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大暑习俗大暑荷盛

节气大暑习俗大暑荷盛
节气大暑习俗大暑荷盛

节气大暑习俗大暑荷盛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24节气大暑习俗:大暑荷盛

热在三伏天

大暑时至三伏天气的中伏前后,也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的日子。谚语说“热在三伏天”,虽短短五个字,却将大暑前后的天气状况,高度而简略地概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管子》中也记有“大暑至,万物荣华”。

每年的大暑,在7月23日、24日和25日三天之间,以太阳到达黄经】200为准。大暑高温,尤以长江流域为最。民间俗有“三大火炉城市”之传,分别为重庆、武汉和南京。据气象部门的资料,这三个火炉城市,年平均炎热日多达17一34天,酷热日也在3一14天之间。其实位于南京、武汉之间的安庆、九江,以及重庆下游的万县等,与“三大火炉城市”相比,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年平均炎热日,都在四十天以上。实际整个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超大又超大的火炉。

民间大暑习俗较多,在鲁南地区,这一年特别讲究喝羊肉汤,他们称之为“喝暑羊”。直到现在,逢大暑日,山东枣庄的一些羊肉汤馆,还会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在上海,立夏之日作兴时吃茶叶蛋,少许茶叶,少许酱油,细火慢煮,把茶叶味道炖到鸡蛋中去,吃起来才有特别的香气。浙江椒江口附近,逢此时,还专门有大暑庙会,其中最主要的祈福仪式,就是“送大暑船”。相传晚清时,这一带病疫流行,以大暑前后为最。民间认为这是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史文业、钟仕贵等五圣(均系凶神)所致,于是建五圣庙,祈五圣保佑一方平安。后选大暑为供奉日,并用渔船将供品沿江送至椒江口外,以示虔诚之心。流传下来,便形成了“送大暑船”的习俗。

大暑前后,农事耕作最为繁忙,大多地方的庄户人家,既要忙着抢夏收,又要忙着抢夏种,所以民间专门有“双抢”的说法。“晚稻插秧不过秋,过秋九不收”、“秋前插秧正当时”等谚语,就以生动的语言,概括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现象。

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大暑小暑,热煞老鼠。

大暑前后,晒死泥鳅。

大暑连阴,遍地黄金。

大暑前后,衣裳湿透。

大暑大落大死,无落无死。

大暑一天,三天不下干一砖。

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

大暑热,秋后凉。

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到,暑气冒。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大暑小暑,灌死老鼠。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早稻不见大暑脸。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小暑大暑七月间,追肥授粉种菜园。

大暑种蔬菜,生活巧安排。

大暑到立秋,割草沤肥正时候。

大暑前,小暑后,两暑之间种绿豆。

大暑早,处暑迟,三秋荞麦正当时。

禾到大暑日夜黄。

大暑老鸭胜补药。

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后插秧,立冬谷满仓。

大暑不浇苗,到老无好稻。

大暑深锄草。

大暑小暑,遍地开锄。

大暑不雨秋边旱。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

东风急,备蓑衣

远古时代,由于先民无法对风、雨、雷、电等自然天象做出科学的合理的解释,因此认定冥冥之间,一定有另一种无形力量—神在主宰一切。于是就传说风有

风神,雨有雨师,雷有雷公,火有火神,闪电有电母,等等。民间也由此展开相应的祭祀活动。

传说中的风神,为男性长者,名字叫做“飞廉”。飞廉长相奇特,“身似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三辅黄图》)。在自然界,恐怕没有这种动物存在。屈原《离骚》有“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之句,意思是,他坐在龙马拉的车子上,前面由月神望舒为他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紧紧相随。这自然是地地道道的文人幻想。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很大,因此对风神信仰也各具特色。北方一些民族认定的风神,是披着羽衣,戴着樱帽,手使风棒的额顿妈妈。太阳来了,她把云招来遮一会儿,庄稼田地干了,她就挥动风棒唤来雷雨。中原地区则以箕星为风神,又称箕伯。《风俗通》载:“风师者箕星也。箕主簸扬,能致风气,故称箕伯。”在《水经注》,飞廉是一位善于行走的大将,在武王伐封的战争中,他忠诚效力,最后殉国自杀。天帝为之感动,用石棺掩埋了他,并命他为风神。汉之后,飞廉与箕伯逐渐融为一体,形成“白须老翁,左手持轮,右手执箫,若扇轮状”的固定形象。风伯的主要职能,是配合雷神、雨神,帮助自然界的万物生长。

但风伯也常以女性形象出现,被称为“封姨”。虽为女性,但不温柔,反倒是借着她的威力,肆虐大地,形成伤害人民的自然灾害。此时的封姨,就被视为凶神。谚语中有关“风”的内容,更接近于封姨的色彩。

西风煞雨脚。

西北风,开天锁。

西风入夜静,惯稻人高兴。

春西北,晒被头;冬西北,必转晴。

西北风,燥烘烘。

西北风降温,晴天后头跟。

秋冬西北风,日日好天空。

发东风,淹水起;发西风,淹水止。

春发东风连夜雨。

青菜萝卜保平安

饮食是一种技巧,“少吃多有味,多吃味不高”,强调的是对食物的欣赏;“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说的是对饮食“度”的把握。“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要想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怎样吃,吃多少,吃什么,里面大有学问。中国民间流传最广泛的谚语“青菜萝卜保平安”,就从饮食结构上,提出了最简朴但最实用的方法。从营养学角度,禽肉鱼虾类属于高蛋白,这些食物的热量都比较高,吃得过多,就容易在人的身体内聚集大量热量,从而破坏人的均衡系统。中医学也认为,肉生痰,肉类食物比较油腻,难于消化,长时间停留在肠胃里,火淤

久了,就化为痰。当然也不是一点不吃,关键是要注意一个“度”。谚语“大饥不大食,大渴不大饮”,“粗茶淡饭,吃成壮汉”,“鱼生火,肉生痰,粗粮淡菜保平安”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中华民族传统的习惯饮食,也讲究荤素搭配,平衡膳食。提倡多吃青菜萝卜,在素食基础上,也讲究荤素食、主副食的合理搭配。

民间流传千百年以“饮食”为内容的谚语,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示人们吃哪些东西对身体无益,吃哪些东西才有益健康,怎样保持好的饮食习惯,等等。这些谚语,对现代人的养生益寿,依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

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贪图凉快吃冷饭,坏了肠胃把病患。

二十四节气谚语(整理版)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立春节气谚语: 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雨水节气谚语 ◆有关雨水节气的天气谚语很多,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有: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 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赣)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桂) 暖雨水,冷惊蛰,暖春分。(桂)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苏) 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湘)

◆雨水节气时,雨下在早晨和晚上可以预兆出未来不同的天气,这方面的谚语有: 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浙) 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苏) ◆有关春雨的气象谚语有: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穿单衣。 惊蛰期间的谚语 ◇惊蛰至,雷声起。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冷惊蜇,暖春分。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春分节气谚语 ◆描写昼夜等长的,如: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根据春分晴雨预示后期天气及年景的有: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春分无雨到清明”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根据冷暖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根据风来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西风多阴雨”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清明节气谚语 ◆清明节气的阴晴雨雪与对未来天气及年景有一定预示的谚语有: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大暑(Greater Heat) 2017年大暑时间是7月22日23:15:18 时间 每年07月22~24日 三候 腐草为萤:古人认为萤火虫是在每年这个时候由腐草变成的。土润溽暑:土地很潮湿。 大雨行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

介绍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由来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习俗 大暑节气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期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湘东南地区则流行一句广东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即“凉粉草”,有神奇的消暑功效,用它做成的“烧仙草”在外观、口味、疗效上均与龟苓膏类似。台湾则有大暑吃凤梨之俗,乃是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

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的人们大暑时节偏要吃热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 中医认为:大暑时节,梅雨刚过,人体容易为暑、湿、邪所侵,故而需吃热性食物以驱除暑湿,恰合“冬病夏治”、“寒病夏治”之医理。例如三伏天去拔火罐、贴“伏帖”最容易去除体内的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大暑期间应该多吃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大暑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这时人会感觉比较累和食欲不振。而淮山有补脾健胃,益气补肾作用。多吃淮山一类益气养阴的食品,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腰膝酸软,使人感到精力旺 如果你是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那么吃南瓜就最好不过。南瓜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而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脂肪含量很低,多吃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另外,南瓜还能排毒养颜,爱美的女士当然不能错过。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吃姜有助于驱除体内寒气,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子姜炒牛肉、子姜炒木耳等菜式。但吃姜的时间也有讲究,最好不要在晚上吃。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矿物质等,相对于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鸡、鸭、鸽子等家禽都是大暑进补的上选。

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谚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谚语大全 导读:二十四节气各有各的不同,留下了许多有意思的谚语。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谚语大全,欢迎阅读了解。 二十四节气——春天的相关谚语 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乌云近日) 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东南边有乌云)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二十四节气——夏天的相关谚语

年惊中秋,月惊十九。 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六月绵被拣人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后,海水浪潮渐大。) 六月十二,彭祖忌,无风也雨意。(台风季节,没有风也有雨意。) 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二十四节气——秋天的相关谚语 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乌云飞落海,棕簑盖狗屎。(满天乌云飞向海边,表示转晴,不须雨具。) 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

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殊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安稳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别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奇妙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安稳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吃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舒服、最滋补。 南方大暑吃什么传统食物 1、南方大暑习俗: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别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奇妙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2、南方大暑习俗:煎青草豆腐 温州大暑习俗要煎青草豆腐。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纳仙草、甘草、夏枯草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外形、冷却后即可食之,清凉解毒,生津止渴。过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3、南方大暑习俗:喝老冬瓜鲜荷叶汤 在广东尤其在珠三角一带每逢大暑当日或暑热天气,几乎家家户户都煲消暑汤。老冬瓜鲜荷叶解暑汤是广东民间传统的消暑饮食汤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奇荷叶和赤小豆组成。4、南方大暑习俗:吃凉拌素菜 南方人在大暑节气前后还喜欢吃各种凉拌素菜,大都是制作简单且经济的菜品,如芽菜凉拌油豆腐、凉拌豆角,都有着脆生生的凉快口感,能让人提起食欲。还有将海带、青椒、红椒用酱油、醋、姜末等调味的凉拌三丝,更是夏令佐酒的佳品,盛宴上的凉拌三丝里还能见到鱼、冬笋与烧鸭的身影。 5、南方大暑习俗: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 6、南方大暑习俗:喝姜茶 晒伏姜、喝姜茶、吃姜汁调蛋是台州人大暑当日的食俗,因为姜汁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因此历代传承了下来。台湾人民则十分流行在大暑这一天吃仙草与凤梨,传说这个时间的凤梨最为好吃,仙草也是当地着名的小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二十四节气介绍(最简单).

二十四节气介绍(最简单二十四节气时间: 立春(2月3—5号交节雨水(2月18—20日交节 惊蛰(3月5—7日交节 春季 春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4月4—6日交节 谷雨(4月19—21日交节 立夏(5月5—7日交节小满(5月20—22日交节 芒种(6月5—7日交节 夏季 夏至(6月21—22日交节 小暑(7月6—8日交节 大暑(7月22—24日交节 立秋(8月7—9日交节处暑(8月22—24日交节 白露(9月7—9日交节 秋季 秋分(9月22—24日交节寒露(10月8—9日交节霜降(10月23—24日交节 立冬(11月7—8日交节小雪(11月22—23日交

节 大雪(12月6—8日交节 冬季 冬至(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1月5—7日交节 大寒(1月20—21日交节二十四节气说明: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 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 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 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 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 ,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 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 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二十四节气习俗谚语大全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 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 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 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 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 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 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 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 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 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 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 四月廿六海水开目。 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 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 六月十二,彭祖忌,无风也雨意。 六月绵被拣人甲。 年惊中秋,月惊十九。 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簑。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 六一,一雷压九台。 七一,一雷九台来。 五月蝶,讨无食。

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资料讲解

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

一、二十四节气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2、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4、“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 在 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

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5、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领域:(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第四类遗产领域。 6、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7、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8、中国古代实行阴阳历,阴历的依据是地球与月亮的位置关系,阳历的依据则是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的一部分,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的轨道

关于节气谚语大全

关于节气谚语大全 导读:1、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2、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3、三九四九拉门叫狗。 4、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5、蚂蚁成群,大雨淋淋。 6、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 7、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8、六月秋,提前冷;七月秋,推迟冷。 9、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10、芒种火烧天,夏至雨绵绵。 11、夏至落大雨,八月涨大水。 12、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13、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14、风是雨头,风狂雨收。 15、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 16、雷打秋,冬半收。 17、十雾九晴,不晴雨紧跟。 18、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19、立夏刮北风,旱死青苗根。 20、头九二九不算九。

21、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22、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23、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24、瓦块云,晒死人。 25、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26、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27、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28、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29、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30、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31、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 32、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33、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 34、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35、燕子钻天蛇过道,不用三天雨来到。 36、雾吃霜,风大狂。 37、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 38、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39、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40、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 41、春风有雨万物收。

42、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43、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44、霜降杀百草,立冬地不消。 45、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 46、立冬小雪,抓紧冬耕。 47、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48、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49、大寒不冻,冷到芒种。 50、夏雨稻命,春雨麦病。 51、雨洒清明节,黄风刮半月。 52、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53、南风暖北风寒,东风多雨西风干。 54、立冬打雷要反春。 55、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56、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57、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58、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59、日落山灰黄,来日大风响。 60、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61、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62、三月雷,麦屹堆。

24节气有关的谚语大全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粟,谷雨种 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 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 暑动刀镰。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小寒不 太冷,大寒三九天) "二十四番花信风"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栋花. 立春节气谚语: 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雨水节气谚语 ◆有关雨水节气的天气谚语很多,特别是在长 江流域和江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有: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 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赣) 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赣) 雨水明,夏至晴。(湘) ◆雨水节气的寒、暖、风、雷现象对未来天气 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长江流域及江南有关这方面的气 象谚语也有不少,例如: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桂) 暖雨水,冷惊蛰,暖春分。(桂)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苏) 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湘) ◆雨水节气时,雨下在早晨和晚上可以预兆出 未来不同的天气,这方面的谚语有: 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浙) 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苏) 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湘) 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桂) 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浙) 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湘)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苏、浙) ◆有关夜(晚)雨的气象谚语有: 雨滴黄昏头,行人不要愁;雨滴鸡开口,行人不要走。(赣) 雨打夜,落一夜。(浙) 夜雨三日雨。(浙) 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吉) 雨下黄昏头,明天是个大日头。(陕) 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赣) ◆有关春雨的气象谚语有: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穿单衣。 惊蛰期间的谚语 惊蛰描述着雷声将小动物惊醒,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关于惊蛰,有不少的谚语。农谚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每年第一声春雷几时打响,在农民眼里是很重要的。在这儿介绍几个根据惊蛰何时打雷,推测未来天气和收成情况的谚语: 一是雷打在惊蛰前,那一年的雨水就特别多,“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杭州),容易产生低温阴雨天气。但对于山区就不同了,“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雨水虽多,但对于山区农田好排水,雨多倒是一件好事。二是雷在惊蛰当天响起,就不管种什么都丰收,如:“惊蛰闻雷米如泥”“惊蛰雷鸣,成堆谷米。”三是惊蛰过了好多天都未听到响雷,那就会因缺雨水而影响收成。 另外,再给出一些与惊蛰有关的其他谚语,供参考: ◇惊蛰至,雷声起。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冷惊蜇,暖春分。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惊蛰不藏牛。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春分节气谚语 ◆描写昼夜等长的,如:

二十四节气谚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谚语大全 导读:1、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2、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3、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 4、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5、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6、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7、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8、立秋下雨喜悠悠,处暑下雨万人愁。 9、小寒暖,立春雪。 10、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11、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 12、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13、小雪白兆大旱,大雪白连根烂。 14、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15、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16、星星稠晒死牛,星星稀淋死鸡。 17、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 18、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19、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20、过了大寒,又是一年。21、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22、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23、雨天麻雀叫喳喳,云退晴刮刮。 24、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25、小寒寒,惊蛰暖。 26、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27、黄河中下游: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28、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29、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0、立冬小雪,抓紧冬耕。 31、三月雷,麦屹堆。 32、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33、麦怕清明连夜雨。 34、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35、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36、夏至落大雨,八月涨大水。 37、霜降无霜,碓头无糠。 38、小暑一声雷,要做七十二个野黄梅。 39、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40、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41、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42、春分无雨到清明。43、风前暖,风后寒;霜后暖,雪后寒。

关于二十四节气春分的谚语大全

关于二十四节气春分的谚语大全 “春分南风,先雨后旱”“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春分时节农业谚语春分与秋分表示昼夜平分。这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二十四节气春分的谚语,一起来了解吧! 春分节气谚语 1、春分前后,大麦豌豆。 2、春分春分,百草返青。 3、春分雨多,有利春播。 4、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5、种子买得贱,空地一大片。 6、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7、春分豆苗粒粒伸。 8、惊蛰蛾子春分蚕。 9、春分栽不妥,再栽难成活。 10、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薯正当时。 11、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 12、春分无雨莫耕田,秋分无雨莫种园。 13、麦怕春旱,谷怕急雨。 14、花开九不尽,果子没人问。 15、春分西风多阴雨。

16、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17、春分降雪春播寒。 18、春分大风夏至雨。 19、春分时节,果树嫁接。 20、春分春分,昼夜平分。 21、要想出好苗,棉籽粒粒挑。 22、填平坑湾,先种黍穇。 23、春分,日螟封分。 24、春分至,把树接;园树佬,没空歇。 25、种不正,苗不正,结个葫芦歪歪腚。 26、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27、麦到春分昼夜长。 28、春分不种麦,别怨收成坏。 29、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30、春分分芍药,到老花不开;秋分分芍药,花儿开不败。 31、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 32、春分日,植树木。 33、春分不上炕,谷雨插不上。 24节气谚语春分 1、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2、春分无雨到清明。 3、春分天暖花渐开,牲畜配种莫懈怠。

4、追肥浇水跟松耪,三举配套麦苗壮。 5、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6、春分不冷清明冷。 7、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8、好种出好苗,好苗多结桃。 9、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10、两头去,中间留,玉米苗子黑油油。 11、麦过春分昼夜忙。 12、买种省了钱,减产后悔晚。 13、春分麦,芒种糜,小满种谷正合适。 14、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 15、春分有雨是丰年。 16、新土填得多,大长胡萝卜。 17、春分利大风,利到四月中。 18、好种出好苗,早发早结桃。 19、半年的锅头当年的炕,熏透的烟囱发苗壮。 20、纺好线,用好棉,好种壮苗长满田。 21、春分刮大风,夏至雨。 22、要想庄稼长得凶,一家一个沤粪坑。 23、春季雨丰不歉,冬有大雪多面。 24、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 25、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大暑节气的祝福短信

大暑节气的祝福短信 1. 好的美景我会留恋,好的节日我会期盼,好的朋友我会想念,好的瞬间我会留住,好的祝福我会给你,大暑来到,开心,快乐才最重要! 2. 大暑祝福不能俗,特别祝福送好友:酷热难耐速脱衣裤,裸奔上路不算错误,水壶水车全部出动,边走边撒送来清凉,美女如花最佳礼物,冷汗直冒降温消暑! 3. 日到大暑进伏天,天气无常变化连,本是雷雨太阳现,高温烧烤来扑面,如此天气时常见,身体注意是关键,短信提醒永不变,大暑问候别样甜! 4. 万水千山总是情,没有短信真不行;大暑一年又一年,祝福一遍又一遍;大暑日,愿你有“暑”不尽的快乐,“暑”不尽的温馨!“暑”不尽的祝福! 5. 大暑到来热炎炎,大热更要多保健。过度吹冷不可取,二十六度最低限。适度补充淡盐水,瓜果蔬菜趁新鲜。愿你健康快乐大暑天! 6. 小暑大暑,天气酷暑,暑期送你--清凉!暑期给你--快乐。今儿是大暑,我的祝福,希望你最清楚。我热辣辣地想你,热呼呼的短信发给你。 7. 雨天,送你暖风,愿你开心;阴天,送你微风,愿你顺心;晴天,送你清风,愿你甜心;大暑天,送你凉风,愿你舒心!朋友,祝你大暑“心”想事成! 8. 大暑来到,气温攀高,防暑降温,时刻谨记,凉茶多喝,预防上火,早睡早起,切勿熬夜,多多熬炼,身体健康,朋友真情,多多联系。祝你大暑表情好! 9. 大暑大暑,不踌不躇;按期到来,毫不延误;带来狂热,拎来雨露;天气多变,要防中暑;出门带伞,防晒防雨;快乐清凉,非你莫属。 10. 夏日炎炎的酷暑,短信不忘送祝福,百元大钞不胜数,吉祥如意可劲数,开心快乐天天数,大暑酷热要防暑;多吃水果才舒服。祝福给你终有所属。 11. 大暑节气,气象台发布祝福预报:今天你所在区域,阳光中的开心因子将达到百分之百,懊恼降雨零毫米,幸运风暴级。愿你多晒太阳,别淋雨,常吹风! 12. 天苍苍,野茫茫,大暑节气来登场;太阳大,忽阵雨,出门雨伞带身旁;气温高,开空调,温度不宜太过凉;出汗多,多喝水,适当运动身体棒。祝你开心! 13. 大暑,热情的不只是太阳,还有我的问候;大暑,清凉的不只是雨露,还有我的思念;大暑,缠绵的不只是柔风,还有我的祝福。大暑愿你快乐永不止步。 14. 问候如雨浥轻尘,思念轻轻柳色新。在大暑火热的季节,我取冰之魂雪之魄,用真心封于短信中,愿带给你清清凉凉的快乐,清清爽爽的幸福。

24节气农谚谚语大全

24节气农谚谚语大全 导读:1、寒露不摘烟,霜打甭怨天。 2、腊雪如盖被,春雪冻死鬼。 3、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4、吃了暑伏饭,一天短一线。 5、夏作秋,没得收。 6、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7、冬雪一层面,春雨满囤粮。 8、留种地瓜早收藏,着霜瓜块受冻伤。 9、要得苗儿壮,寒露到霜降。 10、不怕旱苗,只怕旱籽。 11、寒露霜降,胡豆麦子在坡上。 12、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13、冬雪是麦被,春雪烂麦根。 14、大雪下成堆,小麦装满屋。 15、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16、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17、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18、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 19、雷打清明前,高山涨满田,雷打清明后,平地种成豆。 20、圩田好作,五月难过。

21、今冬大雪飘,来年收成好。 22、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 23、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 24、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25、雪化水成河,麦子收成薄。 26、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27、棉怕八月连天阴,稻怕寒露一朝霜。 28、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29、冻断麦根,挑断麻绳。 30、今冬麦盖一尺被,明年馒头如山堆。 31、遭了寒露风,收成一场空。 32、桑叶逢晚霜,愁煞养蚕郎。 33、春旱谷满仓,夏旱断种粮。 34、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 35、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36、西北黑云生,云雷必震声。 37、品种更换,气候转暖,寒露种上,也不算晚。 38、大雪三白,有益菜麦。 39、人怕老来穷,稻怕寒露风。 40、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41、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谷子压弯桠。

大暑节气与养生

大暑养生篇 ----------------------------------------------------------- 各位领导及同仁们: 你们好!今是7月22日,农历为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适应,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当你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夏季预防中暑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有条件的人,进入夏季后,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也可在暑热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暑天,运用饮食的营养作用养生益寿,是减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手段。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根据民间经验,每日清晨饮用一杯新鲜凉开水,几年之后,就会出现神奇的益寿之功。日本医学家曾经对460名65岁以上的老人做过调查统计,五年内坚持每天清晨喝一杯凉开水的人中,有82%的老人其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牙齿不松,每日能步行10公里,在这些人中也从未得过大病,由此说来水对人体之重要,是千真万确的。 下面介绍几种适合大暑节气的佳肴 清拌茄子 [配料] 嫩茄子500克,香菜15克,蒜、米醋、白糖、香油、酱油、味精、精盐、花椒各适量。 [做法]

中考作文素材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介绍

中考作文素材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介绍 出guo“中考作文素材: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介绍”,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本网站中考栏目。 春雨惊春清谷天,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即: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即: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即: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

中国经典节气农用谚语大全

中国经典节气农用谚语大全 立春三日晴,米麦好收成。 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打罢春,阳气升。 过了白露节,夜寒白日热。 立秋十八天鏖热。 惊蛰打雷雨,小满发水。 春分过了墙,夜短白日长。 夏至西北风,十雨九阵空。 夏至翻白云,三天不见两天晴。 布谷叫,谷雨到。 谷雨前后秧,霜降前后麦。 春分有雨家家忙。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水暑大暑,水稻望雨。 立秋打雷雨水多。 六月秋,老秧丢;七月秋,老秧收。 白露谷雨连秋分,牛草贵如金。 秋分到寒露,晚稻登场收黄豆。 立冬不见霜,种田一包糠。 淋伏头,晒伏脚,八月连阴炒破锅。

清明湿了坟前纸,蓑衣斗笠沤成屎,谷雨湿了老鸹毛,麦打(从)水里捞。 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牛谷堆;三月打雷麦谷堆。 小满天发暗,场造十八遍。 小暑西南风,十冲干九冲,黄鳝问泥鳅,哪有卧泥沆。 小暑下雨,四十天泥腿。 甲子丰收丙子旱,午子皇虫更子乱,要得已时水连天,尽在正月上旬看。 夏至黄豆端午秧,要种好麦顶霜降。 清明干柳叶,午季打干麦。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镆锅里跑了气。 清明泡稻,谷雨十秧。 立春晴一天,不用力气好种田。 雷打惊蛰后,低田好种豆。 大雪下到水里,大米饭掉在嘴里。 春争日,夏夺时,庄稼大事不宜迟。 九尽杏花开,有水无秧栽,九尽杏不开,有秧无水栽。 小雪不种麦,大雪不种大麦。 夏至不打满天飞,小暑不打一堆灰(麦)。 小暑前,大暑后;中间几天种绿豆。 四月忙种麦收前,五月芒种麦收后。 牛到芒种吃饿草,人到芒种说大话。

芒种芒,麦上场。 夏至半田青,水暑补窟窿。 夏至黄豆端午秧,想种好麦迎霜降。 结不结,忙种乱收麦。 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立夏三新。(豌豆,蚕豆,菜籽) 立夏滴一点,要饭花子扳(扔)了碗。 寒圳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最当时。 清时前后,种瓜种豆。 清明下稻,谷雨下秧。 立夏不下,停犁住耙。 夏至无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干。 小满见三新。 八月种好田,迟误大半年。 麦怕子时雨,稻怕午时风。 春打六九头,黄豆胀死牛。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七月连阴笑呵呵,八月连阴炒破锅。 伏天锄一皮,顶上冬天梨一犁。 四月八,雾沙沙,洼坑里收芝麻。 交了四月节,拿镰割大麦。 三月三,倭瓜葫芦下地边,四月八,不见黄瓜也见花。

二十四节气大暑资料:大暑对联

二十四节气大暑资料:大暑对联 大暑,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时间在每年7月23日前后。《通纬·孝经援神契》称:“小暑后十五日,斗柄指未,为大暑,六 月中(农历)。大小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 大也。”大暑节气时值中伏的前后,是我国在绝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 热的时期,极有利于喜温作物的生长。农谚有:“大暑不浇苗,到老 无好稻。”同时大暑也是雷阵雨出现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 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 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很快就会下起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因大暑是全年温度,也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必须注意防暑降温,以减少疾病。 相关“大暑”的对联有: 几度衣裘沉; 谁家枕革清。 火炎逢六月; 金伏过三庚。 竹单移先洒; 蒲葵破复摇。 大地开逸径; 暑天敞闲扉。 宋代文莹《玉壶清话〉记载,范质,大名宗城(今河北清河)人。后唐长兴进士,宋初名臣,官到宰相。以廉介著称,所得禄赐,多救 助孤遗之人。因对后唐君臣的腐败极为不满,曾辞官归隐,夏日撰五 言题扇联云:

大暑去酷吏; 清风来故人。 意思是摇动扇子,让令人感到闷热的酷暑天气,与那些令人深感 厌恶的贪官污吏,一起尽快消失吧。愿那些要好的朋友,来我这里纳 凉做客吧。 傅山是明末清初学者,博识经史百家之学,能诗文,善书法,并 精通医理,多有著述。他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六月十九日(1606.7.23,大暑)。有自题联云: 性定会心自远; 身闲乐事偏多。 陈蝶仙是南社诗人,曾主编《申报》副刊和《游戏杂志》。他生 于清光绪五年六月初四日(1879.7.22.次日大暑)。有自题对联云: 水月松风招白鹤; 石泉槐火煮乌龙。 曹聚仁,字挺抽,号听涛,的新闻工作者、爱国人士。1972年7 月23日(六月十三日,是日大暑)在澳门病逝。享年73岁。有挽联云: 正大光明挺岫高,德聚才情成巨匠; 寒来暑往听涛远,仁抒夙愿为宗师. 2003年7月23日大暑,这天农历为六月二十四日,是民间传说的“莲花诞辰”,俗称“荷花生日”。2006年的大暑亦为7月23日,农历则为六月二十八日,为“荷花生日”过后第四天。清道光进士屠湘 之曾为先“荷花生日”一天过寿者撰对联云: 莫道古来稀,年齿已堪告杜老;

二十四节气常识及农事

xx文化历史区二十四节气景观墙展板 一、二十四节气历史及二十四节气歌 1、二十四节气总体介绍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指导农事活动的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2、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从每年公历2月初的立春开始,循环一周到下一年1月中下旬之交的大寒结束,其次序列下: 3、二十四节气特点分类说明 二十四个节气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类。 (1)、描述季节起始一类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是根据气候的变化定位,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的标准是地球运转到了黄道上的某一位置,说穿了就是以太阳光的入射角大小来界定季节之间的分野。比如一年开始的立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度。 (2)、描述天文现象一类的: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它们分别表示昼夜的长短,如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地面各处昼夜等长);夏至白天最长(太阳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即北纬23 2能,接着就南移。此时北半球黑夜最短白昼最长);冬至黑夜最长(太阳光线直射在南回归线即南纬23 26t,接着就北 移。此时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3)、描述物候特征一类的: 惊螯、清明。它们反映的是是白然物候现象,表示和提醒随着开春以后气温的不断升高变暖,惊蛰反映了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清明反映了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 (4)、描述作物生长一类的: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小满: 麦类等夏热作物子粒逐渐饱满。芒种: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5)、描述降水规律一类的: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它们分别描述降水的时节特点及降水量的大小、以及降水的表现形式(液态?固态?),总的就是表示降水的性质和程度。 (6)、描述气温特点一类的: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它们根据气温的高低程度而定,表示夏季天气的炎热或冬季天气的寒冷程度。 (7)、描述水汽转换现象一类的: 白露、寒露、霜降。这几个节气特别表示在进入秋季到深秋的气温下降期中,近地环境中水汽随着气温下降的程度产生的凝结状态。它们主要反映的还 是气温下降的程度,例如水汽凝结成露和水汽凝华为霜,降温的绝对值就大不一样。 二、二十四节气及农事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