三大支柱。 (一)行业趋势 第一个就是行业趋势,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企业、这个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一个是国外的需求,第二个是国内的需求和升级。 过去改革开放之初的,更多的是衣食住行,刚开始衣食住行属于一些服装企业、纺织企业,它们得到快速发展。然后随着升级以后,家电企业,包括随后的住房,随后的汽车行业,都比较快速增长。包括现在我们讲的文化、娱乐、休闲,这样的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包括一些信息网络企业的快速发展,这是一块。 第二块,中国过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国外的需求,因为国外对我们这些产品的大量的进口需求,带动了沿海的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的大幅的增长。所以就如雷军所讲,“猪站在风口上边也会飞起来”。这就是讲抓住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包括到2012年以后,工业速度第一次慢于GDP增长速度,服务业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因为对工业产品的需求达到了饱和以后,更需要一些精神服务方面的需求。这是大的趋势。 (二)国家战略 第二个就是国家战略。我们调研这几个城市的隐形冠军以后,发现这些企业从事的行业,比如涉及到汽车、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材料以及质量检测的科技服务业,都是国家过去大力支持的。比如说加入WTO至今,国家提出来轿车正式进入家庭,对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说轨道交通的各项战略,比如说国家2006年科技创新大会,包括这几年对科技创新的大量投入等等。这些国家战略的实施,对这些产业的发展取得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个领域很多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说南京有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可能我们国家的整车方面水平还跟国外的一些新兴汽车行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一些零部件领域里面,我们取得了非常长足的进步。在风力发电的有些零部件方面,还有轨道交通,南京一家企业做轨道交通门的,号称是“轨道交通第一门”。实际就得益于当时个轨道交通的国产化战略,包括武汉有一家企业做新材料,做什么呢?做焊接材料,大桥、船舶上面做焊接材料,它的材料占到全球市场的百分之六七十以上,销售收入不高,一个亿,但是利润非常高。包括天津的一家检疫检测的机构,质量检测,它是依托于航天的一些基础。包括天津

“十二五”规划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受益领域

“十二五”规划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受益领域 1、信息技术5个细分领域受益 会议确定了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分别为: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着重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3G领域中有上海普天、广电信息、华胜天成、振华科技、烽火通信、航天通信、三维通信、中天科技、联创光电、中兴通讯、中创信测、长园集团、武汉凡谷、浪潮软件、上海贝岭、亿阳信通、新大陆、长江通信、光迅科技、东信和平等公司。 物联网领域中有大华股份、远望谷、赛为智能、金证股份、合众思壮、歌尔声学、太工天成、四维图新、北斗星通、上海贝岭、厦门信达、大立科技、东信和平等公司。 3D领域中有得润电子、利达光电、奥飞动漫、中视传媒、宁波GQY、出版传媒、华谊兄弟、海信电器、四川长虹、TCL集团等公司。 三网融合领域中有粤传媒、永鼎股份、拓维信息、中天科技、北纬通信、电广传媒、天威视讯、华闻传媒、出版传媒、博瑞传播、同方股份、二六三等公司。 移动支付领域中有长电科技、大唐电信、浙大网新、南天信息、新大陆、生意宝、恒宝股份、康强电子、证通电子、卫士通、焦点科技、国民技术、乐视网等公司。 2、新能源6个细分领域受益 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江冰在能源局上半年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透露,媒体广为报道的新能源规划最终定名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现在已经比较完善和成熟。目前,正在按照有关程序准备上报国务院审批。规划期为2011-2020年,规划期内累计将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 据了解,“新兴能源产业规划”明确部署了2011年至2020年先进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非常规天然气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的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 业内人士称,高达5万亿的巨额投资将大大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核能、风能、光伏、洁净煤、智能电网、车用新能源等核心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各个领域一批上市公司将从中成长起来或者获得巨大收益。 锂电领域的公司有成飞集成、湘潭电化、江特电机、盐湖集团、德赛电池、万向钱潮、亿纬锂能、金瑞科技、西藏矿业、华芳纺织、中国宝安、佛山照明、佛塑股份、凯恩股份、中信国安、江苏国泰、杉杉股份、路翔股份等公司。 风力发电领域中有青松建化、金风科技、九鼎新材、湘电股份、科学城、新赛股份、ST 能山、海得控制、深圳能源、粤电力A等公司。 核能核电领域中有沃尔核材、华东数控、兰太实业、奥特迅、中核科技、江苏神通、自仪股份、方大炭素、上风高科、闽东电力、皖能电力、海陆重工、科新机电、大西洋等公司。 光伏太阳能领域中有钱江生化、鄂尔多斯、新华光、乐山电力、航天机电、中环股份、七星电子、安泰科技、金晶科技、天威保变、精功科技、大港股份、孚日股份、三安光电、江苏阳光、乾照光电、拓日新能等公司。氢能领域中有厦门钨业、金瑞科技、同济科技、科力远、中炬高新、江苏索普、南都电源等公司。乙醇汽油领域中有华资实业、海南椰岛、荣华实业、万向德农、ST甘化、丰原生化等公司。

《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一、编制背景 数字创意产业是以数字技术为主要驱动力,围绕文化创意内容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而融合形成的新经济形态。2016年,国家首次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并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和数字经济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抢抓新型基础设施提速建设的发展机遇,加快培育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82号)等文件精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起草了《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是我省首个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二、编制原则和考虑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补齐短板。根据业界反映的原创能力不足、发展预期不明确等突出问题,并衔接宣传、文化、工信、科技等国家层面的政策,提出原创IP培育工程、产业集聚发展工程、深化交流合作工程等重点工作,有效补

强IP原创、发行运营等产业链薄弱环节。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突出新技术应用。充分发挥广东信息化大省和制造业大省优势,抢抓新基建、数字技术发展机遇,实施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工程、新业态培育工程、工业设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创意设备制造,以数字技术驱动游戏、动漫等优势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培育电竞、直播、短视频等新业态。 三是注重资源整合,突出可操作性。充分整合了宣传、文旅、体育、广电等省有关部门资源,形成政策合力。突出抓好重点工程落地,以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骨干企业为抓手,建设一批数字技术驱动型的省级产业园和公共服务平台等高质量产业载体,落地一批重点项目,促进骨干企业持续发展壮大。 三、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主要分为总体情况、工作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总体情况”阐述了全省数字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挑战、优势与发展机遇。第二部分“工作目标”提出到2025年全省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第三部分“重点任务”提出推进数字技术应用、促进游戏动漫产业健康发展、促进电竞直播短视频产业创新发展、大力提升创新设计能力、深化数字创意融合服务等五项重点任务。第四部分“重点工程”提出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工程、原创IP培育工程、新业态培育工程、工业设计能力提升工程、产业集聚发展工程、深化交流合作工程等六大重点工程。第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文献综述_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文献综述 新旧产业的更新换代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关键。纵观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及时选择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新旧产业之间的更新换代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只有适时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不断维持较高的产业高度,才能使经济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演进的历程看,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都确定了不同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别是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作为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典型代表,这几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明确制定了未来将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如,日本在工业化初期将纺织、食品、钢铁、电力等确定为未来的重点产业;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又及时地确定了造船、石油化工、汽车、家用电器、运输机械、一般机械和电气机械等作为重点扶持产业;石油危机后,日本减少了对能耗高、污染大的产业扶持,转而发展计算机、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加大了对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发展,信息通讯、物资流通、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环保、新制造技术、生物工程、宇宙航空、海洋开发等产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日益重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国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例如,美国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就先后出台了“先进技术计划”、“制造技术推广计划”、“平板显示器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可以说,新旧产业的及时更新,是日、韩、台湾地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促进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代写论文 一旦产业的新旧更替出现断裂,就必然会导致经济的衰退。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遭遇困境,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当时汽车、钢铁、化学等工业在被日本全面赶超的同时,缺乏新兴产业的替代。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的持续衰退,也在于产业结构升级迟缓,在传统产业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之时,新兴产业培育不及时。台湾地区在2000年以后经济的衰退,与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英国经济自二战以后的长期不景气,则更是由于制造业中新兴产业长期发展不力所造成的。可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针对本身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初始条件,及时确定未来的新兴产业,用新兴产业替代已丧失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才能保证经济的长期繁荣发展。 但是,由于对新兴产业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新兴产业的特点、发展模式、发展的周期、路径等尚有模糊的认识,我国在确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出台产业政策等方面,仍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欧阳峣、生延超(2010)[1]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理论基础薄弱,是导致我国新兴产业无序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些地方分不清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混为一谈,多数的地方选择新兴产业不注意各经济区域的空间特性、经济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所处工业化阶段等因素,以国务院或全国的标准选择新兴产业,结果选择是全能产业,造成全国产业雷同,重复建设,资源浪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知识》答案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知识答案 一、选择题 1.目前全球通用飞机占飞机总数的多少?(C) A 30% B 50% C 70% D 90% 2.动力电池组是由多个蓄电池通过( A )方式组合起来电动使用要求。A.串联 B.并联 C.交联 D.互联 3.电动汽车的控制,都是建立在( A )的平台上的。 A.电子控制单元 B.动力电池组 C.电池管理系统 D.电机 4.哪类汽车包括传动系统、驱动电机、发电机、发动机、蓄电池组、交流器、动力分配器。(A) A.混合动力汽车 B.电动汽车 C.燃料电池汽车 D.太阳能电动汽车 5.( C )是将电网的电能通过交/直流电力变换将能量储存到蓄电池的控制装置。 A.整车控制系统 B.整车系统 C.充电系统 D.电机驱动系统 6.下列哪项不属于电机驱动系统的要求( D ) A.大功率 B.体积小 C.高效率 D.环境适用性弱 7.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可高达( A ) A.60%~80% B.60%~70% C.70%~90% D.50%~70% 8.电机驱动系统包括两部分( B ) A.电机和传动系统 B.电机和控制器 C.发电机与发动机 D.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 9.铅酸电池目前被广泛用于限定车速( C )的各种场地车上。 A.等于50Km/h B.大于50Km/h C.小于50Km/h D.小于60Km/h 10.混合动力整车控制的核心是( A ) A.多能源管理系统 B.电辅助制动系统

C.电池管理系统 D.均衡充电控制系统 11.从整车控制系统的应用技术看,整车控制系统将朝( D )方向发展。A.专业化、网络化、集成化 B.集成化、网络化、信息化 C.专业化、信息化、精细化 D.专业化、精细化、集成化 12.下图的这部车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汽车?(B)(MINI E,纯电动汽车)A.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B.纯电动汽车 C.燃料电池汽车 D.太阳能电动汽车 13.发光二极管的英文缩写是(B) A.CBD B.LED C.ELD D.BCD 14.目前,对LED照明系统的光学设计主要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进行,常用的照明光学软件不包括以下的哪种?(A) A.Auto-CAD B.Light-tools C.Tracepro D.ASAP 15. LED的发光波长是由形成P-N结的半导体材料决定的,请问首先被制造出来的是什么样的LED?(A)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知识答案

一、选择题 1.目前全球通用飞机占飞机总数的多少(C) A 30% B 50% C 70% D 90% 2.动力电池组是由多个蓄电池通过( A )方式组合起来电动使用要求。A.串联 B.并联 C.交联 D.互联 3.电动汽车的控制,都是建立在( A )的平台上的。 A.电子控制单元 B.动力电池组 C.电池管理系统 D.电机 4.哪类汽车包括传动系统、驱动电机、发电机、发动机、蓄电池组、交流器、动力分配器。(A) A.混合动力汽车 B.电动汽车 C.燃料电池汽车 D.太阳能电动汽车 5.( C )是将电网的电能通过交/直流电力变换将能量储存到蓄电池的控制装置。 A.整车控制系统 B.整车系统 C.充电系统 D.电机驱动系统 6.下列哪项不属于电机驱动系统的要求( D ) A.大功率 B.体积小 C.高效率 D.环境适用性弱 7.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可高达( A ) A.60%~80% B.60%~70% C.70%~90% D.50%~70% 8.电机驱动系统包括两部分( B ) A.电机和传动系统 B.电机和控制器 C.发电机与发动机 D.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 9.铅酸电池目前被广泛用于限定车速( C )的各种场地车上。 A.等于50Km/h B.大于50Km/h C.小于50Km/h D.小于60Km/h 10.混合动力整车控制的核心是( A ) A.多能源管理系统 B.电辅助制动系统 C.电池管理系统 D.均衡充电控制系统

11.从整车控制系统的应用技术看,整车控制系统将朝( D )方向发展。A.专业化、网络化、集成化 B.集成化、网络化、信息化 C.专业化、信息化、精细化 D.专业化、精细化、集成化 12.下图的这部车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汽车(B)(MINI E,纯电动汽车) A.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B.纯电动汽车 C.燃料电池汽车 D.太阳能电动汽车 13.发光二极管的英文缩写是(B) A.CBD B.LED C.ELD D.BCD 14.目前,对LED照明系统的光学设计主要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进行,常用的照明光学软件不包括以下的哪种(A) A.Auto-CAD B.Light-tools C.Tracepro D.ASAP 15. LED的发光波长是由形成P-N结的半导体材料决定的,请问首先被制造出来的是什么样的LED(A) A.红光LED B.绿光LED C.蓝光LED D.黄光LED 16.我国为了推动LED产业的发展,降低能源消耗,科技部推出了什么示范工程(B) A.一城万盏 B.十城万盏 C.百城万盏 D.千城万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