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外阅读尝试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外阅读尝试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外阅读尝试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外阅读尝试

新课改的落脚点就是要一点一点地落实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如果按学生在校时间计算,每天就应该看1200字以上的课外书籍,这么大的阅读量,光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完成的。根据我们调查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每天多的有600字左右,少的不足100字,远远没有达到课标要求。农村孩子由于受家庭经济、家长的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靠家庭的力量去实现课标提出的阅读要求,可以说是千难万难。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自然成为我们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研究课题。为此,我们多方设法,创设条件扩大孩子的阅读量;激发兴趣,传授方法,让孩子们喜欢读书,会读书。

一、满足孩子基本的课外阅读条件

1、保证孩子有时间读书

按课程计划要求,小学生要上10来门功课,每天上6节课,在校有课堂作业、有的还有午间作业,回家有家庭作业,有的还有家长作业,留给孩子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就算有点时间,他们也想玩玩游戏或看看电视,做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基本上没有心思和时间去看课外书籍。所以,在课时安排上,我们进行了有效的调整,从每节课的40分中挤出5分钟来,组合成一节新的课---活动课,让学生自由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自上期开展以来,已初见成效。

在课外作业布置上,我们除了严格减负要求外,语文家庭作业多数是读课外书籍或预习,减少、杜绝机械重复式的练习。

2、保证孩子有书可读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在学生的课外书籍中,除了作文辅导之类,普遍手中只有几本。“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书何谈读书。于是,我们采取三个办法筹集图书:一是学校筹集---我们每期都要添置一大批供教师、学生阅读的书籍,不断增加学校藏书量;二是班级学生互助---召开家长会,发动学生拿出自己的图书,补充到班级图书柜中,大家都可以交换借阅;三是校园图书交流---开展“校园书市”活动,目前,我们正在举办之中,在校园书市里,学生可以把自己看过的书拿去自由交易,得来的钱又可以买书,能够花最少的钱买到自己喜欢的书,同时邀请了新华书店运来新书推波助澜。以上三个办法保证了学生有书可读。

3、保证孩子借阅方便

按传统的做法,把图书搁在图书室,让学生去借阅,由于诸多不便,不管你怎么开放,实际上学生去借阅的不多。对此,我们有三项措施:一是为每班添置了一个图书柜;二是把学校图书搬进教室,学生在自己的教室里就可以借到书,不用再到图书室去借,学生中午、放学、阅读课都可以随借随还,周末、假期还可以借书回家;三是为了扩大学生对图书的选择面,班与班之间定期进行图书交换。自开展以来,学生每天都能读到大量的课外书籍。

二、激励孩子喜欢读书、会读书

有了时间、有了书本、借阅也方便了,学生未必能做到自觉读书,对此,我们采取了两个方法。

1、放松孩子的阅读负担,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孩子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孩子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在鼓励孩子读课外书籍的问题上,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是让孩子喜欢书。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书,我们就买什么书,他们喜欢看卡通、动漫、科普、科幻、童话之类的书籍,我们就先满

足他,让孩子们真正的喜欢读书。第二步是让孩子喜欢读书。孩子有贪玩好耍的特点,也富有好奇的本性,他们乐于探究书本中的奥秘和乐趣,也就是看他们自己喜欢的书,但我们的学校、老师、特别是家长,一谈课外书籍就是什么作文大全、阅读指导,或者一下子就让他们读四大名著,或者一读课外书籍就要写心得体会等等,孩子们感到读书是一种负担,不能产生阅读的欲望。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首先让孩子寻找书中的乐趣,偶尔也提倡摘抄句子、写读后感,但不强求。引导和保持孩子的阅读热情,是我们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努力让孩子在轻松的状态下,愉悦的氛围中,培养读书的兴趣。

2、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授以读书方法

在读书方法上,我们主要利用语文课堂教学、阅读课辅导、阅读交流等手段教给孩子读书的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孩子,摒弃过去花费了大量时间的“条分缕析”式的分析,尽可能的腾出时间让孩子读书,在阅读中“悟”、在阅读中“品”,老师授以方法,点拨技巧,使孩子们在主动积极的阅读中,启动思维、激发情趣,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想。

孩子是缺乏自控能力的,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采取必要的强硬措施。所以,我们固定时间安排读书,早读、阅读课必须读,回家倡议读,其余时间自愿读;同时,规定每天的课外阅读量,分年级、分上课和节假日作出不同的阅读规定,至于读什么书则由学生自己拿注意,我们相信久之必成习惯。

三、收获与不足

我们的课外阅读看似在游玩中读书,其实收获多多,不仅仅积累了知识、学习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品格的塑造、思考能力的提高。在校园书市上,孩

子们为了卖掉自己的旧书,整理书籍,培养了爱书的习惯;写宣传语、打广告,培养了概括、写作、表达的能力;为了做好一笔买卖,学习了交易的学问;在班级图书管理上,培养了一批图书管理员……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收获了童年的快乐。但是,我们的一些教师还缺乏大语文观的气度,家长存在功利性的思想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成为我们的一个难解的心结。不过,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解决好这一难题,努力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生活习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