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二十六、校园文化的基本形态:

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二十七、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总体要求、基本理念、基本任务?

答:1.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2.基本理念:(1)以人为本;(2)求实创新;(3)明礼诚信;(4)文化活力

3. 基本任务(1)建设校园政治文化是灵魂;(2)建设校园道德文化是基础;

(3)建设校园学术文化是核心(4)校园文体活动是助推。

二十一、辅导员应当如何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特点发挥其育人作用?

大学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持续性影响。

校园文化的特征:

(1)校园文化的继承性与创新性;

(2)校园文化的相互交融性。

(3)校园文化的高雅性和多元性;

(4)校园文化载体的多样性。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置身其中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2)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

(4)有助于开拓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十九、如何扎实推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答:1. 深入开展校风建设 2. 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

3. 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4. 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

三十、学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学、管理和学生系统等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你认为辅导员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作为呢?

答:1. 辅导员要以身作则;

2.与班主任的协调配合

3. 与任课教师的沟通;

4.拓展校系各种资源;

5.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

三十一、学风的组成要素: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纪律、学习氛围、文明素养。

三十二、学风建设的方法?

答:1.入学教育;

2.高年级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介绍会;

4. 学习方法交流会

5“一帮一”互助小组;

8.学生干部的选择

3.设立宣传阵地;

9.鼓励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6. 计算机的管理;

7. 考前教育与诚信教育;

十三、你所带班级的文化建设现状如何?班级的核心精神是什么?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和学生工作有何作用?

答:班级的核心精神是文化。如果说开展班级和党团组织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是在增加集体的“智商”,那么文化建设就是在致力于班级和党团组织“情商”水平的提高。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价值观建设,文化建设可以通过非权力性因素和非技术化手段来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和育人水准。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它渗透于班级建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班级成长的始。班级文化体系在制度建设、各类活动、班级风气、寝室文明、学生精神面貌等方面,可以分为塑造、活动创新、人心凝聚三大方面着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二十三、日常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如何相互协调、共同促进?

答:1.形势与政策教育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基本形式、热点问题三部分。

(1)基本理论教育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础。

(2)基本形势教育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核心内容。

(3)热点问题教育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益补充。

2.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等。

3、要取得好的效果,须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关注国际国内时事,提高时效性。

(1)关注学生思想实际,提高针对性。

(3)整合学科人才资源,提高知识性。

(4)创新教育形式手段,提高有效性。

发挥学校育人功能----彰显校园文化特色

发挥学校育人功能彰显校园文化特色 ——平海上店小学创建市级“校园文化建设合格学校”工作总结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有利于师生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暂行标准(试行)的通知》(闽委教宣[2012]40号)、市委教工委、市教育局《转发关于印发福建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暂行标准(试行)的通知》(莆委教[2012]宣15号)、《转发关于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验收的通知》(莆委教〔2012〕宣28号)和秀屿区委教育工委、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莆秀委教[2012] 1号)等文件精神,我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我校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基本思路是: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育人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工作思路,既重视硬件建设,也重视软件建设,既体现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个性发展,从而实现了我校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全面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是: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整合校园时代文化精华,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充实校园师生生活内涵,提高学校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浅谈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浅谈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大学校园文化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社会亚文化,是指在大学校园区域内,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习生活等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大学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而校园文化活动属于行为文化层面,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和实现途径。离开了校园文化活动,其他一切文化结构要素均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校园文化活动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还分为不同的形式,如主流文化、支流文化、暑期文化、文学文化、爱情文化、交往文化、网络文化、手机文化、广告文化等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兼有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以铸造学生灵魂、养成良好气质为核心的社会文化和以弘扬科学人文精神、造就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有机的统一,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开展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营造一定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和制度环境,使身在其中的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 校园文化活动是指在高等学校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趋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

聚力和向心力。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蕴含着较深层的价值体系,这一体系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它为学生提供了行为的参照系,潜移默化地指导其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个人行为引导到集体目标上来,因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导向的成功与否,是校园文化活动发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还是产生了消极的负面效应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校园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规定了一种目标模式。 2、规范作用 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建立与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通过抓制度落实为青年学生创造一个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公平竞争、自我成才的良好环境。可以促使他们养成文明举止和良好行为习惯,自觉地将他律行为转为自律行为,不断提高学校学风建设的整体水平。 3、激励作用 校园中凸现出来的榜样是这个特定的文化区间内涌现出来的正面典型。他们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行为方式。校园榜样真实贴近他们的生活,其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既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它所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是推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

浅析校园文化的视觉表现

浅析校园文化的视觉表现 摘要:文章主要对校园文化的视觉现状进行分析,进而讨论推广校园视觉文化产物的意义,再分析校园导视手册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本文通过校园导视手册将川农110周年校庆文化以多样化的视觉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校园导视手册是一种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可以有效宣传和提升高校的视觉形象,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视觉文化;校园导视手册;校庆 一、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在校园里进行的一些特有思维和行为的群体活动,体现在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还有制度以及物质文化。它是教育成果的重要展示,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化素质的重要体现。而校园视觉文化也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以校园中所包含的一切“视觉元素”为物质载体,以提升人的认知为目标,在无形中育人,随着学校的诞生而存在,并随学校的发展而发展。校园视觉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校园中人的思想、道德、气质、行为,同时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 二、校园文化视觉表现的意义及现状

中国高校可以说是在高速发展中,每所大学竞争也十分激烈,经过了上一轮十年左右时间的快速发展。很多重点大学的硬件建设已经发展到了国际一流大学的层次,因此高校的发展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这也要求将高校的发展提升到品牌战略的高度,打造良好的高校品牌声誉,使良好的形象与声誉成为高校独一无二的资源。国内外知名高校基本拥有自己的著名品牌,校园不论是文化建设还是推广效果都很好,有效地推动了现代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且国外一些知名高校校园纪念品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高校产业的一部分。 国内校园视觉文化建设较好的以厦门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为代表。但從其他多数国内高校来看,对于校园文化推广以及校园纪念品设计项目这一理念还不够重视,没有形成完善的开发体系。从这一方面来说,国内高校对于校园文化推广这一理念还不够重视,没有形成校园文化热潮,这使得学生、教师及校友对于学校文化接触甚少,对母校归属感也不够。 校庆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推广的一部分,不应该仅仅包含介绍学校的政治工作,学习工作等等一类工作的内容,更应该设计到方方面面,体现校园整体面貌,从而塑造完整地校园文化,创造多样校园文化品牌。四川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于20XX年10月上旬举行庆祝活动,有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拨冗莅临。时隔多年,校友们回到生活了四年的大学——曾今熟悉现在却陌生的地方。大学生活总是值得回忆的,在校友心中必然是美好的回忆。回首的同时必然希望能够从母校带回些什么作为纪念。而我校之前还未有这样的校庆导视手

浅谈中学校园文化的功能

浅谈中学校园文化的功能 海盐县澉浦中学纵明 论文摘要 本篇论文在基于对校园文化概念认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中学校园文化的功能,并依据校园文化的存在形式论述了如何发挥中学校园文化的强大功能,指出只有具备完善而又强大的校园文化功能,才能源源不断的向社会各高一级学校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充分展示新时期教师队伍的风采,才能更好的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 关键词:中学、校园文化、功能、教育 对于学校来说,其最根本的生命意义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幸福、快乐、凝智、健体的校园,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在其中获得一种幸福感,我们也必须为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不懈努力。而校园文化是学校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所以要促进学校的发展,我们就不可能离开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如何丰富、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的功能也就成了一个不断探讨的话题。本文则主要就中学校园文化的功能问题发表一些浅显的看法。 校园文化的研究在我国起源于八十年代中期,它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是随着近二十来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兴起,和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生等一起被人们所认识、研究、建设及利用的,而对校园文化的研究也主要是从高校兴起的。后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人们对其研究也逐渐延伸至中小学乃至幼儿教育,对校园文化的研究也不断的深化至其功能、构成、建设等各个不同成份。 研究认为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它不断的受到商品经济、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外来文化(包括要方文化、港台文化等)、市场文化等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碰撞。在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许多学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上发展都很迅速,一些充满现代及时代特色的校区不断兴起,也比较注重人文管理及制度文化建设。当然也有一些学校存在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建筑布局缺乏文化内涵和格调,校园环境不和谐,校园管理观念陈旧等问题,限制和影响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健全与发展。 基于此认识,为了进一步了解与研究校园文化,以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一线教师在此也斗胆谈一下自己对中学校园文化功能的一点浅薄的认识。 我想,要谈一谈校园文化的功能,还是有必要认识一下什么是校园文化。因此笔者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对校园文化和中学校园文化功能的认识。 一、校园文化的界定及其存在形式。 (一)校园文化简述,即什么是校园文化。 没有学校就根本谈不上对人才的系统的培养与教育,学校与文化也有着永远无法割舍的联系。从学校的布局与调整,校园的建筑群体到学校的管理、人际关系,从教育的目的到内容、方法等都是一定的社会文化的折射。因此,从这一方面说,学校的所有活动也是整个社会文化中最具有效力的一种活动,而校园文化的功能也是其它的任何社会组织及个人所不能比拟的。①人们对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其中以下观点比较有代表性: 课外活动说:认为校园文化以开展活动为主,作用为娱乐、调剂学生文化生活。 第二课堂说:认为校园文化是学生接受道德和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 氛围说:认为校园文化既非为课内活动,也非为课外活动,而是创设特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文化形态。 校园精神说: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在物质上、意识上的具体化。 规范说: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学校成员所认同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 上述观点笔者认为不免有些片面,校园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构成,单纯的理解为一种或活动或课堂或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大全)

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和引领,就会失去活力、动力和方向。我校与百年一中一脉相承,追根求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一中超拔的气质与恢宏的气度。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传承并出新,是我校成就百年经典的重大课题。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拓展学校的内涵建设,培养良好的校风和品牌特色,特制订本规划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 引领精神,培养习惯,彰显个性。 (二)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构想 1、力求主题突出。紧紧围绕学校育人观念和管理理念,着眼于学校整体,根据不同区域功能集中体现一个主题,力求避免随意性,确保系统、科学和有效。 2、设计力求创新。坚持师生参与和专家指导相结合,挖掘学校内涵与更新教育观念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个性,丰富内涵,形成本校文化特色。 3、内容力求丰富。校园文化氛围需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营造,根据学生接受教育的实际,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全面进行文化熏陶和渗透。 具体建设规划设计 (一)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构成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从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精心创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文化,加强校园的卫生保洁工作,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图书报刊阅览室要干净整洁,宿舍、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干净卫生,宣传橱窗等设施要整洁、有序。校园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花坛为辅,凸现校园春有花、夏有果、秋有香、冬有绿的自然景致,突出高品位的美化原则。校园内的各种设施都力求美观、大方、精致,强化其育人功能。 1、在学校大门入口处彰显校训、校风、校歌和建校志铭文字,四块文字要渗透与一中同宗同源的渊薮,以此振奋师生精神,指明励志方向。 2、在校园内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区、广场分别设置主题雕塑、各种提示牌、激励牌;在校园绿化带,标明设计主题、树木花卉名称;在校园醒目处布置好宣传栏、阅报栏、校务公开栏。 3、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各年级附近的走廊大墙面设黑板报、宣传栏,目的是对各年级展开针对性宣传。 4、各教室张贴名人名言、学生守则等,要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这块宣传主阵地,营造读书的氛围,力争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老师办公室统一张贴教师工作条例,优秀教育家语录等。 6、大小会议室、校长室等室内装饰:悬挂字画,色彩庄重。 7、餐厅门口立菜谱牌、宣传栏,餐厅内张贴养成警句、相关条例等。 8、宿舍楼:门厅立分布图示、宣传栏、住宿管理制度等。 (二)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套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本校理

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2006年4月25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号),该《通知》对于引导各级教育部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进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文明、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民发展和健康成长。笔者在深入学习《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的基础上,联系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时所讲授的“校园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读与思考。在对“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就“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有了一些自己思考与认识。 对于什么是校园文化,人们的观点不一,可谓见仁见智。这一方面反映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 我认为,校园文化就是以校园为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

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文化。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现象。 校园文化是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对教育者--校园文化的主体产生影响的,这对学校进行校园文化整体设计和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面就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谈一些本人的浅见。 1、创建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象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般情况下,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其效率都比较高,这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心情比较愉快,精神比较轻松,做事的积极性就高。学校要想方设法把校园环境建设好,并加以美化。校园或大或小,其建筑物要求做到大的雄伟,小的玲珑,布置整洁、优美、品位高雅、错落有致。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滋生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使学生在爱美、审美、创造美的过程

浅析校园文化意象的表达与传播

浅析校园文化意象的表达与传播 浅析校园文化意象的表达与传播 【内容摘要】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环境。精神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化需要借助于一些具体的审美意象。河套学院依据独特的地理优势浸透着河套文化,文章以河套学院“阴山岩画”“盆骨雕塑”“九曲黄河”等文化意象的表达与传播,诠释了校园文化的精神魅力。 【关键词】文化自觉审美意象校园文化文化传播 《周易?系辞上》言:“立象以尽意”。《论衡》则曰:“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①这便是最初的“意象”。“意象”作为审美术语,是艺术家感情外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它引导着艺术家的创作倾向,负载着鲜明的主体思想情感。一些意象往往因灌注了久远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了深厚的传统理念,而具有新的审美内涵。大学校园里的许多意象,无论是制度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本文仅就河套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营造的传统文化意象加以阐述。 一、以“阴山岩画”为标志的校园布局彰显河套文明的地域风貌 阴山岩画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河套学院因其地理优势,成为研究阴山岩画的前沿基地。基于此,河套学院在校园设计与布局上突出了“阴山岩画”这一文化意象。校园内山石景点的装扮,鲜花、芳草、绿树的栽培,图画、文字的镶嵌,都是以缩小化的阴山岩画为特征,在精神层面突出了生命性与艺术性。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说:“一种文化就像是一个人,是思想和行为的一个或多或少贯一的模式。每一种文化中都会形成一种并不必然是其他社会形态都有的独特的意图。”②河套学院所选取的岩画图像既具有代表性,又内容丰富,有人物、动物图像;日、月等天体图像;狩猎、祭祀、战争等人类生产、生活图像。这些图像中奔跑的山羊、飞驰的野马、威风的猛虎、肥硕的群鹿、矫健的雄鹰、骑马的猎人、虔诚的巫师、舞蹈的人群、坚定的指挥者,仿佛一个个跳动着的鲜活生命,既代表了北方游牧民族“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又表现出人们对生殖的好奇和对神灵的虔诚,是先民复杂的意识、心理和情感的外露。这些图像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感情,既有喜爱、依赖和崇拜,又有敬畏、恐惧和诅咒,反映了北方民族长期以来的生存方式、智慧思考与艺术审美。如在乌拉特后旗巴日沟一块巨石上发现的雕刻于青铜时代的“群虎图”,有6只猛虎及作为点缀的羊、鹿、 驼和人等,图画内容对比鲜明、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刻画有力,超越了魏晋南北朝时山水画的“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的不协调的艺术审美观。“群虎图”被完整地摹刻在河套学院图书馆门前,每每令观者驻足流连。

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号)和自治区《实施意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切实提高“文化育人”效果,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和民族地区特点的大学文化,使高校真正成为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高校工委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区高校组织实施校园文化精品项目,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校园文化精品建设项目,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之中,持续深化“德育先导·以文化人”主题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主流价值的引领、文明风尚的感染和理想情操的陶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项目规划 计划在“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每年在高校遴选10个优秀校园文化项目,精心培育,重点扶持,提升水平,打造精品,使其成为涵育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对遴选出的每个项目支持5万元项目建设资金,高校同时按不低于1:1的比例匹配资金用于遴选项目建设。利用5年的时间,在全区打造50个具有青春向上气息、勤学尚美风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为文化育人、以文化人创造良好条件。

三、项目标准 (一)项目应充分体现、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注重熏陶渗透和实践转化,形成既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项目应注重积淀与传承、育人成效,体现学校优良传统,与校规、校训、校风育人相结合,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融合,具有可持续、可复制、可延伸等特点。 (三)项目应集中体现思想教育、知识优化、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实践养成等功能,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热情,充分展示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四)项目的设计应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时代特征,凸显民族地区特色和校园文化特点,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需求,充分反映大学生的思想、爱好、兴趣,让大学生在参与和互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五)项目形式多样,如读书节、歌唱节、朗诵会、舞台剧、艺术节等形式,要注重内容和形式上创新,丰富内涵,厚实积淀,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层次。 (六)项目辐射、示范作用明显。项目应已有一定实践基础,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传播力。 四、项目申报 (一)各高校要根据项目要求,做好组织好申报工作,尽快将本校(院)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报送上来。 (二)本科类院校可报送2至3项,专科类院校可报送1

浅谈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浅谈校园文化的建设与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有利于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后代的主力军,只有让学生学习了文化,他们才有机会对文化进行传承与积淀。本文就校园文化的含义、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及怎样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谈点看法。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指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可分为:“精神层面”和“环境层面”,它的最主要表现是校园的特殊性、多元性。校园文化的完善,就是充分发挥了教育导向、开发创造、娱乐调节、激励凝聚等功能,为育人营造了最优化的环境,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它所包括的容广泛地播散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形成一种特有的校园文化现象。 二、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 . .

论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传播与落地

论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传播与落地 1.高校校园文化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意义 目前关于高校校园文化的研究已初成体系,可谓成果纷呈。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性研究,一类是本体研究。就高校校园文化本体的研究又分为:文化视角、教育学视角、心理学视角和传播学视角。本文属于传播学视角,没有细化传播要素,而侧重于传播方式。希冀理论联系实际,用传播的理论深化校园文化的落地,避免校园文化研究偏理论化。孙庆珠在《高校校园文化概论》中说:“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具有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与控制功能,等等。这些功能产生的作用都是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结果,没有传播,也就不会有这些功能的产生。”也就是说,没有传播,再优秀的校园文化都是空中楼阁;没有关于传播的研究,再严谨的校园文化本体论研究都将束之高阁。 2.新形势下影响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四个因素 (1)边缘文化对主流高校校园文化的冲击。文化本身就具有多元性,大学历来就是多元文化的聚集地。近年来,由于社会教育和大学教育的部分缺失,高校校园文化更多地受到了边缘文化的冲击,以致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失去阵地。 (2)大学生个体性的张扬和主动性的提高。新的时代鼓励大学生独立性和创新性,但这势必打破高校校园文化单向不对等传播的套路。大学生不再是简单的高校校园文化的接受者,而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这拓宽了校园文化传播的渠道,但也增加了校园文化传播的难度。 (3)大学与社会的联动。一方面,大学是高深学术、高新科技的聚集地,也往往是社会思潮和前沿思想的迸发地;另一方面,只有植根于社会、关心社会发展的大学才具有强大的底蕴和生命力。高校、地方政府、企业的联合互动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探索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和落地的一条路径。 (4)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和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部分专家认为,微博和微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传播的方式。传统媒体门庭冷落、无人问津,新媒体占据了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半壁江山。 3.构建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模型图 下面就这个模型图做几点说明: (1)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目的应该是育人,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必须以“大学育人”为引领。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中原镇中心学校王春满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谈点看法。 一、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通道,美观科学的教师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通道,美观科学的教师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建设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关、价值观的形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思维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感情更加丰富,兴趣和爱好也更加广泛。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应适当的增加投入和设施,开展一系列活动:①思想性活动。如:每周一回的升旗仪式、每学期一项的专题活动。②娱乐性活动。可以组织书法、美术、音乐的课外兴趣小组,举行艺术节,现场书画表演,广场音乐会等等。③竞赛性活动。开展各种球类比赛,组织师生对抗赛,在学生中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和各类征文比赛等等。另外,学校以广播站、橱窗、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充分发挥教育导向作用;举办文学社,使学生有自己的刊物;还可以开设讲座,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是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

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精品

【关键字】活动、地理、自觉、稳健、和谐、文明、健康、保持、发展、发现、网络、正气、思想、精神、基础、环境、特色、主体、进取、汲取、引导、教育、好心 “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解读 ◎文/戴银法 一、校园文化: 以兰山文化为基础的兰文化。 二、文化渊源: 我国江浙一带,地理环境独特,适宜兰花生长。江浙兰蕙,是我国兰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宜兴兰,是江浙兰蕙的组成部分。 清陈贞慧《秋园杂佩·兰》:“兰,龙池铜官间,芊眠峭蒨,离离如积,山人采摘,入衣香欲满园,杖挑藤束,筐筥登。每岁正二月之交,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一干数花,生于夏月者则名蕙。” “宜兴,府南。元宜兴州。太祖戊戌年十月曰建宁州,寻复曰宜兴州。洪武二年降为县。西南有荆南山,又有国山,又有龙池山。又东南有香兰山,临太湖。又有唐贡山,产茶。”(《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 荆溪,府南百二十一里。雍正二年置。南:荆溪,县以此名。白云、茗岭、君山、啄木岭。西:芙蓉山、国山。三国吴天玺元年封禅为中岳,有摩崖,右群峰相缪不一名。东:铜官山。西南:章山。东南:茶山、兰山,濒太湖。东西二氿,与宜兴错。杨巷河、文定港水分流入之。其南沙河自溧阳戴埠流并诸焉。东南:蜀山河,合川埠水,东歧为施荡,并注之。又东至大浦口,其南莲花荡,自湖滏汇诸山水,至乌溪口,并入太湖。(《清史稿》卷五十八·志三十三·地理五) 兰山又名兰右山,石兰山,是太湖西畔的一座小山,在宜兴东南五十里的今洑东境内,属楚山山脉的余脉伸入太湖的部分,因入湖的部分多为石,称其为石渚,麓周一十五里。多称其石兰渚。《舆地志》:“石兰山斗入太湖五里,南曰大兰山,北曰小兰山,旧多产兰,故名”。 唐代施肩吾《兰渚泊》:“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设计师禅师这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 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开展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解读 ◎文/戴银法 一、校园文化: 以兰山文化为基础的兰文化。 二、文化渊源: 我国江浙一带,地理环境独特,适宜兰花生长。江浙兰蕙,是我国兰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宜兴兰,是江浙兰蕙的组成部分。 清陈贞慧《秋园杂佩·兰》:“兰,龙池铜官间,芊眠峭蒨,离离如积,山人采摘,入衣香欲满园,杖挑藤束,筐筥登。每岁正二月之交,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一干数花,生于夏月者则名蕙。” “宜兴,府南。元宜兴州。太祖戊戌年十月曰建宁州,寻复曰宜兴州。洪武二年降为县。西南有荆南山,又有国山,又有龙池山。又东南有香兰山,临太湖。又有唐贡山,产茶。”(《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 荆溪,府南百二十一里。雍正二年置。南:荆溪,县以此名。白云、茗岭、君山、啄木岭。西:芙蓉山、国山。三国吴天玺元年封禅为中岳,有摩崖,右群峰相缪不一名。东:铜官山。西南:章山。东南:茶山、兰山,濒太湖。东西二氿,与宜兴错。杨巷河、文定港水分流入之。其南沙河自溧阳戴埠流并诸焉。东南:蜀山河,合川埠水,东歧为施荡,并注之。又东至大浦口,其南莲花荡,自湖滏汇诸山水,至乌溪口,并入太湖。(《清史稿》卷五十八·志三十三·地理五) 兰山又名兰右山,石兰山,是太湖西畔的一座小山,在宜兴东南五十里的今洑东境内,属楚山山脉的余脉伸入太湖的部分,因入湖的部分多为石,称其为石渚,麓周一十五里。多称其石兰渚。《舆地志》:“石兰山斗入太湖五里,南曰大兰山,北曰小兰山,旧多产兰,故名”。 唐代施肩吾《兰渚泊》:“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唐代王徽《石兰渚》:“风暖烟消野岸边,石兰花发满晴川。花开流水潺 潺去,飘得残春上钓船。”(《荆溪外纪》卷六)

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辅导员培训班专题报告提纲) 史华楠 (2006年8月25日下午3:00) 这次党校、党委学工部利用暑期专门组织辅导员培训班,是一件很有眼光、意义深远的事。培训班对讲座内容进行精心策划,其中安排了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充分说明了校部领导的真知灼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是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同年,教育部、团中央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和创新,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需要硬件和软件,需要载体和队伍,尤其需要处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辛勤劳动。 前几年本人对校园文化有过一些兴趣和研究,曾主编过我国第一本《校园文化学》、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这几年因研究方向和重点发生转移,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关心得不是很及时和充分。感谢学工部和党校领导给了一次让我继续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本讲座,既是我学习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和教育部、团中央16号文件的心得体会,也是我接受任务后利用这一机会,学习思考有关校园文化问题的不成熟成果,现把它抛出来与大家作一交流。 校园文化涉及问题很多,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如何全面理解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如何正确认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如何积极营造高品位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最新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意义 机电技术系学生工作处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综合实力的体现,是高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熏陶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校园文化品牌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本文基于实践的探索,通过对如何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体系的探讨得出相关结论,为进一步实践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大学生全面发展;影响.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与本质功能 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都是借鉴文化的概念提出来的。白同平认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结构要素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校园规章制度、校园精神、校园价值取向等”[1]。于晓阳定义为“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微观组织文化”[2]、王绑虎依据社会文化的结构分类,将校园文化纵向划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面,即称为“器”浅层面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层面文化,和深层的校园精神文化面文化。杜庆峰提出: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更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本文认为:校园文化是在大学校园里形成的以高校师生为主体,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物质文化、环境文化、组织行为文化和思想精神文化共同作用形成的总和。它以大学良好的人文环境为依托,以大学师生参与各项活动为载体,以养正育德提高学生修养为目的,实现提升大学品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的本质功能是育人功能。和谐上进的高校校园文化将对大学生的培养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成员产生同化作用,从而培养起师生对学校的归宿感与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人的教育。高校校园文化通过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校园文化建设方法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校园文化建设简述 一、公司简介 1、概要 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的核心工程,它对内可以激励全体师生,对外可以展示学校的价值追求。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要依据教育发展趋势和具体的教育政策,结合学校的地域特色、历史沿革、

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的多种可预期因素进行综合规划。 MI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其作用在于引导、规范、激励师生的价值追求,深化、规范、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科学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铸 就学校的文化品牌。 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最为直观的组成部分。是学校的视觉形象工程,通过个性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设计方案,对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主的基础要素和160多个应用要素进行规范,塑造独特的视觉新形象。它兼顾学校内部不同的功能需要,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涉及教学、办公、指示、公关等100多种应用元素,通过个性化、

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规范呈现,从而塑造学校良好的视觉 形象。 2、实施 核心元素:校徽、标准字、标准色。 2、实施 (1)学校规章制度的修订与完善。 (2)学校校本课程的指导与开发。

(3)学校专题活动的组织与策划。 (4)学生学习力训练:学校的主要功能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而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学习是其中的关键。学习力训练由学习力教育第一人余建祥先生 亲自主持训练。 环境起到 行系统规划,确定文化建设主题,营造个性文化氛围。主要包括: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会议室文化、宿舍文化、道路文化、景观文化等。 2、实施 (1)教学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楼宇命名、教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

论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及其育人功能

论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及其育人功能 摘要: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它包括学校传统和现代文化观的生态化、教学生态化、管理生态化和行为生态化,它具有科学化与前瞻性、系统性与规范性、和谐性与持续性的特点。校园生态文化重在建设,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关键词:大学校园;生态文化;育人功能 校园生态文化是指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在作用于校园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的过程中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能直接反映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团体意识、群体形态和行为体系,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表征,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 与以往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不同,校园生态文化更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人在这种特定环境中既是主动者又是受动者,也就是说人与环境之间存在互动协调一致的关系。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内涵是以学术文化和道德文化为主线,通过制度、规则、管理、社团、科研和校园环境等形成的特有的学术传统、价值观念和校园文化氛围,并在领导者的思想方法、治学态度、办学举措及师生员工身上具有的普遍性意义的行为、气质和观念等方面呈现出来,其内容包括,“学校传统和现代文化的观念生态化、教学生态化、管理生态化和行为生态化”[2]。 一、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特点及优势 1.科学性与前瞻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是一项巨大的事业,对人类命运具有强烈的影响……如果人们集中力量培养‘完善的人’,而这种人又会自觉地争取他们个人和集体的解放,那么教育就可以对改变社会和使社会具有人性做出巨大的贡献。”[3]在人类社会进入到可持续发展的文明阶段,生态文化教育尤为重要。生态文化教育注重未来,注重综合平衡,注重信息资源,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教育,让生态意识进入到每一位大学生的心灵之中,构建和谐的大学育人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的育人(教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的文化氛围,如果历久积淀的弥漫于校园的舆论氛围和为多数人所认同的行为原则是和谐的、健康向上的,那么生活在这一文化共同体中的个体,将受益无穷。文明生态的大学校园应以物和心取得调和的自然共生型社会系统为目标,以知识系统的科学(真)、人文(善)与艺术(美)三位一体化作为办学精神。从校园生态的角度来看,大学应建立“绿色人际关系”,即人与人相互关心、和谐合作、协同进步的生态环境,造就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文化氛围。成功大学的最大秘密与其说是“精神物质化”,不如说是“物质精神化”;只有形成某种精神后,校园的一切才变得有了生气,成为积极的教育因素。可以说,为大学生提供和谐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氛围是21世纪大学校园的发展趋势。 2.系统性与规范性。社会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多元性和系统性。显然,作为社会文化一部分的校园生态文化,除了具有鲜明的多元的系统结构外,还具

校园文化建设标语集锦

校园文化建设标语集锦 1、精雕细刻出精品,千锤百炼铁成金; 2、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3、自信成功,自强成才,自律成长; 4、事在人为,路在脚下; 5、知行一致,行胜于言; 6、求实创新,与时俱进; 7、全面发展,提高素质; 8、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9、树百年报国志,做世纪栋梁才; 10、敬人容人,助人爱人; 11、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12、做人诚为本,做事实为基; 13、种下一种个性,收获一种命运; 14、敬业修德强能健体。 15、别让坚强的生命,成为足下阴魂。 16、以滥用水为耻,以节约水为荣。 17、道路的拐弯处,人生的转折点。 18、放飞你的青春,奔洒你的热情。 19、珍惜每一滴水让地球妈妈不在哭泣。 20、绿色的生命需要我们的共同呵护。 21、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

是最珍贵的事情。 22、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 23、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24、文明是快乐的源泉。 25、让我们的心灵像花一样美丽。 26、关心学校,我们的职责;爱护学校,我们的义务;热爱学校,我们的心声。 27、学校是学习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28、让我们一起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29、让我们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30、文明是彼此沟通的桥梁。 31、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32、天空是温暖的摇篮,不要再向天空吐烟,让地球心酸;草地是美丽的地毯, 不要再乱扔杂物,让地球难堪! 33、绿色、文明是希望,让我们一起来播种希望吧! 34、让我们的素质及文明展现在一言一行中! 35、文明是成功之花的蕊,是理想之舟的帆。 36、星空为我们贡献灿烂,天空为贡献蔚蓝,森林为我们贡献绿色,鲜花为我们贡献绚丽, 37、大自然为我们贡献了自己,而我们该为大自然贡献点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