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

《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
《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

2011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第2小组)

《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试点方案负责人:胡金杰

二○一一年九月

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试点方案

一、方案总体目标

把原来的按一般理论:实验为1:2课时的教学模式,改变为“典型案例套装教学”的教学模式,即先计划好每章节的典型案例,以案例为主题,一个案例配好适量的理论环节、实践环节、和结果审核与评测环节,使得本课程教学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有较好的衔接。

二、试点具体方案

试点对象为信息与计算101班学生,共45人。

试点实践为2011年第一学期。

试点理论教学在综合楼C207楼,每单周周一上午3、4节;

试点实践教学在综合楼A603机房,每周四上午1、2节。

理论学时1*17,实践学时2*17。

试点方案主要为:

1. 软硬件配备。

2. 选择合适的案例。

3. 制定规则,进行分组,并安排好交叉评阅的组。

4. 细化整个教、学流程。

5. 规范小论文要求和交叉评阅要求。

6. 细化考核方式和分值。

7. 适当安排讲评。

试点方案具体措施情况:

1. 软硬件配备。

完成时间:2011年8月28日前。

在开学前,综合楼A603机房重新添置设备,共八十台新的计算机,并安装MATLAB7.4(MATLAB2007a)和正版lingo12数学软件。具备学生查找资料、模型求解、图形展示、撰写小论文的条件。

另,机房配备多台打印机,每小组的小论文需要打印、修改、讨论、讲评,预计要耗纸8000~10000张,硒鼓2-3个。

2. 选择合适的案例。

完成时间:2011年8月2日(已完成)。

选择案例的主要依据有:

1)知识点;

2)代表性;

3)教材章节安排情况;

4)实用价值;

5)实践操作的难易度等。个别案例,如海上缉私是经典案例,而教材中没有,这里要引入。

6)机动案例要看整个教学执行情况,备用两个高级优化算法来介绍,不计理论考核范围。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安排和实际情况,选择下列案例为主要案例。

主案例1:汽车刹车距离;

实践课补充案例1:动物的身长与体重;

主案例2:存储模型;

实践课补充案例2:生猪的时机;

主案例3: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A;

实践课补充案例3: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B;

主案例4:接力队的选拔;

实践课补充案例4:选课策略;

主案例5:传染病模型;

实践课补充案例5:传染病模型变参数研究;

主案例6:(非本教材案例)海上缉私;

实践课补充案例6:捕鱼业的持续收获;

主案例7: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

实践课补充案例7:减肥计划-节食与运动

主案例8:层次分析模型-景区选择;

实践课补充案例8(非本教材案例):层次分析模型-就业选择;主案例9:统计回归模型-牙膏销量;

实践课补充案例9:教学评估和:报童诀窍(非本教材案例);机动案例1(非本教材案例):BP神经网络模型;

机动案例2(非本教材案例):遗传算法。

3. 制定规则,进行分组,并安排好交叉评阅的组。

计划完成时间: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周。

信息与计算101班共有学生45人,按三人一组,共分为15组。按照历年数学建模竞赛组队经验,分组原则以学生自愿组队意向、男女搭配为优先考虑,适当考虑历史学习成绩好差搭配。一旦组好后,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调整,以强调团队协作的严肃性。

4. 细化整个教、学流程。

完成时间:2011年7月初(已设计好)。

每个案例,都经历如下过程:案例分析、适应性讨论、模型定位、数据处理、模型建立、相关函数或算法选择、模型求解、结果展示、小论文撰写。

具体的讲,

1)每两周完成一个案例,其中2课时的理论教学和4课时实践教和学。

2)理论教学主讲案例分析、背景知识、主要知识点重点介绍、模型建立依据和求解思想剖析、相关数学函数介绍、最后分析模型的应用适应性和灵敏度等。

3)实践第一个课时,在机房里,先介绍如何根据案例中的关键词进行文献搜索,再对案例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处理。这个环节非常关键,体现学生自己学习、动手能力。

4)结合理论课上分析和学生自己所阅读的文献,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这个环节是整个数学建模过程的核心,要做到说得有理有据,行文流畅,有一定的高度。

5)为了求解本案例的模型和扩展模型,需要学习并快速熟练相关知识点。比如,求微分方程的解,既要复习常微分方程课程里面的一些经典解法,更要对

于实际问题,寻求并适应数值解法,而数值解法里面又有需要不同精度要求的解法,这都需要学习并上机编程实践这个方法、函数。所以根据模型学习相关知识点,自编函数或运用工具箱的实践是上机过程中的主体。

6)运用可能的不同方法,求解模型,得到结果。先要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比如,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检验、用某些方法进行灵敏度分析、稳定性分析等;再对结果进行图形化、表格形式给出,并附上必要的说明。

7)按要求撰写小论文,并按事先规定好的各组之间进行交叉评阅。交叉评阅是提高学生看问题的高度,检查别人更甚是检查自己,能很好的看到自己所做所写的不足和人家的努力。

5. 规范小论文要求和交叉评阅要求。

完成时间:2011年7月初(已设计好,但可能根据执行情况做适当修改)。

小论文主要参考数学建模竞赛论文规范书写(没有摘要和符号说明的强制要求)。

主要是几点:

1)论文组成:问题重述;问题分析;假设;数据处理;模型建立;模型求解(含模型结果分析与展示);模型优缺点及改进;参考文献;附录(程序代码、图表)。

2)排版要求:大纲模式;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1.25倍行距。参考文献、附录字体为五号,其他细节参考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规范。

3)长度控制:15页~20页。

4)评阅要点:论文结构;问题分析的合理性和深度;假设的合理性;模型建立的依据是否可靠、说理是否说透;模型求解方法选择是否得当;图表说明

是否详尽。需要给出自己对该小论文比较独到的观点、评价。

6. 细化考核方式和分值。

完成时间:2011年7月初(已设计好,也有可能根据执行情况做适当修改)。

考核实行分块给分,重在考核学生自己主动动手能力和学习态度,论文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图形化展示都是非常能看清学生努力的地方。

理论40分,其中平时考核10分,理论考试30分;

实践60分,其中数学软件使用情况(机房里上课时抽样考核)5分;小组组队、配合情况5分;小论文规范性10分;小论文模型、求解、展示等30;交叉评阅5分+5分(对其他组评阅和其他组对本组评阅各5分)。参加讲评的组适当加分或调整。

7. 适当安排讲评。

讲评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实际问题应用能力的好方法,由于课时有限,完成9个小论文已经非常紧张,讲评只能适度安排,作为一种尝试。其操作与毕业论文答辩类似,是近4年来数学建模集训一直坚持的一个必要环节。

8. 教学详细计划

完成时间:2011年9月1日(已设计好),第一周实施基本达到预期。

三、试点方案特色

1、典型案例选讲、精讲、讲完后精练,做到一个案例一个案例严格把关,从学数学到用数学连贯进行。为了加强实践环节和问题应用上的扩展,每个主案例都配备一个以上的相关案例作为补充。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预防知识点的片面性。

2、“典型案例套装教学“的步骤清晰、详细,分为:案例分析、适应性讨论、模型定位、数据处理、模型建立、相关函数或算法选择、模型求解、结果展示、和小论文撰写,每个步骤有详细的操作方案,可操作性强。

3、与学校高度重视的数学建模竞赛高度集合,又是对一直以来参与竞赛主力专业之一的信息与计算专业进行试点,对竞赛队员选拔、培训都很有意义。

4、在学科建设方面,与近几年学校强调的加强实践、不能死读书、读死书的方向非常一致,倡导数学既要理论研究,更要应用开发。

5、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取了几个非本教材里面案例作为主案例或实践补充案例,还适当引入当前前沿算法,以扩展知识面和适度提高问题深度和应用性。

6、考核方法细分,比较容易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努力程度,特别是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考核的可操作性好,且已经有一定经验积累,并留有一定的弹性。

四、试点方案执行情况记录和分析(已在记录,正式文件待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