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概论教学大纲有思考题

森林培育学概论教学大纲有思考题
森林培育学概论教学大纲有思考题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森林培育学》 是为林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 充分掌握有关林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 学习掌握林木种子生产、 壮苗培育、 人工 造林、森林经营和主伐更新等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提高森林经营人员的理论水 平和从业能力,为森林资源的恢复、环境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服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课, 需要必备的林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学习本课程前, 应系统学 习“树木学”、“土壤学”、 “气象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等专业基础课 程。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长发育规律、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 种子生 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的理论和技术。培养科学思维, 掌握森林培育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

、教材选编及依据

本课程选用由北京林业大学沈国舫教授等编著的 《森林培育学》 作为主讲教 材。该教材是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在内容的编排程序、深度等方面都适合于 林业专业的教学。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 教学的章节与教材内容有所变动, 充实我 国北方森林培育的内容。

四、《森林培育学》教学内容

绪论

1.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 2.森林培育事业的成就与问题 3.我国新世纪林业建设的战略性转变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使学生在对森林培育学的概念、 发展、现状计存在问题具备初步 的了解。

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森林培育的重要性、 国内外育林的现状、 成就与问题, 新世纪我国林业战略性转 变的深远意义。 着重介绍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的历史、 现状及发展。

第一章 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林木结实规律及影响因素,掌握林木良种基地建立技术。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影响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因子; 林木产生结实周期性的原因及控制途径, 提高 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技术; 良种基地营建技术; 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 林 木种子贮藏技术。

主要讲授:

(1)

(2)

(3)

(6)林木种子贮藏技术 第二章 苗木培育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了解林木种子休眠机制、 苗木生长发育规律、 掌握种子催芽处理 方法和主要类型苗木的林木生长发育和结实规律 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因素 影响林木结实的因素 4)林木良种基地类型及营建技术

5)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

培育技术。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1) 苗木年生长规律,包括苗木高生长 茎生长 根生长规律; 1 年生播种 苗年生长规律;扦插苗年生长规律;移植苗年生长规律。

( 2)苗圃的建立 包括苗圃地的选择、区划技术 (3)圃地土壤管理 包括苗圃整地、 圃地轮作、圃地施肥技术

( 4)播种苗的培育培育技术 包括种子处理、 播种期确定、 苗木密度与播种量 确定、育苗方式及播种方法、苗期管理及收获技术。

第三章 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森林发育各时期的特点和人工林高产需具备的基本条件的基 础理论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 森林生长发育各时期的特点, 森林生长产量形成的生理 学生态学基础,人工林高产需具备的基本条件,造林基本技术措施的整体概念。

主要讲授:

1)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 包括相关概念,林木个体生长的周期性及相关性; ( 2)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

( 3)森林生产功能及其调控 包括森林的生长产量及其形成的生理学生态学基 础;森林的经济产量和收获量; 森林生产力水平和潜力; 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第四章 森林立地和造林树种的选择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森林立地的性质, 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的关系, 掌握适地适 树树种选择技术。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造林区划的意义、 原则和方法, 立地条件的分类和评价。 明确树种选择的意义和 原则,掌握树种选择途径和方法。

重点讲授

(1) 等;

(2) (3) 求及

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第五章 林分结构及培育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了解林分结构的概念及作用, 掌握林分结构调控技术。

森林立地基础 包括相关概念、 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调查、 造林地种类划分 人工林的种类和林种规划

造林树种的选择 包括树种选择的意义和原则、各林种对树种选择的要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林林分密度与林木生长, 木材质量的关系, 确定造林密度应考虑的因素, 各种配 置方式的特点及应用; 分析纯林、 混交林的特点及其应用条件, 树种种间关系的 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种间关系如何进行调控。

重点讲授:

( 1)林分密度及作用 包括密度效应的原理及作用,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和方 法 ( 2)种植点的配置 包括行状配置、群状配置等

( 3)人工林的树种组成 包括人工林组成的意义、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交林的营造技术 第六章 植树造林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员掌握人工造林的关键技术。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阐明整林地整理的目的、 作用、分析各种清理和整地方式方法的特点及选用条件。 各种造林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 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重点讲授

( 1)造林地整理 包括造林地整理的作用、造林地的清理方法、造林地的整 地方式方法

( 2)造林方法 包括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方法 第七章 幼林抚育管理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了解造林后至林分郁闭, 林地上林木间及林木与环境间相互作用 规律,掌握通过人工措施,控制杂草灌木和非目的树种竞争,促进幼林生长、加 速郁闭。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针对人工幼林的生长特点,应采取的土壤管理措施,林木抚育措施及保护措施。 说明人工整枝的目的, 阐明人工整枝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理论, 人工整枝的技术要 点等。

重点讲授 (1)人工幼林的抚育管理

( 2)人工整枝 包括人工整

枝的理论基础、人工整枝的意义及适用条件、人

工整枝技术

第八章 森林抚育采伐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了解造林后, 林地上林木间及林木与环境间相互作用规律, 掌握 通过人工措施,控制林木竞争,促进林木生长、增加产量、缩短轮伐期的技术。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抚育间伐的理论基础、 抚育间伐种类和方法、 抚育间伐技术体系。

重点讲授:

包括林地土壤管理技术、 林木抚育技术等

曰.

量、

(1) (2) (3) (4) (5)抚育

采伐的技术要素 的选择技术、抚育采伐的间隔期的确定 第九章 皆伐作业与更新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皆伐方法的优缺点, 掌握科学的皆伐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分析皆伐迹地的环境条件变化, 皆伐迹地天然更新成功应具备的条件, 如何保证 皆伐迹地更新成功,选用皆伐应具备的条件。

主要讲授:

(1) (2) (3) (4) 第十

章 渐伐作业与更新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渐伐方法的优缺点, 掌握科学的渐伐技术。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典型渐伐的四个步骤,选用渐伐所要求的树种,林分特征。 主要讲授:

(1)渐伐更新过程及其特点

(2)渐伐的种类

(3)渐伐的评价及选用条件 第十一章 择找作业与更新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择伐方法的优缺点, 掌握科学的择伐技术。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择伐中采伐木的确定对保留林木生长量和质量的影响,选用择伐应具备的条件。 重点讲授:

(1)择伐更新过程及特点

(2)择伐的种类

(3)择伐的评价与选用条件

抚育采伐的概念和目的

抚育采伐的理论基础

抚育采伐的经济前提

抚育间伐的种类 包括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等 包括抚育采伐的开始期、 抚育采伐的强度、 采伐木

皆伐迹地环境条件特点 皆

伐迹地的天然更新 皆伐迹

地的人工更新 皆伐的优缺

点及选用条件

初级学员思考题

为加快幼林生长,通常采用哪些幼林抚育措施?

试述混交林种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10. 何谓种子寿命,简述贮藏过程中影响种子寿命的环境因素;

11. 试述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12. 造林地的主要种类有哪些,主要特点如何?

13. 何谓森林抚育间伐?抚育间伐的作用有哪些?

14. 北方地区为保证苗木安全越冬,育苗全过程中应强调的育苗技术有哪些?为

什么?

1. 为提高造林成活率,生产中主要强调哪些壮苗标准;

2. 造林时,需要考虑的立地因子主要有哪些?

3. 4. 选择造林树种时,要考虑树种的哪些特性?

人工造林时,如何实现适地适树?

5. 苗圃中常用的育苗技术环节有哪些,简要说明其主要目的;

6. 何谓种子休眠,育苗过程中如何打破种子休眠?

7. 何谓疏伐(生长抚育)?简述4种疏伐方法;

8. 9.

5.

试从林分中林木个体间竞争角度,分析人工林抚育间伐的必要性;。

15.依森林的主要功能将森林分作几大类?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16.简述混交林相对于纯林的优点,加以简要解释

17.常用主伐方式有哪几种?试述每种主伐方式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18.造林前进行迹地清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9.营造混交林时,如何充分发挥种间有益作用,避免有害作用?

20.造林施工时,强调的“五不离水”分别是什么?

中咼级学员思考题

1. 论述人工林产量形成过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人工林产量的措施;

2. 甲乙二林场,各有一块同一树种同龄纯林,林分生长状况迥异,试分析可能

造成差异的原因;

3. 产量低、质量差、生态功能弱的林分称为低产林。论述造成人工低产林可能

的原因;

4. 论述人工林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途径;

试论述起苗后到栽植过程中对苗木水分平衡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环节;

6. 简述植苗造林过程中影响苗木成活的因素;

7.

8. 试分析您所在省区或市县自然资源条件特点,分析优势与劣势,指出应优先发展的林

种,说明采用的主要树种(从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四方面论述);

9. 试论述人工林从栽植到主伐前,树木之间和树木与环境矛盾的变化,各阶段针对性的

调整措施;

10. 试论述有机肥、无机肥肥的特点和苗圃的配合施肥的必要性。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林业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所覆盖的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良种选育、种苗生产、森林营造和经营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掌握营林生产的一般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林木良种选育的知识,掌握种子生产的知识。 2. 掌握壮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3. 掌握人工林、林种营造、树种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4. 掌握森林抚育间伐、林分改造、采伐作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5. 掌握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会识别本地区造林种子,掌握种子品质检验技

术。 2. 掌握本地区主要造林苗木的培育技术、林木修剪技术和嫁接技术。 3. 初步掌握本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和林种的营造与培育技术。 4. 基本掌握抚育间伐、主伐更新、森林采伐、林分改造和次生林经营等作业技术。 5. 初步具有苗圃规划设计、造林规划设计和森林经营作业设计的能力。 6. 会使用本地区常用的种苗、造林和抚育机具。 7. 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林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热爱林业、献身林业的思想品质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 2.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的现状和发展概况。 二、教学内容 1.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的现状和发展概况 3.理解本课程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森林培育学的现状。 难点: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 第二章良种选育

酒店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时数:5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周学时:3 二、适用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三、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必修课,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酒店业的概述、基础理论,酒店的计划决策管理、酒店组织管理、酒店信息系统管理、酒店的设备、物资、安全管理,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和酒店集团化经营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要了解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理解酒店运行的规律;掌握酒店各部门的功能特点及运营程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要对课程进行认真研究、深入挖掘,结合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和当前形势及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努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的道理。 四、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能够使学生深入地了解酒店管理的具体内容,以达到酒店管理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同时对我国酒店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有较为全面、准确的把握。同时使学生了解现代酒店的历史沿革和主要特征,熟悉酒店的组织结构和产品特性,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以及酒店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校内外实践训练,具备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实际工作要求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酒店管理》,蒋丁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参考书:《酒店管理实务》,王林谭白英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现代酒店管理学》,郑向敏郭建国编著,上海三联书店 《酒店管理概论》,马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酒店前厅管理》,吴军卫程道品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酒店客房管理》,刘代泉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现代酒店餐饮服务与培训》,邹金宏主编,广东旅游出版社 六、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酒店和酒店管理 1.酒店的涵义 2.我国酒店的发展趋势 3.我国的酒店管理 二、酒店管理基础理论 1.宾客消费需求与心理 2.酒店产品理论 3.酒店环境人性化理论 4.酒店管理纲要 5.酒店管理职能 三、酒店决策与计划管理 1.酒店决策管理概述 2.酒店决策的过程 3.酒店计划管理概述 4.酒店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四、酒店组织管理

饭店管理概论

饭店管理概论 2 《饭店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一、 “饭店管理概论”教学大纲是在教育部管理学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制定的。遵循旅游管理专业“饭店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依托目前选定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饭店管理概论》,组织旅游学院饭 店管理教研室主讲“饭店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师,通过认真研究、讨论形成了“饭 店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二、 1、饭店管理概论是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位课。通过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理论解释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或在语言学方面继续深 造奠定理论基础。 2、通过学习《饭店管理概论》课程,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全 面了解旅游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饭店业的基本概况,学习和掌握饭店管理的基 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饭店管理概论”课程,为学习旅游管理其他专业必修课如“前厅 客房管理”、“餐饮管理”课程及学生为期一年的专业管理与服务实习打下坚实的

基础。 “饭店管理概论”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是:以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为灵魂,以培养学生掌握饭店企业中层管理岗位综合技能为主,构建1234教学内容体系。即“一条主线”、“两个基础”、“三种方式”“四大能力”。 高星级饭店,尤其是涉外饭店对于饭店管理人才的需求标准是掌握旅游饭店管理知识、具有服务精神和经营管理能力,富有专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为此,本课程的定位即以此为依据,从旅游管理专 业学生就业的饭店企业中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管理技能为基础,选择和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习的饭店企业管理者反馈的信 息和学生的自我感受,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中层管理者;而“饭 店管理概论”课程的目标定位是培养饭店企业中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解技能与素 质。因此,本课程确定:以培养饭店企业中层管理岗位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 生掌握两个基础,以三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四大能力。并建立十章教学内容体系。 3 《饭店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一)一条主线 饭店企业中层管理岗位主要指各业务经营部门和管理职能部门的经理或副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国文化概论》是江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列的课程。 本课程以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为目的,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该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经济、政治、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宗教、哲学等诸多领域,因为“文化”的内涵包罗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因此本课程是对中国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等课程的概括与总结,尤其注重中国文化的特点的分析与总结。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应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和科学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认识中国的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新的先进文化。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 1、文字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国家教委推荐教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与本课程相关的录音带或录像带,如“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史”等课程的录音、录像,经典作品录像等。 3、辅助教材:文、史、哲各类相关著作。 五、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及教法建议 1、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2、教学法建议 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所以必须强调要大量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在教学时尽量采用讨论,分析与总结的方法,采取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方法,将典型事例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将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结合起来。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由于课时有限而课程的内容较多(包括绪论近二十章),一定要掌握和突出重点。 2、注意与已学过的课程相联系,如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课程,力求达到融会贯通。 七、教学总课时、学分及考核方式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课时,2学分。平时成绩为总成绩的20%,期末采用开卷考试,占总成绩的80%。 八、各章节教学进度及安排 绪论(2课时) 掌握“文化”的内涵与界说,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认识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了解学习方法。 上编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2课时) 认识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理解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2课时)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特点,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形态,研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掌握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2课时)

林业大学“永椿”计划实施方案

附件1 《林学概论》教学大纲 总学时:16 实践教学:不计学时 学分:2.0,其中理论教学1.0学分,实践教学1.0学分。 修读专业:全校除林学专业,以及《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林学概论》课程为32学时或48学时专业 一、大纲内容 理论课共设置三个教学模块,包括植物学基础与森林、森林培育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论。模块一:植物学基础与云南森林 第一章森林的概念与功能 第一节森林的概念与特点 介绍森林的概念、特点及植物成分等,从森林的成层次性角度,阐述森林的植物组成。 第二节森林的功能与效益 介绍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森林的功能与效益。包括森林的三大效益、森林的直接效益、森林的间接效益。 第二章森林植物 第一节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分类、种子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含义、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三节我国主要造林树种简介 第三章森林与环境 第一节森林环境因子 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 第二节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 环境因子与森林作用的规律、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形式。 第三节森林的分布 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中国森林植被分布。 模块二:森林培育学概论 因课程面向全校未开设《林学概论》课程的非林学专业的学生,未学习其他林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故《森林培育学》讲授中,除苗木培育理论和技术外,增加部分林学、林业相关和森林培育学的知识。因此课程分三章讲授(表1)。 表1 课程内容

注:根据表1的授课内容,不同的专业,可参照专业方向有所侧重。 模块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论 第一章基本测树因子 第二章林分调查因子 第三章森林资源概述 第四章中国及云南森林资源的结构和特点 第五章森林资源调查基本方法 二、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查 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结合平时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成绩评定,卷面(报告)成绩占60%~80%;平时成绩占20%~40%。 三、参考教材 基本教材:陈祥伟、胡海波主编《林学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3月 参考教材:沈国舫主编《林学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11月。 四、学时分配

《酒店管理》教学大纲

《酒店管理》 教学大纲 《酒店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酒店管理 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学科专业课 适用专业:旅游 开课学期: 学时:40

学分:2.5 前导课程: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酒店管理》是涉外旅游专业必修的学科专业课程。该课程是是依据旅游管理专业精品课程教学要求而编写,结合最新酒店发展动态,内容创新,除了酒店的日常运营与管理等以外,本书还包括酒店投资、设计、管理合同谈判、开业管理、酒店总经理的工作内容、素质要求以及酒店未来发展趋势等。 体例鲜活。在每章的开头,以“经理的困惑”专栏的形式引出与本章内容相关的热点问题,并在章末展示向全国高星级酒店职业经理人征集的答案,实用性较强。 本课程终紧贴酒店管理实践,介绍现代化酒店的管理方法,并充分融入了作者在五星级酒店的管理实践,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介绍了当前国际酒店业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先进性突出,并在“酒店市场营销”一章增加了最新的酒店网络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等内容。配套酒店管理网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酒店业的发展历时、了解酒店的类型,经营模式,以及国际酒店著名管理集团,掌握前厅、客房及餐饮运营与管理,了解酒店市场营销,掌握酒店客房的定价方法及策略,能应用新媒体进行酒店营销,了解酒店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管理新理念,课程内容结合案例与图片、视频资料,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灵活掌握酒店管理的丰富知识,为后期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酒店概述 1、酒店业的发展历史 2、酒店的类型 3、酒店的等级 4、酒店组织架构 案例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世界酒店业的发展史,从产生的时间、地理位置、背景(接待对象、交通工具)、组织形式、设施设备以及特点几个方面掌握,掌握不同酒店的类型、特点以及接待对象和地理位置,了解酒店的等级划分和组织架构的设置。 第二章酒店经营模式选择 1、酒店经营的基本模式 2、酒店管理公司的选择 3、委托管理中的合作意向书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004年制订,2005年修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人文科学----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宗教及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 文化传统和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祖国悠久、丰厚的文化遗产,把握中华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二、教学对象: 本课程主要针对三年制专科政治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文化,认识中国文化的源流、特点、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决心。 四、教学要求 本课程采用面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面授教学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五、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要求 本课程学时:72学分:4 学时分配: 导论文化和传统文化 教学要求;

1、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基本含义。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教学内容: 一、传统和文化释义 二、传统文化的要义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特征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和基本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现代意义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 一、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宗教传统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来源及其特征 2、了解中国古代主要宗教及其文化意义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特征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阶段 二、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资源 三、中国古代哲学的整体特征 第二节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及文化意义 一、中国古代宗教发展历程 二、中国古代宗教的主要特点 三、儒教的基本精神特质和文化作用 四、道教的基本信仰、教规、特征及文化影响

城市林业教学大纲

《城市林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城市林业 课程编码 学时/学分 30/1.5 适用专业(层次)适用园林、城市林业专业的本专科教学 课程简介 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是一门研究潜在的生理、社会和经济福利学的城市科学,是在林学、园艺学、园林学、生态学、城市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边缘性学科。城市林业涉及专业主要包括林学、资源环境、园林、园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环境生态等。在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和学生讨论、调研两种方式进行,在理论讲授中应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茂,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阐述城市林业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城市林业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城市林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城市林业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城市森林的组成,城市林业的生态学(包括森林及城市生态学),森林培育学及园林学基础;城市森林环境的基本概念、组成及特点;城市森林、草坪与地被物,城市湿地的功能与效益,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城市森林的规划设计的概念及各自的相关内容。 课程内容 教学安排和学时分配表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占40%、考试占60%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生态林业》李吉越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参考书目: 1、《中国城市森林》彭震华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 2、《城市生态学》吴小波编著,科学出版社 3、《城市景观生态学》董文雅编著,科学出版社 执行课程教学大纲的几点说明 1、本大纲可供园林、城市林业等专业提供开设的城市林业学课程教学使用。 2、在教学过程中,各学科讲授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时可参阅本大纲,讲授应用内容时,应结合本专业知识讲授。

《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开课对象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英语专业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英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完善旅游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重要必修内容。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全面准备。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在学校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辅以一定量的校外酒店实践,使学生对酒店企业建立全面的认识体系,掌握酒店部分工作岗位的管理与服务技能,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做理论与实践的准备。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酒店的含义、作用、组织管理、管理职能在具体岗位中的运用、各部门业务管理、服务质量管理与监督、物资设备管理等的理论与部分实操技能。 四、学时数 校内学习72学时,校外实习8周。 五、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

第一章饭店和饭店的业务特点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比较全面地了解饭店的概念和内涵;了解饭店企业的特征,饭店企业的社会责任;掌握饭店的业务特点。 技能目标:能够判断饭店的行为是否合理,根据饭店的业务特点解释饭店规则制定的合理性;能运用对饭店特点的理解,分析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能力目标:能够说明筹建饭店或者管理饭店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1.1饭店 1.1.1饭店的含义 1)饭店一词的来源——引导学生思考 饭店的内涵——提问,学生思考饭店的要素特征 饭店的定义:饭店是指功能要素和企业要素达到国家标准,能够为旅居宾客和其他宾客提供住宿、饮食、购物、娱乐等综合性服务的企业。 2)21世纪饭店的发展趋势 第一,经营观念上的变化 第二,规范化和个性化服务 第三,饭店的空间格局的多元化 第四,重视文化和品位 第五,饭店的科技含量 第六,饭店创立品牌重于上星级 第七,经济型饭店将占据很大的市场 补充《酒店服务与创新》第十七、十八集——对经济型酒店的认识 1.1.2饭店是社会功能组织 了解饭店的6大社会功能 第一,住宿功能 第二,商务功能 第三,娱乐功能 第四,创收功能 第五,就业功能 第六,形象功能 1.1.3饭店是企业 1.1.4现代饭店的产生与发展 1)中国饭店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代饭店、中国近代饭店、中国现代饭店 2)西方饭店的产生与发展:客栈时期、大饭店时期、商业饭店时期、现代饭店时期 案例分析:跳出"六小件"看环保 分析提示: (1)从专业和国家星级标准规定方面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课程编号: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应用技术大学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其宗旨在于促进文理交融,拓展和完善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本课程强调人文精神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相结合,主要任务是使青年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进一步陶冶身心,培养在生活中用传统文化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未来。 2. 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讨论和思考,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2)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并能联系现实,深入思考,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3)以现代化为参照系,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能够以本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拓展知识结构,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3. 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本课程适用于茅台学院各专业。总学时54,3学分。其中理论课44学时,社会考察10学时。

4.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启发式教学,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看、多读传统文化著作,配合文化网站等现代化信息的输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激活思维,启发思考,本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悉数穷尽,建议将一些适合讨论和交流的知识单元集中于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师生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2学时)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与条件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基本精神和产生条件;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难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和其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第二章历史的天空: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4学时) (一)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夏商周与春秋战国 第二节秦汉大一统与魏晋南北朝的分立 第三节繁盛的隋唐

森林培育学概论教学大纲有思考题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森林培育学》是为林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充分掌握有关林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林木种子生产、壮苗培育、人工造林、森林经营和主伐更新等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提高森林经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从业能力,为森林资源的恢复、环境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服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课,需要必备的林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本课程前,应系统学习“树木学”、“土壤学”、“气象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长发育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的理论和技术。培养科学思维,掌握森林培育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 三、教材选编及依据 本课程选用由北京林业大学沈国舫教授等编著的《森林培育学》作为主讲教材。该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内容的编排程序、深度等方面都适合于林业专业的教学。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章节与教材内容有所变动,充实我国北方森林培育的内容。 四、《森林培育学》教学内容 绪论 1.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 2.森林培育事业的成就与问题 3.我国新世纪林业建设的战略性转变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对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发展、现状计存在问题具备初步的了解。 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森林培育的重要性、国内外育林的现状、成就与问题,新世纪我国林业战略性转变的深远意义。着重介绍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林木结实规律及影响因素,掌握林木良种基地建立技术。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影响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因子;林木产生结实周期性的原因及控制途径,提高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技术;良种基地营建技术;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林木种子贮藏技术。 主要讲授: (1)林木生长发育和结实规律 (2)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因素 (3)影响林木结实的因素 (4)林木良种基地类型及营建技术 (5)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 (6)林木种子贮藏技术 第二章苗木培育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Hote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133200700) 一、前言 1、课程概述 酒店业的持续创新使得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日新月异。本课程结合酒店行业特点及其发展现状与趋势,在阐述人力资源内涵、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现存的问题与挑战,介绍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核心职能模块,包括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人力资源规划和招募、员工甄选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讨论了员工的职业安全管理,梳理了员工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讨论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优化。以上内容对学生从事酒店等服务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职能和方法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框架。 2、课程性质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3、学分与学时 3学分,48学时 4、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应用所掌握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酒店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为毕业后从事酒店等服务业的人

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本教学要求 (1)教学方法: 本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操作性都比较突出,要求任课教师在较为精准地介绍和讲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案例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情景模拟、学生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努力实现理论与实际相融合,达到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难题能力的目的。 (2)习题:每章要求学生做2-3个思考题,对于部分章节的内容安排课堂讨论。 (3)成绩考核:采用以下形式之一进行考核 A:开卷考试 B:闭卷考试,其中期末成绩占到70%,期中及平时成绩占到30% 5、使用对象 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生。 6、先修课程要求 管理学 二、讲授提纲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一)本章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功能、作用与基本职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新进展、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趋势。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了解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从战略的视角理解人力资源

森林培育学重点

绪论 1、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是一种生产过程: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 的植物性有机物、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通过树木和森林的存在,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是一项建设事业:用科学手段营造或更新森林并加以抚育保护的一项建设性事业。 ●森林培育学是研讨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英语silviculture源于拉丁语,silva意为森林,culture为栽培和培育的意思。 ●造林简史:新中国成立后(4个发展阶段) ①恢复及发展阶段(1949~1957)→开展森林资源清查,实行封山育林,只在重点地区开展人工造林,以群众造林为主。技术措施机械地采用前苏联的办法(如大密度造林,机械的林带走向等),强调造林质量少,造林成效低。 ②打基础并调整巩固阶段(1958~1966)→群众造林和国营造林同时发展,开展沙漠绿化、水土保持、防护林建设,造林工作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同时森林的破坏十分严重(以粮为纲,大炼钢铁),造林成效虚报、浮夸严重。造林技术上,在总结前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许多措施更切合国情,同时着手于造林基础工件的研究,如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树种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等。 ③停滞阶段(1966~1978)→文化大革命,全国形势不稳,造林工作进展缓慢,毁林现象日益严重,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学校停止招生,科研单位停止研究工作,所有技术工作基本停顿。 ④稳步提高阶段(1978年以后)→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体系) →1979年2月23日第五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决议,决定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 →1981年12月13日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1984年9月20日第六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植树节3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提出,1998修正) 6、1998年长江洪灾后提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①天然林保护工程 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③三北和长江中下游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④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⑤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⑥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6月25日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9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该赋予林业重要的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应该赋予林业首要的地位。” 7、中国林业发展战略:三生态 生态建设——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安全——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

饭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饭店管理概论》 面向专业2011级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所属教研室综合教研室 编写教师梁昕 职称助教 二○一一年九月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育目标 饭店管理概论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是介绍现代饭店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熟悉和掌握饭店管理的历史沿革和主要特征,了解饭店的组织结构和产品特性,掌握饭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饭店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建立一定的管理思维和决策能力。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和习题练习等相结合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饭店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掌握饭店的分类方法,了解世界饭店业发展,掌握世界各饭店等级与评定概况,掌握饭店产品的组成与特点。 教学内容: 一、饭店种类与特点 1、饭店含义与特点 2、饭店分类 二、饭店业发展 1、国际饭店业发展 2、我国饭店业发展 三、饭店等级 1、饭店等级概述 2、我国饭店等级概述 3、美国饭店等级概述 4、欧洲饭店等级概况 四、饭店产品 1、饭店产品含义

2、现代饭店产品组成 3、现代饭店产品特点 第二章饭店管理理论与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掌握饭店管理的基本含义,掌握饭店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职能的含义,了解饭店管理中常使用的管理理论包括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以及近年的现代管理理论。 教学内容: 一、饭店管理职能 1、饭店计划职能 2、饭店组织职能 3、饭店领导职能 4、饭店控制职能 5、饭店协调职能 二、科学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2、一般管理理论 3、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三、行为科学理论 1、人际关系理论 2、需要层次论 3、双因素论 4、X理论和Y理论 四、现代管理理论 1、系统原理 2、人本管理 3、学习型组织 4、企业流程再造 5、顾客关系管理 五、饭店管理方法 1、经济方法 2、行政方法 3、法律方法 4、社会心理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学院《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281103612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36 学分:2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开设学期:第5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思想政治专业的素质拓展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达到以下目标: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华先民创造出的历史悠久、成就灿烂的文化,以补充学生知识链条的缺失,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理解和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明的渊源,提高自身文化创新的信心和本领;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大势,领悟中国文化主体精神。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认识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具备从文化角度分析问题和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学生能够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比较,具备全人类文化的眼光来看待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 导言(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文化的涵义和特征,掌握中国文化的概念、涉及范围、功能作用,以及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充分认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的态度,为以后该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1. 文化的涵义 2. 文化的分类 3. 文化的特征 4.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树木学教学大纲

《树木学》教学大纲 林业 课程性质:必修 学时: 50 学时, 1 周实习 专业:林学 一、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树木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第二节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与树木物候观测 第三节树木特性(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第四节树木分布区 ?树种各论 第一节裸子植物门 Gymnospermae 苏铁科 Cycadaceae ;银杏科 Ginkgoaceae ;南洋杉科 Araucariaceae ;松科Pinaceae ;杉科 Taxodiaceae ;柏科 Cupressaceae ;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 ;三尖杉科 Cephalotaxales ;红豆杉科 Taxaceae ;麻黄科 Ephedraceae ; 第二节被子植物门 Anginospermae 木兰科 Magnoliaceae ;樟科 Lauraceae ;腊梅科 Calycanthaceae ;八角科Illiciaceae ;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 ;小檗科 Berberaceae ;水青树科Tetracentraceae ;连香树科 Cercidiphyllaceae ;领春木科 Eupteleaceae ;悬铃木科 Platanaceae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杜仲科 Eucommiaceae ;榆科Ulmaceae ;桑科 Moraceae ;胡桃科 Juglandaeae ;壳斗科 Fagaceae ;桦木科Betulaceae ;木麻黄科 Casuariaceae ;蓼科 Polygonaceae ;茶科 Theaceae ;猕猴桃科 Actinidiaceae ;椴树科 Tiliaceae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锦葵科Malvaceae ;柽柳科 Tamaricaceae ;杨柳科 Salicaceae ;杜鹃花科 Ericaceae ;柿树科 Ebenaceae ;绣球花科 Hydrangeaceae ;茶藨子科 Ribesiaceae ;蔷薇科Rosaceae ;含羞草科 Mimosaceae ;云实科 Caesalpiniaceae ;蝶形花科 Fabaceae ;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 ;千屈菜科 Lythraceae ;山茱萸科 Cornaceae ;八角枫科Alangiaceae ;珙桐科 Davidiaceae ;紫树科 Nyssacaea ;卫矛科 Celastraceae ;冬青科 Aquifokiaceae ;黄杨科 Buxaceae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鼠李科Rhamnaceae ;葡萄科 Vitaceae ;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槭树科 Aceraceae ;漆树科 Anacardiaceae ;苦木科 Simaroubaceae ;楝科Meliaceae ;芸香科 Rutaceae ;蒺藜科 Zygophyllaceae ;五加科 Araliaceae ;茄科 Solanaceae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木犀科 Oleaceae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紫葳科 Bignoniaceae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禾本科Poaceae 。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现代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对象:本课程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三年制专科生 适用专业:酒店管理专业 学时数:28 先修课:现代礼仪后续课:专业实习 制定人:李丽制订日期:2002年2月 修订人:陶静修订日期:2004年9月共第3次修定 1.课程性质、培养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侧重于涉外交际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具体介绍和分析,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切实有效的礼仪教育,培养人们理解、宽容、谦逊、诚恳的待人态度,培养人们是非分明、推心置腹、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做人品行,培养人们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雅、讲究礼貌的行为举止。 2.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在教与学过程中应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在生活中自觉讲究礼仪的行为习惯。本课程采用面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面授教学中,突出重点、难点,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切忌满堂灌的方式。课程内容如下: 课题一现代礼仪概述 本章重点:着重掌握礼仪的含义、现代礼仪的意义及现代礼仪培养的途径。 课题二仪表礼仪 本章重点:应当着重掌握良好形象的塑造、服饰礼仪、装饰礼仪、仪态礼仪。 课题三日常交往礼仪 本章重点:着重掌握礼貌修养、见面时的礼节礼貌、谈话的礼仪、探访与会客。课题四办公室礼仪 本章重点:着重掌握办公环境礼仪、迎送接待礼仪、现代通讯礼仪、公务文书礼仪。 课题五公务活动礼仪

本章重点:当着重掌握会议礼仪、宴会礼仪、舞会礼仪、茶会礼仪。 课题六商务活动礼仪 本章重点:着重掌握商务谈判礼仪、签字礼仪、庆典仪式中的礼仪。 课题七服务礼仪 本章重点:着重掌握商场服务礼仪、宾馆服务礼仪、导游服务礼仪。 课题八外事活动礼仪 本章重点:着重掌握外事礼仪、外事接待礼仪、外事交往礼仪。 课题九习俗礼仪 本章重点:着重掌握宗教活动礼仪、婚寿礼仪。 3.学时分配 4.课程与其他课的联系:这是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其应用范围覆盖本专业各课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5.考核方式:考查(以测验或报告的方式进行) 6.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网站、教学方法、手段等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资料:其他相关学习资料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一、森林培育学概念及发展历史 (一)森林培育学的相关概念 森林培育是森林经营活动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 森林培育学/造林学(Silviculture)是关于森林营造和培育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其对象是人工林和天然林。森林培育学原名造林学,是中国引用的日本从德文翻译出的词语,后改为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研究的主要范畴在两个方面:一是涉及培育全过程的理论问题,如森林立地和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等基本理论问题;二是全培育过程各个工序的技术问题,如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及改造、森林主伐更新等。由于不同林种的培育目标不同,技术体系也应与培育目标相适应。而关于一些特定林种的培育科技问题,由于事业发展需要和培育特点明显,已陆续独立为单独的课程,如经济林学、防护林学等,它们统属于森林培育学科群,成为其三级学科。 (二)我国森林培育学/造林学的发展历史 以林木培育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林业科学技术有着光辉的历史,在相当长一个时期走在世界的前列。从秦汉时期南方的古越人创造的“萌条杉”、插条杉等繁殖技术到西汉的《汜胜之书》和东汉的《四民月令》中提出一套完整的植树技术再到北魏的《齐民要术》,首次提出农林间作和林木轮伐法。我国古代有关林木培育的知识和经验尽管对推动林业生产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处于零散无系统的状态,没能形成一门学科。 近代森林经营思想和理论,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发源地始终在德国。我国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和社会生产事业发展的滞后,包括森林培育学在内的整个林学的形成发展都比较晚,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陆续由一批从欧、美、日归国的留学生对林学各个学科做了系统介绍。最后,在引进国外先进知识的基础上,许多先辈努力探索与国内实际结合,逐步形成了我国的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体系。 二、森林立地 (一)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 森林立地的立地环境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其高低与具体树种相关联。一个既定的立地,对于不同的树种来说,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立地质量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是可以通用的。 (二)森林立地的分类 森林立地可以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狭义上讲,将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称为立地分类,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或称植物条件类型)。广义上说,立地类型划分包括对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单位进行的区划和划分。一般意义上的立地类型划分多指狭义分类。 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主要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张万儒、蒋有绪等人建立。该系统把全国共划分成3个立地区域、16个立地带、65个立地区、162个立地亚区,由包括0级在内的5个级别和若干辅助级别组成。其中,1、2级为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的区域分类单元,3、4级为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的基层分类单元。

酒店业经营与管理案例课程教学大纲

《酒店业经营与管理案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酒店经营与管理案例 / Example of Hotel Management 课程代码:030630 学时: 32 学分: 2 讲课学时: 30 上机/实验学时: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服务管理原理》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市场营销(邮轮经济)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教材:梭伦.星级宾馆酒店经营管理.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6月 主要参考书: 美国饭店业协会教育学院系列教材.《当今饭店业》.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2002年出版. 美国饭店业协会教育学院系列教材.《前厅部的运转与管理》.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2002年出版. 美国饭店业协会教育学院系列教材.《饭店客房管理》.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2002年出版. 吴本主编.《饭店经营管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酒店经营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也是大学本科旅游专业的重要课程和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懂得初步的饭店管理常识,具有饭店管理思维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饭店的定义、类型、等级等基本概念,介绍饭店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和程序,饭店组织结构与运作方式,饭店主要部门的职能与要求,饭店集团的基本经营模式,以及国际饭店业经营管理思想的演变及趋势。目的是通过授课,使学生了解饭店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理论基础。 通过授课,使学生对饭店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和准确的掌握,对若干重要问题,如饭店的基本概念、饭店组织管理、饭店产品、前厅部服务与管理、客房部服务与管理、餐饮部服务与管理、饭店集团化管理等方面有系统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对饭店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