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形目v1.1【鱼类学】

鲈形目v1.1【鱼类学】
鲈形目v1.1【鱼类学】

1(2)体延长成带状,无尾鳍(带鱼亚目)·带鱼

2(1)体不延长,有尾鳍

3(4)腹部无腹鳍(鲳亚目)(非鲳亚目特征,仅银鲳无腹鳍)·银鲳

4(3)腹部有腹鳍

5(6)头背部有吸盘(?亚目)·?

6(5)头背部无吸盘

7(8)在第一鳃弓上有由上鳃骨扩大而成的鳃上器官(攀鲈亚目)·乌鳢

8(7)在第一鳃弓上没有由上鳃骨扩大而成的鳃上器官

9(10)左右腹鳍极接近,大多数愈合成吸盘(虾虎鱼亚目)

眼正常,不突出;胸鳍基底部肌肉不发达··纹缟虾虎鱼

眼突出;胸鳍基底部肌肉发达··弹涂鱼

10(9)左右腹鳍不显著接近,不愈合成吸盘

11(12)上颌骨固着于前颌骨(鲭亚目)

背鳍、臀鳍、小鳍均为黄色:黄鳍金枪鱼

其余不为黄色,鲐第二背鳍与臀鳍后各有五个小鳍,,蓝点马鲛第二背鳍与臀鳍

1

后小鳍数目多于五个

12(11)上颌骨不固着于前颌骨

13(14)腹鳍喉位或不存在(鳚亚目)

14(13)腹鳍一般胸位(鲈亚目)

15(16)左右下咽骨愈合(丽鱼科)

体灰黑色莫萨比克罗非鱼

16(15)左右下咽骨不愈合

17(22)上颌骨外露,一般不为眶前骨所遮盖

18(19)臀鳍具鳍棘3枚(鮨科)

花鲈体测及背鳍基部散布着黑色斑点,无带纹;青石斑鱼全身散步黄色小点,体测有五条暗色横带,鳜在背鳍的第六到7根刺的下方有一较宽的暗棕色垂直纹带,体测有不规则褐色斑点和斑块

19(18)臀鳍具鳍棘2枚

20(21)体一般被栉鳞(鱚科)

体侧具斑点:斑鱚

2

体侧无斑点:多鳞鱚

21(20)体一般被小圆鳞,有时侧线上具棱鳞(鲹科)

侧线的全部被棱鳞竹荚鱼

其余侧线的一部分被棱鳞

第二背鳍和臀鳍后方有1小鳍:蓝圆鲹

第二背鳍和臀鳍后方有6-7个小鳍:大甲鲹

22(17)上颌骨全部或大部分为眶前骨所遮盖

23(24)臀鳍鳍棘2个以下(石首鱼科)

1(2)鳔前端具侧囊(叫姑鱼属)·叫姑鱼

2(1)鳔前端无侧囊

3(6)鳔的两侧有10余对至20余对侧肢,侧肢只有腹分支而无背分支

4(5)颏孔5个(黄姑鱼属)·黄姑鱼

5(4)颏孔6个(白姑鱼属)·白姑鱼

6(3)鳔的两侧有10余对至30余对侧肢,侧肢具背分支和腹分支

3

《鱼类学教程》教学大纲

《鱼类学教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鱼类是海、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又是人们生活中主要蛋白质来源。鱼类学是动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鱼类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鱼类形态、分类、生态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鱼体各部分的一般结构、功能,掌握鱼类分类学的一般知识与技能,了解鱼类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鱼类生物学研究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包括鱼类形态学、鱼类的系统分类学、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以后学习鱼类增养殖学奠定基础。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绪论 (1)鱼类学的地位、性质、任务; (2)鱼类的定义。 要求:了解鱼类学的发展简史、鱼类学的基本内容,掌握鱼类的定义。 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 (1)鱼体外部分区 了解鱼体的分区,头部分区。 (2)鱼类的体形 了解鱼类的基本体形,了解体形与生活方式的相互统一关系。 (3)鱼类的头部器官 了解头部器官的位置、机能及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4)鳍 掌握各种鳍的位置、机能。 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1)皮肤和腺体 掌握鱼类皮肤和腺体的结构。 (2)鳞片 掌握软骨类、硬鳞类、真骨类鳞片的结构特点;重点掌握骨鱼鳞的结构特点,鳞式。 (3)色素细胞和发光器 了解鱼类的三种色素细胞、发光器的一般结构。 第三章骨骼系统 (1)轴骨骼 了解鱼类头骨、脊柱、肋骨和肌间骨的构成,了解鱼类骨骼保护和支持作用。 (2)附肢骨骼 学习鱼类带骨和支鳍骨的构成。 第四章肌肉系统 (1)肌肉的类别

了解鱼类三种不同的肌肉组织,了解鱼类肌肉的命名。 (2)肉的结构 了解体节肌和鳃节肌的结构。 (3)肌肉的变异——发电器官 了解鱼类发电器官的一般结构与机能。 (4)鱼类的运动方式 了解鱼类在水中的三种主要运动方式。 第五章消化系统 (1)消化管 掌握齿、舌、鳃耙、食道、胃、肠的结构与机能,掌握齿式、鳃耙式的写法。(2)消化腺 了解胃腺、肝脏、胰脏的位置、结构与机能。 第六章呼吸系统 (1)鳃的构造 了解鱼类鳃的一般构造,圆口的鳃囊、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鳃。 (2)鱼的呼吸运动 了解鱼类的呼吸运动方式。 (3)辅助呼吸器官 了解几种辅助呼吸器官,了解其代表种类。 (4)鳔 了解鳔的一般构造与机能。 第七章循环系统 (1)血液 了解鱼类血液的成分。 (2)心脏 了解鱼类心脏的构造与机能。 (3)动脉和静脉 了解鱼类动脉、静脉的分布,主要血管的名称。 (4)淋巴和淋巴管 了解鱼类淋巴、淋巴管的组成。 (5)造血器官 了解脾脏、淋巴髓质组织、头肾。 第八章尿殖系统 (1)泌尿系统 了解肾、输尿管、膀胱的结构与机能,各类鱼泌尿器官的特点。 (2)泌尿机能和渗透压的调节 肾和鳃的泌尿机能,各类鱼调节体内渗透压的方式。 (3)生殖器官 了解生殖腺、生殖管的结构与机能。 (4)雌雄区别及性逆转 掌握从外形区别鱼类雌雄的方法,了解某些鱼类性逆转现象及鱼类的生殖方式。

水产鱼类学名词解释讲课讲稿

水产鱼类学名词解释

形态部分 圆口类:骨骼完全为软骨,无上下颌的圆口纲动物,也称无颌类。 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无任何硬骨组织的软骨鱼纲动物。 硬骨类:骨骼全部骨化或部分骨化为硬骨的硬骨鱼纲动物。 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软鳍鱼类:辐鳍亚纲中鲱形目、鲤形目、鳗鲡目等鱼类,由于它们的鳍通常无棘,故也称为软鳍鱼类。 棘鳍鱼类:辐鳍亚纲中鲻形目、鲈形目、鲽形目和鲀形目等鱼类,由于它们的鳍通常有棘,故又称为棘鳍鱼类。 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 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 颏部:紧接着下颌联合的后方为颏部,也称颐部。 喉部:两鳃盖间的分腹面的部分为喉部。 吻部:头部的最前端到眼的前缘为吻部。 峡部:由喉部向前延伸,即颏部后方的部位为峡部。 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为鳃盖膜。 眼间隔:两眼之间的距离称为眼间隔。 眼后头部:眼后缘到最后一鳃裂或鳃盖骨后缘为眼后头部。 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会合处为下颌联合。 角质鳍条:软骨鱼类所特有,不分支不分节的鳍条,称为角质鳍条。

鳞质鳍条:硬骨鱼类所特有,由鳞片衍生而来的鳍条,称为鳞质鳍条。(也称为骨质鳍条) 脂鳍:背鳍后方有1个富含脂肪的小型鳍,称为脂鳍。 鳍式: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这种以不同数字记录鳍条数目的方式称为鳍式。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 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 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 鳞棘:盾鳞中,露在皮肤外面、且尖端朝向身体后方的部分为鳞棘。 基板:盾鳞中,埋没在皮肤内的部分称为基板。 侧线鳞:一般真骨鱼类在体两侧中部,各有一列被管状的侧线所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 侧线上鳞:从背鳍为起点的鳞片,斜数到接触侧线鳞的一片为止的这些鳞片,称为侧线上鳞。 侧线下鳞:从腹鳍为起点(鲤形目等腹鳍腹位的鱼)或臀鳍为起点(鲈形目等腹鳍胸位的鱼)向斜上方数到接触侧线鳞的一片为止的这些鳞,称为侧线下鳞。 纵列鳞:自鳃盖后方沿体侧中部直到尾鳍基中部的鳞片。

鱼类学第一章小结

1.鱼的定义: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低等脊椎动物。 2.软骨鱼纲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3.硬骨鱼纲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辐鳍亚纲包括硬骨鳞类、硬骨硬鳞类 (全骨类)和真骨鱼类。真骨鱼类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 4.鱼的主要特征:大多数具有能咬合的上下颌,具鳃裂(或鳃孔),通常以鳃 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的鱼体身披鳞片;骨骼为软骨或硬骨;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体表富有黏液;具侧线;具脊索,背神经管背位;出现能跳动的心脏,分为一心房和一心室(变温动物),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5.鱼类的经济价值:食用、饵料、工业用、药用、观赏和检测水体。 6.鱼类的基本体型: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棍棒型。特殊体型:球型、箱 型、不对称侧扁型、海马型、箭型等。 7.鱼类的头部器官及其作用:吻、口、唇、须、鼻、眼、鳃裂、鳃孔。 a)吻:辅助摄食、攻击或自卫、挖掘泥中的食物等。 b)口:上位口、端位口(口前位)、下位口。索食、攻击、防御、也是鳃呼 吸时水流进入鳃腔的通道。 c)唇:帮助摄食、具有触觉和味觉 d)须:味觉、辅助觅食。(通常有须的鱼类是生活在水体底层的) e)鼻:嗅觉器官的通道,能感受外界的化学刺激。 f)眼:鱼眼既无泪腺,亦无真正的眼睑,眼完全裸露;脂眼睑:若干鲱形 目和鲻形目的种类,眼的大部分或一部分所被覆的透明的脂肪体;瞬膜: 眼脸为斜行皱褶;眼脸为横行皱褶成为瞬褶。 g)鳃:水体交换。 8.鱼体的躯干部:有些鱼的腹部至肛门的腹中线有一隆起的尖锐的棱,叫做腹 棱。腹棱分布于胸鳍基部至肛门之间的是不完全腹棱;腹棱分布于腹鳍至肛门之间的是完全腹棱。 9.鱼体的尾部:原尾型、正尾型、歪尾型、新月形、深叉形、内凹形、平直形、 圆形以及尖圆形等。 10.鳍是鱼类特有的器官,是鱼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11.鳍的组成:鳍由属于内骨胳的支鳍骨(担鳍骨)和鳍条组成,外附肌肉。鳍 条可以分为二种类型: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和骨质鳍条(鳞质鳍条)(硬骨鱼类)。 12.角质鳍条:不分支不分节,为软骨鱼类所特有,如“鱼翅”。 13.骨质鳍条由鳞片衍生而来,故又称鳞质鳍条,为硬骨鱼类所特有。又分为 软条和鳍棘(真棘),软条肉圆、分节,由左右两根拼合而成。依其末端没有分支,又分不分枝鳍条和分枝鳍条两种。鳍棘坚硬、不分节、不分枝,仅有单根组成。在鲤形目中有坚硬的棘,但有分节特征,并有左右两根紧密拼合而成,是不分枝鳍条硬化而成,叫做假棘(硬棘)。 14.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偶鳍:胸鳍、腹鳍 15.鱼类鳍的组成和鳍条的数目常作为分类的主要根据。 16.脂鳍:在背鳍后方有由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形成的肉片状突起 17.低等真骨鱼类:背鳍完全由鳍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 18.高等真骨鱼类:背鳍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 19.软鳍鱼类一般只具有一个背鳍;棘鳍鱼类第一背鳍均由鳍棘组成,故又称为

鱼类学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鱼类学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2分/题) 1、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具鳞或鳔 的变温脊椎动物。 2、体长:吻前端至尾柄的最后一椎骨的水平直线长度。 3、腹棱:位于腹部由肛门向前到腹鳍基部或胸鳍基部的刃状皮质棱 起。 4、膜骨:由结缔组织中的成骨细胞分泌羟基磷灰石(骨质)直接骨 化而成的鱼类骨骼。 5、韦伯氏器:硬骨鱼类鲤形总目第1—3椎体的两侧有四对小骨, 由前向后依次称为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三脚骨,这四块骨骼称为韦伯氏器。 6、血尿过滤屏障:位于肾小体内,是血液从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滤入 肾小囊形成原尿所通过的结构。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管内压力较高,血浆中的大部分物质经有孔内皮、基膜和裂孔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称为滤过屏障。滤入肾小囊腔的滤液叫原尿。 7、鳃心:(答案:位于鱼类鳃弓基部的动脉血管,周围生长大量骨骼 肌,随肌肉收缩,鳃瓣张合,对血管有加压作用。)(老师给我的解释:本题考点考的是鱼类鳃弓的功能及结构,同时也有鱼类循

环系统的知识,鱼类的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心脏加压及泵出能力不足,微弱的动力无法保证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因此才有了一些列辅助结构如动脉圆锥或动脉球等,而鱼类的鳃间隔肌肉是另一种血液加压装置,通过肌肉有节律的收缩与舒张,在控制鳃片张合(进行水呼吸)的同时,也挤压了鳃弓动脉,间接起到了心脏加压的功能,因此形象地称为“鳃心”。) 8、喉鳔类:终生具有鳔管与食道相通,鳔内气体由口经食道、鳔管 入鳔,也由鳔管排气,红腺不明显或不发达,鲱形目、鲤形目。 9、成熟度系数:(鱼类性腺重/鱼体空壳重)*1 00% 10、罗伦氏器:软骨鱼类所特有的由皮肤衍生的感觉器,是侧线管 的变形构造,分布在头部的背腹面。由罗伦翁、罗伦管和管孔三部分组成。为水流、水压、水温的感受器,也能感知电压。 二、单项选择填空(1分/题) 1、吻长是指 A 到吻端的直线距离。 A: 吻端至眼眶前缘B: 吻端至口前缘C: 吻端至鼻孔前缘D: 吻端至口角前缘 2、侧线上鳞是从 A 数到接触到侧线鳞的一片鳞片为止的鳞片数目。 A: 背鳍起点处B: 背鳍基部中间C: 背鳍末端D:沿鳃孔后缘顶部

鱼类学试题:水产学院2009级期中考试答案

水产学院2009级《鱼类学》期中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5分) 1. C; 2. C; 3. A; 4.B; 5. 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10分) 1. A、B、C、D; 2.A、B、C、D; 3. A、B、C; 4.A、C; 5.B、D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计20分) 1. 纺锤形。 2. 盾鳞、硬鳞、骨鳞。 3. 咽齿。 4. 短、长。 5. 4、鳃间隔。 6. 平衡、听觉。 7. 浅。 8. 32~36、5~6、4。 9. 卵生、胎生、卵胎生。 10. 数目、面积。 四、填图题(每小题分,计10分) 1.嗅球 2.嗅柄 3.端脑 4.松果体 5.小脑瓣 6.小脑 7.迷叶 8.中脑 9.面叶10.延脑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计10分) 1. 鱼:终生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的变温脊椎动物。 2. 珠星: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的衍生物,一般生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 3. 韦伯氏器: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最前几枚脊椎骨的部分演化的具有特定功能的骨片,包括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三脚骨,其功能为连接鳔与内耳。 4. 喉鳔鱼类:具有鳔管与食道相连的鱼类。 5. 全鳃:一个鳃弓上着生两列鳃丝(或鳃片),称作全鳃。 六、简答题(1-5小题每小题5分,第6、7小题10分,计45分) 1. 为什么说鳃特别适合在水中呼吸? 呼吸表面积大、呼吸上皮薄、鳃小片的镶嵌排列、血液与水流的对流、特殊的呼吸酶等。 2. 鱼类粘液的功能有哪些? 润滑:减少摩擦; 保护:不受寄生物、病菌和其他微小有机体的侵袭; 凝结和沉淀:水中悬浮物(1滴豆卤鳗的粘液可使1桶水变为胶体); 协助渗透压调节:保持代谢过程稳定,正常生理活动顺利进行。 3. 淡水硬骨鱼类如何进行渗透压调节?

鱼类学习题

名词解释 1.侧线鳞:真骨鱼的体侧中部,各有一列被管状侧线穿过的鳞片,叫侧线鳞、2.鳞式--记录鳞片数目的一种固定格式。 3齿式:齿式是用来描写硬骨鱼的齿的行数和每行的颗粒数 4.动脉球; 腹主动脉基部扩大而成的球状结构称为动脉球(指硬骨鱼类的心脏从心室前方发出的动脉干(腹大动脉)起始处的球状肥厚部。) 与心脏的心室相通 不能搏动 硬骨鱼类具有。 5.动脉圆锥:软骨鱼类的心脏最前端有一个肌肉质的圆锥状结构 6.螺旋瓣:软骨鱼类及少数硬骨鱼类的小肠的肠壁向肠管腔内突出螺旋形的褶膜,称为螺旋瓣 7.拟态: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 8.鳍脚; 由雄性软骨鱼类腹鳍变异成的适应体内受精的交接器。 9,伪腮:伪腮是一退化的腮,不生长在鳃弓上,多无呼吸功能。但可见鳃丝状构造,故称为伪腮。 10.头环;鱼类头部血围成的环 11.鳍式:在分类学上,表示鱼鳍的组成、结构和鳍条的类别、数目的公式。是鱼类分类上的鉴定标准之一 12.咽齿:着生于鳃弓上 二.鱼类代表体型及代表种? 纺缍形——从体轴看,头尾轴最长,背腹轴较短,左右轴最短。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如鲤、金枪鱼等。最常见的体形,游泳快。 侧扁型头尾轴较短,背腹轴相对延长,而左右轴仍为最短,即变成短而高的侧扁形。其运动不甚敏捷,较少作长距离洄游。如团头鲂、长春鳊、乌鲳、银鲳等。 平扁形——鱼体背腹轴缩短,左右轴特别延长,成为背腹扁平左右宽阔的平扁形。如鮟鱇、棘茄鱼、鳐、魟等。多生活于水底层,运动较迟缓 棒形(鳗形)——头尾轴特别延长,背腹轴和左右轴特别缩小,而且二者几乎相等,形如一条棍棒。如黄鳝、鳗鲡、烟管鱼等。多潜伏于水底泥沙中,适于穴居或在礁石岩缝中活动。 三.分类依据: 1.侧线鳞的数目、大小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2.齿的形状,大小数目,利钝和排列情况随鱼的种类而异,齿的着生位置,形状 等常作为分类标志 3.须→具味蕾,辅助觅食。位置、形状、数目、长短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鱼类学名词解释

1.分类阶元中“种”的定义:种是分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阶元,同种不仅具有相同的形 态特征,而且有着共同的生理特征,同种在自然状况下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同种个体产生的后代是有繁殖力的。 2.鳃耙:是鱼类的滤食器官,位于鳃弓的一侧,梳状排列,其长短、和数目与鱼类食性相 关,其上有味蕾,还是味觉器官。 3. 以大黄鱼 D Ⅷ~Ⅸ,Ⅰ-31~34为例解释鳍式的定义:大黄鱼有两个背鳍,第一个背鳍 有8~9根硬棘,第二个背鳍有1根硬棘,31~34根软条(罗马数字表示硬棘、阿拉伯数字表示软条)。 4.限制因子:在生物的生态因子中,对该生物的繁殖或分布等起限制作用的主要因子即为限制因子。 5.洄游:洄游是一种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一定时间的变更栖息场所的运动。它是集群的,有规律的和周期性的,并具有内在的遗传特征。 6.繁殖力:准确的繁殖力应指雌鱼产出的、受精过的、活的卵的数目。但由于雌鱼的产卵量和卵的受精率不易得知,因此一般用产卵前雌鱼卵巢内成熟卵的数目来表示。 7.不可逆点:饥饿的仔鱼达到该点时,虽还能生存很长一段时间,但已不能恢复摄食能力,该点即为不可逆饥饿点或不可逆点。 8.以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Richardson)为例解释双名法的定义 林奈提出生物命名是每一种生物的学名都有一个“属名”+“种名”组成,即“双名法”。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单数,拉丁化的第一格名词。种名小写,为形容词或名词,若出自人名,则可以小写或大写。最后是定名者的名字或姓。如有括号,表示原定名者属有误,加以订正,把原定名者用括号加以括起来。在青鱼学名中,Mylopharyngodon为属名,piceus 为种名,Richardson为原定名者。 9.螺旋瓣 是由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向管腔突出而成,它的作用是增加吸收面积,它的形态可分为“螺旋型”、“画卷型”。它一般出现在肠管直的种类中,在肠管十分盘曲的种类中,一般无螺旋瓣,见于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 10.棱鳞与腹棱 位于一些鱼的腹部正中或侧线上鳞片的隆起称为棱鳞;在一些鱼腹部正中肉质突起似刀刃一样的结构称为腹棱。 11.鱼类生态学:是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环境对鱼类年龄、生长、呼吸、摄食和营养、繁殖、早期发育、感觉、行为和分布、洄游、种群数量消长以及种内和种间关系等系列生命机能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时也研究鱼类对环境的要求、适应和所起作用。 12.繁殖策略:就是指每一个物种的繁殖特性,包括该物种的两性系统、繁殖方式、繁殖时间和地点以及亲体护幼等在繁殖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系列特征。繁殖策略是在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它保证种及后代对所生存的环境有最大的适应性。 13.丰满度:衡量鱼体的肥胖度、营养状况和环境条件就是由丰满度来表示的。 W=aL b中b值在3附近的种类,丰满度用K=100(W/L3)表示 W—体重(去内脏后,单位克)(),L—体长,单位cm。 W=aL b中b远离3,用相对丰满度(Kn)用Kn=100W/w表示更为合适: W—实测体重(不去内脏),w—按长重相关式推算的体重。 14补偿生长:由于自然界大多数野生生物在它们的生活史中将会遭受一段时期的饥饿或营养缺乏, 当胁迫条件改善或消失,动物表现出一个快速的迸发式的生长,被称为补偿生长或称获得性生长。补偿生长主要表现为超越补偿、完全补偿、部分补偿或不能补偿等。 15.饵料选择性指标:衡量鱼类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情况 E=(ri-pi)/(ri+pi) 式中:E-选择性指标,ri-鱼类消化道食物组成中某一种饵料成分(i)百分比 pi-同一种饵料成分在该鱼类生活环境饵料中(食谱)的百分比 E(0,1)表示有选择性,E=0,表示无选择性,为随机摄取, E(-1,0):表示对该饵料生物不喜好。

904 鱼类学与淡水生态学考试大纲

904 鱼类学与淡水生态学考试大纲 鱼类学部分 一、考查目标 鱼类学是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鱼类形态结构特征、分类为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鱼类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考生应掌握鱼类形态和分类基础知识、基本研究方法,了解重要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填空和填图15分(每空0.5分);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简答题30分(每题6分);论述题10分(每题10分);检索表的编写10分(每题10分)。 共计75分。 2、内容结构 形态部分(40%)、分类部分(30%)、生物学部分(30%)。 三、考试内容 1、形态部分 1) 鱼类的外部形态和常用测量指标,以及基本专业术语。 2) 鱼类皮肤的基本形态结构,衍生物的来源、种类及形态结构。 3) 硬骨鱼类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韦伯氏器的组成与功能。 4) 鱼类肌肉的种类、形态结构及功能,发电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5)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6) 鱼类鳃的基本构造,辅助呼吸器官的类型,鳔的构造与功能。 7) 鱼类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心脏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8) 鱼类泌尿生殖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及各器官的功能,渗透压的调节机理,鱼类的生殖方式。 9) 鱼类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10)鱼类感觉器官的种类、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11)鱼类主要内分泌器官的种类和功能。 2、分类部分 1) 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分类的基本方法。 3) 鱼类分类系统的结构体系。 4) 检索表的编写与应用(鲤形目或鲈形目)。 5) 圆口纲及代表种的主要特征。 6) 软骨鱼纲及各亚纲、总目、目、科、属、代表种的主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7)硬骨鱼纲及各亚纲、总目、目、科、属、代表种的主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3、生物学部分 1)鱼类的生活史、发育期和寿命;年龄鉴定的方法;生长的基本特性。 2)鱼类食性的类型;食性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日粮和饵料系数的应用。 3)鱼类的性腺、产卵群体、繁殖策略、繁殖方式、繁殖行为;鱼类早期生活史。 4)鱼类与环境的关系;洄游的机制;人类活动对水环境和鱼类资源的影响。 参考书目: 《鱼类学》,谢从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鱼类学实验报告五

实验五不同家鱼部分生物学形状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掌握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认识性腺成熟分期的特征,了解食性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一)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摄,药用天平,秤,直尺,分规,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透明胶纸,目微尺,培养皿,吸管,4%福尔马林溶液。 (二)材料2龄以上,已达性成熟的新鲜鱼;已做好的鲢(或鳙)鳞片片子;年轮示范——鲢鳍条切片,镢(或鲈)鳃盖骨,鲇脊椎骨,沙塘鳢胸鳍辐鳍骨,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耳。 三、内容和方法 (一)测定鲤的体长、体重。然后在鲤的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左右体侧取6—10枚鳞片(不取再生鳞和侧线鳞)浸入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之间,用透明胶纸固定后即可用作观察年轮。用剪刀在鲤肛门前方剪一小口后沿腹中线向前开腹壁肌肉,注意不要损坏内脏,剪至鳃盖下方为止,然后剪去左侧腹壁肌肉,观察性腺成熟度和肠的充塞度。 (二)性腺成熟度鉴别 1. 根据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牲状等标准,目测性腺成熟度的分期等级。 I期:性腺呈透明细线状,紧败矛鳔下诱侧的体腔膜上,肉踉无法区别雌雄。 Ⅱ期:卵巢为扁带状,淡红色,表面有分枝状的细长血管,卵相互紧依,肉跟看不清卵粒,用放放大镜可见卵粒,精巢呈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 Ⅲ期:卵巢椭圆形,黄橙色,前部宽大,表表有血管分布,肉跟可见卵粒;邻粒开始沉积卵黄,精巢圆杆状,粉红色,压挤精巢或剪开精巢无精液流出。 Ⅳ期:卵巢增大,橘黄色,占据大部腹腔,卵巢膜具弹性,血管发达,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到Ⅳ期末,肉眼可见卵核。精巢呈乳白色,早期阶段无精液流出;晚期能挤出少量白色精液。 V期:卵粒流动;提起鱼钵;卵屈生殖孔滞出。提起雄鱼或轻压腹部,糟液从生殖孔涌出。 Ⅵ期:当年生殖过的性腺,卵巢体积大大缩小,松软,表面充血,外观呈紫红色,残留少量卵精巢体积显著缩小,呈淡红色。 2.取下性腺称重,计算成熟系数。 成熟系数=(性腺重/去内脏体重)×100 在卵巢前后部位各取主0—20粒卵,放在培养皿里,即置于有目微尺的解剖镜下测量称取1克IV期卵巢,前后部平均取,放入4%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全部计数,将所得乘以性腺总重,就得到绝对怀卵量。

水产鱼类学名词解释

形态部分 圆口类:骨骼完全为软骨,无上下颌的圆口纲动物,也称无颌类。 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无任何硬骨组织的软骨鱼纲动物。 硬骨类:骨骼全部骨化或部分骨化为硬骨的硬骨鱼纲动物。 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 软鳍鱼类:辐鳍亚纲中鲱形目、鲤形目、鳗鲡目等鱼类,由于它们的鳍通常无棘,故也称为软鳍鱼类。 棘鳍鱼类:辐鳍亚纲中鲻形目、鲈形目、鲽形目和鲀形目等鱼类,由于它们的鳍通常有棘,故又称为棘鳍鱼类。 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 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 颏部:紧接着下颌联合的后方为颏部,也称颐部。 喉部:两鳃盖间的分腹面的部分为喉部。 吻部:头部的最前端到眼的前缘为吻部。 峡部:由喉部向前延伸,即颏部后方的部位为峡部。 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为鳃盖膜。 眼间隔:两眼之间的距离称为眼间隔。 眼后头部:眼后缘到最后一鳃裂或鳃盖骨后缘为眼后头部。 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会合处为下颌联合。 角质鳍条:软骨鱼类所特有,不分支不分节的鳍条,称为角质鳍条。 鳞质鳍条:硬骨鱼类所特有,由鳞片衍生而来的鳍条,称为鳞质鳍条。(也称为骨质鳍条)脂鳍:背鳍后方有1个富含脂肪的小型鳍,称为脂鳍。 鳍式: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这种以不同数字记录鳍条数目的方式称为鳍式。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 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 鳞棘:盾鳞中,露在皮肤外面、且尖端朝向身体后方的部分为鳞棘。 基板:盾鳞中,埋没在皮肤内的部分称为基板。 侧线鳞:一般真骨鱼类在体两侧中部,各有一列被管状的侧线所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侧线上鳞:从背鳍为起点的鳞片,斜数到接触侧线鳞的一片为止的这些鳞片,称为侧线上鳞。 侧线下鳞:从腹鳍为起点(鲤形目等腹鳍腹位的鱼)或臀鳍为起点(鲈形目等腹鳍胸位的鱼)向斜上方数到接触侧线鳞的一片为止的这些鳞,称为侧线下鳞。 纵列鳞:自鳃盖后方沿体侧中部直到尾鳍基中部的鳞片。 横列鳞:体最高处或背鳍起点斜数到腹部正中的鳞片。 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无细齿状结构。 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密生细齿 珠星(追星):有些鲤科、鳅科鱼类的雄鱼,在繁殖期间由于由于生殖腺的刺激,在头部和鳍部出现了许多粒状的由表皮角质化而形成的,生殖完毕即自行消退。 鳞焦:鳞嵴的中心区域,是鳞片最先形成的部分。

生技鱼类学试卷及答案2005-06

----------------------------------- 一 填空 (每空0.5分共20分) 1.鳍条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前者是 鱼类特有,后者 是 鱼类特有,它根据分支、分节情况可以分为 、 、 。 2 现已知全世界鱼类约有________种,其中我国约占_____%,我国的 鱼类中,淡水鱼约有________多种,海鱼约_______多种。 3.鳞片根据它的形状、构造和发生,分为 、 和骨 鳞,骨鳞由 产生,根据露出体外部分有无棘刺可分为 、 。 4.不少鱼类有辅助呼吸器官,辅助呼吸器官有 、 、 。各举一例 、 、 。 5.“左鲆右鲽”在分类学上的含义是指两眼均着生在______侧者为 ______科鱼,两眼均着生在_____侧者为______科鱼。与此相类似的 有舌鳎科鱼,其两眼着生在______侧,而鳎科鱼两眼则着生在______ 侧。 6.鉴定鱼类年龄的材料有 、 、 、 、 。 7.鱼类年轮的标志有切割型、 、 、 , 切割型又有 、 、 等 8.鲨鱼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头与躯干的分界线是_______, 躯干与尾的分界线在________。 9. 鱼类特有的内分泌器官是 二.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8分) (1)螺旋瓣(2)性逆转(3)以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Richardson)”为例解释“双名法”的定义 (4)种的定义(5)丰满度(6)补偿生长(7)饵料选择性指标 三问答题 28分 1. 鱼类血液循环的特点?(5分) 2. 鱼类皮肤的结构和特点?(5分) 3. 影响鱼类生长的因子有哪些,如何才能改变鱼类的生长式型?(10分) 4. 与肉食性鱼类食性相适应的形态学特征有哪些?(8) 四以下列鱼编一检索表 24分 宽纹虎鲨:D2个,各具一硬棘,具臀鳍,鳃孔侧位 何氏鳐:D2个,无硬棘,无臀鳍,鳃孔腹位, 鳓:口上位、D位于A的前方,口裂小,在眼前或下方,无侧线,腹部有棱鳞。 刀鲚:口下位,P上方有6根游离鳍条,D位于A的前方,口裂大,在眼后方,无侧线,腹部有棱鳞。 鲢鱼: 头较小,腹棱完全,从胸鳍至肛门,有侧线,口前位。 红鳍鲌:体侧扁,口上位,口裂几乎和身体纵轴垂直,背鳍具棘,腹棱完全, 从胸鳍至肛门。 蓝圆鯵:A前方有2枚游离棘,侧线上仅直线部分被棱鳞,D、A后方各有一小鳍。 大甲鯵:A前方有2枚游离棘,侧线上大部分被棱鳞,D、A后方各有7-8个小鳍背鳍Ⅷ。 ----------------------------------- 一 填空 (每空0.5分共20分) 1. 软骨鱼类,硬骨鱼类,硬棘,假棘,软条 2. 2.4~3万种,10,800多种,2000多种 3. 盾鳞,硬鳞,真皮,栉鳞,圆鳞 4. 皮肤,口咽腔粘膜(肠管),鳃上器官,鳗鲡,鳗鲡(泥鳅),攀鲈

鱼类学实验四 脑与脑神经

实验四脑与脑神经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真骨鱼脑颅的解剖,观察其脑的基本构造、脑神经与脑的连系,结合构造特征进一步了解脑各部的生理机能。 二、实验内容: 1.脑的基本构造;2.脑神经与脑的联系。 三、仪器与材料: 显微镜、测量与绘图用具,1套/组。 四、实验步骤: (1)解剖真骨鱼的脑颅,观察其脑的基本构造、脑神经与脑的联系。 (2)结合构造特征进一步了解脑各部的生理机能。 五、作业 (一)填空题 图鲤的脑 A.背面观; B.腹面观 1.__小脑瓣_ 2.__迷走叶__ 3. 面叶 4. 下叶 5. 血管囊 2 在鱼类中枢神经系统---脑的结构中,又称为活命中枢的是延脑,它是呼吸中枢、听觉中枢、侧线感觉中枢等 3实验切除硬骨鱼大脑,仅失去___嗅觉___功能,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并未见明显的破坏,可见其大脑的功能主管___运动调节____。 4从鱼类开始,脊神经的背根与腹根结合成脊神经,背、腹根的结合处位于椎弓之__锥孔__,然后分成三支,即____背支_,____腹支___与____内脏支(交通支)_。 5鱼类的脑由前至后由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等部分构成,下丘脑是指间脑下部。 6、脑垂体位于间脑腹面,可区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腺垂体包括前叶、间叶、和后叶三部分,它们能分泌多种激素,其中与生殖关系密切的是促性腺激素。 7保存鱼类的脑垂体一般用无水丙酮,盛于棕色瓶中。 8延脑后方与脊髓相接,脊髓直接通入B。

A.椎体中央B.髓弓内C.髓弓上方D.髓棘内9中脑的主要功能是B中枢。 A.运动B.视觉C.嗅觉D.调节色素 10叉神经属于C神经。 A.感觉B.运动C.混合D.其它 11、类神经有 B 。 A.2对B.3对C.4对D.5对

鱼类学教程试题

鱼类学教程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1、动脉窦; 2、洄游; 3、裸卵巢; 4、种的定义; 5、鱼类年轮; 6、原颅;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1、 鱼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头与躯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躯干与尾的分界线在_________________。  2 、鲨鱼体侧肌肉被水平生骨隔(或水平侧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段称_____________肌,下段称____________肌。 3、鱼类腹鳍的位置有腹鳍腹位、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肠开始处有许多指状盲囊突出物,称为 __________ 。 5、 鳍条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硬骨鱼类特有,它根据分支、分节情况可以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鱼的鳃耙生长在每一鳃弓的_____________,其疏密长短与 _____________相关。 7、 硬骨鱼主要以鳃呼吸,少数可以鳔呼吸,此外,尚有一些其它辅助呼吸的器官,例如鳗鲡的_________,黄鳝的___________,泥鳅的 ________,弹涂鱼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和乌鳢的_____________等。 8、 根据骨骼特征,可将鱼类分为____________类和___________类两大类群。  三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1、在鱼类分类上常记载某鱼的鳃耙数是指( )。 A.第一鳃弓的所有鳃耙数 B.第一鳃弓的外列鳃耙数 C.第一至第四鳃弓的所有鳃耙数 D.着生在咽鳃骨上的鳃耙数

鱼类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1.研究鱼类形态构造、生长发育、生活习性、生理机能以及种类区分和地理分布的一门科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臀鳍基部后缘至尾鳍基部间的区域。3.位于头部最前方,即下颌下方的一片区域。4.部分鱼类在肛门前的腹中线上隆起成锐尖的棱。5.鳞质鳍条中,由少数不分枝鳍条硬化形成的棘,又称假棘。6.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7.指骨鳞的上层结构,由骨质构成,是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增生所形成的隆起嵴。8.纤细、不分枝不分节,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鳍条,软骨鱼类特有。9.鱼体腹部正中线上一行较坚硬呈锯齿状的鳞片。如鲥、鲚等。10.被管状侧线分支小管穿过的鳞片。11.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片后区边缘具细齿或小棘。12.是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的衍生物,一般生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13.鳞片上最先形成的部分,即鳞嵴的中心。 二、填空题1.仿锤形侧扁形平扁形圆筒形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2.颐(颏)部峡部喉部3.眼、鼻、须鳍皮肤、鳞片4.仿锤形腹棱5.上位口下位口端位口水域底层或山涧溪流中6.颐须鼻须颌须吻须7.鳞片鳍条鳍棘前者由双根组合、分节、有的分枝、柔软,后者单根、不分节、不分枝、坚硬8.臀鳍腹鳍9.DⅧ,1310.表皮真皮真皮淡11.黏液腺毒腺黏液腺12.环片基片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地增长13.运动平衡推进和转向14.盾鳞鳞棘栉鳞后区有栉齿状 三、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四、选择题1.C 2.B 3.B 4.C 5.B 6.C 7.C 五、问答题1.侧扁的鱼其背腹轴较大,左右轴较小,整个身体呈菱形而侧扁,如团头鲂;平扁的鱼其左右轴显得特别大,背腹轴特别小,且尾尖,整个身体呈扇形,如鳐。背腹轴和左右轴差不多大小,且头尾轴特别延长的鱼属于圆筒形,如黄鳝,它们的身体粗细均匀,头一般较小,尾则尖细,常适宜于穴居生活。2.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尾长是指尾部的长度,即指从肛门开始至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尾柄长是指臀鳍基部末端至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3.因为鱼类的眼没有眼脸,眼完全裸露不能闭合。4.鱼类头部后方两侧,两个相邻鳃片之间的裂缝,即鳃裂。有的鱼类,头部两则无鳃盖骨,它们的鳃裂直接向外开着。因此可以直接从它们头部两侧或腹面见到5-7对鳃裂,如鲨、鳐。鳃孔是指具有鳃盖骨的鱼类,其鳃盖骨的启闭之孔,它们的鳃裂都是开在鳃盖骨内方的鳃腔内。5.白鲢的背鳍式和臀鳍式分别为D3,7,A3,12-14,据鳍式可知,白鲢的背鳍和臀鳍均由不分枝鳍条和分枝鳍条组成,无鳍棘。并且不分枝鳍条均为3枚,分枝鳍条分别为7和12-14枚。这两种鳍条的最大特点是前者末端不分枝,后者末端分枝。6.不同鱼类的口,其位置不同,如翘嘴鮊的口开于吻端,且下颌的长度大于上颌,为显著的上位口,它主要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以捕食该水层的虾及小型鱼类为食,且善游。7.特点:表皮一般薄而柔软,无角质层构造,并且分化出许多腺细胞,真皮层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有大量色素细胞分布,且有血管和神经。机能:防御机械损伤,防护化学物质的伤害,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抵抗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入。衍生物种类:黏液腺、毒腺、色素细胞、鳍条、鳞片、珠星等。8.因为鱼类表皮层中有单细胞的黏液腺,当渔体受到刺激后,可释放大量的黏液物质,所以鱼体总是滑溜溜的。黏液时鱼体有保护作用,不易被敌害捕捉,同时可减低鱼类游泳时的阻力,并且有助于 第二章鱼类内部器官构造与机能 一、名词解释14.位于鱼体外的鳞片、鳍条等称为鱼类的外骨骼。位于鱼体内的骨骼为内骨骼,如头骨,脊柱等。15.脊柱纵贯鱼体背方,俗称脊梁骨,是由数量不等的椎骨相互连接而成的柱状结构。脊椎是构成脊柱的结构单位,可分为躯椎和尾椎二种。16.红肌和白肌都属于大侧肌的组成部分。红肌脂肪含量高,富含肌红蛋白和多量的血液,呈暗红色,靠近水平隔膜,耐力强的鱼类较发达。白肌不含脂肪,颜色淡白易疲劳,不耐持久。17.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各种营养物质消化产物以及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通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而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18.着生在口腔内周围骨骼上的齿称为口腔齿,着生在第五对鳃弓扩大形成的咽骨上的齿为咽喉齿。19.能协同呼吸的瓣膜为呼吸瓣。鱼类的呼吸瓣有着生在上、下颌内缘的口腔瓣和着生在鳃盖骨后缘的鳃盖瓣。20.鱼类在呼吸过程中,由相邻两半鳃的末端连接形成“V”形的结构称为鳃栅。它能有效阻拦水流,使之从两侧的鳃小片间通过,提高呼吸效率。21.鳔具有鳔咽管的鱼类称为喉鳔类,如鲤;无鳔咽管的鱼类称为闭鳔类,如花鲈。22.着生在鳃弓外缘,由鳃丝组成的片状结构为鳃片,鳃丝两侧的薄片状突起称为鳃小片,主要由二层上皮细胞构成,其上有丰富的微血管分布,是鱼类的呼吸场所。23.两鳃片间的隔膜称为鳃间隔,真骨鱼类退化或消化。24.长在同一鳃弓上的两个鳃片称为全鳃,只有一个鳃片的为半鳃。25.腹主动脉基部扩大而成的球状结构,称为动脉球,与心脏的心室相通,不能搏动,硬骨鱼类具有。动脉圆锥是软骨鱼类心脏的组成部分,位于心室的前方,能有节律的搏动。26.输送血液出心脏的血管称为动脉,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称为静脉。27.组成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称为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28.外方没有卵巢膜包围,裸露在腹腔中的卵巢称为裸卵巢,如软骨鱼类,外方有卵巢膜包围的卵巢

鱼类学简介

《鱼类学》课程简介 我国有关鱼类研究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早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殷朝,已有我国养鱼的记载。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鱼类学的研究范围愈来愈广,并分出了一些分支学科,主要的有下列一些方面: 〈1〉鱼类形态学〈即系统解剖学〉: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解剖构造,了解各器官的相互关系及机能,分析各器官的原始类型与其发展过程,阐明器官系统的发展规律。 〈2〉鱼类分类学:研究各种鱼类在分类系统上的位置,各类和各种之间的差别和特征,掌握鉴定鱼类的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鱼类分类学的研究是以古鱼类学、形态学、发生学及动物地理学为基础,在海洋、湖泊及江河水库的调查、捕捞、养殖等工作中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 〈3〉鱼类生态学: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习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与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子〈如水温、盐度、饵料等〉的关系。 〈4〉经济鱼类学:研究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产量、分布及习性等.如从广义的范围来讲,鱼类学还可以包括鱼类生理学、鱼类发生学等。鱼类研究的发展与渔业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有长达18000多km漫长曲折的海岸线,还有5000多个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在内陆还有纵横交叉的大小湖泊和河川,在那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鱼类资源。 鱼类学是水产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不仅是学好鱼类生理学、鱼病学、鱼类增养殖学等课程的基础,而且部分课程内容直接与渔业生产有关,是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掌握鱼类形态学、分类学和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熟悉常见鱼类和淡水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和经济意义,培养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水产养殖问题、提高增养殖效果的实际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鱼类生理学、鱼类遗传育种学、鱼病学、鱼类营养与饲料学、池塘养鱼学、大水面增养殖学等有关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鱼类学知识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生产实习三者的结合,使学生得到鱼类生物学研究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能够独自准确观测样本,整理、分析有关数据,解决一些与渔业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从事水产养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鱼类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分类阶元中“种”的定义:种是分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阶元,同种不仅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而且有着共同的生理特征,同种在自然状况下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同种个体产生的后代是有繁殖力的。 2以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chardson) 为例解释双名法的定义:林奈提出生物命名是每一种生物的学名都有一个“”+“种名”组成,即“双名法”。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单数,拉丁化的第一格名词。种名小写,为形容词或名词,若出自人名,则可以小写或大写。最后是定名者的名字或姓。如有括号,表示原定名者属有误,加以订正,把原定名者用括号加以括起来。在青鱼学名中, Mylopharyngodon为属名,piceus为种名,Richardson为原定名者。 (3)丰满度:衡量鱼体的肥胖度、营养状况和环境条件就是由丰满度来表示的。 W=aL b中b值在3附近的种类,丰满度用K=100(W/L3)表示 W—体重(去内脏后,单位克)(), L—体长,单位cm。 W=aL b中b远离3,用相对丰满度(Kn)用Kn=100W/w表示更为合适: W—实测体重(不去内脏),w—按长重相关式推算的体重。 4补偿生长:由于自然界大多数野生生物在它们的生活史中将会遭受一段时期的饥饿或营养缺乏,当胁迫条件改善或消失,动物表现出一个快速的迸发式的生长,被称为补偿生长或称获得性生长。补偿生长主要表现为超越补偿、完全补偿、部分补偿或不能补偿等。 5饵料选择性指标:衡量鱼类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情况 E=(ri-pi)/(ri+pi) 式中:E-选择性指标, ri-鱼类消化道食物组成中某一种饵料成分(i)百分比 pi-同一种饵料成分在该鱼类生活环境饵料中(食谱)的百分比E(0,1)表示有选择性,E=0,表示无选择性,为随机摄取, E(-1,0):表示对该饵料生物不喜好。 6最适索饵理论:Pyke(1984)认为,鱼类索饵过程中总是倾向于使鱼类获得最大的净能量得益。所谓净能量得益是所获食饵的粗能量(得益)和获得这种食饵所消耗的能量(成本)之差。 7限制因子:在生物的生态因子中,对该生物的繁殖或分布等起限制作用的主要因子即为限制因子。 8.洄游:洄游是一种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一定时间的变更栖息场所的运动。它是集群的,有规律的和周期性的,并具有内在的遗传特征。 9.繁殖力:准确的繁殖力应指雌鱼产出的、受精过的、活的卵的数目。但由于雌鱼的产卵量和卵的受精率不易得知,因此一般用产卵前雌鱼卵巢内成熟卵的数目来表示。 10不可逆点:饥饿的仔鱼达到该点时,虽还能生存很长一段时间,但已不能恢复摄食能力,该点即为不可逆饥饿点或不可逆点。 11.鱼类生态学:是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环境对鱼类年龄、生长、呼吸、摄食和营养、繁殖、早期发育、感觉、行为和分布、洄游、种群数量消长以及种内和种间关系等系列生命机能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时也研究鱼类对环境的要求、适应和所起作用。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鱼类学》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鱼类学》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鱼类学是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介绍鱼类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生活习性、系统分类和地理分布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从鱼类形态构造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全面认识鱼类的生命本质,掌握鱼类形态学、分类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掌握鱼类各器官的主要构造和机能,以及鱼类比较解剖的方法,了解鱼类的分类系统及各分类阶元的主要特征,能编制和熟练使用分类检索表,熟悉常见鱼类和淡水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和经济意义,培养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水产养殖问题、提高增养殖效果的实际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鱼类学知识基础。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单选题10分(共10题,每题1分);填空题10分(共10题,每题1分);名词解释10分(共5题,每题2分);简答题25分(共5题,每题5分);论述题10分(共1题,每题10分);鱼类分类检索表10分(共1题,每题10分)。共计75分。 2、内容结构 鱼类形态学(35%)、鱼类分类学(30%)、鱼类生物学(3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形态学部分 掌握代表性鱼类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征,重点掌握各系统和器官的解剖位置、形态特征及其不同类群间的变异,以及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在研究鱼类分类和进化上的意义。掌握鱼类的定义与起源、进化;掌握鱼类皮肤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硬骨鱼类、软骨鱼类骨骼的部位、结构域功能;掌握鱼类肌肉的分类与功能;掌握鱼类的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器官及其功能;掌握鱼类感觉、内分泌器官及其功能。 2.分类学部分 掌握鱼类分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鱼类分类系统,掌握鱼类系统演化、亲缘关系及多样性,重点掌握淡水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经济意义。掌握鱼类分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掌握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的区别;掌握濒危、珍稀、经济鱼类的分类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及其资源现状,尤其是鲤形目、鲇形目、鲈形目等我国主体经济鱼类的相关基础知识。 3.生物学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