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第一部分、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

第一章导论

自40年代以来,各种各样的经济发展理论相继问世,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 economics ).它是二战后从西方经济学体系中分离出来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一、发展中国家及特征

1、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 欠发达国家[LDC].[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P19)

麦克格罗-希尔:“发展中国家是这样一种国家,它的人民正在开始利用可获得的资源,以实现产品和劳务人均生产的持久增长。一般地说,发展中国家是一个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实际收入水平,而且正在做到这一点的国家。”

2、发展中国家基本特征:

比较完整地描述发展中国家特征的发展经济学家是托达罗(Todaro, M. P.)(P20)

(1)收入水平低下。(2)生活水平低下:住房,医疗,受教育程度低,精神状态差。(3)生产率水平低下。(4)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5)失业问题严重,劳动不得其用,平均在10%——15%。(6)农业部门和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7)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大。(8)二元经济结构显著。(9)在国际关系中处于脆弱地位。

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刘易斯(Lewis, W.A .)“发展经济学研究人均产出低于1980年美元价值2000元的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行为。”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研究:

第一,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

第二,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特点应采取什么政策来推进经济更快的发展?

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和采取的发展政策有哪些借鉴意义,也成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P12)

(1)经济增长理论;

(2)收入分配理论;

(3)资本积累理论;

(4)人力资本理论;

(5)工业化道路理论;

(6)技术进步理论;

(7)人口转移理论;

(8)平衡与非平衡理论;

(9)国际贸易理论;

(10)宏观调节理论。

三、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1、西方经济思想史中的经济发展思想(P1-P3)

西方经济思想史中包含丰富的经济发展思想,或者积极地论证经济如何发展(斯密),或者消极地解释经济如何不发展(马尔萨斯)。

(1)重商主义:从商业资本的运动出发,提出了他们的财富观和增长观。外贸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把外贸看成是“增长的发动机”。

(2)配第: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财富的增长。财富增长的源泉是劳动和资本两个因素。

(3)重农学派: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是农业,社会财富就是从土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

(4)斯密:对经济增长进行系统研究的首推亚当,斯密,他的巨著系统阐发的理论就是发展经济学。他的财富具有现代经济学通用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他最早提出区别于总量生产概念的按人均平均产量的概念。他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决定于劳动生产率和劳动人数。他还分析了教育对开发智力、提高人口质量的作用,资本积累的增加对劳动数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所起的作用,还有外贸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5)古典经济学的其它代表人物,李嘉图等都是把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的,他们的理论被称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他认为,国民财富的增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劳动,另一种是不增加任何劳动数量,使生产效率增大,这会增加产品数量,但是不会增加价值。还认为,农业生产报酬是递减的,将会对国民经济起约束作用,而生产技术进步,可能抵消或延缓递减,工业生产的报酬渐增。当所有土地都被耕种以后,农业报酬递减趋势将压倒工业报酬渐增趋势,结果在某一历史阶段,经济增长将放

慢。他还认为,资本积累的扩大是使国民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关于经济增长的前景,他认为,随着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的扩大,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

(6)马尔萨斯: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是经济繁荣的一种表现,继续增长的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大约束。他还提出了消费不足引起经济停滞。

(7)约翰-穆勒:分析了经济增长对投入要素价格的影响。

(8)马歇尔:认为工业方面的报酬渐增趋势,会压倒农业方面的报酬递减趋势,不会出现对经济增长的障碍。

(9)熊彼特: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10)李斯特: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主张国家干预和实行保护政策。

2、发展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经济学家的兴趣转移到短期的静态的资源最优配置和均衡问题。二战后,人们又开始了对发展问题的研究。这是因为:

(1)战后不久,那些刚刚独立的国家领导人为了巩固政权,急于把经济搞上去。这就需要理论家们出谋划策。

(2)二战后,世界分为两大阵营。欧美国家为了不再让更多的落后国家加入共产主义阵营,必须对穷国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帮助这些国家发展经济。

(3)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搜集了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为经济学家了解、比较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和信息。这些资料在战前是不可得到的。

(4)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与贸易。出自本国的发展需要,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感到有必要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3、发展经济学形成的标志

20世纪40年代,较为著名的发展经济学文献有《经济进步的条件》(1940年,科林,克拉克)、《东欧和东南欧工业化问题》(1943年罗森斯坦-罗丹)、《世界经济发展》(1944年,斯塔利)、《落后地区的工业化》(1947年,曼得尔鲍姆)

四、发展经济学的演变过程(P4-P7作为参考)

发展经济学有三种发展思路: 结构主义思路,新古典主义思路和激进主义思路。前两种思路构成了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形成和繁荣时期(20世纪40---60年代).

这个阶段是结构主义(P31-P33作为参考)占统治地位. 这个时期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是:

(1)积累资本。(2)工业化。(3)计划化。

这一时期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特点:

(1)反新古典主义倾向。(2)强调内向发展战略。(3)建立宏大的理论体系。

2、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时期 (20世纪60---80年代初)

这个时期的主要观点: (P33-P35作为参考)

(1)提出多元的经济目标(2)重新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3)提倡外向型发展战略。

(4)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3、进一步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

(1)强调制度因素。(2)新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内生化理论(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重视。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发展中国家?它有哪些特征?

2、发展经济学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其中一些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3、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人类发展的含义及其关系

1、经济增长(P8)

(1)经济增长定义(economic growth)是指社会总产品的增加。它一般用或GNPorGDP表示。人均GDP,反映一国居民收入水平高低的综合指标。

(2)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P50-P52)

第一是土地;第二是资本;第三是劳动力。

2、经济发展(P8)

经济发展当然包括经济增长,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1)投入结构的变化。(2)产出结构的变化。(3)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4)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分配状况的改善。

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制度因素、经济开放(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P9)

就此而言,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包含的内容要丰富和复杂得多。当然,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就是说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或必要条件。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4、人类发展

人类发展比经济发展包含的内容更宽泛。

经济学家丹尼斯﹒古雷特认为,发展包含有三个核心内容:生存、自尊和自由。

人类发展观点与古雷特的发展概念相类似。它着重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类发展主要体现在:人的5种能力的扩大,包括延长寿命的能力、享受健康身体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拥有充分收入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的能力的等等。

5、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发展经济学认为增长只是手段,而人类发展才是目的,有了经济增长,不等于就自动导致了人类发展。下面有几种有增长而无人类发展的情况:

(1)无工作的增长(jobless growth)。(2)无声的增长(voiceless groth)。(3)无情的增长(ruthless growth) 。(4)无根的增长(rootless growth)。(5)无未来的增长(futureless growth)。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度量

1、经济增长的度量指标及其缺陷

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通常是以GNP 或GDP来表示的。(P9)到目前为止,这两个指标被国际公认为是反映一国某一时期国民产品总量的最好的综合指标。但是,它们也有许多缺陷,特别是国际比较时,问题更为严重。这个指标有如下缺陷:

(1)每个国家都有些产品和服务是不计入GDP的;

(2)地下经济是不计入GDP的。

(3)GNP并没有扣除自然资源(如水、土壤、森林、空气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的耗竭和环境污染所引起的人类福利的损失和防止污染而投入的成本。

(4)发展中国家的汇率不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政府干预很大。

2、发展的度量指标(P10)

(1)发展指标与增长指标的差别:

第一,增长的度量指标是一个价值指标,用货币来表示;发展的度量指标是一个物质指标,。

第二,增长的度量指标通常公认为是一个指标,即GDP或GNP的增长率;而发展的度量指标是多种指标综合在一起的指标体系。

(2)发展指标的研究:对发展指标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按照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最优形式来度量发展的;另一种是按照生活质量度量发展的。

(3)物质生活质量指数:这个指数是由莫里斯 -D.在1979年提出来的。(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缩写为PQLI,叫做物质生活指数,这个指标的构成是,一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

(4)人类发展指数:它是由联合国计划发展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其后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对这一指标进行了修正。人类发展指数(humen developmemt index)这个指标的构成: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

三、收入分配与贫困

1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1)洛伦兹曲线(P18)

表示收入不平等程度有很多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是由美国统计学家康拉德-洛伦兹在1905年设计出来的。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统计学家科拉多-基尼在1912年提出来的。洛伦兹曲线越是弯曲,不平等程度就越大;反之亦然。

2、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P15-P16)

(1)假说的提出: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在1955年提出了一个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变化规律的假说: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贫穷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的后期阶段(富裕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趋于下降。这就是著名的“库兹涅茨假说”。

(2)支持这一学说的理由

1)贫穷国家的二元经济显著。 2)在经济发展初期,国家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少数人由于财产收入、本人才能受到良好教育以及其它原因而变得越来越富有,而大部分人相对来说变穷了。到经济发展后期,教育逐渐普及,劳动者素质和生产技能之间的差距缩小了,因而生产率和工资水平大大提高,收入差别也相应缩小。3)在经济发展初期,国家的政权往往掌握在富裕阶级的手中,这样制定的方针必然不利于穷人阶级。结果,收入

分配不平等状况不断恶化。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以后,一般民众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参政的意识增强了,迫使政府采取一些有利于低收入阶层的政策,结果导致收入差别的缩小。

(3)库兹涅茨假说的实证

库兹涅茨不仅提出了假说,而且还运用统计资料对这一假说进行了论证。统计资料表明,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经历了一个先恶化而后改善的过程。倒U型曲线在英国大约经历了100年,在美国和德国大约经历了60---70年。他还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战后收入分配状况作了横向比较,得出了发展中国家分配比发达国家更不平等。

3、贫困问题

(1)贫困的程度

这里是指绝对贫困,贫困人口是指消费低于最低生活水准的人口。最低收入阶层人口被称为相对贫困人口,它是相对于中等和高收入阶层而言的。

(2)贫困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贫困具有如下特点:

地点:贫困人口主要生活在农村。职业:农业、非正规部门。结构:妇女占贫困人口的大部分,妇女文盲比较多。

复习思考题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比较。经济发展与人类发展的区别。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有哪些?

2、GDP\GNP存在哪些缺陷?经济发展的度量指标是如何构成的?

3、对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的分析。

第三章经济增长的理论与模型

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经济增长理论发展脉络

(1)1936年凯恩斯创立了宏观经济分析,但凯恩斯的方法是短期的比较静态分析。

(2)1939年,英国的哈罗德提出了“动态的长期增长”论,将凯恩斯的理论长期化,动态化。

(3) 索洛、斯旺和米德提出了资本---产出比可变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4)罗宾逊、卡尔多等人又把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相联系,提出了储蓄率可变的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式。

(5)与此同时,罗斯托提出了经济增长阶段论。

(6)60年代以后,库兹涅茨提出了经济增长的数量与结构分析。

(7)70年代以后,又有经济学家提出经济增长有限论、零增长理论、反增长理论、负增长理论。

(8)在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等人提出“内生技术变化”,掀起了一股“新增长理论”的研究潮流。

2、有代表性的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式

(1)哈罗德---多马模型(P42)

1)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理论基础

一是“资本——产出比”概念。

二是提出了“比率分析法”。

三是提出了三个增长率,哈罗德将经济增长率分为实际增长率(G)、有保证的增长率(Gw)和自然增长率(Gn)。

2)哈罗德—多马模式的基本假定:

3)哈罗德模式的基本方程式

G=S / V

4)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人们所愿意进行的储蓄恰好等于投资者预期的投资需求,要求储蓄连续地为投资所吸收,经济就可以实现稳定增长。

5)经济短期波动的原因

如果实际增长率高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会引起经济扩张;如果实际增长率低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就会引起经济收缩和失业。正是二者的不一致,导致了经济的收缩与扩张,产生经济的波动。

6)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及稳定的条件

第一,Gw >Gn(投资过多)时,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所能允许的程度。这时,由于生产增长受到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将出现储蓄过度,引起经济长期停滞。

第二,Gw < Gn(投资不足)时,储蓄和投资增长率未达到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所允许的范围,这时,生产的增加有充分的余地,投资者会扩大生产,从而经济出现长期繁荣趋势。

第三,Gw = Gn时,表明社会全部劳动力和生产设备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得到充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际增长率(G)与有保证的生产率也相等,即G = Gw,这样社会既实现了均衡经济增长,又保证了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从而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所以,实现长期的、理想的均衡增长的条件是:

G = Gw = Gn 当三者出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长期的经济波动。

7)哈罗德----多马模式的贡献

第一,它发展了凯恩斯理论,并将其长期化、动态化,开创了新的动态的经济理论。

第二,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资本—产出比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即资本积累,这就为经济持久增长找到了动力和源泉。

第三,说明了国家干预和调节宏观经济的必要性。

8)哈罗德——多马模式的缺陷

哈罗德-----多马模型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第一,它否定了生产要素的可替代性;

第二,它的资本----产出比的假定是不合理的;

第三,它忽视了市场的调节作用和生产要素的可调整性。

第四,它没有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第五,它所设计的增长道路比较狭隘,具有“刃锋”性质。

(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P45)

1)新古典增长模式的建立:它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斯旺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后来许多经济学家都对这一模型进行了补充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在增长经济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多年。

2)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式:

k =sf (k ) – n k

3)索洛——斯旺模式

它假定:

第一,资本与劳动存在替代关系;

第二,产出的增长主要有资本和劳动两个要素推动;

第三,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

第四,不存在技术进步。

4)索洛——米德模式

第一,它重新假定资本与劳动具有可替代性;

第二,强调了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

第三,说明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分配趋势。

第四,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最重要的贡献”的观点。

(3)剑桥经济增长模式(P46)

1)剑桥经济增长模式的提出

索罗—斯旺模式提出后,受到一个著名的经济学理论家集团的批评,这个集团由于和

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院有联系被统称为“剑桥学派”。代表人物有D.G钱珀努恩、卡恩、

N.卡尔多、L.帕西内蒂、琼-罗宾逊和斯拉法等人,他们以凯恩斯正统自居,坚持李嘉图—

马克思的分析方法,围绕资本的含义提出了一些增长模式与索罗为代表的增长模式抗衡。

这一理论模式的重要特征是区分资本家和工人的储蓄倾向或出于不同类型收入的储蓄倾

向。

2)对新古典模式中两个基本特征的否定

这个模式否定了新古典模式中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第一,生产要素不易迅速替代,从而资本----产出比难以调整。

第二,新古典模式中的技术进步是独立因素,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投资增加就不

会有技术进步。

3)具有代表性的卡尔多模式的方程

卡尔多模式的关键是其对资本家和工人的储蓄倾向的区分。其基本方程:

(1)Y = W(工资) + P(利润)

方程表明收入Y等于工资W和利润P。

(2)S = swW + spP

工资中的储蓄Sw和利润中的储蓄Sp分别比例于工资和利润。这样,sw 、sp 则是出

自工资和利润的平均和边际储蓄倾向。假定sw < sp 。

(3)S/Y = s =(sp - sw) P/Y +sw

社会储蓄率等于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在总储蓄率中的比例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在总储

蓄中的比例之和。这就是新剑桥增长模式。

4)提出了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他们认为,在资本-产出比既定时,要实现稳定的增长,只有调节储蓄率 S 。可以通过调整储蓄率(s)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储蓄率的调整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S是一个独立的常数。索罗模式是通过把资本—产出比作为一个变量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卡尔多的方法意味着总的平均储蓄不再是一个常数。而储蓄率的改变有赖于资本利润和劳动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也就是通过改变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P/Y)或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W/ Y)来实现。新剑桥模式不仅认为经济增长是同收入分配紧密联系的,从而收入分配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而且认为经济增长改变着收入分配。

5)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新剑桥增长模式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结合起来,说明了经济增长中的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以及收入分配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它的结论是:

第一,在经济增长中的收入分配有利于资本家而不利于工人。

第二,经济增长加剧了收入分配的比例失调,收入分配比例失调反过来又影响了经济增长。

第三,要解决资本主义的经济与社会问题,根本途径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均等化。

第四,要实现经济稳定、均衡地增长,根本的办法不是调节资本-——产出比或促进技术进步,而是调节储蓄率。

(4)新增长理论(P48)

1)新增长理论的提出

在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论文,掀起了一股“新增长理论”的研究热朝。

2)新增长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一,新增长理论的“新”主要区别于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把知识和人力资本引入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要素收益递增假定。

第二,“内生技术”理论:在新增长理论中,赋予了技术一个完全是内生化的解释,技术不再是外生的、人类无法控制的东西,它是人类出于自利而进行投资的产物。政府可以通过支持教育、刺激资本积累、保护知识产权、补贴研究和开发、实行有利于新思想形成等政策来促进增长。

3)新增长理论的意义

第一,它有力地解释了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这是对新古典理论的重大突破。

第二,新增长理论恢复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认为储蓄、资本积累是技术进步的源泉,这就是新增长理论被称为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原因。

第三,它从理论上更加鲜明地肯定了人力资本投资、科学技术研究、发明与创新、开放经济等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四,它强调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教育、科研等公共产品的投资和建立一个有效率的储蓄和投资刺激机制,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4)新增长理论的缺陷:内生增长理论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中的无效率的重要因素,如基础设施、制度结构和不完善的商品市场。还有它忽视了中期与短期的经济增长问题。

二、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

1、现代经济增长的定义与特征

(1)现代经济增长的定义: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运用历史统计方法研究长期经济增长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研究的经济增长是18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他称之为现代经济增长。这个定义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经济增长的表现形式是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品量持续增加。

第二,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源泉是先进技术。

第三,技术进步及其所引起的增长潜力的实现必须伴随着社会制度、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相应调整。也就是说,社会变革和观念更新是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

(2)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

1)人均产出和人口增长率都高,而且人均产出增长率更高。

2)生产率高而且增长迅速,增长源泉来自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质量的不断提高。

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 , 经济增长导致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变,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技术进步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

4)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迅速变革。比如,更讲民主、效率等。

5)国际经济扩张迅速。

6)经济增长在国际间的有限扩张。现代经济增长主要局限在北半球、人口不到世界三分之一的范围内。

2、经济增长阶段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1960 年,在《经济增长阶段》中,把人类社会划分为5个阶段。

(1)传统社会:是指牛顿科学产生以前的社会。传统社会不能产生持续的经济增长。

(2)起飞前的阶段:由于从传统社会进入起飞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因此把它作为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包括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

(3)起飞阶段:起飞是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分水岭,是社会变化质的飞跃。

(4)走向成熟:起飞之后再经过50—60年的稳定增长,就可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样一个阶段,经济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对外贸易越来越大,经济效率越来越高。

(5)大众高消费时代:小汽车是这一阶段大众化消费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这一阶段,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成为经济中的主导部门。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这个阶段叫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追求闲暇和娱乐。

3、起飞的性质和条件

(1)起飞的性质:起飞是一个国家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2)起飞的条件:

科学思想条件:罗斯托把牛顿思想看作是历史的分水岭。

社会条件:起飞有赖于一大批富于创新、冒险和进取精神的企业家和全社会的创业精神。

政治条件:第一,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第二,有现代化的经济和政治目标。第三,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经济条件:第一,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第二,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第三,要建立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三、后发障碍与后发优势

1、后进国家的发展障碍

(1)收入水平悬殊巨大:

(2)人口增长更为迅速

(3)国际移民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4)农业生产率相对更低:

(5)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存在着很大差异:

(6)国际经济环境对后进国家不利。

2、后进国家的发展优势

发展中国家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后发优势。

(1)有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可供利用:

(2)有其他的知识和经验可供借鉴:

(3)结构变化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

(4)世界经济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

复习思考题

1、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2、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是什么?

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是怎样完善的?

4、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式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5、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是什么?

6、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的五个阶段的内容。

7、经济起飞的性质和条件是什么?

8、什么叫后发障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什么叫后发优势?(发展中国

家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的发展优势)具体分析内涵。

第二部分 (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第四章农业的转变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P108-P112)

农业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有的经济学家把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归结为4个方面: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

二、传统农业的转变与技术进步

1、传统农业的定义与特征

(1)传统农业的定义 (P103)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他的经典著作《转变传统农业》一书中,对传统农业下了定义:“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称为传统农业。”

(2)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P104)

印度发展经济学家加塔克对传统农业的技术停滞的原因归纳为6个方面。

第一,缺乏适宜的替代技术。

第二,农民对技术缺乏知识和了解。

第三,承担风险的能力很低。

第四,投资资金缺乏。

第五,现代投入品供给不足。

第六,传统制度的障碍。

2、农业发展阶段与发展道路

(1)农业发展阶段

美国农业经济学家约翰、梅勒在20世纪60年代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个农业发展理论,他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技术停滞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阶段。

这个阶段具有5个特征:

1)农业仍然是整个经济最大的部门;

2)农产品需求由于人口和收入增加而迅速上升;

3)工业资本稀缺;

4)经济转变速度的限制和人口增长的压力阻碍了农场规模的扩大;

5)劳动节约型的农业机械的使用受到限制。

第三个阶段是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生物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单位面积产量,使劳动生产率提高。

(2)农业发展道路:速—拉模型:(诱导型创新与资源替代论)(P318-P321)

日本农业发展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和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弗农-拉坦合作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一个新的农业发展理论,名叫诱导技术创新理论。后来,在1985年的修订版中,他们又增加了一个诱导型制度创新概念,这样,他们的理论就被叫做诱导型创新理论。

1)诱导型创新理论的内容

第一,选择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

第二,农业技术和制度变革是各国资源禀赋状况和产品需求诱导的.

第三,诱导供应商开发新产品

第四,农业技术变化还反映了一般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五,诱导型创新是一个不均衡的动态过程

2)诱导型创新理论的意义

第一,对农业发展理论的新突破,把农业技术进步看作是内生的,是由各国要素禀赋

状况决定的。

第二,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3、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绿色革命

(1)绿色革命的产生(P324)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墨西哥、菲律宾、巴基斯坦、印度、泰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地区,大面积地推广和种植新型高产小麦和水稻品种,使粮食产量比过去大幅度地提

高了。这种种子改良为中心、大规模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活动被称为是“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

(2)绿色革命的特点(P325)

首先,高产良种具有高化肥反应性质。

其次,种子----化肥技术是规模中性的,无论是大农场还是小农场,新型高产良种的

效率是一样的。

(3)绿色革命的影响(P325)

第一,绿色革命使传统品种生长期要短的多,原来一年一熟,现在一年两熟、三熟。

第二,绿色革命使大面积种植新型高产良种的国家和地区,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了。

第三,绿色革命使粮食供应增加和粮食价格较低。

第四,绿色革命也导致了土壤肥力的下降和环境污染。

第五.绿色革命使小农与大地主、大农场主的差距更加拉大,收入分配不均现象更加

恶化。

第六,绿色革命的发生也导致了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的扩大。

三、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1、土地制度和土地改革

(1)土地所有制形式与经济刺激

大庄园制:(P119)大庄园既是一个大地产,又是一个大农场,庄园主一般不直接管理

农场,而是把庄园委托给代理人,一般叫管家。这种土地制度的效率很低。

种植园制:(P120)这是一种带有殖民地性质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但它一般是由外国资

本家所有,而且由外国专家管理。

租佃制:(P120)地主占有土地,把土地分为若干块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作,这些租地的农民叫佃农。佃农按照契约向土地所有者交纳地租。

公有制:传统观点认为,公有制是消灭土地占有不平等的最好途径。

(2)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目标:多重的目标,政治目标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经济目标是为了建立一个有刺激的土地制度,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

2)土地改革的形式(P121-P122)

狭义的土地改革指土地所有权的再分配。广义的土地改革不仅包括土地所有权的转移,而且还包括土地租佃契约的改变。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土地改革有4种形式。如下:

第一,地租契约期限的限定:比如说不能短于20年,在规定租约期内,地主不得擅自毁约和增加地租。

第二,降低地租。

第三,土地有偿转移

第四,土地无偿剥夺。

3)农场的规模与效率

土地改革有可能使农场经营规模缩小。按照规模报酬递增原理,小农场与大农场相比,生产效率要低。具体地说,大农场有优势。

第一,有些不可分的大型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太大,对大农场来说,机械能够充分利用,而且每个单位产出分摊成本很小。对小农场来说,大型机械利用不足,,分摊成本较大。

第二,大农场资本雄厚,承担风险能力强,所以比小农场更迅速地采用新技术。

第三,农业经营规模与管理技术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大农场能够实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小农场难以做到。

第四,大农场可以并且能够从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传统农业中,小农场比大农场更有效率。理由是:(P123)

其一,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土地是稀缺的,劳动力是丰富的。小农村倾向于用较多的劳动在较少的土地上实行集约化经营。结果,劳动得到就业,土地生产率也很高。

其二,在传统农业中,由于土地和劳动是主要投入,而资本投入很少,所以不存在一个最低限度的投资规模。在这样条件下,生产规模报酬是不变的。

其三,大农场和小农场在目标函数上是不同的。大农场的目标函数是利润最大化,小农场的目标函数是产量最大化。

其四,小农场比大农场更能够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家庭农场的成员懂得生产为自己进行的,无疑会提高耕种质量,增加土地的产出。

2、政府的农业政策

(1)价格政策:在20 世纪70年代以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压低农产品对工业品比价的政策。

(2)投资政策:农业投资主要是对农业基础实施的投资和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的投资。

(3)信贷政策:建立农村金融系统,向农民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鼓励农民对农业进行生产性投资。

(4)教育政策:也就是研究、推广与教育。舒尔茨说,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一般可以采取三种方法:第一种是从经验中学习。第二种是通过在职培训。第三种方法是正规教育。这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舒尔茨把这种方法看作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复习思考题

1、农业对经济发展有哪些贡献?

2、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的特点是

什么?

3、什么是绿色革命?

4、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哪些农业政策?

5、速——拉模型的内容及其意义

第五章工业的发展

一、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1、工业化的涵义

经济学家对工业化有不同的解释:

(1)张培刚在40年代把工业化定义为“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在1991年他重新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的过程。”

(2)印度经济学家撒克把工业化定义为脱离农业的结构转变,即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的份额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业份额上升。

(3)比较流行的定义:工业化是指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的份额连续上升的过程。1987年出版的经济学词典中表述了工业化的定义:工业化是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来自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份额一般上升-------

第二,从事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人口一般也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4)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给出的,即工业化就是制造业的产值份额的增加过程,工业化水平用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份额来衡量。

后工业化阶段:当农业部门的规模变得很小(如小于10%),而服务业部门规模变得很大(如达到60%)时,一国经济就从工业化阶段进入发达经济阶段,也有人把它称为后工业化阶段。

2、工业化的理论基础

(1)实现工业化的一般理论依据是恩格尔消费规律。

(2)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式。(P73)

(3)贸易条件恶化论

(4)联系效应论。

3、工业化的历史证据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与行业结构的关系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个叫截面分析,也就是对不同收入的国家进行分组,然后观察各组之间劳动力职业结构和国民收入在各个部门份额的差异。另一个叫剖面分析,也就是对一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考察长期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职业结构和部门收入结构的变化。

4、工业化的经济意义

(1)促进农业发展:

(2)提供多样化的产品:

(3)具有较强的联系效应:联系效应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可分为后向联系(如,钢铁业和采矿业)、前向联系(如,钢铁业和造船业)。

(4)有利于资本形成:

(5)提高总量生产率和加速经济增长。

二、工业化发展阶段

1、工业化发展三个阶段(P142)

工业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转变过程,而且也是工业部门内部结构的变化过程。一般认为,工业发展过程正常地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级消费品工业(食品、纺织、烟草、家具等主要工业部门)发展较快,比资本品工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钢铁、机械、汽车等部门)增长加速进行。但这时消费品工业在产值和速度上仍然占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比消费品工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并且渐占优势。当然,各个国家国情不同,要所有国家遵循同一个工业化发展模式是不适当的。

2、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理论解释

在工业化初期,一个国家为了满足国内的基本消费品需求,主要发展轻工业。

当工业化进行一段时间以后,资本品工业必须加速发展。这是由于:

第一,资本品工业技术高于初级消费品工业技术。同时,资本品工业的发展更能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二,消费品工业的扩张和质量的提高也只有在资本品工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成为可能,其成本下降和效率提高也只有通过使用现代机器设备才是可行的。

3、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经验支持(P143)

三、工业化发展战略

1、全面工业化战略(P169)

(1)概念:所谓全面工业化战略是指在工业部门中的各个行业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求在短时期内启动停滞经济,迅速推进工业化。这种战略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在20世纪40和50年代提出来的,被称为“大推进”(the big push)战略。

(2)理论依据:这一战略思路是以社会基础资本和需求的不可分性(indivisibilities)为理论依据的。

社会基础资本即投资于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电力、城市公用事业如供水排污系统等,从更广的角度说,还包括医院、学校等所有的基础产业。这些基础产业一个重要特征是不可分性,即:这些基础产业的投资必须达到一个最低限度的规模,小于这个规模就不可能发挥作用。

市场的不可分性是指市场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如果一种产品的市场规模太小,厂商因为考虑到需求不足而不愿意投资和从事该产品的生产。但如果有很多消费品同时被生产出来,就会产生相互的需求,使市场规模变大,从而刺激投资。大推进战略的要旨是在发展中国家所有部门中全面进行大规模投资。

(3)评价

2、部门优先发展战略

发展中国家资本稀缺,技术水平低,所以只能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让一些关键部门优先发展,以此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那么,哪些部门应该优先发展呢?

(1)、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P184)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学科,而发展经济学则专注于探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通过研究和分析,发展经济学提供了一些主要的理论框架和模型,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发展经济学领域的挑战和难题。 一、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基础性理论之一。它认为,现代化是国家或地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现代化理论强调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政治现代化的相互关联。其中,经济发展被视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著名的现代化理论家包括拉斯特、罗斯托等。 二、依存理论 依存理论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而提出的理论框架。依存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制于发达国家的侵略、剥削和控制。根据依存理论,发展中国家无法单独依靠自己的内部资源实现经济发展,而需要借助对外援助、技术转让和市场准入等手段。依存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安德烈·蓬比杜。 三、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它认为,市场经济的运作依赖于一系列规则和制度,包括产权、合同、法律等。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的有效性和完善性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它还关注

政府在制定和维护良好制度环境中的作用。道格拉斯·诺斯等学者是新 制度经济学的重要代表。 四、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它强调 投资于人力资本,如教育和培训,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从而 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和技能的积累是经 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加里·贝克勒和提摩西·斯塔克是人力资本理 论的重要代表。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发展应该考虑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它 认为,经济增长不应该以牺牲环境和社会福祉为代价。可持续发展理 论主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布鲁 特兰德报告是此理论的重要里程碑,提出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 统一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现代化理论、依存理论、新 制度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帮助 我们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解决 这些问题的启示和指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和发展挑战。

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是研究经济发展的学科分支。它旨在解释和预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减少贫困方面的挑战。本文将介绍发展经济学的几个主要理论和模型,并探讨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新古典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该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它强调了市场机制、效率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性。通过资本投资、劳动力参与和技术创新,经济可以实现长期增长。此理论的经济增长模型包括索洛模型和罗默模型等。 索洛模型认为,经济增长主要通过资本积累实现。该模型假设资本投资率和技术进步率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罗默模型则强调技术创新和知识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它将技术进步划分为内生和外生两种类型,认为创新的推动可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二、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以培养和发展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的提升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提升包括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等方面。 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以提高个人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并且对于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转

型也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人力资本理论还指出,社会健康和公民素 质的提高对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三、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制度经济学研究经 济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制度的安排和规范对经济的效率和发 展起到关键作用。制度经济学强调政府、法律和社会规范等因素的重 要性。 在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安排和规范可以有效促进资源配置和市场机 制的运行。有效的制度环境有助于消除市场失灵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活力和投资热情。 四、依存理论 依存理论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种批判性理论。它认为发展中国家受 到了国际经济秩序的依赖和剥削,导致了不平等和贫困的加剧。依存 理论探讨了北方国家与南方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强调了资源和财富 的不均衡分配。 依存理论提出了对国际贸易和外资投资的批评,并主张南方国家应 该追求自主发展和经济独立。通过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国家工业化和 资源国有化等措施,发展中国家可以减少对国际经济秩序的依赖,实 现经济自主发展。 总结:

发展经济学 知识点

第一章 一.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 1.收入水平低下 2.生产效率低下 3.就业率低 4.分配不公 5.技术落后 6.二元机构 二.什么是经济增长,什么事经济发展,简述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经济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优化,社会文明进步和制度更加完善。 联系与区别:1.经济发展内涵较广,既包括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突出表现在结构优化 2.经济增长是经济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3.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4.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要考虑经济增长成果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意义 三.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 用一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的死亡率,识字率等三项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数1为最坏,100为最好 四.人类发展指数HDI 代表人类发展三个指标的平均成就包括寿命(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知识(承认识字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收入(购买力评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0为最坏,1为最好 第三章 一.简述亚当斯密的发展思想 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经济运行。1.国民财富增长是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积累的函数 原因:1.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进,2.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3.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才可能。2.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增加工人数量,增加国民财富。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地租和利润。斯密认为经济增长的状态不会被打破。 二.简述大卫李嘉图的发展思想 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他在1817年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严谨的理论体系。他强调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由此,他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此外,李嘉图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的比较成本学说等等。古典经济学到李嘉图时达到了顶峰,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简述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的分析以“两个公理”为前提: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须。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生育)。他认为这是人类“本性的固定法则” 。他的结论是:“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增加”,为了维持人口增殖力和土地生产力的平衡,他提出了三个命题:“人口增加,必须受生活资料的限制;生活资料增加,人口必增加;占优势的人口增加力,为贫穷及罪恶所抑压,致使现实人口得与生活资料相平衡。”马尔萨斯对经济发展持悲观看法:他认为,从长期看,人均收入有一种下降的趋势。评价:马尔萨斯对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本符合工业革命前的情况,他对人口过剩后果的分析也具有警示作用。但其理论前提:技术水平不变和人类永远无法控制生育,则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马尔萨斯的分析完全忽视了技术进步的巨大作用。 第四章 一.库兹理茨的效应 假定收入分配在经济增长之前是平等的,初始阶段,收入分配出现不平等。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已不均的状况逐渐缓解,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和利益差别缩小后,收入分配才变得较为平等 二.罗斯托将经济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传统社会——经济“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规模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三.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诺斯则把这一概念扩展到制度变迁中,用‘‘路径依赖”概念来描述过去的绩效对现在和未来的巨大影响力。他认为,在制度变迁中同样存在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现象。制度变迁一旦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沿着既定方向不断强化自己。沿着既定的变迁路径,制度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也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中。这意味着制度可能不是人们根据理性计算设计的结果,而是由原有体制变体和进化而来的。正是这种路径依赖性的存在,使得一个社会一旦选择某种制度,无论它是否有效率,都很难从这种制度中摆脱出来。

发展经济学理论

发展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作为一门关注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扮演着推动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角色。而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发展经济学理论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本文将探讨发展经济学理论的重要性、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以及该理论的应用。 一、发展经济学理论的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减贫和社会进步等问题,其研究成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国家,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差。因此,通过发展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为改善其经济社会状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此外,发展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不仅关注经济增长和减贫,还探索了社会公平、教育发展、医疗卫生等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积极影响,可以为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推动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的全面提升。 二、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发展经济学理论关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过程,而经济发展则包括经济

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学理论通过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 机制研究,探索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其次,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贫困和减贫问题。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发展 经济学理论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扶贫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 论支持,更好地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发展经济学理论关注社会公平和人权等社会问题。社会公平 和人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发展经济学理论通过 研究社会公平和人权等社会问题,可以为促进社会公平和人权保障提 供理论依据,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三、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应用 发展经济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广泛而深远。首先,发展经济学理 论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 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减贫和社会进步。 其次,发展经济学理论为国际组织在发展援助和合作中起到了重要 的指导作用。国际组织通过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可以更好地了解和 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面临的问题,制定和实施适合的援助方案,促 进经济发展和减贫。 此外,发展经济学理论还在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学者们通过对发展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推动了该领域的学术发展,提

发展经济学重点

广义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学说 狭义在二战之后形成的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二战后,随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地位获得独立 的新兴国家。 特征: (1)普通共同特点:低生活水平,生产率水平低,社会、经济、文化上的二元结构,高人口增长,高赡养负担,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严重,对农业生产、初级产品有严重的依赖。处于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处于较为脆弱的国际地位。 (2)基本特征: 1.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 2.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相对发达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 3.社会、文化、制度安排都存在类似的二元结构 经济发展速度、收入分配的差异导致二元结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 一国或者地区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的产出增长。 伴有经济增长,而浮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全面完善。 经济发展,除了增长外,还伴有着经济结构村会和政治体制变革即不仅意味着产出的 增长,还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加而浮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的概念,突出体现在结构的变化。经 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普通而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 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经济必须得到全而的增长。但是,有经济增长不一定有经济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 在1990 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 由三个指标构成的,即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 寿命以出生时的寿命预期来衡量;教育程度以成人识字率与初、中、高各级学校入学率两个指标加权平均获得(其中赋予成人识字率2/3 权数,入学率1/3 权数);生活水准以调整的人均GDP 来表示(即人均GDP 按照购买力平价和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来调整)。 这三个指标是按0 到1 分级的,0 为最坏,1 为最好。 在算出每一个指标的等级后,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平均,便得到一个综合的人类发展指数。 建立一种生产要素以新的组合来替代生产要素久的组合的过程 企业家 1.对新技术的发明和新资源的发现引起高度的重视 2.对新资源、新技术的经济潜力具有正确的审度的天资 3.新技术和新资源等在投入使用后能够不断加以完善 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前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群众高额消费阶段——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其涉及的范围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策略、发展经济政策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一些相关名词的解释。 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 民生产总值(GDP)的总量增加的现象。经济增长通常通过 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资本积累等方式来实现。 2.发展经济政策:发展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建立适当的法律和制度框架、提供支持和激励措施、引进外部资本等,旨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3.经济发展策略:经济发展策略是指国家或地区为实现经济发 展目标而制定的长期规划和政策。这些策略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多个方面,旨在引导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方式,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 4.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所具备的 技能、知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资源。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健康保健等方式来实现,对于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5.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投资来增加资 本存量的过程。资本积累包括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它们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6.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通过研发新的技术、工艺、产品等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创造新的经济价值的行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7.贸易自由化:贸易自由化是指国家或地区放宽和取消贸易壁垒、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开展自由贸易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和便利化。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扩大市场、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国际分工和经济增长。 8.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追求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以上是一些发展经济学中常见名词的解释。这些名词涉及到了经济增长、发展政策、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对于理解和研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于指导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发展经济学重点概念归纳

发展经济学重点概念归 纳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Chapter 1 发展中国家 --指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1)生活水平低,收入差距大;(2)生产率水平低下;(3)出生率高,平均寿命短; (4)失业率高,劳动力利用不充分;(5)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增长 --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上,一个国家的人均GDP持续上升。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和区别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一方面,没有经济增长就不能取得经济发展,所以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有利于经济进一步增长。 强调增长的传统发展观的度量指标 --人均GDP或其增长率、实际人均GDP或其增长率 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发展观的度量指标 --人类发展指数HDI、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 可持续发展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贫困线 --如果一个人的消费或收入水平低于满足其基本需求所必需的最低水平,就会被视为处于贫困状态。这个最低水平通常被称为“贫困线” Chapter 2 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起飞阶段的条件 --较高的资本积累率;主导部门(产品供求弹性大的部门);农业和工业采用现代的组织技术与方法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ΔY/Y)与其储蓄率s成正比,与其资本-产出比率k成反比。即ΔY/Y=s/k 资本-产出比率 --资本存量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有每3元资本才能产出1元的GDP,则k=3:1)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经济世界: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 新兴工业化国家: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品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所有新兴民族国家。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 第一,最明显的特征是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很高。 第二,生产率快速增长。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 第四,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迅速变化。 第五,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开始走向世界,瓜分世界。 第六,现代经济增长尽管有扩散到世界范围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于不到全世界1/3人口的范围内。 上述六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的。在这些相互联系的增长特征中有一个共同纽带,即对技术创新的大规模应用,它构成现代经济增长的许多特殊内容。 3.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1)托达罗对经济发展的解释广为流行。托达罗将发展定义为“一个社会或社会体系向着更加美好和更为人道的生活的持续前进”。 其中有三个基本方面或者核心观念: 首先,人类有一些共同的基本需要,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 其次,第二个公认的基本元素是自尊。一种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尊严的感觉,一种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他人实现其目的工具的感觉。 最后,发展的含义中还应包括自由的概念。按照这种观点,发展是改进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其目标是满足基本需要、提高人类尊严、扩大选择自由。 (2)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由于增加投资而增加了产量,同时还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经济发展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改变,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 “发展=增长+···”。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增长仍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增长是发展的前提。 5.什么是千年发展目标? 这是在2000年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协商产生的,包括中国在内的189个国家承诺在2015年之前将全球的贫困水平降低一半。该目标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根除极端贫困和饥饿。到2015年,使每日生活费低于1美元的人口比率减少一半,使饥饿的人口比率减少一半。 第二,普及初等教育。到2015年,保证世界各地的男孩和女孩都能完成小学教育。 第三,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女性权利。力争在2005年以前,消除中小学教育中的性别歧视。在2015年前,消除各级教育层次上的性别歧视。 第四,降低儿童死亡率。到2015年,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2/3。 第五,改善母亲健康。到2015年,使孕产妇死亡率降低3/4。

2023年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发展中国家旳界定:界定发展中国家最常用旳指标是GDP及人均GDP 人类发展指数(HDI):以出生时旳预期寿命、教育水平(成人识字率 与综合入学率)及人均GDP(PPP)来综合衡量一种国家旳生活水平是指政治上已独立,经济上比较贫穷,工业基础微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旳国家,绝大多数是二战后来新独立旳亚非拉国家,也包括东欧某些国家。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2、发展经济学旳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旳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旳问题 3、发展中国家旳特性: 1) 生活水平低下: 低收入、不平等、医疗水平低下 2) 生产率低下 3)人口增长率高,劳感人口瞻养比例高 4) 文化教育程度低、卫生保健条件差

5)经济、社会、文化二元构造 4、赡养承担:赡养承担一般指一国人口中旳多少岁以上旳人口比例(一般指需要赡养旳年龄) 5、购置力平价法:也叫国际比较项目法(ICP),是以国内商品价格同基准国家同种商品价格比率旳加权平均值为购置力平价计算旳。 6、国家旳重要分类措施有哪些? 答:1)老式分类: 第一世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美和太平洋沿岸工业国 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等 第二世界: 苏联和东欧旳前中央计划经济国家 第三世界: 非洲国家、中东国家、大部分亚洲国家 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伊朗、南非、埃及等 2)按照地理位置分类: (1)南方国家。 纬度上处在南方旳国家 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 经济不发达,生活贫穷,文化落后。

(2)北方国家。 纬度上处在北方旳国家 包括第一和第二世界。 经济发达,诸多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生活水平高,文明程度先进。 3)按发展程度分类: (1)发达国家 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程度高,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发达国家,是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旳目旳模式。 重要是某些西方国家,最为经典旳成功者是美国。 (2)发展中国家 ◎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处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 ◎少数发展中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不过经济构造和社会文明程度尚有待于深入旳发展。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在现代化进程中;尚有不少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相对蒙昧旳农业文明阶段。 7、发展中国家旳类型有哪些? 答:1)联合国旳划分措施: 发展中国家分为三类:最不发达国家、非石油输出国发展中国家和石油输出国 最不发达国家符合三个条件: 人均GDP低于100美元(1971年不变价格);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 外延式增长: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粗放型)内涵式增长:主要由资源的使用效率的提高而引起的增长。(集约型)全要素生产率: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贫困恶性循环: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供给和需求。在供给方面,经济不发达--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形成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低收入--低消费--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也形成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理论”,低于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 金融抑制:由于利率被压低或者通货膨胀率较高,或者两者都存在,导致了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略之差较小甚至为负。 金融深化:金融资产存量的品种、范围和规模的扩大,金融资产与物质资产之比上升。金融资产的积累将主要来自国内储蓄,从而减少了对财政收入和国际资本的依赖;金融市场的扩展和多样化将增强投资者之间的竞争,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优化了投资结构。人口转变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生活条件的变化,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的三个阶段。 人力资本: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它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循环因果积累:工业的增长或城市的扩大是一个相关的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

发展经济学简介

发展经济学简介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学科,涉及到经 济增长、贫困、不平等、全球化等一系列重要的经济议题。本文将简 要介绍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领域以及其对实践应用的影响。 一、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发展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研究如何促进和实现经 济的发展与增长,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消除贫困和不平等。发展经 济学通常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探讨如何克服发展 障碍,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 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机制,探讨如何实现 持续的经济发展,并考虑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贫困与不平等:关注贫困和不平等问题,探索如何消除贫困、促 进社会公平和人权。 3. 教育与人力资本:研究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人力资本的 培养和利用,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创造力。 4. 市场与制度:研究市场的运作机制,分析市场失灵和政府的角色,探讨制度对发展的影响。

5.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关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研究如何在全球化中实现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三、发展经济学的实践应用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政策制定者做出明智的决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 发展战略策划: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高经济增长率和人民生活水平。 2. 贫困减缓与社会保障:发展经济学可以提供关于贫困减缓和社会保障的政策建议,帮助解决贫困问题,改善民生。 3. 教育与技能培训: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教育政策和技能培训提供借鉴,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学可以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建议,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总结起来,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学科,涵盖了经济增长、贫困、不平等、全球化等多个领域,并对实践应用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经济学书单

发展经济学书单 发展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发展经济学书单为我们推荐了一些经典和权威的著作,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书籍。 一、《经济发展理论》 这本书是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经典之作,被称为发展经济学领域的圣经。该书系统地介绍了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涵盖了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转型、人力资本等重要主题。 二、《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该书是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索洛的重要著作,系统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经济发展的动力、路径和影响因素,为我们理解发展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发展经济学导论》 这是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的经典著作,是发展经济学入门的必读之书。书中系统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易于理解和掌握。 四、《发展经济学导论》 这是经济学家阿米塔·桑哈的重要著作,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揭示了发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和挑战。书中探讨了贫困、不平等、

环境问题等,对于关注全球发展问题的学者和决策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发展经济学》 这是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的重要著作,以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书中介绍了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产业政策、财政和金融政策等,对于理解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这本书由经济学家劳伦斯·哈里森和大卫·布伦纳的合著,重点研究了经济发展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他们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案例研究,揭示了政治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于理解发展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视角有着重要的启示。 七、《经济发展的制度经济学》 这本书是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的经典之作,探讨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他通过对制度环境、产权保护、市场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我们理解发展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以上是一些发展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涵盖了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这些书籍对于研究经济发展的学者和决策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经

发展经济学学习心得(通用4篇)

发展经济学学习心得(通用4篇) 发展经济学学习心得篇1 作者格里高利.曼昆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他学生时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当教员时,他讲授过各种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多年前他甚至还在长滩当过一个夏天的帆船运动教练。 曼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讲的是经济学十大原理。他讲的第一个原理就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确关于“权衡取舍”,它无处不在的体现在人们生活与工作之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往往为了得到一样心爱的东西而必须放弃另一件东西,这些都是权衡取舍。但是人的天性是贪婪的,我们有不少人是什么都想得到,但实际结果有可能什么都得不到。比如:时间安排,你既然安排了看电影的时间,那你就得牺牲做其它的时间;还比如:“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国家用更多的钱去加强国防,国家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钱就少了。等等,这样的道理非常的多。 今年四月份,在关于干茧战略决策的重大问题上,我们内部发生了严重分歧。因为一直以来,我们的干茧交易都未让人满意,它也严重影响市场的发展。但是,大部分人将交易做的不好的原因归结为是我们的标准制定的不好。他们认为,按照现行的广西茧标准进行交易,无疑将广西以外的茧挡在门外,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乍一看他们的看法似乎有些道理,但那仅仅是从现货角度出发的。中远期交易是标准化交易,既然如此,它首先要求交易的商品要尽可能地达到一定的标准化程度,如果没有这点保证,它的交易是不可能做起来的。蚕茧如果从全国角度看,它的标准化程度是不高的,比如:山东蚕茧一粒茧丝长可以达到1200——1300米,而广西茧只有600——700米,所以它们根本不是一类茧。 将“广西茧”修改为“全国茧”它违背了经济学上的“权衡取舍”原理,即:我们又想将交收范围扩大,但又想将中远期交易做起来,也就是鱼和熊掌我都想得到,但那是不可能的。今年的蚕茧已经全部

发展经济学 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的学科,它探讨了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和策略。本文将介绍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模型、经济发展的挑战以及一些成功的发展案例。 一、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发展经济学是对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如何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发展经济学中,经济发展被视为一个多维度的过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变革。 二、发展经济学的模型 为了研究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学家构建了各种发展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模型是哈罗德-多默模型(Harrod-Domar Model)和索洛模型(Solow Model)。这些模型解释了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供了政策建议,如鼓励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 三、经济发展的挑战 经济发展面临着各种挑战。首先,贫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多,资源匮乏,导致大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此外,缺乏基础设施、技术落后和政府腐败也是经济发展的障碍。 四、成功的发展案例

在过去几十年里,一些国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以中国为例,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助推了经济发展。 同样,印度也是一个发展经济学的成功案例。印度在过去几十年里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通过提供优惠税收政策和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等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这些举措使印度成为一个新兴的经济体,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 总结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发展的过程和原因,并提供了实现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尽管经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但通过各国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发展案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政治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 经济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各种社会活动中所涉及的经济问题,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在经济学的研究中,政治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是两个重要的分支。 一、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关于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关系的理论体系。它既是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交叉领域,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部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和其内部矛盾。 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状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并通过市场交换谋求利益。但在生产和分配过程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对立,这种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表现为阶级对立。第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和华丽表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是通过竞争来进行资源配置的。但随着市场扩大和全球化的趋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断面临着一些困境和危机,如经济周期性的波动、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第三,资本主义国家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政府是经济行为的重要参与者,它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路径。

二、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如何促进和实现经济发展的学科体系。它是 一个多学科的领域,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 个学科。发展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问题。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经济增长和发展。发 展经济学研究如何提高国民经济总量,包括粗放式增长和精细式 增长。粗放式增长是指通过扩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来 增加GDP的总量,而精细式增长则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 等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第二,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平衡。在 发展经济学中,市场机制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之一。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机制并不完善,政府需要采取一些政 策干预来推动经济发展。第三,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的关系。经 济发展不仅会带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问题产生了一 定的影响。如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也随之 加剧。因此,解决社会问题也是发展经济学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三、政治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联系 政治经济学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和阶级对立,强 调市场经济的机制和政府的作用。而发展经济学则是关注发展中 国家的经济问题,强调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的平衡。

发展经济学中经济发展的概念

发展经济学中经济发展的概念 一、发展经济学中经济发展的概念包含以下方面: 1. 经济总量的增长:这通常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GD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提高这些指标的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2. 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会随之改变。从以农业为主导到以工业为主导,再发展到以服务业为主导,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 3.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也会发生改变。更多的工作机会将出现在服务业和制造业,而农业的就业比例将下降。 4. 收入分配的变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收入分配也会发生改变。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收入会普遍增加,但收入差距可能会扩大。 5. 人口城市化的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会逐渐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农村人口的减少。

6. 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考虑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经济发展的衡量标准 1. 人均收入的增长:人均收入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收入的增长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人均工作时间缩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时间会逐渐缩短,这意味着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和个人发展。 3. 教育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通常伴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将有助于提高整个国家的劳动力素质。 4. 预期寿命的延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预期寿命会延长。这反映了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5. 婴儿死亡率的下降:经济发展往往导致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反映了医疗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经济发展的策略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简介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资源的一门学科。发展经济学是经 济学的一个分支,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经济增长、贫穷和不平等、工业化和城市化、农业和农村发展等方面。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描述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真实国内 生产总值(GDP)的增加。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繁荣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 提高生产率、增加投资和促进创新来实现。 贫穷和不平等 发展经济学也关注贫穷和不平等问题。贫穷是指人们无法满足基本需求的状态,不平等则描述了财富和资源在社会中的不均衡分配。发展经济学致力于研究减少贫穷和不平等的方法,通过改善教育、健康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议题。工业化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 转变过程,而城市化则是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过程。工业化和城市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就业机会以及改善基础设施,但也带来了环境和社会问题。 农业和农村发展 农业和农村发展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另一个领域。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农村发展对于减少贫困、改善农民收入和促进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发展经济学研究如何提高农业产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 总结 发展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它研究经济增长、贫穷和不平等、工业化和城市化、农业和农村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研究和实践,发展经济学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困和促进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是对发展经济学的简要介绍,它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领域,还有许多细分 的研究领域可以深入探索。了解和掌握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理解和解决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特别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 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发展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者不发达?换句话说,不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 3、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发展经济学兴起于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一,二战后不久,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和附属国相继在政治上获得独立。第二,二战后,许多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被分成为了两大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第三,二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采集和编纂了世 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表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以及发 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第四,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国际贸易 和国际投资也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发展中国家的经 济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贸易。 4、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理论观点有什么不同? 经历了三个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强调工业化、计划化和资本积累 ;60-80 年代初的新古典主义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80 年代以来的新制度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制度、政治、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时期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的研究也很流行,被称为新增长理论。 5 、试述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发展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增长之外,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和质量的改进,收入不平等的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取得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即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发展比经济发展包含的内容更广,它包括生存、自尊和选择的自由。 6 、GNP 作为经济总量指标的缺陷是什么? 第一,每一个国家都有些产品和服务是不经过市场交换的,而这些产品和服务也是国民总产品的 一部份,但并没有包括在GNP 中。第二,在任何一个国家,地下经济都是存在的。地下经济的存在使得GNP 比实际国民产品小。第三,GNP 并没有扣除自然资源(如水、土壤、森林、空气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的耗竭和环境污染所引起的人类福利的损失和为防治污染而投入的成本。第四,当把GNP 进行国际比较时,必须把不同的货币转换成一个共同的货币,通常使用美元来表示。 7、什么是人类发展指数?哪些发展中国家的人类发展取得更大进步? 人类发展指数是由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三个指标构成的发展的度量指标.该指数是对所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相对地位进行分析,它综合了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从单个国家来看,人类发展水平提高最快的是尼泊尔,其次是马里,而中国是中等人类发展水平组中人类发展水平提高最快的。 8、收入分配的两种类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