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随堂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随堂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随堂练习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基础知识梳理】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法西斯主义

1.建立:①意大利:1919年, 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②德国:1920年,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③日本:1921年,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年,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2. 基本特征

以为基本特征,反对和,主张对内实行,对外,争霸世界。

(二)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原因

①1929年爆发的,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德日受到沉重打击。

②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寻找出路,转嫁危机。

③德、意、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体系不满。

2.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①日本法西斯分子妄图把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

②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侵占中国东北。

③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①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

③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4.《慕尼黑协定》

1938年,德国吞并,并对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

①1931年日本制造,发动了侵华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②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

③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④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

⑤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⑥1941年12月,日本挑起,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1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设计前置作业让学生自学。 2.注意做到师生互动交流;运用多角度视角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 2. 认识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互相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美苏两极对峙形成背景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国际局势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虽然经过初中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总体历史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尤其对抽象的事物较难理解,所以讲课时我比较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建议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阅读课本,完成“我是小记者”的前置作业(左半组扮演苏联记者,右半组美国记者)(二)新课导入——时事链接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3月27日报道,目前美国人为挑起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朝鲜半岛笼罩在核战争的乌云。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26日发表声明称,包括战略导弹部队、远程炮兵部队在内的所有野战炮兵部队进入“一号战斗执勤状态”——国际在线 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朝鲜核危机是冷战遗留问题。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冷战格局的形成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梳理两极格局形成背景 1 介绍政治格局概念,并呈现材料“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 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2.教师设问“探究一从丘吉尔这段话说明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怎样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原 因是什么?(阅读P118 第一子目)” 3.学生回答: 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它奠定战后世界

2021年历史部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时作业17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德国进攻波兰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强调的是(D) A.波兰的存亡对英国利益无关紧要 B.波兰的灭亡更有利于英国均势政策的实现 C.帮助波兰会大量消耗英国的国力 D.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解析:题干中提供的时间是“德国进攻波兰前”,这一时期英国正在推行绥靖政策。英国推行这一政策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一是为了祸水东引。根据这一分析衡量四个选项,显然D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2.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D) 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 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张伯伦发生了一些动摇,但根本上仍推行绥靖政策,D项正确,A项叙述错误;B、C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3.英国政治家艾登在其回忆录中写道:“难道我们在1935年就不能下更大的决心来推行制裁?如果我们下定决心,难道就不能撕下墨索里尼的假面具,从而推迟这一场战争?我敢断言,回答是肯定

的。”这说明“我们”(A) A.积极推行绥靖政策 B.使国联未采取任何措施 C.导致了西班牙变成法西斯国家 D.延缓了战争迅速爆发 解析:根据“英国政治家艾登”“1935年”“不能下更大的决心来推行制裁”可知,二战前英法等国对意大利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故A项正确。 4.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D) 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B.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C.德国进攻苏联需要日本密切配合 D.美英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解析:太平洋战争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为标志,这是双方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故D项正确。 5.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同点是(D) A.都是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 B.都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C.直接决定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命运 D.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袭击 解析:绥靖政策于1939年破产,故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并不是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排除A;B、C与史实不符,排除;不论苏德战争还是太平洋战争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袭击,故正确答案为D。 6.英美在二战中与苏联结盟的主要原因在于(C)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作业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四川广安月考)美国怀特计划的核心是“黄金规则”,即“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则”。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两者主张反映的实质是() A.英国战后经济实力衰退 B.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 C.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 D.美元要获得与英镑同等的地位 答案 B 解析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也是世界上拥有黄金最多的国家,怀特计划的提出表明美国试图主导世界货币体系;英国主张“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说明英国想通过自己的优势来建立自己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故答案为B项。A项只涉及英国,排除;美国确立固定汇率制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后,而材料所述只是提出怀特计划,排除C项;美国希望通过怀特计划主导世界货币体系,排除D项。 2.(2019·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对“最好的时代”的理解准确的是() A.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 B.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 C.客观上创造了自由贸易的国际环境 D.缓解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中的“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来看,“最好的时代”应当是指二战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时代。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故B项正确。A项与“最好的时代”所蕴含的积极影响不符,排除;关贸总协定的签署客观上创造了自由贸易的国际环境,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当时国际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激烈,排除。 3.(2019·山西临汾一中月考)二战后美国实行“廉价货币”政策,大量美元涌入欧洲,同时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造成美元贬值的压力,动摇了人们对美元与黄金固定兑换比价的信心。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美元大幅贬值,形成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此次危机表明()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从联盟到对手、美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内容。 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但与此同时又有局部“热战”。 作为必修一第八单元开篇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 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期间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苏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伴随着两大主角——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趋势。 根据课标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正确理性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已经对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等内容有所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高一学生一般不具有认识问题深刻性和分析问题透彻性的能力,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所以对“冷战”政策形成的深刻原因和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还需要深刻理解和体会。此外对国际关系演变和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基于此,在教学活动中,力求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就美苏两国在“冷战” 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的影响进行深刻分析和理 解。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题, 第3课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总课时:1本节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巴黎和会和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及华盛顿体系。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九国公约》等材料,提高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分析,提高综合、概括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内部隐含的矛盾发展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和新的战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德合约、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难点:对德合约、《九国公约的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本质 学习过程:【教材研习·循序渐进·目标达成】 自主学习:、 自读课本,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背景:战结束,帝国主义要重新瓜分世界, 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地区矛盾尖锐,争夺尤为激烈。 时间: 地点: 操纵者: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重要条约及内容, 注意《凡尔赛和约》内容从领土、海外殖民地、军事、赔款几方面分析。 结果: 评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后世界统治的新秩序,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一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是:;它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交流展示:(合多媒体课件,发现并解决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回答问题;注意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的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国列强拒绝。《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材料二:“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1)《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分别是在哪次国际会议上签订的? (2)以上两个条约尊重中国的主权了吗?为什么? (3)材料二条约中的“各国”是指哪些国家?材料二的实质是什么? (4)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6月,参加巴黎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约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和约竟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交由日本继承。 材料二:福煦(法国元帅)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 列宁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回答问题:(注意结合材料,链接基础知识,审清问题,规范答题) (1)材料一反映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2)你同意材料二的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及演变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了解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初步认识未来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意识,因此国际关系史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在世界近代史上,国际关系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无论是维也纳体系还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本文试就对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史做一些简略的分析,以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一、二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和基础: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使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结束,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成为必然。 1、欧洲主要国家普遍衰落:①二战彻底打垮了德国,其领土被盟国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际市场和海外投资全部丧失。②英国赢得了战争却输尽了财富,黄金储备枯竭,昔日威风一扫而光。③法国更是元气大伤,二战使法国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而且因贝当政府的卖国投降,国际威望急剧下降。 2、美国独占鳌头,反映在:①军事上因其常规军事实力最强,并垄断原子弹等,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②经济上因工业实力雄厚,黄金储备丰富,美元地位提高等,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③政治上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唯

美国马首是瞻。 3、苏联的空前强大,反映在:①经过二战,苏联的军队空前壮大。 ②其政治影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成为唯一与美国抗衡的军事政治强国。 总之,旧的欧洲衰落了,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美苏实力均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成为二战后世界格局形成的背景和基础。 二、两极格局初步形成的标志: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世界大国开始按照战争期间一系列首脑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它确立的过程主要包括: 1、1945年联合国成立。 2、审判战犯,包括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 3、划分势力范围:如①二战后美苏等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的分区占领和对奥地利的分区占领。②承认蒙古独立。③以三八线为界,苏、美分别进驻朝鲜的北部和南部。④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等。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向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的最终形成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历史性的变化,使世界国际关系进入到新的时代。 三、两极格局进一步确立的标志: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抗 雅尔塔体系确立以后,美苏两国在战争期间的战时盟友关系很快被一种对抗的关系所取代,这种对抗的反映就是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尖锐对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课时:1 课型:新授 教学设计思路: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辩论、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让学生分好小组讨论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提炼材料和概括历史史实、用辩证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冷战政策的表现和影响。 本节课重点讲述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形成以及美苏在新的格局形成中的地位、关系和作用;本节在学习世界现代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了解二战以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以加深对当今世界格局的理解。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历史学习基础较差,在教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适当增强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两极格局的建立等史实的分析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二战后国际关系演变的过程和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的实力;联合国的成立反应了经过战争后的人民要求建立一个和平和安全世界的愿望。 4.教学准备 理清教学思路,制作ppt,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图片,组织学生分成小组。 5.板书设计 以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为线索 二战前以欧洲为中心 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 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两极格局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6.教学过程设计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附解析

易混易错点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错因归纳: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掌握不准确。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 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2.(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 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 4.(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

第23讲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43年7月,美国建议设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英国的经济实力衰退 B.美元获得了与英镑同等地位 C.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 D.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 解析:英国的经济实力衰退只是英国建议的背景,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要争取美元获得与英镑同等地位,但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前还未成为现实,故B项错误;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是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美国建议是凭借其强大经济实力,确立美元的主导地位,英国的主张是要继续维持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英美在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故D项正确。 答案:D 2.“美国……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材料认为美元“偷取了黄金的生命”,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B.西欧、日本的崛起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美元的强势地位 解析:美元“偷取了黄金的生命”是指美元等同于黄金。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故选A项。 答案:A 3.(2017·宜昌市高三调研)下图为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导致) (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课后辅导练习十八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 格局课后辅导练习十八 第1题【单选题】 初中三年级一班准备开展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陈东同学确定了下列研究题目,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欧洲联盟的形成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D、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下面关于冷战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政策的开始 ②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③在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冷战政策的推行,美苏争霸,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下面最有可能是其演说内容的是( ) A、“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原料、金属等等)归根结底,就是发展生产 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B、“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 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方位本土。我们将在海洋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的地点作战,我们将在 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D、“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B、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 C、经济上遏制了苏联 D、美苏“冷战”正式展开 【答案】: 【解析】:

十年真题汇编: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解析版)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2019.4·浙江高考·22)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 ) A.凡尔赛会议B.慕尼黑会议 C.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D.缔结《非战公约》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张伯伦……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结合所学,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英国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张伯伦换来希特勒在“英德和平宣言”上的签字,故选B项;参与讨论凡尔赛和约的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排除A项;1939年由于英法对徳绥靖,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并未取得实质进展,排除C项;《非战公约》是法国为得到自身安全保障于1928年推动制定的,且张伯伦1937才上台担任英国首相,排除D项。 2.(2019.4·浙江高考·23)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斯大林发表讲话:“让我们的伟大祖先……的名字,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红场阅兵所显示的信心和意志鼓舞着苏军战士,并最终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据此判断,这次战役的意义在于( ) ①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②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③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④迫使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 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41年11月……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并最终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结合所学,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故①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点,故②错误;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故③错误;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3.(2019.4·浙江高考·24)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的到来。请观察右侧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 )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地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 1原因: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表现: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黄金储备也最丰富。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

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此外,美国还倡导和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影响: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欧各国、日本等进行渗透,企图控制这些国家。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还凭借其经济势力,大肆推行强权主义政策,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难以稳定。 二、第二次: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后期) 1原因:经过短暂的恢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各国政府还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大力发展本国经济。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危机结束以后,又进入“滞涨”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 2表现:日本和欧洲共同体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西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二战后国际力量发展重大变化,欧洲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 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 主要内容: ⑴成立联合国 ⑵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 ⑶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

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 5. 评价: ⑴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 ⑵消极: 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 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 ①美苏间矛盾(争霸) 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 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时空坐标】 【主干知识】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六单元、第八单元)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及评价 (1)新变化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20世纪50—6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②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 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2)评价: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3.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必修二第七单元) (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八单元)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 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2.关贸总协定

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课后反思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的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延续。本课内容是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重点讲述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形成以及美苏在新的格局形成中的地位、关系和作用;本节在学习世界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设置联合国微信群这个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寓教于乐,认识到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以加深对当今世界格局的理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出谋划策。回顾整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成功之处 (1)在新课的引入中,利用“如果联合国有个微信群?”这一主题设置情景,利用“实力对垒、步步交锋、人气比拼”三个环节,将整节课串联起来。在激发同学们兴趣的同时,着重系统地介绍了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以及影响三大块内容,是学生很自然的、直观接受距离他们的生活比较遥远的二战后国际局势的相关知识。 (2)考虑到内容的难度、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经掌握的学习技能,本课选用了典型的图片和史料、视频,并且加入了联合国微信群在1946-1948年间群聊的情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到那段历史。这些图片和史料不仅大大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的理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训练了他们从图片、视频、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包括最后的整节课的总结都交由学生,来探索、来展示,一定程度上把课堂还给学生。 (4)本节课的提升点体现在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目前提倡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及十九大提出的对应措施,最后写下自己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的“小努力”,让同学们树立一种大局观。 二、失败之举 (1)虽然有意识的去寻找新鲜的载体,但是学生积极性还是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 (2)提问一定要有梯度性,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否则学生思维难以跟上,整堂课便会很沉闷,不是学生不愿意回答,而是老师抛出的问题实在难以“接招”。这一方面的意思,也就是要加强老师对学生的引导。那么总结这节课,其中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柏林危机是怎么一回事?”、“冷战是怎么一回事?”这两个问题之间有一定的跳跃性,对学生的引导仍显得比较局促,不够平和淡定,同时在问题的梯度上也不够明确,有待改进。 三、再教设计 (1)针对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还没有完全发挥这个问题,改进措施: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情,在再教时加入竞争机制,进行小组PK,并且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 (2)针对对学生的引导仍显得比较局促,不够平和淡定,同时在问题的梯度上也不够明确这个问题,在再教时更加注重课堂提问的科学,合理,让所有的学生有事做,提升课堂有效性。 (3)新课程的改革倡导现在的中学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甚至“我会学”,这也是我今后将改进的方向,在互动中了解学生想学什么,愿意学什么,能学什么等,这样以便今后更好、更有效率地进行教学。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3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含解析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3二战后世界经 济格局的演变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三)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某西方学者说:“1945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 ) A.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和体系化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C.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 D.美苏未达成持久共识而爆发“冷战” A[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45年二战结束,二战结束前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等的建立,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使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体系化,与“第三个意义”“目光远大”相符,A项正确。] 2.(2018·天津高考)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是在1984年,且与京津塘高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关系不是很大,故B项错误;中国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是因为1980年中国恢复世界银行的成员国地位,故C项正确;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据统计,到1988年为止,“关贸总协定”的发达成员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由20世纪40年代的54%下降到4.7%,发展中成员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也降为14%左右。这说明( ) A.国家合作与协调促进了贸易自由化 B.发达国家的关税降低幅度大 C.贸易壁垒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D.世界贸易的中心发生了转移 A[根据材料可知,各国关税的降低是因为国家间合作的加强与协调,促进了贸易的自

【同步练习】《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冀教)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练习 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苏凤 1.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对表现出不满的其他国家代表说道:“法国是这次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拿更多的战利品。”“但我们英国为这次战争出的力可不比你们法国少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站了起来,几乎是怒视着克里孟梭。上述情景体现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 A.维护和平 B.加强合作 C.挑起战争 D.战后分赃 2.巴黎和会是一场打着“和平”旗号的分赃盛宴,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A.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B.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C.德国取消普遍义务兵役制 D.德国支付大量赔款给战胜国 3.巴黎和会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却拒绝了中国人民收回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同为战胜国,中法两国不同的命运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弱国无外交 B.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C.中国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D.巴黎和会是战胜国处置战败国的会议 4.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指() A.三国协约 B.华盛顿体系 C.凡尔赛体系 D.三国同盟

5.凡尔赛体系建立后,遭到最严重削弱的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6.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说明华盛顿会议没有很好地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 ) A .美国和日本 B .英国和德国 C .德国和法国 D .美国和德国 7.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有( ) ①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充满矛盾 ②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③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 ④两次会议都无视中国的地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观察漫画《争吵与签约》 请回答: (1)漫画反映了这些国家在哪次会议上的争吵?在会议上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三个国家? (2)会议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你怎样看待这个条约? (3)在这次会议上美国的目的是否达到?为此美国又做了什么? (4)这次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会议的实质是什么?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由国际清算同盟发行统一的世界货币,货币的分配份额按照二战前三年的进出口贸易平均值计算,这样英联邦的比例高达35%。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A.二战导致正常国际贸易往来受阻 B.极力削弱美元的国际影响力 C.极力维持和延续英镑的国际地位 D.保持英国战后金融霸主地位 解析:选C。题干问的是凯恩斯计划的目的,二战导致正常国际贸易往来受阻是原因而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凯恩斯提出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极力维持和延续英镑的国际地位,极力削弱美元的国际影响力也是这一计划的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故B 项错误,C项正确;二战后由于英国的实力大大削弱,英国不再是金融霸主,故D项错误。2.(2019·达州高三二诊)美国在20世纪先后有两次美元与黄金的脱钩,而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又明确指出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政策调整() A.均是因为经济危机而引发的 B.均是为了保持美国经济优势 C.均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体现了通货管理制度的灵活 解析:选C。A项与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不符,故A项错误;美元与黄金的脱钩是为了保护美国经济而不是保持美国经济优势,故B项错误;美元与黄金无论是脱钩还是挂钩,均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故C项正确;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系与通货管理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 3.(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测试)早在2010年年底,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董事会通过重大改革方案。此后五年,在绝大多数国家相继批准的情况下,美国却成了唯一阻挡IMF改革的国家。美国能阻挡IMF改革的主要原因是,美国() 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 B.综合国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 C.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股份最多 D.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 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美国仅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之一,故A项错误;美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体量与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没有必然联系,故B、D项错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演示教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双重劫难。但是人类终于依靠自身的理智和力量,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暂时置于次要地位,以伟大的反法西斯同盟的全面合作与战略协同,赢得了战争,赢得了和平,也赢得了进步,它带来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结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依靠欧洲列强之间的力量平衡所建立的、并在欧洲主导之下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等战胜国建立并为其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结构。 ①茨坦会议现场 ②军偷袭珍珠港

③1948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条英机在认罪书上签字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主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的武装进攻,使二战的战火燃烧到欧洲。在欧洲国家分裂为以英法为首的同盟国和德意组成的轴心国两个集团并进行作战的同时,战前以欧洲列强均势为主导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便随之彻底崩溃。随着战局的不断发展,国际政治的分野也日渐清晰,整个世界逐渐形成了两个相互敌对作战的阵线。发动并继续进行侵略战争的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虽然于1940年9月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但它们始终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同盟关系,也未能协调军事行动。当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发动对苏联的战争时,日本却决定南进,并于同年12月7日以偷袭珍珠港这一爆炸性事件对美国开战。法西斯国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迫使苏联和美国正式参战,使这场原本主要由中国和英国坚持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真正的全球阶段,美、英、苏、中四大国也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二战中后期,在各个战场已经处于战略反攻的形势下,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举行了一系列公开的和秘密的首脑会议和会晤(主要包括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1944年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签订了一系列公开的或秘密的、书面的或口头的宣言、公告、声明、决议、协议等,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二战结束后,战胜国又通过与一些战败国签订和约的形式,进一步补充了这种安排。这些国际文件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