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 色谱 HPLC 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图 液相分析 检测

对乙酰氨基酚 色谱 HPLC 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图 液相分析 检测
对乙酰氨基酚 色谱 HPLC 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图 液相分析 检测

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

色谱柱:Ultimate?XB-C18,4.6×250mm,5μm;(月旭科技提供)检测波长:257nm;

流动相:0.05M 醋酸铵:甲醇=85:15;

温度:30 度;

流速:1.0ml/min;

进样量:10μL

系统适应性:

1、对氨基酚

2、对乙酰氨基酚

对氨基标准:

色谱柱:Ultimate?XB-C8,4.6×250mm,5μm;(月旭科技提供)

检测波长:245nm;

流动相:(8.95g 磷酸氢二钠、3.9g 磷酸二氢钠、12mL10%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加水1000mL):甲醇=60:40;

温度:40 度;

流速:1.0ml/min;

进样量:20μL。

1、对氨基酚

2、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有关物质供试品:

对氯苯乙酰胺

系统适应性:1

1、对乙酰氨基酚

2、对氯苯乙酰胺

2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液相色谱的发展历史及最新进展 2 学习液相色谱的基本构造及原理 3 掌握液相色谱的操作方法和分析方法,能够通过HPLC分离测定来对目标化合物的分析鉴定。 二、实验原理 液相色谱法采用液体作为流动相,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吸附或分配系数的微小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当两相做相对移动时,被测物质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质量交换,使溶质间微小的性质差异产生放大的效果,达到分离分析和测定的目的。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分离不可挥发而具有一定溶解性的物质或受热后不稳定的物质,这类物质在已知化合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也确定了液相色谱在应用领域中的地位。 高效液相色谱可分析低分子量、低沸点的有机化合物,更多适用于分析中、高分子量、高沸点及热稳定性差的有机化合物。80%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目前以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工业、环境检测、石油化工等行业。 三、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类 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空间排阻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亲和色谱法、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四、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构造 高效液相色谱至少包括输液系统、进样器、分离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几部分。 1 输液系统: 包括贮液及脱气装置、高压输液泵和梯度洗脱装置。贮液装置用于存贮足够量、符合HPLC要求的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颗粒比较小,通过柱子的流动相受到的流动阻力很大,因此需要高压泵输送流动相。 2 进样系统: 将待测的样品引入到色谱柱的装置。液相色谱进样装置需要满足重复性好、死体积小、保证柱中心进样、进样时引起的流量波动小、便于实现自动化等多项要求。进样系统包括取样、进样两项功能。 3 分离柱: 色谱柱是色谱仪的心脏、柱效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是对色谱柱的一般要求。商品化的HPLC微粒填料,如硅胶和以硅胶为基质的键合相、氧化铝、有机聚合物微球(包括离子交换树脂)等的粒度通常在3μm、5μm、7μm、以及10μm。采用的固定相粒度甚至可以达到1μm,而制备色谱所采用的固定相粒度通常大于10μm。HPLC填充柱效的理论值可以达到50000/m~160000/m理论板,一般采用100-300mm的柱长可满足大多数样品的分析的需要。由于柱效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使色谱柱达到其应有的效率。应尽量的减小系统的死体积。 4 检测系统: HPLC检测器分为通用型检测器和专用型检测器两类。通用型检测器可连续测量色谱柱流出物(包括流动相和样品组分)的全部特性变化。这类检测仪器包括示差折光检测器、介

热分析考试考试)20121210)

热分析习题 一、填空(10分,共10题,每题1分)。 1、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样品坩埚与坩埚间的温度差与温 度的关系的方法。(参比) 2、同步热分析技术可以通过一次测试分别同时提供-TG或 -TG两组信号。(DTA-TG ,DSD-TG) 3、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是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输入到物质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的关 系的方法,其纵坐标单位为。(mw或mw/mg) 4、硅酸盐类样品在进行热分析时,不能选用材质的样品坩埚。(刚玉) 5、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根据所用测量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类为热流型DSC 与 型DSC。(功率补偿) 6、与差热分析(DTA)的不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既可以用于定性分析,又可以 用于分析。(定量) 7、差热分析(DTA)需要校正,但不需要灵敏度校正。(温度) 8、TG热失重曲线的标注常常需要参照DTG曲线,DTG曲线上一个谷代表一个失重阶段, 而拐点温度显示的是最快的温度。(失重) 9、物质的膨胀系数可以分为线膨胀系数与膨胀系数。(体) 10、热膨胀系数是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它是衡量材料的好坏的一个重要指 标。(热稳定性) 二、名词解释 1.热重分析答案: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的方法。 2.差热分析答案: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的温度差与温度的关系的方法。 3.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答案: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输入到物质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的关系的方法。 4.热膨胀分析答案: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定试样尺寸变化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的方法。 三、简答题 1.DSC与DTA测定原理的不同 答案:DSC是在控制温度变化情况下,以温度(或时间)为横坐标,以样品与参比物间温差为零所需供给的热量为纵坐标所得的扫描曲线。DTA是测量T-T 的关系,而DSC是保持T = 0,测定H-T 的关系。两者最大的差别是DTA只能定性或半定量,而DSC的结果可用于定量分析。DTA在试样发生热效应时,试样的实际温度已不是程序升温时所控制的温度(如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

实验七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原理和条件设定方法。 3、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日常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借助于高压输液泵获得相对较高流速的液流以提高分离速度、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制成的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分析的一种色谱方法。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若采用非极性固定相,如十八烷基键合相,极性流动相,即构成反相色谱分离系统。反之,则称为正相色谱分离系统。反相色谱系统所使用的流动相成本较低,应用也更为广泛。 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 R= 2[t (R2)-t (R1) ] /1.7*(W 1 +W 2 ) 式中 t (R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 t (R1) 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 时间; W 1及W 2 为此相邻两峰的半峰宽。除另外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本实验对象为邻苯二甲酸酯,又称酞酸酯,缩写PAE,常被用作塑料增塑剂。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但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是一类内分泌干扰物。待测物性质见表1。 表1色谱柱测试条件 如果要检测不同条件对谱图分离的影响,可按表1配制几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在不同条件下进行HPLC分离检测。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50ul微量注射器。 2、试剂 甲醇(色谱专用),高纯水 四.实验步骤 1、色谱条件 色谱柱: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8) 柱温:室温 流动相:初始为高纯水:30%,甲醇:70% 检测器:DAD检测器; 检测波长:220nm; 进样体积:100μl定量环,实际注射每次可控制在200μl。 2、待测溶液的配制 首先用甲醇做溶剂配制储备液:邻苯二甲酸二甲酯(0.3880g/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0.2770g/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3776g/L)。然后各取1mL储备液用水和甲醇(20:80)稀释至10mL,作为待测溶液。 3、色谱测定 (1) 按操作规程开启电脑,开启脱气机、泵、检测器等的电源,启动Agilent 1100在线工作软件,设定操作条件。流量为1.000ml/min。 (2) 待仪器稳定后,开始进样。将进样阀柄置于“LOAD”位置,用微量注射器吸取混合物溶液50ul,注入仪器进样口,顺时针方向扳动进样阀至“INJECT”位置,此时显示屏显示进样标志。 (3) 记下各组分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峰面积及分离比。 (4) 实验完毕,清洗系统及色谱柱。依次用甲醇-水(60:40)、甲醇-水(70:30)……直到纯甲醇作流动相清洗,每次清洗至基线走稳,至少清洗15min。 五.实验结果

实验5 高效液相色谱应用实验

实验5高效液相色谱应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的原理。 2、掌握根据保留值,用已知纯物质对照定性的分析方法。 3、掌握用归一化法定量测定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 4、掌握用微量进样器进样的基本操作和色谱软件的一般操作。 二、方法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色谱分离技术。根据所用固定相和分离机理的不同,一般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为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等。 在分配色谱中,组分在色谱柱上的保留程度取决于它们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K: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K= ————————————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显然,K值越大,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保留时间越长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极性差值也越大。因此,出现了流动相为非极性而固定相为极性物质的正相色谱法和流动相为极性而固定相为非极性的反相色谱法。目前应用最广的固定相是通过化学反应的方法将固定液键合到硅胶表面上,即所谓的键合固定相。若将正构烷烃等非极性物质(如n-C18烷)键合到硅胶基质上,以极性溶剂(如甲醇和水)为流动相,则可分离常用的有机化合物。 三、仪器与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254nm)检测器、色谱柱C18柱(250mm×4.6mm)、注射器(25μL) 流动相甲醇+ 水(使用前应超声波脱气)、甲苯、苯甲醇、苯甲酸(均为分析纯)、未知混合样品(甲苯、苯甲醇、苯甲酸的混合溶液) 四、实验步骤 1. 以流动相为溶剂,配制甲苯、苯甲醇、苯甲酸的标准溶液,浓度均为10mg/mL。 2. 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启液相色谱仪,设定操作条件。 3. 待仪器稳定后,分别用注射器进甲苯、苯甲醇、苯甲酸溶液各5μL,进样的同时,要作好记录保留时间。 4. 进未知混合样品5μL,记下各组分色谱峰的保留时间。 5. 以标准物的保留时间为基准,给未知样品各组分定性。 6. 根据标准物的峰面积,估算未知样品中相应组分的含量。

HPLC实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HPLC的结构,了解仪器的开、关程序。 2. 了解流动相的制备和样品溶液的制备。 3. 知道仪器的运行程序和进行样品分析。 二、仪器和试剂 仪器:美国安捷伦1200型HPLC、10μL的微量注射器 试剂:磷酸乙腈溶液(PH=3)、重蒸水、邻氯苯甲酸 三、实验步骤 1.流动相的准备 流动相只有一组:PH=3的磷酸乙腈溶液,进过脱气,用蠕动泵输送。2.开机,色谱柱平衡 当1完成后,开机,待色谱柱平衡。 3.样品溶液的准备 配置好邻氯苯甲酸溶液,按要求选好滤纸的孔径大小。用低压过滤装置过滤,由于美国安捷伦1200型HPLC配有脱气装置,因此滤液无需事先脱气就可以进行分析。 4.基线的查看 由于仪器内部压力的变化可以引起基线的不断波动,因此,需等待压力稳定后,基线平稳才能进行进样。 5.样品进样分析

用10μL的微量注射器取5μL的邻氯苯甲酸,微量注射器中不能有气泡,将微量注射器的针头插入到注射的孔时,打开微量注射阀,将邻氯苯甲酸注射进去后,迅速关闭阀门,抽出针头,等待仪器的分析结果。 6.色谱柱的清洗 分析工作结束后,要清洗进样阀中的残留样品,也要用适当的液体来清洗色谱柱。 7.关机 实验完毕后,关闭仪器和电脑。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1.LC参数 2.色谱柱参数 3.四元泵状态 A:0.0%流速:1.000ml/min B:0.0%压力:91bar C:0.0% D:0.0%

5.色谱分析谱图见附页,经过注射5μL的邻氯苯甲酸,得到三组实验色谱图, 根据谱图列表数据如下: 色谱柱长(L)、理论塔板高度(H)与理论塔板数(n)三者的关系为: n = L / H 理论塔板数和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n = 16 ( t R / W b ) 2 = 5.54 ( t R / Y1/2 ) 2 则取第五组数据计算得: t R=2.437 min = 146.22s Y1/2 = 2.354(0.1375min / 4 ) = 4.855125 s n = 5.54 ( t R / Y1/2 ) 2 =5025 (块)

高效液相色谱仿真实验

高效液相色谱仿真实验 一、实验概述: 以液体做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液相色谱。人们把已经比较成熟的气相色谱理论应用于液相 色谱,使液相色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型的高压输液泵、 高效的固定相和柱填充技术、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加上计算机的应用,使得液相色谱实现了 高效率和高速度。这种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的液相色谱称为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e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 二、实验装置: Agilent(安捷伦)1100系列液相色谱系统简介: Agile nt1100 系列HPLC组件和系统,将Agile nt长期的化学分析经验与领先的计算机技术结合,把网络技术引入了实验室。从1996年以来,在全球已经安装了超过130,000台1100组件和55,000多套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成为目前单一型号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液 相色谱系统。 本仿真软件是模拟用Agile nt化学工作站的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样品分析和数据采集(色谱图)的过程。 注:本软件只是模拟分析的过程和内容,并不涉及其原理,所以实验中的参数调节对结果并 没有影响,而真实实验结果是随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实验主界面:

3 刮创制画宣 ■ I ; 1 I ■ ■ I ' rill ■■ IB III I I I 1 I 稠环芳S.VXE 回醇和醞的分折 J 监 &]窑无醉的仔高“貂 割有机绥的分离,T 胳 丈件名⑧:|稠环芳咗.孤£ 文件类型 ①:卜站仿宣实验丈祥 2.1狐) 三] 厂以貝读方式打开? 用鼠标左键点中你要做的实验,此文件名会出现在对话框的“文件名” 一栏的文本框 中,在此实验文件上面双击左键或者点击“打开”按钮打开实验文件。 三、实验操作: 第一步:选取实验 点击主菜单上的“实验选取”,会出现如下的对话框: 取消| 化学工作站界面:

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分析实验

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⑴进一步熟悉HPLC仪器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熟悉HPLC的基本操作; ⑵了解色谱定量操作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特点; ⑶学习未知样品中甲苯的定量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⑴校正因子: (1)绝对校正因子;(2)相对校正因子。 ⑵常见的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 (1)归一化法。特点:简单、方便、准确,但要求所有组分必须全部出峰。 (2)内标法。特点:使用相对校正因子定量,结果准确,但操作繁琐,由于需要增加内标物,增大分离的难度。 (3)标准曲线法(外标法)。简单、方便,由于采用绝对校正因子定量,结果受到操作技术因素以及具体色谱条件影响较大。 (4)内标标准曲线法。 三、仪器与试剂 LC-10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甲醇(色谱纯)、二次去离子水、甲苯、系列甲苯标准溶液、平头微量注射器(100 l)、待测溶液 四、LC-10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步骤 ⑴流动相的预处理 用甲醇和二次去离子水配成500 mL (V/V=90:10)的甲醇溶液,用0.45μm 有机滤膜过滤,超声波清洗器脱气10~20 min,装入流动相贮液瓶。 ⑵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 (1)依次打开高压输液泵、紫外检测器电源开关 (2)打开色谱N2000在线工作站,选择通道,建立运行方法。 (3)打开三通阀(逆时针半圈),按“Purge”排除流路中的气泡。排气完毕后,按“Stop” 键,停泵,关闭三通阀。按“Flow”设置流速1.0 mL/min,“Enter”确认。 (4)按“设定”键,检测波长254 nm。按“↓”键,输入“1”,开启氘灯。 (5)按“Run”键,启动输液泵。 (6)检查基线,零点校正,待基线稳定后,用平头微量注射器取试液20 μL,将进样阀柄置于“Load”位置时注入样品,转动阀柄至“Inject”位置,同时点击软件“采集数据”。注意!平头微量注射器用甲醇清洗3次后,再用试液清洗3次,避免气泡。 (7)待所有色谱峰流出完毕后,按“停止采集”键,保存数据并在N2000离线工作站处理数据,记录组分的峰面积。 注意!注射器进不同样品前,使用专用清洗注射器在进样阀的“Load”和“Inject”位置,用流动相清洗2~3次。 (4) 结束工作:所有样品分析完毕后,流动相继续流动10~20 min,至基线稳定。关闭检测器,按“Stop”停泵。关闭泵电源。 五、实验内容 ⑴分别采集系列甲苯溶液以及未知试样的色谱图,根据保留时间定性,确定甲苯组分峰的位置,并测定各自的峰面积。 ⑵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外标法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并计算待测溶液中甲苯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

实验1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和色谱峰的定性鉴定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操作技术; 2.学习选择气相色谱分析的最佳条件,了解气相色谱分离样品的基本原理; 3.掌握根据保留值,作已知物对照定性的分忻方法。 4.掌握归一化法测定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 二、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是对气体物质或可以在一定温度下转化为气体的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由于物质的物性不同,其试样中各组份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份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虽然载气流速相同,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时间的流动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份的色谱峰。根据出峰位置,确定组分的名称,根据峰面积确定浓度大小。 对—个混合试样成功地分离,是气相色谱法完成定性及定量分析的前提和基础。而其中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至为关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载气对柱效的影响: 载气对柱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组分在载气中的扩散系数D m(g)上,它与载气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即同一组分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中有较小的D m(g) 。根据速率方程: (1)涡流扩散项与载气流速无关; (2)当载气流速u 小时,分子扩散项对柱效的影响是主要的,因此选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如N2、Ar,可使组分的扩散系数D m(g)较小,从而减小分子扩散的影响,提高柱效; (3)当载气流速u 较大时,传质阻力项对柱效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因此选用分子量较小的气体,如 H2、He 作载气可以减小气相传质阻力,提高柱效。 2. 载气流速(u)对柱效的影响: 从速率方程可知,分子扩散项与流速成反比,传质阻力项与流速 成正比,所以要使理论塔板高度H最小,柱效最高,必有一最佳流速。 对于选定的色谱柱,在不同载气流速下测定塔板高度,作H-u 图。 由图可见,曲线上的最低点,塔板高度最小,柱效最高。该点所 对应均流速即为最佳载气流速。在实际分析中,为了缩短分析时间, 选用的载气流速稍高于最佳流速。 3. 固定液的配比又称为液担比。

实验四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体中的苯酚及α-萘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体中的苯酚和α-萘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初步学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测定水体中的苯酚及α-萘酚。 二、实验原理 1、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溶于流动相中的各待测组分经过色谱柱固定相时,由于各组分与固定相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收、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达到分离的目的,又称色层法、层析法。 2、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仪由储液器、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四个系统即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和检测系统。 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 正是根据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关系,不同的物质顺序离开色谱柱,通过检测器得到不同的峰信号,最后通过分析比对这些信号来判断待测物所含有的物质。 3、苯酚及α-萘酚的分离原理及标准溶液准备 对于一些组分比较简单的已知范围的混合物,或无已知物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保留值定性。保留值的大小取决于分配系数之比,即与组分的性质、固定液的性质及柱温有关,与固定液的用量、柱长、流速及填充情况无关。在一定操作条件下,用对照品配成不同浓度的对照液,定量进样,用峰面积或峰高对对照品的量(或浓度)做校正曲线,求回归方程,然后在相同条件下分析试样,计算含量,这种方法称为校正曲线法。通常截距近似为零,若截距较大,说明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本实验,苯酚的波长为270nm,α-萘酚的波长为295nm。使得两种物质

热分析常用方法及谱图

常用的热分析方法 l热重法(Thermogravimetry TG) l 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l 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l 热机械分析(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 TMA) l 动态热机械法(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谱图分析的一般方法 《热分析导论》刘振海主编 《分析化学手册》热分析分册 TGA DSC 分析图谱的一般方法——TGA 1. 典型图谱 分析图谱的一般方法——TGA的实测图谱

I、PVC 35.26% II、Nylon 6 25.47% III、碳黑14.69% IV、玻纤24.58% 已知样品的图谱分析 与已知样品各方面特性结合起来分析 如:无机物(黏土、矿物、配合物)、生物大分子、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等热分析谱图都有各自的特征峰。 与测试的仪器、条件和样品结合起来分析 仪器条件样品 应用与举例 TGA DSC/DTA TMA 影响测试图谱结果的因素——测试条件 TGA 升温速率 样品气氛

扫描速率 样品气氛 升温速率对TGA 曲线的影响 气氛对TGA 曲线的影响 PE TGA-7 测试条件: 扫描速率:10C/min 气氛:a. 真空 b. 空气 流量:20ml/min 样品:CaCO3(AR) 过200目筛,3-5mg 扫描速率对DSC/DTA曲线的影响气氛对DSC/DTA曲线的影响 气氛的性质

两个氧化分解峰 曲线b: 一个氧化分解峰, 和一个热裂解峰 影响测试图谱结果的因素——样品方面 TGA/DSC/DTA 样品的用量 样品的粒度与形状 样品的性质 样品用量对TGA/DSC/DTA曲线的影响 样品的粒度与形状对曲线的影响——TGA/DSC/DTA 样品的性质对曲线的影响——TGA/DSC/DTA TGA/ DSC/DTA 热分析曲线的形状随样品的比热、导热性和反应性的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同种物质,由于加工条件的不同,其热谱图也可能不同。如PET树脂,经过拉伸过的PET树脂升温结晶峰就会消失。 PET 树脂的DSC 曲线 TGA应用 成分分析 无机物、有机物、药物和高聚物的鉴别与多组分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游离水、结合水、结晶水的测定,残余溶剂或单体的测定、添加剂的测定等。 热稳定性的测定 物质的热稳定性、抗氧化性的测定,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等 居里点的测定 磁性材料居里点的测定 可用TGA测量的变化过程

实验四__高效液相色谱实验(3.7)

实验一高压液相色谱系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岛津液相色谱仪的整套装置、工作原理、工作流程;会较熟练操作和使用LC Solution工作站。 2.掌握外标法测定植物胡萝卜素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液相色谱法就是同一时刻进入色谱柱中的各组分,由于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溶解、吸附、渗透或离子交换等作用的不同,随流动相在色谱柱中运行时,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103~106次)地分配过程,使得原来分配系数具有微小差别的各组分,产生了保留能力明显差异的效果,进而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长度的色谱柱后,彼此分离开来,最后按顺序流出色谱柱而进入信号检测器,在记录仪上或色谱数据机上显示出各组分的色谱行为和谱峰数值。测定各组分在色谱图上的保留时间(或保留距离),可直接进行组分的定性;测量各峰的峰面积,即可作为定量测定的参数,采用工作曲线法(即外标法)测定相应组分的含量。 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图 高效液相色谱仪是实现液相色谱分离分析过程的装置,如上图所示。贮液器中存贮的载液(用作流动相的液体常需除气)经过过滤后由高压泵输送到色谱柱入口(当采用梯度洗脱时,一般需用双泵系统来完成输送)。样品由进样器注入载液系统,而后送到色谱柱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组分由检测器检测,输出信号供给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如果需收集馏分作进一步分析,则在色谱柱出口将样品馏分收集起来,对于非破坏型检测器,可直接收集通过检测器后的流出液。其中输液泵,色谱柱及检测器是仪器的关键部件。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1)液相色谱仪(岛津公司) 2)微量注射器、容量瓶等 2.试剂 甲醇(色谱纯)、二次蒸馏水、胡萝卜素、异丙醇、乙腈 四、实验条件 UV检测器:280nm 流动相:乙腈:醇=4:1 流速:1.0ml/min 进样量:20 μl 柱温:25 五、实验步骤 1、熟悉仪器基本构成、流动相的流路系统;熟悉仪器的基本操作 2.配制测定溶液各取200ul胡萝卜素标准溶液及样品溶液于2ml试管中混合。 3.开启电脑及色谱仪各部分,等系统稳定后准备使用。 4.用微量注射器准确抽取20.0 μL溶液,注射入进样口。注意不要将气泡抽入针筒。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以内标法确定样品的浓度。 六、思考题 1.如何快速建立未知物的液相色谱方法?一般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如何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2.哪些条件会影响浓度测定值的准确性? 3. 与气相色谱法比较,液相色谱法有那些优点?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I. 色谱柱的评价 请在实验前预习《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137-140页。 【目的】 (1)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 (2) 学习评价液相色谱反相柱的方法。 【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采用高压输液泵和小颗粒的填料,与经典的液相色谱相比,具有很高的柱效和分离能力。色谱柱是色谱仪的心脏,也是需要经常更换和选用的部件,因此,评价色谱柱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对色谱柱的评价也可以检查整个色谱仪的工作状况是否正常。 评价色谱柱的性能参数主要有: (1)柱效(理论塔板数)n 式中t r 为测试物的保留时间,W 1/2为色谱峰的半峰宽。 (2)容量因子k ’ 式中t 0为死时间,通常用已知在色谱柱上不保留的物质的出峰时间作死时间。 (3) 相对保留值(选择因子)α 式中k 1’和k 2’分别为相邻两峰的容量因子,而且规定峰1的保留时间小于峰2的。 (4) 分离度R s 式中t r1、t r2分别为相邻两峰的保留时间,W b1、W b2分别为两峰的底宽。对于高斯峰来讲,W b =1.70W 1/2。 为达到好的分离,我们希望n 、α和R s 值尽可能大。一般的分离(如α=1.2,R s =1.5),需n 达到2000。柱压一般为104 kPa 或更小一些。本实验采用多核芳烃作测试物,尿嘧啶为死时间标记物,评价反相色谱柱。 【仪器和试剂】 Waters 510高效液相色谱仪(由Waters 510高压输液泵,Rheodyne 7725i 进样器,440检测器和记录仪组成) 色谱柱:5 cm ×4.6 mm I.D., YWG-C 18H 37 (ODS),10 μm 流动相:甲醇-水(80+20) 样品I : 含尿嘧啶 (0.010 mg ·mL -1)、萘 (0.010 mg ·mL - 1)、联苯 (0.010 mg ·mL -1)、菲(0.006 mg ·mL - 1)的甲醇混合溶液; 样品I I :尿嘧啶的甲醇溶液;萘的甲醇溶液;联苯的甲醇溶液;菲的甲醇溶 液。溶液浓度约为0.01mg ·mL - 1; 【实验内容】 (1)准备流动相。将色谱纯甲醇和色谱纯水按比例配制200mL 溶液,混合 均匀并经超声波脱气后加入到仪器储液瓶中。 (2)检查电路连接和液路连接正确以后,接通高压泵、检测器和记录仪的电 源。设定操作条件为:流速1.0 mL ·min - 1,压力上限2?104 kPa (约3000 psi),检测波长254 nm (该仪器检测波长已固定),灵敏度0.2 AUFS , 记录仪走纸速度1.0 cm ·min - 1,记录灵敏度为5 mV 。开启记录仪走纸开关记录基线。并调节基线到合适位置(一般为距右10%处)。 (3)待基线平稳后(建议观察检测器的读数显示),将进样阀手柄拨到“Load ” 的位置,使用专用的液相色谱微量注射器取5μL 样品注入色谱仪进样口,然后将手柄拨到“Inject ”位置,同时按一下检测器的标记按钮,同时计时,记录色谱图。 (4)重复(3)的实验两次。 (5)用同样方法进纯样品的甲醇溶液,确定出峰顺序。 (6)根据三次实验所得结果计算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半峰宽,然后计算色谱 柱参数n 、k ’,以及相邻两峰的α、R s (7)将流速降为0,待压力降为0后关机。 思考题 1. 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如何保护色谱柱延长使用寿命? 2 2/1r )/(54.5W t n =0 0r /)('t t t k -=1 2'/'αk k =) /()(2b2b1r1r2s W W t t R +-=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环境监测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苯-甲苯混合物 专业班级:应化13 学号: 150313135 姓名:朱建南 指导教师:翟春 实验地点:敬行楼A210 实验日期: 2016年 11月 28日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HPLC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HPLC的基本操作; 2.学习苯-甲苯混合物的定性分析方法; 3.评价色谱柱柱效; 4.了解色谱定量操作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特点; 5.学习未知样品的定量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不同组分因在互不相溶的流动相与固定相中的分配比不同,当两相做相对运动时,组分在两相之间反复进行多次分配,最终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 色谱仪器的构成:包括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等 1.色谱定性分析方法 a保留时间定性 b 峰高增量定性 2.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a 归一化法,要求所有组分必须全部出峰。 b 标准曲线法(外标法)。简单、方便, 结果受到操作技术因素以及具体色谱条件影响较大。 三、仪器与试剂 LC-1602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甲醇(色谱纯) 、苯、甲苯、苯-甲苯 四、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步骤 1. 流动相的预处理 甲醇溶液,用0.45μm 有机滤膜过滤,超声波清洗器脱气10~20 min,装入流动相贮液瓶。 2. 准备苯-甲苯混合试样和苯、甲苯标样 3.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 a 依次高压输液泵和检测器电源开关; b 打开色谱工作站,在仪器控制面板中,设置波长,并开灯; c打开三通阀,在仪器控制面板中,设置流速为5ml/min, 启动高压泵,排除流路中的气泡。排气结束后,点击停止按钮,停止高压泵。 d 关闭三通阀,设置最小压力(0.1)和最大压力(20),并设置实验需要的流速 (0.5ml/min),启动高压泵。 e用平头微量注射器洗涤进样口后,取试液30 μL,将进样阀柄置于“Load”位置时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

联苯、甲苯、萘和菲以及它们混样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高效液相色谱相关仪器的操作流程。 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对已知物质进行分析 3.通过谱图分析,掌握运用谱图数据处理目标物质的方法。 一、实验原理 色谱分析是运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它是一种分离技术,主要目的是对混合物中目标产物进行分离并定量分析的一种技术。 二、实验内容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联苯、甲苯、萘和菲以及四者混合物的色谱,熟练仪器的相关操作流程,能从检测的谱图中定性的指认四者峰的归属,并能定量的描述四者混合物中各自的相对含量。 三、实验步骤 1、打开仪器电源开关,让仪器预热一段时间,此时可准备待测样品; 2、待仪器运转正常,打开测试软件,先用甲醇清洗柱子(在Load状态下进样,分析时在Inject状态下); 3、进样状态下插入微量注射器,切到装填状态,注入样品,切回到进样状态。 4、点击分析按钮,输入分析的样品名; 5、数据分析,通过软件查看积分面积。 五、实验结果

液相色谱图 (1)混样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min 0.01.0 2.0 3.0 4.0 5.0 6.0 mV(x100) Detector A:254nm 1.722/15606 3.034/1116886 3.383/709768 4.037/2542977 5.046/7069594 (2)联苯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min 0.00.51.0 1.5 2.02.5 3.03.5 4.04.5 5.05.5 6.06.5 mV(x100)Detector A:254nm 1.731 2.578 4.147 5.2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 1553607 胡艺蕾 实验时间:2017年4月1日实验温度:19.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2、对邻苯二甲酸酯进行分离和测定。 3、探究不同流动相及不同流动相比例对流速、柱压、保留时间及分离度的影响。 4、了解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实验采用的反相液固吸附色谱法,其分离机理是:当流动相通过吸附剂时,在吸附剂(固体相)表面发生了溶质分子取代吸附剂上的溶剂分子的吸附作用。固体相为非极性分子,如十八烷基键合相,流动相为极性分子。 2、组分分子与吸附剂之间作用力的强弱决定它的保留时间。溶质分子官能团的性质和分子结构的空间效应都会影响其出峰的顺序。本次实验为邻苯二甲酸酯,其分子官能团都相同,但由于DMP其官能团相邻的烷基较小,导致其保留值最小,因此出峰顺序为:DM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3、在吸附色谱中,流动相的洗脱能力与溶剂的极性有关,极性越大,洗脱强度也越大。本次实验使用的三个流动相的极性大小为:水>乙腈>甲醇。通常选择二元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 4、定量分析中,定量峰与其他峰之间的分离程度称为分离度R: 通常用塔板数n来描述色谱的柱效: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Agilent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 脱气机:真空室内半透膜管路,对流动相进行脱气 四元泵:二元泵各控制一种溶剂 可设置的流速范围:0.001–10 mL/min 0.001 mL/min步进 UV检测器:用于检测通过样品后的紫外光 类型:双光束光路设计 光源:氘灯波长范围:190 –600 nm 手动进样器:进样20μL 色谱柱:填料:十八烷(适合中性、弱酸碱) 4.6 ×100mm, 3.5μm 2、试剂 流动相:纯水、甲醇、乙腈 样品:DMP、DEP、DBP 四、实验步骤 1、开启电脑,开启脱气机、泵、检测器等的电源,启动软件。 2、预先脱气(直到导管中无气泡),设定波长:220nm。 3、设定流速、流动相比例等参数,选择合适的流动相。 4、进样阀柄置于“LOAD”,进样针用乙醇洗涤2-3次,取样,进样,将进样阀扳至“INJECT”。 5、保存并处理数据。 五、实验结果 1、样品:DMP1:20水溶液20μL 流动相的比例为:高纯水:30% 乙腈:70% 流速:1.00ml/min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硝唑的含量

实验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硝唑的含 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结构组成及功能。 2.了解反相色谱法的原理、优点和应用。 3.了解流动相的选择依据及配制方法。 4.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成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由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本实验以甲硝唑为测定对象,以反相HPLC来分离检测未知样中甲硝唑的含量。以甲硝唑标准系列溶液的色谱峰面积对其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再根据样品中甲硝唑的峰面积,由线性方程计算其浓度。 三、实验内容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1.实验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精密天平、50mL烧杯、玻璃棒、称量纸、10mL容量瓶、50mL 容量瓶、注射器、洗瓶。 2.实验材料:甲硝唑原料、蒸馏水、HCl(0.1mol/L)、乙腈、三氟乙酸、超纯水。 (二)实验内容 1、色谱操作条件的制定: 色谱柱:C18柱(250×4.6mm,5μm); 流动相:乙腈:0.02%三氟乙酸水溶液(20:80) 流速:1mL/min 检测波长:277nm 柱温:35℃ 进样量:20μL 2、标准溶液配制 精密称取在105℃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的甲硝唑对照品10mg,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0.1mol/L的HCl溶液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即得浓度为0.2mg/mL的甲硝唑标准储备液,备用。

3、标准曲线的建立 (1)精密量取甲硝唑标准储备液分别为0.3mL、0.5 mL、0.7 mL、0.9 mL、1.1 mL置于10 mL的容量瓶中,然后用0.1mol/L的HCl溶液定容至刻度,得到浓度梯度为6μg/mL、10μg/mL、14μg/mL、18μg/mL和22μg/mL的标准溶液,分别过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滤液置于1.5mL的EP管中并标号,各进样20μL检测,以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 (2)线性要求:色谱峰分离度大于1.5,浓度点n=5。用浓度c对峰面积A作线性回归处理,得一直线方程,r应大于0.999,方程的截距应近于零。 4. 样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甲硝唑原料药10mg,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0.1mol/L的HCl溶液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再从中取出0.7mL定容至10mL,即得甲硝唑样品溶液。 5.甲硝唑样品含量测定 用注射器吸取已配制好的甲硝唑样品溶液适量,过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滤液置于1.5mL的EP管中并标号,再从中吸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277nm 波长处测定溶液中甲硝唑峰面积,最后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甲硝唑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 1.标准曲线方程及绘制。 2.甲硝唑样品含量。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综合热分析

寒假—综合热分析 物质加热后发生化学的或物理的变化时,会表现出吸热、放热等能量的转变,或重量、体积等的变化,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组成和结构,加热后有特定的热效应,当物质发生相变化时,就会在特定热效应中反应出来。因此,可以用对物质加热的方法进行相分析。 热重法 材料在加热过程中脱水、氧化、蒸发、升华或燃烧等都会发生重量的变化。 调节和控制加热速度,记录材料重量变化与时间或温度的关系、重量变化的大小,称为热重分析。 热差分析 用二种物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加热,其中一种物质加热后不发生相变化,如果另一种物质加热过程也无相变化,则二种物质之问无热量差;如果其中有一种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相变化,由于吸热或放热,会产生与另一种物质的热量差,即差热。量测产生差热时的温度和差热大小,可以定性或定量分析该物质。加热时无相变化的物质称为参比样 一、脱水 以各种不同状态存在于材料中的水.在加热后失水时要吸收热量,因此不同状态的水的脱除为吸热反应。材料结构不同,水的存在形态不同,则脱水吸热的温度也不同。脱水后,材料失重二脱水温度取决于水在物质中的结合力。 二、分解 加热后,物质由一种化合物变成二种以上的化合物称为分解,破坏了原来的结构,吸收热量成为破坏动能。分解温度和吸收的热量取决于晶格结合的牢固程度。 三、结晶 物质由无定形转变为晶态,即无序→有序,内能减少,放出热量。如果结晶破坏转变为非晶态,则为吸热反应。

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 分为化学侵蚀与物理侵蚀。化学侵蚀主要是硫酸盐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膨胀破坏。物理侵蚀是指硫酸盐结晶对混凝土产生的破坏,这种破坏来自于盐结晶后体积膨胀,其本身未与水泥的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硅酸盐水泥主要水化产物有水化硅酸钙、水化硅酸钙凝胶、氢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 硫酸盐侵蚀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它是典型的膨胀性腐蚀。以硫酸钠为例,当硫酸根离子的浓度较低时,主要膨胀性产物为钙矾石当硫酸根的浓度很高时,还会生成另一种膨胀产物石膏。其反应如下: 3CaO·Al 2O 3 ·CaSO 4 ·18H 2 O+2CaSO 4 +14H 2 O → 3CaO·Al 2 O 3 ·3CaSO 4 ·32H 2 O(钙矾石) Na 2S0 4 ·10H 2 O+Ca(OH) 2 → CaSO 4 ·2H 2 O+2NaOH+8H 2 O(石膏) Biczok等认为,对硫酸钠侵蚀而言,当硫酸盐浓度比较小时(< 1000mg/L SO 4 2-)侵蚀产物以钙矾石为主,而在高浓度下(> 8000mg/L SO42-)以石膏为主,在1000 —8000mg/L SO 4 2-范围内,石膏和钙矾石都被观察到。 钙矾石(3CaO·Al 2O 3 ·3CaSO 4 ·32H 2 O)在87℃时失去6个结晶水,135℃时失去21~ 22 个结晶水,225℃时失去全部结晶水。石膏(CaSO 4·2H 2 O)在165.6℃转变为CaS04。 (1/2)H 2O,在233 . 7 ℃时转变为无水CaSO 4 ,也有文献报道是123℃和130℃。 因试验原材料、试验条件和仪器型号及参数设置等的不同,不同文献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异。 综合目前文献可知 钙钒石主要脱水温度区间是80—130℃ 石膏的主要脱水温度区间是130—150℃ 420-500℃区间的峰对应Ca(OH) 2 的分解 700-850℃区间的峰对应CaCO 3 分解 综合热分析曲线:

高效液相实验报告

篇一: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液相色谱的发展历史及最新进展2学习液相色谱的基本构造及原理 3 掌握液相色谱的操作方法和分析方法,能够通过hplc 分离测定来对目标化合物的分析鉴定。 二、实验原理 液相色谱法采用液体作为流动相,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吸附或分配系数的微小差异达到分离 的目的。当两相做相对移动时,被测物质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质量交换,使溶质间微 小的性质差异产生放大的效果,达到分离分析和测定的目的。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相比,最 大的优点是可以分离不可挥发而具有一定溶解性的物质或受热后不稳定的物质,这类物质在 已知化合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也确定了液相色谱在应用领域中的地位。 高效液相色谱可分析低分子量、低沸点的有机化合物,更多适用于分析中、高分子量、高沸 点及热稳定性差的有机化合物。 80%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目前以已经广泛应 用于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工业、环境检测、石油化工等行业。 三、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类 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空间排阻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亲和色谱法、化学键合相色 谱法 四、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构造 高效液相色谱至少包括输液系统、进样器、分离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几部分。 1 输液系统: 包括贮液及脱气装置、高压输液泵和梯度洗脱装置。贮液装置用于存贮足够量、符合hplc 要求的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颗粒比较小,通过柱子的流动相受到的流动阻力很大, 因此需要高压泵输送流动相。2进样系统: 将待测的样品引入到色谱柱的装置。液相色谱进样装置需要满足重复性好、死体积小、保证 柱中心进样、进样时引起的流量波动小、便于实现自动化等多项要求。进样系统包括取样、 进样两项功能。 3 分离柱: 色谱柱是色谱仪的心脏、柱效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是对色谱柱的一般要求。商品化的 hplc 微粒填料,如硅胶和以硅胶为基质的键合相、氧化铝、有机聚合物微球(包括离子交换 树脂)等的粒度通常在3μ m、 5μ m、7μ m、以及 10μ m。采用的固定相粒度甚至可以达到1μ m,而制备色谱所采用的固定相粒度通常大于10μ m。 hplc 填充柱效的理论值可以达到50000/m~ 160000/m 理论板,一般采用100-300mm的柱长可满足大多数样品的分析的需要。 由于柱效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使色谱柱达到其应有的效率。应尽量的减小系统的 死体积。 4 检测系统: hplc 检测器分为通用型检测器和专用型检测器两类。通用型检测器可连续测量色谱柱流出物 (包括流动相和样品组分)的全部特性变化。这类检测仪器包括示差折光检测器、介电常数检 测器、电导检测器和磁光旋转检测器。这类检测器适用范围广,但是对于流动相有响应, 受温度变化、流动相流速和组成变化的影响,检测灵敏度低,不能用于梯度洗脱的分离模式。 专用型检测器对样品中组分的某种物理或化学性质敏感,可用于测量被分离组分某类特性的 变化。这类检测器包括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质谱检测器、放射性检测器。 5 数据处理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分为数据处理系统和专用智能处理系统两类,前者可以完成一般的色谱数 据处理任务,有些软件可以实现部分仪器的控制功能。前者即一般的色谱工作站,后者通常 称之为专家系统。 五、实验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