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望江南》诗歌赏析及主旨

温庭筠的《望江南》诗歌赏析及主旨
温庭筠的《望江南》诗歌赏析及主旨

温庭筠的《望江南》诗歌赏析及主旨

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本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这不是恋人昵昵情语的“互倚”,也不是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共倚”,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它像一组电影镜头: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

么动人。至此,景物的描绘,感情的抒发,气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后弹出了全曲的最强音:“肠断白苹洲。”“末句最当留意,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和全词“不露痕迹”相较,末句点出主题似太直,但在感情的高潮中结句,仍有“有余不尽之意”。白苹洲在何处?俞平伯先生说,不要“过于落实,似泛说较好”,(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这是极为深刻的见解。但在本篇的艺术描写中,应该是江中确有白洲在的,不是比喻、想像,也不是泛指,而是实写。独倚望江楼,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时盼人心切,只顾看船而不见有洲了。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所思,能不肠断! 词是注重作家主观抒情的艺术形式。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动自然,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洲”的痛苦失望,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脉;使分散孤立的风景点,融合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艺术画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完美统一地显示出来。这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思妇的怨和恨,血和泪,深深地感动了作家;在这些似乎平静的字句中,跳动着作家真挚热烈的心。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头,点点的船帆,悠悠的流水,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玩味,有着一种美的情趣,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这首小令,看似不动声色,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而且宛转起伏,顿挫有致,于不用力处看出“重笔”。思妇题材写的人很多,可说是个“热门题材”,但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这也是个软题材,但这首小令不是软绵绵的,情调积极、健康、朴素。在有着绮靡侧艳“花间”气的温词中,这首小令可说是情真意切,清丽自然,别具一格的精品。

王琪《望江南·江南月》鉴赏及译文答案

王琪《望江南·江南月》鉴赏及译文答案 《望江南·江南月》 宋代: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望江南·江南月》译文 天朗气清的秋夜,皎洁的月光洒满西楼。云堆散开时,圆月如明镜高悬夜空;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月圆月缺何时才能停止啊! 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月中丹桂不会因秋而凋零;月中嫦娥离群索居,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 痛苦。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 神伤。 《望江南·江南月》注释 星汉:指银河。 迥:远。 素娥:嫦娥。 《望江南·江南月》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词。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三、四句是说,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 前句写天上月,“鉴”写月圆。后句写江中月,“钩”写月缺。本应是“冰鉴”、“玉钩”为词,作者以动词“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鉴”、“玉钩”,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不仅句式上易板为活,有顿挫峭折之妙;而且词意上也用常得奇,颇具匠心。 “圆缺几时休。”上片结句是说,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 上片结句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何时了的感慨,十分自然的开启了下片,转入一个新的意境。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下片前两句是说,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这两句是说,月中丹桂四时不谢,它不会因为秋天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在无休止的孤寂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 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素娥,嫦娥的别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天上共悠悠。”末句是说,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而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一个“共”字,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收到了“一石击两鸟”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以咏物为主,写景生动,体物精微;在咏物中抒怀,借夜月的圆缺不休,表人事的聚散不定;以嫦娥的知离愁,写出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句含蓄蕴藉,意境悠远。 《望江南·江南月》作者介绍

2021高考备考诗歌鉴赏知识

2021高考备考诗歌鉴赏知识 一、把握诗意 1、看标题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和主旨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感情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揭示作品的线索表明诗歌的题材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2015年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时间:夏日事件:游山家题材:山水田园诗感情基调:闲适愉悦 2、看意象意象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的融合与表现,众多意象组成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意象的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看注释介绍疑难词语、地名;介绍写作背景;介绍相关诗句;介绍作者等 4、看句法1)省略:简洁明快,留下想象2)倒装:满足强调、对仗、平仄或押韵的需要柳色春山映(柳色映春山)香稻啄余鹦鹉粒(鹦鹉啄余香稻粒)一夜飞度镜湖月(一月夜飞度镜湖月)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3)词类活用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形容词“软”“轻”的意动用法,把眼见的动态的水和静态的山,写得可触可托。4)互文见义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当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5)典故分为语典和事典,效果:含蓄、精炼、有文采、强调突出。6)题材二、鉴赏诗歌形象1.鉴赏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1)明确形象:思想性格特征(两字词或四字词)+人物身份(隐士、官员、文人、思妇、游子、征夫、农夫、渔夫等)(注:人物形象包括性格、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大于性格特征);(2)结合诗作分点说明、概括;(3)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诗人通过形象所寄寓的感情)。两种题型:概括型(性格+身份)、简析型(先概括、再分析、后意义)概括型举例: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性格)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2.鉴赏事物形象(1)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自然属性);(2)概括作者从哪些方面(不同感官),或运用什么手

诗歌鉴赏方法 三、鉴赏诗歌情感主旨(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的类型

诗歌鉴赏方法 三、鉴赏诗歌情感主旨: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情景交融。 诗人往往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抒发感情。因此,对那些咏怀、咏史、感遇的作品,应该透过表面的词句揭示其中的深层含义。在鉴赏诗词时应展开联想、想象,分析作者笔下客观物象的特征,找到它与现实世界、作者的主观世界的联系。古人习惯托物抒怀、言志,笔下的景物或多或少包孕了作者的情感。所以,鉴赏时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或相关背景,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言外之意。“诗言志,歌咏言。”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不仅仅表现于抒情诗中,就是叙事诗或哲理诗也是饱含情感,以情动人。 诗歌抒发感情的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如:《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情景交融) (2)体现的思想情趣: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3)如何体现的: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的类型: 1、咏史诗(含登临怀古诗)。

咏史诗是一种以历史事件与人物为感情寄托的诗歌类型。它包括述史和咏怀两部分,是两者的有机统一。它是诗,又是诗化的史论。古代咏史诗歌往往题为“咏史”、“怀古”、“览古”、“××古”,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 ①表达对历史人物的仰慕,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②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悲愤。 ③对历史兴亡的评价,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④对统治阶级的愤怒与不满。 2、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3、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阅读答案

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阅读答案 引导语:《望江南·梳洗罢》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词的阅读训练题。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试题] (1)这首小令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女子____________的情怀。 (2)独倚二字,既写女子的_________之情,又写好_________之态,与后句千帆暗成对比。 (3)脉脉、悠悠两个叠词,用______、______修辞手法,表面写水,暗写女子_______。 (4)结尾一个断字,形象写出女子_____ ______。 (5)独倚句十分感人,请你赏析。 (6)概括全词的内容。 答案: (1)她失望与惆怅 (2)孤寂落寞优雅倚栏 (3)拟人、暗喻望穿秋水 (4) 失望与悲伤 (5)一个独字,既实写主人公的状态,也暗示其内心的孤寂;一个倚字表现等待已久,为下句过尽千帆写思妇的等待之久和江上的船只之多,反映出思夫失望之深。 (6)本词以精粹的语言,含蓄深致的刻划了一个倚楼独望、愁肠百结的思妇形象,充分揭示了她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痛苦心情,表现了词人对不幸妇女的深切同情。 阅读练习二: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女为悦己者容,倚楼眺望之前用心梳洗的经过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心情。她精心梳理,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生活状态?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3、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4、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5、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描绘了什么意境?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答:夕阳余晖斜拂江面,绿水悠悠而去,人不见,景依旧。 阅读练习三: 1,从词的长短来看,这首词属于其中的。词的别称有、等。 2,过尽一词内涵的意思有两层,分别是和。 3,简析斜晖脉脉水悠悠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0诗歌鉴赏之形象与感情(练)(含解析)

诗歌鉴赏之形象与感情(练) 一练高考 一、【2017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答案】 14.BD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先明确典故的类型以及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典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为国家,一为个人。运用前者,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运用后者,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故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关注典故的内

《望江南》解析及练习题

《望江南》解析及练习题 温庭筠《望江南》(小令)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词人简介: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花间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派的鼻祖。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秾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2.花间词派:晚唐五代词派。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变成《花间集》。其内容多为离思别愁、闺情绮怨,但文字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 3.内容理解: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语言简洁,情意深远,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4.意象的积累 提示:意象即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⑴梳洗 ⑵独倚楼

⑶李商隐《无题》(其一):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裾。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⑷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⑸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千古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出自这首词〕 ⑹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 ⑺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春水。(下片)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5.真题考你 ﹍﹍﹍﹍﹍,﹍﹍﹍﹍﹍﹍﹍﹍﹍﹍。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望江南》) 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望江南》)(2009深圳市中考题) 过尽千帆皆不是,﹍﹍﹍﹍﹍﹍﹍﹍﹍。﹍﹍﹍﹍﹍﹍﹍。(﹍﹍﹍﹍《望江南》) 温庭筠《望江南》中描绘了思妇盼望之切,相思之苦、忧愁之深的词句是:﹍﹍﹍﹍﹍﹍﹍﹍﹍﹍,﹍﹍﹍﹍﹍﹍﹍﹍﹍﹍,﹍﹍﹍﹍﹍﹍﹍﹍。 《望江南》一词的主旨句是:﹍﹍﹍﹍﹍﹍﹍﹍。

望江南 温庭筠

《望江南》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 3.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重点: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教学设想: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 教学方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导入 二、朗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读。(多媒体显示)【字音:筠yún倚(yǐ)脉脉(mò)蘋(pín)】 【停顿: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重音:"独""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悠悠""肠断"。】 2、对照下面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词的内容。(多媒体显示) 【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人的生活内容。独:独自,单一。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这里是借代。皆:副词,都。不是:不是(自家夫君归来之船)。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默默含情达意的样子。这里形容阳光微弱。这里是拟人。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白蘋;一种开白花的水草,蕨类植物。洲:水边陆地。】 3、探讨本诗的感情基调。 4、指名读,展示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5、听配乐朗诵(或老师范读),体会朗读古代诗歌的方法。 6、指导学生朗读,再次自由朗读, 7、全班齐读。 三、赏析全词 1解题:《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其它名称还有:《江南好》、《望江楼》、《梦江南》等。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 2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870)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著名诗人,他生而貌丑,但才思敏捷,诗词俱佳,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温庭筠是中国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成为“花间派”的创始者,婉约派的先驱。 3、师生探究: 词文赏析:写人的是哪几句,表达什么情?写景的是哪几句,它的作用是什么?抒情的是那几句,抒发了什么情? (1)这位风流才子笔下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一个女子)写了什么内容?(一个女子盼望丈夫归来)这位女子的心情怎样?(盼望、孤独寂寞、忧愁) (2)你从哪些词读出了“盼望”?(梳洗罢)(过尽千帆皆不是)你从哪些字词读出了“孤独寂寞”?(独倚)你从哪些字词读出了“忧愁”?(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3)从“梳洗罢”字中,应该可以读出几层意思,如果将“罢”换成“了”“唉”行不行?

(完整版)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 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 4. 闺中怀人之情 ●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 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 6. 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六种答题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 答题步骤: 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 2. 答题步骤: 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② 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三)分析语言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 2. 答题步骤:

古诗望江南·梳洗罢翻译赏析

古诗望江南·梳洗罢翻译赏析 《望江南·梳洗罢》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前言】 《望江南·梳洗罢》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此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颙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注释】 ⑴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金奁集》入“南吕宫”。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⑵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⑶独:独自,单一。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⑷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皆:副词,都。 ⑸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本作“眽眽”,凝视

貌。《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⑹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白苹(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苹花赠别。洲:水边陆地。 【翻译】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赏析】 《望江南·梳洗罢》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思妇楼头,望人不归。只有二十七个字,为词中的小令。“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此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 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案 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 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解析

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暮春,在密州任上。作者登超然台,眺望满城烟雨,触 动了乡思,写下了这首词。上片写登台时所见城中景象,包括三个层次。首先以 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其次,以“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 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下片写情,乃 触景生情,前两句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过后,可另起“新火”,由眼 前之景触动思归之欲,而不能满足,只好自我开解,“休对”“且将”是最好的解脱办法,也是最切实的解脱办法,于是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 间的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诗歌鉴赏分析思想感情教案

诗歌鉴赏分析思想感情教案 高三语文组 013.3.25 这类题目一般设置为“简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简析××句的意境特点”“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等,是让我们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感知,把握作者在诗歌中透露出的思想、心情、志向等等。 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应看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意象物象,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物象就是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而意象就是这些物象里面的一个。为什么又叫它意象呢?那是因为物象一经作者选取,它的身上就附着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物”。因而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我们在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同时还应该掌握一些它们经常包含的感情,或者说是它们的特点。如杨柳――惜别、月亮――思念、落叶――失意、大海――开阔、春风――得意、秋风――肃杀、流水――叹息、古迹――怀旧、梅花――节操??答题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然后思考由这样的意象构成的意境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什么是意境呢?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

自然景物、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果把意境比作一片云,那么意象就是这片云中的一个小水滴。意境的特点取决于作者所选意象的特点,答题时用两个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的双音节词即可,常见的有雄浑阔大、清丽淡远、凄凉萧瑟、肃杀悲凉、秾丽美艳、孤寂冷清等等。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意境的特点揣摩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古人云:诗言志。作者写诗的目的在于映射出作者当时的思想、心情。另外,要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必须做到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其中考题中诗歌的写作背景常常出在诗歌的序文或诗歌后面的注释中,因而,我们在解答思想感情题时,除把握意象和意境特点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序言或注释中所说明的内容。答题时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这类试题一般的答题思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译文: 昨夜的梦里存有多少恨意!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正是百花烂漫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1)你读出了什么? 答: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答案应包括三个方面:(1)读出了什么?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表达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念、思念,;极尽故国的繁华热闹,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 这是南唐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 答: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 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对这首词作简要的赏析。 答: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赏析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情事固然是词人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梦来了。二句似直且显,其中却萦纡沉郁,有回肠荡气之致。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均写梦境。还似二字领起,直贯到底。往日繁华生活内容纷繁,而记忆中最清晰、印象最深刻的是游上苑。在无数次上苑之游中,印象最深的热闹繁华景象则是车如流水马如龙。此语用在这里,极为贴切。它出色地渲染了上苑车马的喧阗和游人的兴会。 紧接着,又再加上一句充满赞叹情味的结尾花月正春风。在实际生活中,上苑游乐当然不一定都在花月正春风的季节,但春天游人最盛,当是事实。这五个字,点明了游赏的时间以及观赏对象,渲染出热闹繁华的气氛;还具有某种象征意味象征着在他生活中最美好,最无忧无虑、春风得意的时刻。花月与春风之间,以一正字勾连,景之袱丽、情之浓烈,一齐呈现。这一句将梦游之乐推向最高潮,而词却就在这高潮中陡然结束。 从表面看,似乎这首词所写的就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作者要着重表达的倒是另外一面处境的无限凄凉。但作者却只在开头用多少恨三字虚点,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

温庭筠诗词:《梦江南·千万恨》原文译文赏析

温庭筠诗词:《梦江南·千万恨》原文译文赏 析 《梦江南·千万恨》 唐代: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译文】 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是那远在天涯的人儿久不归来。苍山上空悬挂的明月不知我心中愁事。水面上低吟的风吹落水旁花瓣飘落眼前,远空摇曳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 【注释】 梦江南: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原名“望江南”,又名“忆江南”等。

恨:离恨。 天涯:天边。指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摇曳:犹言摇荡、动荡。 【赏析】 这首词以意境取胜,通过描写思妇在孤单的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所恨之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说“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概。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事只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那个人久不归来。这是对全词的主旨作正面描写。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二句,初读感受亦自泛泛;几经推敲玩味,才觉得文章本天成,而妙手得之却并非偶然。上文正面意思既已说尽,故这两句只能侧写。词中抒情主人公既有“千万恨”,说她“心里”有“事”当然不成问题;但更使她难过的,却在于“有恨无人省”。她一天到晚,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却无人能理解她的心事,只有山月不时临照闺中而已。不

说“人不知”,而说“山月不知”,则孤寂无聊之情可以想见.这是一层。夫山月既频来相照,似乎有情矣;其实却是根本无情的。心里有恨事,当然想对人倾诉一下才好,但平时并可以倾诉的对象亦无之。好容易盼到月亮来了,似乎可以向它倾诉一下,而向月亮倾诉实等于不倾诉,甚至比根本不倾诉时心情还更坏些!于是“山月不知心里事”也成为这个主人公“恨”的内容之一了。这是又一层。至于说“不知心里事”的是“山月”而不是其他,这也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李白《静夜思》:“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令本通作“望明月”)望山月能使客子思乡.当然也能使闺人怀远。况且山高则月小,当月逾山尖而照入人家时必在夜深。这就点明词中女主人公经常是难以入眠的。这是第三层。《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以日月喻丈天,原是传统比兴手法。然则这一句盖谓水阔山长,远在天涯的丈夫并不能体谅自己这做妻子的一片苦心也。这是第四层。 “水风”句与上联角度虽异,意匠买同。夜里看月有限,昼间看花也还是有恨。看花原为了遣闷,及至看了,反倒给自己添了烦恼。况上句以月喻天,则此句显然以花自喻。借花落,正是惜自己年华之易谢:花开花落正如人之有青年老年,本是自然现象;但眼前的花却是被风吹落的。“空落”者、白白地吹落,无缘无故地吹落之谓;这正是《诗·小雅·小弁》中所谓的“维忧用老”一语(《古诗十九首》则云“思君令人老”)的形象化,而不仅是“恐年岁之不吾与”这一层意思了。

2017年南京市雨花台区2017届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答案+解析)

2017年南京市雨花台区中考模拟试卷(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6分)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的句子。(3分) 2.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3)▲,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6)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7)而那过去了的,▲。(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8)“▲”,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9)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让无数的中华儿女潸然泪下,我们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那声感叹:“▲,▲。”(用《论语·子罕》中的句子填写) 3.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哺.育(pǔ)宽恕.(shù)苦心孤诣.(yì) B.祈.祷 (qǐ) 狩.猎(shòu)相形见绌.(chù) C.污秽.(huì)称.职(chèn)随声附和.(hè) D.收敛.(liǎn)殷.红(yīn)鲜.为人知(xiān) 4.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啜泣葱笼一瞬间翻来覆去 B.地窖深邃水墨画骇人听闻 C.喧闹取缔中轴线头晕目眩 D.怂恿娴熟文绉绉戛然而止 5.请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四字短语。 (3分) 雨花台区地处南京主城西南,长江之滨,雨花台畔。 它是人文荟萃之地。南朝时,帝王在这里修寺庙,兴佛教;南宋,岳飞在这里筑壁垒,抗金兵;明清,文学家屈大均、吴敬梓在这里留足迹,传佳话。

归纳高中常见诗人情感,主旨,答题技巧——一切为了高考

归纳高中常见诗人情感,主旨,答题技巧——一切为了高考(2).txt始终相信,这世间,相爱的原因有很多,但分开的理由只有一个--爱的还不够。人生有四个存折:健康情感事业和金钱。如果健康消失了,其他的存折都会过期。 浅谈中学语文诗歌阅读教学与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作为中学生,应该通过课本诗歌的阅读而具备赏析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就阅读与鉴赏的区别来看,鉴赏要比阅读高一个档次。就诗歌阅读的教学来说,教师对教材诗歌的处理,只是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的一个个体和载体,如果阅读诗歌,只停留在教材上的几首诗歌,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关键还是通过教材诗歌的载体,教会学生独立准确的鉴赏诗歌的能力。所以,诗歌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学生是否具备了诗歌鉴赏的能力。从这一点来看,诗歌阅读教学也就是诗歌鉴赏教学。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考场上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根据我诗歌教学的体会,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

温庭筠梦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

温庭筠梦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梦江南·千万恨》为唐代诗人温庭筠所著。这首词以意境取胜,刻画了一个满怀深情盼望丈夫归来的思妇形象。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阅读训练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答案:“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答案: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标准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解析]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完全解读得细细品味其中每个字。同时得注意其中的中学课本常遇见的“天涯”(“天涯共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意象以及情景交融的诗句、词句。 【赏析】 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入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旧称温词香软,以绮靡胜。《花间集》中所载,亦确多秾丽之作。这首《梦江南》,在风格上却迥然不同。非但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且不假堆砌,纯用白描,全无“裁花剪叶,镂玉雕琼”的藻绘习气。在温词中虽为别调,却属精品。一开口便作恨极之语,全没些子温柔

古代诗歌赏析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 题。望江南·幽州九日① 汪元量②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注】①幽州,元都城所在地,即现在的北京一带。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②汪元量∶原为南宋官延琴师,在1276 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的初秋,被元兵俘虏,遣送到幽州。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头三句写重阳节词人心绪如麻,夜不能寐,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长夜中响起的角声也似在诉说悲伤。 B.上片写景运用视听结合和拟人的手法,衬托了深夜的寂静,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也暗示出词人身在官舍的心境。 C.下片"绮席"两句写词人讽刺以前在南宋拥金枕玉的"美人",忘了亡国之痛,陪着征服者饮酒赏花,醉生梦死。 D.末句"和泪捻琵琶"动作描写真切,把感情外化为有形,呼应上片"悲""愁",委婉地表达出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15.词人为什么会"肠断裂"?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方柄圆凿"意思相近,体现了孔子《论语》中"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处世之道。 (2)韩愈《马说》中,面对千里马的遭遇,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主"与"客"在吟咏诗文,化用了《诗经·陈风·月出》中的诗句。 14.C 15.①故国不再、亡国被俘的屈辱。面对被囚禁的境况,怀想旧日南宋宫廷的繁华,深感悲痛。②佳节思亲、夜不能寐的孤独。重阳节在旅馆思念家人,长夜无眠,搔首长叹。(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 高考诗歌鉴赏 情感主旨类复习学案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情感主旨类复习 学案 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鉴赏情感主旨类题目的解答模式和答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 1、诗歌情感主旨的分类及特点 2、练习答题模式及术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掌握诗歌主旨的几大分类 学习重点分类辨析体会诗歌情感主旨的细小不同 学习过程 一、认知诗歌鉴赏题型的高考考点要求: 1、对作品形象的初步鉴赏 2、对作品语言的初步鉴赏 3、对作品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 4、对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其中最常考题型——手法分析和主题(情感)的理解和分析。从近三年看,也主要是这两个题型,15年高考同样是重点。语言(炼字、语言风格)和形象两个考点,近几年较少考到,作为备选内容。 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旨及思想情感 (一)、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 (二)、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三)、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