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第三代生命科学论之——人是典型的耗散结构

《第三代生命科学论》之

——人是典型的耗散结构

作者:颜丙强张涛

人是典型的耗散结构,从耗散结构理论来理解人的开放、非平衡、负熵、物质与能量的耗散,会看到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许多纵深层面,大大地加深对于健康与疾病的深层本质的认知。

一、人具备耗散结构的严格条件

18世纪的“机器医学模式”,强调人是机器。而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家越来注意到人不是机器。为什么?

人不同于机器的最为深刻的本质是,人是耗散结构,而机器不是耗散结构。

机器远离耗散结构的三个基本条件:

1、它是封闭系统,不是开放系统,机器不能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交换,否则就会瓦解;

2、它是平衡系统,必须保持热力学的平衡条件,不然,机器内部和机器外部就不平衡,就发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交换的结果就是机器的瓦解;

3、不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不能从环境输入物质和能量转化组织为机体自身,没有负熵产生,不能自己升高有序度。

人是耗散结构的基本条件:

1、人体是开放系统,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一旦这些交换失常或终止,人体就失常或瓦解;

2、人体是远离热平衡的,无论在机体内部之间,还是机体与环境之间,都是非平衡的,因此才有强烈的物质、能量交换。

3、人体存在极其大量、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把从环境输入的物质、能量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转化,形成负熵产生过程,一方面建设自身、升高和保持机体的有序度,另一方面储存自由能,为生命活动提供有效能量。

二、人的生命的非平衡有序稳定

人作为典型的耗散结构,需要特别注意人的耗散结构的以下特点。

1、人的机体的稳定是高有序度的稳定。

虽然孤立地从稳定性上看,人与机器有些相似之处,但是,在稳定的有序度上,却有着天壤之别。人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整体水平,其有序化、组织化程度之高,是迄今世界上能看到的唯一的,人的稳定性是建立在高度有序的水平上的。

2、人的机体的有序稳定是靠耗散物质、能量建立和维持的。

机器是人工制造的,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只有熵增加,没有负熵产生,不可逆的走向无序化、老化。而人体却是自己发育成长的,是靠从环境不断的输入物质、能量,靠机体内的耗散机制制造负熵产生过程,以提高机体的有序度,并在有序度上保持稳定。

人体当然也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有着不可逆的熵增加,但它同时有负熵产生,以负熵产生来抵消熵的恒增加,一旦负熵产生降低或停止,人体就会发病或死亡。因此,对于人来说,物质、能量的耗散机制和过程的正常与否,负熵产生的机制和过程正常与否,是健康与否的基本的更深刻的本质所在。

3、人的机体的有序稳定在热力学上是非平衡的。

机器的机体必须保持热力学平衡,但人的机体却不行,必须远离热力学平衡,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系统内外足够的物质、能量交换,才能保证有机体对物质、能量的耗散,才能保证有足够的负熵产生。因此非平衡是人的生命的前提,一旦走向平衡,系统内外物质交换就趋于停止,负熵产生就趋于停止,生命也就趋于瓦解。

作者简介:

颜丙强,男,山东省济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三代生命科学论》作者。2007年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9年9月份得到国家主席党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的亲切接见与勉励,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一直致力于坚持利用钱学森先生的人体复杂系统论思想,思考与重建当代生命科学技术体系,总结分析了人体生命系统的六大基本原理。

颜丙强博士领导的团队在系统论思想与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论证了“癌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应主要遵循代谢调理的治疗思路,并研究出了一套综合调理方案;在利用中草药提取成份诱导人体组织器官原位再生领域取得巨大突破,实现了人体多组织器官的原位修复与再生,归纳出干细胞移植科研思路的理论缺陷,提出了“回归真正再生医学”的理论,倡导医学应该恢复“人医学模式”。

张涛,男,山东省临沂市人,产业经济学专家,《第三代生命科学论》作者。师从陈清泉院士,担任陈清泉院士科创中心项目负责人,一直致力于产业发展规律与哲学的研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战略咨询研究工作。2009年结识颜丙强博士,接触到钱学森先生的人体复杂系统论思想,开始系统研究人体科学与系统论。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方法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学的是经济学,写的是生命科学,研究过创新方法论、系统论、肿瘤学、生物物理学,与生命科学专家一起科研与工作,如此跨领域的生活经历,注定会有与一般人不同的感悟。

第三代生命科学论之“平衡论”无法真正揭示人体的健康

《第三代生命科学论》之 ——“平衡论”无法真正揭示人体的健康 作者:颜丙强张涛 在医学史上曾经有不少医学家主张用“平衡”定义健康,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没有进行得通。迄今为止,建立的“平衡”概念已有多种,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都有特有的“平衡”概念,每一个概念都有特定的具体含义,用以描述各个学科领域的平衡现象。虽然可以借用其中的某些概念来描述人体的某些现象,但是,至今没有建立专门的可以从整体上描述人的健康的“平衡”概念。这是因为,人的生命过程是复杂的,健康的具体内容是复杂的,其中有些内容是平衡的、有些内容是不平衡的、打破平衡的、或远离平衡的,有些内容则是不能用是否平衡来界定的。因此,虽然可以在健康状态中找到不少可以用“平衡”来描述的现象,但要从整体上把健康定义为“平衡”却是极其困难的。 哲学的“平衡”范畴是高度抽象的,现实存在的平衡想象是具体的,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研究了自然界的各种平衡现象,建立了各种具体的“平衡”概念。 1、物理学的“平衡”概念不能定义健康 物理学研究了力学、热血、光学、生学、电磁学等领域的平衡现象,提出了“力系的平衡”、“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遂遇平衡”、“相平衡”、“多项平衡”、“热平衡”、“热动平衡”、“动态平衡”等概念,分别有其特定的具体的科学意义。例如: “力系的平衡”——是指“几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而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任何改变的情况”(如拔河、三脚架等)。 “稳定平衡”——是指“静止物体受到微小扰动后能自动恢复原位置的平衡状态”(如不倒翁)。 “动态平衡”——是指“物质系统在达到宏观热动平衡时相应的微观运动状态。”如,在密闭容器内水和它的蒸汽的平衡。 人的生命过程包含着非常复杂的物理运动内容,在这些物体的物理运动中会找到一些上述的平衡现象。但是,用上述任何一种具体的“平衡”概念都难以从整体上定义人的健康。 2、化学的“平衡”概念不能定义健康 化学研究了各种化学运动中的平衡现象、提出了“化学平衡”、“均相平衡”、“多项平衡”、“相平衡”等概念,也都有其严格的定义。 对于化学现象中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水解平衡、络合物平衡等,各项化学理论都作了具体的研究和说明,德国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1853~1932)因其研究化学平衡所取得的成就,于1909年荣获诺贝尔奖。 人的生命过程包含着复杂的化学运动,各项化学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各自会出现某些具体的化学平衡现象,但是,用其中的任何一种单项的化学“平衡”概念都难从整体上定义人的健康。 总之,人的生命运动既包含着机械的、物理的运动,也包含着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运动,可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分别地来研究和说明人的生命过程所包含的机械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平衡现象等。但是,试图用物理学的或化学的某一专业性“平衡”概念,从整体上定义人的健康,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具体内容上,都是行不通的。

37第三代生命科学论之——人是典型的耗散结构

《第三代生命科学论》之 ——人是典型的耗散结构 作者:颜丙强张涛 人是典型的耗散结构,从耗散结构理论来理解人的开放、非平衡、负熵、物质与能量的耗散,会看到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许多纵深层面,大大地加深对于健康与疾病的深层本质的认知。 一、人具备耗散结构的严格条件 18世纪的“机器医学模式”,强调人是机器。而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家越来注意到人不是机器。为什么? 人不同于机器的最为深刻的本质是,人是耗散结构,而机器不是耗散结构。 机器远离耗散结构的三个基本条件: 1、它是封闭系统,不是开放系统,机器不能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交换,否则就会瓦解; 2、它是平衡系统,必须保持热力学的平衡条件,不然,机器内部和机器外部就不平衡,就发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交换的结果就是机器的瓦解; 3、不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不能从环境输入物质和能量转化组织为机体自身,没有负熵产生,不能自己升高有序度。 人是耗散结构的基本条件: 1、人体是开放系统,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一旦这些交换失常或终止,人体就失常或瓦解; 2、人体是远离热平衡的,无论在机体内部之间,还是机体与环境之间,都是非平衡的,因此才有强烈的物质、能量交换。 3、人体存在极其大量、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把从环境输入的物质、能量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转化,形成负熵产生过程,一方面建设自身、升高和保持机体的有序度,另一方面储存自由能,为生命活动提供有效能量。 二、人的生命的非平衡有序稳定 人作为典型的耗散结构,需要特别注意人的耗散结构的以下特点。 1、人的机体的稳定是高有序度的稳定。 虽然孤立地从稳定性上看,人与机器有些相似之处,但是,在稳定的有序度上,却有着天壤之别。人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整体水平,其有序化、组织化程度之高,是迄今世界上能看到的唯一的,人的稳定性是建立在高度有序的水平上的。 2、人的机体的有序稳定是靠耗散物质、能量建立和维持的。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下列关于人类三个胚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 分)
1.0 分
?
A、
外胚层主要是神经皮肤
?
B、
内胚层主要是血液
?
C、
肌肉在外胚层
?
D、
中胚层是一些消化脏器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
下列物体按照尺寸由大到小依次排序,顺序正确的是()。 (1.0 分)
1.0 分
?
A、
细胞、细菌、病毒、支原体

?
B、
细菌、细胞、病毒、支原体
?
C、
细胞、细菌、支原体、病毒
?
D、
病毒、细菌、细胞、支原体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
高尔基体的作用是()。(1.0 分)
1.0 分
?
A、
加工、浓缩、运输蛋白质
?
B、
合成糖类
?
C、
形成糖蛋白

?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4
人体的大脑中大概有()神经细胞。(1.0 分)
1.0 分
?
A、
21 亿个
?
B、
150 亿个
?
C、
1400 亿个
?
D、
8000 亿个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
人体的味蕾存在于()上。(1.0 分)
1.0 分
?
A、

自然哲学概述

自然哲学概述 自然哲学以前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不过 有一段时间,在国内,除了研究哲学史的人之外,已无人问津此项研究,代之而起的是自然观,属于自然辩证法的一部分研究内容。而自 然观的研究因为研究者的哲学素养不够等原因,往往流于科普式的介 绍自然科学的一些成果。自然哲学之所以被取消主要出自于对恩格斯 一段话的一种理解。恩格斯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了 准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后,任何使自然哲学复活的企图不但多余, 而且是一种退步。在国外,自然哲学的处境同样不妙,逻辑实证主义 拒斥形而上学,认为自然科学以自然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它的成功, 已使自然哲学成为多余,哲学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为自然科学提供理解论、方法论的指导,于是科学哲学代替自然哲学应运而生。 一、自然哲学复兴的背景 不过,随着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科学哲学、自然观的深入研究, 人们发现,形而上学的幽灵是无法驱除的。在自然科学方面,相对论 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而以时空四维连续统以及物质消弭于几何 结构的观点代之,量子论在微观领域引入了不确定性和概率,修正了 牛顿—拉普拉斯完全决定论的自然观,表明规律在宏观上具有必然性,在微观层次,具有偶然性;热力学引入了物理过程的不可逆性,表明 了时间的方向性;系统科学探索复杂性,强调自然界的整体性,反对 将整体还原为部分之和,这与牛顿自然观强调自然的简单性,原子构 成性形成对照;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论和超循环、混沌学探索从混 沌到有序的自组织过程,表明了自然过程的生成性。就自然科学内部 重建其形而上学基础来说,生命科学强调层次性,坚持用物理化学的 方法研究生命大分子,但反对将有机体还原为纯粹的物理化学过程。 生态危机与生态学的发展使人们理解到,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其中任一环节的缺失或破坏,都将危及人类自身。传统 的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理解模式,在理论上,受到了现代物理学的挑战,现代物理学把人、把观测者引入到理解自然的背景、乃至图景中,

第三代生命科学论之“整体论-还原论-系统论”螺旋发展

《第三代生命科学论》之 ——“整体论-还原论-系统论”螺旋发展 作者:颜丙强张涛 还原论是整体论的辩证否定,系统论又是对还原论的辩证否定,科学的思维方式出现了“整体论-还原论-系统论”的三段论螺旋发展,在前进、上升中表现出深刻的内在继承性和历史逻辑性。 1、正确认识整体论、还原论、系统论三种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整体论、还原论、系统论三种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认识从古代整体论到近代还原论,再到现代系统论,是思维方式发展的历史必然。另一方面,又要正确认识整体论、还原论、系统论三种思维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原则差别。在今天,要特别注意认清从还原论向系统论转变的必然性,以及系统论思想原则上区别于还原论思想的根本特征。 一种说法,系统论是整体论与还原论的相加或统一。这种概括有一定道理,强调了系统论吸收了整体论和还原论的各种合理内核,是基于又高于整体论与还原论的。但是,这样讲述抹杀了系统论的新发展及其与整体论、还原论的原则性区别。 系统论不但吸收了整体论和还原论的所有合理内核,而且克服了整体论和还原论的局限,更重要的是,它有了新的创造,提出了只属于系统论的全新的观点和方法,这主要体现在系统论所特有的基本原理中。系统论是一种划时代的新发展,已经在螺旋式发展轨迹上进到了高一层次。 2、系统论与整体论的联系与区别 系统论吸收并发展了整体论的整体观点,强调了整体与部分的原则性差别,把注意的重心放在系统整体上。但是,整体论没有打开整体,不了解整体内部的复杂内容,更不了解整体性的根源。系统论对整体的研究吸收了还原论的合理内核,打开了整体,认识了整体内的各种复杂情况,克服了整体论的局限。同时,又克服了还原论在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时,割断和破坏各种相互关系的局限,揭示了相互关系的存在及其重大意义,并从更深层次上揭示出相互关系的有序性机制和自组织机制,阐明了系统的整体性的根源和达到整体最佳的途径,因而具有更加完备的性质。 3、系统论与还原论的联系与区别 系统论是在还原论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吸收了还原论的一切合理内核。但是,系统论冲破了还原论的局限,掌握了落在还原论视野之外的系统性和系统规律,能够研究和解决还原论所不能研究和解决的各种复杂性问题。 系统论吸收了还原论的分解、还原方法,在能够还原和需要还原的地方都要进行还原研究,不过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中它不是主要的,根不是唯一的方法;

机器人科技知识竞赛答案

机器人科技知识竞赛 一、选择题: 1中国科技大学在哪一年组建了国内第一支RobotCup仿真足球队。(C ) A 1996 B 1991 C1998 D2000 2、中国在机器人足球国际赛场上金牌零的突破是在哪一年。(D) A 1995 B 1996 C 1998 D 1999 3、我国首届机器人足球比赛是在那里举行的。(A) A 哈尔滨 B 北京 C 上海 D 广州 4、我国最早的机器人是在什么时候?(D) A唐朝 B清朝后期 C解放后 D西周时期 5、RoboCup是什么意思?(B) A 机器人足球表演赛 B机器人足球世界杯 C 机器人竞技D 机器人舞蹈比赛 6、1999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犬型机器人叫什么。(B) A、 SIBO B、 AIBO C、ASIBO D、 QRIO 7、机器人三原则是由谁提出的。(D) A 森政弘 B 约瑟夫·英格伯格 C 托莫维奇 D 阿西莫 夫 8、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Unimate诞生于那年?(C) A 1955 B 1987 C 1962 D 1963

9、机器人语言是由(A)表示的"0"和"1"组成的字串机器码。 A二进制B十进制C八进制D十六进制 10、机器人的英文单词是(C) A、botre B、boret C、robot D、rebot 11、国际上最具影响的和两大世界杯机器人足球赛是什么。(B) AFsker B RobotCup C FIFA D FLL 12、下面哪几部电影是与机器人有关的。(C) A《终结者》 B《变形金刚》 C《功夫熊猫》 D 《星球大战》 13、机器人能力的评价标准不包括:(C) A智能B机能C动能D物理能 14、下列那种机器人不是军用机器人。(C) A “红隼”无人机 B 美国的“大狗”机器人 C 索尼公司的AIBO机器狗 D “土拨鼠” 15、人们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不包括什么?(D) A输入B输出C程序D反应 16.FMC是(D )的简称。 A.加工中心 B.计算机控制系统

机器人科技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

机器人科技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国科技大学在哪一年组建了国内第一支RobotCup仿真足球队。(C ) A 1996 B 1991 C1998 D2000 2、中国在机器人足球国际赛场上金牌零的突破是在哪一年。(D) A 1995 B 1996 C 1998 D 1999 3、我国首届机器人足球比赛是在那里举行的。(A) A 哈尔滨 B 北京 C 上海 D 广州 4、我国最早的机器人是在什么时候?(D) A唐朝 B清朝后期 C解放后 D西周时期 5、RoboCup是什么意思?(B) A 机器人足球表演赛 B机器人足球世界杯 C 机器人竞技 D 机器人舞蹈比赛 6、1999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犬型机器人叫什么。(B) A、 SIBO B、 AIBO C、 ASIBO D、 QRIO 7、机器人三原则是由谁提出的。(D) A 森政弘 B 约瑟夫?英格伯格 C 托莫维奇 D 阿西莫夫 8、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Unimate诞生于那年?(C) A 1955 B 1987 C 1962 D 1963 9、机器人语言是由( A )表示的'0'和'1'组成的字串机器码。 A二进制 B十进制 C八进制 D十六进制 10、机器人的英文单词是(C) A、botre B、boret C、robot D、rebot

11、国际上最具影响的和两大世界杯机器人足球赛是什么。(B) AFsker B RobotCup C FIFA D FLL 12、下面哪几部电影是与机器人有关的。(C) A《终结者》 B《变形金刚》 C《功夫熊猫》 D《星球大战》 13、机器人能力的评价标准不包括:(C) A智能 B机能 C动能 D物理能 14、下列那种机器人不是军用机器人。(C) A “红隼”无人机 B 美国的“大狗”机器人 C 索尼公司的AIBO机器狗 D “土拨鼠” 15、人们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不包括什么?(D) A输入 B输出 C程序 D反应 16.FMC是(D )的简称。 A.加工中心 B.计算机控制系统 C.永磁式伺服系统 D.柔性制造单元。 17.由数控机床和其它自动化工艺设备组成的(B ),可以按照任意顺序加工一组不同工序与不同节拍的工件,并能适时地自由调度和管理。 A.刚性制造系统 B.柔性制造系统 C.弹性制造系统 D.挠性制造系统 18、工业机器人的额定负载是指在规定范围内(A )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允许值 A.手腕机械接口处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生命的奥秘P1-P7 1.生命的定义:是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 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2.生命的内涵:(1)物质基础:蛋白质和核酸。(2)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 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3)生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存在形式。 3.生命的物质基础:(1)构成元素:60/109,主要是C、H、O、N、P、S,其次是Ca、 Mg、Na、Cl等,与无机界相同,生命并不存在特有的元素。(2)分子成份:70%的水和无机物,多种有机分子,如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糖类、脂类和维生素等,虽然其组成和结构可能不同,但它们的单体,如葡萄糖、ATP、氨基酸、核苷酸等对所有生物几乎都一样,因此,生物在化学成分上存在高度的同一性。 4.生命的组分:(1)蛋白质是主要成份,蛋白质是由多肽链状分子折叠、盘绕而成有 序结构(一到四级结构)。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功能多样。(2)核酸是遗传分子,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DNA由A、C、G、T组成,以双链形式存在。RNA中T替换成U,多以单链形式存在(局部折叠配对)。DNA能自我复制,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控制的蛋白质的合成和各种性状,按照基因程序实现生长、发育、繁殖和进化等生命活动。 5.生命的基本特征:(1)有复杂的结构和精细的组织形式:多分子的逻辑构成、高度 的组织化、每个层次都具有的复杂性、复杂精巧的反馈调节机制(2)感受并应答环境变化:应激性,生命体接受外界刺激后会发生反应。(3)能从环境捕获,转换和利用能量:生命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转换成能量,维持分子的有序性和数量变化。新陈代谢和稳态,稳态是指调节并维持内部环境(如温度、pH 等)恒定的特性。(4)具有显著的自我复制,组装能力(5)生长和发育:生长:生命体从环境中摄入物质多于释放回环境,并且将其转变为自身结构物质。/发育:

学习与评价答案大全

学习与评价答案大全 【篇一:现代教育技术学答案大全】 。 a.听觉 b.视觉 c.触觉 d.嗅觉 答案:b 2.第2题 a.加涅 b.斯金纳 c.巴甫洛夫 d.冯特 答案:b 3.第3题 当人们从阳光下走进较暗的房屋,就会感到一片漆黑。稍待片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视觉才能逐渐恢复。人眼这种适应暗环境的功能称为____________。 a.暗适应 b.局部适应 c.本能适应 d.亮适应 答案:a 4.第4题 cool edit属于什么软件? a.图像处理软件 b.动画制作软件 c.音频制作软件 d.视频制作软件 答案:c 5.第6题 adobe premiere属于什么软件? a.图像制作软件 b.动画制作软件

c.视频处理软件 d.音频处理软件 答案:c 6.第13题 我国开始幻灯教学实验的时间大致是: a.19世纪末 c.20世纪中 d.20世纪末 答案:b 7.第14题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是___________的学习理论。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答案:c 8.第21题 声音是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和存在的。这是一种机械波,具有纵波的波动特性,例如,反射、折射、绕射、干涉等。 a.震动 b.声波 c.粒子 d.能量 答案:b 9.第22题 教学目标分析的对象是? a.教师 b.学生 c.内容 d.教材 答案:b 10.第23题 以下哪种音频文件是不经过压缩而直接采样记录的数据? a.mp3 b.wav c.midi

d.wma 答案:b 11.第9题 人的听觉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生理―心理”过程,常用 _______________三种量来描述。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质 答案:a,b,c 12.第10题 以下哪些属于多媒体创作工具? a.authorware b.director c.flash d.multimedia tool book 答案:a,b,c,d 13.第11题 下面哪些软件属于邮件工具? a.foxmail b.uc c.outlook d.itunes 答案:a,c 14.第12题 字音频文件的格式有很多种,其来源、功能、特点、适用的领域各不相同。常用的音频文件格式有? a.wav b.mp3 c.ra d.midi e.wma f.cd 答案:a,b,c,d,e,f 15.第18题 以下哪些属于做的经验? a.学习旅行

现代科技成就

现代科技成就 20世纪中后期5大科学成就30年代以来,物质基本结构、规范场、宇宙大爆炸、遗传物质分子双螺旋结构、大地构造板块学说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理论的创建,使人类 的视野进一步拓展到更为宇观、宏观和微观的领域,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1、物质的基本结构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在探讨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有没有公共的基本单元。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这种共同的基元就是原子。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 内部有一个核;1913年,玻尔指出放射性变化发生在原子核内部,于是研究原子核的组成、 变化规律以及内部结合力的核物理学应运而生。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从此,人 们认识到各种原子都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于是把这三种粒子和光子称为基本粒子。 但是,基本粒子并不基本” 一方面,正电子、中微子、介子等新的基本粒子相继发现;另一方面,基本粒子还有其内部结构。60年代以来,出现了基本粒子结构的夸克模型”、层子模型”等,使40年代末诞生的一门新的独立学科一一基本粒子物理学(又称高能物理学) 至今方兴未艾,成果累累。2、宇宙大爆炸理论现代宇宙学的研究发端于爱因斯坦。他在 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后,用它来考察宇宙的结构问题,于1917年提出有限无边的宇宙 模型。1922年,弗里德曼提出的非静态宇宙模型,认为宇宙是可能膨胀的。1929年,哈勃确定了星系红移(即退行速度)和距离之间的线性关系,证实了宇宙膨胀理论。1932年,勒梅特提出了宇宙爆炸说。1948年,伽莫夫把核物理学的知识同宇宙膨胀理论结合起来, 发展了大爆炸理论,并用它来说明化学元素的起源。这一宇宙大爆炸理论在1965年发现的宇宙背景辐射现象和1998年哈勃望远镜探测到距地球120亿光年之遥的星系中得到了有力的支持。3、DNA分子双螺旋模型1953年4月25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25岁的沃森和37岁的克里克合作研究的成果一一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这一成就后来被誉为20世纪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也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DNA是遗传基因的物质载体一一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简称。1915至1928年间,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 证明了坐落在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着生物性状,从而创立了基因理论。染色体是由 蛋白质和DNA组成的。过去生物学界一直认为蛋白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直到1944年埃弗里等人通过实验才证明了遗传载体不是蛋白质,而是DNA。 1953年DNA分子结构双螺 旋模型的建立是打开遗传之谜的关键。60年代尼伦柏格等人破译了遗传密码,证明地球上 所有生物的遗传密码都是相同的一一DNA的4种核苷酸碱基的序列代表了基因的遗传信息, 决定着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作为基因载体的DNA是生命的后台指挥者,生命的一切性状通过受DNA决定的蛋白质来表现。4、大地板块构造学说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认为在地质历史上的古生代,全球只有一块巨大陆地,周围是一片 大洋;中生代以来,这块古陆开始分裂、漂移,逐渐成为现在的几个大陆和无数岛屿,原来 的大洋则分割成几个大洋和若干小海。大陆漂移说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由地幔对流说

《易道医整体生命科学导论》   知易子著

《易道医整体生命科学导论》知易子著 第五章生命保障易 第一节:性命道———内外功修炼天人合一 现在国人有一种普遍的看法,中华文化脱离现代验证科学的体系,认为没有科学性而采取怀疑摒弃诋毁的态度,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我们解读文言的能力大差;其二是一些精英人士崇洋思想过于严重,老想用西方科学验证和改造国学,对经典理论体系不求其解,并把它改得体无完肤并用于培养养后学,致使很多后学陷于泥淖之中,失掉其信心;其三是人家西学日新月异,而我们传承几千年的文化始终不变,就怀疑其科学性,更有甚者当其为伪科学而诋毁之。 为什么在以前的章节中,涉及西方科学的所有领域,我们都可以从中华文化文明源头——易道中寻找到答案呢? 在以前章节论述中我们知道,宇宙规律只有一条———就是宇宙电磁能量场阴阳对立平衡作用。对其科学性我们是没有怀疑的。 中国古人怎么就对一语中的地了解这一规律呢。 这要从人脑说起,现代科学证明,人脑所能储存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目前人类计算机(电脑)无法比拟的,有几何数量级差别。有科学家估计,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涵盖整个宇宙,有无可限量的潜能,平时我们用到的只是沧海中一滴水。 人脑更多的是在处理人体自身生命信息,一旦人脑出现问题人体就会部分或全部分或全部丧失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伏羲文王孔子老子在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解读这一条宇宙真理创生宇宙所含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论述中了解这一点,所有中华文明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天人合一。 西方科学以实证为出发点。一头深入到宇宙真理创生宇宙所含的信息中去,分科目分层次分领域进行探索研究,了解了这一规律在不同条件的不同表达,并利用它为人类创造大量财富,使人类在科技成果面前象奴隶般折服。

(完整版)传热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

传热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 摘要: 20世纪初,传热学从物理学中的热学部分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学科。一百多年来,传热学研究者们对传热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科学论著和研究报告,并出版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专著,促进了传热学理论的完善和学术的发展。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尽管现有传热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新出现的现象已与现有的传热学体系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使现有的传热学理论捉襟见肘,暴露出其局限性。 关键词:传热学发展历史现有困境突破 一、引言 传热学是研究由温度差异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的科学。传热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早在人类文明之初,人们就学会了烧火取暖.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内燃机等热动力机械相继出现,传热研究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经济竞争.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资源、人口与环境等重大国际问题。传热学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环境保护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兴起,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重点整治环境,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传热学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不但节约能源,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各种废料的排放量,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在2050年以前我国能源结构仍将以“非洁净能源”—煤为主,传热研究在环境和生态领域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生命科学也离不开传热学。生命系统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系统,生命通过与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得以维持.对生命系统中的能量与物质传输的认识ffs待进行传热学研究。随着人体环境学的发展尤其是生物医学领域中诸如低温外科手术、移植器官冷冻储存、肿瘤加热疗法、疾病热诊技术,以及烧伤冻伤、烫伤等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进步,要求人们深人认识人体传热的特性和机制. 总之,21世纪的能源问题、经济环境问题和生命科学问题都要求传热学研究作出积极配合,加强相应的科学储备,迎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传热学的发展史 18世纪3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成长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传热学这一门学科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展成长起来的。 导热和对流两种基本热量传递方式早为人们所认识,第三种热量传递方式则是在1803年发现了红外线才确认的,它就是热辐射方式。三种方式基本理论的确立则经历了各自独特的历程。直到20世纪初,传热学才从物理学中的热学部分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学科。目前,通过对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研究,传热学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学科体系。 19世纪初,兰贝特、毕渥和傅里叶都从固体一维导热的实验研究入手开展了研究.1804年毕渥根据实验提出了一个公式,认为每单位时间通过每单位面积的导热热量正比例于两侧表面温差,反比例于壁厚,比例系数是材料的物理性质。这个公式提高了对导热规律的认识,只是粗糙了一点。傅里叶在进行实验研究的同时,十分重视数学工具的运用,很有特色。他从理论解与实验的对比中不断完善他的理论公式,取得的进展令人瞩目。1807年他提出了求解场微分方程的分离变量法和可以将解表示成一系列任意函数的概念,得到学术界的重视。1812年法国科学院以“热量传递定律的数学理论及理论结果与精确实验的比较”为题设项竞奖。经过努力,傅里叶于1822年发表了他的著名论著“热的解析理论”,成功地完成了创建导热理论的任务。他提出的导热定律正确概括了导热实验的结果,现称为傅里叶定律,奠定了导热理论的基础。傅里叶被公认为导热理论的奠基人。 流体流动的理论是对流换热理论的必要前提。1823年纳维提出的流动方程可适用于不可压缩性流体。此方程1845年经斯托克斯改进为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完成了建立流体流动基本方程的任务。1880年雷诺提出了一个对流动有决定性影响的无量纲物理量群,在1880至1883年间雷诺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发现管内流动层流向湍流的转变发生在雷诺数的数值为1800至2000之间,澄清了实验结果之间的混乱,对指导实验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具有突破意义的进展要推1909和1915年努谢尔特两篇论文的贡献。他对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的基本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进行量纲分析获得了有关无量纲数之间的原则关系。开辟了在无量纲数原则关系正确指导下,通过实验研究求解对流换热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对流换热研究的发展。1921

热寂论

热寂论是否能在物理学实验或着理论上 被证实是错误的 热力学发展的初期,克劳修斯()和汤姆逊(,即开尔文LordKelvin)等人,把热力学第二定律滥用于整个宇宙,得出荒谬的"宇宙热寂论",认为整个宇宙都发生着熵增加,最后整个宇宙将会达到热平衡,熵值达到最大,温度差消失,压力变为均匀,所有的能量都成为不可再进行传递和转化的束缚能,整个宇宙都陷入停止变化、停止发展的状态。 在19世纪,能够认识到热寂论谬误的科学家寥寥无几。在文献中留下记录的,只有波耳兹曼()和麦克斯韦()两人。早在1866年,离克劳修斯提出"宇宙的熵趋向极大值"的论点不过一年时间,甚至当克劳修斯还来不及进一步发挥成宇宙热寂论时(克劳修斯说宇宙将发生热的死寂是在1867年),玻耳兹曼就注意到生物的生长过程与熵增加相拮抗的事实。他说:"生物为了生存而作的一般斗争,既不是为了物质,也不是为了能量,而是为了熵而斗争(联系上下文来看,波耳兹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生物学过程是对抗熵增加的斗争——本文作者注)。这种斗争在能量从热的太阳到冷的地球的转移过程中很有价值。为了尽可能利用这种转移,植物铺开了它的面积大得不可计量的叶片,以一种尚未探明的方式,迫使太阳去完成我们在实验室中不知道如何完成的化学合成。"1895年,波耳兹曼还曾进一步提出"微观起伏"说来反驳热寂论。 麦克斯韦也模模糊糊、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自然界存在着与熵增加相拮抗的能量控制机制。但他当时无法清晰地说明这种机制。他只能假定一种"类人妖",能够按照某种秩序和规则把作随机热运动的微粒分配到一定的相格里。这就是1871年出现的有名的"麦克斯韦妖"(Maxwell's demon)的概念。 由于麦克斯韦妖只是一种猜想,当然不可能解决宇宙热寂论的问题。玻尔兹曼所说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与熵增加相拮抗,则要求从阳光输入更多的负熵,也就是说,是以太阳的更大的熵增加为代价的。至于微观起伏,也远远不足

生命科学史笔记

生命科学史笔记(总15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第一个系统提出生物进化论的是拉马克 界门纲目科属种 从《红楼梦》中的动植物聊聊“通识教育” 动植物种类:301种 动物115种,分属55个科 如:鹿科、鸭科、雉科、猫科 植物186种,分属75个科 如:蔷薇科、禾本科、伞形科、唇形科 林黛玉 绛珠草(即露珠草) 柳叶菜科谷蓼属 薛宝钗 “蘅芜君,冷美人” 蘅芜(即杜蘅) 马兜铃科细辛属 “合欢酒” 合欢,豆科 苯环的发现凯库乐梦中梦见了蛇,苯的结构是环状的,涉及到认知的心理问题,在大学读的是建筑系,但也是他长期研究的成果 莫诺“白天的科学”“晚上的科学”科学美学、认知论 爱因斯坦十分重视逻辑,整个世界是简单的、对称的、和谐的,四种相互作用可以用相同的方程式 世界是无限多样的,但又是统一的,人类的知识本来就是一个整体 勾勒生命科学史的基本线索 一、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 生命科学(生物学):既研究生命体的生命活动的现象、本质、规律,又研究生命之间、生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命世界:多样性与一致性的辩证统一(动物150多万种,其中昆虫100多万种,植物50多万种)(知了昆虫一定是六个脚的,分为头部、胸部和尾部,本来是有1500多万种,要保卫生物多样性“保卫生物学”)(海洋中还有没有更多生命红海等原始环境中有没有原始生命地球之外还有没有生命康德认为存在的) 生命系统:多层次、非线性、高度有序性、开放的、具有耗散结构(物理学理论,从无序到有序,熵值的提高)、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 层次结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生物圈主流是分子生物学 64个遗传密码子 DNA mRNA P 一个密码子由三个核苷酸构成,决定一个氨基酸 DNA的核质存在问题童第周、牛满江运用文昌鱼 1944年 DNA是遗传物质 Avery发现

最新机器人科技知识竞赛试题库完整

最新机器人科技知识竞赛题库 机器人科技知识竞赛 一、选择题: 1中国科技大学在哪一年组建了国内第一支RobotCup仿真足球队。 A 1996 B 1991 C1998 D2000 2、中国在机器人足球国际赛场上金牌零的突破是在哪一年。〔D A 1995 B 1996 C 1998 D 1999 3、我国首届机器人足球比赛是在那里举行的。〔A A XX B 北京 C 上海 D XX 4、我国最早的机器人是在什么时候?〔D A唐朝 B清朝后期 C解放后 D西周时期 5、RoboCup是什么意思?〔B A 机器人足球表演赛 B机器人足球世界杯 C 机器人竞技D 机器人舞蹈比赛 6、1999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犬型机器人叫什么。〔B A、 SIBO B、 AIBO C、ASIBO D、 QRIO 7、机器人三原则是由谁提出的。〔D A 森政弘 B 约瑟夫·英格伯格 C 托莫维奇 D 阿西莫夫 8、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Unimate诞生于那年?〔C A 1955 B 1987 C 1962 D 1963 9、机器人语言是由〔 A 表示的"0"和"1"组成的字串机器码。 A二进制B十进制C八进制D十六进制 10、机器人的英文单词是〔C A、botre B、boret C、robot D、rebot 11、国际上最具影响的和两大世界杯机器人足球赛是什么。〔B AFsker B RobotCup C FIFA D FLL 12、下面哪几部电影是与机器人有关的。〔C A《终结者》 B《变形金刚》 C《功夫熊猫》 D《星球大战》 13、机器人能力的评价标准不包括:〔C A智能B机能C动能D物理能 14、下列那种机器人不是军用机器人。〔C A "红隼"无人机 B 美国的"大狗"机器人 C 索尼公司的AIBO机器狗 D "土拨鼠" 15、人们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不包括什么?〔D A输入B输出C程序D反应 16.FMC是〔D 的简称。 A.加工中心 B.计算机控制系统 C.永磁式伺服系统 D.柔性制造单元。 17.由数控机床和其它自动化工艺设备组成的〔B ,可以按照任意顺序加工一组不同工序与不同节拍的工件,并能适时地自由调度和管理。 A.刚性制造系统 B.柔性制造系统 C.弹性制造系统 D.挠性制造系统

第九章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

第九章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第九章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 一、耗散结构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一) 耗散结构的概念 在开放和远离平衡的条件下,在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通过能量的耗散和内部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及涨落的触发和推动下形成并保持下来的宏观时空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理论指出,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 物的、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可能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耗散结构理论就是研究耗散结构的性质以及它的形成、稳定和演变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领域是物质系统的复杂性,即物质系统各层次或层次之间的非线性复杂关系。其研究对象是开放的非平衡自组织系统。着重考查在一定外界条件影响下的非平衡开放系统是如何通过自身的非线性相干反馈和协同作用,自发地形成宏观有序的自组织结构的。 它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对自然界的发展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在平衡态 附近系统的发展行为倾向主要是趋向平衡态,并伴随着无序的增加和结构的破坏。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系统的发展过程则可能出现突变,导致新结构的形成和有序度的增加。 (二) 耗散结构理论的产生 耗散结构:,,,,,,,,,,, ,,,,;,,,,:是比利时物理学家普瑞高津(,(,,,,,,,,,)于1969年在一次“理论物理与生物学” 的国际会议上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1971

年普瑞高津与格兰道夫(,(,,,,,,,,,,)合著的《结构、稳定与涨落的热力学理论》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耗散结构的概念及其热力学理论,并将之应用到流体力学、化学和生物学等方面,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1977年普瑞高津和尼科里斯 (,(,,;,,,,)在《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一书中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推动了耗散结构理论与非线性热力学的进一步发展。耗散结构的理论形式是以普瑞高津为首的布鲁塞尔学派二十多年来从事非平衡热力学统计物理研究结出的成果。这一理 论从产生到现在不过三十多年时间,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普瑞高津也由于他在科学上的这一重大成就而获得1977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自然界各种物质既有结构层次的不同又有运动形式的千变万化。自然科学的任务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不断探索新现象,揭示新规律,提出新概念,建立新理论。在现代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高度分化和相互渗透基础上的高度综合整体化趋势。一方面是学科的不断分化,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入到更深的层次,自然科学也不断深入地研究各种自然事物及其运动的特殊矛盾。这就是导致自然科学继续高度分化,使得原来的每一门学科又都分化出许许多多的分支学科。另一方面是学科的交叉与综合。每一门学科越是分化,对它的研究越深入,也就越来越暴露出它与原来认为和它毫无关系的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每门学科内部各分支之间,出现了共同的统一基础,使原来分散的理论和概念越来越综合,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移植、交叉和渗透,彼此横向整体化,便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横断学科、综合学科。耗散结构理论就是这一发展的典型代表。

尔雅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部分答案(副本)

尔雅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2016.6.24最新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自由基的学说认为,()增加了生物就会损伤。1.0 分A、碳自由基B、氧自由基C、氢自由基D、氮自由基 我的答案:B 2 下列关于人类味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 分A、味觉和嗅觉可以联合起来B、舌尖对甜味比较敏感C、舌尖和 边缘对咸味比较敏感D、舌头两侧对苦味很敏感 我的答案:D 3

关于人类老年痴呆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分A、脑细胞减少B、细胞之间的连接减少C、细胞的神经质减少D、细胞的动作电位减缓 我的答案:C 4 被毒蛇咬伤后注射抗血清属于()。1.0 分A、主动性免疫B、过激性免疫C、预防性免疫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B 5 地球在()开始出现生物大爆发。1.0 分A、太古代B、

远古代C、古生代D、中古代 我的答案:C 6 生命产生的本质点是细胞,那么细胞和非细胞的差异是()。1.0 分A、是否有能量B、是否有核C、是否也线粒体D、是否有细胞膜 我的答案:D 7 1990 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为了测出()。1.0 分A、RNA 的序列B、DNA 的序列C、碱基的序列D、

mRNA 的序列 我的答案:C 8 把基因先在体外整合到一个细胞里边,再把细胞传递到体内进行治疗被称为()。 1.0 分A、性细胞治疗B、体外治疗C、体内治疗D、转移治疗 我的答案:B 9 人的成长后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能会导致()。1.0 分A、肢端肥大症B、巨人症C、侏儒症D、唐氏综合症 我的答案:A

10 人类的基因组中约有()个碱基。1.0 分A、10 亿B、20 亿C、30 亿 D、40 亿 我的答案:C 11 构成生物体的最主要元素有哪些?()1.0 分A、碳氢氧氮B、磷硫钠镁C、碳氢氧钠D、碳氢钠镁 我的答案:A 12 下列关于克雷格·温特尔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A、他测序出了人类基因组

工业机器人模拟试题

工业机器人模拟试题 1.传感器的基本转换电路是将敏感元件产生的易测量小信号进行变换,一般使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电信号符合具体工业系统的要求。 A、4~20mA.-5~5V(正确答案) B、0~20mA.0~5V C、-20~20mA.-5~5V D、-20~20mA.0~5V 2.现代科学革命是由()拉开序幕的。 A、牛顿力学和哥白尼日心说 B、道尔顿原子论和达尔文进化论 C、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正确答案) D、系统论和耗散结构理论 3.对于有规律的轨迹,仅示教几个特征点,计算机就能利用()获得中间点的坐标。 A、优化算法 B、平滑算法 C、预测算法 D、插补算法(正确答案) 4.设位置的确定精度为0.02mm.滚珠丝杠每转一转,滚珠螺母移动5mm,减速比为 Z1/Z2=1/10,则每转一转对应的脉冲数应为()。 A、50个脉冲/转 B、100个脉冲/转 C、250个脉冲/转 D、25个脉冲/转(正确答案)

A、40 B、50(正确答案) C、80 D、100 6.求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内阻时,无源网络的等效电阻法应将电流源作()处理。 A、开路(正确答案) B、短路 C、保留 D、以上都对 7.下图所示电路中,网孔1的网孔电流方程为(). A、11Im1-3Im2=5(正确答案) B、11Im1+3Im2=5 C、11Im1+3Im2=-5 D、11Im1-3Im2=-5

A、吸收(正确答案) B、产生 C、不消耗 D、以上都对 9.下图所示电路中,流过元件A的电流I等于(). A、1A B、2A(正确答案) C、-1A D、-2A 10.分析下图所示电路,A元件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