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来说一说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信息技术对教师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所以我们要教好新时代这些见多识广的学生,我们自身必须具备有比他们更高更多更广更丰富的知识,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功能强大的信息技术系统为我们服务,提高我们的知识技能,增加见闻见识,让自己知识更广博,且不断更新我们的认知。

二、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作为现代社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到教学教育工作中,并能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更好更快掌握学生的各种信息,能在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培育跟上时代步伐的优秀人才。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

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就无法胜任现代化的教育工作。

三、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今时不同往日了,教育教学条件都在改善,一般的学校都配备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有强大的教学资源库,在教育系统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做很多有益于教育的事情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因此,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还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把自身的能力素质提高,对自身工作生活学习都很重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在我们生中也越来越普遍,同时也运用到了我们的教学当中,但是任何一样东西的诞生都伴随着两面性,本文针对多媒体教学的特点,阐述了多媒体教学的有利方面和它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了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一些建议,通过这些意见和建议,能更好地搞好教育,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地同时提高课堂效果。现代的教育技术应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脑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教学的迅速兴起,并逐渐的走入课堂,支持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教育境界,受到老师和学生热烈欢迎。具体地说,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继承传统办法中的合理成分,恰当引进现代化的措施,使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构成教与学信息传递与反馈效果的最优化。多媒体课件通过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精彩的视听效果,丰富的内容,变化多端的动画,往往引人入胜。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手、脑、眼、口并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 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的最初刺激乃是对于所有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内在动机。他说“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而多媒体课件图片精美、形象生动、声情并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比如,当我们刚进入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相应的短片,让同学们先观看,把他们的思维带入现实生活中,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中寻找快乐,例如,当我们接触到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童年玩的玩具的一个短片—滚铁环,在多媒体课件中适当的配上一些童年歌曲,让同学们先观看,这样,同学们不仅找回了童年的回忆,很快就会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讲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地位及课程理念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内涵 信息技术革命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社会、经济、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成为了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人类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将更多的集中在思考、学习以及系统建构等方面。而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教育正是我们获得上述基本技能的关键途径。 1、什么是信息与信息技术 从古代的“边塞烽火”,到今天的“互联星空”,信息与信息技术,历来受到人们格外的重视。而今天——被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更是亘古未见!人们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不仅对个体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水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还对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虽然人们一直在收集、传递和利用信息,但对于“信息”一词的确切内涵,却一直缺少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准确的界定。这是因为信息无处不在,它渗透到了大千世界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之中,因而“信息”是千姿百态的,人们在不同的地方会看到具有不同表现形式的“信息”;又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知识素养,以及不同的理想和追求、不同的个性特征等,“信息”的又显得“因人而异”,在一百个人的心中往往会有一百种对“信息”不同的理解。 现代汉语词典把信息定义为“音信、消息”。包括由语言、文字、符号、数字、指令、代码、声音、图像、动画等等各种各样载体所表示出来的事物的特征、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等,都是信息。我们离不开信息,信息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事实上,信息是所有一切事物状态和特征的反映。它的传递与贮存以物质为载体,以能量的消耗为基础,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社会、自然世界以及人的思维之中,并以消息的形式通过各种媒体进行传播。 正是基于对“信息”的这一认识,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既是一个操作体系,也是一个认知体系,由信息技术所构成的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形成信息素养,以便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工具课。 信息技术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的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信息技术科技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科技学习心得体会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科技学习心得体会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信息技术,科技,学习,心得体会,信息技术,主要,用于,管理,,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学习心得中查看更多范文。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信息技术科技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科技学习心得体会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因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计算机的操作是我们必须掌握一门技术。能入到咱们长子的教育队伍中,并能参加这次计算机培训,我感到很荣幸,故而倍加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中,我收获颇丰。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

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1、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3、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信息技术对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对有效教学的促动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民,教学模式的持续革新,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普及了,代替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一人、一笔、一黑板的教学模式。尤其对于中学地理学科来说,多媒体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片生机与活力,大大提升了有效教学的效益。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长期实践,对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有些粗浅的探索,逐步实现着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点滴变革,来合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明确所谓的“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老师央一段时产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地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老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由此看来,提升有效教学效益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意识,来达到教学效益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教学,成为地理老师的得力助手。 明确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或其它电子设备传递的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的组合。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文本、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的水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将外界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度析

综合获得知识。多媒体课件集文本、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为一体为学习者提供最佳学习环境。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更需要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中学地理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一些地理事物是大家没有见过或是根本无法直观看到的。教学过程中仅靠语言和图片来讲解那些运动的、无法观察或抽象的事物,学生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形成准确表象,易于学生接受。 其次,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有效教学的效益。多媒体课件把教学内容和多种表述形式集于一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体现在他们面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使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态和积极参与的心情去主动学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有效教学的初步目标。改变了以往老师累、学生觉得枯燥、无法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况。有了课件中的动画、视频这些多媒体技术手段能把大家看不到、无法想象的地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化虚为实地体现在学生面前;这些内容仅靠老师语言和静止的图片来讲,学生无法建立相对应的空间立体环境,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并且抽象的知识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则无法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地球的自转,公转这课,老师拿地球仪能够演示,但是没有公转动画中太阳在公转中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变化过程。演示动画能够让刚接触地理学科的初一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形成准确的表象,从而对知识自觉接受,并且印象深刻,记忆准确牢固,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这样使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特点 计算机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系10级徐嘉一、课程性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类课程,在目标上强调对事物的改造使之适应人们的各种需要。信息技术教育过程的着力点以设计为基本特征。作为与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是实现与其它许多科目领域整合的先决条件。信息技术课的理论基础,依赖电子技术与软件基础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设置和课程实施是与时俱进的,并且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流行性。 二、课程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教学目标两个部分。 总目标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 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 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 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三、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1、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 应用技能 信息素养 技术创新 小学 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 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涵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难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捑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培养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二)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公民 课程标准面对网络和数字化工具不断普及的现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肥西县八里明德小学:赵伦满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电教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使学生感知的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能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呈现出种种弊端,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信息技术在知识的存储、呈现、传递、交流等方面都显现出强大的优势,特别是以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学习环境。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认知层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等三个层面的内涵。教育信息化过程就是教师信息素养各个方面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是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育的实践者、实施者、操纵者、也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的顺利进行。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教师采用信息技术环境进行授课的积极性与教学效果,也会影响教师在备课、授课、对学生评价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 四、当今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令人担忧。

我对一些教师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电脑在教师家庭的普及率很高,但对电脑的利用率与上网率都很低,不到40%。调查发现电脑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差距较大:大部分教师承认还处在电脑启蒙阶段,多数的教师承认自己对电脑硬件基本没有了解。我校现状是大多数教师不会独立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能经常用的不足8%,利用计算机开展交互式学习的老师更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再好的技术设备,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恰当的应用,也不会带来真正的效益,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我国,庞大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加之信息技术又相对比较低,要使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发挥作用,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迫在眉睫的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进行新课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湖北省英山县金铺中学( 438705) 尹振 教育是一切的基础,教育必须迅速走向信息化。把先 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成就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是教育发展 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这就要求21 世纪的教育必须围绕着 基本学习能力重新设计和重新组织,各个学科教学的深化 改革都必须依靠信息技术使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 生活的需要。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思想品德课程标 准》,从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认知的实际出发,利用现代 信息技术的优势组织教学,不仅有利于在思想品德课中实 现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有机整合,而且能较 好地按照初中学生身心特征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将教学 内容形象地渗透在不同的主题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知和能力相统一的课程目标,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 验、情感、能力,加深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达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 思想品德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优势有以下 几点。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 学效果 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 持不懈地进行学习。过去思想政治课由于自身较强的理论 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老师也只有花更多的 时间讲教材。而新课程的思想品德课教材选取的素材和呈 现方式与过去思想政治课教材不同,新教材选取学生关心 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以及先进人物的 感人事迹作为主要素材,教材呈现方式有文字描述,也适当 配以图片,有条件的还要开发相应音像资源,因此,思想品 德课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 学,利用教材中或引进鲜活的现实素材,创设开放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教 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 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 感官的综合刺激。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 点和实际的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综合处 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和图像等多媒体要素的优势,进行有机整合。创设与讲解内容相适应的环境气 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能有效地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越来越走进我们的日常教学。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容量,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益。因而在培养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难点,适应新课改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力量。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没有兴趣,上课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在讲述奇妙的二氧化碳时利用媒体播放意大利的死狗洞、由干冰制造的云雾缭绕的舞台、人工降雨的情景,学生就会对你所讲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疑问。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板书上,以至于讲授时间过多,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不足,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消化一节课的内容,其难度可想而知。课堂上掌握不了,在课后就要花大量时间去复习、巩固,这无疑就是增加学生课外负担;长此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一、学科特点 根据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来分析,基于信息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发展性特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就,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与学生的素质等条件差别较大,但不管条件差别有多大,我们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适性和迁移性,也就越适应于中小学的素质教育。 2.综合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小学其它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哲学、美学、文学……等等,这就是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从这一特点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我们应该淡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别是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与其它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 3.应用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这样一种的教学氛围: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既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计算机,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计算机。 4.工具性特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人类通用的智力工具”,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严格执行“加强基础,淡化语言,注重应用,强化实践”的指导思想。 5.实验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离不开实验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必须突出实验性的特点。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离开上机实验,上机实验操作直接关系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水平。 6.趣味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趣味性,无论在哪个年级,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方法、课堂结构高效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学法指导经常化,能力培养始终化是新时期给我们计算机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常有如下几种: 1、愉快式教学法。众所周知,指法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可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不学又不行,如何进行教学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分解任务法。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教师的授课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在备课时,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模块的一个知识点,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一节课先安排3分钟的英文指法训练,接着安排5分钟的艺术字的制作内容讲解,10分钟的制作艺术字的实践训练。再安排10分钟的创作比赛,5分钟的评一评,看谁学得好、做得对。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讲解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设置几个小问题,留待下次课前抢答,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次讲得虽少,但日子久了,积少成多,知识的聚集就越来越多。 3、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 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2020年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平台等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国培计划”为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机会。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每个教育者应不断地加强,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发展,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可以说我很好的完成这次学习任务。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但我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经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让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学会了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的去把所有内容学好,认真完成每一专题的学习任务。本次培训时间虽然有限,但对我来说确是受益非浅。这次培训为全县乃至全国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福音。 在这次培训中,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等,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发挥信息技术学科优势

发挥信息技术学科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水平,也有助于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和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和多媒体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 习的舞台,如果使教学内容或教材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则更能营造开放型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立足于未来社会,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指一种适应一定学习活动 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在课内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掌握各科共同的学习技能和科学的方法, 以及独立的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 学科之一,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和多媒体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舞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能营造更加开放型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体,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重点就如何在信息技术教 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一个初步探讨。 一、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要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任务或问题,一个巧妙的设计, 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控制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意志品质,有了学习兴趣的学生常常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不知疲倦地学习,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激发下, 可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中状态下,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究知识、去解决问题,并且掌握的方法也记忆深刻。 例如:在教授文字处理“段落和页面的设置”一节,课前提出问题:怎样帮助你喜爱的 歌手设计一张歌页。学生会拿出磁带歌页或CD歌页来仿照排版,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涉及到 了页面设置、分栏、段落设置、页边距等知识,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究知 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很快掌握了“段落和页面设置”一节所教授的知识,而且有些同学还 提出了教材所没有涉及到的内容,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由此可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但能促使学生积极自动地去学,也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保障。 二、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自主学习,需要自主教育的氛围,需要学习主体不断的激发主体意识。要让学生有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首先要尊重学生,创造平等的教学环境。在实践中发现,平等的学习环境最能体现放松、行动、兴奋、情绪和乐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融洽 的协作关系,形成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善于参与的氛围。 其次,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坚持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教师可问可不问的就不问,可讲可不讲的就不讲,把时 间让给学生,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并且教师应运用学科优势,多提供自主学习课件, 让学生围绕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己确定学习起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学习策略,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教师在课堂中只起引导和答疑作用,鼓励学生积极自主探索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掌握。 在任务中赋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信息技术课中多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的设计对于能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非常关键。所以在任务设置中,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建构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合作工具;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信息技术作为评价工具;计算机作为教学管理工具。 1.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学习信息技术科学知识:像物理、化学一样,信息技术科学也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学生应当学习信息技术科学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构成、程序语言、历史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2)学习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作为未来社会的公民,学生应当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如开关机器、使用键盘和鼠标、管理磁盘软件等。 (3)学习信息技术对社会的用途和影响: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生应当了解信息技术给社会各领域带来的变化及问题,知道信息技术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2.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和课程

整合的最低层次,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采用这种方式。 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3.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这是指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交流的工具进入教学,主要实现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如万维网、电子邮件、BBS、聊天室、视频会议等,都可以为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提供支持。同一个学科的教师们可以通过邮件列表或等建立一个讨论组,交流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学生可以在网上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共同探索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提供指导,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提问题或者交作业。同时学校和家长之间也可以利用网络实现更好的沟通和合作。另外,在进行某个领域的学习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该领域的一流专家或者第一线的实践工作者。比如,学习者可以就遗传问题直接通过电子邮件访问遗传学专家。 4.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的运用 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展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人的认识不仅仅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更多的是在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整合,能改善传授式、接受式学习方式,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性、探究性,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怀参与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教师的观念转变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而中学数学,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并能在教学中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是在公开课、研究课中使用多媒体,更要在家常课中普遍使用,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教师就自加压力,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学习课件制作技术,提高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而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页一页地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每个教师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络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的教学。在此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数学教学需要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原本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步显现出了它在数学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2018年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范文最新推荐------------------------------------------------------ 2018年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2018年8月,我参加了暑期信息技术培训,回顾一晃而过的几天,培训的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我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积极接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观念,开阔了教学研究的视野,充分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特点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网上交流等环节,我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 我深深的体会到,在教学中,我们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在使用远教资源时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合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方式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认识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识,扩大知识面,使他们增长见识。 远教资源是学生萌发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走向世界的窗口,我们 1 / 7

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可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学习虽然已经结束,来自导师的谆谆教诲,来自同行们的倾情相助,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汇成了一阵阵催人奋进的号角,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 今年我非常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培训中心主办的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在7月26日——8月8日这短短两个星期中我受益匪浅。 在这十几天的培训中,让我最感折服的是培训班领导和所有讲座老师强烈的敬业精神,无论是市教育局长童学军的动员报告,还是讲课专家们的培训课及老师们活动等,他们都不顾天气的炎热,他们遵守授课时间,用精彩的授课方式为我们讲解、示范、指导,表现出了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些天无不让我感到钦佩,并将时刻鞭策着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童学军局长在动员报告中首先向451名培训学员表示问候,接着针对此次培训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最后勉励大家要克服重重困难,高效率,认真听课,切实发挥本次培训的实效。听了童局长的动员报告,我们感到局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让我们明确了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感受到了各级领导对教育的设计与展望。

浅谈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讲解学习

浅谈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 樊 振 翼 冠县辛集镇齐庄小学 浅谈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不懂信息技术就等同于新时代的文盲。信息技术作为综合实践内容,独立开设了一门课程。信息技术课在小学乃至中学都有开设科目,与传统的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在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许多农村中小学、县级中小学甚至一些小城镇的高中,由于该门课程不是考试时的

必考科目,被放到了可有可无的位置。本文结合现实情况和日常经验从各个角度来阐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 关键字:信息技术计算机重要性习惯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型学科,上好本课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上也起着很好的引导作用。习惯一旦养成是非常难改的,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老师从一开始交给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会影响他的一生。信息技术虽然不是必考的科目,但它却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我就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出的教学方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旨在与大家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管理好课堂纪律,培养上机好习惯 微机室和平常的教室不一样,每台计算机都是带电的,安全问题要十分重视。信息技术课对于没见过计算机的小学生们简直就是个新鲜玩意。本来小学生的好奇心就强,面对这样一群学生,管理好课堂纪律就显得十分重要。我认为管好课堂纪律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信息技术这一动手实践操作比较强的学科,学生有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吃透教材,改变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教学过程更有吸引力。 2、多练习,集中学生注意力。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实践操作,从而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