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温馨提示:“《李太白诗集》:严羽评:一结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

3、融入诗境,吟咏诗韵,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和浪漫豪迈的诗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

【教具】

Ipad 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问引思(一读诗酒情)

学习,是一个探索发现并不断温故知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已知不断提出问题,从而探索发现更丰富的未知。这个环节,需要同学们通过熟读作品,查找相关资料,独立完成预设问题,并总结整理出自己的疑惑,留待课堂交流。

《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中说李白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道出了李白在中国古代诗歌界的至高地位。

李白我们并不陌生

1、李白与酒: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读过这些诗,你感觉李白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豪放,嗜酒,有才。是啊,李白喝酒,那是多多益善,有十分酒便有十分才情。《将进酒》就是他酒酣之时嚷出来的杰作。明人徐增认为“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2、搜集有关诗与酒的诗歌

(韵脚是韵文句末押韵的字。)七字句节奏: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明确:韵脚:明确:韵脚: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作平声)、名、乐、谑、酌、裘、愁。

诗歌节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加粗字重读

(3)欣赏朗诵视频,把握诗歌节奏韵律

(4)学生齐诵

二、互问明思(二读品酒兴)

交流,是打开视野,提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快乐。这个环节,需要同学们在独立思考之后,充分交流,并认真写下思想碰撞后对作品的赏析。

分组讨论:

(1)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结构。诗人围绕酒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人生感慨→饮酒作乐→劝酒放歌→酒后真言

(2)李白怎样劝友人喝酒?为此找了哪些理由?用原文诗句回答。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而销万古愁

要饮,要狂饮,人生得意要饮,现在不得意要饮,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劝饮,劝豪饮,富贵不足取,饮酒可留名(历史),怀才不遇,借酒浇愁。

三、追问深思(三读赏酒情)

经历成就思想,精神生成语言。读文,最终必将走向读人。文字的归途是生命,生命的深处总有无限风景。

(1)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起伏变化。(先找出直接抒情的关键词,再找间接抒情的句子。)

明确:全诗的感情变化:

感情变化:悲—→欢(乐)—→狂—→愤—→狂—→愁

(2)讨论探究鉴赏:

①、诗歌开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分析作者为何而悲?

赏析这几句诗歌采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李白怎样的感叹?

明确:

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解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以黄河起兴感叹时光易逝。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两组长句表达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

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②、诗人的情感为何又转而为乐,甚至于狂放?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情感。

明确: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诗人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面对时光流逝,怀才不遇这些人生的挫折,作者没有颓靡低沉,作者认为人生暂时得意要乐,即使暂时不得意也要乐,要纵情豪饮高歌,要有坚定信念。写出诗人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的情怀。

解析:人生受挫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自我理想的这一天总会来到的,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

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过去)游维扬,不逾一年(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

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筵宴中展示的豪华盛宴,痛快气氛,诗句豪壮。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此句蕴含的思想感情。结合典故分析。

“圣贤”不仅指孔孟,还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士。他们被排挤,遭冷落。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行经,不再抱幻想,决心逃于酒乡。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愤懑不平之气。

四、切问成思(探讨诗歌主题)

阅读和思考,都不应止于书本,也不应止于课堂,它们应该向更广阔、更丰富的生活延伸。这个环节,希望同学们在和伟大的诗人对话后,沉淀一下自己的感悟,并整理成文字送给成长中的自己。

(1)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句如何体现诗人心灵的高贵?

明确: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解析:“钟鼓馔玉”“不足贵”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虽怀才不遇,内心愤懑不平,但不媚俗,不逢迎,保持对高贵心灵的守护。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愤慨。

(3)这首诗的情感既悲且愁,为何读来又能哀而不伤,悲而能壮?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4)学生朗诵表演

五、总结升华:

诗中李白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李白的诗中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低回,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yún)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xūn)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拓展材料

★1、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

★2、《将进酒》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与夸张手法有关,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

★3、李白对黄河素来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以极为豪放热情的诗句歌颂黄河。在《将进酒》诗中,诗人又一次歌颂了黄河,并与自己的身世之感、傲然之志相互映衬,抒发其热爱生活、蔑视权贵的感情。饮酒行乐既是抒愤,又从愤慨中显示豪迈乐观精神,而不流

于伤感。以乐写哀,以豪放衬悲慨,因此,从而构成乐观的豪放的基调,从中显示出诗人可贵的傲骨精神。

★4、《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作者】李白【朝代】唐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