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2、板书课题。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简介白求恩。从国籍这个角度看,他是我们的客人吗

3、打开书,快速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找白求恩说的哪些话跟题目有关系

出示句子:(齐读)

手术台是医生是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师:读了刚才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反问句)你是眼睛真亮,谁能把藏在这个问号里的意思读出来。

师:你读得真棒!知道白求恩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生转换句式。

4、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阵地应该是个怎样的地方(炮火纷飞,硝烟弥漫,要流血和牺牲的地方)

师:你说的真好,那你们觉得白求恩的手术台旁有没有危险呢(有)

二、潜心会文,感受“危险”,感动“坚守”

感受“危险”

1、过渡:是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有这样的体会请你默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交流:

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师: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是呀,白求恩所在的小庙是多么的危险呀,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选择其中之一进进行行重点朗读。

师:再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新发现(情况越来越危险)

感动“坚守”

2、过渡:是呀,小庙已经摇摇愈坠,小庙已经岌岌可危,在这里多呆一刻,都有生命的危险,在这里多呆一刻,都有被落下来的炮弹炸得粉身碎骨的危险。撤离迫在眉睫,撤离刻不容缓。可是,身处险境的白求恩撤离了吗(没有),那他在做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地再读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从画出的白求恩的言行中,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重点交流以下句子: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从白求恩的动作当中,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镇定自若,临危不惧,毫不慌张)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你能读出这份镇定自若吗

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是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想:白求恩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几句话(毫不犹豫,坚定,对工作极端负责)那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读着,读着,白求恩那鲜活的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随机指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师长让你离开,你为什么还不离开呢

火快烧到手术台了,小庙也快要倒塌了,请您离开吧

白求恩同志,这里有生命危险,难道你不怕吗

白求恩同志,您是外国人,我们要为你的安全负责,让您离开是师长对您的关心呀!

师:听着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真是感动,觉得你们真正走进了白求恩的心里。同时,我们也不禁对他肃然起敬。让我们再次读读这句话,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呢(不知疲倦,不顾个人安危)

读出你的感受来。

3、过渡: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而,出示:

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师:同学们,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时想象一下,还有三小时白求恩在干什么

师:是呀,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同学们,这该是怎样的六十九个小时

三、延伸拓展,感叹“精神”

1、白求恩在是国只待了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却留下了无数让人感动的故事。出示资料: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1 938年10月的一天,白求恩率领的医疗小分队冒着漫天飞雪,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傍晚.他们来到雁北(山西北部)灵丘县河浙村九旅后方卫生部。进了屋,白求恩一边脱雨衣,一边对古部长说:“走,我们到病房看一看。”“休息一下再去吧!”古部长回答道。白求恩十分严肃地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伤员在等着我们呢。”医护人员见他很坚决,只好和他一起走进了病房。白求恩不顾白天行军的劳累,一口气检查了三十多个伤员,其中有五名需要立即动手术。白求恩饭也顾不上吃,就开始做手术。

有一个叫许庆成的战士,他在战斗中右手受伤,流血不止,处于昏迷状态。他躺在担架上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叫着:“白……大夫……”他失去了知觉。大家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医生走到他跟前,掀开被子

一看,被眼前的惨状惊呆了!担架上流了一大摊血,右胳臂断了,只有筋肉还连结着,上面全是泥土。凭着他的经验,这伤员已危在旦夕。就在这时,白求恩从几十里之外匆匆赶来了,嘴里说着:“孩子,我来了!”说完迅速检查伤情,立即进行手术。这时,伤员体温很高,生命已经很危险了,马上输血,伤员的生命还能救活!在场的医护人员纷纷要求献血,白求恩坚定地说:“我是O型血,万能输血者,快点准备吧!”大家坚决不同意。“别耽误时间了,救伤员要紧。’油求恩微笑着说。鲜血,白求恩大夫的300毫升鲜血,缓缓地流进中国战士的血管里。伤员得救了,白求恩高兴地说:“能救活一个战士,就等于消灭许多敌人。”

同学们,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抢救伤员时,不慎刺破手指,感染上病毒,高烧、呕吐不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白求恩忍受着巨大的病痛;安排好了如何组织手术队支援前线,并给上级写下了最后的遗嘱,1939年11月12日凌晨5时20分,白求恩因治疗无效,牺牲在一户农家的土炕上。

你们读了以后,觉得,他是我们的客人吗(讨论)

白求恩牺牲了,他倒在了自己工作的岗位上,他倒在了异国的土地上,但他坚守住了自己的阵地,他用自己的生命铿锵有力说:

“手术台是医生是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毛泽东主席在

《纪念白求恩》中赞扬道,白求恩同志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是一个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所有人学习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就是国际主义精神!同学们,让我们学习白求恩的这种精神,让他的话永远响在我们耳畔:

“手术台是医生是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最后,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读余年峰这首纪念白求恩的诗歌,一起来缅怀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白求恩(解读<纪念白求恩>)

余年峰

是谁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是谁不畏强暴,帮助抗战

是谁不顾年迈,毫不利己

是谁不图安逸(yì),专门利人

是谁不分昼夜,救死扶伤

是谁不喜自吹,满腔热忱(chén)

是谁不忘沟壑(hè),迎风斗雪

是谁不幸殉(xùn)职,精神传诵

是谁是谁是谁

他就是白求恩!

四、坚守自己的“阵地”

同学们,白求恩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那么

()是教师的阵地。

()是学生的阵地。

()是工人的阵地。

()是农民的阵地。

……

师结:人生是一个舞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块阵地。我们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阵地我相信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会有所感悟……

小学三年级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Operating table is the position" says less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的动人故事.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文章的课题是一个比喻句,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 本片课文是第三单元的首篇课文,第三单元主要落实的训练目标是初步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方法. 2,教学目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4,培养概括能力:学习用多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等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

部编版三上《手术台就是阵地》最新教学设计

27.《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斗、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斗、大”。 2.培养自学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陆续、连续、继续”。 3.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继续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4.借助环境和人物的动作、语言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坚守岗位的高尚品质,以及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环境的危险和白求恩大夫的表现,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检查预习 1.(课前板书课题)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题目,一起读读。(齐读) 你知道手术台是干什么的地方?那阵地呢? 2.手术台是医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地方,阵地是战士保家卫国,打击敌人的场所,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为什么作者却把他们联系起来?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

课文,自由读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课前大家都预习过了,现在词语朋友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第一组词语:布帘迅速血丝撤退大夫) (1)师:这是一组词语,谁来读? (2)指名读。 (3)小老师带读。 (出示:陆续继续连续) (1)再来看,这是一组近义词,你能区分它们的意思吗?(指名说)(2)你们基本能说清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了,意思理解了,如果会用就更棒了,谁能够把这三个词语正确的填到下面的句子里? (出示:1939年春,著名的齐会战斗打响了,战斗激烈,我军的伤员从战场上()抬下来,白求恩大夫不顾环境险恶,坚持留在手术台旁()工作,他()工作了69个小时。) (1)指名说 (2)齐读句子 (3)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填进三个词语之后的这段话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播放视频,了解背景 1.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来看一段短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视频播放到40秒) 2.这就是著名的齐会战斗,课文哪一段向我们介绍了这场战斗?(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起读读。

人教部编版三年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 范例三套

《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范例一 一、说教材 《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齐会战斗期间,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的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在这次战斗中,把手术台作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谢绝卫生部长恳请他离开的劝说,坚持为伤员做手术的故事。这篇文章虽是选读课文,但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特点是,一组课文配一篇主题较为接近的选的课文。而这篇课文所匹配的是这册课文的第七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国际理解和友好。这篇文章是根据白求恩大夫真实事迹而编写的,主要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分析学情 现在的学生因为所处的和平环境与文中的所展现的社会环境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很难体会到当时环境的危急以及在这样危急情况下身为一个外国人的白求恩大夫仍然坚持做手术所体现出来的各种高尚品质,无法了解国际主义精神。 三、基于这些教学内容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好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汇和语句。 3、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因为这是一篇选读课文,所以对文本中字词的要求不必特别细致。所以本课的重

点是:通过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难点是:理解白求恩大夫所说的话中包含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我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轴就是围绕手术台时阵地这个题目,然后主要分五个环节来实施教学: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我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分别理解“手术台”和“阵地”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看着题目设疑。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了解了手术台和阵地这两个概念,有不利于后面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而设疑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2、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接下来,教师提出这句话是谁说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去读课文。 这样设计的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后,学生对文本由一个整体的把握,对文章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通过朗读课文,把课文读熟,读好。 在朗读好课文,了解这话时由白求恩说的话演变而来的,适时出示白求恩的背景资料。 由于学生对白求恩的情况不太了解,所以补充进去一些资料更有利于学生更加贴近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卫士,了解他高尚的品格。 再出示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请学生读一读,说说感受。 从初步的朗读和对句子基本的理解,学生可以体会到白求恩大夫对工作很负责。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会认“斗、棒、恩”等13个字。 2.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出示课题,朗读题目。 2.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又是怎样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扫除字词障碍。 2.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领读。 3.说说课文大意,填空:______年春,著名的_______战斗打响了,在_________,正在_____。他已经____没有休息了。战斗越来越激烈,师卫生部长恳求他离开,可他认为:手术台____,不恳离开,继续给伤员做手术。他一连工作了____个小时,直到战斗结束。 三、品读课文,感受形象 1.简介白求恩。(投影) 2.默读2--4自然段,找出描写战火中,白求恩大夫给伤员做手术的小庙周围的环境描写的句子,并标画出来。 3.指名读有关句子,想一想这三次环境和气氛的描写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师总结:通过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白求恩是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坚守阵地,不顾疲劳地给伤员做手术。 4.出示句子:“手术台就是阵地。” (1)手术台就是医阵地”这句话是在第几自然段?在这一段里,白求恩一共讲了几次话?画出来,多读几遍。 (2)出示白求恩讲的两段话

11、手术台就是阵地培训资料

11、手术台就是阵地

11、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朗读可无奈,借助填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能结合 课文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2.理解“陆续、继续、连续”,会正确使用。 3.通过朗读比较,了解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选背课文2、3、4节中一 节。 4、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深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白求恩 1.谈话:“手术台”、“阵地”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把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当作阵地?是谁说的这句话?从文中找出含有“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句子读出来。 2.简介白求恩: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我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4月间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

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 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画出自然段序号。 2.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多音字正音。 出示: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大.夫伟大.没.有淹没. 3.出声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讨论,同学们对文章有个整体的认识。 三、理清顺序找出重点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内容?(2、3、4节) 2.出声自读第1自然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齐会战斗打响了,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 3.出声自读第5自然段。思考:告诉我们什么内容?(齐会战斗胜利了,白求恩在手术台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4.文章的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2、 3、 4)为什么? (因为第1自然段是“战斗打响”、第5自然段是“战斗结束”。而2、3、4自然段内容是具体地介绍了白求恩在环境气氛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按“战斗打响”、“激烈进行”、“战斗结束”的顺叙叙述的。这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四、抓关键词句,品读人物特点。

部编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2.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2.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员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

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3.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注意以下词语读音:气焰嚣张当头一棒几发炮弹淹没仍然敏捷迅速争分夺秒注意以下多音字:斗挨大血发弹空没 4.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三、细读感悟(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二)引导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看自己能读懂哪些问题? (2)交流讨论: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战斗非常激烈?白求恩所处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白求恩是怎样做的?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了白求恩什么精神? (3)互相谈谈感受,小结:白求恩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忘我地工作。 2.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2.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2.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员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3.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注意以下词语读音:气焰嚣张当头一棒几发炮弹淹没仍然敏捷迅速争分夺秒注意以下多音字:斗挨大血发弹空没 4.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三、细读感悟(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二)引导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三年级《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画出不懂的词句,结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二)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五、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词的卡片。 2.写有课后练习1、2题字幕投影片,课文插图投影片。 3.制作配合课文内容爆炸等场面的录音。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手术台就是阵地

《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的动人故事。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文章的课题是一个比喻句,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 2、教学目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

高。 4、培养概括能力:学习用多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等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二、说教法、学法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成一种负担。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抓住两条主线来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采取“从疑入手,以疑激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的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 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 联系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汇。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白求恩大夫所说的话。 四、教学辅助手段 CAI 五、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设计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阵地”,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体会:阵地是战士保卫祖国,消灭敌人的战斗的地方。阵地是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能丢失的。解放军叔叔打仗时常常说“人在阵地在”。) 请你再读课题,想一想:把哪儿当成了阵地(手术台)“手术台”是专门用来干什么的地方(医生抢救病人、为病人动手术的地方)

当你读课题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呢(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怎样战斗的呢……)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学习课文后就可以知道了。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课题是由谁的话演变而来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问题。 (学生读文后,明白:“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是由白求恩大夫的原话“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演变而来的。他是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不撤离时说出来的。) 2、简介白求恩。(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着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出示句子:“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请你读一读白求恩大夫说的这句话,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同桌讨论。 (这里的阵地就是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工人叔叔的岗位在工厂,农民伯伯的岗位在田野,老师的岗位在课堂,医生的岗位在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是比喻的说法。白求恩大夫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医生打仗的地方。这句话充分地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对工作的极端负责。) (三)抓住重点,精读感悟 1、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最能感受到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请默读课文,找到有关的语句并画出来。(学生默读勾画) 2、画完的同学把自己找到的语句有语气地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感受。(生自读体会) 3、请你在四人小组中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一读,然后谈谈感受。(学生小组讨论,谈自己的感受。) 4、请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对工作的极端负责谁愿意把自己最感动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听(在学生读自己最感动的语句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指导朗读,以便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手术台就是阵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doc

刚才,我们用了——(师指板贴,生说)想前因后果、抓重点词语、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这些方法来学习课文,现在就请大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自学课文最后两 段。(生自学) 自学了4、5自然段,你有什么感想呢? 四、课堂练习 学完全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这三个句子。 (屏示: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配音)要求:1、先在课文中找出这三句话,用“~~”标出来。 2、小组交流:“陆续、继续、连续”这三个词有什么不同?) (生自学) 老师也找到了区分这三个词的好方法,想和大家交流交流。请看——(师边画线段图边解释)这个方法有趣吗? 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善于总结最适合自己的

方法! 五、总结全文 1、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用哪些方法来学习? (师生口头填空)学课文时,要想前因后果、抓重点词语、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其中最重要的是多读多想。 (屏示:1、多读读、多想想,不理解时前后联系起来想。 2、边读边记、边想边划,把重要的词句背下来。)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学们课后能用这种方法学习其它文章! 2、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一起分角色、有感情地把这篇课文读一读!(一生读当时的战斗情况,一生读写卫生部长的句子,其余学生读描写白求恩的句子)(课件) 3、同学们,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1939年10月,他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事情距今已六十多年了,但“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铿锵有力的话将永远回荡在亿万中国人耳边。直到21世纪的今天,仍有无数像白求恩这样的战士,为了和平、为了正义,奋战在中东地区、阿富汗的难民营、非洲的大沙漠上……同学们,为和平而战斗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屏示:纪念碑)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深切的敬意再次悼

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

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的动人故事。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文章的课题是一个比喻句,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选读课文第七课,主要落实的训练目标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教学目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4、培养概括能力:学习用多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等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联系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汇。 二、教学重点: 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白求恩大夫所说的话。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阵地”,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体会:阵地是战士保

卫祖国,消灭敌人的战斗的地方。阵地是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能丢失的。解放军叔叔打仗时常常说“人在阵地在”。) 请再读课题,想一想:把哪儿当成了阵地?(手术台)“手术台”是专门用来干什么的地方?(医生抢救病人、为病人动手术的地方)当你读课题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呢?(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怎样战斗的呢?……)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学习课文后就可以知道了。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课题是由谁的话演变而来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问题。 (学生读文后,明白:“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是由白求恩大夫的原话“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演变而来的。他是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不撤离时说出来的。) 2、简介白求恩。(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出示句子:“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2、板书课题。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简介白求恩。从国籍这个角度看,他是我们的客人吗? 3、打开书,快速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找白求恩说的哪些话跟题目有关系? 出示句子:(齐读) 手术台是医生是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师:读了刚才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反问句)你是眼睛真亮,谁能把藏在这个问号里的意思读出来。 师:你读得真棒!知道白求恩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生转换句式。 4、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阵地应该是个怎样的地方?(炮火纷飞,硝烟弥漫,要流血和牺牲的地方) 师:你说的真好,那你们觉得白求恩的手术台旁有没有危险呢?(有) 二、潜心会文,感受“危险”,感动“坚守”

感受“危险” 1、过渡:是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有这样的体会?请你默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交流: 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师: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是呀,白求恩所在的小庙是多么的危险呀,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选择其中之一进进行行重点朗读。 师:再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新发现?(情况越来越危险) 感动“坚守” 2、过渡:是呀,小庙已经摇摇愈坠,小庙已经岌岌可危,在这里多呆一刻,都有生命的危险,在这里多呆一刻,都有被落下来的炮弹炸得粉身碎骨的危险。撤离迫在眉睫,撤离刻不容缓。可是,身处险境的白求恩撤离了吗?(没有),那他在做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地再读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从画出的白求恩的言行中,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重点交流以下句子: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精品教案

手术台就是阵地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2、板书课题。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简介白求恩。从国籍这个角度看,他是我们的客人吗? 3、打开书,快速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找白求恩说的哪些话跟题目有关系?出示句子:(齐读)手术台是医生是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师:读了刚才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反问句)你是眼睛真亮,谁能把藏在这个问号里的意思读出来。 师:你读得真棒!知道白求恩说的是什么意思吗?生转换句式。 4、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阵地应该是个怎样的地方?(炮火纷飞,硝烟弥漫,要流血和牺牲的地方) 师:你说的真好,那你们觉得白求恩的手术台旁有没有危险呢? (有) 二、潜心会文,感受“危险”,感动“坚守” 感受“危险” 1、过渡:是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有这样的体会?请你默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交流: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师: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是呀,白求恩所在的小庙是多么的危险呀,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选择其中之一进进行行重点朗读。

师:再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新发现?(情况越来越危险)感动“坚守” 2、过渡:是呀,小庙已经摇摇愈坠,小庙已经岌岌可危,在这里多呆一刻,都有生命的危险,在这里多呆一刻,都有被落下来的炮弹炸得粉身碎骨的危险。撤离迫在眉睫,撤离刻不容缓。可是,身处险境的白求恩撤离了吗?(没有),那他在做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仔细地再读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从画出的白求恩的言行中,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重点交流以下句子: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从白求恩的动作当中,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镇定自若,临危不惧,毫不慌张)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你能读出这份镇定自若吗? 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是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想:白求恩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几句话?(毫不犹豫,坚定,对工作极端负责)那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读着,读着,白求恩那鲜活的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随机指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师长让你离开,你为什么还不离开呢? 火快烧到手术台了,小庙也快要倒塌了,请您离开吧? 白求恩同志,这里有生命危险,难道你不怕吗? 白求恩同志,您是外国人,我们要为你的安全负责,让您离开是师长对您的关心呀! 师:听着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真是感动,觉得你们真正走进了白求恩的心里。同时,我们也不禁对他肃然起敬。让我们再次读读这句话,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呢?(不知疲倦,不顾个人安危)读出你的感受来。 3、过渡: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而,出示: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师:同学们,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时?想象一下,还有三小时白求恩在干什么?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21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了解白求恩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事迹,感受白求恩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对工作负责、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教学难点: 理解白求恩大夫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炮声的录音,学生查找有关白求恩的资料。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位外国医生是谁?(白求恩) 2.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有关白求恩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阵地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手术台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画出不懂的词句,查字典或与同桌讨论。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白求恩的什么事? 三、检查反馈。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请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三年级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学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知道我上课的内容是《手术台就是阵地》时,我有点不知所措。原因有几点,一是我带的这个班已经是五年级,有两年没有接触三年级的内容了。一下子要给三年级的小朋友去上课,在语言上就是一次挑战。二是这篇课文的下调,被编写到三年级教材里,作选读课文用。我几天几夜没有揣摸出编者的编写意图。虽然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但肯定不能像教五年级的学生一样来教三年级,所以在理解教材上有很大的难度。三是课改虽然进行了五个年头,但岳阳地区的四五六年级大都一直在使用原来的教材,虽然有所改动,但与正在使用的人教版的实验教材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理念上我有差距。 尽管有这些难度,我还是尽量利用《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利用这次机会,作了大胆的尝试,还表达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表达我对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理念。我设计《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有以下几点特色: 一、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比较新颖 这篇课文到底要让学生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目的,这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虽 第2页共5页

27.手术台就是阵地(优质教案)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棒、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结合句子联系“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2.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练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4.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勇于奉献的精神。 5.学习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1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题,激发兴趣。 展示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小结导题: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课题:手术台就是阵地)学生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 1.鼓励学生齐读课题后进行质疑,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预设: (1)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做阵地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最后一个自然段交待了事情的结果——战斗结束。 3.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学生对文本由一个整体的把握,对文章内容有 个大致的了解,同时通过朗读课文,把课文读熟,读好。】 四、品读释疑。 (一)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互相交流: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战斗发生的时间、 地点及战斗形势。) 3.简介齐会战斗。 齐会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在冀中军区部队的协同 下,于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日军进行的歼灭战。这次战斗,共毙伤日军 700余人,俘7人,缴获山炮1门、轻重机枪20挺,步抢200余支,取得了平 原游击战争中以外线速决的进攻打歼灭战的经验,对推动华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 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战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发表社论,庆祝齐会 战斗的重大胜利,称贺龙“是抗日前线的民族英雄”。蒋介石也发来慰勉电,称 “贺师长杀敌致果,奋不顾身,殊堪嘉奖”。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下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敌人不断反扑,战斗非常激烈。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 (20)来。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 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 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1)自由阅读,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 烟雾淹没了”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白求恩仍然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敏捷地从 伤员腹腔里取出弹片,表现出白求恩不顾自己安危,救死扶伤的伟大国际主义精 神。)(板书:硝烟滚滚弹片纷飞镇定地手术) (2)“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 被烟雾淹没了。”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 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3)大胆猜测,炮弹落在小庙前可能会出现怎样危险的情形?(炮弹落在 小庙前有可能造成小庙坍塌,人员伤亡。) (4)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 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 丢在盘子里。) ①“仍然”是什么意思?(仍旧,照旧。)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积累“当头一棒、陆续、继续、争分夺秒、连续”等词语。 2.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3.查找其他资料,了解白求恩大夫的其他事迹,感受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难点: 查找其他资料,了解白求恩大夫的其他事迹,感受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新词,自学课文。 2.找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 3.找出描写白求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用“”画出来。 4.搜集资料,阅读有关白求恩的其他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简介白求恩 1.观看一段录像:剪辑影片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片段。 2.简介画面内容。(学生自由表达) 3.简介白求恩: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

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伤口感染,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1)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2)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3)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4)怎样坚守这块阵地? 设计意图:课文所叙述的事情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在此创设情境,旨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揣摩思考,质疑问难,为学生搭建一个走进文本的平台。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1)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①认读本课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出示词语: 战斗大夫血丝白求恩 撤走危险瓦片布帘 迅速当头一棒争分夺秒 ②重点指导多音字“斗”“大”的读音,了解多音字“挨”和“血”在本课的读音。 ③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④“棒、撤、险、秒”四个字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血、瓦、帘”可联系生活识记;“迅、速”可结合语境识记。 2.再读课文:结合所提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感知人物: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伤员做手术。 (2)感知情节:课文叙述了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的感人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