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竹笛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论竹笛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论竹笛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乐器鉴赏课程结课论文

本科课程期末论文

竹笛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课程:

教师: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4年12月10日

摘要

在竹笛的演奏与学习过程中,演奏技巧往往影响观众最直接的听觉感受。而演奏者本身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则是影响演奏水平的重要隐性因素。好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无疑会帮助塑造更佳的艺术作品。本文就竹笛演奏的隐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层次探究,给予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两个因素以细致分析,并研究其相互关系作用,最后就如何提高演奏的内心感觉层次与艺术修养惊醒了深刻讨论。

关键词:竹笛演奏内心感觉艺术修养

目录

摘要1

第一章竹笛演奏概述 (3)

1.1 民族乐器竹笛简述 (3)

1.2 竹笛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 (3)

1.2.1 竹笛的艺术特征 (3)

1.2.2 竹笛的演奏技巧 (4)

第二章关于竹笛演奏者内心感觉的探究 (4)

2.1 内心感觉对竹笛演奏的影响 (4)

2.2 竹笛演奏中关于内心感觉水平提升的分析 (4)

第三章关于竹笛演奏者艺术修养的探究 (5)

3.1 艺术修养对竹笛演奏的影响 (5)

3.2 竹笛演奏中关于艺术修养提高的分析 (5)

结论:7

参考文献 8

第一章竹笛演奏概述

1.1 民族乐器竹笛简述

竹笛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竹笛发音动情婉转,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竹笛一般分为曲笛和梆笛:

曲笛:

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管身粗而长,音色浑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广泛流行在中国南方各地。最适于独奏或合奏,是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戏曲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

梆笛:

因伴奏梆子戏曲而得名,管身较曲笛细而短,音色高亢明亮。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1.2 竹笛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

1.2.1 竹笛的艺术特征

在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由于竹笛具有独特的发音原理和制作方式,因而具有多个音色特征,在此做以简单分析:

竹笛,作为以竹管制作并与气鸣发声原理相结合的乐器,由于其制作材料与制作原理的特殊性,可以制作出十二支以上调性不同,大小不一的竹笛;在竹笛的膜孔处贴上笛膜,使竹笛发出的音色清脆明亮,并让竹笛发出的音量也得以增强。竹笛演奏者正确地选用笛膜与调整笛膜的松紧,可以对竹笛因其具有笛膜而带来的独有音色特征予以把握;在竹笛的吹奏过程中,吹奏气息的速度、口型控制的松紧以及下唇遮盖吹孔的多少都会阐释竹笛丰富的由演奏控制的音色特征。

综上所述,竹笛具有三个其独有的音色特征:

(1)竹笛具有多调性的音色特征;

(2)竹笛具有“贴膜变声”的音色特征;

(3)竹笛具有由演奏者技巧控制的音色特征。

丰富的音色特征带给竹笛艺术表现的是其丰富的艺术特征。竹笛独有的材质与制作工艺使得竹笛在民乐与地方戏曲演奏上具有稳执牛耳的地位。丰富的调性则赋予了竹笛丰富的表现力,演奏者往往通过多个调性竹笛的适时切换,以达到乐曲感情最充分的表现,这在传统戏曲与现代民乐的演奏中屡见不鲜;与此相同的是,竹笛的“贴膜变声”音色特征也通过其可控的音色,赋予了竹笛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1.2.2 竹笛的演奏技巧

笛子的演奏由于技巧和地域的关系,就技巧而言简单形成南北两派。南派住的主要技巧有:颤、叠、振、打;北曲的主要技巧有:吐、滑、剁、花。

丰富的指法与吹法技巧在竹笛演奏过程中起关键的表现作用,诸多竹笛技法出自于对生活中声音场景的模仿与再现,如“花舌”这一技巧就往往运用于马鸣声的模仿。多样的技巧形式丰富了竹笛的艺术特征。同样,演奏者内心感觉同样影响竹笛演奏的艺术表现。音乐是演奏者与观众灵魂与情感层次的交流,丰富的内心情感通过技巧以完美的抒发,势必将会带给观众更加丰富的艺术感受。

第二章关于竹笛演奏者内心感觉的探究

2.1 内心感觉对竹笛演奏的影响

一首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曲子,无不有其独特的内涵,作曲者通过音符的跳动所记录或表现的内容必然极为丰富。但无论是春意盎然的优美画卷、蜿蜒东去的壮丽山河亦或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作曲者无不赋予歌曲独有的情感。作为一个听众,如何在演奏者的表现中抓住作曲家想要传达的情感,将是音乐鉴赏的精髓所在。而作为乐曲的演奏者,如何更加精准的把握音乐的灵魂,如何更加准确的向观众传达音乐的情感,并加以积极的技巧发挥,是每个演奏者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965年,著名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将民间乐曲《鹧鸪飞》改变为中国竹笛作品。此曲以唐代大诗人李白诗“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纯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啼。”为依据,深刻表现了对昔日会稽越王府锦衣春殿的追忆,以及至今只有鹧鸪飞的凄楚与感叹。这首竹笛曲旋律优雅,通过对鹧鸪鸟自由高飞的描绘,表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如何对乐曲的情感进行准确把握和正确的诠释将是一个重要的演奏难题。

拥有良好的指法和吹法技巧并不困难,而如何正确的引导自己的内心感觉,将乐曲的情感进行充分的表现则成为了区别演奏者水平的重要因素。想要正确的演绎与诠释就离不开正确的乐曲理解和自我内心感觉的引导。只有将自身置入于与作者相同的地位,通过引导后得到与作者相同的内心感受才能真正的演绎出赋有情感的乐曲。错误的内心感受显然对乐曲的演奏只能相反的阻力作用,而正确的内心情感感觉则会对乐曲演奏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

2.2 竹笛演奏中关于内心感觉水平提升的分析

如何提升竹笛演奏过程中的内心感觉水平。经过资料的查找与分析,得出以下两个需求结论:

(1)对乐曲本身有正确的理解;

(2)对自我的内心感觉有正确的引导。

仔细分析这两个要素,如何对乐曲本身有正确的理解显然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没有正确的理解,那么正确的内心引导就成为了无稽之谈。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我们都有同样的感觉:乐队队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乐曲的记忆能力,比一般的同学要强;而舞蹈队员的节奏感,韵律感及体态语文超过一般学生水平,这就是参与的结果。而需要做到对音乐的深层次理解,置身于音乐其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这说明好音乐的正确理解离不开长期演奏练习的支持。

在一次次的体会与感受的同时,我们的艺术修养得到提升,而艺术修养这一属性则不可置疑的会对演奏者的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产生积极影响。艺术修养的影响直接作用于艺术本身和演奏者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是紧紧联系这两者的重要纽带。演奏者无法影响听众的艺术修养,因此如何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并使自我的理解与演奏水平得以提升,则是演奏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第三章关于竹笛演奏者艺术修养的探究

3.1 艺术修养对竹笛演奏的影响

艺术修养不止包含音乐领域,艺术的表现对象和接受对象丰富多彩,故艺术修养的内容也多种多样,主要集中体现在思想、知识、情感、艺术四个方面。良好的艺术修养不仅仅意味着拥有良好的音乐修养,同时赋予演奏者的是良好的情景掌握能力、审美与艺术表达力。作用在器乐演奏方面上则体现于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舞台表现力等等。一个拥有良好艺术修养的人不一定在音乐领域成就非凡,但任何一个艺术领域的人才,无不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正是这样一种子母包含关系,更加说明了艺术修养对于艺术行为的重要积极影响。可以说艺术修养的深浅直接决定着艺术水平的高低。

良好的艺术修养将直接积极作用于竹笛演奏者的音乐理解力、情感表达力与舞台感染力。

3.2 竹笛演奏中关于艺术修养提高的分析

经过本文之前的讨论,经过比对与总结得出结论,作用于竹笛演奏的艺术修养提高对于竹笛演奏者有极其深远的作用:

(1)音乐作品鉴赏的积累;

(2)对音乐作品情感进行表达的积累;

(3)多来源的艺术情感积累。

对于音乐领域的艺术修养的提高,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置身于音乐其中,参与音乐的鉴赏和演绎,设身处地的以作曲者的角度感受并表现音乐,才

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去驾驭音乐。而这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基本艺术修养作为支撑。

音乐艺术修养包含与艺术修养之中,艺术修养直接对音乐修养产生着种种的积极影响。其中无论是画面与情感的理解与把控,还是音乐感情的诠释与舞台表现力,艺术修养这一基础都无时不在表现着作为最重要的隐性因素所扮演的角色。而对于艺术修养的研究中,学者们一直认为生活中的不断积累是提升艺术修养的最可靠办法。同时建立正确的艺术观,培养较强的艺术观察力与鉴赏能力,都对提升这一重要的“软实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分析讨论得到结论:通过反复参与与思考的方式置身于音乐其中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演绎,能够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把握音乐的情感,为观众带来更好地艺术作品。而良好的基础艺术修养直接积极作用于竹笛演奏者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升,并对演奏者的表演水平有着全方面的帮助。

基础艺术修养作为竹笛演奏者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提高的重要隐性因素,其培养需要生活中对于艺术的敏锐观察力和鉴赏能力。这一“软实力”的提升要点在于建立积极敏锐的艺术观与丰富的音乐艺术参与经历。

综上所述,基本艺术修养的积累与音乐的高参与度,是提升竹笛演奏者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关键。

[1]耿涛.《谈中国竹笛的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北京:《中国音乐》,2001

年第02期

[2]耿涛.《论中国竹笛名曲《鹧鸪飞》的艺术表现特征》广州:星海音乐学院,2002

年9月

论竹笛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乐器鉴赏课程结课论文 本科课程期末论文 竹笛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课程: 教师: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4年12月10日

摘要 在竹笛的演奏与学习过程中,演奏技巧往往影响观众最直接的听觉感受。而演奏者本身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则是影响演奏水平的重要隐性因素。好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无疑会帮助塑造更佳的艺术作品。本文就竹笛演奏的隐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层次探究,给予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两个因素以细致分析,并研究其相互关系作用,最后就如何提高演奏的内心感觉层次与艺术修养惊醒了深刻讨论。 关键词:竹笛演奏内心感觉艺术修养

目录 摘要1 第一章竹笛演奏概述 (3) 1.1 民族乐器竹笛简述 (3) 1.2 竹笛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 (3) 1.2.1 竹笛的艺术特征 (3) 1.2.2 竹笛的演奏技巧 (4) 第二章关于竹笛演奏者内心感觉的探究 (4) 2.1 内心感觉对竹笛演奏的影响 (4) 2.2 竹笛演奏中关于内心感觉水平提升的分析 (4) 第三章关于竹笛演奏者艺术修养的探究 (5) 3.1 艺术修养对竹笛演奏的影响 (5) 3.2 竹笛演奏中关于艺术修养提高的分析 (5) 结论:7 参考文献 8

第一章竹笛演奏概述 1.1 民族乐器竹笛简述 竹笛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竹笛发音动情婉转,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竹笛一般分为曲笛和梆笛: 曲笛: 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管身粗而长,音色浑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广泛流行在中国南方各地。最适于独奏或合奏,是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戏曲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 梆笛: 因伴奏梆子戏曲而得名,管身较曲笛细而短,音色高亢明亮。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1.2 竹笛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 1.2.1 竹笛的艺术特征 在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由于竹笛具有独特的发音原理和制作方式,因而具有多个音色特征,在此做以简单分析: 竹笛,作为以竹管制作并与气鸣发声原理相结合的乐器,由于其制作材料与制作原理的特殊性,可以制作出十二支以上调性不同,大小不一的竹笛;在竹笛的膜孔处贴上笛膜,使竹笛发出的音色清脆明亮,并让竹笛发出的音量也得以增强。竹笛演奏者正确地选用笛膜与调整笛膜的松紧,可以对竹笛因其具有笛膜而带来的独有音色特征予以把握;在竹笛的吹奏过程中,吹奏气息的速度、口型控制的松紧以及下唇遮盖吹孔的多少都会阐释竹笛丰富的由演奏控制的音色特征。 综上所述,竹笛具有三个其独有的音色特征: (1)竹笛具有多调性的音色特征; (2)竹笛具有“贴膜变声”的音色特征; (3)竹笛具有由演奏者技巧控制的音色特征。 丰富的音色特征带给竹笛艺术表现的是其丰富的艺术特征。竹笛独有的材质与制作工艺使得竹笛在民乐与地方戏曲演奏上具有稳执牛耳的地位。丰富的调性则赋予了竹笛丰富的表现力,演奏者往往通过多个调性竹笛的适时切换,以达到乐曲感情最充分的表现,这在传统戏曲与现代民乐的演奏中屡见不鲜;与此相同的是,竹笛的“贴膜变声”音色特征也通过其可控的音色,赋予了竹笛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浅析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课题论证 1、本选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内研究动态: 赵松庭是南派竹笛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吴樟华和周立波写的文章《赵松庭笛艺研究六十年》整理了各个时期对赵松庭笛艺的研究,他们通过对各个时期对赵松庭笛艺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主要是从笛曲创作、演奏风格、笛艺教学、笛子制作等角度来对赵松庭笛艺进行探讨的,取得了丰硕而显著的成果。还有一些文章通过对赵松庭笛曲的研究来分析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1995年2月文音的《赵松龄赵松庭在<声学学报)发表论文分析同管双笛本征频率》,2002年3月耿涛的《论中国竹笛名曲(鹤鸽飞>的艺术表现特征》,2004年3月张帆的《笛曲<三五七>的娶剧音乐渊源》,2005年1月陈正声的《赵松庭制笛公式评析》,2009年缪仪琳的《赵松庭的笛乐艺术一笛乐的创作理论与教学》,还有2009年8月陈明将陆春玲先生的同名作品对比研究的:《陆春龄与赵松庭竹笛音乐风格之比较一以<鹤鸽飞>为例》,2011年2月陈晓光的《从<二凡)、<三五七>看赵松庭先生的演奏风格》,2011年4月侯升平、高春华的《同为“鹤鸽”曲境异一论<鹤鸽飞)的艺术魅力》,2013年7月黄涌国的《应用频率计算制作笛子的几个问题一纪念赵松庭先生(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发表四周年》,2014年陶冶的《赵派宗师赵松庭笛子艺术教学研究》等。 国外研究动态: 竹笛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器乐曲,民族特色鲜明,国外对本选题暂无研究。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选题依据: (1)经过高中和大学的学习,对《幽兰逢春》和《姑苏行》有一定的了解个人也很喜欢南派竹笛的风格。 (2)竹笛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几大流派,南派竹笛在竹笛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幽兰逢春》和《姑苏行》是竹笛经典曲目,在南派竹笛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意义: 通过该两首曲笛的研究归纳总结出竹笛南派的艺术特色,加深了我对南派以艺术特色的理解;有利于今后更好的演奏南派竹笛曲。 二、方案设计 1、研究的基本内容

增强文化艺术修养

增强文化艺术修养,提高教师专业技术能力 ——《岭南文化传承与文化艺术修养》培训班学习心得 从化市民乐中学黄鉴流 摘要: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更好地投身到教育教学中。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要想学生学好,必须自己先学好”教师要勤奋好学,不断增强自身文化艺术修养,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文化艺术修养教师能力 最近参加了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岭南文化传承与文化艺术修养》培训班的学习,我对文化艺术修养与专业技术能力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对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所谓艺术修养,指人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只有具有音乐听力的人,才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只有具有视觉美感受力的人,才能欣赏大自然景色之美和绘画等艺术之美。文化艺术素养对人发展的作用在我们教师有更好的体现,因为我们培养着国家未来的人才。 笔者是一名教师,下面试从教师的角度说说如何通过增强文化艺术修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在知识结构上还是在教育理念上,我们都必须有一个新的提高和飞跃,要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只有这样的理想追,我们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我们知道,文化能使人的道德更加高尚,艺术能使人的生活更加精彩。但在中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最主要的还是文化课的学习,文化课教师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自身的形象、气质和各个方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甚至 会超出所教授的课程之外。正是因此,在专业知识以外,教师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人格魅力和优良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做一名有文化艺术修养的好教师,就要有广泛的爱好。我们要对文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应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修养,并能以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受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愉悦,从而使其精神和情感得到发展。一个素质较高的教师,也往往有较好的气质,而气质又往往来源于文化艺术修养。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和学生都离不开文化艺术修养,甚至可以说,没有文化艺术修养,就没有成功的素质教育。 做一名有文化艺术修养的好教师,我们就要有自己的个性。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个性得到完美、独立的发展。一个没有个性特色的教师,可能会造成学生精神上的贫乏和无知。

大学生如何提高艺术素养

大学生如何提高艺术素养 13021032 贾健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具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和曲艺等等。 艺术修养就是指人们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进行的努力锻炼,以及经过长期实践所达到的一定艺术鉴赏水平。艺术创作是一种充实于内而成像于外的美的创造活动。 时代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是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因此,文化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们作为当代青年,提高我们自身的艺术修养是我们的义务同时也是我们的责任。 1、提高艺术修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同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心理状态、道德观、艺术趣味、审美能力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欣赏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 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水平。要想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要想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他们、欣赏他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3要提高鉴赏能力 正确引导自身的审美趣味,还需要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在欣赏方面以指导、帮助。往往专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自身的兴趣和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4深刻认识现实社会生活 艺术具有认识价值。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能成功地再现生活。提高艺术修养,有助于全面的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5增加生活情趣 我们可以报名艺术团或者是艺术课,更多的接触和了解艺术的内涵还能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注意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够和群体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吸收人类文化的一切精华,吸取一切进步的思想营养。 6、培养道德情操 艺术具有道德的价值。一部优秀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自己道德观念和人生选择方面的重大影响。注重艺术修养,可以通过进步的艺术形象,吸收进步的道德观念,逐步培养道德情操。

戏曲乐队的指挥《司鼓》

戏曲乐队的指挥《司鼓》 司鼓是豫剧乐队中起指挥作用的主导乐器。过去传统戏曲乐队没有设专业指挥,那么掌握鼓板的人就必是乐队的 指挥。司鼓有一人承担,他不但需要具备相当水平的鼓板演奏技艺,同时他还必须熟悉所指挥的剧目,包括剧本结构、台词、唱腔、身段、表演以及以上、下场的情绪气氛等,因为在豫剧中锣鼓是贯串全剧的,每节表演环节都离不开它,如果司鼓对全剧没有特别细致地了解,就无法下手指挥。笔者从事司鼓专业已近30多个年头,不仅担当演奏了大量的传统古典剧目,也在多出现代戏中担任司鼓,多年艺术实践的磨练,使我对豫剧司鼓艺术有了一些实浅的体会。 司鼓是豫剧伴奏的核心,又是文武场面的主帅,这足以证明它在豫剧舞台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鼓师,不仅要懂得各种唱腔板式,和锣鼓点,而且要有较高的演奏水平和艺术修养。还要理解演员在舞台上的内心世界,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素质和技能。 一、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基本功训练 司鼓的指挥手段分为两大系统,即单键和双键指挥,(单键左手跨板右手拿鼓键、双键是双手拿鼓键)每个系统都有其完

善的技能和套路,对这种技能和套路一般称为“鼓套子”,“鼓套子”即鼓师为衬托各种唱腔过门和锣鼓点,以檀板和鼓键按上述两种技能和套路来打,在单皮鼓上演奏出它的各种鼓板套点,它与唱腔锣鼓和身段鼓相互配合,为旋律支撑节奏,这些演奏技术、技巧是随着戏曲音乐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常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中,要将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研究透,掌握好。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曲调熟,节奏准是完成演奏的基础。一个鼓师,即能把演员打“活”,也能把演员打“死”。程式是死的,处理手法是活的,伴奏中一定要做到,打文戏稳而不温,舒展细腻;打武戏暴躁能稳,洒脱明快,在掌握速度节奏上准确严谨稳健鲜明。而绝不只是把握好手上的一对鼓键就行了。 娴熟的技法是演奏者音乐表现的基础,而卓越的鼓艺表现是学习技法的最终目的。无论是在学校学习期间,或是走上工作岗位,时时要把掌握住技与艺的辩证关系。要在练功中琢磨音乐表现和分析演员在舞台上的人物表现,在表现时重技法,重配合的处理,达到技与艺领与配的完美结合。当你在练鼓点时,要投入其中,要琢磨它的节奏特征和表性。在艺术表现时,要重视技术的精度,使自己达到技精艺术深的境地,心与手高度一致。司鼓要达到艺术表现的最高层次,必须从练功做起,要把锣鼓组合当音乐作品来练。如同锣鼓组合,奏出它的音色、音质、力度、速度在唱腔锣鼓方面要奏出不同情致;

浅析竹笛演奏中的吐音技巧

浅析竹笛演奏中的吐音技巧 (2010-12-26 09:18:15) 转载 标签: 文化 绪论 笛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管乐器之一,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但有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演奏的技术、技巧上也有着深奥的学问和发挥余地。随着笛子的日益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技巧,而这些技巧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都在乐曲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这里主要探讨一下吐音。 竹笛那明亮清脆、高亢流畅、婉转动听的音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与其演奏中的各种技巧的运用是分不开的。在笛子的众多技巧中吐音是尤其重要的演奏技巧。民间有“吹萧吐笛”的说法,这充分证明了吐音的重要性。 笛子吐音的发展主要是在建国后,越来越多的笛子学习者运用吐音,并且运用到独奏艺术中来。随着吐音技术的发展,很多演奏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逐渐分为南派的软吐和北派的硬吐。山东老艺人赵玉仁先生是碎吐的创造者。后来山东笛派的代表人曲祥先生对吐音技巧的运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他结合南北两方面的特点,把吐音灵巧的演奏推上更高境界。曲祥先生被誉为“吐音之王”。不管在速度,力度,清晰度,还是在灵巧度上都堪称一流。系统全面的吐音技术是他的吐音上最大的特点。曲祥先生将吐音南北融合,中西合璧,借鉴长笛的吐音进一步诠释了三吐的科学理论。后来又把笛子的吐音分为以下几类:单吐,双吐,三吐,碎吐,循环气双吐等。 吐音是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是在长音中用“TK”将气断开,使其更有跳跃性,为连续吐音。舌,气并用的吐音为顿音,也叫顿吐。用符号“▼”表示。吐音的种类有很多,一般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吐音分为舌起音、长吐舌、短吐舌等几大类,它的出现使曲子变的特别清晰,犹如形容琵琶里面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是一样的,它还好像弦乐器演奏时弓的作用一样, 长音类似长弓,单吐类似顿弓,双吐类似跳弓,三吐类似又顿又跳的弓,轻吐类似将音乐分开的弓,花舌类似碎弓[1],可见,在笛子的演奏中,吐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乐曲的表达也息息相关,我们要把它当成重点来加强训练。 在我们了解了吐音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作用后,下面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吐音的种类以及怎样才能掌握好这一技巧: 一吐音的种类 (一)舌起音 舌起音,又叫软吐,是单吐音的一种,但舌起音却不同于其它种类的吐音,所以单独给它归一类。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听起来曲子干净利落,它常用于大连线和小连线较多的地方,运用舌起音增加了曲子的连贯程度而又不失清晰。例如: 《姑苏行》这首曲子,大量运用了舌起音使曲子听起来清晰、流畅、连贯。这一段尾声巧妙的运用了舌起音表达了游人沉醉于美丽的景色之中流连忘返的思想感情。 舌起音的作用就在于使乐曲的音与音之间听起来连贯、流畅,在演奏时一定要把握好,看清连线,把每个音都吐清楚了,着重练习,以便更好的运用到乐曲当中。 (二)长吐舌 舌头堵住吹口时间短,离开吹口时间长的就是长吐舌。

文化艺术修养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文化艺术修养与人的全面发展 摘要:时代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是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因此,文化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艺术修养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也将越来越高。而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今天,我们也在不断反思:我们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来应对未来? 在国际和企业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无疑人才是其竞争的焦点。而人才竞争的焦点则是素质和能力。多年来,社会对于各类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各用人部门的反映具有高度一致性,即无论什么岗位,无论职位高低,都需要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而后者显然已成为公民从业上岗的普遍性要求。事实说明,“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等要求,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条件。那种有知识、缺文明,有学问、缺教养,有理论、缺实践的人,显然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欢迎。因此,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1.时代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所应该具有的素质全面提高与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育人就要使之得到全面发展。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应该互相支持、协调发展。学校不能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忽视美育和体育。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动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认为,“21世纪不仅要求年轻一代要有广阔的胸怀,知天下事,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方面都要有较高的素质。”并且认为,21世纪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可是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相对滞后,导致培养的大量专业人才往往只熟悉本专业的知识,对相关专业的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到超越专业知识的更为广泛的文化艺术修养了。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以知识创新为特点,要求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这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半个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日益呈现出交叉综合的发展趋势,各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现代高科技总是与现代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现代高层次人才如果只拥有比较狭窄的先进专业知识,那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的。不知道往日那些高唱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工科

浅谈“江南笛王”赵松庭的笛曲艺术特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江南笛王”赵松庭的 笛曲艺术特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院别: 系别: 专业: 年级: 学号: 完成日期

论文题目浅谈“江南笛王”赵松庭的曲笛艺术特色 论文摘要:赵松庭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笛子演奏家和教育家,从事笛子艺术工作六十年来,被公认为中国笛坛宗师,浙(赵)派 笛子艺术的创始人,誉为“江南笛王”。他将婺剧唢呐惯用的 循环换气法转换到笛子演奏上,丰富了竹笛演奏的表现力,形 成了刚柔并进的独特风格。本文主要研究了赵松庭的竹笛艺术 特色,从赵松庭的人物生平出发,分析赵松庭关于创作及改编 曲的艺术特征,以及如何将戏剧元素融入其中。并从赵松庭独 创的循环换气法分析它的戏曲元素以及熟练地演奏技巧,包括 花舌,加花手法等。最后分析了赵松庭如何将南北派结合,使 之“柔中带刚,刚柔并济”。 关键词:赵松庭江南笛王循环换气笛乐艺术

目录 第一章江南笛王赵松庭 (1) 第一节赵松庭人物生平 (1) 第二节“江南笛王”名字的由来 (2) 第二章创作及改变曲的艺术特征 (3) 第一节优美的戏曲元素 (3) 第三章熟练地演奏技巧 (5) 第一节独创的循环换气 (5) 第四章南北派的结合 (6)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前言 赵松庭是中国当代笛乐发展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艺术家,创作了大量风格浓郁的笛乐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有的加入了地方的戏曲音乐元素,有的综合了南北的创作技巧,每一首作品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受到许多观众以及专业人士喜爱与接受。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赵松庭人物生平以及竹笛艺术演奏技法有着全面的了解。并且对赵松庭先生音乐的艺术特征、演奏技巧、以及风格方面有着更深刻的掌握,并且了解赵松庭先生对竹笛艺术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已及对后世的借鉴作用。 第一章江南笛王赵松庭 第一节赵松庭人物生平 赵松庭,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浙江东阳人。九岁学吹竹笛。上海法学院毕业。曾任东阳中学、缙云师范学校音乐教师。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二十一军文工团团员,浙江省歌舞团演奏员,浙江省艺术学校教员、艺术指导。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赵松庭揉合了南派笛子和北派笛子的吹奏技巧,并借鉴长笛的技巧而创出刚柔并济的浙派笛子。并将唢呐的循环换气法应用到笛子上。创作笛子独奏曲《早晨》、《三五七》、《婺江风光》等。著有《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温度与乐器间准问题》等。 赵松庭17岁拜地方艺人叶小苟为师,学吹许多民间戏曲曲调。初中毕业后,他考入锦堂师范。1949年,赵松庭考入部队文工团,随后参加抗美援朝。1956年,赵松庭进入浙江省民间歌舞团,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并应邀到上海音乐学院教课。他创作改编了《早晨》、《三五七》等数十首笛子曲,录制了《早晨》、《和平鸽》、《牧羊歌》等唱片,出版了《赵松庭的笛子》一书。同年,周恩来总理还曾经邀请赵松庭和马连良、周小燕、黄虹、傅聪等几位文艺界知名人士到他家作客。席间,赵松庭为总理演奏《早晨》,他以极长的气息与快速指法相结合的技法,塑造出腾空飞翔、流利华彩的音乐形象,总理指名要他参加中国青年艺术家代表团去访问西欧。 1957年,赵松庭被选送到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赵松庭每天坚持练

戏曲司鼓的实践与创新

戏曲司鼓的实践与创新 发表时间:2019-09-17T16:46:57.82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袁飞翔李德营高卫国[导读] 本文从司鼓演奏者角度进行分析,探索戏曲司鼓的实践与创新方法。 太康道情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河南周口 461400 摘要: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唤起了我们对于民族艺术瑰宝的渴望。戏曲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戏曲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司鼓的身影随处可见。司鼓又被成为鼓师、鼓手,在戏曲表演中有着提升戏曲感染力的作用。对于司鼓演奏者个人,如何提高自身技艺水平,是当下的研究重点。本文从司鼓演奏者角度进行分析,探索戏曲司鼓的实践与创新方法。关键词:戏曲;司鼓;实践;创新研究 随着戏曲艺术的不断发展,司鼓也在不断的完善。实践出真知,每一场的戏曲演出对于司鼓演奏者都是宝贵的经验。对于司鼓演奏者,能够从众多演出经历中总结出个人演奏技艺与水平的提高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独特作用,实现戏曲司鼓演奏的实践与创新必不可少,具体来看,以下几方面的个人修养是不可或缺的。 一、稳扎稳打,爱岗敬业 态度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作效果的好与坏。作为戏曲艺术中有着独特作用的司鼓,秉持着爱岗敬业的态度,实现个人演奏技艺稳扎稳打的进步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点进行努力:首先是要端正态度,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一行业,从心底认可自己司鼓的身份。以充分的热情、十足的信心和强大的信念从事司鼓演奏工作,不然的话,即使是身处总指挥的高位,却也是难有进步。 其次是要稳扎稳打,坚持实践锻炼,刻苦钻研。作为一名优秀的司鼓演奏者,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而高超的演奏技巧离不开平日里的实践积累与坚持。一名合格的司鼓演奏者,需要灵活机动,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同肢体协调。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的司鼓演奏者是十分难得的,需要秉持着精益求精与吃苦耐劳的进取精神,才能够在事件中有所收获。时代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既需要司鼓人员能够在戏曲演出时间中积累经验,查找自身不足之处,练习司鼓基本功,提高司鼓技艺与水平,又要求司鼓人员能够在演出实践中博采众长,吸取借鉴其他的演奏技巧,以便能够对演出的推进更加熟练。 再者需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与工作热情。在戏曲演出中,观众不仅是看演出者的表演技艺,对于任何一个演出者的精神面貌也是极为关注的。一个精神饱满、热情洋溢的司鼓与敷衍了事、情绪低迷的司鼓给人的感觉是天差地别的,一个热情高涨的司鼓能够带领观众更好地感受戏曲演出的魅力,能够为正常演出锦上添花,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观看体验。 二、注重实践,勇于创新 从本质上来看,司鼓是属于戏曲中的一种打击乐。整个戏曲表演过程的流畅性离不开优秀的司鼓,一名优秀的司鼓在整个表演中能够结合锣经的变化引导整个乐队的演奏走向高潮,有助于带动表演者进入情绪,使戏曲演奏的转场更加流畅自然【1】。一名优秀的司鼓必定是基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方法技巧,创新表现手法。 一方面,踏实的实践才能够为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戏曲司鼓若要实现良好的创新,必定应是基于坚持不懈的实践基础之上,需要注重对于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在表演实践中感悟戏曲的独特魅力与表现手法,继承和发扬戏曲艺术与精神,如此这般,戏曲司鼓才能实现在传统演奏技巧与演奏风格上的创新发展【2】。另一方面,戏曲司鼓的创新发展也有助于实践的更好开展。创新是基于传统之上,结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创新,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发展,创新后的戏曲司鼓能够使戏曲表演更加完善,满足当下人们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迎合人们的喜好,使戏曲这门传统艺术更好地得以传承。 三、德艺双馨,开拓进取 司鼓在戏曲中独特作用及地位就决定着每一位司鼓演奏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及艺术修养。这就对每一位司鼓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的表演实践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与艺术修养,积极进取,虚心好学,抱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戏曲司鼓这门工作中。每一位司鼓演奏者需要有对艺术的热爱之情,在戏曲司鼓实践中不但磨炼个人意志,提升个人艺术修养与个人品德【3】。在实践中戒骄戒躁,虚心学习司鼓技巧,加强与他人之间的团队合作,积极投入,踏实的工作,使戏曲艺术的表演能够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实现自身司鼓艺术技巧与个人道德品质的双重提高,做到真正的德艺双馨,进而有力量开拓进取,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司鼓工作需要在戏曲实践中不断进行经验积累与总结,积极主动的传承和发扬戏曲艺术。在实际的戏曲演出中积累表演经验,提高个人司鼓伴奏水平,进行戏曲文化的传承,在传承中实现稳健的发展,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使司鼓演奏能够在继承中实现创新发展。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对于戏曲中司鼓的实践与创新研究,实现戏曲司鼓的更好更稳发展。参考文献: [1]辛志刚.戏曲司鼓的实践与创新[J].艺术评鉴,2018,(2):70-71,77. [2]李轩安.司鼓在戏曲中的重要性分析[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5):87. [3]王治.谈戏曲司鼓的必要技能[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9):137.

高一音乐 竹笛艺术教学设计

竹笛艺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对中国笛子的结构与分类有简单认识。 2.能力目标:能辨别不同派别风格的竹笛作品,能归纳总结中国南北两派笛子的风格特点,并随乐哼唱并记住部分乐曲片段。 3.情感目标:对部分经典竹笛作品及竹笛名家有所了解,对中国竹笛艺术有较高层次的认识,扩大音乐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元审美意识。 设计思路: 传统的器乐欣赏课,几乎都是以对某个器乐作品的分析来设计课堂教学。做为尝试,本课拟从竹笛本身独特的表现魅力及其相关文化结合部分乐曲来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秋湖月夜》、《扬鞭催马运粮忙》、《云雀》3首音乐片段。提问:3段音乐分别是由哪几种类型的笛子演奏的?(第一首为曲笛,第二首梆笛,第三首为口笛。) 2.师小结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用音乐直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问题较简单,基本都能回答,但对于竹笛种类和形制不一定能回答。旨在引出课题。) 二、竹笛的结构与形制 1.课件展示竹笛的种类、结构以及竹笛的定调。(展示曲笛和梆笛给观众,加深印象。) 2.介绍笛子分类:笛子一般分曲笛和梆笛。曲笛音色淳厚、柔和饱满。梆笛高亢明亮、辽阔清脆。演奏风格分南派和北派。一般情况下,南派笛子使用曲笛,北派笛子使用梆笛。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及老师的介绍,使听众加深对竹笛这门乐器的认识,以及对竹笛演奏风格有一个初步了解。) 三、南派曲笛艺术欣赏 作为一首竹笛作品,其演奏技巧与乐器形制直接构成或影响创造音乐形象时的诸多特殊性。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南派作品《秋湖月夜》的音乐片段,演奏所使用的是曲笛。 南派曲笛常用技巧及符号:指颤音:“tr或tr~~~~~”;气震音:“” 2.介绍曲笛演奏南派作品时所注意的风格特点。 曲笛演奏南派作品,一般抒情秀丽、内在含蓄,精雕细刻,讲究意境韵味,需心静来欣赏。演奏的技巧不是很多,以打音、叠音见长,以及平稳的气震音与指颤音。(老师示范演奏打音、叠音,气震音、指颤音。) (设计意图:使其对竹笛的一些表现手法有所了解,为下一步欣赏音乐打基础。) 3.欣赏音频《秋湖月夜》片段。 根据老师示范演奏的各种演奏技巧,学会听赏音乐中竹笛的表现特点,并作出标记。 4.欣赏《秋湖月夜》视频片段。 5.小结南派笛子艺术的特点:抒情、细腻、空灵、秀气,渗透了江南秀丽山川的意蕴。作品一般从其内涵出发,以高雅的笔调去深化主题的意境。 (设计意图:用此种方法,可以集中听众的注意力,帮助听众更好的感触曲笛作品的意境。) 四、北派梆笛艺术欣赏 1.介绍演奏北派笛子作品所使用的梆笛及其表现特点。 漫漫严寒,寂寥关外,受其地理位置、生存环境的影响,北方音乐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北派笛与南派适于墨客雅仕精致意境相反,多以歌唱草原、赞美骏马、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为其主要内容。豪放粗犷等等这一系列因素,使得北派竹笛艺术在技巧的表现上要远胜于南派笛。 2.重点讲述北派梆笛是如何用它独有的魅力来表现作品及其人们思想感情的。(颤音、历音、剁音、花舌、吐音、滑音等等将竹笛的表现艺术发挥得淋漓精致。)

浅谈现代视野中的竹笛艺术教学

浅谈现代视野中的竹笛艺术教学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不断深化和民族音乐的迅猛发展,古老的中国竹笛也像琵琶二胡一样,经历着一个由民间形态向专业形态转变的历史性过程。无论是老一辈演奏家,还是近年来新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奏家,都从各自的角度为创建和发展新时代的笛乐艺术做出了贡献,使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一切,无一不是以民间式的师徒传承或学院式的综合教学作为基础的。如果不满足于现在已取得的成果,而是着眼未来,就不难发现,在目前的竹笛教学中,尚存在不少有待于解决的重要课题,亟需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只有教学方向正确了,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竹笛的效率。 一、民间熏陶,口传心授 民间音乐源于民间、源于生活,以民间熏陶、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播,竹笛也是如此。像老一辈演奏家冯子存、赵松庭、陆春龄等,大多出身贫寒,长期生活在民间,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同时,由于艺人的传授和自己的苦心摸索,使他们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例如:冯子存先生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了自己热情奔放并富有浓郁的北方乡土气息的流派风格。又如:赵松庭先生在演奏风格上吸取民间曲牌,逐渐形成了委婉细腻并具有江南特色的流派风格。 二、模仿教学要与系统训练相结合 笛子教学大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主课教师由民间艺人担任,以模仿教学、口传心授的方式,把自己掌握的独特风格、韵味传授给学生。第二种:笛子教学突破了单纯的模仿和口传心授的方式,各院校的笛子教师分别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风格,编写了不同的训练教材。新编的教材大都包括两个部分:1、经过整理将各地不同流派的乐曲汇集在一起,使学生能掌握到多种风格,这就不可能局限在简单的模仿教学了。2、根据学生程度的高低不同,编写不同程度的练习曲。这种做法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学生在气、指、舌三方面掌握良好的方法,然后进行节奏、音符、音准、音色的规范化训练,同时根据学生掌握吹奏技术的程度,布置相应的演奏曲目。 三、建立新的“技巧规范化与风格多样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在充分肯定数十年来我国竹笛教学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不能不看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中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十年来创作手法与风格的大幅度突破,特别是被誉为“新潮音乐”作品的出现和广为传播,对笛子的演奏技巧和表演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而促成了笛子演奏艺术的重大变革。现就技巧规范化训练与风格多样化训练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1.技巧规范化训练

艺术修养演讲稿

艺术修养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流行音乐。 首先我们先看看什么叫流行音乐,通常的说法,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其实这种说法不太正确,因为像《大中国》、《歌唱祖国》这些歌曲,也是广泛传唱的,但是他们不属于流行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 流行的音乐的风格有很多,比如:流行乐、爵士乐、乡村音乐、Rap(说唱)、摇滚乐、拉丁音乐等。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几大音乐风格。 第一个是说唱:说唱原是黑人俚语,相当于说话或交谈的意思。作为一种流行音乐形式,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纽约贫困黑人聚居区,主要特点是以机械的节奏为背景,快速念诵一连串押韵的词句。代表

人物Jay-Z 、周杰伦来我们欣赏一下。 第二就是我们大部分喜欢的摇滚乐:早期摇滚的音乐来源非常广泛,主要的包括布鲁斯、R&B、和乡村音乐,其它还有福音音乐、传统的流行乐、爵士、以及民间音乐。所有的这些影响加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简单的以布鲁斯为基础的歌曲结构,它是快速的、适于跳舞的、而且容易让人记住的。代表人物:迈克尔杰克逊、Beyond。 同学们可能注意到了我的第一张幻灯片的背景是迈克尔杰克逊,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用他当背景。其实我感觉,他是我们最值得尊敬的歌手。他的事迹在这里我不多说了,但是请大家记住,他是真正的音乐之王。下面请大家欣赏他的一首音乐。进而也结束我的演讲。

关于艺术修养

关于艺术修养 什么是艺术家呢? 艺术家都是一些有着独特禀赋和个性,有修养的人。比方说,勃拉姆斯在李斯特演奏时竟然睡着了,而布鲁克约的狗被训练的对着瓦格纳的音乐嚎叫,威尔第讨厌街头管风琴演奏他的歌剧咏叹调而一气之下租下所有街上管风琴锁起来,还有齐白石的吝啬,梵高的神经质等等,都说明不能完全从凡人角度去理解一个艺术家,所谓艺术家就是指融集深刻艺术思想,饱满情怀鲜活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经典艺术作品于一体的人,简单的讲,艺术家就是指从事艺术创造或表演活动而有一定成就一定修养的人。 艺术修养的主题是人,没有这个主体,艺术活动便无法存在。艺术修养从根本上说是艺术家从特定的精神,审美和文化角度对世界的理解,思考和创造性的品质,苏珊·朗格认为:艺术结构与生命结构具有相似之处,这使得艺术品成为一种生命形式。他说:“真正能够使我们直接感受到人类生命的方式便是艺术方式。” 修养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首先要多读、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只有在博览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辨别真伪优劣,培养出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存在有机的联系,对各种艺术形式培养起一定的兴趣,会有助于艺术修养的提高。各种艺术流派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广泛通晓各种艺术流派,才可能有比较有鉴别,才可能采各家之精华,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提高艺术修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同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如心理状态、道德观、艺术趣味、审美能力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欣赏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水平。要想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要想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他们、欣赏他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要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引导自身的审美趣味,还需要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在欣赏方面以指导、帮助。往往专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自身的兴趣和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深刻认识现实社会生活。艺术具有认识价值。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能成功地再现生活。提高艺术修养,有助于全面的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增加生活情趣,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注意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够和群体融合在一起。 修养艺术意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艺术意识与形象思维有密切关系,而形象思维在人的身心整体修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形象思维具有很强的整体性质,对人的精气神的影响比较明显。艺术型的人往往善于运用形象思维调动人体的内在能量,来实现某一人体的整体功能。其次,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的身心整体的内在和谐、内在愉悦和幸福享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荀子·致仕》有“美意延年”之说。不仅如此,对艺术美体会较多者,往往易于体会休养身心过程中的内在变化和愉悦心情。我们应该修养艺术意识,提高艺术意识修养水平。这要求我们提高欣赏艺术美的能力,使自己生活愉快美满;提高创造艺术美的能力,使自己生活艺术化。诚然,艺术意识修养水平与每个人的生活

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指挥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310432956.html, 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指挥作用 作者:辛志刚 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09期 【摘要】司鼓在戏曲表演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角色,同时还具有多重身份,它不仅是演 奏者,也是指挥者,可以说,它掌握着整个戏曲板式变化。时代在不断发展,和声与复调也在发生变化,所以戏曲演奏对司鼓指挥作用要求会越来越高,它可以掌握整个乐队的节奏,将整首戏曲带入高潮。 【关键词】司鼓;戏曲;表演;指挥;作用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9-0046-01 司鼓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鼓师”。在一场较为正式戏曲艺术表演中,司鼓发挥主要作用是“三分鼓板、七分指挥”,也正因为如此,司鼓不仅把握着整场表演节奏,同时司鼓情况好坏对表演效果也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司鼓需要协调好乐队内部乐器配合,并且需要以音乐形式诠释好戏曲中人物特点,让演员充分展现出戏曲独特魅力。 一、司鼓在戏曲表演指挥作用中修养前提 司鼓是整场表演掌控者,身为乐队核心,它控制着演出节奏与进程,同时为了使演出效果更加突出,司鼓者需要拥有娴熟技法,较高艺术水准,只有这样,他才能把握好戏内戏外节奏。戏外节奏指唱腔、旁白以及节奏快慢等,而戏内节奏是指剧目主体与风格、戏曲中段与段衔接等。一般来说,戏曲内部节奏较难掌控,所以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来带动全场。对乐队指挥方式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声响的鼓点指挥,一种是无声响手势指挥,将这些融入到戏曲演奏当中,可以使乐队指挥更加完善。鼓点指挥固然重要,然而手势指挥同样是戏曲表演指挥艺术,它要求司鼓者严格要求自身,不能出一丝一毫差错,并且要求司鼓者形态优美、指挥手势简单明了。 二、司鼓的角色 司鼓是通过两根鼓楗敲打单皮鼓发出声音,或者司鼓者一手拿着板,一手拿着鼓楗子来进行表演。司鼓者需要担负起指挥全队职责,他需要通过合格规范动作与专业指挥方式把握整场演出节奏。在演奏过程中,演员表演与唱腔应该跟随着鼓点节奏发生变化,这样有利于舞台效果表现。在演奏过场音乐和主题音乐时,司鼓需要协调各个乐器,有节奏带动整个乐队,让乐队变成一个整体。 一般在演奏戏曲时,关键步骤在于人物第一次出场。每当一个新鲜人物出场时,需要锣鼓来创造气氛。在这种情况下会采取“缓锣”方式表示即将有一位新人物出场。比如在戏曲《铡美案》中,包公出场时配有起腔锣圆场锣鼓,通过“缓锣”方式来突出包公人物在剧中重要性。在

竹笛艺术鉴赏

《喜相逢》赏析 动机机械1402 辅宏伟3140408060 竹笛,我国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龙吟,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这学期选修课我很荣幸的选修到了竹笛鉴赏这门课,通过十个星期的学习,我了解了俞顺发,赵松庭等竹笛大家的人物生平,对于他们热爱艺术,投生艺术,对于竹笛的痴迷所深深感动,为他们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同时也欣赏到了如《姑苏行》《春到湘江》这类名曲,每当我听到这些竹笛曲,我都陶醉其中,仿佛自己在和吹曲者进行心灵的交流,自己已经完全融入竹笛的世界当中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喜相逢》这首由山西梆子戏所改编的竹笛曲,由冯子存老先生演奏,他那嘹亮的音色、动听的旋律、丰富而纯熟的演奏技巧塑造了鲜明、朴实的音乐形象。在当时轰动了北京及各大街小巷,并很快流传到了全国各地,把笛子演奏以独奏的形式首次搬上了舞台,完成了笛子从伴奏到独奏的历史转变。 此曲原为一首内蒙民间乐曲,后传入张家口北部地区,融合了山西梆子和二人台风格,后由冯子存先生改编而成。其改编重点在于加入了诸多民间传统竹笛演奏技巧,如“滑音”、“花舌音”、“顿音”、“历音”等,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乐曲表现出亲人依依惜别后又相逢时的喜悦心情,可从中感受到想吐亲人间那种浓烈朴实的形象以及重逢后感人至深的热闹场面。 《喜相逢》共四段,此曲用到了民间器乐曲中常见的变奏曲式,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整个乐曲分四段(A,A1,A2,A3)。A段由两个主题(a,b)构成,a的素材富于诉说性,亲切委婉;b的素材与a构成对比,节奏鲜明,在a和b的素材中,音乐的发展手法多用变化重复。曲首采用散拍作为开始,前六小节速度很慢,节奏较自由,流畅舒展,优美如歌。在曲首还加入了夸张的滑音技巧,表现亲人之间告别难舍难分的情绪,可以想象出乡亲们握手依依惜别的那种朴实之情。而极慢的速度展开的旋律,表现出来了亲人之间互相诉说,亲切委婉。尤其在第一段中第一、第六、第十小节的由“dol”到“la”的大幅度滑音加入了较大幅度的腹震音,体现了亲人理别时难舍难分而略带梗咽的激动之情。在第十九,二十小节里,两个加花色的低音“xi”,而且用无限延长的标记出现,更加生动的描绘了亲人之间久久舍不得离去的场景。 紧接着的第一次变奏是乐曲的第二段,乐曲的速度由原较慢的速度加快到中板的速度,速度加快,加之轻快活泼的节奏,表现了久别重逢时的喜悦心情。这个时候乐曲曲调优美逐渐发展到热烈而欢快,为后面的乐曲发展作出铺垫。 在第二次变奏,速度再一次提升,到了每分钟一百七十六拍这一很快的速度。乐曲的第二次变奏中,在第63小节出现了雀跃的节奏型。在第66小节出现代表情感欢快的三吐。这一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