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90年代“后金庸”新武侠小说的文体实验15295159

论90年代“后金庸”新武侠小说的文体实验15295159
论90年代“后金庸”新武侠小说的文体实验15295159

论90年代“后金庸”新武侠小说文体实验

3

韩云波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重庆北碚 400715)

摘要:90年代的武侠小说,在武侠电子媒介和武侠文化研究的推激下,由香港的温瑞安和黄易等表现出了不同于60至80年代的新的特色。在文体意识方面,由传媒的变化和网络的发展形成了武侠文体的“后现代化”,主要表现为武侠小说的文体扩张与文体渗透。武侠小说在90年代的成就,总体来说虽有不足,但新一代武侠作家(包括武侠多媒体艺术的创作者)已经具备了某种思想探索与文体实验的先锋性,这将是雅俗整合中新的文体格局形成的契机。20世纪初武侠小说文体发展中出现过的颠覆、沉寂、创新的过程,又将在新的世纪重现。

关键词:后金庸;武侠小说;文体实验;温瑞安;黄易

中图分类号:I 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5831(2005)0420071205

On the Genre Tr i a l of “Post -J i n Y ong ”New Ch i va lry F i cti on s i n 1990s

HAN Yun 2bo

(Editorial D epart m ent of Journal of Southw est China N or m al U 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

Abstract:Pr o moted by chivalry electr onic media and the study of chivalry culture,chivalry ficti ons in 1990s bore s o me fresh charac 2teristics quite different fr o m those in 1960s -1980s,which were dep icted by W en Rui ’an and Huang Yi in Hongkong .The change of media and the devel opment of internet have led t o “post -modernizati on ”in chivalry genre,mainly with the ex p ressi on of its ex pansi on and infiltrati on .Des p ite s o me i m perfecti on as f or the achieve ment of chivalry ficti ons in 1990s,the writers of ne w generati on have been of much vanguard in thinking ex p l orati on and genre trial,which will be 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f or mati on of ne w genre .The subversi on,stillness and blazing ne w trails in the devel opment of the genre of chivalry ficti ons in early 20th century will certainly reappear in a ne w century .

Key words:post 2J in Y ong;chivalry ficti ons;genre trial;W en Rui ’an;Huang Yi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在20世纪60至70年代达到了高峰,到80年代出现了萧条局面。金庸、梁羽生退出江湖,古龙、司马翎相继去世,早年驰名的倪匡、卧龙生、诸葛青云、陈青云、肖逸等也未见有影响的新作问世。虽然还是可以列出一长串武侠小说作者的名单,但能够真正代表武侠小说创作水平的,却如晨星寥落。到90年代,中国文化格局的变化,带来了武侠小说一定规模的“中兴”。按温瑞安在1993年的说法,“90年代一开始,海内外‘侠坛’有两大盛事”:一是“‘武侠电影’的复苏”,二是“中国大陆对武侠小说

出版权的下放和开禁”,并出现了一批有关论著[1]

这两大“盛事”,给武侠小说带来了发展与变化的良好契机。

武侠电影作为科技时代的产物,大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制造武侠神话,使武侠文艺从单一的语言文字手段走向丰富。媒介变化带来新的阐释的可能性,武侠电影借武侠名著外壳,阐释着电影人自己的理念,

既有大众文化时代的奇观呈现如徐克的《笑傲江湖》三部曲,也有严肃艺术主题的阐释如王家卫《东邪西毒》、李安《卧虎藏龙》等。电影的成功激活了更为大众化的电视连续剧,中央电视台也不惜重金投拍武侠剧,虽然毁誉参半,毕竟票房不俗。

而90年代开始迅速壮大的数字化媒体,更使武侠由单一的文艺形式扩展为更加广泛多样的文化形式,不仅出现了《武林群侠传》、《仙剑奇侠传》等经典电脑游戏,通过网络发表和阅读的文字形式也表现出了和传统武侠小说有所差别的文体风格。

武侠小说面临上述多重的文化变迁,包含着媒介变化而带来的内涵变化,以及相应的形式变化。

武侠小说在大陆的风行,是蕴蓄了大半个世纪的武侠小说动能的总释放。这犹如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取,是具有历时态意义的不同作品及其流派与风格,以共时态的方式冲激而下,蜂拥而至。传统意义上的游侠精神与大众文化时代的浪子情怀,共同震撼

1

7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1卷第4期

JOURNAL OF CHONG Q I N G UN I V ERSI TY (S ocial Sciences Editi on )Vol 111No 142005

3收稿日期:2005-04-18

作者简介:韩云波(1966-),男,山东济南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文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小说文体与小说史研究。

着中国的人文传统,理论界自然地作出了应对。人们要么从古典传统中寻找依据,要么以西方人文批评作阐释,都为武侠传统文化在中国大众文化氛围中进行现代转换提供了良好的铺垫。

其实还可以上溯到80年代末,武侠小说就已经隐然有了异峰突起。

温瑞安在1987年8月香港敦煌版《闯将》后记中提出武侠小说“要变”,出版时错印成“突变”,于是他干脆直承“突变”说法[2],并声称“我认为我写的不是古代的武侠小说,而是现代的武侠小说。这就是‘现代派’的由来”[3],这犹如古龙60年代末的“求新求变求突破”,是一个武侠新时代的标志。温氏“现代派”以温瑞安自身坎坷经历的投射为基础,在现代及后现代文化背景下对个人身处逆境中的人生奋斗与历史发展大势的深入思考,成为作品的亮点。

原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黄祖强于1989年辞去高薪职位,以黄易为笔名专事写作,以《破碎虚空》、《大唐双龙传》等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造就了一大批“黄迷”。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曾获“翁灵宇艺术奖”的黄易是香港本土人士,其良好的教育和职业背景,使他主要从香港文化背景下艺术感觉的角度来思考历史,具有从俗化大众文化形式中追寻雅化终极思考的特点。

温瑞安的“突变”与黄易的加盟,形成了90年代武侠小说明显不同于六七十年代的新一轮繁荣。地域上从港、台的双峰并峙到90年代香港的一峰独擎。在香港的独特文化氛围中,作家能够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艺术形式的探索,同时也受到商业化文化生产方式的影响,不经意间会常常把作品弄成了一次性消费的文化工业产物,多有粗制滥造的毛病。90年代的香港创作群体,从一度出现的众声喧哗,顺理成章地变成了90年代温、黄不同风格的二重唱。在传播媒体上,由报刊连载和单行本扩展为包括网络在内的多元自由阅读。

整个90年代,台湾虽然仍有武侠创作不断出现,但终乏名家名作。大陆武侠创作虽然开始摆脱原来的评书式和故事式创作,出现了号称“三剑客”的金庸新(阳朔)、龙骧子、令狐庸等人,但终究只是模仿港台,直到21世纪一代新人的出现,才有了大陆新武侠自己的面目。在此种情形下,香港武侠就成了整个华文武侠的一枝独秀,而由温瑞安和黄易所代表的武侠文体实验,也就具备了独特的探索性,完成了世纪之交的一个必要的过渡。

自唐代以来,武侠小说经历了多次文体变迁。到20世纪90年代,在新观念与新传媒的文化背景中,武侠小说多次“反武侠”而培养起来的文体内在自觉革新机制,又发挥了其应时而变的功能,促成了武侠小说文体意识的新变,产生了温瑞安的“超新武侠”与黄易的“玄异武侠”,表现出独异的文体风貌。

先说温瑞安的“超新武侠”。

温瑞安的“超新武侠”,其核心在于他将金庸60年代的传统韵味置换成了90年代后现代人的当下心灵,正如他的合作伙伴何家和说:“他的写作风格一新武侠小说原貌,在香港被称为‘超新派武侠小说’,在台湾则给称作‘现代派武侠小说’,无论是什么名称,这一种讲究文字运用、注重文学技巧、重侠义情操、敢创新求变的,且把生平经历、身边人物、现实生活为写作素材的武侠作品,皆统称为‘温派武侠小说’。”[4]在具体操作层面,则既要应合当下人的心灵,又要吸收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架构,共同构成了超越传统的“超新武侠”,并在故事、结构、语言诸方面表现出了90年代“后金庸”武侠的全新面目。

在故事层面,江湖武林不再是展现道义的场所,如他所说:“侠本就活在今时今日。侠是现实里的英雄。其实先前流行过的‘英雄电影’,及刚流行过的‘流氓电影’,还有今天在香港崛起的‘古惑仔片’,都是‘侠’的‘现代化’”,其“兴味中心与趣味中心,早已移情至‘今之侠者’的架构上———就算我在写古代的故事,也是以现代的情感与笔触。”[5]那么,“江湖不过游泳池”,“武林不过污泥地”,新的武侠风格,首先就在于打破传统武侠善恶二元对立的经典模式,虽不必说已经具有了一种新的深度,却无疑是创造了一种新的风格,是武侠小说文体形式的一种新发展。与此相比,古龙的浪子情怀根子仍在传统之中,温瑞安《杀了你好吗?》中方狂欢、谢豹花的“侠”,转眼变成了“怨”,这并不是由他们的道德感决定的,而是人性的自然发展,是自然人格对社会自我的压抑。在他更多的作品里,这种故事风格得到了张扬,《山字经》里抢夺“秘籍”的过程,除了一个据说既没有“诗人气质”和“书卷味”,而且还是和一种可以随时被人吞下肚子里去的食粮同名,一个叫做“云丝卷”的十岁小孩外,亲人和敌人的界限都在人的欲望中消失了,也就是说,传统赖以设定的二元对立的理论基点消失了。这因此不仅成为价值的消解,也成为“另一种虚构”即表现了一种“非现实”,这就正如后现代主义小说固定意义或绝对价值体系的消失,小说逐渐开始在一切都是不确定性中带有荒诞、幻想、闹剧、滑稽模仿的形态。这样的武侠文体,就不可避免地会以“杂合性”为其最大特色。虽然说,温瑞安在表现武侠文体杂合性和武侠存在荒诞性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侠义原则,但他的“自成一派”,却已经不是金庸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与“英雄才士尽归隐”,也不再是古龙的“虽千万人吾往矣”与“有所不为,有所必为”。从古典到现代,人的存在状况发生了极大变化,温瑞安的侠也从“义”的抽象符号和救世者象征,变成了勇往直前的精神符号和善恶对立中的制衡力量,不过是社会有机体的一个零件,不过只是“有本领的平常人”,他们在风雨如磐的黑暗中为社会保留一点正气,映照出侠的浓情高义。

在结构层面,温氏现代派武侠如“七帮八派九联盟”、“游侠纳兰”系列以及后期“四大名捕”(如斗将军、战天王、少年四大名捕)等,在人物关系结构与帮

27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1卷第4期

会世界所象征的社会结构上,在地理空间与社会空间上,都给人以迷离恍惚的感觉,让人难以弄清。这既不同于远古原始时代节奏的复沓回环,也不同于古典小农经济时代节奏的单调鲜明,就连民国时期那种茶余饭后读小说的悠悠闲闲也没有了,这是现代都市文化压抑的产物。他的情节迷宫常常永无终止,四大名捕却永远无法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侠者在这里成了西西弗斯式的人物,当他搬动着石头向山上走去的时候,他是暂时的胜利者,可是石头很快又滚下来了,在短暂的变局之后,一切又恢复了原状。侠义依然是正义的力量,却已不是解决方案,只是制衡力量。情节迷宫永无终止,制衡之局远未终止。这种情况已经不能用传统文化中的“天”来解释。温瑞安的不终之局,绝不是重现以忠君奉天为核心的古代社会的常态,它裹挟着一种冲破超稳结构的力量,可是却又无能为力,成为现代社会人类体验的曲折表现。在这样的结构中,人类已经不再需要确证自我,当金庸以“我是谁”的追问而大放光彩之后,温瑞安已经不再追问这个问题。人物的出现是飘忽的,他们不需要一个确切的背景,白愁飞、无情、戚少商的身世,虽然也都是“谜”,可他们根本就不想去破解。在“七帮八派九联盟”那里,人更只不过是一架机器上的零件,一旦有人想作为主体呈现,他必然被困,重重地被困,甚至如《战僧与何平》里的战僧,只有死亡。于是,人物全都成了边缘人物。既没有最大的侠,也没有最大的魔。皇帝是什么?他不过是诸葛小花与蔡京之间“侠”与“奸”平衡的中介,而反过来,诸葛与蔡京也不过只是皇帝维持平衡的两枚棋子。侠和魔都边缘化了。它不再像传统武侠小说那样要宣扬一种正义观念和坚强人格的最终胜利,即使是“逆境中的人性”与“历劫中的真情”,那也不过是一种理想,而更多地却是在无奈中侠的逃亡(江湖之侠如戚少商)与追逐(庙堂之侠如四大名捕),展开一场让读者觉得“好看”的游戏,在情节、人物、场景、活动、悬念的绚丽中,展开着感性的惯性刺激,一切都不过是“后现代的超级空间”中无数无量的“失却中心的迷宫”。

在语言层面,后现代都市迷离的多彩时尚,使温瑞安的武侠语言带有浓烈的时尚构建,无论他是否有意如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家那样企图以语言本体的虚构去揭示现实的虚构,但他确实使“语言革命”成了一种“语言游戏”,并与“大话西游”星爷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他有意将传统的“中国文字之美”割裂得支离破碎,以游戏和时尚的态度对武侠小说传统语言进行颠覆,营造了一个语言狂欢的氛围,并以此区别于古龙。温氏语言对既成的传统语言进行戏拟,同时以时尚的流行语体对传统作了改换。换言之,他是运用了现代广告修辞的某些手法,对武侠小说进行了具有时尚色彩的新包装,在武侠小说的专有名词和章节标题上有突出的表现。所谓“戏拟”(par ody),又称滑稽模仿或“讽拟”,由于它具有一种双重符号编码结构,而成为可能向着互文性发展的一种有价值的技巧。这在温瑞安的章节标题中是一种常用的技巧,他常常对传统的习语进行改作,达到滑稽但又令人再思的效果。如《天下有敌》卷上“你有一手”第三章“孽龙”的七个小标题分别是:龙飞九天,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同虎齐食,与狼共舞。前面几个标题取自《周易》,后面却忽然一下子变成了当下的世俗习语(“与狼共舞”还带有某些关于性的色情暗示),这就使作品的气氛从庄重一下走向滑稽,揭示了九现神龙、独臂名捕戚少商在三合楼与蔡京手下苦斗的复杂惊险的局面。在许多专有名词的设计上,也颇具刻意造就的语言游戏与语言狂欢的特点。《战僧与和平》中,战僧何签的武功“蚯蚓大法”名为四十一仰五十七伏,孩子王何平的“送别刀法”名为三十七抽二十九送。《风流》中流氓军的头子詹奏文、房子珠夫妇,绰号叫做“东方蜘蛛”与“洞房之珠”。他以现代时尚语体来构建武侠标题,造成武侠故事的传统性与语言构建的时尚性之间的分裂,并由这种相向的分裂形成巨大的文体张力,达到荒诞、幻想、闹剧、滑稽模仿的效果。

再说黄易的“玄异武侠”。

如果说温瑞安的武侠文体实验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产物,那么黄易的武侠文体实验则更多地源于数字化时代的传媒变迁,90年代的网络阅读曾使黄易的点击率达到每日24万次[6]。网络阅读造成了网络风格,这和金庸、古龙从电影中吸取养分营造新武侠节奏的做法可谓异曲同工[7],但又显然走得更远。武侠小说虽然不能等同于网络小说,但网络方式却使作者有意无意要去抓住一批“新人类”,黄易就正是“迎合了部分品味不太差、求新的新人类”[8]。网络式武侠文体着力追求并发挥文学语言的自指性特征,追求明白夸张的风格,诗性的激情与机智得到较充分的表达,但诗性的深沉与多义却失去了,这使它成为一种“好读”的文体,但却可能不是“耐读”的文体。90年代武侠小说阅读的即时快感和即时机智,以轻松的方式表现着现代人尤其是新人类的乌托邦,而传统的“令狐冲”被蒸发的事实,白羽式的反讽、王度庐式的悲情与金庸的深沉,都成了武侠“后现代”时期的“现代”遗产。

武侠小说的现代历程是一个文体扩张与文体渗透的历程,白羽借鉴社会小说,王度庐吸收言情小说,古龙有侦探小说和英雄小说的味道,黄易则更多地借鉴了科幻小说和魔幻小说,自觉地把“幻”作为武侠文体的一条创新之路,向远古追寻是魔幻,向未来拓展是科幻,科幻加魔幻则是玄幻。黄易同时既写武侠又写科幻,《寻秦记》、

《星际浪子》等都是双重文体的作品。而温瑞安“现代武侠”《六人帮传奇》也有意避开“超科技秘密武器”而从异境(当然是有科学原理作支撑的)、法术方面去制造“幻”的气氛;《四大名捕打老虎》中的“老虎”虎威通判吴铁翼一直没有出现,出现的是笼罩着“绮梦客栈”的恐怖气氛,再变而为《四大名捕斗僵尸》,全然是侠客打鬼。这一创作潮流是90

37

韩云波 论90年代“后金庸”新武侠小说文体实验

年代以来通俗阅读大潮流的一个方面,在80年代武侠、言情的双峰并峙告一段落之后,90年代后期通俗阅读出现了杂合性的奇幻潮流,是与武侠小说具有某些共通因素的。曾有记者问金庸:“这两年《哈利波特》和《魔戒》热潮席卷全球,同为全球畅销书作家,你认为大家的作品有没有相同的流行元素?”金庸说:“其实你也可把这些书当成武侠小说来看,因为它们同样都充满想象力、内容丰富、有很多浪漫元素,而且书中的角色一样都集合了各种不同人物的性格面貌。具有这些元素的小说很容易流行起来。”[9]黄易也曾声称:“或者可以说,武侠是中国的科幻小说。她像西方的科幻小说般,不受任何拘束限制,无远弗届,驰想生命的奥秘,与中国各类古科学结合后,创造出一个能自圆其说的动人天地。在那处,我们可以驰骋于中国优美深博的文化里,纵横于术数丹学、仙道之说、经脉理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宗教哲理,任由想象力作天马行空的构想和深思,与历史和人情结合后,营造出武侠小说那种独有的疑幻似真的小说现实,追求难以由任何其他文学体裁得到的境界。”[10]“幻”作为90年代武侠小说文体新变的一个重要特征,不仅是对世界通俗阅读大潮的积极应合,也是以此突破金庸以“实”映现历史生活的武侠创作方式的一件重要武器。

黄易武侠文体另一新的现象,是部分小说的电玩化。武侠游戏已成为当下电玩的一个大类,出现了一大批经典游戏,如《金庸群侠传》、《传奇》、《仙剑奇侠传》、

《剑侠情缘》等。武侠电玩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人们把武侠游戏和武侠小说联系起来,智傲2002年夏季推出的《古龙群侠传Online》就声称其最大特色是“武侠小说、线上游戏二合为一”[11]。武侠游戏的人气和利润,使一部分以连载为主要形式并在网络发布的武侠小说,不自觉地呈示出电玩的特质,比如:“黄易的书像角色扮演类G A ME,又如战国G A ME,吸引了偏好G A ME的少年。喜欢黄易书的多半是1975年以后生的都市人。这些年轻人多数不爱文学,不关心过多的文化、文学水平问题,爱热闹,也读个热闹。将黄当成时髦了。读之一如《风云》、《仙剑》。”[12]角色类电玩的特点是具有开放性的结局,以及无限延伸的空间,也正是黄易超长篇无限延伸的特点。而就人物设置来说,《大唐双龙传》的寇仲和徐子陵,就不过是在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游戏关口与支线任务,他们江湖经验的积累,无非就是游戏中角色经验值的上升,最终达到升级的效果。

90年代的武侠作家们尽管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创作实绩不如前辈已经成了一个既成事实,这和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20世纪末整个文化与文学的新变有关。

90年代的武侠作家们承认武侠小说具有极大的包容力,可以表现人类的根本问题。武侠小说从古典走向现代的会通和积累过程,造就了大师级的金庸,“本来写通俗作品的金庸,却写成了文学”[1],其文学性的标志,集中表现为他以现代观念处理传统题材而站在人文追求与历史反思的前沿,他作为20世纪通俗文学长期积累的严肃化提升,所显示的境界已和严肃文学相接近,同时显示了在超越雅俗对峙而达到雅俗共赏理想境界的伟大文学成就[13]。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梁羽生以小说阐释传统文化中的正义,古龙发掘人性深处的恶与善并以尼采主义的态度困于人生终极追求的虚无,温瑞安从1987年开始以“现代派”方式表现传统文化精神及其民族性,黄易寻求当下“新人类”的文化趣味等,也都是有其独特和重要的意义的。

90年代,我们的文学和文化都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后现代”以及“大众文化”在中国的流行,文学艺术媒介方式的新变,都无疑会对作为大众文化形式的武侠小说产生深刻影响,在90年代的武侠小说中,已经出现了许多和传统武侠文体不同的形式因素,但显然还没有取得明显的成功。作为一种通俗小说样式,其形式探索的先锋性,并不表现在勇于创新的实验性之上,而主要是在应对新兴潮流的时尚性之上,在20世纪末的消费时代,文学也同样感受着“我消费故我在”而不是“我思故我在”。武侠小说让读者消费的,一是即时性与一次性的快感,黄易探索天道的神秘、李凉的搞笑、温瑞安的惊怖,率皆如此;二是刺激性与时尚性的满足,90年代武侠小说语言的机锋化、结构的电玩化、色彩的明艳化、分镜头的动作化等,都体现了和当下视听媒介与网络方式相应合的时尚。时尚不停地变换,武侠方式也不停地变换,结果往往迷失了武侠的自我。温瑞安的武侠越写越短,他努力去适应变动中的时尚,而时尚却使他的武侠越来越没有武侠,《六人帮传奇》开始写鬼话,《四大名捕斗僵尸》虽然曲终奏雅交代了一个武林的大阴谋,但过程却是鬼打鬼,已经仿佛是西方的巫术文学,而不再是中国的武侠小说。本来格局宏大、意味深远的《说英雄谁是英雄》,到了1998年的《天下有敌》,60万字仅仅是津津有味地写了两场将时空都放大了的杀人游戏,越杀越残酷,已经不是人物心理的变态,而是描写文字的变态,构造着对读者的强烈刺激。黄易越写越长,《边荒传说》至今未完,已经出现的小说内在情节线索和历史客观线索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如果他不是在玩弄历史,他就只能以历史为幌子构筑一个新新人类的电子游戏。在这种情景下,武侠小说只能无奈地看着自己悲壮的隳沉。

武侠小说是一种类型小说,“侠”作为其中固化的核心因素,对武侠小说的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曾谈到,武侠小说文体的发展,有一条普遍的“反武侠”规律,正是“侠”的观念的矛盾否定的发展,促进了武侠小说的发展[14]。“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已经从一个实体存在抽象为文化符号,武侠小说中的侠,就只是一种能指,其所指具有历时性动态变化的特征。武侠小说写侠,并不是在描述古代侠的历史,而是在能指与所指的巨大张力之间寻求诗性联系,以恢

47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1卷第4期

复文化和个体心理的内在真实。十年前,陈平原对武侠小说进行形态分析,以仗剑行侠、快意恩仇、笑傲江湖、浪迹天涯分别作为侠客的行侠手段、主题、背景、过程[15],这可以说是对古典主义“侠”的历史总结。到了90年代,人们却困惑道:“什么是武侠传统?什么才是好的武侠小说?武侠小说能不能成为文学?侠的定义为何?武侠小说在现代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1]问题的实质,一方面是能不能超越金庸和古龙以攀登新的高峰,一方面是能不能适应时代巨变以跨越从古典到现代的“侠”的转换。温瑞安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带入武侠,黄易将新传媒带入武侠,都显示了武侠文体现代转换的努力。但是,正如20世纪初在传媒变迁与文化转型中塑造新型武侠的艰难,尽管时间已经到了21世纪,而在传媒变迁与文化转型中塑造新型武侠文体仍是艰难的。

我们认为,武侠小说作为一种类型小说,在时代与文化的变迁中,变的是写法,而不是题材。它在过去已经有了的形式变迁,证明了这一题材的内在活力。侠的精神至今仍然深入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因此,

封建时代的结束而终结。西方的近代资本主义已经不再需要骑士,而我们今天虽然不再需要游侠的社会存在,却仍需要侠义的精神,武侠小说作为一种整合了“武”的民族文化审美想象与“侠”的民族文化人格精神的通俗小说文体,就不仅仅是作家比赛想象力的问题,它可以在时代的新变中,长久地为我们提供幻想的乌托邦。

90年代的武侠小说有着新的追求,但是总体乏力,这固然是因为金庸、古龙的高峰难以逾越,更在于其所面临的媒体新变与文化转型的关键点,90年代不过是一个过渡期,从这里开始的是新一轮文化惶惑与文化积累,正如温瑞安所说的“武林中这一段沉寂”,然而沉寂中必将蕴蓄着新的爆发与奔突。

21世纪的新型武侠以“大陆新武侠”为重镇,已经在江湖图景、性别政治、灵智写作、知识立场等武侠文体的基本元素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16],尤其是对新的文化形势和新的读者对象做出了具有“后江湖”色彩的当代性回应[17],其进一步发展,就必将是对90年代香港“后金庸”新武侠文体实验的提升与张扬。那么,在新世纪,新的武侠文体将走出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将带入什么新的文化因素,都恐怕不能简单地以人文精神的隳沉与提升作“布衣神相”式的预测。武侠小说一方面以其通俗文学对先锋文学的滞后性回归着近代理性的启蒙,一方面又以大众文化的时尚特征追逐着后现代消费主义的前沿而使其文学性进一步泛化并走向边缘,新一代的武侠作家已经具备了某种思想探索与文体实验的先锋性,这也将是雅俗整合中新的文体格局形成的契机,前代武侠文体发展中出现过的颠覆、沉寂、创新的循环,必然又将在21世纪重现。有学者提出当下武侠小说的新的突破口,“文化应该说是最佳的选择点”[18]如果说我们将武侠小说作为中华文化雅俗共赏的一个典型载体,那么,在学统、政统、道统综合运作下的文化建设中,“文化意蕴决定了文学的性质和特点,也决定了一种文学形式在文学史上的意义”[19],我们探讨武侠小说在90年代文化变革蕴蓄期的文体实验,对于21世纪文学和文化的新的发展,就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了。

注释及参考文献:

[1]温瑞安.轻生一剑知———为曹正文《中国侠文化史》序

[A].《红电?蓝牙?绿发》附录[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

公司,19981598-599.370.597.

[2]温瑞安.突变就突变[A].《四大名捕大对决》附录[M].北

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129.

[3]温瑞安.这一抹不灭的薪火[A].《七大寇》附录[M].北

京: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714.

[4]何家和.花城版温瑞安超新派武侠小说系列简介[E B/

OL].htt p://www.chinese-e-book.co m/wx/w/wenruian/ lsqh/012.ht m,2002-07-02.

[5]陈国阵等.温大侠访问记(中篇)[J].高手,1998,(3):17-

211

[6]网友长篇武侠小说《天下第七》[E B/OL].htt p://ne ws.s o2

hu.co m/26/19/ne ws145271926.sht m l,2001-05-21. [7]严家炎.论金庸小说的影剧式技巧[J].西南师范大学学

报,2005,(4):142-147.

[8]评黄易[E B/OL].htt p://https://www.360docs.net/doc/72864344.html,:8080/novels/

netters/chenyicong/cyc003.ht m l.

[9]阿凯.重改旧作金庸发话:让小宝7个老婆逐个离去[N].

辽沈晚报,2002-09-04.

[10]无限的可能性———九十年代的武侠旗手[E B/OL].ht2

t p://pers onal.xxinf https://www.360docs.net/doc/72864344.html,/hybook/hy_intr o/hy_intr o_

revie w.ht m.

[11]育碧软件正式签约“古龙群侠传网路版”,夏季武侠旋风

即将席卷神州大地[E B/OL].htt p://ga mes.s ohu.co m/ 18/47/ga me_article16594718.sht m l,2002-06-10. [12]评黄易[E B/OL].htt p://https://www.360docs.net/doc/72864344.html,:8080/novels/

netters/chenyicong/cyc003.ht m l.

[13]严家炎.文学的雅俗对峙与金庸的历史地位[J].西南师

范大学学报,2004,(5):130-134.

[14]韩云波.“反武侠”与百年武侠小说的文学史思考[J].山

西大学学报,2004,(1):18-24.

[15]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M].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196-197.

[16]韩云波.论21世纪大陆新武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4,(4):150-156.

[17]郑保纯.论大陆新武侠的当代性回应[J].西南师范大学

学报,2004,(4):157-161.

[18]汤哲声.大陆新武侠关键在于创新[J].西南师范大学学

报,2005,(1):144-147.

[19]冷成金.武侠小说与文学雅俗之分的文化机制[J].西南

师范大学学报,2005,(1):148-150.

57

韩云波 论90年代“后金庸”新武侠小说文体实验

金庸小说武侠年表(完整版)

金庸小说武侠年表 武侠年表 公元前483年西施送入吴国;范蠡遇到阿青,阿青传越国剑士剑法。 公元前476年越国灭掉吴国;范蠡与西施隐居,阿青离去。 527年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中国禅宗。 536年达摩逝世 554年西魏宇文泰攻破江陵城(今荆州),梁元帝萧绎留下宝藏在天宁寺,连城诀宝藏来源于此 隋朝末年,李靖将《易筋经》中的武学奥秘,尽数领悟。 640年侯君集攻破高昌国 694年明教传至中土。 唐朝末叶,嘉兴剑术名家改良越女剑法。 877年丐帮建立。 907年唐朝灭亡 907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 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 936年—946年少林寺法慧禅师练成了一指禅。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1030年慕容博出生。 1038年西夏建立 1047年慕容博伤黄眉僧。 1051年扫地僧到少林寺。 1060年萧峰出生。 1061年雁门关外乱石谷大战。 1062年萧远山到少林偷研武功。 1063年丁春秋暗算师门。 1064年慕容复出生。 1065年波斯“山中老人”霍山,制圣火令,将平生武功精要,镌刻于圣火令之上。 1069年虚竹出生。 1071年段誉出生。 1072年慕容博伤崔百泉。 1074年阿朱出生。 1077年慕容博诈死。 1083年萧峰接任丐帮帮主。 1090年鸠摩智单挑天龙寺六僧。 1091年萧峰离开丐帮。 1092年聚贤庄大战。 1093年萧峰助耶律洪基平定皇太叔之乱(历史上为1063年);无崖子去世;虚竹接任逍遥派掌门,同年被西夏招为驸马;少林寺门外混战;扫地僧讲经说法。 1094年大理段正明禅位侄子段誉;萧峰自尽。 1103年岳飞出生。

著名作家金庸作品射雕英雄传读后感

著名作家金庸作品射雕英雄传读后感《射雕英雄传》,该书阐释了侠义精神的真谛——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书的读后感相关内容,欢迎借鉴参考! 著名作家金庸作品射雕英雄传读后感最近我读了《射雕英雄传》,觉得非常好看。 《射雕英雄传》里面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有狡猾奸诈的欧阳峰,有认贼作父的杨康,有行侠仗义的江南七怪,有贪吃美食的洪七公,有慈悲为怀的一灯大师,有凶残成性的梅超风和陈玄风……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那么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郭靖和黄蓉。 郭靖反应迟钝,傻里傻气。他虽然头脑不聪明,但是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有恒心有毅力。他的师傅江南七怪教他练武功时,他好多招数都是起初的时候怎么学也学不会,为此没少挨师傅的责骂和痛打。师傅骂过之后,他继续练习,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到学会为止。他的坚韧不拔是他能成为一代大侠的重要原因。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师傅,对师傅的话言听计从,有一次他在密室疗伤时,忽然听见欧阳峰要杀他的师傅,他拼了自己的性命不要,也要冲出去救

自己的师傅。他说话算数,一诺千金。他答应欧阳峰只要放了黄蓉就饶他三次不死。后来他捉到欧阳峰三次,就真的放了欧阳峰三次,尽管欧阳峰是他的死对头。他可真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大侠。 黄蓉聪明伶俐,鬼点子特别多,她三捉狡诈无比的欧阳峰就是她聪明伶俐的最好体现。第一次,她让郭靖在中军帐前挖了个坑,上面铺了毛毡,还放了把椅子。她料定自负的欧阳峰一定会坐下去,果然欧阳峰就连人带椅子一起掉进坑里。第二次,她还是用同样的方法对付欧阳峰。郭靖不解:老毒物怎么可能再次上同样的当黄蓉说:”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虚实实,人不可测。”果然,欧阳峰又掉入坑中。第三次,她把欧阳峰骗上冰山,他俩找个借口先溜了下去。下山的同时,她把羊腿做的梯子偷偷地撤下来,害得老毒物没法子下山,被冻成了一尊冰雕。看到这里,我哈哈大笑,对黄蓉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她是那么的足智多谋,简直就是女中诸葛,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同学该有多好! 看这套书的时候,我如痴如醉,一起床就是看书,上厕所也在看,坐汽车时不顾妈妈的责骂偷偷地看。我真想穿越到书中所描绘的世界,做一个既有郭靖那样绝世武功又有黄蓉那么绝顶聪明的女大侠! 著名作家金庸作品射雕英雄传读后感临近期末考试,快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十七八年的时间里金庸老先生笔耕不辍,写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女剑》(中篇)共十五部武侠小说,成为武侠小说史上一座新高峰。作品从问世的那一天起就不缺读者,上到学者教授,下到贩夫走卒,无人不知,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却也被一部分人视为难登大雅之堂之物。然而,老先生从七十年代封笔到今天也已四十余年的时间了,可喜的是十五部作品耐住了岁月的洗礼和考验,近些年来也被不同程度地写进了文学史,实至名归。 在很多人看来武侠小说作为通俗小说的一种,除了可读性之外并无他长,但是仔细分析推敲便会发现这种说法很难站住脚,单以老先生的几部作品来说吧,比如作品中对儒释道三教内涵的深刻阐释和领悟。熟悉金庸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射雕英雄传》是阐释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作,主要体现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身上,而且这一传统也延续到了《神雕侠侣》中杨过这一形象身上;《笑傲江湖》阐释的是道教内涵,主要表现在令狐冲对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潇洒豪迈精神的渴望与追求之中,当然除此之外《笑傲江湖》还有其独特而又深刻的政治寓意。而对于佛教的阐释则具体体现在《天龙八部》一书中。

翻完《天龙八部》之后仔细体会一番似乎就会觉得这几乎是一部罪孽之书,不说别的,单从乔峰、虚竹和段誉这哥仨的身世就可见一斑。乔峰刚满周岁就遭逢大难,侥幸不死但也为他的一生埋下了诸多隐患,而虚竹和段誉这哥俩就更惨了,说得好听一点叫原本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难听一点他俩就是两个孽种。虚竹——玄慈方丈与叶二娘的儿子,和尚的儿子,罪过罪过,阿弥陀佛(那时候的和尚得守清规戒律,不像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了);段誉的身世就更加匪夷所思了,可以说正是段正淳的风流成性为段誉的降生提供了可能,大理段氏的那些事儿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到头来也难逃因果报应。下面咱们就通过作品中几个关节性的人物来理一理这其中的孽缘。 一、慕容博:始作俑者,罪孽之源 老先生在作品中对慕容博这一形象着墨并不多,但这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关节性人物,甚至是个关键人物,众孽皆因此人而起,可以说没有此人就没有后来的乔峰,更没有之后的一系列恩恩怨怨,很多麻烦事都是由他引起的。三十年前他假传情报引起了雁门关外乱石谷的一场大战,乔峰生母被杀,生父跳崖,独留刚满周岁的乔峰,这就为后来乔峰与中原武林乃至因宋辽两国矛盾而起的恩恩怨怨埋下了一个伏笔,也注定了乔峰的一生将是一个悲剧。 慕容博之所以假传情报目的是想挑起宋辽两国的矛盾,他好从中

金庸小说的回目赏析

早些年,每年都要要把金庸的书读上几套,很多都是读了很多遍的,书中很多回目都是很美的诗词,又和书中故事紧密关联,看了回目就能想起那一章的大概内容。当时只是消遣,看过就忘了,结果回头放在一起看,才更觉神奇。 其中《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三部书的回目,印象比较深刻。 记忆中,《倚天屠龙记》“举火燎天何煌煌”、“新妇素手裂红裳”、“天下英雄莫能当,君子可欺之以方”都是很有意思的回目。尤其是“四女同舟何所望,东西永隔如参商”,印象太深刻了。张无忌携赵敏、周芷若、小昭、殷离四女出海寻访谢逊,四女各怀心事,而又毫不表露,毫不妥协。张无忌心中暗觉“赵女灿若玫瑰,周女秀似芝兰”,但意下始终彷徨难决,在梦中想到甚至四女全收,结果不期横生变故,小昭不得已要远归波斯,临别前诀别张无忌,“公子,别说做教主,便是做全世界的女皇,我也不愿”。奈何难逃命运捉弄,“到头来这一生,总逃不过那一日”,因此“东西永隔如参商”,心字成灰!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此篇回目不仅点题,而且文字本身也甚美,颇有画龙点睛之效。 后来专门检索了才发现,《倚天屠龙记》共有四十回,每一个回目是一句七言诗,句句韵脚相同,四十句连起来,便成了如下一首句句押韵的古诗: "天涯思君不可望,武当山顶松柏长.宝刀百炼生玄光,字作丧乱意彷徨.

皓臂似玉梅化妆,浮槎北冥海茫茫. 谁送冰舸来仙乡,穷发十载泛归航. 七侠聚会乐未央,百岁寿宴摧肝肠.有女长舌利如枪,针其膏兮药其肓. 不悔仲子逾我墙,当道时见中山狼.奇谋秘计梦一场,剥极而复参九阳. 青翼出没一笑扬,倚天长剑飞寒芒.祸起萧墙破金汤,与子共穴相扶将. 排难解纷当六强,群雄归心约三章.灵芙醉客绿柳庄,太极初传柔克刚. 举火燎天何煌煌,俊貌玉面甘毁伤.百尺高塔任回翔,恩断义绝紫衫王. 四女同舟何所望,东西永隔如参商.刀剑齐失人云亡,冤蒙不百愁欲狂. 萧长琴短衣留黄,新妇素手裂红裳.屠狮有会孰为殃,夭矫三松郁青苍. 天下英雄莫能当,君子可欺之以方.秘芨兵书此中藏,不识张郎是张郎." 天龙八部,是我最喜欢的一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回目中,印象较为深刻的有“指点群豪戏.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虽万千人吾往矣”“塞上牛羊空许约”,仔细看了下,

金庸武侠小说年代时间表

金庸武侠小说年代时间表 公元前483年西施送入吴国;范蠡遇到阿青,阿青传越国剑士剑法。 公元前476年越国灭掉吴国;范蠡与西施隐居,阿青离去。 527年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中国禅宗。 536年达摩逝世 554年西魏宇文泰攻破江陵城(今荆州),梁元帝萧绎留下宝藏在天宁寺,连城诀宝藏来源于此 隋朝末年,李靖将《易筋经》中的武学奥秘,尽数领悟。 640年侯君集攻破高昌国 694年明教传至中土。 唐朝末叶,嘉兴剑术名家改良越女剑法。 877年丐帮建立。 907年唐朝灭亡 907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 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 936年—946年少林寺法慧禅师练成了一指禅。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1030年慕容博出生。 1038年西夏建立 1047年慕容博伤黄眉僧。 1051年扫地僧到少林寺。 1060年萧峰出生。

1061年雁门关外乱石谷大战。 1062年萧远山到少林偷研武功。 1063年丁春秋暗算师门。 1064年慕容复出生。 1065年波斯“山中老人”霍山,制圣火令,将平生武功精要,镌刻于圣火令之上。 1069年虚竹出生。 1071年段誉出生。 1072年慕容博伤崔百泉。 1074年阿朱出生。 1077年慕容博诈死。 1083年萧峰接任丐帮帮主。 1090年鸠摩智单挑天龙寺六僧。 1091年萧峰离开丐帮。 1092年聚贤庄大战。 1093年萧峰助耶律洪基平定皇太叔之乱(历史上为1063年);无崖子去世;虚竹接任逍遥派掌门,同年被西夏招为驸马;少林寺门外混战;扫地僧讲经说法。 1094年大理段正明禅位侄子段誉;萧峰自尽。 1103年岳飞出生。 1112年王重阳出生。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黄裳雕版印行万寿道藏。 1120年黄裳向明教的高手挑战。 1125年金国灭辽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读后感想内容简介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读后感想内容简介 翁寅 原本我对武侠小说一点也不感兴趣,最喜欢的还是玄幻小说一类的。可听很多人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写得很好,让他们个个看了都回味无穷,忍不住在多看几遍,甚至有的人还把书给翻烂了。我也让爸爸买了几本,想领教领教金庸大师的厉害。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我读过之后,我觉得金庸的头脑简直是棒极了!竟然可以想出那么多的武侠故事,那么多的武功名称,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书中处处都是机关陷阱,等到真相大白的时候,往往都会出乎你的意料,往往让你大吃一惊,但最后还是为圆满的结局而高兴。每本金庸的书中在一个故事之前,总是先作下一个铺垫,而你却没有注意到,直到故事快结束时,你这时才会发现,原来前面这样写是用意为了这里啊!这样才会吊起读者的胃口,让他继续往下读而不感到无聊,而这恰恰是我写作中所欠缺的最重要的因素。 先来说说《射雕英雄传》这部书,这是我读的金庸的第一本书。它巧妙地利用了宋朝时宋、金、蒙古三国的微妙关系,为我们讲述了一代英雄——郭靖的成长为盖世武侠的过程,以及江湖上的恩怨情仇。 郭靖的父亲是水浒英雄——郭盛的后代,他的母亲李萍

与杨康的母亲包惜弱在混乱中不幸失散,而他的父亲郭啸天也被一名投靠金国的宋官——段天德所杀害。李萍拼尽全力逃到了大漠,生下了郭靖;而包惜弱却无奈的嫁给了金国的六王子——完颜洪烈,杨康也改名为完颜康。 郭靖从小就拜江南七怪为师,但他的五师傅张阿生却被江湖人称“黑风双煞”中的“铁尸”——梅超风所杀害,郭靖也无意之中杀死了梅超风的丈夫陈玄风。不久后,郭靖为了报杀父之仇而来到江南,遇到了东邪之女——聪明漂亮的黄蓉,射雕英雄传读后感1000字两人一见钟情。但西毒欧阳峰的儿子——欧阳克却暗暗喜欢黄蓉,于是,他就想尽千方百计来杀掉郭靖这个“大情敌”,而郭靖却发现义弟杨康认贼作父,好心想帮他;而杨康却怕郭靖多事,使自己失去荣华富贵,不但不改,还想法设法害郭靖与黄蓉,梅超风和欧阳峰父子也从中插事。故事由此展开…… 在书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郭靖和他的师傅——北丐洪七公了。你也许会问:黄蓉不也很好吗?再说她那么聪明伶俐。一开始我也这么想,就连做梦中都羡慕黄蓉的聪明伶俐。当时武林中武功盖世的主要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个,而黄蓉既是东邪之女,又是北丐洪七公的得意徒弟,还是丐帮帮主,简直是于众人宠爱于一身,但我却不是很喜欢她。为什么呢?因为在书中,黄蓉处处都要耍小心眼儿,而郭靖却憨厚老实。郭靖十分讲信用,是个说一是一,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魏中龑 摘要: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是可以从多方面来审视的,本文仅从文化意蕴来进行一些分析。金庸武侠文坛的地位是因其作品的实际价值而确定的,他的作品既超越了前辈、也超越了同辈武侠作家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实际突破了“武侠”的园囿,儒家的强烈社会责任感,道家的游心于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都在其中有深刻的体现。本文旨在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进行透视,从而探究金庸的武侠人物所包涵的厚重的传统文化之美、尤其是儒家文化之美。并且,本文还将就传统文化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存在形态稍作分析。 关键词:金庸,隐士,郭靖,传统文化,西方文学 引言:金庸,原名查良镛,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1]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凡历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本文便是从其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对金庸小说蕴涵的文化内涵做简要分析。 一、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 任何文学艺术都是某种特定民族文化的载体,演绎着特定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学艺术样式里,就浸透着以儒、道、佛为代表和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传统武侠小说到现代新派武侠小说,其间虽有武侠与义侠、庙堂与江湖、历史与玄幻、神魔与侠客等方面的差异与演变,但其精神内蕴,始终都脱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思想。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是武侠小说发展史上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里程碑,它浓厚迷人的文化意味,是完全可以当作文化小说来阅读的。不论是引人人胜的棋理、酒道、花艺、画趣、书法、琴技,还是奥妙无尽的易理禅宗,甚至是妙趣横生的野史传奇,无不令人在茶余酒后消闲解闷之中受益良多。那充满睿智的幽默更是令人绝倒,显示了金庸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高超技法。 具体来看,金庸时常会将小说中的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艺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为传世神功,形成了“雅化”的武功。如《天龙八部》中,段誉在山谷中习得的逍遥派神功凌波微步,便是由伏羲八卦演化而来,只是段誉每每将其当做逃命的本领,却令人忍俊不禁。又如《飞狐外传》中毒手药王,就曾凭用毒之道,与天下第一高手苗人凤相斗相惜,之后其幼徒程灵素也很好的发扬了其师的毒技与仁心。而最最能体现武功描写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则当数朱子柳与霍都的那场打斗,一阳指与书法的完美契合!朱子柳出手即是一帖《房玄龄碑》,笔势圆劲流丽,出招外柔内刚。每次看到此处都会想即使是褚遂良再世,只怕也写不出朱夫子此时的心境。遥想当年房玄龄辅佐李世民削平群雄,定社稷之功;而此日朱子柳之战,关乎国家命运,民族气节。他以此帖开笔,意仿贤相之能,既合乎其大理宰相的身份,又挥洒出一战定鼎的决心。其后笔锋更胜,草书之轻狂,篆鼓之古朴,铁钩银划,杀得霍都狼狈不堪,令人拍案叫绝!而最后以春秋古篆石鼓文收笔,于霍都扇上题下“尔乃蛮夷”四个大字,更是酣畅淋漓,让人胸怀为之一舒!

金庸作品赏析

金庸作品赏析 作为“射雕三部曲”第二部的《神雕侠侣》,它的叙事风格,人物特点加之整体故事走向与其他两部却是大有不同:《神雕侠侣》一改《射雕英雄传》中气势恢宏的宏大场景描述,于更加 细腻、精巧处落笔。开篇第一回,《射雕英雄传》用刚毅的文笔 描述了风雪之惊变,而《神雕侠侣》则选用越女采莲这种活泼, 轻快的场景为引,道出了本书的第一段情缘——武三通与义女 何綄君之间的乱礼之情。 《神雕侠侣》中男女主人公的各番性情更是和其他两部相差甚远。杨过出身可谓极不光彩。比之郭靖,少了位忠贞报国的父亲;比之张无忌,少了些名士之后的名声。这般出身,再加日后因 出身和儿时经历引出的各般故事,杨过与郭、张二人的性格差别 岂止很大:无论是天资鲁钝的郭靖,还是聪明过人的张无忌,最 后二人或为襄阳守将,或为抗元领袖、明教教主,两者均算得 上是有名有功之人。然而杨过,一切侠义之事随性而为,无论是 对山西一窟鬼中煞神鬼欺压妻妾的呵责,还是割断数百蒙军左 耳以作寿礼之事,相比那些规规矩矩的大侠、好汉,这个“神雕侠”总是义气之中带着几分孩子气。而其对丐帮帮主之位的坦然 拒绝和对“西狂”之号的欣然接受,也断是只有这位大孩子可 以做得出。再说书中那位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小龙女。大凡金庸笔下的好女儿均是生的人间少有,地上难寻,然 而这个小龙女,且不说她“惊为天人”“美若天仙”的样貌如何,只这名姓——“龙女”,亦真亦幻,似有还无,已见她不同旁人

之处。同样是聪颖伶俐,黄蓉比她少了几分沉稳,赵敏比她多 了几分狡黠,而这二者对人情世故的凝练洞察也自不可与这位不 食人间烟火的“小女孩”同日而语;同样是娇弱细腻,穆念慈更 多的是自怨自艾,小昭更多的是楚楚可怜,小龙女的独立、个 性和她对自己爱情的肯定与自信想来应是招此二人嫉羡的。 然而,这三部曲最大的不同却不仅如此:如果说《射雕英雄传》 着重点在一个“道”字上,《倚天屠龙记》重在一个“义”字, 那么纵观《神雕侠侣》,无处不提,无所不在的却是一个“情”字。李莫愁嗜血成魔,武三通疯张癫狂,一灯断发为僧,瑛姑独 守“黑龙”……任一般情节均相关这“情”字,真是始于斯,止 于斯。 一、悲情 赤炼仙子李莫愁,这个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嗜血魔头在“情”字面前不过是个悲哀的女子而已。她与陆展元之间的感情 无法说是谁对谁错,或许,从开始陆展元就只当她是“愁妹”,不过这个未经世事又自信异常的少女会错了意;又或许,当真两 人曾经海誓山盟而陆展元做了负心之人,害得痴情人错用了情。 然而不论当初是怎番情形,李莫愁却为此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客观而言,李莫愁在江湖上,甚至是和那大家闺秀相比也算得上 是难能一见的美人儿。然而,这个美女却用自己完整的青春爱 了一个永不会相爱的人,又用整个生命去恨一件本该被她遗忘哪 怕只是淡忘也好的事情。从此,她也便不再是她,“女魔头” “杀人狂魔”……这些原本看似不会属于这个女子的形容却最

金庸武侠小说论文

浅析金庸武侠里的小妖女黄蓉 摘要:金庸小说多妖女,殷素素是“妖女”。任盈盈是“魔教妖女”,何铁手、蓝凤凰之流自然更是妖女,连蒙古郡主赵敏,也被人叫做“小妖女”。当然,黄蓉一露面便让郭靖的师父骂称“小妖女”。对于黄蓉,我对其的评价是:“心思机敏,机智无双,娇俏可爱,古灵精怪,聪明绝顶,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她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女生,是我在金庸的小说中最喜欢的女主角,至于为什么叫她“小妖女”,我想也是有原因的。金庸小说多妖女,无非是因为金庸小说多美女。美得惊人而又“来路不正”的女子,活色生香,不肯像淑女那样守本分,太令正人君子抵抗不了,卫道之士就不能不骂以“妖女”了。从这个角度看,黄蓉当然是“小妖女”。 关键词:黄蓉,妖女,郭靖,精灵古怪 许多人不喜欢黄蓉,特别是《神雕侠侣》中的中年黄蓉,嫌她聪明得过分厉害,有点近乎阴沉。我却十分欣赏黄蓉,认为是金庸写得最好的女角。特别欣赏他处理黄蓉从《射雕英雄传》的青春少女到《神雕侠侣》的中年妇人的个性发展。其他女角大多是形象化的人物,但黄蓉却是活生生的、有优点、有缺点。会长大。会变。会衰老的真人,音容体态历历在目,思想个性贯彻分明,熟读这两套小说,觉得了解黄蓉的一生,这是在金庸成功的角色中也不可多得的。 写黄蓉的笔触之准确,不像创造一个角色,倒像描述一个作者很熟悉很喜爱的人。其实,黄蓉没有什么“厉害”;除了特别聪明美丽之外,她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女子。少女时爱玩,遇到了喜欢的少年郎,

但愿与他日夜相从、一生厮守,一心要嫁给他做妻子。结婚之后,又一心助他事业成功,为他养儿育女。她可没有什么胸怀大志,不过事事以丈夫为重。为儿女操心。 即使论聪明才智,黄蓉的聪明才智也只限于心思敏捷。记性特别好而已。诗词歌赋。对联谜语她过目不忘,武功算术一点即通,但她没有超凡的智慧,一灯大师的禅机她便茫然不知所对。她不够耐性。缺乏恒心,也不见得特别有同情心,南琴的凄凉、穆念慈为情所困,她只觉好奇好玩。(金庸说,聪明的人未免缺少同情心。)直至与郭靖无奈分离,才开始了解愁滋味,是失意苦难强迫黄蓉长大的。 但黄蓉就是娱乐性强。特别喜欢她在岳王庙拆穿欧阳锋和杨康在桃花岛杀江南六怪那段情节,由她在柯镇恶手掌心写:“告我父何人杀我”开始,到逼欧阳锋让终于明白了内情的柯镇恶走,分析推理,步步洞悉先机,紧张刺激,像看最曲折奇情的侦探小说。但这段己开始见黄蓉以机智面对凶险。不复只轻松斗智,渐渐踏入后来《神雕侠侣》的“智者虑”的苦涩境地。 精灵娇美的黄蓉,为什么乐意嫁与既笨拙而又不见得长得多俊的郭靖?一个解释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个解释,等于说情之为物没有什么可解释的。有一个新派解释是,黄蓉就是看中了郭靖笨,容易控制,不怕他闹花样,这又未免太理性了。 黄蓉初识郭靖,不过盈盈十五,刁蛮任性,父亲又大有来头,她才不怕被什么人欺负。而且她不但任性,更是痴情,真的是一往情深。发现郭靖原来已是“金刀附马”时,她对父亲说,他另娶别人,我也

学论文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功

金庸武侠小说地研究论文 题学目谈谈金庸笔下地“武功”院: 园艺园林 专业班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V1)班 学号: 20180206310038 姓名: 王绥明 完成时间:2018年11月 谈谈金庸笔下地“武功” [摘要]金庸武侠小说在当代社会产生了广泛地影响?近些年对金庸小说地研究逐渐增多,但对 金庸武侠小说中“武功”地研究还比较欠缺?金庸在其武侠小说中通过人物形象地描写和对 宏大民族观地展现,都与小说里地各种“武功”有着密切地联系?所以,要研究金庸地武侠小 说,就必须研究金庸武侠小说中地“武功”?以武功为视角,可以分析出其小说中更为丰富地 思想内容,既可以提升对金庸小说艺术价值地认识,又对于我们增加民族文化认同,探求中国 传统文化和宗教文学,具有重要地当代意义.b5E2RGbCAP [关键词]金庸武侠小说武功传统文化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世界地“盟主”?他地武侠小说地艺术成就与影响,无出其右者?有人说:凡有中国人,有唐人地地方,就有金庸地武侠小说?可见金庸地武侠小说地魅力,只能用魔力与神力来形容,金庸武侠小说地成就已远远地超出了武侠小说地疆域,是一种民族文化与艺术地奇观? plEanqFDPw 之所以金庸被称为“武林盟主”,原因有很多,而在其小说中武功和技击描 写地过人之处,正是其中一点?武功地描写是武侠小说地一大重要支柱?虽有“宁可无武,不可无侠”之说,但“无武”地武侠小说毕竟是难以成立地?武功是“中国功夫”,是一种独特地民族文化地形式?武功技击地紧张热闹刺激痛快,无疑是武侠小说吸引人地一大因素? DXDiTa9E3d 但在一般地作者与读者心目中,武功这玩意儿只是一种“佐料”而已.没有人会认真地写出花样来,更没有人写出独特地深度、写出艺术、写出艺术、写出

金庸小说读后感

《碧血剑》 —读后感 我很喜欢金庸的小说,金庸一共写了十五部小说,但很可惜在上大学以前都没有时间去好好的欣赏他们,都只是从影视作品中有所了解,更谈不上有什么进一步的思考了。记得那时真正读过的原著好像只有《笑傲江湖》的一部分,不过现在也差不多都忘了。 对于金庸的一部分小说,通过影视作品我多少有所了解,虽然它们与原著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其中的主角人物不会有很大的出入。但是对于《碧血剑》我却是一无所知,影视和原著都没看过,所以现在我选择了先将《碧血剑》好好的看一遍。 全书主要讲述了袁崇焕的幼子袁承志为给父亲报仇,刻苦的练习武功,拜华山的“神剑仙猿”穆人清为师,在华山之巅学习武艺长达十年之久。他博采武林诸家之长,又因机缘偶得武林怪杰“金蛇郎君”夏雪宜的剑学秘籍,学成身法奇诡的蛇剑之术,武艺更加精湛超群。袁承志下山之后,以一身超高的武艺征服了众多武林豪杰,调解了数起武林中的恩怨纠纷,他武艺高超但心性忠厚,至诚待人,深得武林弟兄的崇敬,被拥戴为七省盟主。当时正值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声威大振,势如破竹,袁承志为报父仇杀崇祯皇帝,带领群豪帮助闯王李自成拦劫官银、筹集军资,屡挫官军,并与入侵清兵浴血奋战的故事。 看完后,觉得故事很精彩,但却存在很多迷惑,有好多地方都看不懂。全书主要讲述袁承志,但他的个性却不突出。但是后来老师在课堂上讲到在《碧血剑》中的主角其实是袁崇焕和夏雪宜,而袁承志只能说是第三位的主角,全书主要目的是要表现袁崇焕和夏雪宜这两个没有真正出场的人物,只不过这一切都由袁承志来体现了。所以听老师这样一讲,我再细细一想,就觉得明朗多了。 作为书中的第一主角—袁崇焕,对袁承志的生活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可以说他是为他的父亲而活的。在他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就被杀害了,他是被他父亲手下的人拼命救下来的,这以后他就担起了为父报仇的责任。袁崇焕的手下应松等组织的山宗就是以他为中心的,以他为少主,为将来的报仇做准备。他们除了教他读书外,还负责教他习武,并将他父亲身前的事迹讲给他听,所以从小他的心里就种下了为父报仇的种子。 带这颗种子,袁承志来到了华山,随着师父穆人清学习精深武艺。十年以后,他从华山派艺成下山,他从小种下的种子也发芽长大了,他的性格在这十年也就基本上已经定型了,其后的故事情节中,他的性格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他下山后去为他的父亲报仇。但是他所经历的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江湖故事,而是一个有关江山社稷的历史演变的故事,以他为父报仇为主线发展故事,而其中很多时候却是为了体现袁崇焕这个历史人物的存在。袁崇焕是一个为了江山社稷奋不顾身、数十年生命都献身于明王朝、汉民族和中原的苍生百姓,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的英雄,虽然全书中袁崇焕并没有出现过,但是他的身影一直都可以从袁承志身上找到,所以袁崇焕才是真正的主角。袁承志只不过是在袁崇焕的为江山社稷而奋不顾身的故事中充当一个表达的工具。

浅谈金庸小说的深层次影响

xxxxxx届现当代文学论文 学科专业: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 学生姓名:xxxxxxx 学生学号: xxxxxxx 中国﹒xxxx﹒xxxx xxxxx年xxx月

浅谈金庸小说的深层次影响 摘要 在现在,提到金庸的作品,只要你是中国人,不分等级、不分社会地位、不论性别,都会对他作品里的一些人物有意或无意之间都有一些印象,憨厚的郭靖,多情的韦小宝,讲义气的乔峰。在六七十年代,电视、网络还不发达,人们了解金庸作品只能通过纸质(报刊、书籍、杂志)媒介来了解,在当时,已经很多青年人多少都受到金庸作品里的一些审美标准的影响,而当八十年代后,电视的发展,金庸的作品更是影响了大江南北,不仅是他作品的艺术价值影响了人们,还有他作品里的理念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宇宙哲学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金庸,小说,影响,价值观,哲学思想

一、金庸小说里的哲学思想 在金庸小说里,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中国的古典哲学,而且在他作品里的古典哲学还有一定的新的解释。比如儒家思想,体现的是仁义礼智信、社会和谐的思想,而“仁”的思想在儒家思想里又是最重要的。在《射雕英雄传》里,郭靖的任务形象无疑是体现了这种儒的思想,在郭靖的身上显示出“为国为名,侠之大者”的风范。①在襄阳的时候,为了抵抗外敌,可以牺牲自己个人的生命,对自己的国家忠,对自己的人民忠,上面这些都体现了儒家的主张。可是在金庸作品里,还有新的见解,比如写慕容复时,就体现出了慕容复的悲剧,对爱情的背叛,对朋友的不义,对待下人不仁,这样的人在儒家正统思想里是坚决批判的。在最后,慕容复确实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可是金庸把他写成了一个悲剧,让人对人性有反思,想想,其实慕容复很可怜的一个人,人们有意或无意就会原谅他了。 释教的思想在金庸小说15部小说都有体现。佛家的观点主要讨论是人在肉体上的解脱,在精神上归宿的问题,宣言的是人老病死都是苦,我们要承受人间一切苦痛,最后才能登上极乐。其中体现最明显的是在《天龙八部》里,所描写的人物几乎全是悲剧,乔峰原本是丐帮帮主,可是契丹人的身份使他成为众矢之的,与阿朱相爱,但命运又促使自己又亲手杀死阿朱。虚竹原本是少林的一名普通弟子,可一次次的偶然因素让自己远离了佛家,坐上了灵柩宫宫主。到最后,又是在偶然中知道方丈就是自己生生父亲,而且刚知道父母就双亡了。段誉先是陷入乱伦的恐惧之中,后又有邪恶身世引发的负罪感使自己痛苦不堪,而他们到最后都找到了心灵的寄托,知道了人生很多事是该经历的,所以最后都有了心灵的归属。很多人会问,难道乔峰死了也是归宿,我想说在那种环境下,乔峰不死,不管是哲学上还有艺术上都说不过去。乔帮主用自己的死亡诠释了佛家的伟大,宣扬了佛法的普度众生。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构成。在《笑傲江湖》里,令狐性灵冲逍遥自在,不为虚所迷,不为权势所左右,不拘泥于俗理,如行如流水遨游江湖。道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思想,在于探索宇宙原始,追求万物本源时,并不忘怀现实人生。②在《倚天屠龙记》里,武当就是道的化身, ①《笑书神侠——孔庆东点评金庸》中国海关出版社2006 ②通俗文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金庸武侠小说之赏析

金庸的小说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郭靖,杨过,张无忌,韦小宝,也创造了很多爱情故事比如郭靖与黄蓉,杨过与小龙女,同时金庸小说里还蕴藏了更为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这些哲学思想正好体现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与国民习性。下面我们来一一具体分析。 金庸小说里唯一有关联的就属射雕三部曲,射雕三部曲其实也是英雄三部曲,这三部小说里面描述的都是英雄人物,都是大侠,先说说《射雕英雄传》。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巨作,里面的武有武的精彩,侠有侠的感人,情有情的魅力。金庸的武侠思想在这部著作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那就是宣扬一种反侵略,反投降的基本立场,宣扬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深沉的人道主义。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正确与否是以是否造福于民为标准的。英雄的出现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中,这就是一种侠义的精神。 《神雕侠侣》可以说是一部爱情百科全书,里面的爱情之美,爱情之壮,爱情之甜蜜,爱情之悲苦都写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特别是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在曲曲折折之后最终走到了一起,在经历血雨腥风的江湖后最终归于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两人为国为民后就告别群雄携手归隐。《神雕侠侣》里最感人的一段莫过于杨过与小龙女十六年后相见的那一刹那,经历十六年的漫长等待,杨过成熟了,从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年成为了一个真正懂得爱情的男人。 《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其实算不上一个合格的英雄。他既没有英雄气概,又没有政治才能,在爱情上又是拖泥带水,唯一的强处就是武功高强,可以说张无忌是政治与爱情上是无能的。这部小说最感人的不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更多的是在于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翠山父子,武当七侠间的兄弟情谊都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无忌虽不是英雄,但我们反而觉得他更为亲近,更为可爱,因为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有一样的缺点,有一样的无奈,他可以做我们的朋友,而且是那种善良的,又可以帮助我们的朋友。 《天龙八部》是金庸小说里篇幅最长的两部小说之一,这部小说结构宏伟,人物众多。刻画最为显著的还是里面的三位主人公——顶天立地的萧峰,痴情善

小说鉴赏论文

摘要:金庸小说是当代最为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其作品均借助古代社会作为背景展开,所以充满了历 史意识。本文对金庸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演进观念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从“讲史演义”开始,将金庸小说分 为三类,继而渐次论及其历史演进观念中的革除暴政、反侵略思想和宗教、民族融合思想。 关键词:金庸小说历史意识现代意识 前言 读金庸的许多作品,我们都有一种相同的经验:拿起来就放不下,总想一口气看完,有时简直到了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欲罢不能的地步。他的小说没有看了头就知道尾的毛病。情节曲折,波澜迭起,层层递进,变幻莫测,犹如精神的磁石,艺术的迷宫,具有吸引读者的强大魅力。金庸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他创作的15部小说,就情节设计而言,没有多少雷同的地方。这同样非常难能可贵。 一、武侠演史 今之论说金庸者,多谈其继承侠义小说传统的一面,而很少有人谈到他同时也继承了中国讲史演义的深厚传统。这是一个研究视野上的阙失。作为民间话语的侠义小说,一向重视演“义”,即使以包公案为核心的《三侠五义》也如是。但因武侠“快意恩仇”的思维方式和“自我了断”的社会行为,已与现代社会的法治观念格格不入,难以表现现实社会的种种恩怨是非,必然会借助古代社会作为背景展开,这也决定了金庸小说里充满了历史意识。 曾有好事者罗列过金庸长篇小说题材的历史年代,其中最早的是《天龙八部》,取材于北宋,“射雕三部曲”为南宋,《倚天屠龙记》为元末,《碧血剑》为明末清初,《鹿鼎记》为康熙朝,《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为乾隆朝,《连城诀》为清末。所述虽多“查无实据”,但毕竟“事出有因”。亦可见他确有表现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的意图。从讲史演义的角度大体而言,金庸的小说作品可以分为这样三类: 第一类是依史敷衍,即按照历史走向和人物关系作为大框架,虚构主要人物故事穿插其间,如早期《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和晚期《鹿鼎记》描述明清时代的作品。 第二类是以史点染,即以虚构人物故事为主,而以历史的大框架作为背景,如中期《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这一类描述宋辽金元时代的作品,其中郭靖等人守襄阳,是贯穿于《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的重大事件。 第三类则是着意虚化历史背景的,如我个人喜欢的《笑傲江湖》,以及《侠客行》等作品。即使这类作品,一样有作家的强烈的历史关怀在焉。 作为当代最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金庸小说虽然不以“历史小说”的面目出现,但是它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演进观念,仍然会对读者或大或小地产生影响。因此金庸封笔以来专注于修订当初连载发表的作品,已经补苴罅漏,作了大量更改,尤其着重对史实和史观采取了更为慎重而非放纵的方式。 二、革除暴政与反抗侵略 “侠义小说”源于反抗暴政。这是金庸小说第一期创作的基本色调。将明清易代的历史演为传奇,本是清末民初武侠小说取材的一大特色,也是金庸小说历史叙事的逻辑开始。 明清易代的外侮内乱,曾是横亘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挥斥不去的历史情结。海宁查家更是身历国难,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载记和口头传说,特别在经历过抗日战争,民族危亡感最为强烈的一代人中,故金庸更容易切入这个主题。《书剑恩仇录》(1955)、《碧血剑》(1956)、

《我看金庸》读后感

《我看金庸》读后感 最近看了王朔写的《我看金庸》。文中大骂金庸小说低级,愚昧,还说谁看谁低调,庸俗。我几乎要掏出手帕来擦唾沫星了。 但在我看来,王朔是用一双被忌妒心驱动的眼珠来看金庸的。 王朔大师开篇便说:金庸的东西我原来没看过,只知道那是一个住在香港写武侠的浙江人。好家伙,王大师连看都没看过,就写了近3000字的评论,我真实佩服他的想象力,我看他应该去写科幻小说,这才能充分显示他的天才。就我浅薄的见识来看,要想评论一部书,一个人,或好或坏,都应该仔细研读,考察,找到书中的原文或是个人行为的证据,然后加以评论,才能做到有理有据,否则就可能是凭空捏造。而王大师的文章没有引用金庸作品的丝毫原文,而只是用那低俗愚昧的常人读不懂的高调语言,大说特说了一番,也许有人会在懵懵懂懂中相信他的话吧! 再者,王大师在文中从头至尾都说金庸的小说低俗无味,

而说自己写的当代文学才有趣味,还是什么四大支柱。但我要问: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去读金庸的书,而不去读当代文学呢?难道他们都低俗,都不懂得欣赏吗?文人写书不就是为了能让大多数人去读,去欣赏吗?难道像王大师那样,虽然出了许多书,但是很少人读,很少人看,成了书店里的摆设,这才是不低俗不无味吗?邓小平喜欢引用这样一句话:黑猫,白猫,捉到耗子的就是好猫,受这句话启发,我也想说:武侠,散文,当代文学,有读者欣赏的才是好书。 就我所知,金庸是国内某名牌大学特聘的高级教授,他的《笑傲江湖》也由中央电视台计划投拍。王大师总不会认为那个大学和中央电视台也低俗吧! 王大师在评金庸低俗的同时,也指出了他心中的趣味,我们有过自己的趣味,也有四大支柱:新时期文学,摇滚,北京电影学院的几代师生和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十年。依我看,这些虽然是高尚的,但其中也不乏高高在上的成分。比如,新时期文学也受西方的影响一直在走下坡路,至今缺少像鲁迅,茅盾,老舍,冰心那样的得到广大读者崇拜的作家。再说摇滚,中国的摇滚热已一去不复返。田震改了曲风,唱起了通俗;崔健原想东山再起,但也力不从心,和者盖寡吗!

浅析金庸小说写作技巧

浅谈金庸小说写作技巧 中国语言文学系世界之大,只有中国才有武侠小说,天下武侠作者奇多,繁星满天,只有金庸才是侠之大者,众星捧月。金庸的小说博大精深,将中国文化的传统诗意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14部作品无一不是精雕细琢之器。本人仅从构思、言语、境界三个方面浅谈金庸小说写作技巧。 金庸曾将自己十四部作品的首字连成一幅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谈神侠倚碧鸳”,可见他的书名都曾经过详细周密的思索,不是随便安上去的,同样的,他的每部作品也都是经过严谨构思、仔细推敲的。 虚实结合‘技巧连环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金庸的小说,差不多都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主要是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真实的历史人物,如康熙、乾隆、朱元璋、李自成等。这样,虚构的人物与真实的人物同处一起,构成了虚实结合的奇异效果。再加上金庸创造的美妙动听、充满诗情画意的武功招式及传奇浪漫的人物经历,当真成了假作真时真亦假,令人沉醉其中,拍案惊奇。 金庸的文字古朴通俗、准确传神。 金庸小说的一大重要贡献是,矫正了五四以来新文艺的欧化恶习,真正写出了汉语的神韵。金庸小说所用的笔法,是中国传统小说特有的笔法,虽然不是纯白话文,但是口语化的程度,甚至在白话文之上。他用他广博的史地与古典文学知识,用古朴雅致、通俗易懂的文字,准确传神地写出内容真实而丰润、意境深远而确切的作品。 金庸小说中最吸引人的,除却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惊险刺激的内容和古灵精怪的武功,还要数那充满中国味道的境界。 诗词、历史、天文、地理、民俗、武术、医术、巫术、音乐、棋艺、舞蹈、书法、绘画、甚至植物学、动物学、心理学等等融汇在一起,构成金庸小说的博古通今,包罗万象。上至儒、道、佛的哲学伦理,下至古老中华的民风民俗。尤其是对人性最全面最丰富的表达,使他的小说悲沉深邃、博达深旷。神秘悬疑、置身云雾的开头,诡异神秘的气氛渲染,秘境绝景的匪夷所思,诗情画意、稀奇古怪的武功招式,使他的小说意境神秘曲折,变幻莫测,引人入胜。 金庸、古龙、梁羽生将中国武侠文学魅力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浪漫的传奇。但无论是在同时代比较还是至今比较,金庸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小说博大精深,当真是品之不尽、回味无穷。

《金庸武侠小说》读后感

院系:临床医学系专业:临床医学班级:五年八班姓名:宋冬冬 学号:20125610815 近来重读金庸,颇有所感,问世间谁是英雄?思之良久,答曰:郭靖。也许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诚然金大侠笔力深厚,为我们无数可歌可泣的艺术形象,然而只有郭靖如同香醇的美酒,越读越让人仰望,而其他的所谓英雄无论主角,配角,抑或龙套与郭大侠相比,无不黯然失色……欧阳克,霍都之类的跳梁小丑自是无法与郭大侠比肩呢,然后名震天下的五绝呢?先看中神通王重阳,其人早年抗金,百折不挠,华山论剑,技压群雄,以一己之力奠定了全真教数百年的基业,端的是惊才绝艳,然而我要说的是这些全都是放屁,抗金不假?然后面对金人的肆虐,却去做什么道士,还美其名曰:大智慧,大神通,好一个明哲保身的王重阳!活死人墓的断龙石可与敌人同归于尽,自己却可由密道逃生,这本也无可厚非,但何必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甚至对至爱之人也隐瞒密道的存在,何其虚伪?“玉女心经,技压全真,重阳一生,不弱于人”自己不行了,用九阴真经克制玉女心经也就罢了,还大言不惭的说什么”重阳一生,不弱于人”,重阳老兄,我真的好佩服您,究竟是怎样的厚脸皮才能说的出这几句话啊!夺得九阴真经,明明自己已经看过了,还冠冕堂皇的说什么:凡我门下,均不得修习此种武功,以示自己华山比剑夺经,非为自己,乃为天下的悲天悯人的心肠。说的多好听啊,古有祁黄羊外举不避亲,内举不避仇,为了显示自己的无私而罔顾大局,本身就是最大的自私,思之先人,王重阳你个老匹夫难道不羞愧吗?东邪黄药师,以药师为名,显有师法先贤之意,然后唐代李靖内助秦王扫平天下,外御突厥于国门之外,出将入相,贞观之治,功不可没,李卫公兵法更是流传千古,而黄药师呢?独居海外,仗着些许奇门五行之类的微末之技,孤芳自赏,见识气度更是平凡至极,自诩“东邪”,愤世嫉俗而不知所云,自称平生最恨世俗礼教,繁文缛节,然后孰不知礼教的根本便是上下尊卑?

金庸小说论文

浅谈金庸小说的“武” 不可否认金庸小说是我国武侠小说创作中几近不可逾越的里程碑,而今,有关金庸小说的种种现象确实是值得人们注意玩味的。 作为武侠小说,它必须写出侠士们在实现自己行侠仗义、救民济世的抱负时,如何施展和依靠他们那些超常的奇异的技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武功”。小说中把“武功”描写的神奇独到,无疑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而这正是武侠小说区别于其他小说的独特之处,也是作者大有作为的艺术天地。 在描写“武功”方面,金庸无疑是一位大师。他花了很大力气来描写武功打斗,而且写得精彩纷呈,变化万千。最主要的是笔下无数比武较量,却没有一次给人以重复、雷同之感。武功描写的成功,也是金庸小说之所以迷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金庸写武的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一点也不会武功,而是以文人的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正是因为他不懂武术,就敢于参照前人经验和典籍,施展神奇的艺术想象来自行创造。他笔下的武功通常很令人咂舌。例如威猛无比的“降龙十八掌”,使萧峰一个人可以震撼大军;黑风双煞练得“九阴白骨爪”,居然能让手臂突然伸长,手指插进对方的头颅;段誉甚至可以把别人练得内气吸取到自己身上,至于暗器、轻功,更是应有尽有,神乎其神。 金庸笔下的打斗所以这样神异丰富、引人入胜,是因为作者把描写当做是一种艺术创造,充分施展自己的艺术想象的才能。文学艺术本质上是一种艺术,武侠小说尤其如此。金庸小说正可以说是成功的

驰骋想象,运用各式各样的丰富的生活可能性去描写武功和创造人物,使小说中的武功达到了新的境界。 在看小说时我们不难发现金庸小说,脱离了单纯的打打杀杀,而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例如作者在为“降龙十八掌”取名字“亢龙有悔”“潜龙勿用”“飞龙在天”“见龙在田”“龙战于野”等等,都是从《易经》中借用过来的;“般若掌”的名字源于佛经。有的可以根据那名字,把大致的动作想象出来,例如“庖丁解牛掌”。可以说金庸把过去武侠小说里的粗俗的武打描写高雅化、文人化了。在金庸这里,琴、棋、书、画、诗、文、歌、舞、乃至渔、樵、耕、读,都被融进了武功技击,于是武功描写的途径变得无限广阔,手法变得无限丰富,笔墨变得耐人寻味,成为读者的一种审美享受。例如在舞蹈方面:黄蓉的武功,就与舞蹈密切相关。“兰花拂穴手”的名称就是一种舞姿;“落英掌”也使人联想到落花般飘舞的轻柔身段。连兵器如李莫愁的拂尘、樊一翁的长胡,也都像是舞蹈中的道具。在书法方面:《倚天屠龙记》中张翠山就用“倚天屠龙记”中的几笔,大的龙门镖局的俩个镖头坠下马背,现实了极大地威力。 另外,金庸笔下的习武打斗还和人物的刻画做到了紧密结合,因而使得武打更具有性格化。金庸小说的重心始终是人物性格的刻画。他所写的武功,常常是因人而致。例如《天龙八部》中外貌凶恶的南海鄂神,金庸为他配备了两件武器:右手一把奇形长剪,剪口满是锯齿,俨然鳄鱼嘴巴,便于铰人兵器;右手一条锯齿软鞭,则是鳄鱼嘴巴之形,用来疾卷狠打。《神雕侠侣》中的朱子柳,旧为大理国丞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