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实录_1.doc

《陋室铭》教学实录_1.doc
《陋室铭》教学实录_1.doc

《陋室铭》教学实录-

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教学过程:

1.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2.师: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

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

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3.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4.师:陋室陋吗?

生:不陋。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

6.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它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

(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创设情境)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一点一点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驳的石阶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的?

生:。。。。。。。。

师:同学的发言很精彩。请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内有王叔文、柳完元等人,他们在谈些什么,这些人在一起,又会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让学生分别把自己想像成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

生:。。。。。。

师: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哪里还有什么为那狗皇帝当差去

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劳形与痛苦!

师:再看室内的陈设,文章重点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生:。。。。。。

3.讨论今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则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

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帐文凭。

这则材料是针对我们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言的?

生: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生:。。。。。。

师:同学们,你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生:。。。。。

师:(小结)短短的一节课,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

这并不奇怪,因为至今老师也不敢说已经读懂了它,进入刘禹锡的精神境界里,并把这种精神带入我们的生活中。我至仍在解读它。

同学们,一年以后,你还会再读《陋室铭》吗?十年以后呢?若干年以后呢?

师:(引导)美文,是要我们的一生去解读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进行长期的孜孜不倦的研习,每当我们精进了一步,我们的学识、做人的涵养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为精神的影响是可以超越时空的。

三.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陋室----

德馨----

不陋

自然环境(优美)主人情趣(优雅)雅致澹泊、豁达乐观往来客人(脱俗)

《陋室铭》课堂实录根据录音整理

2012年浙江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课《陋室铭》课堂实录根据录音整理 金华四中郑永威 师:讲关于刘禹锡的故事。 他的诗与白居易起名,他的词与柳宗元起名,据说他被贬到安徽,按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力小人。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 自己的威风。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小房。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还根据驻地的 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 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 了一半。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 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搬家折腾了三次。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足以为快,遂如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 门之外! 师:昨天我们预习过了,我想请同学读一读,古人写诗文是没有标点的,我想请同学读一读没标点的文章,你来吧。 生读没有标点的文章。 师:好,读得不错,你不仅读出男子汉的气概,而且字词读的也很准,抑扬顿挫,还读出了韵文的味道, 韵文一般是用韵的,我们来齐读这篇文章吧。 生齐读。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并屏显出示【“铭”的解释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师:请大家看标题,这里有一个铭字,你能用铭来组词吗? 生1:铭文 生2:刻骨铭心 师:很好 生3:铭刻 师:不错 生4:座右铭 师:不错,还可以组什么词?

陋室铭教学实录

《陋室铭》课堂实录 余映潮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重点与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生:我选择后者,因为…… 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 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二、小组讨论,扫除生字词,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集体讨论,适当点拨,疏通全文。 2.师生共同活动,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师:陋室陋吗? 生:不陋。 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 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 (指导学生美文美读美背美诵,继而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创设情境)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一点一点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驳的石阶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的?

《陋室铭》教学实录

《陋室铭》教学实录 本文第四部分发表于《语文学习》2008年第5期,标题是:《陋室铭》解读 一、交流座右铭导入《陋室铭》 师:老师首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板书:我思考我存在),这是老师的座右铭。知道什么是座右铭吗? 生:就是用来激励自己的话。 师:对。同学们,你们的座右铭又是什么呢?来,把你的座右铭写下来,让大家共同分享。 (投影展示,课堂交流。) 师:还有的同学没有写,希望大家学了这一课后都能拥有自己人生的座右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被尊为铭辞中的长者的铭文——(板书:陋室铭、刘禹锡)。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铭”呢? 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有注释嘛。 师:你很会学习,你注意到了书上的注释。器物之铭是用来述功纪行的,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则别具一格,它虽以自己的住室命题,但是用意却在自述其志。 二、初读《陋室铭》结识刘禹锡 师:与刘禹锡结交的人,都是“鸿儒”,没有学问的白丁,是与他无缘的。因此,要结识刘禹锡,首先要把《陋室铭》烂熟于心。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行疏通课文。借助注释还不能解决的字句,就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疏通课文,约3分钟) 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没有人举手啊?我可要考考大家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谁来翻译翻译? 生:谈笑的都是大学问家,往来的没有不学无术的人。 师:是吗?还记得《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怎样翻译吗? 生: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师:这种修辞手法叫—— 生:互文。 师:现在谁再来翻译刚才的这句话。

陋室铭课堂实录

《陋室铭》课堂实录 一、导入《陋室铭》 师:老师首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板书:我思考我存在),这是老师的座右铭。知道什么是座右铭吗? 生:就是用来激励自己的话。 师:对。同学们,你们的座右铭又是什么呢?来,把你的座右铭写下来,让大家共同分享。 (投影展示,课堂交流) 师:还有的同学没有写,希望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后都能拥有自己人生的座右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被尊为铭辞中的长者的铭文──(板书:陋室铭、刘禹锡)。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铭”呢? 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师:你很会学习,你注意到了书上的注释。器物之铭是用来述功纪行的,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则别具一格,它虽以自己的住室命题,但是用意却在自述其志。 二、初读《陋室铭》结识刘禹锡 师:与刘禹锡结交的人,都是“鸿儒”,没有学问的白丁,是与他无缘的。因此,要结识刘禹锡,首先要把《陋室铭》烂熟于心。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行疏通课文。借助注释还不能解决的字句,就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来解决。 (疏通课文,约3分钟) 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没有人举手啊?我可要考考大家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谁来翻译翻译? 生:谈笑的都是大学问家,往来的没有不学无术的人。 师:是吗?还记得《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怎样翻译吗? 生: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师:这种修辞手法叫── 生:互文。 师:现在谁再来翻译刚才的这句话。 生:谈笑往来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没有不学无术的人。师:这就对了。看来大家对文章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现在我们读起来── (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一试? 生:读(忧郁消沉地)。 生:读(振奋昂扬地)。 师:评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他们两个一个读得悲凉凄楚,一个读得激昂慷慨,好像都不大对味。 师:对味,这个词下得妙!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对味? 生:铭文是用韵的,要注意压韵。 师:怎么个用韵法,你能不能具体说说── 生:本文押的是in和ing,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这些字。 师:你能不能读一下? (读得韵味悠长) 师:不错。同学们认为要读出韵味还要注意什么?

陋室铭课例及评价

《陋室铭》课例及评析 北碚晏阳初中学李霞 师:讲关于刘禹锡的故事。 他的诗与白居易起名,他的词与柳宗元起名,据说他被贬到安徽,按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力小人。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小房。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还根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 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搬家折腾了三次。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足以为快,遂如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 师:昨天我们预习过了,我想请同学读一读,古人写诗文是没有标点的,我想请同学读一读没标点的文章,你来吧。 生读没有标点的文章。 师:好,读得不错,你不仅读出男子汉的气概,而且字词读的也很准,抑扬顿挫,还读出了韵文的味道,韵文一般是用韵的,我们来齐读这篇文章吧。 生齐读。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并屏显出示【“铭”的解释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师:请大家看标题,这里有一个铭字,你能用铭来组词吗? 生1:铭文

公开课教案《陋室铭》讲课教案

《陋室铭》教案 一、导入: 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郎指的是谁?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老先生的文章《陋室铭》。 2、出示学习目标。 3、请学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多媒体显示) 写作背景: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曾参加王叔文组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策县令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就故意刁难。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

60陋室铭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陋室铭》教学设计 沈阳市育源中学宋策 教学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链接: 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

二、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四、释“铭”解题: 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 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书“铭”)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作者) 五、明确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初步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六、指导朗读: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 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

陋室铭 诵读型 教学设计 修改

《陋室铭》诵读型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邹珊珊 教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 课型:诵读型学案 学习目标: 1、在扫除文中生字词的基础上,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语气。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韵文的韵脚, 3、在诵读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 难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领悟这篇铭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感受、启发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型课时:诵读课一课时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一:激趣导入 1、展示PPT图片: 一间破旧的小屋,屋前的台阶上长满了青草,窗台上也长满了青苔。 师问:这是什么样的屋子?(板书课题) 2、揭题,解题,质疑。 生齐读课题,请大家说说“铭”是什么意思?题目又是什么意思呢?师重点解释“铭”的意思,并引导同学们读文下注释①。再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认为文中会写些什么?下面我们来学习有关简陋的小屋的课文。 学习内容二:读准这篇古文的语音、语调、节奏。 1、跟老师朗读一遍,注意读准语音语调,尤其押韵字的读音。 (1)(点击课件,展示要求)现在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尽量读准字音。打开书,试着读一读!

读完以后,同学们感受如何?(生:很难读、读不通顺) (2)教师板书展示生字词以及相关拼音,学生认读,书空生字的正确写法,加深印象。 馨(xīn)鸿(hóng)儒(rú)调(tiáo)案牍(dú)现在大家自己读课文,还有不会读,读不通的字词,问同桌或老师反复朗读,把文章读通顺。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拿铅笔用单斜线标出该停顿的地方。 3、试读课文,请大家看看大屏幕,看一看和老师画得一样吗?不一样的地方请大家改正过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 īn)。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hóng)儒(rú),往来/无白丁。可以/调(tiáo)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好,现在大家看着大屏幕自由朗读课文,开始读吧! 4、学生交流读课文,读准节奏,读顺全文。 学习内容三:反复诵读,读出感情 1、师范读课文,学生学学着老师的读法小声跟读,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2、找出韵脚,大声朗读。 (1)将押韵的字读的清晰、响亮,读出韵味。 (2)同时介绍韵文和韵脚的知识。 (3)朗读课文,在朗读时,对韵脚的朗读的声音要响亮些。 (4)分小组、男女生朗读。 3、读出层次 (1)文章分成三部分,提醒学生在朗读时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应该有明显停顿,借以读出层次。 (2)在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时,读轻点,稍停顿后,再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并且要重读。突出作者的意图。 4、读出情感 文中所写的事情可以一词一顿的读,意在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对于“何陋

陋室铭优秀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赏陋室之雅,品古人德馨 ——《陋室铭》说课 襄阳市第七中学王俊华 一、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德馨主题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心中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一)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多媒体辅助法 【设计理念】“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 1、圈点批注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琅琅书声中,品味,理解,感悟。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决难点问题。 四、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 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走进陋室 伴着悠美的古典乐曲,多媒体播放“梅”、“竹”、“松”的画面,教师吟诵经典诗句导入新课,然后教师破题,介绍铭文特点。 【设计理念】导语重在营造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所以,导入时诗句的点缀既营造了课堂典雅的氛围,又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二)朗读感知,踏访陋室 在此我安排了四读蓄势: 1、初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找出韵脚,男、女生接读)

《陋室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陋室铭》教学设计 黔西县第三中学张霞 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领悟力很强。在经过七年级上个学期对古文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因此两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本文时比较轻松,容易获得一种成就感。本课设计时以诵读贯穿全文的教学,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及刘禹锡在文中寄寓的情感,并尽量能背诵全文。 二、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2课。《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虽然文章只有81个字,却是中学语文教材一直保留的传统篇目,也是历代诗人仿拟最多的短文之一。作者刘禹锡文章中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多层次朗读课文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2)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合作讨论法、讲授法 六、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由于我们三中正在修建新教学楼,条件艰苦,所以我们七年级的同学只好在活动板房学习。活动板房的条件很差,冬冷夏热。那你们是靠什么坚持了下来。生:学习的热情、坚强的毅力、对知识的渴求......(生的回答是预设的)。师过渡:是的,我们靠着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求坚持了下来,三中也因为有我们这群莘莘学子而在众多的学校中名列前茅。在我国唐朝时有一位文人因为他的品德高尚,所以他居住的陋室而天下闻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位文人及他的陋室。 (设计目的:根据三中目前的条件引入本课,使导入自然,激发学生兴趣)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设计目的:有助于理解本文的内涵。) 1、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祖籍洛阳,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作品有《刘宾客集》。本文选自《全唐文》。 2、背景介绍: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三、听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在文中划出节奏 (听多媒体播放录音朗读,设计目的:扫清读音障碍、把握朗读节奏、理解什么是“韵”。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德馨.:xīn 鸿儒 ..:hóng rú苔痕.:hén

(完整版)(完整版)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

陋室铭教案设计 高崇丽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问题导入法 2、诵读教学法 3、合作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小学语文《陋室铭》课堂实录

《陋室铭》课堂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中国是诗的王国,请同学们阅读老师投影的诗歌,想一想,这几首诗都是哪位诗人的诗作? 生(读诗歌后):刘禹锡。 师:刘禹锡,唐朝文学家,哲学家,他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今天我们要学的《陋室铭》就是一篇他创作的一篇传世佳作。文章虽短小,全文仅81字,但却以其鲜明的立意,高雅的格调,巧妙的构思,隽永的意境,深长的韵味,精美的文句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 师(出示课题作者)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这一篇佳作。(播放《陋室铭》朗读视频) 师:怎么样?美吧! 生(齐生):美! 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这一篇文章,一课时完成任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三个,请大家齐读一次。 师:任务艰巨不艰巨?有没有信心完成它? 生(齐生):有!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要学课文题目叫“陋室铭”,“陋室”,顾名思义是指“简陋的房子”,那么“铭”又当如何解呢?请哪位学生来说一说。 生A:是一种文体。 生B: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文字,如座右铭。

师:“铭”者,记载也,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本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韵之美。请同学们圈出课文用韵的字。 (同学用笔圈出课文用韵的字) 师:请嘉欣同学说一说。 生C: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师:那请你告诉大家这是押什么韵? 生C:ing 师:请同学们齐读用韵的句子,感受押韵的好处。 生(齐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师:《陋室铭》是一篇精美隽秀的骈文,读起来高低起伏,节奏分明,有艺术感染力,富于音乐美。要读好,并不容易,请同学们注意:(1)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有延长音。 (2)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文意。 (3)“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虚写的文句“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应读得轻一点,才有韵味。 (4)“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调读最后两句。 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文章,读时注意字音、停顿,语速,读正确、流利。读前先可参看一下老师投影出示的停顿、重读提示。 (投影出示停顿、重读提示) (学生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让学生自由朗读了这篇课文,许多同学读得非常好,下面有请志浩同学给大家读一次。

陋室铭

陋室铭 刘禹锡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铭”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异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帘青映入 无丝竹 ..奏乐的声音 ..之乱耳: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借代 谈笑有鸿儒 ..:有学问的人 往来无白丁 ..没什么学问的人 无案牍 ..:1官府的公文 2使身体劳累 ..之劳形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沈阳市育源中学宋策 教学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链接: 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二、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四、释“铭”解题: 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 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书“铭”)那么,“铭”

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作者) 五、明确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初步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六、指导朗读: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 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 xīn 苔痕.hén鸿儒.rú案牍.dú西蜀.shǔ (二)、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这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母:ing (四)、再次齐读课文(男、女生分开进行) 七、翻译古文: (一)、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讨论)。 1、着重强调下列词语: 德馨: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二)、翻译全文:(力求严密、准确) 如:

李卫东《陋室铭》课堂实录

卫东《陋室铭》课堂实录 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这是清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用的文章读本,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用“观止”作书名,表明编者的态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了,你已经观赏到最好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啦,这当然有点夸。这本书选了从先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仅仅81个字,这篇文章叫《陋室铭》,为什么仅仅81个字的短文就占有古代散文精品的一席之地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思考一起来学习唐代禹锡的散文小品----《陋室铭》。(师板书课题、作者。) 师: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至成诵。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的,不诵读就不能领会文章的意蕴。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反复诵读来学习文章。我们的第一遍读,要求结合注释读准音,并大体弄懂文章的意思。如果有疑问,可以和同桌商量,实在解决不了,请提出来。(师板书:一读,读准音,通文意。) 生:“白丁”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1:“白丁”是平民的意思。 生2: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师:简单说一下。在唐朝,穿衣服能体现人们地位的高低,以黄赤最为高贵,红紫为上等,蓝绿次之,黑褐为低下,白色是没地位的,所以,“白丁”指平民百 姓,这里可以理解为没有学问的人,为什么? 生:因为前文中有“谈笑有鸿儒”的句子,鸿儒指有学问的人,前后对应,后文的“白丁”应指没有学问的人。 师:这位同学能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的意义,很好。还有问题吗? 生:“何陋之有”的含义是什么? 师:你能说说它的字面意思吗? 生:字面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它的意思是这个屋子根本就不简陋。你想问这句话的深层意义,是吗?这个问题我们在反复诵读中解决它,如果老师忘了,你可以提醒我。 师:“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的两个“之”字有什么作用? 生1:代表“的”的意思。

陋室铭 教学设计

《露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3、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4、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难点:1、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学点拨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有关刘禹锡的故事导入。故事如下: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

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转眼千年已过,策知县早已化作一抔黄土,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代代相传,流芳百世,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 二、板书课题 三、释题并简介作者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 四、自学课文 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识,去尝试解释词语翻译课文。将自学中碰到的问题先在学习小组中解决,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集体讨论解决。 五、集体解疑 六、检查自学情况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文体介绍:本文是一篇铭文,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韵脚,并说出押的是什么韵。 讨论明确: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ing”韵。 3、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讨论明确:本文都用短句,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陋室铭()德馨()鸿儒()案牍()陋室

陋室铭教学文案

《陋室铭》笔记 一、文学常识 1 铭,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2.本文作者刘禹锡, 二、书下注释 1、斯:指示代词,这。 2、是:指示代词、,这。 3、德馨:指品德高尚。馨:香气。 4、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5、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6、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7、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公文,文书。 9、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 10、劳形:使身体劳累. 11、形:形体、身体。 三、结构层次 主题:本文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内容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这就点明了短文的主旨。 第二层:描写陋室的特点。一是自然环境清幽。别致幽雅,宛若“世外桃源”。二是交往人物不俗。既然“往来”“谈笑”的都是鸿儒,陋室主人的德才自然可想而知。这是以好衬好的映衬手法。不过“往来无白丁”一句,从中可以看出古人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清高独傲的思想倾向。三是生活情趣高雅。“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读之劳形”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第三层,总结全文。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然后又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四、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⑵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答: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 【篇一:公开课教案《陋室铭》】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阅读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 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 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 后栽。因为这首诗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 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 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 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郎指的是谁?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老先生的文章《陋室铭》。 2、出示学习目标。 3、请学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 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 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 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 刺史时在任上写的。(多媒体显示) 写作背景: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曾参加王叔文组织的政治革新运动, 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 厦的屋子;可和州策县令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见刘禹锡是被贬而

《陋室铭》课堂实录

《陋室铭》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渗透时代观念——与时俱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生:我选择后者,因为…… 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锡!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锡的《》吧! 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被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介绍:表现文体的字有说、记、序、铭……。 押韵──追问:立即让学生浏览,找出韵脚和所押之韵。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过渡语: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因此,古文往往需要大声朗读。请同学自由朗读本文,注意──大声朗读。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录音范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告诉学生:中国语言具有含蓄美,许多意思和意境都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所以大家在译时,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致理解。)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出示思考题,理解中心、写法。 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看图画、看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词──咬文嚼字) (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从图画上看,房子确实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吗?(换角度想:同样一篇文章,刚才读,读出陋室简陋,现在却要读出不简陋。这不是自相矛盾,这需要换角度想。思维角度:主人、环境、客人、生活。) (讨论板书:人品高尚(德)、景色清幽、来人不俗、生活高雅) 片段一 师:“斯是陋室,唯吾德”,这是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生: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的。 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看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