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的物理学

建筑中的物理学
建筑中的物理学

一. 建筑中的声学

1.概况

建筑声学是研究建筑环境中声音的传播,声音的评价和控制的学科,是建筑物理

的组成部分。

2.历史起源

有关建筑声学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写的《建筑

十书》。书中记述了古希建筑声学腊剧场中的音响调节方法,如利用共鸣缸和反射面

以增加演出的音量等。当时也曾使用吸收低频声的共振器,用以改善剧场的声音效果。

15~17世纪,欧洲修建的一些剧院,大多有环形包厢和排列至接近顶棚的台阶式

座位,同时由于听众和衣着对声能的吸收,以及建筑物内部繁复的凹凸装饰对声音的

散射作用,使混响时间适中,声场分布也比较均匀。剧场或其他建筑物的这种设计,

当初可能只求解决视线问题,但无意中却取得了较好的听闻效果。

16世纪,中国建成著名的北京天坛皇穹宇,建有直径65米的回音壁,可使微弱

的声音沿壁传播一二百米。在皇穹宇的台阶前,还有可以听到几次回声的三音石。

18~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理论声学的发展。到19世纪末,古典理论声学发展到最高峰。20世纪初,美国赛宾提出了著名的混响理论,使建筑声学进入力学范畴。从20年代开始,由于电子管的出现和放大器的应用,使非常微小的声学量的测量得以实现,这就为现代建筑声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3.研究对象

吸声材料的组合布置和设计适当的反射面,以合理地组织

近次反射声等。

声学设计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声音传播途径

中有效的声反射,使声能在建筑空间内均匀分布和扩散,如在

厅堂音质设计中应保证各处观众席都有适当的响度。另一方面

要采用各种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以控制混响时间和规定的频

率特性,防止回声和声能集中等现象。设计阶段要进行声学模

型试验,预测所采取的声学措施的效果。

建筑声学还要考虑室内声场声学参数与主观听闻效果的关系,即音质的主观评价。可

以说确定室内音质的好坏,建筑声学测量作为研究。探索声学参数与听众主观感觉的

相关性,以及室内声信号主观感觉与室内音质标准相互关系的手段,也是室内声学的

一个重要内容。

在大型厅堂建筑中,往往采用电声设备以增强自然声和提高直达声的均匀程度,

还可以在电路中采用人工延迟、人工混响等措施以提高音质效果。室内扩声是大型厅

堂音质设计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此,现代扩声技术已成为室内声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噪声干扰,除与噪声强度有关外,还与噪声的频谱持续时间、重复出现次数以及

人的听觉特性、心理、生理等因素有关。控制噪声就是按照实际需要和可能,将噪声

控制在某一适当范围内,其所容许的最高噪声标准称为容许噪声级,即噪声容许标准。

4.室内声学

当室内几何尺寸比声波波长大得多时,可用几何声学方法研究早期反射声分布,

以加强直达声,提高声场的均匀性,避免音质缺陷。统计声学方法是从能量的角度研

究在连续声源激发下声能密度的增长、稳定和衰减过程(即混响过程),并给混响时间

以确切的定义,使主观评价标准和声学客观量结合起来,为室内声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当室内几何尺寸与声波波长可比时,易出现共振现象,可用波动声学方法研究室

内声的简正振动方式和产生条件,以提高小空间内声场的均匀性和频谱特性。室内声

学设计内容包括体型和容积的选择,最佳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的选择和确定,吸声

材料的组合布置和设计适当的反射面以合理地组织近次反射声等。声学设计要考虑到

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声音传播途径中有效的声反射,使声能在建筑空间内均匀分

布和扩散,如在厅堂音质设计中应保证各处观众席都有适当的响度。另一方面要采用

各种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以控制混响时间和规定的频率特性,防止回声和声能集中

等现象。设计阶段要进行声学模型试验,预测所采取的声学措施的效果。

5.应用

1.建筑物空气声隔声的能力取决于墙或间壁(隔断)的隔声量。

2.直接对楼厂房间造成噪声干扰。

3.在机械设备下面设置隔振器,以减弱振动,是建筑设备隔振的主要措施。隔振器已

由逐个设计发展成为定型产品。

二. 建筑构造学

1.概况

建筑构造学是研究建筑物的构成、各组成部

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技术经济和艺术造

型要求提供合理的构造方案,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

2.历史

中国先秦典籍《考工记》对当时营造宫室的屋顶、墙、基础和门宙的构造已有记述。唐代的《大唐六典》,宋代的《木经》和《营造法式》,明代成书的《鲁班经》和清

代的清工部《工程做法》等,都有关于建筑构造方面的内容。

公元前一世纪罗马维特鲁威所著《建筑十书》,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四论》和《五种柱式规范》等著作均有对当时建筑结构体系和构造的记述。在19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和建筑物理等学科的成长,建筑构造

学科也得到充实和发展。

3建筑结构

建筑构造设计建筑结构是构成建筑物并为使用功能提供空间环境的支承体,承担

着建筑物的重力、风力撞击、振动等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荷载;同时又是影响建筑构造、建筑经济和建筑整体造型的基本因素。为此就要研究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和构造形式的

选择;影响建筑刚度、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因素;结构与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关系等。建筑结构体系的类型,基本可分为: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和骨架结构建筑,装配式建筑和工具式模板建筑,筒体结构建筑、悬挂结构建筑薄膜建筑和大跨度结构建筑等。

3.建筑物

对于建筑物来说,屋顶、墙和楼板层等都是构成建筑使用空间的主要组成部件,

它们既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又都是建筑物的围护构件。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抵御和防

止风、雨、雪、冻、地下水、太阳辐射、气温变化、噪声以及内部空间相互干扰等影响,为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创造条件。

3.建筑功能

按照建筑功能需要而设置的构件和设施,包括楼梯、台阶、阳台、雨篷、栏杆、隔断、门、宙、天宙、火墙、火炕和房屋管道配件等。建筑配件除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外,均有艺术造型方面的要求,在习惯上把中国古代属于小木作范围的如门、宙、栏杆、隔断、固定家具以及顶棚、地面、墙面等构件归入建筑装修。

4.建筑装饰

单纯为了满足视觉要求而进行艺术加工的则归入建筑装饰。建筑装修和装饰同建筑的艺术表现和使用功能有密切关系。为此,就要研究构配件的功能、造型、尺度、质感、色彩以及照度等有关问题。

为了防止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或破坏,必须研究下述问题,并采取安全措施,如建筑防火、建筑防震建筑防爆、建筑防尘、建筑防腐蚀、建筑辐射防护、建筑屏蔽、地下,室防水、外墙板接缝防水以及变形缝等。

5.建筑构造

建筑构造是为建筑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现代化的建筑工程如果没有技术依据,所作的,设计只能是纸上的方案,没有实用价值可言。建筑构造作为建筑技术,自始至终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即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等每个步骤。

6.等级划分

对建筑物结构作质量上的等级划分,有助于确定建筑险保险费率。一等建筑: (1)房架用钢骨水泥、砖石或钢结构; (2)内外墙、地坪、楼坪、扶梯用钢骨水泥、砖石或钢结构; (3)房顶用水泥、瓦片、砖石、铁皮、石棉、沥青或油毛毡。二等建筑: (l)房架、地坪、楼坪、扶梯用木结构; (2)内外墙主要用砖石、水泥或其它不易燃烧的材料;

(3)房顶用砖瓦、铁皮、石棉、沥青或铺石屑的油毛毡。三等建筑: 凡次于前两等级的建筑物均属三等建筑。同时按照建筑物重要程度可将建筑物分为四个等级,一类建筑: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建筑,使用年限在100年以上;二类建筑:普通建筑,使用年限为50~100年;三类建筑: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使用年限为25~50年;四类建筑:临时性建筑,使用年限在十五年以下。

三. 建筑力学

1 概况

建筑力学是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

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的基建筑力学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建筑结构和构件在各种条件下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问建筑力学题的能力。在正文中还介绍了两版建筑力学的图书信息。

2.发展简史

力学知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在生产劳动中

的经验。人们在建筑、灌溉等劳动中使用杠杆、斜面、汲水

器等器具,逐渐积累起对平衡物体受力情况的认识。古希腊

的阿基米德初步奠定了静力学即平衡理论的基础。古代人还

从对日、月运行的观察和弓箭、车轮等的使用中,了解一些

简单的运动规律,如匀速的移动和转动。

但是对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只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以后才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16世纪到17世纪间,力学开始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学科。伽利略通过对抛体和落体的研究,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最早阐明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提出加速度的概念,提出惯性定律并用以解释地面上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17世纪末牛顿继承和发展前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提出力学运动的三条基本定律,使经典力学形成系统的理论。根据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解释了地球上的落体运动规律和行星的运动轨道。伽利略、牛顿奠定了动力学的基础。此后两个世纪中在很多科学家的研究与推广下,终于成为一门具有完善理论的经典力学。

3. 研究方法

力学研究方法遵循认识论的基本法则:实践——理论——实践。力学家们根据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特别是定量观测的结果,根据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数据,或者根据为特定目的而设计的科学实验的结果,提炼出量与量之间的定性的或数量的关系。

为了使这种关系反映事物的本质,力学家要善于抓住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撇弃或暂时撇弃一些次要因素。力学中把这种过程称为建立模型。质点、质点系、刚体、弹

性固体、粘性流体、连续介质等是各种不同的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可以运用已知的

力学或物理学的规律,以及合适的数学工具,进行理论上的演绎工作,导出新的结论。依据所得理论建立的模型是否合理,有待于新的观测、工程实践或者科学实验等加以

验证。在理论演绎中,为了使理论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更广泛的适用性,往往采用一

些无量纲参数如雷诺数、马赫数、泊松比等。

这些参数既反映物理本质,又是单纯的数字,不受尺寸、单位制、工程性质、实

验装置类型的牵制。力学研究工作方式是多样的:有些只是纯数学的推理,甚至着眼

于理论体系在逻辑上的完善化;有些着重数值方法和近似计算;有些着重实验技术等等。而更大量的则是着重在运用现有力学知识,解决工程技术中或探索自然界奥秘中

提出的具体问题。现代的力学实验设备,诸如大型的风洞、水洞,它们的建立和使用

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技术项目,需要多工种、多学科的协作。应用研究更需要

对应用对象的工艺过程、材料性质、技术关键等有清楚的了解。在力学研究中既有细

致的、独立的分工,又有综合的、全面的协作。

4.环境力学

环境力学是力学与环境科学相互结合而形成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环

境中的变形、破坏、流动、迁移及其伴随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和导致的物质、动量、能量输运,定量化描述环境的演化规律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环境力学的发

展十分有利于深化人们对环境问题中的物理过程和基本规律的认识,促进环境问题的

定量化研究。

21世纪的环境力学研究,既要注重学科发展的自身规律和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国家需求和工程实际,将机理研究、规律分析与防治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中国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中国的环境力学研究必须抓住一个基础(复杂介质流动和多过

程耦合)、两个经济发展地区(西部和沿海)、三个方面(水环境、大气环境、灾害

与安全),确立重点发展领域,促进学科的发展。一方面,强调环境力学中的共性科

学问题,包括:(1)环境流动与输运的基本方程和求解方法;(2)气、液、固界面的耦合;

(3)多相、多组分、多过程,以及多尺度的耦合分析等;(4)“环境力学”中模型实验的尺度效应问题等。另一方面,瞄准西部开发和沿海经济开发,以及重大工程和影响的实

际环境问题,包括:(1) 西部干旱、半干旱环境治理的动力学过程—土壤侵蚀机理、

沙尘暴形成和输送机理、以及荒漠化治理;(2)以水或气为载体的物质输运过程—污染

物排放过程的精确预报、河口海岸泥沙、污染物输运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规律;(3)重大环境灾害发生机理及预报—热带气旋、风暴潮、洪水预测、滑坡、泥石流产生机理、全球变暖等。

四. 建筑热工学

1.简介

建筑物常年经受室内外各种气候因素的作

用。属于室外的气候因素有太阳辐射、室外空

气的温湿度、风、雨、雪和地下建筑物周围的土壤或岩体的温度和裂隙水等。这些因

素所起的作用,统称为室外热湿作用。由于室外热湿作用经常变化,建筑物围护结构

本身及由其围成的内部空间的室内热环境也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属于室内的气候因

素有进入室内的阳光、空气温湿度、生产和生活散发的热量和水分等。这些因素所起

的作用,统称为室内热湿作用。室内外热湿作用的各种参数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

它不仅直接影响室内热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

2.建筑热工规范

保证建筑热工质量的法定文件。它对改善建筑物使用功能,提高室内热环境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发挥投资的经济效益和节约能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技术经

济较发达的国家大都订有建筑热工规范,其基本内容包括:建筑热工学的名词、定义、符号和单位;室内外热工计算参数和建筑气候分区;对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防潮和

空气渗透的技术要求;设计标准、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的有关规定等。建筑热工规范

一般随着国家技术经济的发展不断修订、补充、完善。总的发展趋势是在技术要求和

规定中将功能、经济和节能结合起来。

3.建筑热工测试

测量室外热湿参数、室内热环境的参数和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检验建筑热工设计

效果的技术。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热流和微气压的测量。

(1)温度测量通常采用铜-康铜热电偶测量温度。用热电偶测量建筑材料表面温度时,宜将导线沿等温面布置,导线的长度约10~15厘米。测量围护结构内部温度时,也可采用此法。用热电偶测量空气温度时,应加通气良好的铝箔屏障罩,以减少

环境热辐射的影响。还可采用半导体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石英温度计测量温度。

(2)空气相对湿度的测量通常用通风式干湿球温度计(阿斯曼温度计)、

毛发湿度计、电阻湿度计、颜色湿度计。把干湿球温度计中的水银温度计改为热电偶,可远距离测量空气相对湿度。测量固体湿度的基本方法是吸收和烘烤称重。

(3)热流测量可用热流计、热辐射强度计、对流热流计等进行测量。热流计是冷热结点分别布置在电绝缘薄片两个侧面上的热电堆。电绝缘薄片沿物体等温线布置时,通过此薄片的比热流q与热电堆所产生的电动势E成正比,即:q=cE。式中c是热流计的系数。热辐射强度计是冷热结点同在一个面上的热电堆。把热结点涂黑,冷

结点涂白,即可测定阳光的热辐射强度;把热结点涂黑,冷结点用铝箔屏蔽,即可测

定物体的热辐射强度。为消除气流的影响,还要在这类仪器上加一云母制成的罩。对

流热流

(4)微风速测量常用的仪器有:①电热风速计,是根据一根通电流加热的电热丝,按不同风速下升温不同的原理制成的;②卡他温度计,根据此温度计的冷却值测

量微风速;③多普勒激光风速计,根据照射于运动微粒上的单色激光的频移效应测量

风速;④转杯风速计,测量不定向的风速;⑤叶片风速计,测量定向的风速。

(5)微气压测量

用橡皮管接到连通器上出现的水柱差来计量,为将这个水柱差放大,通常采用倾斜管

读数,称倾斜微压计。微压计配上测压管,还可测量流体中动压力、静压力、全压力

以及风速。

4.展望

现代人对居住、劳动生产场所的热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建筑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建民用建筑设计都是以人为主体

筑热工学的研究内容也不断深化。早期的建筑热工设计一般都采用简化的稳定或

非稳定传热理论计算,逐步被更精确的动态模拟计算所替代。

建筑热工学领域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后,又使过去若干难以计算的热工课题,如

墙和屋顶等转角处三维温度场的计算、房间内部热环境变化(室温波动)等,都可以

用电子计算机获得迅速和精确的计算结果。此外,随着城市、乡镇建设的发展,以及

城市热环境的改变,建筑热工学研究领域逐步扩大到建筑群体的热环境的改善和利用。

5.分支学科

建筑学概述、建筑物理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建筑声学、建筑经济学、建

筑构造学、建筑设计学、室内声学、室内设计学、园林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工

程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滨海水文学、道路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桥梁

工程学、水利工程学。

五.建筑设计学

1.简介

在古代,建筑技术和社会分工比较单纯,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施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往往也就是设计者。在欧洲,由于以石料作为建筑物的主

要材料,这两种工作通常由石匠的首脑承担;在中国,由于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这两种工作通常由木匠的首脑承担。他们根据建筑物的主人的要求,按照师徒相传的成规,

加上自己一定的创造性,营造建筑并积累了建筑文化。建筑施工在近代,建筑设计和

建筑施工分离开来,各自成为专门学科。这在西方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萌芽,到产业革命时期才逐渐成熟;在中国则是清代后期在外来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2.建筑艺术

艺术形象由于人们在建筑物内是循着交通路线往来的,建筑的艺术形象又是循着

交通路线逐一展现的,所以交通路线的巧妙设计还影响人们对建筑物的艺术观感。

与使用功能布局同时考虑的,还有不同大小、不同高低空间的合理安排问题。这不只

为了节省面积、节省体积,也为了内部空间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考虑艺术效果,通

常不但要与使用相结合,而且还应该和结构的合理性相统一。

建筑物形式至于建筑物形式,常是上述许多内容安排的合乎逻辑的结果,虽然有它本身的美学法则,但应与建筑物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脱离内容的外形的美,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而扎根于建筑物内在因素的外形美,即内在美、内在哲理的自然表露,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

建筑图纸施工图和详图主要是通过图纸,把设计者的意图和全部的设计结果表达

出来,作为工人施工制作的依据。这个阶段是设计工作和施工工作的桥梁。施工图和

详图不仅要解决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和具体做法,还要从艺术上处理细部与整体的相

互关系。包括思路上、逻辑上的统一性,造型上、风格上、比例和尺度上的协调等,细部设计的水平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建筑的艺术水平。

3.设计程序

为了使建筑设计顺利进行,少走弯路,少出差

错,取得良好的成果,在众多矛盾和问题中,先考

虑什么,后考虑什么,大体上要有个程序。

搜集资料设计者在动手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掌握各种有关的外部条件和客观情况: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地质、自然环境等;城市规划对建筑物的要求,包括用地范围的建筑红线、建筑物高度和密度的控制等,城市的人为环境,包括交通、供水、排水、供电、供燃气、通信等各种条件和情况;使用者对拟建建筑物的要求,特别是对建筑物所应具备的各项使用内容的要求;对工程经济估算依据和所能提供的资金、材料施工技术和装备等;以及可能影响工程的其他客观因素,这个阶段,通常称为搜集资料阶段。在搜集资料阶段,设计者也常协助建设者做一些应由咨询单位做的工作,诸如确定计划任务书,进行一些可行性研究,提出地形测量和工程勘察的要求,以及落实某些建设条件等。

初步设计设计者在对建筑物主要内容的安排有个大概的布局设想以后,首先要考虑和处理建筑物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其中包括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建筑物对城市交通或城市其他功能的关系等。这个工作阶段,通常叫做初步方案阶段。

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建筑师可以同使用者和规划部门充分交换意见,最后使自己所设计的建筑物取得规划部门的同意,成为城市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对于不太复杂的工程,这一阶段可以省略,把有关的工作并入初步设计阶段。

技术设计技术设计阶段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阶段,也是整个设计构思基本成型的阶段。初步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的合理布置。要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用途合理安排,各得其所。这不仅出于功能上的考虑,同时也要从艺术效果的角度来设计。当考虑上述布局时,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建筑物各部分相互间的交通联系。交通贵在便捷,要尽可能缩短交通路线的长度,这不仅为节省通道面积,收到经济效益,而且可使房屋内部使用者来往方便,省时、省力。

4.现代发展

当前,电子计算机的利用越来越广泛深入,电子计算

机辅助建筑设计正在促使建筑设计这门科学技术开始

向新的领域发展。建筑设计的"方法论"已成为一门新

学科。这就是研究建筑设计中室内声学错综复杂的各

种矛盾和问题的规律,研究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程序关系,从而建立某种数学模式或图象模式,利用电子计算机,帮助设计者省时省力地正确解决极为复杂的问题,并替代人力,完成设计工作中繁重的计算工作和绘图工作。这个新的动向虽仍处于开始阶段,但它的发展必将为建筑设计工作开辟崭新的境界。

第五讲建筑物理详解

第五讲: 第3章:建筑保温节能设计 建筑的体型与围护结构的设计 围护结构的作用 建筑保温问题 ●在我国大约有占全国总面积70%的地区冬季室内需要采暖。这些地区的建筑在设计上既要考虑保证良好的室内热环境,还要注意节省采暖的能耗和建造费用,即需要注意建筑保温问题。 ●建筑保温包括: 建筑方案设计中的保温综合处理 围护结构保温 本讲主要内容 ●5.1:建筑保温与节能设计策略 ●5 2:非透明围护结构的保温与节能 ●5.3:保温材料与构造 ●5.4:透明围护结构的保温与节能 ●5.5:被动式太阳能利用设计 5.1 建筑保温与节能设计策略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为了保证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一方面加强建筑保温,另一方面有采暖设备提供热量。 ●当建筑本身设计有良好的热工性能时,维持室内热环境需要的供热量较小;反之,建筑本身的热工性能较差时,则不仅难以达到应有的室内热环境标准,还将使供暖能耗大幅度增加,甚至在围护结构内表面或内部产生结露、受潮等。 ●在进行建筑保温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处理措施: 充分利用太阳能 ●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一般包括两方面的涵义:

●一是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太阳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将其作为采暖能源,可以节约常规能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二是从卫生角度考虑;太阳辐射中的短波成份有强烈的杀菌防腐效果,室内有充足的日照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 2)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 ●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通过门窗口或其他孔隙进入室内,形成冷风渗透,冷风渗透量愈大,室温下降愈多;一般砖混结构空气渗透所致热耗占采暖热耗的1/4~1/3; ●二是作用在围护结构外表面上,使对流换热系数变大,增强外表面的散热量,外表面散热愈多,房间的热损失就愈多。 ●对寒冷地区的建筑,从体型上考虑节能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尽量节省外围护结构面积;二是使建筑物能充分争取到冬季的日辐射得热。如体型过于复杂,外表面面积较大,热损失越多。 对同样体积的建筑物,在各面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情况均相同时,外围● 护结构的面积愈小则传出的热量愈小。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用“体型系数”(S)来表示,即一栋建筑的外表面积F0与其所包围的体积V0之比,S= F0 / V0 体型系数(S) 如建筑物的高度相同,则其平面形式为圆形时体形系数最小,依次为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其他组合形式。 体型系数(S) ●建筑层数对体型系数及单位面积耗热也有很大影响。在同样建筑面积的情况下,一般是单层建筑的体型系数及耗热量比值大于多层建筑。 ●一般是总建筑面积愈大时,要求建筑层数也相应加多,对节能有利。 建筑物的体形系数是控制建筑采暖能耗的一个重要参数 ●1、针对建筑的功能、规模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科学的确定保温系统,注意保温系统的材料选择、性价比、施工技术等。 ●2.做好建筑围护结构特殊部位的保温,如外墙转角,内外墙交角,女儿墙、出挑阳台等。 ●如在严寒地区对建筑保温节能构造设计八项要求:P60 6)建筑物具有舒适、高效的供热系统 ●当室外气温昼夜波动,为使室内热环境能维持所需的标准,除了房间应有一定得热稳定性外,在 供热方式供热的间歇时间不宜太长,以防夜间温度达不到基本的热舒适标准。

建筑物理 第三版(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1.4章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课后习题答案 1.4章 1.建筑防热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建筑防热的途径有: (1)减弱室外的热作用。 (2)窗口遮阳。 (3)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 (4)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 (5)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2.何谓室外综合温度?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1)室外综合温度的定义 室外综合温度是指以温度值表示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对给定外表而的热作用。

(2)室外综合温度的物理意义一般用室外综合温度计算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性能、建筑冷负荷和热负荷。 (3)室外综合温度受影响的因素 主要受到室外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太阳辐射照度、围护结构外表面与环境的长波辐射换热量、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等的影响。 3.由【例1. 4-2】可知,该种构造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隔热要求。拟采取的改善措施是:(a)在钢筋混凝土外侧增加20mm厚的苯板(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下同);(b)在钢筋混凝土内侧增加20mm 厚的苯板。试分别计算这两种构造方案的内表面温度是否能满足要求?哪种构造方案的效果更好? 己知:苯板的热工指标为:干密度P o=30kg / m3;导热系数入=0. 042W / (m -K);蓄热系数S24=0. 36W / (m2 ? K)。 答:略 4.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是否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试

分析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 同。 答:(1)对于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不一定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因为冬季保温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热阻,而夏季隔热则与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蓄热性能密切相关。 (2)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同 ①相同之处在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阻都有一定的要求;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惰性指标也应该满足在谐波热作用下保证有足够的热稳定性的要求。 ②不同之处之在于围护结构保温的设计指标主要是热阻。而围护结构的防热主要的为了控制内表而的最髙辐射温度,因此防热设计的设计指标主要是热惰性指标。 5.屋顶隔热的措施主要有哪些?这些措施的隔热机理是什么? 答:屋顶隔热的措施及其隔热机理是:

(完整版)建筑物理简答题、计算题重点摘要

热工 简答、名词解释、计算题 1、室外综合温度意义 也称为室外气候,是指作用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因素的总称,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首要因素。 2、最小总热阻的意义中[△t]意义及作用 意义:室内空气与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 作用:使用质量要求较高的房间,允许温差较小,相应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较高。(温差越小,最小传热阻越大) 3、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该状态下的空气的露点温度。 4、保温层放在承重层外有何优缺点 优点:1、使墙或屋顶的主要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2、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3、外保温有利于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能防止热桥内部表面局部结露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 缺点:构造较复杂,造价高, 5、说明四种遮阳形式适应的朝向 水平式遮阳:能够有效的遮挡太阳高度角较大、从窗口前方投射下来的直射阳光。就我国地域而言它适用于南向附近的窗口;而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它既可用于南向窗口也可用于北向窗口。 垂直式遮阳:有效的遮挡太阳高度角较小、从窗侧向斜射过来的直射阳光,主要适用于北向、东北向和西北向附近的窗口。 综合室遮阳:有效的遮挡从窗前侧向斜射下来的、中等大小太阳高度角的直射阳光,主要适用于东南向或西南向附近的窗口,且适应范围较大。 挡板式遮阳:有效的遮挡从窗口正前方射来、太阳高度角较小的直射阳光,只要适用于东向、西向附近窗口。 6、气候通过那些途径作用于建筑 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等 7、传热的几种方式以及各自的机理? 导热:当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或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 对流: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互相掺混而传递热量。 热辐射: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由于物体原子中的电子振动或激动,就会从表面向外界空间辐射出电磁波。(内能电磁波能内能) 8、P138、例1.5-4 9、节能建筑热工设计控制指标有哪些 名词解释 a、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辐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 b、相对湿度:一定大气压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绝对湿度(水蒸气分压力)之比。建筑热工设计中常用来评价环境潮湿程度。

西南交大建筑技术科学考研经验(有间快题)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技术考研经验(有间快题) 一、建筑类到底都有哪些方向啊? 建筑学专业(不论学硕或专硕)均包括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建筑技术(三大方向),建筑技术方向只有学硕招。 ①学硕需要在学校呆满3年; ②学硕颁发工学硕士。学硕无论本科来自外专业还是本专业,本专业通过评估与否,都统一颁发工学硕士; ③学硕和专硕学费一样,奖学金评定公平; ④考试科目均一致,学、专硕的英语也是考英语一。 注意: 录取的时候技术方向和学硕的设计和历史方向一起录取,但不分方向,从高到低录取,但是会有一个平衡,比如技术方向今年进复试的特别多,可能刷的也会多一些,从这几年来看,交大的录取是很公平的。 二、建筑技术考研与其他方向相比有什么优势和特点? ①考研难度比设计与历史方向低 这是建筑技术最直观的特点,得益于考研所考的两门专业课。建筑技术考的两门专业课分别为建筑物理和建筑构造,这两门课的特点是需要记忆的点多,可以说是“背多分”,所以专业课的成绩一般比其他方向要高,录取更有优势。 ②入学后与其他方向所享受的资源一致 这是因为交大的建筑学培养方案里,建筑技术的划分并没有很明确。比如,你学技术方向,依然可以选设计方向的老师作为自己的导师,甚至可以选院长,另外还可以选设计和历史方向的一些专业课,上课的老师和能享受的资源和其他方向无异。 ③毕业相对简单 这是因为,建筑技术方向的毕业论文,涉及定量的点相对较多,无论声、光、热,还是详图大样,都可以量化来进行研究,因此,容易出成果。而设计和历史方向,则需要比较深厚的理论积淀,才能写出比较创新的文章,因此,设计和历史方向的毕业要稍难。

④就业与其他方向无差别 目前就业市场来看,建筑学毕业的学生主要去向是设计院和地产公司。设计院比较缺人,所以他才不管你的研究方向,只要你肯加班,肯熬夜,抢着要,有一家国内较大的民营设计院HR请我帮他在交大宣传招人,明确给我说,只要你交大的学生来,我就要,来多少,要多少,越多越少,所以,方向并不影响。至于地产公司,他们的HR是人力资源部门的,根本不知道建筑学还分方向,你的专业是建筑学就足够了,也不要求你会画图,需要你能管理和协调,沟通的能力。 ⑤报考时不限制专业和学历,且录取时无歧视 建筑技术录取上的,大部分比例都是跨专业的,尤以土木,工程造价,工民建等专业的人为多。因为建筑技术方向的研究需要多学科背景,建筑技术的导师也多为跨专业,因此,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往往更能碰撞出学术火花。另外,专科学历也能报考,且无歧视。跨专业和专科的同学会在复试加试两门专业课,难度较低。 二、报考情况。 去年约80人左右报考。从去年来看,技术录取10个左右,保送生无保学硕的,保送生一般只能保设计和历史方向,竞争相对来说小)。 三、关于统考初试 (一)英语 考研英语和四六级不一样,考的方向也不同,考研英语经常给你下陷阱。2015年的考研英语让我汗颜,出现了很多生僻单词,所以英语单词是基础,必须每天都要夯实。 单词:首先核心词汇3300,49个单元,好好规划,网上有一个17天搞定GRE的计划表,可以参考。利用碎时间去背单词,贵在反复,同时掌握一词多义,考研一般不会考常用的词义,考的都是偏意。你可以结合历年真题来背诵,有本新航道的书,把所有年份的真题整理好了,然后把单词摘出来反复记忆。直到考试前一天都要一直背诵单词,切不可背过就觉得可以记住了。 阅读:我参加了春季班,觉得没啥用,辅导班就是给你讲讲基础,基础不好的人觉得他老牛了,其实不然。但是辅导班主张划句子成分,剖析长难句,这点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后来在网上下了宫东风的阅读分析音频,对于以前几年的分

建筑物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建筑物理第1.1章课后练习题 (1)为什么从事建筑设计的技术人员需要学习热环境知识、研究热环境问题? 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房屋中将广泛采用各种先进的采暖和空调设备;因此,建筑热工学的知识,对提高设计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节约能源消耗,降低采暖和空调费用,取得全面的技术经济效果,意义尤为明显。 (2)人体有哪几种散热方式?各受哪些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答: 1.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主要决定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及对外作机械功的效率; 2.对流换热:取决于着衣体和空气间的温度差、气流速度以及衣着的热物理性质; 3.辐射换热:是在着衣体表面与周围环境表面间进行的,它取决于两者的温度,辐射系数,对位置以及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 4.人体的蒸发散热:它与空气流速、从皮肤表面经衣服到周围空气的水蒸气压力分布、衣服对蒸汽的渗透阻等因素有关。 (3)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参数有哪些?它们各自涉及哪些因素? 答:人体舒适度与人体本身和室内热环境有关;其中人体本身包含人体产热量、衣着情况;室内热环境包含室内空气湿度、温度、气流速度、环境辐射温度四个因素。 (4)为什么人体达到了热平衡,并不一定就是热舒适? 答:人体达到热平衡是达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Δq= qm ±qc ±qr –qw W / m 2由于式中各项还受一些条件的影响,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动,许多种不同的组合都可以满足上述热平衡方程,但人体的热感却可能有较大差异。换句话说,从人体热舒适考虑,单纯达到热平衡是不够的,还应当使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 (5)评价热环境的综合指标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A:有效温度:根据半裸或者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映的瞬时热感,作为决定各因素的综合评价标准。不足:对湿度影响估计过高,未考虑热辐射影响 B热应力指数:是人体所需的蒸发散热量与室内环境条件下最大可能的蒸发散热量之比。不足:只适用于空气温度偏高,衣着单薄的情况,常用于夏季 C预计热感觉指数:为全面评价室内热环境参数以及人体状况(活动与衣着)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丹麦学者房格尔在实验研究,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预计感觉指数。根据房格尔热舒适方程,绘制的线图,可以根据房间的用途,球的不同衣着及活动量时,确保人体热舒适状态的气候因素的组合,作为设计依据。 D心理适应性模型:是解释自然通风建筑中实际观测结果和PMV预测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并归纳出室内热中性温度和室外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 (7)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室外气候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等 (8)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是如何划分的?它们对设计有何要求? 答: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划分成五个区

建筑物理实验指导书(电子版)

河南理工大学 建筑物理实验指导书 闫海燕职晓晓编 光 班级: 学号: 姓名: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物理实验室

2011年3月

目录 学生试验守则 (2)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实验 实验一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 (3) 实验二建筑日照实验 (5) 第二篇建筑光学实验 实验三照明模型试验 (7) 实验四天然采光模型试验 (9) 第三篇建筑声学实验 实验五驻波管法测定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 (12) 实验六环境噪声测量 (14)

建筑物理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 一、要按时进入实验室并签到,迟到15分钟禁止实验。 二、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回答指导教师的提问,否则应重新预习,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方能进行实验。 三、进入实验室后应保持安静,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准穿拖鞋、短裤和背心,不准抽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废物,保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整齐清洁。 四、做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服从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如实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不得弄虚作假。 五、要爱护仪器设备及实验室内其它设施,节约使用材料。使用前要仔细检查仪器设备,认真填写使用情况登记表,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它物品,对不听劝阻造成仪器设备损坏者,按学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人身事故,防止损坏仪器设备,若出现问题,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护现场,并迅速报告指导教师,待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实验。

七、实验结束后要如实填写“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检查仪器设备、工具、材料无误后方可离开,严禁擅自将实验室任何物品带走。 八、值日人员要认真打扫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九、学生应认真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指导教师批发的报告要认真改正。实验报告交实验指导教师留存。 十、课外到实验室做实验,须经实验室主任同意。 十一、学生因病、事假缺实验者,可凭假条找任课教师补做实验。因旷课缺实验者,必须写出检查,经辅导员签字同意后,方可补做实验。 十二、学生未完成实验室安排的全部实验无权参加最后考试。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实验 实验一: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 指导老师: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温湿度计 热舒适度仪 自动气象及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大学建筑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物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习题 1-1、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1-2、为什么说,即使人们富裕了,也不应该把房子搞成完全的“人工空间”? 答:我们所生活的室外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它要求人有袍强的适应能力。而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的降低,使人逐渐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 答: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当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严格地说,每一传热过程部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 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接触的空气、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 而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4、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在辐射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 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如:白色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最强,对于长波辐射,其反射能力则与黑色表面相差极小。而抛光的金属表面,不论对于短波辐射或是长波辐射,反射能力都很高,所以围护结构外表面刷白在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是非常有效的,而在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刷白是不起作用的。 1-5、选择性辐射体的特性,对开发有利于夏季防热的外表面装修材料,有什么启发?

浙大_建筑物理00-05年真题整理版(带答案解析)

浙江大学建筑学建筑物理历年试题 2000年 建筑热工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最小传热阻:是设置集中采暖设备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最低要求,能够保证在系统正常供热及室外实际空气不低于室外计算温度的前提下,围护结构内表面不致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P56 2材料蓄热系数:在建筑热工学中,把无限厚的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与温度波动振幅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谐波作用下的“材料蓄热系数”。 P46 3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边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为该状态的下空气的露点温度。 P77 4遮阳系数:是指在照射时间内,透过有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无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P123 5热舒适必要条件: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量正好与人体所处环境的热交换量处于平衡状态。即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有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P6 二简答题 1稳态导热时,材料内部温度的分布直线的斜率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成反比,对么?为什么。 P42-43 答:正确的,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热阻越小,室内外表面的温差就越小,材料内部温度的分布直线的斜率就越小(斜率=温度变化/厚度)。所以成反比。 2简述用普通玻璃制成温室的原理 答:建筑中应用的普通玻璃对于可见光的透过率高达85%,其反射率仅为7%,显然是相当透明的一种材料,但对于红外线却几乎是非透明体。用这种玻璃制作的温室,能透入大量的太阳辐射热而阻止室内的长波辐射向外透射,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P30 3为了更好的组织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哪些问题? 答:1)建筑朝向、间距及建筑群的布局 2)建筑的平面布置与剖面设计 3)房间的开口和通风构造措施P103 4建筑保温与防热所需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答:保温:节省采暖的能耗以及维持室内所需的热环境条件,房屋建筑必须有足够的保温能力。详细答案见 01年简答3 隔热:建筑防热的主要任务是,在建筑规划以及建筑设计中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减弱室外热作用,使室外热量尽量少传入室内,并使室内热量能很快地散发出去,从而改善室内热环境。详细答案见01年简答4 建筑光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采光系数:室内给定水平面上某一点的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的比

(完整版)建筑热工学复习题(答案)

2016年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20分) 1、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B )微米。 A.0.28~3.0 B.0.40~ 0.70 C.0.5~1.0 D.0.5~2.0 2、对于热带地区常有的拱顶和穹顶建筑的优点叙述中,(B )是错误的? A 室内高度有所增加,可使热空气聚集在远离人体的位置 B 拱顶和穹顶建筑是为了建筑的美观需要 C 屋顶的表面积有所增加,室内的辐射强度有所减少 D 一部分屋顶处于阴影区,可以吸收室内部分热量 3、下列的叙述,(D )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 天空和云层的散射 B 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C 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 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4、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C )。 A 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B 扩大绿化面积 C 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 D 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5、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D )是不正确的。 A 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B 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C 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 D 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6、冬季室内外墙内表面结露的原因(D )。 A 室内温度低 B 室内相对湿度大 C 外墙的热阻小 D 墙体内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7、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C )。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8、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B )。 A.小于0.4W/(m*K) B.小于0.3W/(m*K) C.小于0.2W/(m*K) D.小于0.1W/(m*K) 9、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B )?

建筑物理热学重点

室内热环境:由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及壁面热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室内微气 感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与向环境散发的热量相等,即保持人体的热平衡 达到热平衡时:对流:25%-30% 辐射45%-50% 呼吸和无感蒸发25%-30% 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热环境的综合评价:1)有效温度:2)热应力指数:3)预测热感指数: 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室外气候因素、热环境设备影响、其他设备影响、人体活动影响 与建筑密切相关的气候要素: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及降水 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以不考虑夏季隔热;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不考虑冬季保温;温和地区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城市区域气候特点: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3)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4)蒸发减弱、湿度变小;5)雾多、能见度差。 热岛效应:在建筑物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由于地面覆盖物吸收的辐射较多,发热体较多,形成城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改善: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扩大绿地面积;避免形成方形圆形城市面积设计,多采用带型城市。 建筑保温设计的综合处理原则: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防止冷风渗透的不良影响;合理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房间具有良好的热特性。 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导热系数λ:当材料层单位厚度的温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里通过1㎡表面积的热量。(W/(m*k) <0.3的为绝热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材质的影响、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影响。热流强度q: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该壁体的导热热量 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辐射热射线的传播过程叫做热辐射,通过热射线传播热能就称为辐射传热 绝对白体:凡能将辐射热全部反射的物体称为, 绝对黑体:能全部吸收的称为,吸收系数接近于1的物体近似地当作黑体。 绝对透明体或透热体:能全部透过的则称为。 全辐射本领: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波长从0到∞范围的总能量,称作物体的,通常用E表示,单位为W/㎡。 单色辐射本领: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某一波长的能量称为。灰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与黑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相似,且单色辐射本领不仅小鱼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两者的比例为不大于1的常数。 黑度:灰体的全辐射本领与同温度下绝对黑体全辐射本领的比值称为灰体的黑度 选择性辐射体:只能吸收和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能,并且其单色辐射本领总小于同温度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温室效应:用平板玻璃制作的温室能透过大量的太阳辐射热,而阻止室内长波辐射向外透射,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传热系数K:表示平壁的总传热能力。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 热阻:R=厚度d/导热系数λ,热阻+内外表面换热阻=总热阻,总热阻的倒数就是总的传热系数。 封闭空气间层传热:辐射散热70%,对流和导热30%。在建筑围护结构中采用封闭空气间层可以增加热阻,并且材料省、重 量轻,是一项有效而经济的技术措施; 如果技术可行,在围护结构中用一个厚 的空气间层拨入用几个薄的空气间层; 为了有效地减少空气间层的辐射热量, 可以在间层(温度较高一侧)表面涂贴 反射材料防止间层结露 材料的蓄热系数S:在建筑热工中,把半 无限厚物体表面热流波动振幅Aq0与温 度波动振幅Af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谐波热 作用下的“材料的蓄热系数” 材料层热惰性指标D:表示围护结构在谐 波热作用下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R*S 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所含水蒸气重 量称绝对湿度。用f表示,单位g/m3。 相对湿度:指一定温度及大气压力作用 下,空气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饱和蒸 汽量的比值,一般用 fai表示。 露点温度td: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 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 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该状态 的空气的露点温度。 结露(冷凝):由于温度降到露点温度 以下,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析出的现象 冷凝界面:最易出现冷凝,而且凝结最 严重的界面,叫做围护结构内部的冷凝 建筑保温的途径:1)建筑体形的设计, 应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的总面积。2)围 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3)争取 良好的朝向和适当的建筑物间距。4)增 强建筑物的密闭性,防止冷风渗透的不 利影响。5)避免潮湿、防止壁内产生冷 凝。 .. 体形系数S=F/V: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 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建筑物采暖耗热量指标:计算采暖期室 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 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 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 位:W/㎡。 经济传热阻:指围护结构单位面积的建 造费用与使用费之和达到最小值时的热 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形式:1保温、承重合 二为一2单设保温层3复合构造 减少窗户的传热损失:1)提高窗框的保 温性能;2)控制各向墙面的开窗面积; 3)提高气密性,减少冷凝渗透;4)提 高窗户冬季太阳辐射得热(N0.25 EW0.30 S0.35) 热桥:在围护结构中,一般都有保温性 能远低于主体部分的嵌入构件,这些构 件的传热损失比相同面积的主体部分的 热损失多,它们的表面温度也比主体部 分低,在建筑热工学中,形象的将这些 容易传热的构件或部分称为热桥。 防热途径:1)减弱室外热作用;2)窗 口遮阳;3)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4) 合理组织自然通风;5)尽量减少室内余 热 室外综合温度:在一般围护结构的隔热 设计中,仅考虑太阳辐射热作用和室外 空气热作用的同时作用,并且将二者的 作用综合起来以单一值来表示,即… 相位差修正系数:temax与Imax的出现 时间不一致,室外综合温度的振幅不能 直接取两者的代数和,而应以其和乘以 系数β予以修正 太阳赤纬角δ: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 所夹的圆心角。(+-23°27′范围) 太阳高度角hs:指太阳直射光线在地平 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向所夹的角 南向为0°,东为负,西为正 太阳方位角As: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 投影与当地平面正南的夹角。 遮阳构件种类及适用方位:水平遮阳: 南向窗;垂直遮阳:东北、北、西北; 综合遮阳:东南、西南;挡板遮阳:东 西向。 外遮阳系数SD:指在照射时间内,透过 有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热量与透过无遮 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外保温优点:可减小热桥部位的热损失, 并防止内表面结露;防止或减少保温层 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对房屋的热稳定 性有利;保护主体结构,大大减少温度 应力变化,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不 占用建筑的使用面积;适用于既有建筑 的改造。缺点;对保温材料要求较高, 要不受雨水冲刷和大气污染;构造复杂, 施工技术要求高;限制外墙装修材料。 内保温优点:不受室外气候因素的影响, 无须特殊防护;对间歇使用的建筑,室 内供热温度上升快。缺点:与外保温的 优点相对,占用室内使用面积。 防止和控制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措施: 合理布置材料层相对位置,保温材料应 尽量布置在蒸汽渗透通路中围护结构的 外侧,使水蒸气进难出易;在蒸汽流入 一侧设置隔汽层;在围护结构内部设置 通风间层或排泄通道;外墙内部设置封 闭空气层。 围护结构的隔热措施:隔热重点是屋顶、 西墙和东墙;外表面做浅色饰面;设置 通风架空层,如通风屋顶、通风墙等;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适应本地区的气候特 点;利用水的蒸发作用和植物对光的转 化降低建筑物温度。 自然通风的组织:建筑朝向、间距及建 筑群的布局;房间的开口与房间通风; 建筑体形与穿堂风的组织;导风构件的 设置 当量温度:当量温度反映了围护结构外 表面吸收太阳辐射热使室外热作用提高 的程度,而水平面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 最大 不稳定传热:通过围护结构的热流量及 围护结构的内部温度分布随时间而变 动,这种传热过程称为——。 稳态传热:指我们所研究的物体或体系, 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都保持与时间无关 的恒定温度状态或者说在传热过程中, 各点的温度都不随时间而变。 平壁总热阻:为内表面换热阻、壁体传 热阻及外表面换热阻之和。 最小总热阻:能够保证在采暖系统正常 供热及室外实际空气温度不低于室外计 算温度前提下,围护结构内表面不致低 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蒸汽渗透:当室内外空气的水蒸汽含量 不等时,在围护结构的两侧就存在着水 蒸汽分压力差,水蒸汽分子将从压力较 高的一侧通过围护结构向较低的一侧渗 透扩散,这种现象称为蒸汽渗透。 时角:指太阳所在的时圈与通过南点的 时圈构成的夹 1影响人体热感觉的因素包括空气温度、 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 度四个物理因素和人体新陈代谢产热 率、人体衣着状况两个人为因素。 2与建筑物密切相关的气候因素为:太阳 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及降水。 4建筑物自然通风,形成空气压力差的原 因包括热压作用、风压作用。 5建筑遮阳的基本形式包括水平式遮阳、 垂直式遮阳、综合式遮阳、挡板式遮阳 6建筑防热的途径包括:减弱室外热作 用、窗口遮阳、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 合理的组织自然通风、尽量减少室内余 热。 1热环境的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三种,即有 效温度、热应力指标、预测热感指数。 3影响材料或物质的导热系数的主要因 素有材质、干密度、含湿量。 4目前,保温构造可分为保温承重合二为 一、单设保温层、复合构造三种类型。 5湿空气的压力等于干空气的分压力、水 蒸气分压力之和。 6房间的通风包括自然通风、机械通风两 种方式。 7太阳高度角与地理纬度、赤纬角、时角 有关。 常见导热系数值 钙塑板0.049 胶合板0.17 油站防水层0.17 加气混凝土0.19 水泥膨胀珍珠岩0.26 平板玻璃0.76 石灰砂浆0.8 重砂浆砌筑粘土砖砌体0.81 水泥砂浆0.93 钢筋混凝土1.74 D的分类 一、>6.0 二、4.1~6.0 三、1.6~4.0 四、《1.5

(三)建筑学专业

(三)建筑学专业 1、专业基础平台 认识实习( Cognition Practice)实习教学大纲 实习时间(周数):1 一、参考书与资料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钟训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的涵意》刘育东天津大学出版社 美术3(Fine Arts(3)) 总学时:102 学时分配:实训102 适用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 先修课程:美术1、2 六、推荐教材:《高等建筑美术-色彩》 美术3(Fine Arts(3))实训(实操)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102 实训(实操)学时数:102 实训(实操)项目数:5 二、使用教材与参考书《高等建筑美术-色彩》 建筑美术(Architectural Sketch) 总学时:102 学时分配:实训102 先修课程:美术1、2、3 六、推荐教材:《高等建筑美术-色彩》 七、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建筑美术(Architectural Sketch)实训(实操)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美术 课程总学时:102 实训(实操)学时数:102 实训(实操)项目数:5 二、使用教材与参考书《高等建筑美术-色彩》 建筑力学(1)(Architectural Mechanics(1))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建筑力学》周国瑾施美丽张景良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建筑力学》钟光珞,张为民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理论力学》马棣勋等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材料力学》刘鸿文主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筑力学(2)(Architectural Mechanics(2))一、课程说明 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 推荐教材:《建筑力学》周国瑾施美丽张景良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建筑力学》钟光珞,张为民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完整word版建筑物理题库大全

建筑物理光学选择题60道 1. 在光亮环境中,辐射功率相等的单色光看起来(D )光最明亮。 A、700nm红光 B、510nm蓝绿光 C、580nm黄光 D、555nm黄绿光 2.关于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的说法,(B )是错误的? A、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都取决于光辐射的光谱组成 B、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尽管光谱组成不同,也会有完全相同显色性 C、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光谱组成不同,显色性有很大差异 D、色标有明显区别的两个光源,显色性不可能相等 3.下面关于光的阐述中,(C )是不正确的 A、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 B、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80 nm; C、红外线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D、紫外线不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4.下列(D )是亮度的单位 A、Ix B、Cd C 、Im D、Cd/m2 5.下列材料中(C )是漫反射材料 A、镜片 B、搪瓷 C、石膏 D、乳白玻璃 6. 关于漫反射材料特性叙述中,(D )是不正确的 A、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最大值在表面的法线方向 B、受光照射时,从各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相同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在各方向上相同 7下列材料中,(C )是漫透射材料 A、透明平板玻璃 B、茶色平板玻璃 C、乳白玻璃 D、中空透明玻璃

8.光源显色的优劣,用(C )来定量来评价 A、光源的色温 B、光源的亮度 C、光源的显色性 D、识别时间 9.将一个灯由桌面竖直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量是(A ) A、灯的光通量 B、灯落在桌面上的光通量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桌子表面亮 10、下列减少反射眩光措施的叙述中,(D )是错误的? A、尽量使视觉作业的表面为无光泽表面; B、使视觉作业避开照明光源同人眼形成的镜面反射区域; C、使用发光表面面积大、亮度低的光源; D、提高引起镜面反射的光源照度在总照度中的比例。 11、在照度为10lx的房间里,增加1lx的照度刚能察觉出变化;在另一个照度水平为500lx的房间里,需要增加(D )lx的照度才能刚刚察出有照度的变化。 A、2 B、5 C、10 D、50 12.关于直接眩光的叙述中,(B )是错误的 A、直接眩光是由视野中的高亮度或未曾充分遮蔽的光源引起的 B、直接眩光是由视野中的光泽表面反射所产生的 C、通过增大光源面积,降低亮度可以减轻直接眩光; D、通过增大光源的仰角,消除直接眩光。 13.下列A-D选项评价优良光环境的基本要素,(B )是不正确的? A、适当的照度水平 B、选用相关色温低于5000K的低温光源 C、宜人的光色,良好的显色性 D、避免眩光干扰 14.在下列措施中,(D )对提高视度是无益的。 A、增加照度 B、增大视角 C、提高视看对象与背景之间亮度之比 D、将识别物体时间提到5 min 以上。

建筑物理第三版本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本社课后习题包括答案1.4章.doc

---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课后习题答案 1.4章 1.建筑防热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建筑防热的途径有: (1)减弱室外的热作用。 (2)窗口遮阳。 (3)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 (4)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 (5)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2.何谓室外综合温度?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1) 室外综合温度的定义 室外综合温度是指以温度值表示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对给定外表而的热作用。 ---

--- (2)室外综合温度的物理意义一般用室外综合温度计算出建筑外围护 结构的热性能、建筑冷负荷和热负荷。 (3)室外综合温度受影响的因素 主要受到室外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太阳 辐射照度、围护结构外表面与环境的长波辐射换热量、围护结构外 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等的影响。 3.由【例 1. 4-2 】可知,该种构造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隔热要 求。拟采取的改善措施是:( a) 在钢筋混凝土外侧增加20mm 厚的苯 板(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下同); (b) 在钢筋混凝土内侧增加20mm 厚的苯板。试分别计算这两种构造方案的内表面温度是否能满足要 求?哪种构造方案的效果更好? 己知:苯板的热工指标为:干密度P o=30kg / m3;导热系数入 =0. 042W

/ (m -K);蓄热系数S24=0. 36W / (m2? K) 。 答:略 4.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是否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试---

--- 分析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 同。 答:(1) 对于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不一定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 热性能。因为冬季保温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热阻,而夏季 隔热则与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蓄热性能密切相关。 (2)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同 ①相同之处在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阻都有一定的要求;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惰性指标也应该满足在谐波热作用下保证有足够 的热稳定性的要求。 ②不同之处之在于围护结构保温的设计指标主要是热阻。而围护结构的防热主要的为了控制内表而的最髙辐射温度,因此防热设计的设 计指标主要是热惰性指标。

建筑物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建筑物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今年有幸再次与刘成老师一起学习,而今年所学的建筑物理对我们专业知识的累积与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建筑物理这门学科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建筑物理学是研究建筑中声、光、热的物理现象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建筑学的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增强建筑功能,创造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建筑物理学研究人在建筑环境中的声、光、热因素作用下,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和平衡感觉所产生的反应;采取技术措施、调整建筑的物理环境的设计,从而使建筑物达到特定的使用效果。建筑物理研究的环境领域则主要是建筑环境和与城市建设有关的环境;研究各种物理因素对人的作用和对建筑环境的影响。 二十世纪以前,尽管建筑上已应用声学、光学和热工学创造出许多奇观,但仍然处于经验阶段。进入二十世纪后,新的光源、声源和蒸汽供暖设备的出现,建筑材料种类的增多,现代建筑和某些精密工业的发展都对建筑功能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和建筑热工学的发展。 二十世纪初,美国学者赛宾首先提出吸声系数概念,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混响理论,为室内声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建筑声学逐渐形成。 同期一些学者进行太阳的直射光、天空的扩散光和天空亮度等光气候的研究,提出简单的室外照度与室内照度的百分比关系,研究出近似的采光计算方法。有些国家据此制定出天然采光标准,逐渐建立起天然采光的理论。在这个时期,白炽灯逐渐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照明光源,促进了照明技术的发展。在天然采光和照明技术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建筑光学。 蒸汽供暖设备发明于十八世纪初。到了十九世纪末叶,开始研究建筑围护结构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传热机理,以及房屋保暖措施。二十世纪以来,为了解决采暖房屋的热平衡问题,经过传热计算的研究,提出稳定传热计算方法、准稳定传热计算方法和非稳定传热计算方法。为了确切了解材料的导热性能,研究出了材料导热性能的测定方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建筑热工学。 二十世纪30年代,在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和建筑热工学的基础上,形成建

建筑物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建筑物理第 1.1章课后练习题 (1)为什么从事建筑设计的技术人员需要学习热环境知识、研究热环境问题? 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房屋中将广泛采用各种先进的采暖 和空调设备;因此,建筑热工学的知识,对提高设计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 寿命,节约能源消耗,降低采暖和空调费用,取得全面的技术经济效果,意义尤为明显。 (2)人体有哪几种散热方式?各受哪些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答: 1.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主要决定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及对外作机械功的效率; 2.对流换热:取决于着衣体和空气间的温度差、气流速度以及衣着的热物理性质; 3.辐射换热:是在着衣体表面与周围环境表面间进行的,它取决于两者的温度,辐射系数, 对位置以及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 4.人体的蒸发散热:它与空气流速、从皮肤表面经衣服到周围空气的水蒸气压力分布、衣服 对蒸汽的渗透阻等因素有关。 (3)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参数有哪些?它们各自涉及哪些因素? 答:人体舒适度与人体本身和室内热环境有关;其中人体本身包含人体产热量、衣着情况; 室内热环境包含室内空气湿度、温度、气流速度、环境辐射温度四个因素。 (4)为什么人体达到了热平衡,并不一定就是热舒适? 答:人体达到热平衡是达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q= qm 土qc 土qr -qw W / m 2由于式中各项还受一些条件的影响,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动,许多种不同的组合都可以满 足上述热平衡方程,但人体的热感却可能有较大差异。换句话说,从人体热舒适考虑,单纯达到热平衡是不够的,还应当使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 (5 )评价热环境的综合指标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A:有效温度:根据半裸或者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映的瞬时热感, 作为决定各因素的综合评价标准。不足:对湿度影响估计过高,未考虑热辐射影响 B热应力指数:是人体所需的蒸发散热量与室内环境条件下最大可能的蒸发散热量之比。不足:只适用于空气温度偏高,衣着单薄的情况,常用于夏季 C预计热感觉指数:为全面评价室内热环境参数以及人体状况(活动与衣着)对人体热舒适 的影响,丹麦学者房格尔在实验研究,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预计感觉指数。根据房格尔 热舒适方程,绘制的线图,可以根据房间的用途,球的不同衣着及活动量时,确保人体热舒 适状态的气候因素的组合,作为设计依据。 D心理适应性模型:是解释自然通风建筑中实际观测结果和PMV预测结果不同的主要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