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练习题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通常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1)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2)将可燃物加热

(3)使可燃物跟气体接触(4)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1)和(2)(B)(3)和(4)

(C)(2)和(4)(D)(1)和(4)

2、下列物质中,着火点最低的是()

(A)白磷(B)红磷(C)木材(D)煤炭3、下列现象中,一定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发光发热(B)爆炸(C)燃烧(D)蒸发4、关于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B)都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在纯氧中任何物质都可以燃烧

5、下列场所中,宜贴上“严禁烟火”标语的是()

(A)石灰窑厂(B)炼铁厂

(C)面粉加工厂(D)制冰厂

6、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汽油蒸气和氮气(B)氢气和乙醚蒸气

(C)酒精蒸气和空气(D)二氧化碳和天然气

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主要是()(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较少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水灭火,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容易自燃,所以必须把它放在冰箱里

(C)向煤油的火焰中通入适量的空气,会使黑烟减少

(D)燃烧都是由氧气参与的反应

9、炒菜锅里正在加热的油着了火,此时我们最好()

(A)用少量水浇灭

(B)用锅盖盖严锅

(C)迅速向锅中倒入一些洗切好的蔬菜,并将锅移离炉

(D)动用灭火器

10、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自燃的相同点是()

(1)都发光 2)都需要达到着火点(3)都发热(4)都发生氧化反应(A)(3)(4)(B)(1)(2)(C)(2)(3)(D)(1)(4)

11、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

12、下列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人和动物呼吸(B)食物的腐败

(C)钢铁生锈(D)植物的光合作用

13、下列物质与适量氧气充分燃烧后的生成物,属于混合物的是()

(A)木炭(B)氢气(C)硫磺(D)含硫的煤

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描述实验现象

(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

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

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

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

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元素。

16、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

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____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______而变质。

17、水是最容易得到的灭火材料,它既能_____________,还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

18、氢气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_(填化学式),因此氢气是一种清洁能

源。在实验中用氢气作燃料改进汽车,每行驶1km,大约需要2858kJ能量。

该汽车沿某市环岛路绕一圈(约30km),计算需要氢气______mol。(每克氢气完全燃烧放出142.9kJ能量)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复习

绪言 一、化学发展进程 1、近代化学 (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伽德罗的分子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二、化学研究 化学式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并改变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条件,丰富人们的生活。 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检验方法及收集方法 1、氧气的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2、实验室氧气的收集方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略大)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气体集 满了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一)液体制取氧气的方法 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二)加热固体制取氧气的方法 1、加热氯化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高锰酸钾 (2)装置:固—固加热型 (3)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握紧试管,观察水中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连续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②装药品。 ③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④收集: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⑤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若复燃,证明是氧气。 ⑥结束: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4)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②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堵住导气管或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三)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3、表示:AB → A + B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 知识讲解

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2.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条件的探究: (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思考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40℃,而达不到240℃,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思考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 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 (3)由上述实验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高清课堂《燃料、燃烧与环境》一、2)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要点诠释】 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每种物质具有对应的着火点。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着火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对于固体物质,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着火点就越低,如炭粉的着火点比炭块的更低。 2.空气或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助燃剂的作用(支持燃烧),而不具有可燃性,但空气或氧气并不是唯一

初中化学【世纪金榜】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doc

初中化学【世纪金榜】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2题) 评卷人得分 1.认识各种图标对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图标指的是( ) A.腐蚀品 B.有毒品 C.当心爆炸 D.禁止烟火 【答案】【解析】选D。本题考查与人身安全有关的图标认知,图中所示图标是禁止烟火。 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2.“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 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解析】选D。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能随意升高或降低,A、B错;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和煤的形状无关,C错。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3.“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国家对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贮存、运输、使用有严格规定。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液化石油气 B.二氧化碳 C.汽油 D.面粉 【答案】【解析】选B。可燃气体和面粉、煤粉等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二氧化碳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此不会爆炸。 【易错提醒】“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常见的爆炸分为两种: (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发生燃烧,放出热量没有及时扩散,使生成的气体物质急剧膨胀引起的爆炸,这是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 (2)气体物质在有限的密闭容器内,因受热体积急剧膨胀引起的爆炸,这种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蒸气锅炉爆炸等。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会冶铁、炼钢。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红约1S后取出。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 2 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 2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 2的量减少,CO 2 和H 2 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 体成分是相同的)(具体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见书本P15)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量液体体积--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读数只能精确到0.1毫升。 (三)称量物质的质量--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游码先归O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内(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用湿抹布扑盖。(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离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只需1——2mL。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记住操作示意图。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

科普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燃烧和灭火》[段伟萍]【市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灭火的原理和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问题,掌握基本的逃生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对比、控制变量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全体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 2、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使学生明白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在认识燃烧与灭火这对矛盾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人类就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使化学反应为人类所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基础上,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不是难点,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来验证燃烧的条件。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入 2022年的冬奥会将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每一届的冬奥会前都会进行火 炬传递。在上一届索契冬奥会的火炬传递过程中出现了非常震撼的一幕。

(视频)索契冬奥会火炬水下传递 现在我们将画面定格在“水下生火”的瞬间,如果我们要在今天的课堂上重现 “水下生火”的瞬间,大家觉得能实现吗? (引入课题) 活动2【讲授】提出问题 1、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2、这个温度是燃烧所要达到的最高温度还是最低温度? (引出着火点的概念并进行辨析) 3、燃烧的三个条件是需要满足一个、两个还是同时满足? 4、如何证明呢? 活动3【活动】学生分组实验 请你利用老师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展示:药品和仪器) (点拨) 1、为什么这样设计? 2、你的设计中,满足了什么条件,不同的是什么? 3、你的设计运用的什么方法?体现了什么思想? 活动4【活动】教师演示实验 大家用3个实验分别验证了3个条件,我们还可以在一个实验中来完成燃烧条 件的验证 【演示实验】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⑵知道常见灭火方法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 2、实验准备: 水、酒精、小木条、小纸片、棉花球、蜡烛、烧杯、镊子、火柴 沙土、剪刀、抹布、碳酸钠溶液、盐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人类利用 燃烧的反应已有几十万年了。你知 道燃烧的条件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 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呢? 通过实验研究燃烧条件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 烧需要氧气 学生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 力 教师板书燃烧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教师讲解着火点的概念 播放课件: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让学生猜测书中124页的实验中的现象 让学生回忆烧不坏手帕的实验并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来解释手帕不坏的原因。 燃烧的现象有利有弊,当我们方法不当时就会造成火灾。所以我们很自然就想到了灭火。哪些方法可以灭火呢?现在我们在做个实验。将你们实验桌的蜡烛点燃,想一想你用哪些方法可以让它熄灭呢。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倾听 倾听观看屏幕 思考回答 思考后回答 学生动手实验 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 力 锻炼学生实验操作和设 计实验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和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徐磊盐城市第五中学 一、教材、学生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作为初三学生,他们已经知道是很多促进燃烧和帮助灭火的方法,只是不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本节课将学生已知的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更多的期待与想象。 二、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讲授:讲解启发与演示启发结合; 2.教学手段:实验活动与探究、问题与讨论、多媒体投影交流。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用品:白磷、红磷、试管、坩埚钳、玻璃棒、酒精灯、烧杯、打火机、蜡烛、小木条、煤炭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学生回答学生

【提问】为什么手帕没有燃烧? 【点拨】温度(解疑点水点灯,燃烧原因,

九、课堂评价 本节课有如下设计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 1、创设情境,以魔术引入,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产生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思维的碰撞。 2、实验探究的设计,小组分组实验,效果展示是过程评价的体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显示自评,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改进学习行为,亲身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十、教学反思 1、实验改进 除了我预设的问题,学生也有一些额外的小的“意外”—“白磷为什么保存在水中?”、“水能降低温度”“那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会燃烧吗?”“会”结果白磷并没有燃烧,实验现象与思维产生了冲突,学生立即能分析出“隔绝氧气”。并且由这个问题就巧妙地完成了预设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燃烧情况,进而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汇总 专题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 础 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 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 熄。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 O 2 的量减少,CO 2 和 H 2O 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记 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 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 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 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 量筒、漏斗、集气 瓶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 基本知识和技能: 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和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学习简单的灭火技能和逃生方法。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四、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说到燃烧你会立刻联想到什么?(答:火)那么火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放映录像1) 师:同学们,看了这一段录像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请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发表看法,注意鼓励学生) 师:既然燃烧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来好好探

究一下有关燃烧与灭火的问题,以便好好地利用燃烧产生的火为我们人类服务。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很多燃烧的场面,你发现通常的燃烧一般有什么特点?生:发光、放热等 师:燃烧一般是可燃物跟什么物质的反应? 生:氧气 师:对,燃烧就象你们所说,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是氧化反应。 怎么样才能让燃烧顺利地进行?燃烧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不妨先从下面的问题入手: 1.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 给出一些物质,选择可以燃烧的: 木条、蜡烛、小煤块、小石子、纸张、酒精、玻璃、棉布 2.能燃烧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都可以燃烧吗? 探究一: 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物质的着火点。 同学们实验探究,然后交流讨论,分析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板书: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既可呢?事例分析证明。

最新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分钟训练 1.化学研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熟悉和掌握教材上讲过的内容和知识。答案: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2.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理论的是()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 C.拉瓦锡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思路解析:门捷列夫提出的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道尔顿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的组成;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和原子、分子的区别。该题的题干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故选D。 答案:D 3.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教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把握能力和记忆能力。 答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能表现出来 4.物理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 10分钟训练 1.解释下列物理性质: (1)熔点: (2)沸点: (3)压强: (4)密度: 思路解析: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有关物理性质的意义。 答案:(1)物质的熔化温度(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3)物质在单位体积上所受到的压力(4)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提示: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答案:有其他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3.化学变化还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思路解析:理解化学变化要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以及能量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 答案:能量吸热放热发光 4.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____的体(状态)。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氧气和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常见的物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它们的性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走进化学实验室 ?重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以及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难点:识图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 识图简述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识图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和实验目的; 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 ?知识框架图: 实 验 室基本操作加热 仪器 酒精灯 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芯 (填>或<) 四不原则 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 ) 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 不能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器 注意: 要预热并()加热,不骤冷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倾斜 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用于液体蒸发 烧杯垫石棉网加热,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 计量 仪器 托盘天平 精确度称准到0.1ɡ 使用 称量前: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潮湿、腐蚀性药品) 称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左盘,加砝码要用镊子,由大 到小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注意 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 俯视(),仰视() 使用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滴加少量液 使用(四不原则)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实验室基本操贮存 仪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广口瓶贮(),()瓶或滴瓶贮存液体 固定支 撑仪器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 其它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唐官屯镇中学马悦 2017年11月7日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材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课题从火的发现与利用引入,了解燃烧带给我们的利益和危害,进而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从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通过探究,亲身体验和思考来掌握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设置分组讨论实验有助于他们的直观性学习。并且在之前第六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与二氧化碳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这里可以理解应用。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有:1.对着火点的概念理解不够,有的学生把降温灭火的方法说成是降低着火点。2.探究活动的动手能力和规范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 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①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体验探究成 功的喜悦。 ②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 证的观点看问题。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教学用品: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具、三只蜡烛、两个烧杯,火柴、酒精灯、碳酸钠粉末、稀盐酸、药匙等。给学生的 实验用具准备了五组,每组有一个水槽、两支蜡烛、一 个烧杯、火柴等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实验法、演示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图片,将火的由来火的应用以及在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展示出来,让学生们体会在生活中火会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接下来观看一些森林火灾、楼房起火和人们被火烧伤的图片使学生们体会火有时候也是无情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懂得利用火是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也要懂得如何防火和灭火,由此引入课题的学习《燃烧和灭火》 二.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1.观看视频完成 要求了解实验用具、过程与说明的原理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①铜片上只有白磷和红磷时,哪个会燃烧?②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哪个会燃烧?③要想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应该怎样做? 2、交流与讨论 分小组讨论:①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②三个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全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打好基础,力争在明年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生分析 我校九年级有50名学生,据杨老师说其中女生学习较好,我要尽快熟悉学生,了解他们在八年级学习成绩,提前做好优等生提升和差生的促进工作。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

化学方程式总汇(上册)1.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2.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3.过氧化氢水+氧气 4.二氧化碳+ 石灰水=== 碳酸钙+ 水5.甲烷+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水6.磷+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7.铁+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8.碳+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氧气充足)9.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10.水通电 氢气+氧气 11.镁+ 氧气点燃氧化镁 12.二氧化碳+ 水=== 碳酸 13.碳酸== 二氧化碳+ 水 14.碳+氧气点燃一氧化碳(氧气不充足) 15.碳+ 氧化铜高温铜+ 二氧化碳 16.锌+ 稀硫酸== 硫酸锌+ 氢气 17.氢气+ 氧气点燃水 18.一氧化碳+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19.一氧化碳+氧化铁高温铁+二氧化碳 20.碳+ 氧化铁高温铁+ 二氧化碳 21.氯酸钾MnO2 △ 氯化钾+ 氧气 22.一氧化碳+ 氧化铜△铜+ 二氧化碳 23.碳酸钠+稀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24.碳酸钙高温氧化钙(生石灰)+二氧化碳 25.酒精+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26.碳+二氧化碳高温一氧化碳 27.氧化钙+水==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 28.氢气+ 氧化铜△水+ 铜 29.锌+ 稀盐酸== 氯化锌+ 氢气1.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2KMnO4 △ K2MnO4 + MnO2+O2↑(分解) 3.2H2O22H2O + O2↑(分解) 4.CO2+ Ca(OH)2 == CaCO3↓+ H2O 5.CH4 + 2 O2点燃CO2+ 2H2O 6.4P + 5O2 点燃2P2O5(化合) 7.3Fe + 2O2 点燃Fe3O4(化合) 8. C + O2点燃CO2(化合) 9.S + O2点燃SO2(化合) 10.2H2O 通电2H2↑+ O2 ↑(分解) 11.2Mg + O2点燃2MgO(化合) 12.H2O + CO2 == H2CO3(化合) 13.H2CO3 == H2O + CO2 ↑ 14.2C + O2点燃2CO(化合) 15.C + 2CuO 高温2Cu + CO2↑(置换) 16.Zn + H2SO4===ZnSO4 + H2↑(置换) 17.2H2 + O2 点燃2H2O(化合) 18.2CO + O2 点燃2CO2(化合) 19.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20.3C + 2Fe2O3高温4Fe + 3CO2↑(置换) 21.2KClO3MnO2 △ 2KCl + 3O2↑(分解)22.CO + CuO △ Cu + CO2 23.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24.CaCO3高温CaO + CO2↑(分解) 25.C2H5OH + 3O2点燃2CO2+ 3H2O 26.C + CO2 高温2CO(化合) 27.CaO + H2O == Ca(OH)2(化合) 28.H2 + CuO △ H2O + Cu (置换) 29.Zn + 2HCl ===ZnCl2 + H2↑(置换) 备注:按重要顺序排列 第 1 页,共1页

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的答案(完美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 第10页: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铜的密度、熔点。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7)酒精能燃烧。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8)酒精能挥发。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根据你的观察,描述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物理性质。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查找一下有关的数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知识点归纳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法国)(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氧气21% 氮气78% 稀有气体0.03% 其它气体0.94%杂质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1L水只溶30mL氧气;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考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共7题) 1.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 ________反应。 【答案】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概念,适合学生预习和预习后的自我测评。 答案: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2.灭火的原理:(1) ________、(2) ________、(3) _______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答案】思路解析:本题依据燃烧的条件设计灭火的原理。 答案: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3.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答案】(1)生产运输使用贮存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4.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右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思路解析: 温度较低的铜丝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铜丝会吸收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导致燃着的蜡烛熄灭;若将铜丝线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此时铜圈不会在吸收热量了。 答案:前者是因为铜丝吸热使蜡烛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后者热铜丝不会吸热,所以可以正常燃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5.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1)钻木取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煽风点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火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