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分类

真菌分类学

假丝酵母属分类研究进展 郭成栓 摘要:概述了假丝酵母属的建立和定义的演变以及分类进展,并介绍了在假丝酵母属分类中常用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假丝酵母;分类 酵母菌的分类发展非常迅速,从1952年的第一本酵母分类专著问世以来,到1984年又酵母分类专著第三版,酵母菌属的数量已由1952年的26属增加到56属,种的数量由160种增加到600种左右。1984年后属、种数量又有所增加。鉴定的常规方法与新技术也都有发展。假丝酵母属(Candida Berkhout)是酵母菌中最大的一个属,现包括200多种,约占目前已知酵母菌总种数的三分之一[1]。由于假丝酵母的经济重要性及其在整个酵母菌中占的比重,对该属的分类研究作为其他各方面研究的基础,一直是一个颇为活跃的领域。研究手段不断改进,分类系统不断更新。假丝酵母属的常规分类主要依赖于形态和生理特征。由于酵母菌主要以单细胞形式存在、可供考察的形态特征很有限,故其种级水平上的分类,主要以对糖类化合物的发酵和对碳、氮源化合物的同化能力。对外源维生素的依赖性和不同温度下的生长能力等生理学特性为依据。然而,这些特征所表现的均是表型性状,难以反映种间的亲缘关系。在常规分类所测试的30—40项生理生化性状中,许多种间往往只存在一两项区别。而研究表明,有些生理生化性状常常是由单个可变基因控制的,因而是不稳定的。所以在常规分类中对只有一两项生理生化性状差异的相似种做出精确鉴定往往是困难的。目前假丝酵母分类除了细胞形态和行为水平的研究外,也发展了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与基因组水平的研究。借助各种技术的适当运用,对假丝酵母的亲缘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近10多年来该属的定义已经过两次重大修订[2]。下面对该属的分类研究进展及分类方法作一介绍。 1假丝酵母属的建立及其定义的演变 假丝酵母属是1923年建立的[3],Yarrow和Meyer把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 Berlese)与假丝酵母属合二为一,把前者变为后者的异名,对假丝酵母属的定义作了较大的修订,使这样一个本来就不自然的类群更加异源化,在同一属内包括了子囊菌和担子菌两类酵母的无性型。因此随后就有人依靠下述分类技术的进步对假丝酵母属进行了清理工作。 1)用透射电镜对酵母菌细胞壁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的结果发现担子菌酵母的细胞壁为多层结构,而子囊菌酵母的细胞壁则为双层结构.担子菌酵母为全壁芽殖型,而子囊菌酵母则为内壁芽殖型。 2)在细胞壁水解产物单糖组成上。子囊菌酵母与担子菌酵母也有明显差异,子囊菌酵母以甘露糖占优势,不含鼠李糖,岩藻糖和木糖;担子菌酵母则可分为两类:一类含有木糖及少量的甘露糖,另一类含有岩藻糖和/或鼠李糖及相当数量的甘露糖。 3)子囊菌酵母与担子菌酵母在细胞壁超微结构及其水解物单糖组成上的差异,与DBB(Diazonium Blue B Salt)颜色反应和尿素酶试验具有很好的对应性,前者均为阴性而后者均为阳性。这样,子囊菌酵母与担子菌酵母就可以通过简单的颜色反应而区别开来。 Weijman等主要根据上述相关性特征对假丝酵母属进行了重新定义,把假丝

计算机电脑病毒分类

和田玉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阿卜来提

计算机电脑病毒分类 根据多年对计算机病毒的研究,按照科学的,系统的,严密的方法,计算机病毒可分类如下: 按照计算机病毒属性的分类 1、病毒存在的媒体 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病毒可以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 网络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感染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文件病毒感染计算机中的文件(如:COM,EXE,DOC等),引导型病毒感染启动扇区(Boot)和硬盘的系统引导扇区(MBR),还有这三种情况的混合型,例如:多型病毒(文件和引导型)感染文件和引导扇区两种目标,这样的病毒通常都具有复杂的算法,它们使用非常规的办法侵入系统,同时使用了加密和变形算法。 2、病毒传染的方法 3、病毒破坏的能力 根据病毒破坏的能力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无害型:除了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外,对系统没有其它影响。 无危险型:这类病毒仅仅是减少内存、显示图像、发出声音及同类音响。 危险型:这类病毒在计算机系统操作中造成严重的错误。

非常危险型:这类病毒删除程序、破坏数据、清除系统内存区和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信息。 这些病毒对系统造成的危害,并不是本身的算法中存在危险的调用,而是当它们传染时会引起无法预料的和灾难性的破坏。由病毒引起其它的程序产生的错误也会破坏文件和扇区,这些病毒也按照他们引起的破坏能力划分。一些现在的无害型病毒也可能会对新版的DOS、Windows和其它操作系统造成破坏。例如:在早期的病毒中,有一个“Denzuk”病毒在360K磁盘上很好的工作,不会造成任何破坏,但是在后来的高密度软盘上却能引起大量的数据丢失。 4、病毒特有的算法 根据病毒特有的算法,病毒可以划分为: 伴随型病毒:这一类病毒并不改变文件本身,它们根据算法产生EXE文件的伴随体,具有同样的名字和不同的扩展名(COM),例如:XCOPY.EXE的伴随体是https://www.360docs.net/doc/722109265.html,.病毒把自身写入COM文件并不改变EXE文件,当DOS加载文件时,伴随体优先被执行到,再由伴随体加载执行原来的EXE文件。 “蠕虫”型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不改变文件和资料信息,利用网络从一台机器的内存传播到其它机器的内存,计算网络地址,将自身的病毒通过网络发送。有时它们在系统存在,一般除了内存不占用其它资源。 寄生型病毒:除了伴随和“蠕虫”型,其它病毒均可称为寄生型病毒,它们依附在系统的引导扇区或文件中,通过系统的功能进行传播,按算法分为: 练习型病毒:病毒自身包含错误,不能进行很好的传播,例如一些病毒在调试阶段。 诡秘型病毒:它们一般不直接修改DOS中断和扇区数据,而是通过设备技术和文件缓冲区等DOS内部修改,不易看到资源,使用比较高级的技术。利用DOS空闲的数据区进行工作。 变型病毒(又称幽灵病毒):这一类病毒使用一个复杂的算法,使自己每传播一份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长度。它们一般的作法是一段混有无关指令的解码算法和被变化过的病毒体组成。 恶意病毒“四大家族” 一、宏病毒 由于微软的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和Windows系统占了绝大多数的PC软件市场,加上Windows和Office提供了宏病毒编制和运行所必需的库(以 VB库为主)支持和传播机会,所以宏病毒是最容易编制和流传的病毒之一,很有代表性。

常见病毒及其特点

常见的病毒及其特点 通常为泛指,即包括病毒(Virus)、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蠕虫(Worm)、宏病毒(Macro)、后门程序(BackDoor)、黑客软件/工具(Hacker)、间谍程序(Spyware)、广告程序(Adware)、玩笑程序(Joke)、恶作剧程序(Hoax)等等有害程序及文件(Malware)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除复制能力外,某些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当你看到病毒载体似乎仅仅表现在文字和图象上时,它们可能也已毁坏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盘驱动或引发了其它类型的灾害。若是病毒并不寄生于一个污染程序,它仍然能通过占据存贮空间给你带来麻烦,并降低你的计算机的全部性能。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一种定义是通过磁盘、磁带和网络等作为媒介传播扩散,能“传染”其他程序 的程序。另一种是能够实现自身复制且借助一定的载体存在的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 还有的定义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程序,它通过不同的途径潜伏或寄生在存储媒体(如磁盘、内存)或程序里。当某种条件或时机成熟时,它会自生复制 并传播,使计算机的资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坏等等。这些说法在某种意义上借用了生物学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处是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体”。它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破坏,同时能够自我复制, 具有传染性。 所以, 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 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1.按照计算机病毒攻击的系统分类

计算机病毒分类

病毒分类: 按破坏性分⑴良性病毒⑵恶性病毒⑶极恶性病毒⑷灾难性病毒按传染方式分⑴引导区型病毒主要通过软盘在操作系统中传播,感染引导区,蔓延到硬盘,并能感染到硬盘中的"主引导记录"。 ⑵文件型病毒是文件感染者,也称为寄生病毒。 它运行在计算机存储器中,通常感染扩展名为COM、EX E、SYS等类型的文件。 ⑶混合型病毒具有引导区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两者的特点。 ⑷宏病毒是指用BASIC语言编写的病毒程序寄存在Office文档上的宏代码。 宏病毒影响对文档的各种操作。 按连接方式分⑴源码型病毒它攻击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在源程序编译之前插入其中,并随源程序一起编译、连接成可执行文件。 源码型病毒较为少见,亦难以编写。 ⑵入侵型病毒可用自身代替正常程序中的部分模块或堆栈区。 因此这类病毒只攻击某些特定程序,针对性强。 一般情况下也难以被发现,清除起来也较困难。 ⑶操作系统型病毒可用其自身部分加入或替代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 因其直接感染操作系统,这类病毒的危害性也较大。 ⑷外壳型病毒通常将自身附在正常程序的开头或结尾,相当于给正常程序加了个外壳。 大部份的文件型病毒都属于这一类。

病毒命名很多时候大家已经用杀毒软件查出了自己的机子中了例如Backdoor.RmtBomb. 12、Trojan.Win 32.SendIP.15等等这些一串英文还带数字的病毒名,这时有些人就懵了,那么长一串的名字,我怎么知道是什么病毒啊?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一些病毒的命名规则,我们就能通过杀毒软件的报告中出现的病毒名来判断该病毒的一些公有的特性了。 世界上那么多的病毒,反病毒公司为了方便管理,他们会按照病毒的特性,将病毒进行分类命名。 虽然每个反病毒公司的命名规则都不太一样,但大体都是采用一个统一的命名方法来命名的。 一般格式为: <病毒前缀>.<病毒名>.<病毒后缀>。 病毒前缀是指一个病毒的种类,他是用来区别病毒的种族分类的。 不同的种类的病毒,其前缀也是不同的。 比如我们常见的木马病毒的前缀Trojan,蠕虫病毒的前缀是Worm等等还有其他的。 病毒名是指一个病毒的家族特征,是用来区别和标识病毒家族的,如以前著名的CIH病毒的家族名都是统一的“ CIH ”,还有近期闹得正欢的振荡波蠕虫病毒的家族名是“ Sasser ”。 病毒后缀是指一个病毒的变种特征,是用来区别具体某个家族病毒的某个变种的。 一般都采用英文中的26个字母来表示,如Worm.Sasser.b就是指振荡波蠕虫病毒的变种B,因此一般称为“振荡波B变种”或者“振荡波变种B”。

病毒类型

阅读资料 因特网发展历程 因特网的英文名称是Internet,它起源于一个名叫ARPANET的广域网,该网是1969 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创办的一个实验性网络。最初只连接了位于不同地区的为数不多的几台计算机,其目的是在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之间通信,寻求一种连接不同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新方法,实现一个网络中的网络,即网际网。由于ARPANET采用分布式的控制与处理,因此,它的一个或多个站点被破坏时,其他站点间的连接不受影响,它所具有的高可靠性使它得到了迅速发展,不断有新团体的网络加入,该网变得越来越大,功能也逐步完善起来,1983年正式命名为Internet,我国将其翻译为”因特网”。 在因特网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有其他国家的计算机网络加入,先是加拿大,然后是欧洲、日本,我国也于1989年接入因特网。目前,因特网已经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地区,而且不断有新成员加入其中。 此后,因特网呈跳跃式发展壮大,所拥有的网络数、上网人数和计算机数量不断增长。1981年上网计算机数量约为200台,1989年为8万多台,1992年为72万多台。现在,Internet 已有约100多万个网络,超过1亿台计算机,网上用户已达约10亿,并且每年还以1 000多万新用户的速度递增。 近年来,Internet的普及推动了全球范围内”三网合一”的进程,即将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络与有线电视网络合并成一个网络。 因特网不属于任何个人,也不属于任何组织。世界上的每一台计算机都可以通过ISP(英文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的缩写,即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与之连接。ISP是进入因特网的关口,它们为用户提供了接入因特网的通道和相关的技术支持。 目前,我国与Internet联接的主干网主要有: ◆中国科学院的”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工程,后来演变为中国科学技术网,简称CSTNet,是我国第一个与Internet联接的网络,主要包括中科院网、清华大学校园网和北京大学校园网。1993年,三家网络互联成功。 ◆教育部(原国家教委)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简称CERNET。1995年开始建设,网络管理中心设在清华大学,负责主干网的规划、实施、管理和运行。它是为教育、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服务的网络。 ◆信息产业部(原邮电部)建立的ChinaNet网络。1994年8月建立能够访问国外站点的”中国公众计算机互联网”,俗称”163”。1996年中国电信建设了只能访问国内站点的”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俗称”169”。 ◆信息产业部 (原电子工业部)所属吉通公司负责建设的”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也叫金桥网,一般简称GBNet。计划建成覆盖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0个中心城市,12 000个大型企业联接的信息通信网。

真菌分类学讲义第一章菌物的基本概念

主讲教师:林英任博士教授 林英任,1951年11月生,男,汉族,安徽金寨人,中共党员,博士。1974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林学系,并留校任教。1998年于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部毕业,获博士学位。历任安徽农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现任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森林保护学、微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菌物学会理事,《菌物研究》期刊编委,安徽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获省首届青年科技奖,被遴选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林英任教授主要从事林木病理学、菌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森林(经济林、园林植物)病理学”、“林病流行与治理”、“高级菌物学”、“拉丁文”等课程。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名。先后主持“中国真菌志·斑痣盘菌目卷研编”、”斑痣盘菌科及相关类群分子系统学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和“安徽盘菌资源及其经济重要性研究”等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有“中国斑痣盘菌目分类研究”、“盘菌纲一新属——新齿裂菌属”、“国内新见的木本药用植物病害”、“中华猕猴桃病害及其防治”等。合著《牯牛降科学考察集》、《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等。曾获国家农业科技推广奖、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校“九五”科技先进个人一等奖。 课程内容 《高级菌物分类学》以Ainsworth et al.(1973)的分类体系为基本框架,同时参考Hawksworth et al.(1995)和Kirk et al.(2001)的有关分类主张,系统讲授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亚门及其下属各分类阶元的分类地位和鉴别特征。此外对菌物的一般性状、植物病原菌的治理和病菌、害虫天敌及食药用菌的开发利用等情况作简要介绍。旨在学生为识别、发掘、利用和改造菌物打下良好基础。 适用学科专业 森林保护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学分及学时 2.5学分,合50学时。 教学环节 理论讲授:30学时;

真菌分类学(考点版)

蘑菇圈fairy ring ·“蘑菇圈”多数发生在草原或森林边缘地。 ·它的形成是由同种蘑菇菌丝体的生长繁殖而形成,通常是从一点出发,不断向四周辐射扩展,因此由外围新生菌丝所形成的子实体常呈圈状生长。 八界:细菌总界:1,真细菌界2,古细菌界 真核总界:3,原始动物界4,原生动物界5,植物界 6,动物界7,真菌界8,假菌界 真菌起源的三个学说指的什么?貌似还有菌幕 藻类起源说,原生动物起源说,独立起源说 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真菌,主要包括: 壶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 毒菇的鉴定: 1.形状奇特,色泽鲜艳,盖上生刺、疣:柄上同时生有菌环和菌托。 2.气味恶臭,味道极辣,极苦,汁液混浊。 3.鸟不啄,鼠兽不食,虫不蛀。 4.与葱、蒜,银器,大米共煮时呈现乌黑色。 5.生于阴暗和潮湿污秽的地方。 1,虚心学习,认识自己周围可食的野菇和毒菇。不随便采集。 2,食用时,即便非常可口,第一次也要少吃些。个人体质不同,对毒素反映不相同。 3,禁止使用变质的蘑菇。 菌丝生长特点 ·顶端生长·无限生长,不断分枝·各部分都有潜在的生长能力。 菌丝的细胞壁可以增厚,但其直径生长时有限的,菌丝的长度是无限的。 隔膜类型:初生隔膜不定隔膜 初生隔膜类型:单孔型隔膜多孔型隔膜桶孔型隔膜 两型性:有时形成具有分枝的,有隔或无隔的菌丝体,有时形成近球形,卵圆形酵母状细胞,称此现象为两型性,通常Y←→M表示,两型现象在酵 母中最普遍。 假菌丝:在酵母的出芽繁殖过程中,芽体往往不与母体脱落而出芽,依次下去,许多酵母细胞首尾相接而形成假的菌丝链。 真菌吸器与寄生细胞相互作用有三种方式 (1)壁与壁并列:指吸器的壁与寄生细胞壁相互接触,为一种附着的关系,吸器并不穿透寄主细胞壁侵入寄主细胞内。 (2)吸器在寄主细胞内:吸器穿透寄主细胞壁进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吸器

计算机病毒分类

病毒分类: 按破坏性分 ⑴良性病毒 ⑵恶性病毒 ⑶极恶性病毒 ⑷灾难性病毒 按传染方式分 ⑴引导区型病毒 引导区型病毒主要通过软盘在操作系统中传播,感染引导区,蔓延到硬盘,并能感染到硬盘中的"主引导记录"。 ⑵文件型病毒 文件型病毒是文件感染者,也称为寄生病毒。它运行在计算机存储器中,通常感染扩展名为COM、EXE、SYS等类型的文件。 ⑶混合型病毒 混合型病毒具有引导区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两者的特点。 ⑷宏病毒 宏病毒是指用BASIC语言编写的病毒程序寄存在Office文档上的宏代码。宏病毒影响对文档的各种操作。 按连接方式分 ⑴源码型病毒 它攻击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在源程序编译之前插入其中,并随源程序一起编译、连接成可执行文件。源码型病毒较为少见,亦难以编写。 ⑵入侵型病毒 入侵型病毒可用自身代替正常程序中的部分模块或堆栈区。因此这类病毒只攻击某些特定程序,针对性强。一般情况下也难以被发现,清除起来也较困难。 ⑶操作系统型病毒 操作系统型病毒可用其自身部分加入或替代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因其直接感染操作系统,这类病毒的危害性也较大。 ⑷外壳型病毒 外壳型病毒通常将自身附在正常程序的开头或结尾,相当于给正常程序加了个外壳。大部份的文件型病毒都属于这一类。 病毒命名 很多时候大家已经用杀毒软件查出了自己的机子中了例如 Backdoor.RmtBomb.12 、Trojan.Win32.SendIP.15 等等这些一串英文还带数字的病毒名,这时有些人就懵了,那么长一串的名字,我怎么知道是什么病毒啊?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一些病毒的命名规则,我们就能通过杀毒软件的报告中出现的病毒名来判断该病毒的一些公有的特性了。

28.真菌检验

1.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属真菌界。有细胞壁(几丁质) 2.真菌分类学上,分为①有性孢子②无性孢子。优先考虑的是有性孢子的特征 3.真菌无性繁殖包括①出芽生殖②分裂繁殖③芽管繁殖④生隔繁殖 4.真菌常用沙保弱培养基进行培养,大部分真菌在25-28℃生长良好,少数需要在37℃培养 5.不染色直接镜检真菌是最简单的检查真菌方法,标本检查和培养检查需要使用氢氧化钾处理 6.假丝酵母菌菌落呈灰白色或奶油色,大多数可形成芽管,只有白假丝酵母菌可形成厚壁孢子,可形成较长菌丝,常用革兰染色 7.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通常存在于人类呼吸道、口腔(鹅口疮)、肠道、阴道中,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感染 8.隐球菌有肥厚的荚膜,一般染色不易发现。用墨汁染色镜检,可见黑色背景中有圆形透明菌体。新型隐球菌在25℃、37℃均可生长,非致病性隐球菌在37℃不能生长 9.新型隐球菌尿素酶试验(+)白假丝酵母菌尿素酶试验(-) 10.新型隐球菌在免疫功能低下者体内可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 11.卡氏肺孢菌主要在空气传播,健康人体内多为无症状的隐形感染,免疫力下降后,可导致PCP肺炎(间质性肺炎) 12.卡氏肺孢菌生活史有两种形态;包囊(感染型)和滋养体(繁殖型),采用镀银染色法检查 13.组织胞浆菌与马尔尼菲青霉菌为双向型真菌 14.毛癣菌属:易侵犯人体皮肤、指甲、毛发的角蛋白组织并繁殖生长,标本经10%KOH溶液消化后镜检,可见菌丝或孢子 15.试验 ①厚膜孢子形成试验:白假丝酵母菌 ②TZC反应:鉴定热带假丝酵母菌 ③尿酶试验:鉴别新型隐球菌(+)与白假丝酵母菌(-),荚膜组织细胞菌(+)与杜波组织细胞浆菌(-) ④毛发穿孔试验:须癣毛癣菌(+)与红色毛癣菌(-)

最新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病毒的命名过去不够统一,有些病毒是以宿主、病理特点、致病症状、病毒颗粒形态进行命名,有些病毒是以地名和人名进行命名,还有些病毒是以字母和数字命名。病毒的分类系统也不一致,动物病毒分类等级设立科、属、种;而植物病毒分为组、亚组、种。为了力求分类和命名的统一,1992年Martelli首先提出了植物病毒的科、属、种分类原则,1993年8月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第9届国际病毒大会上,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采纳了这一分类原则,并且新设立了一些植物病毒的科、属[1],1995年在ICTV 所公布的病毒分类和命名第六次报告中,植物病毒分类已不再采用组、亚组,而统一使用科、属、种分类系统[2]。病毒的分类系统也开始逐渐向更高级的分类等级发展,1991年ICTV在病毒分类和命名第五次报告中首次公布了比科更为高级的分类等级,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Mononegavirales)[3],最近ICTV 又先后增设了套病毒目(Nidovirales)[4]和有尾噬菌体目(Caudovirales)[5]。除此以外,1996年8月ICTV在第10届国际病毒大会上还对原有的病毒分类和命名规则作了进一步的修订,提出了38条新的病毒命名规则[6]。最近据Mayo等报道,ICTV又批准了43条新的病毒分类和命名规则,同时对病毒目、科、属和种名的书写也作了专门的规范[7]。 1 病毒命名规则 1.1 病毒种的定义和命名病毒“种”是指构成一个复制谱系(replicating lineage)、占据一个特定小生境(ecological niche)、具有多个分类特征的病毒。这就是说病毒种的分类和命名不是单纯由某一个分类特征、而是由多原则分类特征决定的,包括病毒的基因组组成,病毒颗粒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血清学性质等;而病毒种的一个复制谱系则强调了病毒种的系统进化特性,即现今所有的病毒种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病毒祖先;病毒种所占有的小生境是指某种病毒的特定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宿主范围、媒介的嗜亲性、致病机理等[8]。 病毒种的命名由几个有实际意义的词组成,但不是单独以宿主名加“virus”构成,当ICTV下属委员会不能肯定一个新的病毒种的分类地位时,新的病毒种可以作为暂定种列在适宜的属和科中;在不考虑病毒属和科的情况下,病毒种名与病毒株一起,均应有明确的含义;如果数字和字母已经用于某一特定病毒种的命名,其数字、字母或其组合可作为病毒种的形容词,现在已知的细菌病毒种名就是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这些细菌病毒通常没有太大的表型上的差异,而且感染相同或相似的宿主;植物病毒种的命名,一般是由宿主名加症状名和“virus”构成。 1.2 病毒属的命名病毒属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种。其属名的词尾为“virus”,但在设立一个新的病毒属时必需有一个同时被承认的代表种(type species)。 1.3 病毒科的命名病毒科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属。科名的词尾为“viridae”,“科”下面可以设立或不设立亚科。亚科名的词尾为“virinae”。

计算机病毒种类和杀毒软件分析

计算机病毒种类和杀毒软件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计算机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其应用范围遍及各个领域。人们享受这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生活的各种便利,我们感叹于它的先进、便利、迅速。但是,一个事物的存在总有其不利的一面,技术的发展也促使计算机病毒的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人备受计算机病毒的困扰,新病毒的更新日益加快,如何防范和控制计算机病毒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软件公司也推出了不同类型的杀毒软件。 关键字:计算机、病毒、杀毒软件 计算机病毒一直是计算机用户和安全专家的心腹大患,虽然计算机反病毒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但是仍然不能改变被动滞后的局面,计算机用户必须不断应付计算机新病毒的出现。互联网的普及,更加剧了计算机病毒的泛滥。那么,计算机病毒究竟是什么呢?能让如此多的人备受困扰,下面,我想探讨一下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认为编制能够对计算机正常程序的执行或数据文件造成破坏,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病毒之所以令如此多的额人惧怕,是因为它具有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寄生性、破坏性、不可预见性等特征。病毒具有把自身复制到其他程序中的能力,以它或者自我传播或者将感染的文件作为传染源,并借助文件的交换、复制再传播,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最大特征。病毒一般附着于程序中,当运行该程序时,病毒就乘机执行程序。许多计算机病毒在感染时不会立刻执行病毒程序,它会等一段时间后,等满足相关条件后,才执行病毒程序,所以很多人在感染病毒后都是不知情的,当病毒执行时为时已晚。寄生性是指计算机病毒必须依附于所感染的文件系统中,不能独立存在,它是随着文件系统运行而传染给其他文件系统。任何病毒程序,入侵文件系统后对计算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微弱,一些严重。计算机病毒还具有不可预见性,随着技术的提高,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发展,病毒种类千差万别,数量繁多,谁也不会知道下一个虐遍天下的病毒是什么。 尽管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按照其大方向还是可以对计算机病毒进行分门别类。 按计算机病毒的链接方式分类可分为: 1)源码型病毒。该病毒主要攻击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这种病毒并不常见,它不是感染可 执行的文件,而是感染源代码,使源代码在编译后具有一定的破坏/传播或者其他能力。 2)嵌入型病毒。该类病毒是将自身嵌入现有程序当中,把计算机病毒的主体程序与其攻击 的对象以插入的方式链接。一旦被这种病毒入侵,程序体就难以消除它了。 3)外壳型病毒。它是将自身包围在程序周围,对原来的程序不作修改。这种病毒最为常见, 最易编写,也最易发现,一般测试文件的大小即可。 4)操作系统病毒。这种病毒在运行时,用自己的逻辑部分取代操作系统的合法程序模块, 破坏力极强,可致系统瘫痪。圆点病毒和大麻病毒就是典型的操作系统病毒 按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分类 1)良性计算机病毒。良性与恶性是相对而言的,良性并不意味着无害。而良性病毒为了表 现其存在,不停地进行扩散,从一台计算机转移到另一台,并不破坏计算机内部程序,但若其取得控制权后,会导致整个系统运行效率减低,系统可用内存减少,某些程序不能运行。 2)恶性计算机病毒。是指在其代码中含有损伤和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在其传染或发作 时会对系统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这类病毒很多,如米开朗基罗病毒。 按寄生方式和传染途径分类: 1)引导型病毒。指寄生在磁盘引导区或主引导区的计算机病毒。引导型病毒会去改写磁盘 上的一些引导扇区的内容,软盘和硬盘都有可能感染病毒,再不然就改写硬盘上的分区

病毒的分类

病毒的分类 1 按感染的对象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昆虫病毒及真菌病毒,另外尚有类病毒(Viroids)拟病毒(Virusoid)和朊病毒(Prion)。 2 按遗传物质分类分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其遗传物质单股(single strand)或双股(double strand)、核酸分子量、RNA为正义(sense)或反义(antise… 1. 按感染的对象分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昆虫病毒及真菌病毒,另外尚有类病毒(Viroids)拟病毒(Virusoid)和朊病毒(Prion)。 2. 按遗传物质分类分 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其遗传物质单股(single strand)或双股(double strand)、核酸分子量、RNA为正义(sense)或反义(antisence) RNA都是主要的分类依据。 3.按基因结构划分 DNA病毒 l 腺病毒科 Adenoviridae l 疱疹病毒科 Herpesviridae EBV 带状疱疹病毒 l 虹彩病毒科 Iridoviridae l 乳头多瘤空泡病毒Papovaviruses l 小DNA病毒科 Parvoviridae l 痘病毒科 Poxviridae 天花病毒牛痘病毒 l 嗜肝DNA病毒科Viral Hepatitis乙型肝炎病毒 RNA病毒 l 冠状病毒科 Coronaviridae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病毒 l 玻那病毒科 Bornaviridae l 纤维病毒科 Filoviridae *埃博拉病毒 l 正黏液病毒科 Orthomyxoviridae *流感病毒 influenza virus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l 副黏液病毒科 Paramyxoviridae 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人类呼吸道融合病毒 l 小核醣核酸病毒 Picornaviruses 鼻病毒肠道病毒 l 反转录病毒科 Retroviridae *艾滋病病毒 HIV l 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 l 炮弹病毒科 Rhabdoviridae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噬菌体 噬菌体bacteriophage,简称phage,寄生于细菌中病毒的总称。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及预防措施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及预防措施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被称为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具有破坏性,复制性和传染性。 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分类有: 计算机病毒可以分为系统病毒、蠕虫病毒、木马病毒、脚本病毒、宏病毒、后门病毒、病毒种植程序病毒、破坏性程序病毒、玩笑病毒、捆绑机病毒等。下面是详细介绍: 系统病毒 系统病毒的前缀为:Win32、PE、Win95、W32、W95等。这些病毒的一般公有的特性是可以感染windows操作系统的*.exe 和*.dll 文件,并通过这些文件进行传播。如CIH病毒。 蠕虫病毒 蠕虫病毒的前缀是:Worm。这种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很大部分的蠕虫病毒都有向外发送带毒邮件,阻塞网络的特性。比如冲击波(阻塞网络),小邮差(发带毒邮件)等。 木马病毒 木马病毒其前缀是:Trojan,黑客病毒前缀名一般为Hack 。木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然后向外界泄露用户的信息,而黑客病毒则有一个可视的界面,能对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木马、黑客病毒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即木马病毒负责侵入用户的电脑,而黑客病毒则会通过该木马病毒来进行控制。现在这两种类型都越来越趋向于整合了。一般的木马如QQ消息尾巴木马Trojan.QQ3344 ,还有大家可能遇见比较多的针对网络游戏的木马病毒如Trojan.LMir.PSW.60 。这里补充一点,病毒名中有PSW或者什么PWD 之类的一般都表示这个病毒有盗取密码的功能(这些字母一般都为“密码”的英文“password”的缩写)一些黑客程序如:网络枭雄(https://www.360docs.net/doc/722109265.html,her.Client)等。 脚本病毒 脚本病毒的前缀是:Script。脚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使用脚本语言编写,

电脑病毒种类大全有哪些

电脑病毒种类大全有哪些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电脑病毒种类大全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电脑病毒种类有很多很多,你知道多少种呢?跟着我去看看!下面由我给你做出详细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电脑病毒种类介绍一:电脑病毒种类1、系统病毒系统病毒的前缀为... 电脑病毒种类有很多很多,你知道多少种呢?跟着我去看看!下面由我给你做出详细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电脑病毒种类介绍一: 电脑病毒种类1、系统病毒 系统病毒的前缀为:Win32、PE、Win95、W32、W95等。这些病毒的一般公有的特性是可以感染windows操作系统的 *.exe 和 *.dll 文件,并通过这些文件进行传播。如CIH病毒。 电脑病毒种类2、蠕虫病毒 蠕虫病毒的前缀是:Worm。这种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很大部分的蠕虫病毒都有向外发送带毒邮件,阻塞网络的特性。比如冲击波(阻塞网络),小邮差(发带毒邮件) 等。 电脑病毒种类3、木马病毒、黑客病毒 木马病毒其前缀是:Trojan,黑客病毒前缀名一般为 Hack 。木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然后向外界泄露用户的信息,而黑客病毒则有一个可视的界面,能对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木马、黑客病毒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即木马病毒负责侵入用户

的电脑,而黑客病毒则会通过该木马病毒来进行控制。现在这两种类型都越来越趋向于整合了。一般的木马如QQ消息尾巴木马 Trojan.QQ3344 ,还有大家可能遇见比较多的针对网络游戏的木马病毒如 Trojan.LMir.PSW.60 。这里补充一点,病毒名中有PSW或者什么PWD之类的一般都表示这个病毒有盗取密码的功能(这些字母一般都为"密码"的英文"password"的缩写)一些黑客程序如:网络枭雄(https://www.360docs.net/doc/722109265.html,her.Client)等。 电脑病毒种类4、脚本病毒 脚本病毒的前缀是:Script。脚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使用脚本语言编写,通过网页进行的传播的病毒,如红色代码(Script.Redlof)——可不是我们的老大代码兄哦 ^_^。脚本病毒还会有如下前缀:VBS、JS(表明是何种脚本编写的),如欢乐时光(VBS.Happytime)、十四日(Js.Fortnight.c.s)等。 电脑病毒种类5、宏病毒 其实宏病毒是也是脚本病毒的一种,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在这里单独算成一类。宏病毒的前缀是:Macro,第二前缀是:Word、Word97、Excel、Excel97(也许还有别的)其中之一。凡是只感染WORD97及以前版本WORD 文档的病毒采用Word97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Word97;凡是只感染WORD97以后版本WORD文档的病毒采用Word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Word;凡是只感染EXCEL97及以前版本EXCEL文档的病毒采用 Excel97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Excel97;凡是只感染EXCEL97以后版本EXCEL文档的病毒采用Excel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Excel,

常见病毒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 (1)按产生后果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 <1>良性病毒这类病毒只是占用计算机资源或干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并不破坏系统和数据。常见的有“小球”和“毛虫”病毒等。 <2>恶性病毒该类病毒一旦发作,就会破坏系统或数据,如重新格式化硬盘、删除文件、系统不能启动造成瘫痪等。这种病毒危害性极大,有些病毒发作后将给用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学见的有“CIH”、“黑色星期五”、冲击波,以为宏病毒和电子邮件中的常见病毒等。(2)按寄生方式分为引导型、文件型和复合型病毒 <1>引导型病毒又称操作系统型病毒,其病毒隐藏在操作系统的引导区,在系统启动时进入内存,监视系统运行,待机传染和破坏。常见的有“大麻”,“小球”和“火炬”病毒等。 <2>文件型病毒是寄生在文件中的计算机病毒,这种病毒感染可执行文件或数据文件。常见的有“CIH”,“DIR-2”等。影响Word文档(.doc)和Excle工作簿(.xls)进行打开、存储、 关闭和清除等操作的宏病毒也是一种文件型病毒,它目前占全部病毒的80%,是病毒历史上发展最快的病毒。 <3>复合型病毒同时具有引导型和文件型病毒寄生方式的计算机病毒。它既感染磁盘的引导区又感染可执行文件。常见的有“Filp”,“One-half”等病毒. 盗号木马下载器A(Trojan.PSW.Win32.Mapdimp.a)”病毒:警惕程度★★★,木马病毒,通过网络传播,依赖系统:Windows NT/2000/XP/2003。 “安德夫木马变种IBP(Trojan.Win32.Undef. ibp)”病毒:警惕程度★★★,木马病毒,通过网络传播,依赖系统:Windows NT/2000/XP/2003。 “安德夫木马变种IEX(Trojan.Win32.Undef. iex)”病毒:警惕程度★★★,木马病毒,通过网络传播,依赖系统:Windows NT/2000/XP/2003。 据介绍,所谓“Clicker病毒”中文名叫做木马点击器,它们侵入用户电脑后,会根据病毒编写者预先设定的网址,去点击网上的广告,如百度竞价排名、Google AdSense等,让广告主支付更多的广告费,而病毒犯罪团伙及其合作伙伴则会分享这些额外的“利润”。 木马病毒以“木马群”的形式,利用最新的Flash漏洞攻击用户电脑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及原理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及原理 从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类型来分,计算机病毒可以分为系统引导型病毒、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宏病毒、混合型病毒、特洛伊木马型病毒和Internet语言病毒等等。 ●系统引导型病毒 系统引导型病毒在系统启动时,先于正常系统的引导将病毒程序自身装入到操作系统中,在完成病毒自身程序的安装后,该病毒程序成为系统的一个驻留内存的程序,然后再将系统的控制权转给真正的系统引导程序,完成系统的安装。表面上看起来计算机系统能够启动并正常运行,但此时,由于有计算机病毒程序驻留在内存,计算机系统已在病毒程序的控制之下了。 系统引导型病毒主要是感染软盘的引导扇区和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或DOS引导扇区,其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用被病毒感染的软盘启动计算机而传染的。只要用这些有系统引导型病毒的软件启动计算机,不管有没有引导成功,系统引导型病毒都将自动装入内存。而在这些由系统引导型病毒控制的系统下,将感染所有进行读、写操作的软盘和硬盘的引导扇区或主引导扇区,一旦硬盘感染了系统引导型病毒,那将感染所有在该系统中使用的软盘。这样,通过软盘作为传染的媒介,病毒就会广泛传播。 ●可执行文件型病毒 可执行文件型病毒依附在可执行文件或覆盖文件中,当病毒程序感染一个可执行文件时,病毒修改原文件的一些参数,并将病毒自身程序添加到原文件中。在被感染病毒的文件被执行时,由于病毒修改了原文件的一些参数,所以首先执行病毒程序的一段代码,这段病毒程序的代码主要功能是将病毒程序驻留在内存,以取得系统的控制权,从而可以完成病毒的复制和一些破坏操作,然后再执行原文件的程序代码,实现原来的程序功能,以迷惑用户。 可执行文件型病毒主要感染系统可执行文件(如DOS或WINDOWS系统的COM或EXE文件)或覆盖文件(如OVL文件)中,极少感染数据文件。其传染方式是当感染了病毒的可执行文件被执行或者当系统有任何读、写操作时,向外进行传播病毒。此时,病毒程序首先将要被感染的文件读入内存,判断其特定位置上是否有该病毒程序的标记,如果已经感染了就不再重复感染,如果没有感染,则将病毒程序写到该文件中。在完成病毒传染后,才去执行本来系统申请的功能。 ●宏病毒 宏病毒是利用宏语言编制的病毒,宏病毒充分利用宏命令的强大系统调用功能,实现某些涉及系统底层操作的破坏。宏病毒仅感染Windows系统下用Word、Excel、Access、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程序编制的文档以及Outlook express邮件等,不会感染给可执行文件。 宏病毒是按以下方法进行传播的: (1)当打开一个带宏病毒的文件模板后,该模板可以通过执行其中的宏程序将自身所携带的病毒宏程序拷贝到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通用模板中; (2)若使用带病毒的模板对文件进行操作时,可以将该文档文件重新存盘为带病毒模板文件,即由原来不带宏程序的纯文本文件转换为带宏病毒的模板 文件。 以上两步循环就构成了宏病毒的传染机制。 ●混合型病毒 混合型病毒是以上几种的混合。混合型病毒的目的是为了综合利用以上3种病毒的传染渠道进行破坏。混合型病毒不仅传染可执行文件而且还传染硬盘主引导扇区,被这种病毒传

植物学教案(下)

植物学(二)教案 课程编号:1410110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学时:45 授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 授课教师:姚发兴 开课学期:大一第二学期 2008.10

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引言1学时 第一章藻类植物7学时 第二章菌类植物4学时 第三章地衣植物1学时 第四章苔藓植物2学时 第五章蕨类植物3学时 第六章孢子植物小节1学时 第七章裸子植物4学时 第八章被子植物18学时 第九章植物分类学发展动态2学时 2学时(机动)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吴国芳,冯志坚等.植物学(下)[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参考书目: 1.胡鸿钧等.中国淡水藻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李伟新等.海藻学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邓叔群.中国的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4.杨庆尧.食用菌生物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5.邵力平等.真菌分类学[M].北京:林业出版社,1984 6.赵继鼎.中国地衣初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7.胡人亮.苔藓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8.叶创兴,廖文波,戴水连等.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M].北京: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9.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10.吴国芳.种子植物图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1.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有关卷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2.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3.侯宽昭编,吴德邻等修订.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修订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真菌分类与命名

真菌分类与命名 真菌的分类单位,依次分为界(Regnum,Kingdom),门(Division,Phylum),纲(classis,Class),目(Ordo,Order),科(Familia,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种是基本单位,种以下还有亚种(subspecies)。 真菌分类的主要依据为:有性生殖的各种器官、无性菌丝、孢子和菌落形态特征等。真菌分类系统较多,目前尚未统一,近年来趋向采用安斯沃斯(Ainsworth)等人的《真菌学词典》所介绍的分类系统。该系统认为真菌属于单独成立的真菌界(Fungi),界以下分为粘菌门(Myxomycota)和真菌门(Eumycota),通常所称的真菌即指真菌门菌。真菌门下分为5个亚门: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和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其中与医学有关的有4个亚门:①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绝大多数没有隔膜,有性繁殖形成接合孢子(zyg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sporangiosDore)。如毛霉菌(Mucor)和根霉菌(Rhizopus)等;②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asc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conidium)。如芽生菌属(Blastomyces)、组织胞浆菌属(Histoplasma)、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等; ③担子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如致病性真菌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④半知菌亚门:也称不完全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对此类真菌生活史了解不完全,只有无性繁殖阶段,未发现其有性阶段,称为半知菌。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绝大部分致病真菌属于此亚门。 最新的真菌分类把真菌界分为4个门,分别为接合菌门(Zyg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而把属于半知菌亚门中的真菌划分到前3个门中,并取消了粘菌。另外,由于卡氏肺囊虫(Pneumocystiscarinii,Pc)囊虫壁的超微结构类似真菌细胞,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应属于真菌,将其称为卡氏肺孢菌。 在真菌的现代分类学中引入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较多的主要有核糖体脱氧核酸(rDNA)序列测定,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析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等。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遗传进化角度阐明真菌种群之间和种间内的分类学关系是目前真菌分类学研究的热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