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简单的声现象全章教案

第一章简单的声现象全章教案
第一章简单的声现象全章教案

学生活动:

欣赏影片,回忆 情景并思考问题。进 行猜想?? ??

进行一些振动 发声实验,讨论声音 产生的共同特征。

观察课本、录像 里的发声现象,思考 "声音产生的原因。

1

下载)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

度不同。

3、 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 求尽可能利用实

验、

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 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 能利用所

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 前提测评: 无 --------- 因为暂无

相关内容

二、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 各 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 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 )、敲打音叉一 —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

启三物理太空

http://www.wl

s

(1)、得出:固体、气体可 观察分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

下载)

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人

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

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 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4)、扩展:录制声音(声音的振动可以记录下来,重现声 音)(唱

片的制作、播放)

2、声音的传播:

学生活动:

课本14页的 探究实验

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真

空罩中的闹钟)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

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 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学生活动:

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

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生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乙]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 [生丙]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生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 二、进行新课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生甲]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学案】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一、学习目标 1、能区分光源和非光源。 2、通过探究,归纳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现象;列举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 4、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难点: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线。 三、器材准备 分组器材:激光笔一支、果冻一个、软橡皮管一根、带孔的纸板两张、大头针几枚、平面镜一面、白屏一张、装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满了少量墨水)。 教师教具:小孔成像演示器(用蛋糕盒自制)、氦氖激光器(或激光笔)、水槽两个、浓度不同的糖水四种、40瓦电灯等。 四、学习活动 (一)思考:为什么白天我们能看到许多物体,而漆黑的夜晚却看不到?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二)认识光源: 阅读课本P69页,思考什么是光源?。 常见的光源有哪些?。 (三)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1、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介质中如何传播?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观察光在水中____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观察光在果冻中_____传播。 方法三: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若橡皮管弯曲______射过。 我们可归纳出: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等介质中______传播。 2、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观看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 教师演示:如图,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______。 再观察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光的路径是____。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简单的声现象》全章教案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 验、 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 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 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 二、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 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 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 —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

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 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 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4、回声:声音的反射。<0.1秒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五、课后活动: 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 作业:16页1、2、3题。 教学后记: 1、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 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 2、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2、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 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能利用所学知识 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预习提纲: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声音的速度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 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 (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学生活动: 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 话听不回声?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4、回声: 声音的反射。 <0.1秒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板书设计: 第一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能够传声的物质叫介质,声音 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V V V >>固液气 (相同温度时);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五、课后活动: 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 作业:16页1、2、3题。 学生自学:科学世界: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六、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山东省阳信县实验中学常俊山 【设计思想】 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 【学生准备】 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二、进行新课 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 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声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对声音特性的了解就显得很重要。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成为本章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考考查时,该部分知识点难度较低,却是每年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声的产生和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声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减弱噪声的方法,所以平时学习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声现象与生活的联系。 1.声现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有关声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本章的兴趣,在第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有了一点了解,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学习,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并让学生试着去总结,归纳。 2.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操作有些还掌握不好,如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每次拨动都应控制用力大小相同,但学生很难控制,可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再让学生听录音机快放和慢放时的声音加以区分。 3.学生对“声的利用”很感兴趣,但具体的应用还不清楚,教师要多举例,并鼓励学生多搜集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 4.在本章中,学生会接触到开放性试题,由于刚刚接触,对学生的答案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本章的教学建议如下:1.对课本上安排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3.在学习中可运用比较、归纳、转化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更明确。 4.在学生印象中,噪声是有害的,在讲课时,可通过阅读或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它的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在实验过程中,可对学生渗透研究物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生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乙]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 [生丙]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生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 二、进行新课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生甲]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生乙]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 [生丙]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 [生丁]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 [生戊]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生甲]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 [生乙]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拨动. [生丙]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vibration)产生的. [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声音产生的奥秘被我们揭开了谜底,为我们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m/s。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4、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比较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发生的条件,规律的异同以及各自特有的光现象。复习重点: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及其运用等基础知识的复习。复习过程: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分为。 2、光的传播①传播规律: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叫做光线。光线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③应用及现象:a b c ④研究光的传播时,显示光的径迹的方法有。 3、光的速度真空或空气中c= m/s= km/s光在水中、空气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为。目标检测

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对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2、太阳光垂直照射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 3、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 4、反射分为和。 使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清物体。 5、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处理通常有两种方式:①直接得出结论②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推理得出结论。下面的几个结论是通过哪种方式获得的:①光的直线传播②真空不能传声③光的反射定律。目标检测 1、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20o,那么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

第一章《声现象》教学案汇总

兴隆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 班级:姓名: 【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4)知道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掌握声速相关的计算。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进行声速的计算。 【要点1】声音的产生 〖活动〗利用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等身边物品,使它们发出声音。试试看,你有多少种方法? 〖分析〗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探究〗音叉的发声 〖质疑〗(1)我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2)敲击鼓面发声时,鼓面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3)发声的物体一定是固体吗?。 〖思考〗古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各种声音的声源分别是什么? 。 〖总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停止,发声停止。 2.发声的物体叫做。

【要点2】 声音的传播 〖活动〗(1)你把耳朵紧贴着课桌的一端,你的搭档在另一端用铅笔轻轻敲击, 你听到声音吗?将耳朵离开桌面,再听敲击声,比较一下两次声音是否一样? (2)将衣架挂在细绳中央,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仔细聆听。再用绕有 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你又听到了什么? (3)把耳朵贴在盛水鱼缸外面,把石头放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什么? (4)将一部正在播放MP3的手机用细线悬挂在广口瓶中央,再把瓶内 空气抽出。仔细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思考〗如果瓶内空气越来越接近真空,那么声音还能传播出来吗? 〖质疑〗瓶内空气能全部抽掉吗? 〖总结〗 【要点3】 声音是一种波 声能 〖思考〗声音传播为什么一定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又以什么形式传播呢? 〖活动〗 〖总结〗 1.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在 中传声效果好。 物理学中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1 .声音在空气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2.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 。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教学案(无答案)(新 版)新人教版 复习目标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3×108m/s 。 2. 能用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解释相关现象,并能利用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作图。 3. 了解光的色散及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难点:作图 复习过程一、构建知识网络 光源指的是: 。 光在 (条件)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真空中的速度是最 , 其值是 km/s= m/s 。 (1)三线共面: 光的反射定律 (2)两线分居: (3)两角相等: 当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此时入射角为 ,反射角为 。 技能:会画光的反射光路图。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如镜中能看到别人,别人也能从镜 中看到你) (1) 表面发生 ,射 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2)、 表面发生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 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 4.反射的种类 两种 射都遵守光的定律

特别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之所以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到同一个 物体,是因为在物体表面发生了反射。黑板反光“晃” 眼是发生了反射。 (1)、等大: (2)、等距: 5、平面镜成像特点(3)、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是立像,是 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 技能: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的现象。 (1)、三线共面: 光的折射规律(2)、两线分居: (3)中的角总要大一些。 会大致画出折射光路图。 、光在折射时光路是的。 球 面 镜凹面镜:对光有作用。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凸面镜:对光有作用; 应用:汽车后视镜,街道拐弯处的反光镜。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教案

(1)查漏补缺,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强化与声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析。 (3)进一步夯实与声相关的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研究。培养归纳、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二、重难点 声音的产生、传播、分类和三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三、自学指导及练习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现象

1.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它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 我们能分别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不同。 2.下列关于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C.振动停止后,声音要慢慢消失D.只要我们对着高墙喊话,就一定能听到回声3.如左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右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 明。 4.看图说理: (1)观察左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观察右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如果按照上图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想法,左图中怎么知道鱼是听到拍手的声音把鱼吓跑的,而不是看到拍手的动作被吓跑的;右图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 【考点2】乐音的特征 5.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些特征: (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大; (2)“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高; (3)“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好。 6.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 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7.如图是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左图是用弹性塑料片分别以快、慢的速度来拨动书页; 右图是改变不同力度来敲击音叉,并观察小球弹起的高度。左图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与的关系。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右图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与的关系。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 难点:1.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2.设计探究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教学准备】 教具:录音机和录有儿歌、瀑布声、砂轮与工件摩擦声、蛙鸣声的录音带;音叉;用线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小闹钟;带抽气机的玻璃罩和底座;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铜锣;盛有水的玻璃水槽. 学具:橡皮筋、小鼓、薄钢尺、其他能发声的物体.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2.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形式传播. 三、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第2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

八上第四章光现象共五节课的学案

8-4-1 光的直线传播 课堂探究 知识点1:光源 根据预习学案中列举的光源例子,总结出光源的概念,并对光源进行分类 (1)能够的物体叫光源,(注意:这里指的是物体能自己发光,而不是反射光!)如:镜子、月亮、行星等是反射光的,所以不是光源。彗星、流星、包括太阳在内的恒星等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2)光源的分类:和,例如:、是人造光源,、是自然光源, 知识点2: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总结:光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2)光线 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 ①什么是光线? ②光线表示为: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 ①从课本中找出一个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 ②尝试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的成因。 (4)练一练: ①早晨升旗排队时,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只能看见自己前面的一个人,队就排直了,这是应用了光的 传播的原理。 ②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 ③下面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是() A.影子的形成B.小孔成像C.看不见高墙后面的物体D.闪电后才听到雷声 知识点3:光速 问题:在雷雨天,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总结: ①光的传播(“需要”“不需要”)介质,光在的传播速度最快,大约为c= 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它小,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②光年是,光年是的单位。 练一练 1光年=______m 四、达标练习 1.(2019苏州)下列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B.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

C.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 D.斜插人水中的筷子“弯折” 2.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 A.树叶的像B.树叶的影子 C.太阳的像D.云彩的像 3.(2018 毕节市)“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五、中考链接 1.(11·广州)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的B.放大的C.等大的D.缩小的 2.(2018 思明区校级模拟)当人从停放在路边的A车前横穿马路时,行驶中的B车内驾驶员由于存在盲区而看不见行人,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如图,盲区指的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 3.(2018 咸宁)由我国成功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墨子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启发了量子通信。如图所示各选项中光现象的原理与墨子的这一解释相符的是() A.日食现象B.雨后“彩虹” C.水中“倒影” D.放大镜把字“放大” 4.(2017 恩施州)“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一度热播。下列与诗句有关的光学知识正确的是()A.“床前明月光”﹣﹣﹣月亮是光源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光的直线传播 C.“池水照明月”﹣﹣﹣光的折射 D.“潭清疑水浅”﹣﹣﹣光的漫反射 5.(2019内江)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 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6.(2018江苏)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 A.树叶的虚像B.树叶的实像C.太阳的虚像D.太阳的实像

声现象教学设计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物理,对物理探究活动比较陌生,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问题的提出不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过程也相对很简单,这样的设计,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让知水平决定的。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每一部分都是以问题开始,通过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创造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在声音的传播部分,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插,进而通过实验与分析,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本节强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等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⑶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⒉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⑵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 和道理,对物理有亲近感。 ⑵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的合作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 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 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⒉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是本节的重点。 五、设计思路 学生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与自己的生活有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其学习兴趣是关键。本节教学首先利用上课铃声引入声音,然后用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本节各部分设计安排了一些简单易做的小实验,通过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与感知,从不同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力求在学习活动中营造更加广阔的自由探究和活动空间,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发现。同时采用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便于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 ⑴)扬声器在外的录音机、纸屑、小鼓、音叉与小槌、盛有水的大烧杯、铁板琴; ⑵带塞子的试管、注射器、音乐芯片(能放进试管里)、细线、、装有金鱼的鱼缸。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课教案

声现象复习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 3.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4.知道声的利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的知识网络.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人为什么能听到声音? 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 ppt通过三幅图让学生了解听到声音的三个环节,让学生形成三个环节:产生、传播、接收。 二、新课讲解(实物投影例题并讲解) 1.声音的产生 知识点: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学生理解发声与振动的关系。

音频:不同的声音 让学生区别各种声音,随后问: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引导学生从材料、频率、振幅讨论。 区别不同音叉发声的声波图形。 学生做学习策略,知识梳理一。强调:转换法 2.声音的传播 PPT:图片宇航员在太空 学生:真空不传声,强调:书本实验:科学推理法 老师提问:传声的是什么?学生:介质 复习介质的分类和声速 知识点:以声波的形式,靠介质,传递能量和信息。真空不传声 有趣的现象——回声 强调:声音去了又回来,人耳能区别回升和原生的时间为0.1s 学生做学习策略,知识梳理二。 3.声音的接收 为什么前面的老爷爷听不见声音?学生:耳朵有问题,接收不了 复习:人耳接收频率:20-20000Hz 接收不了:大于20000Hz为超声,小于20Hz为次声,他们都传递信息和能量 能接收的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 乐音:三要素与发出不同声音的因素有关,见思维导图 噪声:从产生、传播、接收三个环节减弱。

最新新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教案教师:授课班级:

引导解决:1.指导学生看教材12页图1.1-1、13页1.1-2,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为什么会发声? 2.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点播) 问题二: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 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 媒体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对比。 教师引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呢?固体、液体是否都可以传播声音呢? 方案一: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 2.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方案二:一同学轻敲课桌一端(或把闹钟放在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 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问题三: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提出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投影展示:振动源可在水槽中激起水波,并不断向外围扩散。 类比说明:指导学生看图2.1—6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物理研究方法指导:类比法) 问题四: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教师预备: 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 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 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介绍资料、指导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

[苏科版]8上第一单元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引入:佛经中记载人有六根,曰:眼、耳、鼻、舌、身、意,据说六根皆除即可成佛。我们都没有成佛,所以六感对我们普通人还是极为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并认知人的听觉器官所感受到的一种刺激信号---声音。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注意:振动必定产生声音,但是未必都能听到 此处进行钢尺小实验。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4)注意: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说成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因为声源停止发声,但是已经发出来的声音并没有消失, 还在介质中传播 2、声音的传播 (1)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常见的介质有空气、水、钢铁等。 (3)介质的种类: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 (4)真空不能传声。 (5)声音具有能量。

3、声速 (1)定义;声音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每秒内传播的距离。通常情况下V固>V液>V气(也有例外)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3)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和温度 扩展:0摄氏度时声音传播速度为331m/s;温度每升高一 度空气中的声速将增大0.6m/s。 (4)回声 ●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就形成 了回声。 ●声源发出的声音,只要遇到障碍物就存在回声。只不过 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较长时间回 到人耳(大于0.1秒)人们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回声测距: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路程的二 分之一。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人耳的构造

【2019最新】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八上物理(人教版)导学案:第4章光现象

【2019最新】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八上物理(人教版)导学案:第4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传播 教师寄语: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学习目标: 1、认识光源 2、掌握光的传播特点。 3、知道光的传播速度。 4、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中心任务:光的传播及应用。 课前预习案 一、自主学习 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任务一:认识光源。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解决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得最快! 1、光源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体:萤火虫、太阳、月亮、恒星、电光鱼,是光源的有_______。 任务二:探究光的传播特点。完成下列小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激光手电筒,让激光穿过有机玻璃,穿过充满烟雾的可乐瓶。 你观察到: a、光穿过透明固体时传播的路线是___________。 b、光在透明液体中传播的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 c、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记忆大搜索:请你回忆一下,在生活中,你所见到的哪些现象,能充分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3、用一条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用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样的直线称为_______。任务三:了解光的传播速度。阅读课本光的传播速度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光年是_________单位,1光年约为_____________米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光速用字母________表示。 3.光在水中的速度大约为空气中的________,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大约为空气中的________ 疑难问题收集: 课堂学习案 二、合作探究: 组内交流探究解决下面问题,并将组内合作探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们。 根据光的传播特点画图解释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 例1、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C.光速和声速一样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例2、6、下列词语中涉及的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 ) A.凿壁偷光B.海市蜃楼c.猴子捞月D.杯弓蛇影

人教版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教案2

人教版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教案2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声现象》的第二节。它紧接着上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讲述了声音的三个特点。本节课虽非中考的考察重点,但对学生全面了解声现象,培养学生观看、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了解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点。 了解音调同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物体发声不同,是由于音色不同。 了解人和动物的发声、听觉频率范畴不同。有些频率的声音,人听不到,动物却能听到。 培养学生观看、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音调同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教材通过比较振动快慢不同的发声体发声不同揭示了音调同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明白得了这一知识点,用同样方法就专门容易明白得响度和物体振幅的关系,从而把握本节课的要紧内容。同时,由于初二学生观看、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不强,同时容易把声音的大小和声音的高低这两个概念搞混淆,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媒体: 实物(音叉、小锤、木梳、纸片、橡皮筋等);录音机、磁带。 二、说教学法 本节课预备采纳演示、学生实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讨论、演讲,指导学生自学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较紧密,学生明白得起来难度不大,应让学生多动手,多观看,多讨论发言。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看、动手、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学法分析: 指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的体会中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初二学生才接触物理,对物理实验专门感爱好,但缺乏描述和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教师应注意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自己总结物理规律,在脑海中建构本节课要求把握的知识点。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前提问:声音是如何样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用录音机分别放一段男声和女声,一段音量大和一段音量小的声音,一段钢琴演奏的和一段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问学生这些声音听起来一样吗?从而引入声音的三个特点:音调、响度、音色。 2新课设计: 音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