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智慧4篇

班级管理智慧4篇
班级管理智慧4篇

班级管理智慧4篇

班级管理智慧第1篇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一门智慧的学问。这门学问的智慧,体现在方方面面。我的最大体会有两点:一要智慧的爱学生,二要智慧的管班级。

一、爱的智慧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孩子是做合格教师的底线,也是作为班主任的衡量标准。罗伯特*勃朗宁:把爱拿走,地球就是一座坟墓。我要说:没有爱,班级就是一潭死水。有人认为,爱孩子,给予就行,把孩子看做自己的孩子,就像妈妈一样就可以。其实,爱孩子也要爱得智慧,爱得艺术。

1.做学困生的听众,感受他们的需要。有一次,我让每个学生写出你最困惑的事情,有个学生这样写到:老师,您总是鼓励我们多问老师,鼓励我们大胆求学,不要害怕任课教师。其实我们不是不敢问,而是任课教师都是围着成绩好的学生转,我们哪里有机会问啊!这不正是一种通病吗?优等生的待遇何等优越,而急待老师关注的学困生们只能眼巴巴地等待,往往成为老师忽略的对象。所以,对待学困生,我们应该蹲下身子侧耳倾听,做忠实的听众,去感受他们的需要。

2.做贫困生的火种,点燃他们的自信。贫困生,因为家庭条件比大家稍差了一截,所以在心理上他们往往自觉比他人要矮一截,缺乏自信,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伤了他们的自尊。因此对这类贫困生,一方面要不伤孩子的自尊,即使是要帮助,也只能巧妙地无声无息从各方面帮助他们。另一方面,要为他们提供舞台和平台,鼓励他们大胆去表现自我,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做特殊生的父母,抚慰他们的心灵。现代社会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留守生、空巢生、单亲家庭学生等一些特殊学生,这类学生,普遍在亲情上有所缺憾。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应该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去关注他们,去爱他们,做他们的父母。比如与留守生空巢生结对子做家长,做他们的临时父母,让他们从老师身上也能感受到父爱母爱。再比如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让家长们能在打工之余给予孩子们应有的亲情。

二、管的智慧

管的智慧,着重体现在一个没有教师的情况下,班级也处于有序运行状态,学生也能自觉学习、自我管理。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就应该注重现场无教师管理模式的建构。

1.树立干部威信,促成民主管理

建立一支有管理能力、有责任心的班级领导核心,实行分工责任制,并鼓励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哪一项出了问题就找负责哪一项的班干部。培养班干部要讲究一个巧字。一巧在及时肯定干部工作,找到管理中的闪光点,大张旗鼓的表扬。工作不足背着同学悄悄指导,树立绝对的威信。这样就能让干部个个威信十足,人人能干灵活;二巧舍得送人情凝聚人心。班级每项活动均由干部出面策划,班主任只是幕后指挥,功劳全在干部。三巧在让其享受特殊待遇,让干部感觉自己是特殊公民,个个自信满满,人人踊跃工作。

2.期待激发内动,促成自我教育

让期待促成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比如,每学期开学之初,让学生写我的自画像,用红色和黑色分别填写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请家长写成长寄语,感受父母殷切希望,聆听长辈淳淳教诲。请同桌朋友写同学寄语,清晰审视自我形象,触发完美自我的动机。他们为自己的成长记录袋设计新颖别致的精美封面,极为慎重地撰写自我画像。这样有效激发了学生渴望进步的原动力。经过每学期的填写,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红色日渐增多,黑色日渐减少。他们在自我认识的同时在悄悄修正自己。

3.及时纠正疏导,促成自我教育

第一,教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让每个学生建立自律本,每天在本子上记录自己当天的行为表现,或写我抄袭作业了吗?,或写我与同学友好相处了吗?或写我下课疯闹了吗?对自律不合格的同学实施特殊惩罚,如背诵《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论语》等精华内容。通过自律本,一方面促使学生调控自己、约束自己、教育自己,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班级文化氛围的形成。天长日久,到九年级,学生的自律本基本可以束之高阁,因为不能自我控制的人实在寥寥无几。

第二,撰写自我教育说明书。如果学生违反了班规,那么,这名学生就要写一份说明书。说明说不同于检讨书,因学生所占的角度不同,所以写的情感及其效果跟本不同。写说明书,是让学生做自我心理裁决,让学生心平气和地思考所作所为的利弊关系,悄悄地的将师生矛盾转化为学生的自我矛盾。学生新我与自我斗争,正是自我教育的最佳方式。

树立干部威信促成学生民主管理,让期待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用行为纠正法和心理疏导促成学生自我管理,班级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管理机制和人人自律的良好局面,这样,在现场无教师时,班级运行也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班级管理也会省心不少。

做班主任不容易,做充满智慧的班主任更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应该为她散尽我们的光和热。

班级管理智慧第2篇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虽然里面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但他们毕竟也是活生生的、会思考的人。管理好班级是一门大学问,仅仅靠老师的威严和指派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这里更需要是技巧和智慧,因为这些小公民也在追求公平与合理。

老师,今天卫生区被扣分了;老师,今天宿舍没有打扫干净;老师,教室垃圾桶满了没人倒...... 这几乎成了我们班卫生委员的口头禅,因为这种情况每个星期都会出现一两次。每次听到这种声音,我一面要求班干部安排学生重新打扫,一面调查其中原因。有时是卫生委员监督不到位;有时是学生无意间忘了;有时是学生打扫不彻底;有时是打扫的学生看见有人溜了,故意把垃圾堆在一起不倒,等着班主任来批评那些提前溜走的学生;还有某个学生与他人有了小矛盾而故意不扫他座位下的垃圾;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看没有人监督而偷懒跑掉。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批评教育或者要求重新打扫,还召开过劳动最光荣的主题班会,但效果一直不是很好,这种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到底该怎么办?问题出在哪里?因此,我开始了反思:是不是班里学生做事真的不仔细?他们真的不讲卫生?真的喜欢偷懒?真的没有责任心吗?我经过严密调查,发现真相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有极少数学生偷懒,绝大多数学生是由于缺少监督而没有做好,是不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造成的。要想扭转这种局面,仅仅靠学生自我监督或自觉是不够的,我必须改变以前的管理方法和值日安排,不然,就算自己做得再累,班级形象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我们班原有的卫生值日安排是开学时随机把学生分成几组。由于对学生的性格、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很了解,部分组的学生有时因闹矛盾而不团结;每个学生的职责划分不是很明确,有时会出现一群人扫地,但没有一个人擦玻璃和倒垃圾的情况;学生之间缺乏监督,班干部不到就群龙无首;班级人数每学期不断变化,出现了每组值日人数不等的现象,值日人数最少的那组学生会因为不公平而随便打扫......经过在学生中调查,结合自己的想法,我重新制定了班级卫生值日制度和班级管理方法。第一:把全班学生平均分配,学生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安排当天值日学生的任务,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一个学生做不好,整个组要连续扫三天。第二:将教室、卫生区和宿舍进行合理划块,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并把这些细节化的安排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哪里出问题只找专门负责该区域的人,其他人只承担监督不到位的轻责。第三:设立意见搜集机制,定期在学生中调查问卷,询问近期卫生打扫中的问题,根据他们的建议作出及时的微调,消除细微的瑕疵。第四:强化集体荣誉感教育,培养小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教育他们要大度,不能在打扫卫生或做事时掺和私心杂念,从而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力争把班级卫生搞好。

我的改革方案一公布,就有学生提出疑问:老师,如果某个同学哪个组都不参加,也没有哪个组要他,那不是太不公平,该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我早料到了,回答道:这样的同学说明他们平时没有处理好与其他同学间的关系,责任意识、团队意识都不强,我会对他们加强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和团结同学的教育,并划出单独的区域让他们打扫,直到有小组要他们为止。中午,全班学生开始行动起来,绝大多数学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小组,只有少数几个平时爱偷懒、责任意识差的学生还没有找到,这时他们有点慌神了,赶紧向缺人的小组说好话、作保证,才勉强被接纳,因此并没有出现一个人没有小组要的现象。当然,这次有些尴尬的经历会让他们意识到勤劳和团结的重要性,对他们好习惯的养成是有积极意义的。

新的管理制度和值日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我对它不断进行完善,例如,增加了某位学生请假后该组打扫卫生的处理办法。从那以后,班上的卫生大有改善:每天打扫时都有人不断提醒、监督本组学生搞好,整个打扫过程都有人负责;班上乱丢垃圾的现象减少了,地上的垃圾也会被人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同学们的责任意识增强了,集体意识也慢慢培养起来了,做事马虎的同学因为有人监督而变得认真了,少数懒惰的也变勤快了。全班学生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不仅干得认真,还感受到了公平合理。

学生还是那些学生,事还是那些事,但是由于调整了工作方式,改进了管理办法,情况就大为改观。每个学生既是值日者,又是监督者;每天既有小组内部的动力,又有小组外的压力。这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了团队精神,还帮助少数人克服了懒惰。由此可见,管好班级离不开智慧,作为一名班主任平时一定要多思考、多动脑,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不断调整管理办法,使班级管理更加有效,让学生在这个小社会中能更健康地成长。

班级管理智慧第3篇

古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相信这一条,做一个好班主任胜造七级浮屠,因为他在致力于完善他的学生的生命当然,只有圣母式班主任才会这样。智利著名的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斯特拉尔的《一个女教师的祈祷》中有个句子深锲内心难以忘怀:我要把每个学生都陶冶成一首最美丽的诗歌,当我停止歌唱,我要让最动人的旋律留在他们心上!

但是,一个后妈式或狼外婆式的班主任。他可能会在给学生制造人间地狱,让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活在痛苦之中,生活在嘲笑之中,生活在仇恨之中,生活在谩骂之中,生活极度的紧张之中。他就是活阎王,这样的阎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精神牧师,我不敢用领袖这样一个词语。不能成为牧师,也要成为学生的偶像。不能成为学生的偶像,至少也要成为学生的信赖者,不能成为信赖者也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一旦学生信赖你,亲近你,那么班主任工作就会左右逢源。教育的真谛首先是一种尊重,一种保护,一种帮助,一种支持,一种满足,一种宽容,一种温暖。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是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要著。90后的学生,教师们感到最困难的是走不进他们,不可理解,甚至不可理喻。前几届的毕业生回到母校,看到他们的一言一行,疾呼:我们只比他们大两三岁,就感到有代沟了。教育生活是常新的,因此不要发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其实我们的社会就是在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中在不断进步着。要用现在进行时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有人说过,当你对周围的事物看不顺眼,说明你老了。所以一个班主任当你看不惯学生的时候,就要反问自己:你是不是老了?

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并不是一味媚俗,不是低级迎合,不是想法牵就。利用学生的年幼无知,错误引导,这是班主任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班主任不要忘了自己的引领的责任。不要忘了应该对学生严格要求,严不是爱的反义词,严要用爱来调和,爱要用严来加温。严就是抱着,偎着,注视着。

杜威说:儿童的生活是琐碎和粗糙的,他们总是在以自己心目中最突出的东西暂时地构成整个宇宙,但那个宇宙是变化的和流动的,它的内容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和重新组合。如果放任儿童按着他自己的无指导的自发地去发展,那么,从

粗糙的东西发展出来的只能是粗糙的东西。儿童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引导是一个深刻的话题。

班级管理智慧第4篇

一、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师生的共同信仰和行为准则,是班级的软实力。一年级刚入学时,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们一起商定,把我们的班级命名为小蜜蜂之家。孩子们还为班级设计了班徽:一只辛勤采蜜的小蜜蜂。提出了班级口号:采蜜采蜜我最忙,努力努力我最棒!确定了班歌:小蜜蜂之歌。我们还设计了小蜜蜂喜报和小蜜蜂电影票,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各方面的努力获得喜报,获得5张喜报的可以参加抽奖。抽奖活动会定期举行,一般会间周一次,每次抽奖时刻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整个教室的布置也随处可见小蜜蜂的身影。几年来,我们初步形成了追求勤奋努力、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小蜜蜂精神。

二、班队干部建设

班主任工作琐碎、枯燥、单调、重复,时间一长容易倦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团队的力量则是无穷的。因此,培养好班队小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重

要内容之一。主要工作:一是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当班干部就是为同学们服务,要尊重同学,帮助同学。我经常告诉班队干部,虽然辛苦,但是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增长才干,收获友谊,获得成长,因此也是共赢的。二是尽量给每一位同学锻炼的机会。尽量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比如我们的每一只小蜜蜂都有自己的责任区,我们班共设有班干部岗位38个,再加上课代表,小组长,几乎人人都是班干部。如我们的讲桌长,灯长,门长,一般会由平时比较自卑内向的孩子担任,通过一学期的锻炼,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期末投票选举时也被同学评选为班级优秀小干部,孩子也在同学老师的鼓励声中逐渐开朗大方起来。三是提高班队干部的公信力。坚持公开民主选拔班干部,让大家公认的同学优先当班干部,随时提醒班干部要做好榜样示范。四是注重对班队干部的培养和激励。每周都会召开各种干部总结培训会,如周二早上的清洁组长会,周四早上的语数组长会,周五的班干部扩大会等,我会从责任心、细节、关心同学、完成工作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对班干部以正面表扬为主。表扬也要及时公开多样化。

三、班级制度建设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好的管理制度有三个特点:科学、简单、有操作性。目前我们制定了班规、早读、午课、自习课、放学等8个管理制度。在班级制度建设方面主要有三个体会:一是制度的知晓率问题。每个同学都知道有哪些制度,都知道制度的主要内容。二是制度的严肃性问题。必须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谁

违反了都必须受到处罚,体现公平性。我们班级的处罚形式主要有:为大家唱歌,为班级做好事,写犯错说明书等,这样的处罚方式同学们都很乐意接受。三是制度的落实问题。必须根据制度内容坚持检查,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比如每天都有纪律委员5名,值日班长2名对各项制度的落实制度进行检查。

以上三个方面是我的一些粗浅体会。作为年轻的班主任,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学习,感谢与我共事的五位班主任们,从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张玲老师班级制度管理;刘萍老师的家长工作;张蒙老师的班级读书活动开展;蒋觅老师的班级文化建设,古小鸣老师的小干部的培养,你们是良师更是益友。

诚恳地说,当班主任的确很累,很辛苦,有时还很委屈。但是,每当我们看到孩子们那天真纯洁、无限信任的眼神的时候,每当我们想到自己的任何一个言行举止都有可能深远地影响一个孩子的时候,教育的庄严神圣感便油然而生。作为班主任,累并快乐着,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朗气清,无愧于良心,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