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试题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西周中后期,雅乐的体制化促使钟罄乐器的成熟;春秋战国时期,雅乐体制衰弱,新声的崛起使民间钟类的发展达到了先秦时期的顶峰;战国时期,竽、瑟等民间乐器异常繁盛。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乐器的发展( )

A.反映了传统礼制渐趋瓦解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建立

C.表明礼器功能发生了变化D.说明平民获得了政治特权

【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先秦的文明和社会转型;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材料“雅乐体制衰弱”“民间钟类的发展”“竽、瑟等民间乐器异常繁盛”可知雅乐体制在春秋战国时期衰落,原仅可供贵族使用的乐器在民间得到了发展,可体现强调等级的传统礼乐制度渐趋瓦解,故选A项;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于秦朝,排除B项;

材料中主要提及的是乐器而非礼器,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并非平民获得政治特权,而是因礼崩乐坏而导致原有的特权规定无法维持,使用乐器不再是“特”权,排除D 项。

【答案】A

2.战国后期的《魏户律》禁止无子嗣之家收养其他家的孩子,禁止无力娶妻者入赘女家。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

A.维护宗法制度

B.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C.加强中央集权

D.树立法家思想权威【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⑵宗法制;先秦的文明和社会转型;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无子嗣之家收养其他家的孩子”违背了血缘关系的传承,“无力娶妻者入赘女家”不符合父系家长制的传统,这些都是对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的破坏,故选A项;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材料并未提及有利于家庭发展的信息,因此无法体现促进小农经济发展,排除B项;战国时期并未建立中央集权,排除C项;

材料并未提及这一规定所处的地位及起到的作用,无法体现树立其思想的权威,排除D 项。

【答案】A

3.《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表达了楚地人再少也要复仇的强烈愿望。陈胜起义建立的政权也以“张楚(张大楚国)”为号。这说明( )

A.楚国旧地对秦的统一缺乏认同感

B.秦并没有建立起全国郡县制管理

C.秦的暴政不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D.楚国旧地人民企图重新统一全国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㈡秦朝的暴政;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说明楚人并没有认同秦朝,楚国旧地对秦的统一缺乏认同感,故选A项;秦朝把郡县制推广到了全国,排除B项;材料的内容是楚人亡秦,说明楚国人对秦朝没有认同感,没有涉及秦的暴政,排除C项;“表达了楚地人再少也要复仇的强烈愿望”,表明楚人的愿望是复仇,不是统一全国,排除D项。

【答案】A

4.汉十年“七月癸卯,太上皇崩……八月,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

于国都。”两年后,高帝逝世。即位后的惠帝下达诏书,“令郡、诸侯王立高庙”。这些做法意在( )

A.打击豪强地主

B.实行“推恩令”

C.强化政权认同

D.推行“无为而治”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宗庙制度是中国古代各种祭祀礼仪中最重要的,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中这些做法的目的在于从宗法的角度强化政权认同,故选C项;材料中汉高祖和汉惠帝是为父立宗庙,与豪强地主无关,排除A项;“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无为而治”指的是汉初的统治思想,采取的是与民休息的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答案】C

5.唐代中期,枢密使只是负责皇帝和宰相之间传达诏旨的低级官员,由宦官出任,不参与朝政。到了唐代后期,枢密使有时甚至成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宰相议事时,枢密使亦得与闻。这表明,唐代后期( )

A.中枢决策发生异变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地方割据势力得到有效遏制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唐宋元变革;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中枢决策发生异变,与材料中从“枢密使只是负责皇帝和宰相之间传达诏旨的低级官员”“不参与朝政”到“枢密使有时甚至成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的变化相符,故选A项;不可调和,与材料中“宰相议事时,枢密使亦得与闻”不符,排除B项;

C项是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排除C项;枢密使在中央,材料中未涉及地方,排除D项。

【答案】A

6.962年,宋太祖下诏令,禁止新中进士到主考官那里谢恩;又命令进士及第的人不得称主考官为“恩师”“师门”,也不能自称“门生”。自宋太祖后期起,新中举人必须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算合格,这样,被录取的人便成为“天子门生”。此诏令旨在( )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防止选官结党营私

C.打击贵族特权利益

D.推进科举公平公正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㈠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唐宋元变革;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宋太祖下诏令,禁止新中进士到主考官那里谢恩”“自宋太祖后期起,新中举人必须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算合格”等可知,宋太祖时期通过禁止进士“谢恩”以及亲自主持殿试来防止考官与新中举人之间形成裙带关系,导致选官结党营私,故选B项;题干未与削弱相权无关,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打击对贵族特权利益的信息,排除C项;推进科举公平公正不是题干中诏令的主旨,排除D项。

【答案】B

7.《元史》编纂者言:“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

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上述言论的含义不包括,元代

A.天下一统疆域空前辽阔

B.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

C.对边地的统治比较稳定

D.延续羁縻实行民族平等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元朝通过行省和驿站制度加强了国家内在的各种联系,使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行政管理达于各地,连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故没有延续享羁縻政策,同时元朝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遂下江南,而天下为- ...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可知元朝天下一统,疆域空前辽阔,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可知元朝边疆治理与内地体

七,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一些地区对边地的统治比较稳定,故C正确。

【答案】D

8.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

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

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材料“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

物。……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可知“粮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故选B项;材料涉及主旨为“粮长制”,是加强地方管理的制度,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A项;根据材料“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可知“粮长制”的推行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改革,并非“完善”,排除C项;根据材料“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可知“粮长制”的推行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排除D项。

【答案】B

9.研究18世纪中国物价、人口膨胀这些重大经济问题,难以避免会

碰到一个十分荒谬的现象:一方面长期温和的通货膨胀的积累效应严重地削弱了国家的财力,使国计民生和吏治遭遇空前困扰;

另一方面朝廷明知症结所在,却以权宜之计苟且敷衍。这种现象反映了( )

A.通货膨胀导致了王朝衰落B.人口膨胀导致社会物价飞涨

C.统治阶级拒绝经济改革D.统治者重视统治稳定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明清社会转型(27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朝廷明知症结所在,却以权宜之计苟且敷衍”说明对统治阶级而言,国家稳定是最重要的,其之所以这样做的主要出发点就是维护政治稳定,故选D项;通货膨胀确会影响朝廷税收,但A项属于对材料的过度解读,排除A项;人口膨胀与物价飞涨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因果关系,排除B项;朝廷使用“权宜之计”并不等同于拒绝经济改革,排除C项。

【答案】D

10.古代雅典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都终身研究学问,很少人愿意去担

任官职而从政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雅典( )

A.有较为严密的监督机制B.知识分子对民主制度彻底失望

C.自由信仰环境较为宽松D.知识分子对社会道德沦丧不满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雅典实行"陶片放逐法",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这些严密的监督机制,与材料中“很少人愿意去担任官职而从政”相符,故选A项;公民仍然是民主制度下的公民,材料“很少人愿意去担任官职”

不等于对整个民主制度彻底失望,排除B项;自由信仰环境较为宽松,有利于雅典民主制度下“从政”,排除C项;从政可以改变社会的道德沦丧,两者内在联系不明确,排除D项。

【答案】A

11.罗马《十二铜表法》中的破产法以债务人的人身作为责任手段,

导致债奴甚至杀害债务人的残酷现象。凯撒大帝颁布法律,放弃了破产惩罚论,采用实物抵债,命令债务人通过让与自己的全部财产满足债权人。这一变化表明,罗马法( )

A.将诚信的原则融入法律条例B.渗透了自然法的思想理念

C.解决了平民和贵族间的矛盾D.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考点】罗马法;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材料中“以债务人的人身作为责任手段”和“命令债务人通过让与自己的全部财产满足债权人”都蕴含着“欠人财务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的自然法思想,故选B 项;材料中仅涉及债务关系,无法代指诚信原则,排除A项;平民和贵族都有可能成为债权人、也可能成为债务人,材料中规定债务纠纷的处理办法无法体现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中凯撒大帝的立法是对原有相对过分的法律的理性修正而非主

管随意的,排除D项。

【答案】B

12.英国著名宪法家戴雪说:“(议会)根据英国宪法有制定或废除法律的权力;……英国法律不承认任何人或机构有推翻或废止议会立法的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强B.英国议会的权力不受制约

C.责任内阁制已在英国形成D.体现英国议会主权的原则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㈡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判断对错型选择题(精选);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材料认为英国议会拥有最高立法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体现英国议会主权的原则,故选D项;材料强调英国议会的地位,没有反映出议会权力的变化,排除A项;

材料“(议会)根据英国宪法有制定或废除法律的权力”可见,议会权力受到宪法制约,排除B项;材料强调英国议会的地位,没有涉及责任内阁制,排除C项。

【答案】D

13.有学者指出,革命时期美国人所寻求的政体,乃是介于“绝对专

制”和“绝对民主”之间的某种“温和的形式”,它“最适宜于人的权利和对同等自由的享有”,“这种自由在独立性之上添加安全,在最为充分的选举性权利之上添加政府的力量和活力”。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

A.开启西方代议制民主先河B.人民主权原则得到广泛的认同

C.追求合理配置政府的权力D.强调公民在地位和权利

上平等

【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㈡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

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革命时期美国人所寻求的政体,乃是介于‘绝对专制’和‘绝对民主’之间的某种‘温和的形式’”等信息可知,美国民众认为应该加强政府的权力,但同时也要防止政府过度集权,最终目标是追求合理配置政府的权力,故选C项;开启西方代议制民主先河的是英国,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美国民众所寻求的一种政体,不能说明人民主权原则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政府在维护公民权利上的地位和作用,排除D项。

【答案】C

14.1879年,法国将诞生于大革命期间的《马赛曲》定为国歌。从1880

年开始法国政府将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定为国庆日,又要求将“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词语镌刻在各政府的门楣上方,办公大楼也必须悬挂国旗——三色旗。这些做法旨在( )

A.铲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社会影响B.推动民主共和政体在法国建立

C.探索抨击宗教神权的全新形式D.推行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材料继承法国大革命成果的做法,均是为了推行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对封建专制思想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1875年民主共和政体已经在法国建立,排除B项;材料中的做法抨击的是专制制度,与宗教神权无关,排除C项。

【答案】D

15.学者陈旭麓在评价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两广总督叶名琛的“不战

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传统英雄主义观时说道:“叶名琢的悲

剧是一种时代的悲剧。”关于“时代的悲剧”成因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根深蒂固的夷狄观念B .陈旧破落的武器装备

C.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D .战和不定的战术策略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是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被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打败,因此对“时代的悲剧”的成因理解最恰当的是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故选C项;A项是导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B项是导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D项是导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答案】C

16.晚清时期,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族

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材料表明太平天国的兴起得益于( )

A.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

B.乡村宗法社会瓦解导致成员贫困化

C.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

D.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由材料“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教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可知传统宗教信仰的淡化及社会控制机制的衰落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之一,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而非民间宗教组织的兴起,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是农民的贫困和破产使得乡村宗法社会的瓦解,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的是阶级矛盾而非民族矛盾,排除D项。

【答案】C

17.下图中日本人已将“赔款二亿两”收入囊中,正在抢夺清朝官员手里“贸易的钥匙”。下列条款体现此意图的是 ( )

A.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B.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通埠

C.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D.日本产品销往中国内地免征内地税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人抢夺清朝官员手里“贸易的钥匙”,这体现了日本想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故A项正确;“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通埠”不符合贸易的“钥匙”,故B项错误;“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体现的是割地,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日本产品销往中国内地免征内地税”也不符合贸易的“钥匙”,故D项错误。

【答案】A

18.陈旭麓说:“近代经济改组的过程,来自西方的轮船火车夺走了船

夫、纤夫、脚夫、水手、店员的饭碗。据估计,1900年前后,仅北京周边的穷民之中,‘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

4万人以上。”据此分析,义和团运动( )

A.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反洋教斗争激化的结果

B.蕴含着以“争权利”为诉求的反抗意识

C.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清朝政府的统治能力

D.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考点】义和团运动;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材料义和团运动的参加者大多数“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外的文化冲突,与反洋教斗争激化无关,故A项错误;中国失去利权,加剧底层民众的贫困,义和团运动蕴含着以“争权利”为诉求的反抗意识,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因民众的生存需求而起,与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19.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名义上是一个全国性的中央政府,但

其无法控制被立宪派和旧官僚控制的地区。即使在革命派掌权的地力,也往往各自为政,不完全服从中央的号令。这种情况表明( )

A.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各自为政

B.三民主义在理论上存在最大缺陷

C.同盟会尚不能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

D.列强支持地方军阀形成割据局面

【考点】辛亥革命;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由材料“但其无法控制被立宪派和旧官僚控制的地区。即使在革命派掌权的地力,也往往各自为政,不完全服从中央的号令”可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故选C项;由材料“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可知“各自为政”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而非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排

除B 项;列强支持军阀是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排除D项。

【答案】C

20.1919年,上海《申报》刊登了《青岛问题之外论》(1月5月)、

《巴黎会议之中国问题》(2月4日)、《中日青岛问题之紧急》(5月3日)、《青岛问题警讯志》(5月6日)、《都人对青岛问题之奋起》(5月7日)、《巴黎中国代表之抗议》(5月16日)等一系列报道。这些报道( )

A.直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B.迫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和约签字

C.促进了中日外交争端解决D.有助于读者了解山东问题进展

【考点】五四运动

【解析】根据史实得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而非国内的新闻报道,后者不过是新闻宣传工具而已,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是以顾维钧为首的中国代表团而非北洋军阀政府,故B项错误;最终解决中日青岛争端的是华盛顿会议而非巴黎和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19年,上海《申报》刊登了《青岛问题之外论》(1月5月)、《巴黎会议之中国问题》(2月4日)、《中日青岛问题之紧急》(5月3日)、《青岛问题警讯志》(5月6日)、《都人对青岛问题之奋起》(5月7日)、《巴黎中国代表之抗议》(5月16日)等一系列报道”可知,这一时期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报道有利于国人及时了解青岛问题的具体进展,故D项正确。

【答案】D

21.土地革命时期,各地苏维埃政权推行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建立

广大的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借贷合作社;实行了消灭文盲的运动,并开始普及免费教育;工会、贫民团、妇女代表会、少

先队等组织纷纷建立。这表明( )

A.新型社会体制萌芽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形成

C.苏区政权日益巩固D.革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

【考点】国共十年对峙;㈡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从材料“各地苏维埃政权推行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广大的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借贷合作社”、“实行了消灭文盲的运动,并开始普及免费教育”、“工会、贫民团、妇女代表会、少先队等组织”,可知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都带有了民主、平等的共产主义政权特点,故表明在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进行了新型社会体制的尝试,故选A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斗争方式,与材料中体现的是革命根据地中政权建设情况不符,排除B 项;材料仅体现了革命根据地中政权建设的情况,不能体现出苏区政权日益巩固,并且当时是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始终受到国民政府的围剿,排除C项;革命统一战线是指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材料中土地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对峙局面不符,排除D项。

【答案】A

22.抗战期间,存在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向乡村的文化

转移,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来到乡村,为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这表明( )

A.中国文化重心已转移到乡村B.农村文化的重塑推动了民族解放

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蓬勃开展D.中共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

领导权

【考点】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由材料“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向乡村的文化转移,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来到乡村,为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可知城市知识青年将先进的思想学说带到农村,有利于农村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抗日战争的民族解放运动,故选B项;“已转移”表述过于绝对,中国的文化重心以城市为主,排除A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兴起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C项;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由国民党领导,敌后战场由共产党领导,“已经取得领导权”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答案】B

23.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

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 )

A.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B.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

C.中共在内战中处于弱势地位D.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

【考点】解放战争

【解析】从抗日战争胜利后直至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崩溃,美国对国民党政府始终采取的是扶植与支持的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有关美国舆论对中共的态度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可知,这一时期国共全面内战还尚未正式爆发,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可知,南京谈判破裂而引起的国共关系紧张和一触即发的内战,这些都引发了美国的高度关注并对中共给予了有限的支持和帮助,故D项正确。

【答案】D

24.一位西方史学家在《全球文明史》中写道:1750年到1914年西方社会错综复杂的历史有三个主题:一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工业化。二是1789年到1848年的革命年代中的政治剧变。三是西欧的制度和价值观输入到诸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等移民社会中,扩展了西方文明的地理范围。对这个时期的历史可以补充的主题是( )

A.人文主义开始复兴

B.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考点】《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出现于1871年,这些都属于社会主义运动的范畴,故选B项;人文主义在欧洲复兴是在14世纪,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雅尔塔体系形成于二战之后,即1945年之后,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是1961年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

【答案】B

25.段治文等指出:它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

在民主原则和公仆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初步完整的无产阶级政治制度,塑造了政治文明的新形态。材料中的“它”( )

A.第一次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

B.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C.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首次尝试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巴黎公社;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它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指的是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选C项;第一次系统提出社会主义理论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排除A项;巴黎公社革命发生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排除B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十月革命,不是巴黎公社革命,排除D项。

【答案】C

26.关于俄国二月革命,苏联时期的观点认为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俄国一些学者提出二月革命后各地几乎没有两个政权并存的现象,地方的实际权力没有转到临时政府新任命的委员手中。这一变化反映出( )

A.观点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B.苏联时期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C.历史认识受到时代的影响D.详实史料会得出正确历史评价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㈡十月革命的胜利;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题干反映对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问题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识,说明历史认识受到时代的影响,故选C项;历史真相是由众多的史料证明的,不是由观点的新旧程度决定的,排除A项;题干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不能表明苏联时期的评价更客观公正,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对二月革命的政权并存问题的不同认识,并没有提供“详实史料”,排除D项。

【答案】C

27.1954 宪法总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这反映出宪法的突出特点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B.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标志着三大改造完成D.中国第一部成文宪法

【考点】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⒊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与1954年宪法;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材料“1954 宪法总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可知宪法的突出特点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选B项;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排除A项;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标志着三大改造完成,排除C项;《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排除D项。

【答案】B

28.表1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

表一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

B.州郡等地方行政机构权力变化不大

C.调整地方行政层级减轻中央负担

D.调整地方行政层级加强对地方控制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古跨朝代选择题;表格逻辑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从秦朝到元朝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结合所学可知,增设地方行政层级有利于分化地方事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不符合君主专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而不是地方行政机构权力的变化,排除B项;地方行政层级设置过多,不利于降低行政成本,而且加重了中央的负担,排除C项。

【答案】D

29.薄伽丘《十日谈》中有篇《裁判官的故事》,故事中一个财主在酒后说: “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间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

A.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B.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C.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D.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与材料无关。C 项倡导理性是启蒙运动。D项“灵魂获救”没有体现。材料中财主因酒后亵渎耶稣获刑,却因贿赂获释,说明教会的禁欲与腐败,因此,正确答案是B。

【答案】D

30.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由此可知( )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最新 福建省福州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题(有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 高二历史试题 (完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的表格中。) 1.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法家、道家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D.墨家、法家 2.《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此记载体现了 ( ) A.以民为本 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3.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4. 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由此可见二者争执的关键是 ( ) 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5.《明朝史话》说:“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他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材料中的“他”是( ) A.程颐 B.王阳明 C.黄宗羲 D.李贽 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 A.培养人才,重视教育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完整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新汶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一、历史试题评价 本次历史考试的试卷的综合难易程度为:中。主观试题的难易程度为:中;客观选择题的难易程度为:较难。 二、考试结果评价: 1.本次期中历史学科的考试,优秀分数线为:80分,及格分数线为:60 分。 2我校.高二历史组的总体成绩平均分是57.3分, 3.个人单科成绩最高的是:成绩是87.5分。 历史 学校人数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最高分 一中49973.02242.08484.56995.5 一中北 55972.46237.38885.86896.5校 新泰中 26872.53443.65784.32895.5学 汶中47957.3 1.878943.42487.5 二中39160.01 4.092157.03385.5 汶城14964.68814.76564.4390 全市234566.92224.86170.57696.5 三、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试卷和学生的成绩,结合学生自己的反思,感觉成绩不佳的原因如下: 1、对于基础及拓展练习的掌握情况,落实不是很到位,每堂课校对后,学生只是抄去了答案,学生没有真正地掌握了知识点。 2、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不少同学因为不注意及时巩固,致使基础知识上丢分。比如说客观题的第 3、10小题在课堂上练习时,学生大部分会做,但是这次却只有少数学生做对。 3、审题能力不强,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4、主观题在写答案时,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写得不是很准确,细节问题没注意。

5、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只是凭感觉写,并没有真正地去记忆。 6、作为任课教师,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督促的还不够耐心,对于学生答题技巧的指导也有欠缺。 四、下半学期的工作思路 1、下一阶段,将想方设法使学生能切实有效地掌握基础及拓展练习上的各知识点,记忆应识记的内容,掌握应理解的知识。 2、期中考后,将进行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重难点再次重点讲解,并进行测试检查,每周一次,以促使学生能及时掌握知识。 3、从期中成绩来看,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史实还是很模糊的,下一阶段将针对高考大纲,整理有针对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去记忆,并通过基础训练及拓展训练的练习题加以训练和指导,以巩固基础知识并适当拓展。 4、把握好考后到期末考试这段时间学生的状态与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期末考的爆发力。 5、努力做好因材施教,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大大提高优秀率,降低不及格人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对于差生将采取“死盯”的措施。 希望通过分析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争取把成绩跨上一个新台阶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解析

遂川二中2019—2020年度高二历史期中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先秦孔孟儒学中,儒家的代表们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仁”、仁政”、”仁义”、”王道”等。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看,这些观点提出的本质性原因是() A. 反对春秋、战国的不义战 B. 为新兴地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C. 对奴隶制度衰落的反思 D. 儒家是广大下层民众的政治代言人【答案】C 【解析】 【详解】夏商周以来到春秋战国,奴隶制统治因暴政而衰落,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儒家思想希望统治者奉仁、行德、尊礼,以挽救日益衰落的奴隶制度,故C符合题意;反对不义战争是墨家思想,故A不符合题意;为新兴地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的是法家思想,故B不符合题意;广大下层民众的政治代言人是墨家,故D不符合题意。 2.上天有四季,君王有四政,四政好像四季,类别相通。轻赏是春季,重赏是夏季,惩罚是秋季,刑戮是冬季,赏赐刑罚不可以不具备,好像春夏秋冬不可以不具备。以上反映的是 A. “独尊儒术” B. “三纲五常” C. “天人感应” D. “天人合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是把“上天”和君王的政治相联系,用四季和君王政治相匹配。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D正确;“独尊儒术”是指罢黜百家思想,独尊儒学,A错误;“三纲五常”是指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制度,B错误;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点睛】"天人合一",为哲学思想,"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天人合一"哲学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3.学者蔡仁厚提出:“(理学)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于世”。这表明他认为理学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集中表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剧增 B、雇佣劳动力增加 C、资本积累速度加快 D、封建主阶级衰落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的到来,主要由于 A、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胜利 B、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C、是人类历史的伟大进步 D、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3、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B、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 C、为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 D、影响涉及亚洲、拉美 4、雅各宾派上台后,为扭转时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项是 A、惩治嫌疑犯法令 B、限价法令 C、土地法令 D、总动员令 5、说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它 A、是英美资本主义之间进行的战争 B、具有反殖民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C、消灭了封建统治阶级 D、目的之一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6、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该国 A、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B、机器制造业已实现机械化 C、两大对立的阶级已经诞生 D、工厂制已取代手工工场 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有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常学③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19世纪60-70年代欧美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下来。这次革命浪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C、资本主义各国的争霸战争 D、欧美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9、18世纪后期,美国发生了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到了19世纪中期美国又爆发了内战。导致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独立后形成的旧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英国殖民势力保留大量残余 C、北方资产阶级与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争夺领导权 D、受19世纪中期革命浪潮的影响 10、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对美国历史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是 A、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彻底废除了奴隶制 C、美国民主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 D、促使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1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能够初步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封建势力的衰退 C、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D、工人运动的兴起 12、英国完全占有印度是在 A、18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期

2019-2020学年 福建省福州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测试题(有详细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上学期期末测试 高二历史试题 (完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的表格中。) 1.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法家、道家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D.墨家、法家 2.《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此记载体现了 ( ) A.以民为本 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3.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4. 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由此可见二者争执的关键是 ( ) 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5.《明朝史话》说:“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他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材料中的“他”是( ) A.程颐 B.王阳明 C.黄宗羲 D.李贽 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 A.培养人才,重视教育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2016-2017年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1)

2016-2017年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满分60分。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2.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5.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

【2019年整理】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卷(B卷) 问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在A、B、C、D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卷。 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4.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筹算法②地动仪③《授时历》④《黄帝内经》⑤《齐民要术》 A.②①③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 ①④②⑤③ D.⑤①④③② 5.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思想不属于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的是 A.人是无知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够完善自己 B.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C.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存在的,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 D、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 7.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满分100 分,时间是90 分钟。考查范围是人教版必修三,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择题48分,非选取题值52分,满分100 分。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卷紧紧围绕必修三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历史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选择题来看,第1、2、5、6、8、10、13、14、20、22、24等题得分较低。 第1题正确选项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荀子的经典语句,学生选错,说明学生的识记方面出现了问题或者说学生没有理解独尊儒术与法家思想的原则一致这个选项的意义。 第2题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都是文化专制政策,讲了3次以上,学生还是选错,说明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到位。 第5题学生选主张儒学为民众服务,说明学生完全脱离了时代,而且对于李贽的儒学的本质认识不清 第6题学生错误多,可能是对于选项“让哲学开始关注人的内心”的不理解,对课本上苏格拉底开始关注人性,关注人的道德这个结论没有理解到位第8题学生错多了,来源于对“因信称义”这个专有名词的不理解

第10题学生的错误的原因是不能根据材料来回答问题,而是照搬我们学过的结论。 第13题错误增多,说明学生读不懂材料,看到“理性”二字就选了康德 第14题,社会达文主义的实质是为侵略扩张寻找借口,讲了许多次竟然还错不能理解。 第20题错的那么多,说明基础知识不扎实,22题同样于此,说明学生的识记还不到家。 第24题学生对于浪漫主义出现的背景特点,还是还理解的不够,认识不清 从主观题来看,答题分数普遍不高,尤其是25(1)、26(1)、26(3)、27(1)、27(2) 、27(3),难度都在5.0以下 第25题第1问,根据材料归纳黄宗羲和西方启蒙思想的观点,答案无论是从材料中还是在平时的讲课中都已涉及,学生不会做,说明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低下,黄宗羲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本质也已经讲过多次,学生还是犯错误,说明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讲课。 第26题的第1问,答案其实就在前面的选择题的选项中,学生不会做说明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存在重大问题,题目读不懂,同时也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极为薄弱。 第26题第3问,分析胡适倡导科学的原因,学生不能够联系课本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作答,学不能致用。学生的迁移能力差。 第27题的第1问分析明清小说特点和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无论是从试卷的材料还是课本中都能找到答案,学生的读题和识记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育才学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25×2=5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春秋战国文化异常繁荣,秦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大发展时期,据此回答1-10题。 1、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商朝占卜的记录 B、具备“六书”构字规律 C、构字规律与今天的汉字基本相同 D、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2、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 A、形制雄伟 B、工艺精湛 C、开始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 D、有大量青铜铭文 3、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重大成就的是() A、最早关于哈雷慧星的记录 B、杠杆和浮力原理 C、“《墨经》光学八条” D、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4、春秋时的天文学家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情况的有() ①最早记录我国的日食和月食②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③首次记录哈雷慧星④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韩非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是 ①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②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③新兴地主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④法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6、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 ①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②太初历③地动仪④麻沸散⑤纸的发明⑥《神农本草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7、关于两汉盛行的乐府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由民歌加工而成②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③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④《两都赋》是乐府名篇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8、下列文物图集中说明了() A、两汉国力强盛 B、两汉艺术丰富多彩 C、两汉建筑技术先进 D、两汉对外交流频繁 9、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①独尊儒术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阴阳五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A、晋楚城濮大战 B、秦始皇巡游天下 C、汉武帝泰山封禅 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大分裂时期,但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文化上也取得许多突出成绩。据此回答11-17题。

山东省菏泽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

高二历史试题(A)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仁”字在《尚书》中开始出现。到了春秋时代,这个字的使用率比较高,其基本意义都是爱人。孔子继承了仁的本意,并将它提升到哲学的高度,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仁”的思想出现于上古时期B.儒学的创立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结果 C.孔子之前,中国没有人本思想D.“仁”的思想被当时社会普遍接受2.有人在评价诸子百家某一学派时说:“事事那样想得开那样机智和通透,几乎可以通向宇宙笼罩四极,那种极度的出世,也真的有些可怕。我们感觉不到……感情——也许它是更内在的、变形的?”这里评价的学派应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3.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解释“王”这个字的写法:王这个字,三横中间一线,就是通天地之人。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间是万物人民,这一竖把三者接通起来就是王了。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孟子B.董仲舒C.李贽D.王夫之 4.唐朝武则天崇佛,唐武宗灭佛,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独尊儒术。这四个实例从本质上说明了() A.思想服务于政治的需要B.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 C.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D.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 5.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呼!”这一思想的最大特点是()A.否定程朱理学B.批判君主专制C.主张君主立宪D.强调经世致用6.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材料表明中国传统科技的突出特点是() A.重人伦,轻自然B.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经验性 C.重视科学实验D.注重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探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9学年(上)高二期中试卷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2.“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这反映了A.封建导致政权衰亡 B.宗室拱卫专制王权 C.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D.封建体制日趋完善 3.宋代一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他论及的制度 A.以三司使作为行政首脑 B.多推行于秦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C.提高了地方政治自主权 D.反映了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4.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秦朝 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 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 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 5.表1为部分正史文献中,对汉代四个皇帝称谓出现频率统计(单位:次)。 表1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工程浩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主要设备购自美国2家公司。斯大林承认,苏联约2 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成的。这 3 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 严重依赖外资推动工业化进程 B. 实行全面的经济对外开放政策 C.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D.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2.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 A=E B. B=H C. B=G D. D=H 3.某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搜集到如下的四幅图片与他研究的主题很契合。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C. 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D.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4.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 多极化趋势正在增强 B. 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本卷共29小题,满分100分。答题需认真读题,审慎思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2.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4.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陈列馆,看到了下列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 A.郎宁:这一组雕塑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寓意 B.苏敬:不对,这一组雕塑作品是想证明古代中国科技发达 C.郎宁:如果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D.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 5.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 A.考古领域在汉代墓葬遗址中发现纸片 B.马克思的论述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蔡侯纸的说法 6.《金史》有这样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这段话主要说明 A.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 B.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普遍地运用在军事上 C.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

湖南省娄底市2014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娄底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文)试题 第I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2.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种思想 ①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②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推行 ③属于没有价值的封建迷信④指出要实行政治的大一统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3.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4.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进,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B.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 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 5.这种文化思潮酝酿于19世纪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遍流行。它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反驳,也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不满与反抗,其中凝结着现代人对自身的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下列作品可以体现这种文化思潮的是 A.《唐璜》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母亲》 6.16世纪初,西欧各国开始掀起宗教改革浪潮的根本原因是 A.罗马教皇的黑暗统治B.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 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D.各国世俗封建主的残酷剥削 7.达尔文在其1871年出版的著作中指出:在自然条件下,一切生物都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能够发生有利变异的物种就能生存和发展,不能发生有利变异的物种就必然被周围环境所淘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

2018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八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德国外长皮洛夫在议会上公开宣称:“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 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文不值的天空。”皮洛夫针对的这两个国家分别是 A.法国英国 B.法国意大利 C.波兰英国 D.比利时西班牙 2.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勋爵说道:“整个欧洲的灯光都在熄灭,我们此生将不会再看到 它们 亮起来了。”格雷勋爵这句话针对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俄国的十月革命 C.德奥建立军事同盟 D.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次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该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马恩河战役 D.东普鲁士战役 4.以下为一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吨) 1917年双方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 ①意大利的倒戈②美国的参战③俄国退出一战④英国的海上封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5.列宁曾经提出过“战争引起革命”和“革命制止战争”的观点。一战期间,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德国的 A.二月革命 B.四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十一月革命 6.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 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以下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巴黎和会期间,虽然出席和会的有27个国家之多,但实际操纵会议的是所谓的“三巨头”, “三巨头”指的是 A.威尔逊克里孟梭劳合·乔治 B.威尔逊克里孟梭张伯伦 C.威尔逊克里孟梭丘吉尔 D.威尔逊克里孟梭罗斯福 8.丘吉尔在《二战回忆录》中写道:“福煦元帅要求今后法国的边界必须延至莱茵河;德国必 须解除武装;其军事体制必须瓦解;它的要塞必须拆毁;德国会变得赤贫;它得负担难以计算的战争赔款……根据《凡尔赛和约》有关领土的条文,德国的领土实际上原封未动,它仍然是欧洲最大的单一民族的国家。福煦元帅听到《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消息之后,十分精确地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丘吉尔认为福煦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 A.《凡尔赛和约》体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埋下世界二十年后冲突的种子 B.《凡尔赛和约》对德国不够严厉,埋下德国在二十年后卷土重来的种子 C.《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过于严厉,埋下德国在二十年后民族复仇的种子 D.《凡尔赛和约》体现了过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埋下新的世界大战的种子 9.劳合·乔治说:“德国人民已经无疑地证明,他们是世界上最有活力和力量的民族之一,但 他们竟然被许多小国所包围,而这些小国中,许多国家的人民过去从来没有组织过一个稳固的政府,他们每个国家却都拥有人数众多的德国人,而这些德国人吵闹着要和自己的祖国合并,我想象不出还会有什么比这种情况更能成为将来产生战争的理由了。”上述材料不能反映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吉安县二中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和谐中国”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下列孔子的名言,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 人际关系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A.“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B.“兼爱”、“非攻”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D.“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2、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 A.“经世致用” B.君民共主思想 C.自由平等 D.重农抑商 3、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电力的火花”将取代“蒸汽大王”而统 治世界。促使这一“取代”实现的理论突破是 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B.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 C.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D.爱迪生发明电灯 4、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时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时就很厌恶孟子,亲 自对《孟子》一书进行删减。下列语句中最有可能被朱元璋删减的是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③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④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对他这种气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6、某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论文。下列选题不正确的是 A.荒唐的嫁接——“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B.以发展实业为首务——康梁的维新思想 C.辛亥革命后的逆流——尊孔复古 D.有请“德赛”两先生——新文化运动 7、某班几个同学正在用文学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 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 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8、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 出现的是 9、“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在举 动上多么文雅!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段话表明作者 A.赞扬了人的自然属性 B.讴歌了人的理性世界 C.肯定了人的尊贵 D.描写了人的潜在力量 10、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 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A.自然权利说 B.社会契约论 C.公共意志论 D.三权分立说 11、《大国崛起·激情岁月》解说词:“伏尔泰和所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同冲 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 那么,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是 A.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 B.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C.打倒等级制度,倡导君主立宪 D.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12、在高二某班的一堂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你认 为其中正确的是 ①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②18世纪中叶,启 蒙运动进入了高潮③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欧洲下层劳动人民的要求④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