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互联网+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互联网+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2490463.html, “互联网+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作者:吴兴兴何小娟

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9年第05期

【摘要】本文对广西宁明县村镇“互联网+”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调查,发现宁明县村镇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物流体系不健全等,提出解决宁明县村镇“互联网+”农业经济问题的措施: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宁明县村镇网络发展;调整农民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农业复合型人才;鼓励创意农业的发展,支持创意主题的开发;利用政府和学校力量,打造农产品骨干品牌;发展共享经济模式,解决资金问题;结合地理优势,发展跨境电商。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振兴; 广西现代农业经济; 基础设施; 创业教育; 跨境电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C-0036-03

广西紧靠东盟国家,近年来经济社会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仍然面临着脱贫攻坚的重大任务,目前广西扶贫开发重点县仍有49个。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实现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在“互联网+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研究广西农业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对促进脱贫攻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互联网+农业经济”方面研究,学者Jenny C.Aker(2011)认为农业可以成为发

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提高产量的一个潜在机制是使用改良的农业技术,但推广时存在着信息障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可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促进农业技术的普及。Seong Eun Cho通过对韩国食品、农业、林业和渔业部门在Twitter上推广活动的研究并实证分析发现,Twitter是一个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大型网络平台对政府的“推特”活动具有快速传播的价值。K Burke(2008)以夏威夷花農为例调查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小型企业农业中的应用,结果显示许多农民没有尽可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虽然大多农民已经使用了互联网来发电子邮件、商业研究、购买商品和服务,但是很少有人使用互联网签订在线合同;而不使用计算机或互联网的农民主要是因为缺乏知识。

国内学者也做了很多关于“互联网+农业经济”研究,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黎兰安(2018)通过分析我国目前“互联网+”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发现推

2017年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四、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一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畜牧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这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4、农业投入不足,金融支持跟不上,农业增收动力不足。一是财政投入不足。就政府而言,XX年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2268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141676万元的16%,比上年的支出17%低1.0个百分点。就大部分农民而言,维持生活已属不易,根本无力增加投入。二是农民贷款难更是一个普遍问题。信贷部门由于受管理权限、效益比较低等方面的影响,信贷支农的门槛设置过高,农民难以取得贷款。 5、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农业为弱势产业,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高,灾害、疫情、市场等风险较大,加之水利设施带病运行多、水利设施遭人为毁损严重、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等因素导致保灌率降低,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6、农民工就业增收能力不高。表现在:一是获取市场信息和外出务工渠道狭窄,据调查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外出务工的占60%以上,政府、中介组织只占15%左右,自由外出达到了25%。二是农民工收入偏低,月纯收入在1200—1300元占20%,1300--1500元的占70%,纯收入1500元以上的占10%。三是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应对风险能力较弱。 7、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程度不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目前农村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投入不足,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受资金困难,基础设施条件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难以实施。二是农机推广体系不健全,与市场、农民要求存在诸多不协调之处。三是推广方式不合理,成效不明显。四是农技成果转化率低,很多农业科研成果停留在基础理论上,转化实用新型成果少。 五、对策及建议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村,作为农业大县,民不富则县不兴,因此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抓好以优质小麦为重点的优质粮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缩低品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畜牧业是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推广“公司+基地+银信+农户”的模式,以牛、羊、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2490463.html,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吕焕琴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51期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滋养身心,旅游开拓视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深度融合,不仅促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本文基于文旅融合理念,以宁波为例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化旅游的现状和问题,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提出了科学规划,加强政策扶持;多渠道推广,加强品牌建设;多元化催生文旅新业态等具体策略,为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一、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内容,是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大的意义。 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进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工程。只有实现文旅和谐、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2018年10月31日,宁波市召开了文化产业工作推进会,市委市政府围绕文化强市的目标,围绕“书香宁波”“影视宁波”“音乐宁波”“创意宁波”四个建设,大力引进文旅项目。11月25日,以“乡村振兴,文旅乡情”为主题的“一人一艺”乡村计划暨宁波首个美丽乡村文旅中心在宁波象山县溪里方村成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宁波美丽乡村围绕乡村文旅、乡野艺术节、壹艺坊、文旅一日游和数字乡艺行动五大板块,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激活文旅活力,构建文化振兴体系,深度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努力实现乡村文化“村村有品牌,户户有特色”。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旅融合现状分析 在宁波市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的机制下,目前我市的文旅发展态势迅猛,这为美丽乡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村名艺术的普及,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要载体,把“一人一艺”与“文化礼堂”相结合,在保存、改造、创新发展宁波美丽乡村建设做了很多的工作和成绩。象山溪里方村、舫前村和下沙村將农村文化礼堂升级打造成“艺+堂”特色的乡村文旅中心,提炼各村独有的“盆景园艺、乡村美术馆、古村古居”、“茶文化、诗词文化、佛学文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加大强农惠农的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为了开好局,起好步,根据市委的按排部署,我们调研组成员,通过对乡村干部和村民的座谈,查阅资料,走村串户实地考察等各种途径了解,小纪汗乡农村经济基本发展情况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纪汗乡基本情况 小纪汗乡位于榆林市西北19公里处,纯属风沙草滩地区,全乡辖14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4556户14377人,农村劳力6702人,耕地面积59400亩。该乡工地开阔,地下水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田林草交错,井灌配套,交通便利。是农牧业发展的优生区。近年来,小纪汗乡党委、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为重点。农牧业快速发展,科技含量提高,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十二五规划开局以来,随着国家各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不断加大,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转变发展方式,走一条新兴化农产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由过去独家分散式经营模式,向农业企业集团过渡,个体养殖业向专业合作社养殖过度按照十二五规划的

要求,正在引导农民走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二、农村改革发展带来的基本变化 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农民衣食住行医教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活质量有较大的提升。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家用电器基本普及,我们所走访的村民全部用上了彩电,大部分是卫星接收,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使用率几本达到100℅ ,有的还使用太阳能、沼气等。通过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政策的最主要途径,我们采访的奔滩村刘福涛老人,他了解很多食品安全等社会焦点问题,多数都是从电视看到的。摩托车已成了农村劳动的代步工具,小车、农用车也在逐渐增加,仅大纪汗村各种车辆77辆,电话普及率达到了100%。电脑也逐渐进入农家,由于网络通讯设施不完善的原因,还未达到普及程度。饮食方面比城里人更环保、安全,吃的都是纯粮食喂养的土蛋和肉质类。生活质量大提高。 2、农民思想有了提高 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狠抓党建工作,各村开展“升级晋档、争先创优、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创建活动中,农民的文明程度、文化修养有较大提高,村民纠纷少,村民之间和谐互助。通过采访,农民们纯朴、直率的回答,令人欣慰,他们普遍认为,现在党的政策好,政府对农民很关心,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 摘要: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开始大力发展乡村建设。目 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示范建设工作开展较为顺利,具有 一定的秩序化特征,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基于此,文章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视角下,阐述了美丽乡 村建设的具体途径,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 引言 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惠民惠农政策的发布,我国的农村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成为了农村经济的增长点,也造成了农 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使得农村 生态文明逐步走进了公众视野,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党和国家在规划和投资上作 出了大量努力,也收获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难以 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背景下考 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推动农村生态治理的绿色转型。 1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途径。在 建设美丽文明乡村的进程中,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把乡风文明建设提高到 了国家战略高度,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其二,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稳定 有序的环境保障。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强调 要顺应历史发展,体现人文精神,培育乡风文化。和谐文明祥和的乡村能为乡村 全面振兴提供稳定有序的环境保障。其三,为建成“美丽中国”提供了坚实的文化 基础和思想支持。2018年2月4日,党中央正式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大力推动“三农”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文 化振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坚 实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支持。 2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规划指引 一般来说,乡村建设理应有着完善的规划作为指导,确定房屋建筑的位置、 功能、风格等细节,这样当建筑建成以后就会高低错落有致,充分彰显出乡土特色。然而在乡村地区私搭乱建的现象较为严重,主管部门的监管不严,尚未出台 严谨的乡村建设规划细则,有些建筑未经主管部门批准就拔地而起,甚至部分村 民会随意占用耕地来搭建建筑,使得乡村景观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给整改工作增 加了难度。 2.2乡村经济薄弱,发展后劲相对不足 目前,大多数农村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规模,因此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大多数 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为主。有能力的农村青壮年劳动 力大都选择外出务工,因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人口严重不足,有朝着“空心村” 发展的趋势,并且农村留下的老人、妇女和小孩,普遍缺少有文化知识、有技术 的人才作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继续推进,这一情况可 能还会延续。 虽然我们已经实施了乡村振兴计划,鼓励企业进驻乡村,为乡村带去技术、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 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 现全村共有**人,其中:男性**人,女性**人,18岁以下人数为**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人,60岁以上人数为**人,劳动力人口数为**人。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从事二、三产业的为**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其中:**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 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亩,总产量**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乡村振兴背景下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资源·环境 -15- 乡村振兴背景下 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赖柄范 (荆州区八岭山镇人民政府,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为破解农村发展困境,提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提出并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产业振兴,当前我国部分农村产业发展受到了缺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土地流转效率低、农村劳动力流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为此,将综合农村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产业;土地流转;劳动力流失[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业经济发展的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城乡融合的进程,更会影响到我国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梦伟大战略目标的实现。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艰辛曲折的探索和实践,农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农民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产业也在向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快速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桎梏着我国农村产业的发展。在党的十九大上,党和国家为了更进一步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决策,农村经济也将再一次迎来腾飞的契机。因此,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分析探讨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为乡村振兴、农村产业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1 缺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 由于土地整合难度大、农业生产成本投入比重高、农产品价格低、劳动力需求大,许多农民不愿意尝试大规模的种植,宁愿维持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种养,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而部分种养大户,也因自身农业技术专业素质较低,对农业专业技术缺乏掌握,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种养结构,导致其抵御灾害的风险能力较低,不能发挥带动作用。近年来兴起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也因组织结构松散,混乱的内部管理机制、融资难度大、协作水平低等原因经营不下去而破产,严重挫伤了农户加入合作组织的积极性,所以我国农业最基本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的格局。1.2 土地流转效率低 1.2.1 社会保障供给薄弱,农地流转意愿不强。一是受中国千百年来的农耕文明的影响,农民对土地具有强烈的依赖意识 和价值意识,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思想误区,流转意愿不强。二是加上城乡二元结构致使农村与城市在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上存在巨大的差距,无形中加剧了土地在农民心中的重要性。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在流转土地上“有所保留”,往往是把条件最好的土地留给自己耕种。三是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大、风险高与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低之间形成的剪刀差,导致有承包意愿的农户望而生畏。 1.2.2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设滞后。一是农村缺乏规范、合法的土地流转机制,农村土地存在着许多无序流转、非法流转、流转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管理主体对土地管理和监管上存在失位,乱作为和不作为致使土地纠纷时有发生,土地流转经济效益得不到真正发挥。三是缺乏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土地流转信息阻塞,导致需求端与供给端无法有效对接,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土地评定缺乏科学的标准,不能给予合理、公正的土地价格。1.3 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 中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收益低,逼迫许多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谋求发展,农村目前的人口构成主要是老人、儿童、妇女,职业农民的减少导致农村产业发展乏力,尽管国家制定了多项返乡创业支持政策,但扶持政策没有落实,且农村公共供给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中青年劳动力回流率较低,致使大面积的抛荒现象出现。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受用工、物价、土地成本上升,暂缓了对内陆地区进行开发与投资的步伐,从而降低了劳动力返乡的吸引力,从事农村产业发展的农业企业也受到劳动力不足的影响,致使农村产业发展缓慢。1.4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农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量, [收稿日期]2018-10-30 [作者简介]赖柄范(1993—),男,湖南桃源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赖柄范:乡村振兴背景下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最新浅析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 策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土地资源不足,人口众多,对于如何搞好农业,发展好农村经济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农村经济微观基础的重构问题。 在农业高度产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分散的小农生产模式已经难以获得市场竞争力,其生产的边际收益正在大幅下降,其经营风险正在急剧上升,在全球农业产品竞争的严酷背景下,小农(往往因大规模增产而导致的)破产正在成为中国经常见到的现象。因此,通过系统的制度激励和政策引导,将分散生产的小农逐步改造为组织化的大农,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迫切而严峻的任务。 这是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村转型所必须经历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进程中,我国农业经济的微观基础将得到彻底改造。如果没有微观基础的彻底改造,如果不培育新型的组织化的农业产业主体,那么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现代乡村治理和公共品供给体系等,都很难与农村对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将成为一纸空谈。 1 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继续增加。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资金的发放到位,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一是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面扩大,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精播面积继续扩大;二是优质农产品比重上升,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实施订单农

业,蔬菜、瓜类、油料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普通粮食作物继续萎缩;三是优质畜产品明显增加;四是林果业发展迅速,经济林、用材林、生态林面积大幅度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加快了沼气养猪,乡村道路,人畜饮水,节水灌溉和农田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结构趋于多元化。对外推介力度不断加强,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优惠政策不断落实。 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劳务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通过外出务工就业信息发布、农民工技能培训和中介服务,引导农民工有序流转,提高农民择业能力水平。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拓展了农民外部增收空间,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较大。 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完成了土地延包政策,农村税费改革进行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加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加大,逐步缩小了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科技下乡活动的开展,在农村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2 农村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发展的10个模式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发展的10个模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产业振兴”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只有产业振兴的经济基础好,才能建设好乡村环境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 推进“产业振兴”,要实现农业农村产业全面发展,尤其是要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加快其产业链、价值链的拓展,进而实现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以提升农业产业和产品的附加价值。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较好的经典案例,总结出乡村产业振兴的十种模式,对于乡村振兴实践颇具指导意义。 一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民宿发展模式” 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有“清凉世界”、“江南第一山”的美誉。十多年来,莫干山镇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发展民宿和旅游产业。全镇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发展战略,创建了全国美丽宜居小镇。近年来,莫干山不仅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国内外的游客,许多曾经走出大山的当地村民也纷纷返乡,参与到建设家乡的大潮当中。

二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 袁家村是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下辖村。回顾和总结袁家村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 三以“泰山村”为代表的“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 泰山村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西南6公里,与新密搭界。结合黄帝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林业立村、生态富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思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2007 年,在外经商多年的乔宗旺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利用紧靠郑州市区的区位优势和黄帝文化的品牌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产业”方案打造泰山村特色旅游村。确立了“以孝治村、生态富村、文化强村、旅游活村、实干兴村”的发展思路。 四以“中郝峪”为代表的“综合发展模式” 中郝峪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博山大山深处,距城区40 多公里。该村践行的“三变”模式得到全国各地乡村

浅谈如何振兴乡村经济

浅谈如何振兴乡村经济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首先需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农村要发展离不开党员干部这支“领头雁”队伍。一要选好配强农村“两委”主干。要坚持严格程序,把好选人用人关口,真正把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办事公道、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人员选入“两委班子”,重点建立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确保农村发展后继有人。二要制定出台乡村两级干部管理办法,尤其是针对农村干部管理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主要包括守纪律、有作为两个方面。三是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党日活动制度、开展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和党员制度、普通党员设岗定责评星定级等各项管理教育制度,确保把党支部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其次要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农村各项事业得到长期发展的必要前提。要在集体经济发展中探索各村特色产业模式。要做到效益明显、群众发展积极性高的优势,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为其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扶持新发展户的方式滚动发展,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最后需补齐短板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精准扶贫上,我们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对照贫困村退出各项指标,依托帮扶项目,以产业发展、外出务工、金融扶贫、技能培训、医疗教育住房帮扶、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完善明确帮扶责任、帮扶机制、提高贫困户自身脱贫动力,实现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的目标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这是基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是符合我国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而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乡村不发展,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发展;乡村社会不实现小康,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全面实现小康;乡土文化得不到重构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弘扬。所以振兴乡村对于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村官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村距城东4 0公里处,所辖**三个自然村,倚建于**河东岸,**线旁.通过对**村的实地走访与调查摸底,我们对该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当前这样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制订出符合该村经济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对策.下面将**村的基本情况与今后工作总体思路向镇政府汇报: 一、基本情况 **村 共有农户2 5 0户,总人口8 9 0人,劳动力3 7 0人,总耕地面积7 5 0亩。2 0 07年总收入1 2 2.5 6万元,年人均收入1 2 0 0元。农民收入主要为粮食、经济果林、板材加工、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谷子、经济核桃,矿产资源为白沙岩石板材。 二、当前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方面:l、农业投入偏少,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滞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2、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发展滞后的农村二、三产业,极大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3、土地经营规模小,人均占有耕地不足一亩,传统的种植业长年停留在“高投入,低产出”的水平。 (二)产业结构方面:1、主导产业不明显,市场竞争力弱,对相关产业拉动力小。2、产业经营水平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农民的增收带动力不强。 (三)农民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接收新事物能力较弱,观念落后,重农轻商意识严重;小富则安,小成则满,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与市场风险意识。 三、今后工作整体思路 通过实地走访与调查摸底,我们对**村的发展现状是“是什么,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又对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即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最后就要“对症下药”,

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这个课题,在“怎么样”上做文章,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今后的工作的总体思路就是: (一)要坚持观念先导,切实重视为什么要建设新农村的问题。先导就是观念引导、典型促动、政策引导,其中首要是观念,而关键是要转变村干部的观念,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外在市场压力+内在发展动力=团体活力。在这两种力双重作用下,村干部和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政府职能转变后,不改变以往的等、要、靠观念,就没办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首要转变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的观念,强化责任心,树立公仆意识,通过领导带动,典型促动,邻里帮带等方式,克服群众的依赖思想,调动他们的积极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开拓精神与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 (二)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解决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的问题。 一切要以规划为先,建设一步到位,减少的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在公共设施,住宅规划上要坚持科学、超前、实用的原则。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要求:就是围绕农村产业园区化、居民社区化、生产规划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基本思路,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方面入手.要“外塑形象”,“内聚精神”。 (三)要依托县乡经济发展,统筹解决怎样建设新农村的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就好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所以要依托县乡经济,发挥本村优势产业,转化经济发展的劣势项目,招商引资,整合资源,壮大集煞经济,解决经济基础的问题。具体做法可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经验,重新整合本村的矿产、土地、人力资源,采取集中创立的方式,达到扩大规模和集约经营的目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村民的自主创造能力。 (四)坚持上下联系互动,形成合力,以创新精神,为经济发展打造坚强后盾。 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是党委、政府,主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民,社会各界的资金、技术、人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干好村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曲江镇巷里村大学生村官熊劲松大学生村官作为一支朝气勃发、思想活跃、能谋善战的队伍,其所拥有的学识、信念和精力为推动农村事业发展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名在村工作近三年的村官,本人一直坚信,大学生村官只有端正态度、找准定位,敢于吃苦、踏实肯干,知不足而学之、砥砺前行,才能在基层组织建设、扶贫攻坚、为民办事等方面发光发热、才能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端正态度、找准定位,建强基层组织 从象牙塔走进泥巴裹裤腿的乡村,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心理上的适应期和角色转换的磨合期。不熟悉的语言、陌生的工作环境、不太优越的生活条件……都需要刚踏入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端正态度,以最平和、最吃苦、最奉献的面貌面对农村、面对村民,竭尽所能开展各项工作。一要虚怀若谷,放下架子。虚心向村干部、有经验的村民学习农村工作的相关方法、经验。要协助配齐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着力解决班子不团结、软弱无力、工作不在状态等问题,同时,物色培养村(社区)后备干部。二要用自己的知识扎扎实实地为村民服务。如向村民传授技术,帮助村民致富;宣讲政策、法律知识,帮助调解邻里纠纷;帮助落实“三会一课”,严肃党组织生活,协同推动落

实村(社区)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村(社区)干部报酬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建设和完善村(社区)活动场所、服务设施等,努力把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三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国农村当前正处于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要在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树立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和工作热情,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敢于吃苦、踏实肯干,助力扶贫攻坚 树立“困难就是机遇”的意识,进一步发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敢于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把工作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作为考验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人生历练。一要在基层中多磨炼、多学习、多奉献。在老百姓身上学习不骄不躁、勤劳朴实和谦虚谨慎的精神。同时,采取召开座谈会、印发宣传资料、开设专刊专栏、面对面讲解等形式,对任职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讲,深入推动政策落实,确保扶贫政策家喻户晓。二要扎根深入基层群众,坚持学习,在基层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能力。坚持“七种一票否决,四种从严”和整户识别原则和标准,按照“一评三审三示”程序,带领村“两委”干部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一次再识别。对贫困户纳入、退出过程中“错评”、“漏评”、“数字脱贫”等情况进行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作为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必须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是国家的策略。农村经济要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主要的方面,如何稳定粮食生产呢。 一是要运用好国家的价格和补贴“两个杠杆”,提高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二是要用强化科技进步和农田基本建设“两个手段”,为农村粮食生产服务。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资源现有的优势,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断加强现有科技成果推广,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三是要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搞好土地流转。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前提下,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一是自愿、二是依法、三是有偿,在用途不变,不能强制的前提下,要做好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示范带动效用,对流转不动的土地要用“规模经营效益”的办法逐步引导。 二、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要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产业化的要求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农业产业化的真谛是“资本带龙头,龙头连产业,产业促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进行变革,是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就是通过资本的凝聚,依靠与农业有密切联系的龙头企业联系千家万户,在经营中形成稳定的网络,实现生产和市场的对接,以改变历来农产品的产供销脱节和加工转化增值率低,而导致效益差的状况。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争夺农产品的“标准”和“话语权”为目标。发展人无我有的产品,人少我多的产品,我们应当努力要按国际标准化和世界贸易组织

农村经济的发展

贫困山区经济调查报告 ●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地貌地形 在广西的西北地方地形多为高山,海拔在广西境内也比其他的地方的高,这是广西边远的山区,是广西的省边界,临界是湖南省和贵州省,地形都是悚然的高山,多木多石是高山的特点,山谷深而长,泥土松弛,多为黄土,容易滑坡,所以这里每年都有好几处的滑坡,覆盖了很大面积的农作物地,而且地处高山,山地陡峭,不容易开垦,所以对这里的农民的分地来说逐年的减少,也一定的影响到村民的收入。二.气候和气温 很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立足在这里,这里地处高山,气温变换也非常的大,夏天是火热的太阳,冬天是皑皑的白雪,雨水常年也分配不均匀,每年都遇到洪涝和旱灾,在十几年前,由于大量的砍伐树木,造成了一次最大的洪涝,淹没过321国道,虽然近几年情况有些好转,但是每年的雨季时节都会遇到不止3次的洪涝的灾害,在这里本是高山的气候,春夏季多雨而湿润,秋冬少雨而干旱,但是近几年的天气的变换,谁也猜测不到什么时候是雨季什么时候是旱季,通常也有在三、四月份遇到洪涝而损失了一些的农作物,在7、8月份却是干旱的季节,多少的雨季的农作因而干旱而死亡,或是这正是开花的时候,因为少雨的吸收而影响该作物的成长,造成只开花不结果的作物,这里的雨季也不只是3、4月份的充实,9、10月份有时也是同样带来不便的雨季,这又是正式秋收的时节,因及来的雨而耽误了农作物的收成,许多农作物因而在天地中发霉,或是不得收成,因而对这里的农民的工作来说,损失了不少的经济。 三.基本种植栽培 由于受到高山气候的影响,相比地势平坦的平原来说,高山的温度都属于偏低的气候,很多的农作物都不适于这里的气候,所以,在我们的高山一般的都是以水稻为主,由于水稻对气温的敏感度很高,高山的水稻只能是一年一季的收成,在杂交水稻还没有出世的时候,主要种的是糯米稻,这种稻谷周期性长,还经常要水的灌溉,又加上有干旱的季节,糯米水稻在一季度中很难成长成满意的结果,而却效率比现在的杂交水稻相差将近一倍的收成,所以,在杂交水稻没有出世的那时个年头,几乎每家的水稻都是不能自给自足的,所以还算是饥荒的年代,直到在后来科技的发展中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的出世,基本解决了高尚家庭的温饱的问题,少数的家庭也慢慢的能够自给自足的生活。 高山的地势上,除了种植水稻为主要的主食为,还有的是玉米、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2006年经济工作的第一位的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仅仅20个字,却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含义。它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既鲜明而具体地指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 一、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的变化 1、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单产提高; 2、商品粮需求上升; 3、作物进出口量加大; 二、农业结构的变化 1、种植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形成:长江流域和东北三省水稻占比达;冀、鲁、豫小麦占比大;东北玉米,西北棉花; 2、作物品种品质优化; 3、规模化饲养成为畜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 4、渔业以养殖为主,海洋养殖发展迅速; 三、农民收入增长来源的变化 农业收入的增长空间缩小,非农产业和外出打工成为增收的主要部分 四、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就业格局的变化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从“供过于求”逐步转向“既过剩,又不足”,“过剩”指劳动力仍然是供大于求;“不足”指有技能的年轻的劳动力供不应求。 五、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关联度的变化 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迅猛,进出口双向增长,但占全部进出口贸易总量的比重逐年降低六、农村消费方式的变化 农村居民消费向注重追求生活便利、提高质量、健康方向发展;主副食消费合理搭配,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副食消费迅速增加; 七、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发生了重要变化 1、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力量正在减弱; 2、农村信用社成为贷款最主要的渠道 3、农户的生活性借贷占有重要地位; 4、民间借贷成为借款的主要途径; 八、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变化 1、土地制度是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核心; 2、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是国家与农民关系的重大调整; 3、保障农民权益时新时期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焦点; 九、农业、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化 1、农业产值比重阶段性下降,农村经济支撑近半壁江山; 2、农业二、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建筑业、乡镇企业、交通运输、批发零售或餐饮业等); 3、农村消费从六成比重下降到三成比重; 1、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农业是国民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局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城乡差距过大,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现对新农村经济建设提出了建议。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振兴区域经济的必经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跳板和撑杆,工业兴则乡兴,工业强则乡强,这已被许多地方的实践经验所证明,而招商引资资源共享则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坚持放心放手原则,鼓励、支持个体、民营等经济在数量、规模、效益上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在亿元甚至几亿元的骨干企业。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大项目,大上项目。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加大自我推介力度,立足优势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与企业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2.落实各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投入力度。要不断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教育救助;继续搞好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参加率,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坚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改变农村面貌。通过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广开创收渠道,化解基层债务,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调动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投机行为,完善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资价格,切实给农民减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3.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 4.强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专家认为,当农村人口数量下降到总人口的25%以下时,农村土地的价值才能够达到市场化的要求,农业土地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才能达到一定水平,农业的科技含量、服务水平和农业成本才会有大幅度的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整体素质才会有明显进步。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靠实现城镇化战略、提高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创造就业机会才能够完成。城镇化有利于工业产业聚集,有利于服务行业成长,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城镇化为工业化载体,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搞活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搞好城镇定位,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广辟投资、融资渠道,集中建设一批工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型、资源加工型、商贸旅游型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小城镇。吸论引非公有制企业布局,使乡镇企业和城镇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综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要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大胆将一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推向市场,做到政府出政策,市场出资金,走综合开发、滚动发展之路。

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与任务

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与任务 发表时间:2018-12-15T15:06:42.58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作者:李婧菲 [导读] 在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都江堰支行四川省 611830 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脚步越来越快,怎样加大新时期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力度已成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和乡村振兴战略有关的指导思想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下,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对新时期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期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振兴农村经济。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任务 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也蓬勃发展起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好农村问题是我国发展的首要任务。只有农村得到良好发展,才能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打下稳定的基础。在农村经济发展放缓的情境下,如何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并使农村经济形成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模式,使我们这个农业大国想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拥有诸多农村人口,农业问题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十九大召开以后,农村改革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予以了密切关注。最近几年提出诸多促进农村建设的手段,如农村医疗、义务教育、粮食补贴、税收减免等,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经济管理发挥的作用极为重要。从整体上而言,农村经济即为立足于国家的方针政策、市场环境和社会经济水平等对农村思想有组织的宏观管理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农村政府部门需要系统地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目标予以制定,筹划、决策、协调、控制农村生产资料、信息等在生产过程,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所以,农村经济管理可谓是一项复杂性较强的复杂性工程,和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农民的切身理由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转型阶段,农村社会关系矛盾较多,复杂性较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只有加大农村经济管理力度,才能有效保障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持续发展。 2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 2.1产业升级转型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加快转型的阶段,由原来的粗放式、传统型模式向集约式、现代化农业发展。从生产方式、产业结构、销售方式都在进行一场全新的革命。某些地区可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无法满足机械化的操作,为了进行改革实行集体化承包的经营方式。随着我国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农产品的销售方式也不再局限于直接销售,而是更对地经过加工包装产生附加价值,并且从原来的自产自销转变成了线上线下、国内国外的销售模式。 2.2人才短缺 现阶段,随着城乡的联合发展,农村务工数量逐年升高,以致出现农村只剩下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现象,这对农村产业升级换代来说十分不利。另外,农村人口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技术应用型以及知识全能型人才很少,无法适应经济的告诉变革,对于市场的变化反应不敏锐,更是加剧了农村经济变革的难度。虽有大学生当村官的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 2.3国家政策支持 “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因此国家对于农村问题关注较高。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以促进农村问题的尽快解决。 3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任务 3.1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与转变观念 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优化调整经济结构,认真研究开发农副产品,大力扶持乡镇企业,支持企业的转变,使其成为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业务,以此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发展农村经济时,应该加大科学技术的引入,对农业发展模式予以创新,改变农民以往的“小农”思想,使其走向合作共赢、开放性的现代农业,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同时在经济建设中应普及新的知识与技术,增强农民的文化意识,对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予以高度重视,加深农民对经济新常态的理解;或者是在农村引入城市资本,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帮助贫困的农民早日脱贫。 3.2发挥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领导职能 现阶段,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入了新阶段,在国民经济中农村经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管理人员作为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人员,其领导执行能力和管理效率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第一,促进管理人员职业专业素质的提高,就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发展农村经济工作而言,特别要加大培养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力度,可以借助将社会优秀资源引入,使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得到壮大,将其专业化水平提高。第二,要有明确的农村经济管理内容。管理人员要熟悉并有针对性的对管理内容进行分类,特别是怎样把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社会利益、农民积极性三者的关系协调好,这是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第三,相关部门的领导要高度重视考核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防止出现考核制度形式化的现象,对管理人员的管理绩效予以重视,管理人员在灵活性和制度性下,才可以将自身的管理领导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管理常态化。 3.加快农村制度创新 加快农村制度创新首先要从土地制度创新开始。改革开放之初的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土地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生命力。现在,在农村经济放缓以及农村现状改变的情况下,对于土地制度也要进行一定变化。加强土地流转是当今的首要任务,在国家法律保护好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批手续、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使土地流转不再是一个难事。但是,土地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