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关注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让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关注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让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关注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发表时间:2019-07-03T16:46:23.693Z 来源:《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2期作者:乔红喜[导读] 所谓留守学生,指的是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农村子女,委托他人或者无人监护的在校就读的学生。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二中学264300

所谓留守学生,指的是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农村子女,委托他人或者无人监护的在校就读的学生。全国妇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的留守学生已过两千万,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由于“留守学生”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学校尤其是班主任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这一特殊群体因常年缺少父母关爱,存在不少心理问题。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当为留守学生做点什么?怎样为这些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让灿烂的阳光照进他们的心扉,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做起:

一、建立“留守学生”家庭学生档案,用爱心抚慰,留守学生心较复杂,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均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这种特殊的社会群体,班主任应从入学起就加强关注,建立他们的个人档案,是一个很好也很有效的方法。把他们的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意志、个性品质一一记载下来;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以便及时地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给予这些特殊的学生以特殊的关爱,真正成为这些学生尊敬和信赖的良师益友。

二、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状态。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留守学生”都会出现心理问题,除了孩子本身个性的差异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家庭用爱心、用关怀、用理性支撑起了原本可能倾压在孩子身上的心理重压,为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正常的心理成长环境,帮助了孩子走出了原本可能陷入的迷茫。

三、班主任要充满爱心和责任感,加强沟通意识。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和精神世界,了解他们成长的生理、心理知识,并按照他们的生理、心理规律用满怀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关心爱护他们。

四、开通“家校微信群”,由专门的老师帮助解答一些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过微信进行视频通话,班主任用微信或QQ时刻与家长保持联系,将孩子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及时发馈给家长,同时也要求外出家长在百忙中,每天至少给孩子打一次电话或留言,鼓励子女战胜困难的信心,努力把学习搞好。“家校微信群”帮助“留守孩”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决心灵的“疙瘩”。

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充分沟通,及时针对学生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心理辅导计划,只要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的防范和矫正,他们也会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主讲人:许德斌时间:2011年4月3日 同学们: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你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你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你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你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你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你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

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逃学行为等等。 看这样的一个案例:洛虹是独生女,12岁,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视其为掌上明珠,爱护备至,期望极高。洛虹生性活泼,聪明伶俐,上学后成绩一直十分优秀,不仅父母,老师同学也都非常欣赏她,对她很是推崇,洛虹本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出色,很自负。然而,正当大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试验场学校杨冬梅734000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在行为上表现出程度各异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目前,全国有2290.45万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亲情缺失造成的心理障碍。亲情缺乏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多数农民工每年回家一次,有的几年不回家。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为孩子交学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受教育情况。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并缺少联系,使孩子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父母双亲的呵护和相伴,留守儿童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性格极易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亲子分居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

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调查显示,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方面要显著高于单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而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在这方面又显著高于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 二是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行为偏差。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由于体力、素质等原因,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隔代的老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自律能力较弱。由于长期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沾染上不良习气,出现违法犯罪行为。有的留守孩子受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位为打工挣钱,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老师们反映,班上的“双差生”多数是留守儿童。

阳光花朵童歌

《阳光花朵童歌》1——20集曲目 《第一集》 1 摘星星周期 2 好妈妈毛沙韵 3 蒲公英尚紫嫣 4 数鸭子陈德睿 5 祖国,祖国我爱你贺淑静 6 好孩子要诚实贾泽珊 7 小乌鸦爱妈妈伊春晓 8 我爱雪莲花董文君 9 老水牛角弯弯李盈 10小小猴,真淘气高姝 11鲜花开王剑赫 12小伞花付睿 13小小雨点王青青 14小小摇篮曲湛怡丹 15拜年刘明俊 16小鸭嘎嘎沈周繁星 17水龙头王冉 18我来当老师宋亚捷 19小酒窝张婉纯 20鸭妈妈和鸡阿姨何佳奕 21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胡瑛辉 22早离妈妈长大郭梦缘 23一年级的小男生王靖鑫 24小鸡出壳陈永庆 25小麻雀李思捷 26小虾变小罗锅周放 27妈妈的金项链高然 28摇篮张思雨 29九九归一拍手歌阎瑾 30小种子杨维嘉 31小船和大船张天琪 32小姑娘,小花伞王慧莹 33我是苗山画眉鸟伊春晓 34太阳小鸟夸奖我令狐歆汀 35春雨娃娃栾笑 36造月亮李嘉桢 37石榴娃娃张思雨 38春天的孩子李颖玥 《第二集》

2 我是草原小骑手石峰 3 小螺号刘晓蝉 4 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杨泽堃 5 我多想看看袁征 6 妈妈格桑拉杨迦雁 7 猜猜我是谁黄林丹琪 8 月儿弯弯蔻瑾妍 9 水母鸡杨雅薇 10嘎子嘎易智力 11黑眼睛陈玥 12萤火虫盘莎莎 13荷塘边的歌谣宁涛 14踩雨刘思思 15圆圆和方方李嘉璇 16童心是小鸟胡瑛辉、阎瑾、艾静、秦凯17太阳月亮不如我秦凯 18山里的小姐姐杨晓璐 19乡下的阳光杨叶红 20小水滴周昕悦 21小贝壳吕莎 22嘎妞妞宋楚楚 23风儿和雪花袁征 《第三集》 1 小桥流水罗琴英格 2 记住江边的大树刘晓蝉 3 阳光下的孩子宗鹏 4 快乐的哆来咪张美辰 5 拨浪鼓宋秋雨 6 放学吹起"笛哩噜" 洪晨颖 7 祖国最亲,妈妈最好秦凯 8 亲爱的祖国像妈妈孙浩源 9 彩桥架到台湾岛张金嫣 10梦中的星星卢姣 11献给妈妈的爱张辛 12小河话,回老家王佩 13读唐诗陈思瑀 14童年像只快乐鸟杨观心 15去远方杨泽堃 16海那边方媛 17春天的风铃候候、代诗琪 《第四集》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29T10:48:31.8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2期作者:赵文婷[导读] 并且表现为过度敏感、疑心较重,总是感觉被别人轻视和欺负,在与人交流之时常常充满警惕和敌意,久而久之,导致朋友越来越少。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巨家镇强村小学713603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 1.人际交往障碍 敏感多疑,缺少朋友。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外出,家里经济条件较为落后,一般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隔代抚养的劣势是祖辈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接触的生活面与儿童的有很大不同,不利于儿童模仿学习人际交往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劣势,并且表现为过度敏感、疑心较重,总是感觉被别人轻视和欺负,在与人交流之时常常充满警惕和敌意,久而久之,导致朋友越来越少。 2.怨恨不满情绪 怨恨父母,不满社会。许多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力,只能出去打工,对父母打工并不理解,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因此而产生了对于父母的怨恨之情,并且刻意与之疏远,甚至在心底埋怨父母的无情。有些孩子在看到正常家庭的儿童生活较为富裕幸福之后,还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社会不满。 3.行为反常 恐惧焦虑,行为叛逆。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缺乏监护与教育,他们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这会导致他们道德品质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现象,并且叛逆行为时有发生;而他们又由于这些叛逆行为的发生而不被其他老师、同学所接纳,甚至受到排斥和歧视,这更加深了他们的焦虑和不满。 4.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移 打工主义,现实主义。在“打工潮”带来的影响下,家长平时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并不关心,由于长时间见不到孩子,家长更多的是给予孩子金钱方面的弥补,使得留守儿童的道德水平呈下降趋势;并且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赚钱的不良影响,导致儿童对个人价值、人生理想狭隘化、固化,难以树立高远的理想、宏大的抱负。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社会因素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这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留守儿童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儿童的教养主体,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理应全面承担起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责任。目前,由于学校教育仍是应试教育占主导,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加上农村的学校的教育评价制度不完善,大多数老师仅仅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一方面,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在学习方面困难较多,很难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上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而老师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且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于留守儿童特别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使其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另一方面,学校里常对留守儿童进行寄宿制管理方式。因为集体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但是,据调查,大部分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学校缺乏寄宿条件,即使是住校,也对留守儿童心理帮助不大。 3.家庭因素 经研究表明,在温馨和睦家庭中成长的儿童,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多是积极向上的,相反,从小缺失父母关爱的儿童则很容易出现悲观情绪,导致人格心理的不健全。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与父母互动,留守儿童常表现为情绪上的紧张,缺乏安全感,情感相对冷漠;性格上较为内向、孤僻;行为上表现为独来独往,人际交往能力差,合作意识不强,常有撒谎、怨恨父母等行为发生。调查显示,非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方面要显著高于留守儿童。家庭监管不到位是另一个相对重要的原因。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系统很多是由隔代监护者构成的,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存在着种种误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监管极不到位。在这种教育环境下,许多留守儿童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有数据表明,农村留守儿童患焦虑症、自闭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比例远高于非留守儿童,而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离不开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 4.个人因素 以上因素都是外部因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在生活中,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自认为和其他儿童相比是特殊的,致使他们的自卑心理愈加严重,开始自暴自弃。许多留守儿童的消极行为是源于他们对自身的错误认识,从而导致了许多消极心理的出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进城务工的人数和比例还会持续上涨,农村留守儿童还将长期存在,而他们的发展将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以及和谐。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在现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发展的前提下,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更应当关注他们的内心,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样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要求,这样才符合人民群众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教案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教案 课题:了解并学会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2.为何会出现心理问题. 3.学会解决留守儿童心里问题. 教学重点: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里问题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观察学生心态; 二、了解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大量的调查研究数据显 示“留守儿童”比较 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敌对 “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从而导致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严重者有的参与盗窃、抢劫,最后走上 犯罪的道路。 2、人际关系敏感 3、悲痛、厌恶、焦虑、忧郁 “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

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根据笔者 的调查统计显示,81.1%的“留守儿童”非常的想念父母,一旦谈及 其父母,表现的非常焦虑,悲痛不已,泣不成声。而18.9%的表示 不太思念,长期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对父母已经失 去了以往的那种浓厚的亲切感,有的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这 些“留守儿童”当中,在提到父母的时候,大多表现得很默然,有 的避而不答,有的则是闷不吭声。再者,在调查中还发现,85%的 “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其中16.2% 的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情绪,具体表现在:做事畏缩不前,胆小怕事,行为不积极,表情木然等不良心理状态。 可见,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问题。 4、学习心态 根据调查统计,89.2%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 外婆监护,5.4%由亲朋好友监护,还有5.4%由老师或兄弟姐妹之间 互相照顾。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64.9%的“留守儿童”表 示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 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此,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 劲头不足等不良心理。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调查结果表明,89.2%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 是行不通的;而5.4%是由亲朋好友做监护,还有5.4%的是由老师看 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是不敢管、管 不了、也没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 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2013__2017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寸塘口小学2013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根据《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切实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二、工作对象 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本校学生 三、工作定位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 部分,是在我校“留守儿童教育领导组”领导下开展工作,依托心理咨询室采取个体心理咨询、团体活动、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四、工作目标 1、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

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和适当求助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心理咨询室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工作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格和健全人格。尊重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自立、自强。 2、实践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原则。亲身实践,以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个体心理咨询及开设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原则。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和心理咨询技术,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开展系统性的教育活动。 4、整合性与互补性相统一原则。将团委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的工作经验、理念和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整合起来,开展工作。要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与学校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团委其它工作,与校内外、课堂内外,其它健康教育活动相互补充。共同完善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形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015年4月1日一6月1日,我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本次调查。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宁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促进这一群体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让他们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问卷调查 1、问卷的设置及意图 本问卷共设计有8类问题:留守儿童的吃、住、用;与父母联系频率;双休日安排;父母不在家的困难;学习情况;老师的关心程度;今后的希望;16个小题。题型为封闭选择和开放问答两类。目的在于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现状。 2、调查的过程与方法 我校三、四年级共12个班,每个年级按成绩分为两层。调查中随机抽了两个年级、两个层次的8个班级的60名学生。分别以不记名的形式独立作答。并另卷调查了全校“留守儿童”等情况。 三、现状分析 1、数据的汇总 回收答卷60份,60份答卷均有效。为了便于统计,只随机统计 50份。统计具体结果见附表。 2 、现状的分析 (1)留守儿童面大。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单亲和孤儿:%

[简析]实际上没有父母直接监护的占%加上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总共就占总数的%这些儿童要么缺乏父爱,要么缺乏母爱,当然就极有可能性格发展缺失。尤其在对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应有的照顾和爱护,由此,他们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变异滋生蔓延,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影响学校影响社会。 (2)监护不能落实。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占56%;无人监护占26%; 其他亲戚监护占18% [简析]隔代监护,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三是没有教育理念;亲戚监护,日子一长,孩子或多或少有过失,只要亲戚批评责备,()他们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没有人监护,不仅这些孩子心理没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准主意而失误。 (3)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32%勺留守儿童双休日的生活水平与在学校寄宿差不多;人均每周包括乘车的零花钱元; [简析]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从上述数据看出,很多留守儿童基本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需求。 (4)父母亲情淡薄。36%勺留守儿童与父母不是经常联系;与父母双方经常打电话的占18%父母经常给我打电话只占46% [简析]父母亲情是儿童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元素。这种东西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的。然而,现在的父母,由于没有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有的因为生活所迫,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甚至连电话就不与孩子联系。这样孩子就感到没有根基没有依靠,没有自主没有目的,如空中的落叶,时常无所适从。 (5)家务劳动繁重。80%勺留守儿童在双休日要做家务劳动;52% 的留守儿童要在双休日做饭。90%勺留守儿童自己洗衣服。 [简析]本来让孩子们劳动可以培养劳动观念,但这些孩子做家务劳

让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让文明之花在阳光下绽放》说课稿 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的主题班会题目是二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让文明之花在阳光下绽放》。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下本节主题班会的活动设计:(出示)一说主题班会设计的背景,二说活动目的,三说教法和学法,四说活动准备,五说活动流程,六说设计亮点。 一说主题班会设计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12个词24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形成了一整套成体系的价值观。这24个字反映的是国家目标、社会取向、个人准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是整合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思想工具。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教育部也倡导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所以在才开展了这次主题教育活动。 二说活动目的: 根据主题班会设计理念,结合二年级学生的情感发展水平和生活实际,我设定如下活动目的:(出示) 1、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正确的价值观。 2、通过此次班会,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明行为。 三说教法和学法: 围绕本课的活动目的,制定以下教法(出示): 1.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与同学间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感和创新意识。 2.情境体验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体会,领悟,明白怎样才有正确的价值观。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在我们农村小学,有很多孩子生活在没有父母关爱的“空巢”中,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都外出务工,很多孩子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家长也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所以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 就我校的留守儿童来看,我们做了调查,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占57% ,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占29% ,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的占5% 目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的抚养人没能力辅导孩子,所以孩子在校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在家看电视成瘾,迷恋上网,玩电子游戏等。作为一名教师,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和教育,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题界定: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生活中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调查显示:我国有 1.2 亿农民常年在外地打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 万

留守儿童, 其中14 岁以下的占85.6% 。因此,我们应该去关注这个群体目前,留守儿童并没有一个严格而清晰的定义,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指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做生意,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让孩子托付给祖辈或其他亲戚照看,经常不与父母见面的孩子。留守儿童一直被看作缺乏来自家庭的“爱”的象征,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 研究目标: 1. 通过研究,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留守 儿童进行测查,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2.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要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孩子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让孩子摆脱心理障碍,让其同非留守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3,通过研究,探索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研究内容: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结题报告 清新县三坑镇枫坑小学课题组2010年4月 我校的县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从 2006年10月开始实施研究到现在有3多年时间了,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刻苦钻研以及全校教师的积极配合、支持帮助下,课题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加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同时参与研究的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大批农民工入城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不断增多。我校有学生3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有60多人,占全校学生的16.7%。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自信,进取性、自觉性不够强,生活习惯不良,不讲卫生、不勤换衣服等。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留守儿童”这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压力,也给老师带来了新的课题研究。对此,我校结合实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成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监管人的现状与留守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关系。 3、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新方法。

4、建立符合留守儿童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方案形成一套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 6、通过活动体会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自己的巨大付出,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到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自觉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儿童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 5、提高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能力。 6、增强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阳光下绽放的花朵作文

阳光下绽放的花朵作文 ??记自强自立的阳光少年林璐怡同学的先进事迹 在实验小学的校园里,你会经常看到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如一缕灿烂的阳光,带给周围的人无限的活力。她就是自强自立的阳光少年--林璐怡。 在学校里,她一直是老师的好帮手。一次次地协助老师办好班级的每一件事,因为她办事效率高,所以老师们都非常信任她。当然有时她也会遭到同学的误解。一次,班级要开展“六一”展示活动,她精心策划了几个节目,几个同学却说她爱出风头。这样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气馁,她说:“老师交给我的任务,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半途而废。”在活动中,看到同学们乐在其中,她欣慰地笑了,因为那是她努力获得的成果。 自信是驶向成功的航船,她从来不轻言放弃。演讲台上的她自信地演讲,给自己的魅力加上几分;辩论会上,自信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课堂发言时,不因同学的反驳改变自己的立场。她拥有自信。她信奉“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名言。四年级那年参加演讲比赛,因为稿子没有背熟,她落选了。她偷偷地擦干泪后,暗暗下了决心: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第二学期演讲,她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下了苦功夫。在自家的镜子前,不厌其烦地反复演练,这个倔强的女孩,以自己永不言败的精神,获得了这次演讲的“二等奖”。她常常对大家说:我最感谢的是

我的对手,是他们让我一次次迈向成功。 她还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每门功课都是名列前茅。记得有一次,一向语文成绩十分优异的她,成绩竟一落千丈,考了历史的最低点:82分。如果换成是其他的同学,早就趴在桌上流“金豆豆”了,而她呢,却倔强地把头一昂,甩了几下头发,认真总结了考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微笑地对自己说:“记住这次失败,下次再努力,加油!”她以阳光般灿烂的心态面对学习道路上的坎坷。 家境优越的她丝毫没有“千金小姐”的那种娇气。许多有车的家长都经常用车接送孩子,但她却坚持不让自己的父母来校接送。她经常对同学说:“我不想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我不要做一个只会认识书本的书呆子。”学校离她家有三里路,她每天坚持坐公交车上、放学。一天上四个来回,有时候还步行,她的父母不放心,她却笑眯眯地说:“如果我这点路都不会走,以后如何走人生中更长的路。”她深知依赖是成不了大器的,同时她也希望父母也能够适当地放手让她尝试着做一个独立自强的孩子。 她还是个爱体验的孩子。那次的小歌手比赛中,因为接的通知较迟,时间紧迫,也深知对手的厉害,老师和父母也劝她不要去参加了,她却安慰起他们:我觉得这是一个给我锻炼的机会,得不得奖是另一回事,我只想参与。临上台前,她自己给自己打气:不紧张才会发挥出最高水平。由于她出色的表现,她顺利地进入了决赛,虽然在决赛中没有拿到理想的奖项,她却高兴地说: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主讲人:何晓燕时间:2014年4月 同学们: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青少年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你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你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上省级重点高中。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的中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

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中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逃学行为等等。 今天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学生,普照遍存在的问题。一个是自信心的培养的问题。另一个就是注意力的培养。其实这不属于心理辅导的范围而属于心理训练的范围。希望能有点用。 有一个故事,是我上课时老师给我讲的,有一个学校请来了著名教育学家来学校指导工作。这个教育学家非常厉害的就是他指导过的学生都很有出息。被教育界奉若神明。学生也以见他一面为荣。这所学校有一个班以问题学生和学困生出名。学校很头疼。就对这个教育学家说,您来看看这个班的学生怎么办吧。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曹中平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随之,在广大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近10年来,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焦点。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关爱留守儿童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数量巨大: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 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 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区域分布:留守幼儿为同龄儿童的三分之一,集中于中西部 0-5周岁农村留守幼儿占全国农村同龄儿童的比例为30.46%,集中分布在中西部人口大省。 据调查,农村留守幼儿数量超过100万的省份有四川、安徽、河南、湖南、江西、贵州、广东。 这7个人口流出大省学龄前留守儿童总和占全国学龄前留守儿童总数的65.97%。 教育问题:监护人重视不够,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健康问题:身心健康令人堪忧 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33%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5年以上,60-70%以上的父母在外省打工。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一、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研究历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 1.单向视角分析:留守儿童的产生源于人口流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流入沿海城市,造成未成年儿童滞留农村。人口学家首先觉察到这个问题。 2.多向视角分析:进入新世纪后,“三农”问题成为我国优先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受到全方位的关注。 3.多元整合分析:2007年以来,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流动儿童问题开始整合。随着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不断开放,流入城市的农村儿童日益增多,相应的留守儿童的绝对数在下降。同时,经过教育资源整合,农村寄宿制学校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失控”状态基本上得到遏制。 (一)单向视角分析 2000年以前,社会学、人口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分别从各自学科的视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成与发展状

让深山里的留守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让深山里的留守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让留守学生敏感的心不再脆弱 溆浦三中谌小丽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在有子女的农民工中,只有很少的农民工是把子女带到城市上学,而绝大多数的是把子女留在家里,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叔、伯、姨等,这样,在我们这样的农村中校就产生了一个特殊学生群体——“留守学生”。这种趋势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这些“留守学生”的心理、学习、行为习惯、自觉性等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养成了他们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等不良心理。06(5)班是我亲手经营的一个班集体,我从高一带到高三,这个班共56人,男生13人,女生43人,留守学生23人(其中男生3人,女生20人)。或许是女孩生性敏感一些的缘故吧,这个班的留守学生心理特别脆弱,对别人的言语举止特别敏感,总喜欢把一切都望自己身上揽,经常不是这个学生闹情绪就是那个学生哭了。面对这部分特殊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到处查阅相关资料,和他人交流经验,挖空心思想出各种方法来帮助他们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实例剖析1: 高一的一天下午,上课预备铃刚向过,我班的两个女同学气喘嘘嘘地跑来,告诉我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我班的小A同学不想上学了,哭着跑回家了。 怎么可能呢?中午时我还和她以及其他三位学生谈到这次英语考试失误的问题,她心情开朗,向我表示期末考试力争进入班上前10名。 下午,我向学校请了假,当我赶到她家时她还躺在床上哭,一句话也不说,不知情的奶奶也慌了手脚。 我走到床边,关爱地抚着她的头,一问才知道事情的缘由。原来小A同学从我那里离开之后,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听到小K和小Z的议论“瞧小A对英语老师吹的,想期末进全班前10名,真是自不量力,吹牛!”听到这些议论,联想到这次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她的情绪波动很大,觉得别人都瞧不起她,越想越委屈……在我的关爱与开导下,她还是答应了第二天来校上课。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案 四年级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由于经济、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而被留在农村,与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叔辈朋友家或自我照顾,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有近1.5亿农民离家在外务工,导致“留守儿童”总数达2290多万,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最易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问题。分析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是目前这一群体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因素的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由父母长期外出远行所引起的孩子情感缺失和心态异常的问题,而是社会、学校、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自身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 1、社会因素。“留守儿童”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社会不良因素,如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以致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此时家庭监督力度不强或失控为他们的不良倾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2、学校因素。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的消极影响。但办学条件、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不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目前,对于“留守儿童”较好的管护措施是实行寄宿制,但大部分农村学校缺乏寄宿条件,即使有,一般条件都较差。学校很少开设心理课程,也很少对学生进行生存、安全和法制教育,其心理健康发展缺少正确的引导。部分老师忽视了与“留守儿童”沟通,据调查,75%的“留守儿童”反映老师没有家访过,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 3、父母因素。“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其发展所需的心理环境被无意识地剥夺,同时,“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很少关注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和兴趣。父母由于普遍存在“补偿心理”,更多的是在物质上充分满足孩子,而较少给予孩子精神食粮(书籍及心理上的沟通等);父母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很多成为孩子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4、监护人因素。通过实践证明,无论是将“留守儿童”放在祖辈家里还是放在亲戚家里。由于他们相对缺乏管理经验或有所顾虑,均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分析了以上因素,接合实际情况,我觉得要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务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让花朵在阳光雨露下更茁壮成长

让花朵在阳光雨露下更茁壮成长 --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做法与体会 德是中华文化之宝,德是中华社稷之基,德是民族精神之魂,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之根。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基础教育肩负的重要的责任和使命。长期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我们学校重德育、班子求德政、教师讲师德、学生修德行,探索着,在“以德治校”的育人之路上,撑起了一片蔚蓝的教育天空,滋润着成长中的生命。作为校长、作为德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多年的育人工作,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使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在共同的育人实践中,有了深刻的感悟、感受和感慨,让我们走进这些可敬的人、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把德育放在首位,以德支撑教育,需要我们用心去做。让学生从中感受体验成长中的快乐,这是一种氛围、一种依托、一种需要、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她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与口头,需要做实、做细、做生动。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德育从小事入手,渗透在每个细节之中,只有这样,德育才能因此而生动、因此而精彩。 校长认为“德育的前提是职业爱心、道德良心、事业责任心,当你把学生的今天同祖国的明天联系在一起,你就会用心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用心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

德品质,潜下心来呵护成长中的生命,为他们的终生成长负责,而不是仅仅把眼睛只盯在分数上…… 班主任认为学习是快乐的、成长是快乐的,“学校是我快乐成长的摇篮,“每一天都是进步的阶梯,在这里,我们收获着知识、收获着做人的快乐…… 学生的认为这些来自心灵的感悟,来自育人工作的体会,来自于生命成长给我们的启迪,使我们更感受到德育的魅力。 由148名教职工、2835名学生组成的群体之中,共同体慰德育,共同探讨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途径方法,共同解决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要课题。 一、对话主体性德育——润泽成长中的生命生命需要滋润。成长需要营养我校是德育工作传统校,为开创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德育真正融在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我们推出了“晨会话题”、“道德早餐”德育校本课程,将道德教育、行为训练、心理健康融为一体。360道晨会话题,引导学生直观地面对道德问题,与道德对话,解决道德问题,又按年级的不同加以细化拟定不同层次的“话题”。如,关于“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细化为“你知道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