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鹤大高速公路宁复段(省界)建设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鹤大高速宁复段总监办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鹤大高速宁复段总监办

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根据鹤大高速公路宁复段项目指挥部《关于转发<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宁复 [2010]29号)要求, 为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我总监办制定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并组织宁复段各单位开展了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现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确定治理目标

通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本项目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锚夹具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保护层厚度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四)加强工艺控制,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著减少,消除露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一批较为先进、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并加以推广应用。

二、加强领导,强化体系,精细管理,有效落实各种治理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为切实推动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总监办成立了宁复段工程砼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朝峰

组员:闫士军刘伟王凯源岳俊夫国灵芝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总监办,总监办把该项活动作为日常监督检查和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并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治理工作科学化

各参建单位根据所承担的工程特点,明确了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了治理措施,落实了治理责任,制定了严格的检查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及时总结了治理经验。

2.施工管理精细化

⑴从实用性、指导性出发,科学、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认真落实了公路工程质量责任制。

⑵实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组织施工。

⑶加强了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管理,对混凝土的拌合方法、拌合时间、运输工具、振捣方式、振捣方法与时间、养生方法与时间等都制定了详细具体的措施,并严格落实。

⑷加强了混凝土组成设计优化,确保施工和易性,桥梁上部结构禁止使用间断级配设计。严格控制施工级配,加大日常监督检查频率和力度。

⑸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了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⑹开展了文明工地建设、标准化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了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筑现场的规范化管理。

3.强化监理职责

(1) 总监办督促驻地办细化了监理细则,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落实到人。针对原材料质量检验、施工工艺操作、旁站、实体质量验收、技术资料记录与汇总整理等制定了详细计划。

⑵监理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涉及结构物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进行了全面、全过程旁站监理。

⑶认真审核施工单位制定的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加强了对承包人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各个环节的动态监控。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原材料质量控制

⑴加强水泥、钢筋(钢绞线)、集料等进场检验,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立刻清退出场并作好了记录,规范了原材料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钢绞线),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⑵严格按合同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频率和质量标准检验各种进场

原材料,进场原材料数量、厂家、合格证(化验单)与进场后检验报告要一一对应,驻地办均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抽检。

⑶水泥(水泥存储罐内水泥除外)、钢材、钢绞线在防雨、防潮、防尘的专用贮存库中库存。

⑷钢筋加工操作严禁在露天广场进行,均集中加工制作,根据合同段构造物分布情况设立了几个加工场,每构造物均设立了一个加工场。加工场地均经过了硬化处理,具备完善的排水系统。

⑸集料存放场地按合同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硬化,地面以上结构砼用石料全部机械化水洗,水洗石料和砂存放在遮雨棚内。各种原材料存放种类、规格界限分明,标志清晰。

2、慎重选用外加剂

⑴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使用。所采用的外加剂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和《公路工程混凝土外加剂》(JT/T 523-2004)的规定,使用前复验了其效果,使用时均符合产品说明和技术规范关于混凝土配合比、拌制、浇筑等各项规定以及外加剂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⑵外加剂使用前均经过了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承包人提交了拟采用的外加剂产品检验合格证书等有关资料,充分证明该外加剂在其他类似工程中已取得良好效果。在使用中准确控制掺加剂量,加大了对外加剂的性能检验频率,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在使用过程中当发生有不满意效果时,监理工程师及时下令停止使用外加剂。

⑶承包人根据本合同外加剂使用情况和储存有效期适量进货(库存时间不应超过三个月),在仓库集中存放。根据混凝土拌合和使用情况在仓库按每盘混凝土添加剂量人工称量进行分装,然后运到拌合现场添加,严禁在拌合现场进行拆装随用随称量添加。

3、严格控制配合比

⑴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了混凝土拌和管理,保证了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⑵全面、准确、及时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试配强度一般不大于设计强度的1.3倍,配合比中的任一材料发生产地、厂家变化时,重新进行了配合比设计验证后方使用。

⑶为了保证结构混凝土外观质量,同一部位如墩台柱、盖梁、梁板、护栏等部位的混凝土使用同一个混凝土配合比,所用水泥为同一厂家,同一规格的产品砂石材料为同一料源地产品。

⑷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使用可自动计量且有逐盘打印计量的拌合设备,拌合楼配料仓不少于4个,且料仓间挡板具有足够高度防止串料。

⑸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在混凝土拌和站、浇筑现场都及时检测混凝土塌落度,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拌和站,及时调整水灰比,确保了

拌制的混凝土和设计配合比相一致。拌合楼操作人员是经过培训的合格人员,拌合时间合适,搅拌均匀,从拌合点到施工点坍落度损失大于3厘米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⑴本项目所有混凝土构件交工后外露面模板均采用了钢模板或清

水模板(采用清水模板时,承包人提前将拟采用的清水模板样品、规格、技术参数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后方使用,所报样品由监理工程师封存以便与承包人施工现场所使用实物进行核对)。采用钢模板,对于大面积混凝土,其每块模板的面积大于1.0m2,其他面及芯模具有足够刚度,所有模板角偶处尽量做成圆弧形。本工程墩、柱、盖梁、预制梁、护栏采用冷轧钢板制作新钢模板。预制梁、板底座面板铺设厚度不小于5mm 钢板,并与底座混凝土牢固固定,使其连接紧密,保证了不变型、不空鼓。

⑵预制梁负弯矩齿板和顶板外边缘部位制作三角形或梯形模板(为钢模),保证了齿板处混凝土几何尺寸振捣密实和刷毛整形外观,保证了齿板和顶板外边缘处不漏水。

⑶本项目桥梁支架部分采用的碗扣式万能杆件,为了防止地基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和雨水的影响,要求支架基础具有足够承载力,不得出现不均匀沉降。基础类型根据支架结构型式、地基承载力等条件确定。同时做好了地面的排水处理,设臵排水沟,支架基础地基处理方案应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后方实施;脚手架或便桥不应与模板支架相连接,以

免影响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所有模板支架都经过计算和验算,保证了其安全稳定。

⑷要求钢筋加工与安装规范,钢筋截断弯曲前按设计图编制钢筋下料表,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施工,钢筋加工操作严禁在露天广场进行,集中加工制作、并搭建钢筋加工棚,钢筋绑扎规范,保证了足够施工刚度,所有梁板及绑扎成型后整体移动的钢筋网片,均在模架上进行并适当增加焊接点。

⑸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本项目提倡使用专业厂家生产的高强度塑料垫块,施工方便时也可采用砼垫块。预制混凝土垫块应做成半球形或方块下带10mm高小爪形。爪可以是三个也可以是四个,以减少垫块和模板的接触面积,承压面每平方米不少于6个,非承压面每平方米不少于4个。预制混凝土垫块强度不得低于用于结构的混凝土强度。预制混凝土垫块应组织批量生产、专项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使用前应通过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⑹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工艺规范,合理控制浇筑层厚,避免过振和漏振。

⑺混凝土养护时间满足设计和技术规范要求,不少于7天;冬季养护采取保温措施,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C°时即进入冬期施工。采用蒸汽养护时,静养4-6小时后升温,恒温控制在50C°以下,保持30小时左右,升降温速度控制在每小时10C°,养护罩内温度尽量一致,温差不超过10C°养护时不得将蒸汽直接通入管道中,升降温速度应缓慢,保证梁体各部分温度均匀,防止产生致裂温差。蒸汽养护设

备应经常检查,送气管不得有堵塞、漏气现象、喷气孔不得堵塞。养护过程中,给气以后每小时查温一次并做好记录。同时注意调整温度。温度表的布点不得小于6处。跨中一个布点,靠梁端4m处各两个点。

⑻预应力混凝土张拉实行强度和龄期双控,在满足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得少于7天。孔道压浆确保密实,严格检查水泥浆质量,压浆应设臵伐门、安装压浆嘴,锚头应用砂浆包裹,由施工、监理单位做好张拉全过程记录。

⑼支座垫石混凝土施工前应督促承包人对盖梁或台帽进行凿毛、洒水湿润。严格控制支座垫石顶面标高。在平坡的情况下,同一片梁两端支座垫石水平面尽量处于同一平面内,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mm。在坡桥的情况下,梁底支座予埋钢板应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按水平固定、安装,已达到“坡桥正做”原则。支座垫石一般较薄,施工时督促承包人必须严格按照监理批复的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加强振捣,并应加强养生,以确保垫石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支座垫石顶面也要水平,应加强垫石支撑面混凝土的抹平工作,用较长直尺进行刮平,并随时检验其平整度。

⑽桥面铺装在铺装前,首先应做好严密的施工计划。对现场进行合理的安排。铺筑时尽量采用泵送混凝土, 并注意轻放,以防止混凝土的离析或造成布筋的变形,用拉板及铁铲将混凝土初步整平。避免通过震动的方式,将混凝土分散开来,最好是按顺序铺满一部分以后,用震捣棒或震

捣板进行捣实处理。利用三轴混凝土提浆整平机进行匀料、整平、压实、提浆, 直至达到理想为止。整平过程还应将清理各个死角纳入。对

边、角应认真加以对待, 对于这些部分的清理整平原则是宁深不浅,宁方不圆。

⑾防撞护栏砼施工应避免以下事项出现:①集料级配不良,超大粒径料石多,振捣时,大粒径材料紧贴模板形成麻面。②模板表面粗糙,不洁净,锈蚀严重,拆模时出现粘连,形成麻面。③模板涂刷脱模剂不均匀,有漏刷现象,拆模时间太早,砼强度低,模板对砼的附着力粘掉表层砼造成麻面。④构造物几何外型复杂,表面有几次角度转折,易形成水分积累,砼浇筑层厚控制不严,砼振捣方法和次序不正确,在表面构造转折变化处未进行分层,使下部水分无法排出,形成麻面。⑤模板间拼接不严密,振捣时发生漏浆,使砼表面形成麻面⑥砼配比控制不准确,原材料计量不准,致使新拌砼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⑦砼拌合时间短,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严重离析,砼和易性差。砼入模操作不规范,砼一次入模量大振捣慢,振捣时间短,振捣与浇筑配合不好;砼振捣有缺振、漏振现象形成蜂窝。⑧模板间接缝不紧密及模板与桥面板之间接缝不紧密,有大的缝隙,振捣时发生跑浆现象,形成蜂窝。

5、加强施工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

各参建单位均建立了严格的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制度,有针对性地分专业、工种开展施工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使之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落实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做到培训有记录,交底有记录,切实做到了层层交底,确保工程质量。总监办督促驻地办监理工程师参加施工单位开工前的总体安全、技术交底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驻

地办旁站监理或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开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

三、经验总结

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砼质量通病,通过本次治理活动的实施,宁复段工程有效地避免了很多砼质量通病的发生,大大的提高了砼的施工质量。现将几种常见的通病治理经验总结如下:

1、蜂窝现象

1.1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过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1.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

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现象

2.1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

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现象

3.1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3.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混凝土表面出现水波纹

4.1现象及造成原因:

混凝土坍落度过大,经振捣后泌水出现水波纹;另外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混凝土不流动,振捣时长,过振造成的梁体表面出现水波纹现象。

4.2预防措施:

控制后混凝土入模坍落度,将坍落度调至最佳入模状态,控制振捣时间,防止过振情况发生。

5、混凝土收缩裂缝

5.1现象及原因:

在气温较高情况下,混凝土在浇筑到模板顶面时,在阳光直射大风的作用下,是混凝土表面出现收缩裂缝。

5.2预防措施:

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浇注时捣固密实以减小收缩量。

浇注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混凝土浇注后,对裸露表面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化吹袭和烈日曝晒。

在气温高、温度低及风速大时浇注混凝土,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基础部分早回填保湿保温,减少温度收缩裂缝。

如混凝土仍保持塑性,可采取及时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来消除,再加强覆盖养护。

如混凝土已硬化,可向裂缝内装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湿润或在表面抹薄层高标号水泥砂浆。

6、预应力张拉工程

6.1现象及造成原因:

预应力钢束张拉时,钢束伸长值超过了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如包含平弯、竖弯的长钢束其伸长值比设计值偏小;短钢束的身长值偏大。

(1)实际使用预应力钢材弹性模量和钢束截面面积与设计计算值不一致。

(2)由于豫应力孔道的位臵不准,波纹管形成空间曲线,使张拉时钢束的摩阻力变大,当张拉到设计吨拉时,预应力的实际伸长值偏小。

(3)预应力施工工序规范。如在箱梁浇筑混凝土前已将双向张拉的预应力束穿好,若浇筑混凝土时产生孔道堵塞,不能用通孔器检查的,张拉时摩阻力会增大,造成伸长值偏小。

6.2预防措施:

(1)预应力筋在使用前必须按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面积修正计算。

(2)确保波纹管的定位准确,为此,应将波纹管的定位钢筋,点焊在上、下排的受力钢筋上,防止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波纹管上浮。根据需要可进行实测预应力张拉摩阻力试验,修正设计用的摩擦系数μ值,以调整预应力筋的设计伸长值。

7、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不实

7.1现象及造成原因:

由于灌浆强度低,在孔道内填充不饱满,易产生预应力钢筋的锈蚀,对于通过灌浆握裹钢材来传递预加应力给结构混凝土的作用将有所削弱。

7.2预防措施:

(1)灌浆用的水泥应是新出厂的,标号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压浆前必须进行水泥浆检验(进行稠度检测)。

(2)灰浆的配合比,必须结合施工季节、使用材料、现场条件等灵活选取,并通过试配试验确定。

(3)压浆前必须进行清孔措施,确保压浆孔道畅通。灌注前应检查灌注通道的管道状态是否通畅,对孔道应在灌注前用压力水冲洗。

(4)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压浆,压浆应缓慢、均匀、连续进行。

(5)每孔道应一次灌成,中途不应停顿。

(6)封闭排气孔后,宜再继续加压至0.5~0.6MPa,稳压2min后再封闭灌浆孔。

(7)加强预应力结构张拉后管道压浆的施工管理和控制。管道压浆的机械设备、灰浆质量、工艺过程必须完好准确,技术主管必须加强对压浆过程的旁站监督,重点检查压浆的充实度和饱满度,今后凡检验压浆不饱满的构件不得投入使用。

总之,我总监办在总监理工程师的领导下,以规范化监理为抓手,认真落实了“专项治理活动”的各项要求,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细节管理,全面提高了宁复段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极大程度的保证其在设计年限内的有效使用,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

取得了实效。同时也增强了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对保证后续工程质量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混凝土墙体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剪力墙混凝土实体质量通病的措施 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过程中一般存在以下质量通病:麻面、露筋、涨模等现象。针对以上质量通病,应该在混凝土剪力墙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混凝土剪力墙的实体质量。 剪力墙的施工工序主要有: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工序。剪力墙的实体质量的控制应该按工序进行逐步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一、剪力墙钢筋制作与安装 1、绑扎时先立2~4根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画好水平筋的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标志,接着绑其它余下的横筋,横竖筋的相互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剪力墙钢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设置“S”字墙拉筋,其纵横间距按设计要求:400mm。钢筋外皮(双面)绑扎垫块。 3、墙水平钢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联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合模后,对伸出的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一道临时横筋定位。浇筑砼时设专人看管,浇筑后对外露预留的钢筋做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 5、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及钢筋保护卡。

二、模板支设 剪力墙模板以7×7cm木方为边框,中间竖向7×7cm木方为次龙骨,横向为7×7cm木方主龙骨。次龙骨与竹胶板之间、主次龙骨间用钉子连接,次龙骨间距为200mm(净间距),主龙骨的间距与拉螺栓的设置相对应。对拉螺栓应采用Φ14的钢筋,竖向间距为0.45m,横向间距为0.6m,即每一张竹胶板(1220mm×2440mm)上均匀分布6根对拉螺栓,模板上墙之前应按规定打好对拉螺栓孔。 墙体阴角处模板要用7cm×7cm 木方背棱,两块竹胶板中间塞紧海绵条。每次作为一个整体安装、拆除,阳角两竹胶板间要用海绵条塞实,并用木方封住接缝。 支模前要先延墙方向搭设脚手架,用以固定模板,另一侧脚手架,应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进行搭设,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开始安装已加工好的竹胶板拼接大模板。按顺序将大模调到指定位置,粗略定位。吊装模板时先安装靠近护壁一侧大模,将大模与绑扎好的钢筋网片临时绑住固定。在吊装另一侧模板时应将对拉螺栓穿上,待模板到位后,再将其拧紧,并通过两侧的架子进行加固。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不干胶粘贴,防止漏浆。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 1)、名称及现象: 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准,造成沙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分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末梢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和溜槽;浇灌引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干净,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沙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 1)、名称及现象: 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漏现象) 2)、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沾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沾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沾接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除,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3)、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三、 1)、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裸露或全部裸露)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有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2)、预防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四、

混凝土质量通病总结

大中修改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促进大中修改建工程建设的安全、优质。根据交通运输委《关于开展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集中治理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公路大中修工程的实际情况,市公路局对在建的大中修改建工程项目积极开展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活动实施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如下: 一、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内容 (一)治理范围 2011年度至2012年度大中修改建项目桥涵构水泥混凝土造物工程。 (二)主要内容 1、施工工艺通病 (1)钢筋加工、制作和安装不规范,焊接不标准,间距控制不严。 (2)混凝土浇筑、养护不规范,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厚度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养护时间不足。特殊气候条件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 (3)预应力构件施工不精细,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合理,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

实。 (4)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不到位,接茬效果不好。 (5)支模工艺简单粗糙,模板接缝处理不当,模板支撑数量不够、强度不足。 (6)梁板预制底模处理简单,浇注混凝土前清理不干净,预拱度设置不够,脱模后底板平整度和光洁度不够。预应力芯模上浮,造成孔内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断面不足、。 (7)梁板预制张拉后放置时间太长,梁板起拱度增大,造成桥面铺装厚度不足。 (8)保护层垫块强度不足、间距太大或绑扎不紧;钢筋绑扎不紧或焊接不好,造成保护层厚度不足。 (9)板底沟缝不饱满、不密实,易脱落。 3、实体质量通病 (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间距偏差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预埋件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形尺寸控制不严等。 (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裂缝超限,蜂窝、麻面、露筋、色差较大。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砂、石材料混堆,钢筋、钢绞线、水泥等的存放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方法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 第一章概述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第二章蜂窝 (一)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二)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 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三)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第三章麻面 (一)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二)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的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的措施 1.蜂窝、麻面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或搅拌时间不够,和易性差,存在漏振;(3)下料高度超过2m时未设串筒,造成石子砂浆离析,使石子集中,或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4)模板缝隙不够严密,有漏浆现象,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没有足够的养生,拆模时间过早;(5)基础、柱、墙根部未进行接缝处理。(6)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特别是夏季,气温高时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7)设计不当,造成钢筋过密,使石子不能很好的流动或坍落度过小;防治的措施。(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设计时充分考虑的钢筋的间距。(2)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较硬性的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3)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 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露筋: 混凝土内部各钢筋局部裸露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浇筑小构件时,设计不当钢筋过密,浇筑混凝土时没有足够的保护层,使钢筋紧靠模。(2)设计不当使钢筋较密、保护层太小、振捣时由于人为因素造成钢筋移位、变形,从而产生露筋;(3)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4)混凝土配合比及振捣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防治的措施(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适当减小石子的粒径,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 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人为因素致使钢筋移位;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充分养生,不宜过早拆模以使碰坏棱角。(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治理(措施) 批准: 审核: 编制: 编制日期:

1 目的 为明确和指导在建工程混凝土缺陷修补工作,保证混凝土表观质量,特制定本交底。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混凝土表观缺陷预防及修补措施。 3 职责划分 3.1 各作业队负责缺陷修补的直接实施。 3.2 工程部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 3.3 质检部负责修补过程质量监控。 3.4 质保部负责实施程序的监控。 3.5 试验室负责混凝土质量控制。 3.6 物资部负责材料供应。 4 引用文件 ——《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 ——《项目质保大纲》 ——《混凝土缺陷修补》工作程序 5 实施细则 5.1 准备工作 5.1.1 配合比设计: 根据混凝土缺陷类别,需设计配合比的,工程部委托试验室设计修补配合比,经公司试验室审核同意后,按修补配合比执行修补。 5.1.2 人员: 各混凝土施工单位必须配备2~3名专业瓦工专门负责修补。修补过程中,项目部配备1名施工员指导、监控。 5.1.3 设备、材料: 1)设备: 麻袋若干个,铁铲、抹刀3套,临时木模若干套。 2)材料:

水泥—与混凝土用相同的水泥,砂—与混凝土用相同的砂(过筛),养护液—混凝土养护用养护液,水—拌和用水。 5.2 缺陷定义及形成原因、预防措施、修补方法 5.2.1露筋: 1)定义:钢筋未被混凝土所包裹而外露。 原因分析: 1、砼浇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粒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或模板严重漏浆。 4、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5、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 预防措施: 1、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粒径的碎石。碎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砼浇注。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5、砼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6、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7、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治理方法: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5.2.2缝隙夹渣: 1)定义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前言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以下就笔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笔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二、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露筋 1、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 2、预防措施:(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好。(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3、处理方法: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三)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 施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摘要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最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很多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工程量越来越大,结合工作实践,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关键词:裂缝、分析、防治 1.1砼实体裂缝 原因:1、水灰比过大、干燥裂缝;2、砼保护层偏小,位置放置不当;3、收光时间及收光次数掌握不当;4、过早拆除及承受外部荷载;5、支撑强度不够,使模板产生扰度、沉降不均匀;6、温度变化以及砼收缩变形大于极限拉升变形导致砼裂缝;7、配筋不合理; 8、结构跨度过大,未留置后浇带或后浇带留置不合理。 防治措施:1、尽量减小砼坍落度,在最后一次抹光结束后立即进行覆盖养护;2、浇筑前应检查保护层垫块位置和厚度,并在初凝前进行二次复振;3、砼浇筑后至终凝至少收光三次,最后一次需控制在初凝后终凝前;4、根据同养试块的抗压强度合理选择拆模时间和加荷时间;5、浇筑砼前检查排架各节点锚固是否到位,地基和排架垫木是否硬实;6、确保大体积砼内外温差小于25℃,温度梯度每米小于15℃;7、合理配置钢筋,特别是墙板水平筋和柱、梁交接处加强筋的配置;8、合理留置后浇带。 1.2砼凝结时间异常 原因:1、外加剂计量不准确(过量);2、FA等掺合料是否掺错;3、现场人为随意添加外加剂;4、外加剂本身缓凝成分超量。

防治措施:1、定期对计量系统进行校验,出现异常立即整改;2、查看库存原材料;3、现场添加外加剂必须由技术人员旁站指导监督;4、及时通知外加剂生产厂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配比。 1.3现场砼养试块强度不合格 原因:1、配合比设计富余不足;2、取样不规范;3、制作不规范;4、冬季砼强度增长缓慢,且未按要求送检;5、冬季砼受到早期冻害,影响砼强度增长;6、现场随意加水。 防治措施:1、严格按JGJ55-2011设计配合比;2、应在同一车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取样;3、由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规范制作;4、加强工地砼养试块的管理,记录温度,按规范要求养护及送检;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必须添加防冻剂,并做好保温措施;6、禁止现场加水。 1.4砼坍落度损失较大 原因:1、外加剂保塑性能差;2、现场浇筑缓慢,砼在现场等待时间过长;3、配合比设计不当;4、现场施工人员较少,工地停电,胀模等。 防治措施:1、根据季节变化要求厂商合理调整外加剂中的缓凝成分;2、调整配合比,根据运距控制出厂砼坍落度,合理掺用外加剂;4、施工方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浇筑砼人数。 1.5砼蜂窝、麻面、孔洞 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脱模剂涂抹不均匀或品种不当,砼浇筑前未用水湿润;2、对浇筑有一定高度的砼下料不当,造成砼离析;3、砼浇筑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4、模板拼缝不严,或是砼浇筑时模板变形导致漏浆。 防治措施:1、模板表面应平整,无粘附物,脱模剂涂抹要均匀,浇筑前应用清水湿润,并不留积水;2、砼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米,必要时采取串筒、溜槽进行下料;3、合理掌握振捣时间和振捣间距,振捣均匀,不过振、漏振;4、模板拼装应丝严缝合,并加固牢固。

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

================================================================ 南宁市XX设计中心 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防止与处理 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广西建工集团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年月 目录 目录 (2) 1.编制依据 (3) 1.1 编制依据 (3) 1.2 编制原则 (3) 2.工程概况 (3) 2.1工程简介 (3) 2.2本工程结构砼设计强度等级 (4) 3. 钢筋砼结构工程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 (7) 3.1质量要求 (7) 3.2结构尺寸偏差控制与检验方法 (8) 4.砼结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0) 4.1 蜂窝 (10) 4.2麻面 (11) 4.3孔洞 (12) 4.4露筋 (13) 4.5缝隙、夹层 (14) 4.6缺棱掉角 (15) 4.7表面不平整 (16) 4.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16) 4.9砼浇筑胀模 (17) 5.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与处理措施 (19) 5.1 钢筋错位 (19) 5.2 焊接接头质量不符合要求 (20) 5.3同截面接头过多 (21) 5.4绑扎不符合要求 (21) 5.5不符合图纸或规范构造规定 (22) 5.6基础钢筋倒钩 (23) 5.7骨架歪斜 (23) 5.8钢筋曲线形状不准 (24) 5.9剪力墙钢筋移位 (24)

1.编制依据 1.1 编制依据 1.1.1本工程施工图纸。 1.1.2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规范、本标段涉及主要的相关国家标准、市相应地方标准和规定: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标准》(GB50300-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1.3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1.4企业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企业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统一专项方案及规章制度。 1.2 编制原则 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高效的资源管理、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的施工方案、严格的过程监控、持续的改进措施的编制原则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南宁市建筑设计院科研设计中心 建设单位:南宁市建筑设计院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 1)、名称及现象: 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准,造成 沙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 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分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末梢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和溜槽;浇灌引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干净,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沙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 1)、名称及现象: 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漏现象) 2)、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沾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 土表面被沾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

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 沾接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除,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3)、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三、 1)、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裸露或全部裸露)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 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有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 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2)、预防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四、 1)、名称及现象: 漏筋(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2)、产生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 使钢筋紧贴模板外漏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

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及处理

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及处理 商品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本文结合传统的施工工艺及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商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质量通病,提出相应的防治及处理措施。 一、商品混凝土表面蜂窝现象 指商品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产生的原因 1.1商品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1.2商品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把安全工 程师站点加入收藏夹 1.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1.4商品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1.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1.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1.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商品混凝土。 2、防治的措施 2.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商品混 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商品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 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体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商品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商品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商品混凝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摘要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最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很多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工程量越来越大,结合工作实践,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关键词:裂缝、分析、防治 1.1砼实体裂缝 原因:1、水灰比过大、干燥裂缝;2、砼保护层偏小,位置放置不当;3、收光时间及收光次数掌握不当;4、过早拆除及承受外部荷载;5、支撑强度不够,使模板产生扰度、沉降不均匀;6、温度变化以及砼收缩变形大于极限拉升变形导致砼裂缝;7、配筋不合理;8、结构跨度过大,未留置后浇带或后浇带留置不合理。 防治措施:1、尽量减小砼坍落度,在最后一次抹光结束后立即进行覆盖养护;2、浇筑前应检查保护层垫块位置和厚度,并在初凝前进行二次复振;3、砼浇筑后至终凝至少收光三次,最后一次需控制在初凝后终凝前;4、根据同养试块的抗压强度合理选择拆模时间和加荷时间;5、浇筑砼前检查排架各节点锚固是否到位,地基和排架垫木是否硬实;6、确保大体积砼内外温差小于25℃,温度梯度每米小于15℃;7、合理配置钢筋,特别是墙板水平筋和柱、梁交接处加强筋的配置;8、合理留置后浇带。 1.2砼凝结时间异常 原因:1、外加剂计量不准确(过量);2、FA等掺合料是否掺错;3、现场人为随意添加外加剂;4、外加剂本身缓凝成分超量。 防治措施:1、定期对计量系统进行校验,出现异常立即整改;2、查看库存原材料;3、现场添加外加剂必须由技术人员旁站指导监督;4、及时通知外加剂生产厂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配比。 1.3现场砼养试块强度不合格 原因:1、配合比设计富余不足;2、取样不规范;3、制作不规范;4、冬季砼强度增长缓慢,且未按要求送检;5、冬季砼受到早期冻害,影响砼强度增长;6、现场随意加水。 防治措施:1、严格按JGJ55-2011设计配合比;2、应在同一车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取样;3、由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规范制作;4、加强工地砼养试块的管理,记录温度,按规范要求养护及送检;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必须添加防冻剂,并做好保温措施;6、禁止现场加水。 1.4砼坍落度损失较大 原因:1、外加剂保塑性能差;2、现场浇筑缓慢,砼在现场等待时间过长;3、配合比设计不当;4、现场施工人员较少,工地停电,胀模等。 防治措施:1、根据季节变化要求厂商合理调整外加剂中的缓凝成分;2、调整配合比,根据运距控制出厂砼坍落度,合理掺用外加剂;4、施工方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浇筑砼人数。 1.5砼蜂窝、麻面、孔洞 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脱模剂涂抹不均匀或品种不当,砼浇筑前未用水湿润;2、对浇筑有一定高度的砼下料不当,造成砼离析;3、砼浇筑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4、模板拼缝不严,或是砼浇筑时模板变形导致漏浆。 防治措施:1、模板表面应平整,无粘附物,脱模剂涂抹要均匀,浇筑前应用清水湿润,并不留积水;2、砼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米,必要时采取串筒、溜槽进行下料;3、合理掌握振捣时间和振捣间距,振捣均匀,不过振、漏振;4、模板拼装应丝严缝合,并加固牢固。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646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Object Of The Problem And The Scope Of Influence, Analyzing The Problem,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通用范本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对工作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1、蜂窝 1.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我国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均匀沉降裂缝 (一)原因分析 裂缝多属贯穿性的,走向与沉降情况有关,一般与地面呈45°~90°方向发展,裂缝宽度与荷载大小有较大关系,而且与不均匀沉降值成比例。产生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原因是由于结构和结构下面的地基未经夯实和没有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或地基受到破坏,使浇筑后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另外由于模板支撑没有固定牢固以及过早地拆模,也会引起不均匀沉降裂缝。 (二)预防措施 1、对软硬地基、松软土、填土地基应进行必要的夯实与加固。 2、避免在较深的松软土或回填土上预制构件,如预制应压实加固。 3、构件预制场地不应设在冻土上,周围应做好排水措施。 (三)治理方法 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严密;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直到排出气泡为止。 2、表面做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不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二、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一)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注砼,下料不当,使碎石集中,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允分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稳定性不足,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二)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三、露筋: (一)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二)产生的原因: 1、砼浇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粒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或模板严重漏浆。 4、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5、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3380>字节集美组2006-1-9 4:48:19 发表于房地产门户-搜房网>业主论坛> 南湖山庄业主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726323579.html,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施工实践和总结,较为全面的阐述了现在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通病和缺陷,分析、列举了这些质量通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预防措施和施工中应着重注控制的环节,另外,本文还简要介绍了一些缺陷的弥补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施工质量事故处理 -------------------------------------------------------------------------------- 一、前言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以下就笔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笔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二、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 (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露筋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 1.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分为以下几种 1.1露筋现象 1.2蜂窝现象: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1.3麻面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1.4孔洞现象: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 1.5缺棱掉角现象:梁、柱、墙板和孔洞处直角边上的混凝土局部残损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1.6烂根 1.7洞口位移变形、梁变形 1.8错台、胀模 1.9混凝土的缝隙及夹层、夹渣:缝隙及夹层施工缝处有缝隙或夹有杂物 1.10混凝土裂缝现象裂缝的分类: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撞击裂缝、冻胀裂缝 2.1 露筋现象: 原因分析 2.1.1 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2.1.2 梁、板底振捣不实,钢筋垫块移位、间距过大、未垫在箍筋上,钢筋紧贴模板。 2.1.3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2.1.4剪力墙模板定位筋未有效放置,垫块移位、间距过大。 预防措施 1)灌注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 3)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小号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并在墙柱上端的柱筋内加设方形定位柱子筋定位器、墙筋内加设梯子筋定位。4)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5)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脱扣、移位等现象,应及时通知现场看筋人员处理,处理完成后,再继续浇筑。 处理方法 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l:2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微膨胀混凝土捣实,并认真养护。 2.2混凝土蜂窝现象: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 2.2.1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时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形成蜂窝。 2.2.2 模板孔隙未堵好,墙柱根部未喂缝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柱烂根,形成蜂窝。 2.2.3混凝土配合比中粗骨料较多或者现场浇筑时往放灰人员往混凝土内加水导致混凝土离析,直接导致蜂窝。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方案简易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及处 理方案简易版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方案简 易版 温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应用在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 概述 混凝土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 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 系(局部框支),现浇梁板,住宅部分采用板 式筏形基础,车库部分为独立柱基。 混凝土工程在施工中由于各种人为、工艺 等原因,拆除模板后会出现一些小缺陷,为确 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处理方案以指导施工。 2 处理程序 拆模后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复检?确定缺陷

等级?按本方案进行处理。 现浇结构拆模后,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质量员、施工员、施工班组长对砼结构进行全面自检,如发现有质量缺陷,认真记录缺陷情况和缺陷部位。 将自检记录和初步确定的缺陷情况报监理(建设)单位确认,经监理(建设)认可同意后,认真按照本方案对缺陷进行处理。 3 主要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对主要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1 蜂窝 蜂窝是指混凝土表面无水泥浆,露出石子深度大于5mm,但小于保护层厚度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