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

1. 肾小管水样变性

低倍镜:肾小球周围肾小管,有些细胞体积大,染色淡红

高倍镜: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有些胞浆崩解脱落如管腔,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

2. 肝脂肪变性

镜下:肝小叶结构存在,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空泡的边缘清楚,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空泡部位为脂肪小滴,在制片过程中被有机溶剂溶去,故呈空泡状。

3. 肾小管玻璃样变性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

4. 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性)

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体积缩小,脾窦扩张充血,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

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

5. 脾梗死

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

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

6. 肉芽组织

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

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

7. 慢性肺淤血

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高倍镜: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

8. 慢性肝淤血

低倍镜:认出肝小叶,中央静脉,肝索,肝窦及汇管区。

高倍镜: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严重者肝小叶淤血区之间相互连接。肝小叶边缘的肝细胞可有水肿和脂肪变性。

9. 混合血栓

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

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

10. 肾贫血性梗死

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

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

11. 肺出血性梗死

镜下:梗死区肺泡轮廓可见,肺泡壁细胞坏死,结构模糊,核消失,肺泡腔内聚集大量的红细胞,靠近梗死区的细胞核密集深染,此处为未发生梗死的肺组织,局部有肉芽组织形成。

12. 会厌白喉、

低倍镜: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表面附着粉染的假膜

高倍镜:假膜由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炎细胞构成

13. 心肌脓肿

肉眼见心肌组织内圆形淡蓝色区域为脓肿。镜下见脓肿灶内心肌纤维已被破坏消失,积聚以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脓肿周围的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并有炎细胞浸润。

14.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低倍镜:阑尾各层内有弥漫的炎细胞浸润,腔内有炎性渗出及坏死脱落的粘膜上皮,浆膜面有炎性渗出物,血管扩张充血

高倍镜:各层浸润的炎细胞为中性粒细胞,浆膜面渗出物由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组成

15. 异物肉芽肿

低倍镜:主要由多核巨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成分构成,为结节状的病变

高倍镜:病变部位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散在分布较多的异物多核巨噬细胞,边缘区可见纤维组织增生

16. 纤维肉瘤

低倍镜:瘤细胞束状排列成人字形,羽毛性或鱼骨状结构,间质胶原纤维较少。分化差者,瘤细胞弥散排列,间质纤维少,血管丰富

高倍镜:分化好者,瘤细胞长梭型,核肥大,染色质较粗,可见核分裂像,细胞大小较一致;分化差者,瘤细胞呈短梭型,圆形或不规则型,有巨瘤细胞,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17. 鳞状上皮乳头瘤

低倍镜:肿瘤呈乳头状,实质为增生的鳞状上皮,间质为血管及纤维组织,有少量炎细胞浸润

高倍镜:瘤细胞分化成熟,排列近似正常鳞状上皮,可见角化,基底膜完整

18. 子宫平滑肌瘤

低倍镜:瘤组织呈圆形结节,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瘤细胞分化较好,大小形态一致,呈编织状排列。

高倍镜:瘤细胞类似正常的平滑肌细胞,核呈长杆状,两端顿圆

诊断要点:肿瘤由分化成熟的平滑肌纤维构成

19. 乳腺纤维腺瘤

低倍镜:有增生的腺管和纤维组织,有管周型,管内型和混合型

高倍镜:增生的上皮为立方或者杆状,两层,未层为肌上皮,异型性较低,内层为腺上皮

20. 食管鳞状细胞癌

低倍镜:可见癌巢,与间质分界清楚,高分化的癌巢中可见层状红染的角化珠,低分化者不可见或少见角化物质

高倍镜:高分化癌细胞体积较大,核大深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和细胞间桥,癌巢中间的角化珠内可见角化不全的蓝色细胞核碎屑。低分化的癌细胞分化差,癌巢内细胞极性,层次不明,癌细胞排列紊乱,大小不等,可见核分裂像,五角化珠与细胞间桥,间质有炎细胞浸润

21. 胃腺癌

低倍镜:分化好者,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排列不规则,多层排列。分化差者,癌细胞形成癌巢,与间质分界清楚,癌细胞突破粘膜层向深层浸润

高倍镜:癌细胞表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排列紊乱,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22. 淋巴结转移腺癌

低倍镜:正常淋巴结结构尚存,部分淋巴结破坏,于淋巴结边缘窦及皮质,髓质内可见多量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癌性腺体,

高倍镜:癌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23. 骨肉瘤

低倍镜:癌组织由大小不等,异型性显著的癌细胞构成,可见肿瘤性类骨质形成

高倍镜:癌细胞多为立方形,多边形,梭型,排列不规则,核大,深染,部分可见核仁,异型性明显

24. 畸胎瘤

低倍镜:囊壁由复层鳞状上皮所衬覆,可见皮肤的附属结构,如皮脂腺,汗腺,毛囊等,还可见肠上皮,平滑肌,脑组织,神经组织,腺体,骨骼,软骨等组织,结构排列紊乱

高倍镜:各胚层来源的组织基本分化成熟,无明显的异型性。

诊断要点:癌组织内可见三胚层来源的多种组织成分;组织结构紊乱

25血栓机化与再通

低倍镜:一侧为部分血管壁,腔内为血栓,血栓内散在大小不等的不规则腔隙,紧靠血管内膜见一大的腔隙表面覆盖内皮细胞,有的内含红细胞(再通)

高倍镜:在与管壁连接处及大裂,淋巴细胞隙旁可见较多毛细血管形成的小腔隙及散在的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诊断要点:血栓内有肉芽组织长入,血栓内见含有红细胞的较大腔隙

26黑色素瘤

低倍镜:瘤细胞呈癌巢状,条索状或腺泡状排列,浸润皮下深层组织。

高倍镜:1;癌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2核大,常有粗大的嗜酸性核仁3细胞浆内有黑色素颗粒

诊断要点:1癌细胞呈巢状,细胞多边形或梭形2核大,核仁明显,3胞浆内见黑色素颗粒

27湿性心内膜炎theumatic myocarditis

低倍镜:心肌间质充血,水肿,心肌纤维排列疏松,血管周围可见由簇细胞构成的梭型或椭圆形病灶,即风湿小体

高倍镜:小体中央有少许红色絮状物质,为纤维素样坏死,其外部见许多风湿细胞,体积较大,梭型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嗜碱性,核大,卵圆形,空泡状,染色质集中于核中央,有细丝放射至核膜,似枭眼,纵切像毛虫。外层有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诊断要点:心肌间质形成具有特征性的Ashoff小体

32.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of aorta

低倍镜:主动脉内膜部分增厚,表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有玻璃样变。内膜深层见一片浅依红色无结构样坏死物,为粥样斑块。其中有许多呈斜方形,菱形和针样空隙,为胆固醇结晶

高倍镜:可见泡沫细胞及胆固醇结晶,中膜肌层不同程度的萎缩,外膜疏松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诊断要点:内膜表面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性内膜深层为大量坏死物,并可见胆固醇结晶内膜底部和边缘科技那肉芽组织增生,外周可见少许泡沫细胞中膜不同程度萎缩

3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内膜部分增厚,半月形向管内突出,表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部分玻璃样变,下位依红色无结构粥样斑块,中膜平滑肌萎缩。

34.肺气肿

低倍镜:部分肺泡管和肺泡囊,肺泡腔明显扩张成囊状,细小支气管壁增厚

高倍镜:肺泡间隔变薄,断裂,相互融合成囊状,肺泡壁毛细血管数量减少,细小支气管管壁可见炎细胞浸润

诊断要点:肺泡扩张融合,肺泡间隔断裂细小支气管慢性炎细胞浸润

35.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

低倍镜: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泡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

高倍镜: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纤维素,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诊断要点:肺泡腔内大量的纤维素和红细胞渗出

灰色肝样变期

低倍镜:肺组织固有结构存在,肺泡壁变窄,其内毛细血管呈贫血状态,肺泡腔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胸膜表面有纤维素渗出

高倍镜:肺泡腔扩张,其内充满大量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以及少量巨噬细胞,肺泡间孔扩张,部分区域可见纤维素穿过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网连接

诊断要点: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渗出

36.小叶性肺炎

低倍镜:肺组织内血管扩张充血,可见弥漫三载的灶性病变,肺泡腔扩张.

高倍镜:病灶中心可见细支气管,粘膜上皮部分脱落坏死,腔内有脓性分泌物,周围肺泡腔有多量炎细胞浸润.部分病灶内肺组织周围固有结构破快,形成小脓肿.病灶间肺泡代偿性扩张. 诊断要点:肺内弥漫散在的化脓性病灶,病变细支气管及所属肺泡腔内的渗出物为中心粒细胞可见正常的肺泡和代偿性扩张的肺泡

37.矽肺

低倍镜:肺组织内可见矽结节以及弥散性间质纤维化

高倍镜:矽结节内可见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以及胶原纤维.后三者呈同心圆状排列

诊断要点:矽结节形成,间质弥漫性纤维化

38.肺小细胞癌

低倍镜:肺组织大部分区域被破坏,局部出现体积较小的瘤细胞

高倍镜:肿瘤细胞体积较小,一部分如淋巴细胞大小,核圆形,染色较深,胞浆小.一部分呈短梭型,核深染,一端较细,一端较粗,呈葵花籽样,另一部分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

诊断要点:肺组织内见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细胞,瘤细胞体积小呈巢状排列,部分呈燕麦状

39.慢性萎缩性胃炎

低倍镜:粘膜萎缩变薄,腺体变小,可有囊性扩张,数目减少

高倍镜:粘膜上皮有明显的上皮化生,固有层间质内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诊断要点:

40.慢性胃溃疡

低倍镜:两侧为正常胃组织,中间为溃疡部,凹陷缺损病灶深达肌层

高倍镜:从上到下可见四层结构渗出层:中心粒细胞和纤维素渗出坏死层:红染无结构的坏死物质肉芽组织层: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较多,少许炎细胞浸润瘢痕组织层:由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可发生玻璃样变

41.亚急性重型肝炎???

低倍镜:肝组织出现大片坏死,有坏死区和出血区

高倍镜:肝索竭力,肝细胞溶解,呈现弥漫性的大片坏死,并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42.门脉性肝硬化

低倍镜: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由大小不等,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假小叶组成,周边有较多的纤维组织,其中有淋巴细胞浸润和小胆管再生

高倍镜:假小叶有以下特点,肝细胞排列紊乱,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可见肝细胞再生;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者有两个以上中央静脉,部分假小叶可见会管区

43.肝细胞肝癌

低倍镜:癌细胞排列成小梁状,类似肝细胞索,小梁间为血窦。癌细胞染色较深

高倍镜:癌细胞呈多边形,胞浆丰富,颗粒状,嗜酸性,核大深染,核浆比例增大.分化差者异型性明显,常有多核和巨核瘤巨细胞

44.霍奇金淋巴瘤

低倍镜: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被大量瘤细胞取代.瘤细胞成分多样化,可见多核巨细胞.

高倍镜:瘤组织中有一种特殊的多核瘤巨细胞,体积较大,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嗜双色性或嗜酸性.核大,多见双核或多核,染色质沿核膜排列,使核膜增厚,核内有一嗜酸性大核仁.核仁便捷光滑整齐,周围有一层空晕,成为r-s细胞,双核的rs细胞两核等大排列,都有大而红的核仁,称为镜影细胞.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46.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低倍镜:病变弥漫累积及几乎所有的肾小球,肾小球内细胞数目增多,肾小球体积增大,肾间质充血,有炎细胞浸润

高倍镜:肾小球内血管内皮细胞核系膜细胞增生,少量中心粒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官腔狭窄闭塞,很少见红细胞,呈贫血状态.肾小管尤其是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颗粒变性,部分肾小管可见蛋白及白细胞管型.肾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炎细胞浸润.

47.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低倍镜:多数肾小球可见到新月体和环状体形成.

高倍镜: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成多层,如新月状,重者包绕整个血管从,构成环状体.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因受新月体压迫儿纤维化或玻璃样变,所属肾小管也萎缩,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所属肾小管也扩大.间质纤维增生伴有淋巴细胞浸润.

48.慢性肾小球肾炎

低倍镜:病变弥散,肾小球数目减少,部分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球相对集中,部分代偿性肥大,扩张.间质广泛的结缔组织增生.

高倍镜:受累肾小球萎缩,纤维化或玻璃样变,相应肾小管也萎缩,纤维化或消失.周围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可见各种管型.肾间质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浸润,间质内细小动脉管壁增厚,玻璃样变性,官腔狭窄.

诊断要点大量肾小球纤维化或玻璃样变,所属肾小管萎缩消失,存留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肾小球集中现象.

49.急性肾盂肾炎

低倍镜:肾组织中片状分布的炎性病灶,肾盂粘膜充血水肿.有炎细胞浸润.

高倍镜:部分肾小球和肾小管坏死,为中心粒细胞或脓细胞所替代.有些肾小管管腔内有大量脓细胞和坏死的组织碎片及细菌菌落.肾间质充血,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50.慢性肾盂肾炎

51.肾透明细胞癌

低倍镜:癌细胞呈实性团块状,条索状,腺管状或乳头状.间质少,血管丰富.

高倍镜:透明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角形,轮廓清楚,胞浆透明清亮,细胞核小,深染,位于细胞中央或边缘.

53.葡萄胎

低倍镜:胎盘绒毛肿大,绒毛间质高度水肿,并形成水泡

高倍镜:绒毛间质高度水肿,间质内血管减少或消失.绒毛表面细胞滋养层细胞核合体滋养

层细胞增生活跃,有的形成团块.合体细胞胞浆红染,

54.绒毛膜癌

低倍镜:癌细胞由两种细胞组成,无绒毛,无间质,无血管,侵入子宫平滑肌层,伴有出血坏死和炎细胞浸润

高倍镜:一种癌细胞与细胞滋养层细胞相似,细胞界限清楚,胞浆丰富而淡染,核大而圆,核膜增厚,核空泡状.另一种癌细胞与合体滋养层细胞相似,体积大,形态不规则,胞浆丰富红染,核长椭圆形.两种癌细胞多少不等,彼此紧密镶嵌,组成部规则的团块状或条索状.

55.子宫颈原位癌

低倍镜:子宫颈上皮全层不典型增生与癌变,基底膜完整,间质无浸润

高倍镜:增生上皮异型性明显,核浆比例失常,核大小不等.核分裂像增多,多见病理性核分裂像.细胞排列紊乱,极性消失

56.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低倍镜:上皮为单层高柱状粘液上皮,胞浆含清亮粘液,核位于基底部,大小形态比较一致,染色质纤细,无明显核仁,无核分裂像,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

高倍镜:

57.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低倍镜:肿瘤形成囊腔,囊壁内为乳头状增生,囊腔和乳头间质均由含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高倍镜:乳头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或立方上皮,核大多位于中央,染色质纤细,核仁缺损不明显,无病理核分裂相

58.单纯性甲状腺肿

低倍镜:滤泡上皮增生肥大,呈立方上皮或柱状,间质充血,上皮细胞受压扁平.滤泡增生,大部分滤泡可显著扩大,内积多量浓厚的胶质,滤泡大小有明显差异

59

60.甲状腺腺瘤

低倍镜:瘤组织与正常甲状腺之间有包膜分隔,瘤组织与包膜外的甲状腺组织截然不同.

高倍镜:瘤组织由许多小滤泡构成,滤泡圆形,由单层小立方上皮围绕而成.

61.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低倍镜:大部分为癌组织,一侧可见正常的甲状腺组织,两者间有不完整的纤维间隔存在. 高倍镜:癌组织围绕纤维血管中心轴呈乳头状排列.乳头分支较复杂,有三级以上分支.癌细胞矮柱状或立方状,染色质少,透明或毛玻璃样,无核仁,间质中常有啥立体出现.包膜及血管亦被上述癌组织

62.肺结核

低倍镜:肺组织内可见多个结核结节,中央部为干酪样坏死.

高倍镜:干酪样坏死灶周围可见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核朗格汉斯巨细胞,外周有大量成纤维细胞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剖析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病理诊断质量和水平的高低,正确的病理诊断往往取决于准确的显微镜下观察,因此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带来错误的结果。一张好的病理切片与标本的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环节有密切的关系。过去,我科一直严抓病理切片质量,每月都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进行质量评价,总体来说切片质量较高,基本达到诊断的要求。但是每月的切片质量检查或多或少总发现存在一些缺陷,如切片刀痕、裂隙、气泡、胶液外溢等。 目的:通过检查常规切片质量,发现存在影响切片质量的问题,查找原因,提高切片质量。 数据收集:参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中的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见表1),对今年1-7月常规病理切 片进行质量分级评定(每月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见表2),总的优级率87.1%,优良率97.6%,总体达标。 表1 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 质量缺陷减分满分(分)优质标准 分;不完整:310 1~组织切面完整,内镜咬组织稍不完整:减510分;未达到规定面数:减4 检、

穿刺标本切面数减~分切片薄(3~5μm),厚薄均10 切片厚(细胞重叠),影响诊断:减6~分5~3分;厚薄不均匀:减10 匀. 切片无刀痕、裂隙、颤痕10 有刀痕、裂隙、颤痕,尚不影响诊断:减2分;有刀痕、裂隙、颤痕,影响诊断:减5分 切片平坦,无皱褶、折叠10 有皱褶或折叠,尚不影响诊断:各减2分;有皱褶折或折叠,影响诊断:各减5分 切片无污染10 有污染:减10分 有气泡:减3无气泡(切片与载玻片间分;胶液外溢:减10 3分 ,载玻片间)/盖片与切片、盖片周围无胶液外溢10 透明度好透明度差:减1~3分;组织结构模糊:减5~7分 细胞核与细胞浆染色对10 细胞核着色灰淡或过蓝:减5分红(细胞浆)与蓝(比清晰细胞核)对比不清晰:减5分 切片无松散,裱贴位置适10 切片松散:减5分;切片裱贴位置不当:减5分当10 切片不整洁:减切片整洁,标签端正粘3分;标签粘贴不牢:减3牢,编号清晰分;编号不清晰:减4分 计100 合 注:切片质量分级标准:①甲级片:≥90分(优);②乙级片:75~89分(良);③丙分(不合格)59≤;④丁级片:分(基本合格)74~60级片:

病理实验切片图片整理(第一部分)

1.肝细胞水肿(肝细胞浆混浊肿胀,有小空泡) 2.肝细胞脂肪变(胞核被挤向一侧) 3.肾梗死(形状在,核不在) (与正常的对比观察)

4.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 5.脾动脉玻璃样变(蛋白质蓄积,正常动脉壁结构消失) 6.肺淤血水肿(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红细胞及心衰细胞) (急性和慢性比较)

7.慢性肝淤血(肝窦扩大,淤血,出血。小叶中央静脉淤血,出血。肝细胞有脂肪变性。汇管区肝细胞较正常) 8.混合血栓(血小板小梁,大量的红细胞,纤维蛋白网) 9.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外膜炎。心包膜外大量红染的纤维蛋白及炎细胞浸润) 10.肝脓肿(肝细胞变性坏死,液化可见脓细胞即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11.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在阑尾肌层) 12.肉芽肿(虫卵及异物巨细胞) 13.纤维瘤(良性,外观呈结节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硬。瘤组织内的胶原纤维成编织状) 14.纤维肉瘤(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梭形或不规则型,细胞大小不一,核大,色深,可见瘤巨细胞及异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少,血管丰富)

15.皮肤乳头状瘤(瘤组织表面为分化成熟的高度增生的鳞状细胞构成,呈乳头状突起乳头中心是中心索(纤维组织,血管,少数炎症细胞) 16.乳房纤维腺瘤: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包膜。由增生的腺导管及纤维组织构成 17.鳞癌:癌细胞巢状排列,有粉红色的角蛋白,角化珠 (高分化与低分化鳞癌比较)

18.腺癌(腺体的正常结构消失,癌细胞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排列成多层。背靠背、共壁现象。) 19.风湿性心肌炎(风湿细胞又称为阿少夫细胞,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呈毛虫状,风湿小体) 20.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纤维化肾小球,并有代偿性肥大的肾小球) 21.动脉粥样硬化(纤维帽(玻璃样变)胆固醇结晶(针状空隙)、细胞外脂质和坏死物质,肉芽组织、泡沫细胞)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 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实验目的 1. 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 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 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 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 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 55% 70% 75% 80% 85% 95% 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 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域和可疑 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病理切片详细描述

老师归纳的 1. 肾小管水样变 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体积大,染色淡红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 2. 肝脂肪变性 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 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 3. 肾小管玻璃样变 近曲小管上皮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 4. 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 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 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 5. 脾梗死 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 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 6. 肉芽组织 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 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 7. 慢性肺淤血 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充血。 高倍镜:肺泡腔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 8. 慢性肝淤血 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 9. 混合血栓 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 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 10. 肾贫血性梗死 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

病理检验技术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病理检验技术 2. 诊断细胞学 3. 常规染色 4. 核异质细胞 5. 媒染剂 二、填空: 1. 常用的组织切片法有____、____、____、树脂包埋切片法、碳蜡切片法、塑料包埋切片法。 2. 染色的物理作用有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 组织固定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4. 诊断细胞学根据细胞标本来源的不同分为______和______。 5. 细胞学制片的方法有 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6. 常规石蜡切片制作的程序是取材、 _______、固定后处理、___、____、浸蜡、___ _、切片、贴片等。 三、单项选择(选择最佳答案) : 1. 优质切片的先决条件是 A 固定 B 染色 C 透明 D 切片 2. 下列哪种溶液被推荐为病理标本的首选固定液 A 10%福尔马林液 B 中性缓冲甲醛液 C 酒精 D Zenker固定液 3. 配制中性缓冲甲醛液最好用 A 蒸馏水 B 自来水 C 磷酸盐 D 醋酸 4. 常用的组织石蜡切片的透明剂是 A 乙醇 B 丙酮 C 乙酸 D 二甲苯 5. 固定的目的下列哪项正确 A 增加组织硬度 B 防止细胞自溶 C 凝固细胞内物质 D 以上都对 6. 最常用的石蜡切片机是 A 骨组织切片机 B 冰冻切片机 C 旋转式切片机 D 超薄切片机 7. 具有剧毒作用的固定剂是 A 重铬酸钾 B 四氧化锇 C 铬酸 D 苦味酸 8. 常用于脱钙的酸类是 A 硝酸 B 硫酸 C 醋酸 D 磷酸 9. 下列哪项不是脱落细胞涂片常用的固定液 A 丙酮 B 95%乙醇 C 10%福尔马林 D 乙醚酒精固定液 10. 在常规制片中 (HE染色 ) 细胞核的染色原理正确的是 A 细胞核带负电荷,呈酸性,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素酸性染料结合而染色 B 细胞核带负电荷,呈碱性,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素碱性染料结合而染色 C 细胞核带负电荷,呈酸性,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素碱性染料结合而染色 D 细胞核带正电荷,呈碱性,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素碱性染料结合而染色 11. 组织石蜡切片过程中透明的主要作用 A 脱去多余水分 B 固定作用 C 媒介作用 D 使组织变硬 12. 变移上皮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一器官 A 支气管 B 气管 C 膀胱 D 胸腔 13. 福尔马林色素的形成是由于 A 还原作用 B 氧化作用产生蚁酸与血红蛋白结合

病理实验文字详解(切片)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实验文字详解(切片)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14 号心肌褐色萎缩①注意观察心肌纵切面。 心肌纤维的粗细较正常有什么不同?②高倍镜下该处细胞核两端有折光性较强的黄褐色颗粒为褐色。 52 号慢性宫颈炎伴柱状上皮鳞状化生。 宫颈被覆上皮及腺上皮被鳞上皮所取代,部分区域上皮表面还可见柱状上皮,但下面为大片不完全成熟鳞状上皮(贮备细胞增生鳞化),上皮组织之间有较多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15 号肾细胞水肿(肾浊肿)低倍镜下,首先找到肾皮质区的近曲小管。 观察其小管的上皮细胞肿大,突向管腔致使管腔狭窄。 高倍镜下可见这些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布满大小一致的红染细小颗粒。 部分管腔内形成均匀红染物 21 号肝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边界清晰的圆形空泡,部分空泡融合变大,将肝细胞核挤向一侧,使肝细胞类似脂肪细胞。 肝细胞体积增大,肝窦明显受压,小叶轮廓不易辨认。 19 号结缔组织玻璃样变切片来源: 取自皮肤疤痕组织。 病变要点: 1 / 26

真皮内纤维组织增生,胶原纤维肿胀互相融合,形成一致半透明红染的玻璃样物质,其间仍可见若干纤维细胞。 5 号脾贫血性梗死肉眼观: 切片中央有一伊红淡染区,即贫血性梗死区,外围红色反应带,四周蓝染区为脾组织。 低倍镜下: 梗死区伊红淡染无结构一片荒凉、血窦轮廓尚可见。 在出血带与坏死区交界处可见坏死细胞核的残迹。 高倍镜下: 观察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等形态变化。 (1)肉眼: 淡染部分为梗死区,兰染部分为正常组织,二者之间有红染的充血出血带。 (2)低倍: ①正常区域可见红髓、白髓和小梁。 ②坏死区脾组织轮廓隐约可见,但大部分细胞核消失,胞浆呈红染颗粒状。 ③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充满大量红细胞,即充血出血带。 (3)高倍: 重点观察坏死区的细胞变化。 ①核浓缩:

病理检验技术试题

病理检验技术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病理检验技术 2.诊断细胞学 3.常规染色 4.核异质细胞 5.媒染剂 二、填空: 1.常用的组织切片法有____、____、____、树脂包埋切片法、碳蜡切片法、塑料包埋切片法。 2.染色的物理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织固定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诊断细胞学根据细胞标本来源的不同分为______和______。 5.细胞学制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常规石蜡切片制作的程序是取材、_______、固定后处理、___、____、浸蜡、____、切片、贴片等。 三、单项选择(选择最佳答案): 1.优质切片的先决条件是 A 固定 B 染色 C 透明 D 切片 2.下列哪种溶液被推荐为病理标本的首选固定液 A 10%福尔马林液 B 中性缓冲甲醛液 C 酒精 D Zenker固定液 3.配制中性缓冲甲醛液最好用 A 蒸馏水 B 自来水 C 磷酸盐 D 醋酸 4.常用的组织石蜡切片的透明剂是 A 乙醇 B 丙酮 C 乙酸 D 二甲苯 5.固定的目的下列哪项正确 A 增加组织硬度 B 防止细胞自溶 C 凝固细胞内物质 D 以上都对 6.最常用的石蜡切片机是 A 骨组织切片机 B 冰冻切片机C旋转式切片机D 超薄切片机 7.具有剧毒作用的固定剂是 A 重铬酸钾 B 四氧化锇 C 铬酸 D 苦味酸 8.常用于脱钙的酸类是 A 硝酸 B 硫酸 C 醋酸 D 磷酸 9.下列哪项不是脱落细胞涂片常用的固定液 A 丙酮 B 95%乙醇 C 10%福尔马林 D 乙醚酒精固定液 10.在常规制片中(HE染色)细胞核的染色原理正确的是

病理学实验考(切片标本)

1.肝细胞水肿p5 低倍镜:肝小叶结构不清楚,肝细胞明显肿胀,胞质淡染。部分肝细胞肿胀如气球样。 高倍镜:体积明显增大,呈圆形。核淡染,胞浆机乎完全透明。 2.肝细胞脂肪变性p5 低倍镜:肝小叶周边部的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 高倍镜:病变轻:胞浆内较小脂肪空泡。病变重:脂肪滴融合成大的空泡,细胞核被推挤在细胞的一侧,形似脂肪细胞。 11.慢性肺淤血p8 低倍镜:肺泡壁毛细血管及肺间质小血管高度扩张充血。部分肺泡腔内可见均匀粉红色的水肿液。 高倍镜:毛细血管腔内充满红细胞。肺泡腔红细胞和心衰细胞。12.慢性肝淤血p8 低倍镜:小叶中央静脉及附近肝窦高度扩张淤血。肝小叶周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高倍镜:小叶中央静脉以及附近肝窦内充满红细胞。肝小叶中央淤血区肝细胞体积小、萎缩甚至消失。小叶周围肝细胞体积变大,胞质中出现脂肪空泡,(部分肝细胞表现为细胞水肿)。 15.肾贫血性梗死p8 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肾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呈一片粉染区,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梗死灶周边区域呈条带状红染。 高倍镜:肾小管上皮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或消失,残留的细胞核固缩,碎裂。 21.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p11 低倍镜:粘膜层不完整;渗出的炎细胞弥漫散在阑尾各层。 高倍镜:各层弥漫浸润的炎性细胞为嗜中性粒细胞。 31.直肠腺癌p25 低倍镜:肿瘤细胞形成腺管状结构,大小形态不一,分布极不规则,可见腺体共壁及背靠背现象,腺腔内可见分泌物及坏死物质。 高倍镜:细胞层次增多,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极性紊乱,核大深染,

核分裂象多见。 32乳腺纤维腺瘤p14 低倍镜:肿瘤实质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和腺管构成。 高倍镜:肿瘤的纤维成分染色较浅,细胞suo形,大小一致;腺上皮细胞矮立方形,为单层或多层,核深染,大小一致。 35支气管鳞状细胞癌p14 低倍镜:可见残留支气管组织和软骨,癌巢片状或带状大小不等 高倍镜:高分化癌巢中有角化珠,细胞间桥,细胞核分裂象多见,低分化的则不见角化珠和细胞间桥。 52风湿性心肌炎p18 低倍镜:可见风湿小体 高倍镜:可见风湿小体中央有少许红色絮状物,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可见风湿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核膜增厚深染,染色质向中央集结,并有细丝放射至核膜,在横切面上呈枭眼状。 5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p18 镜下:冠状动脉内膜部分增厚,呈半月形向管腔突出。表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部分呈玻璃样变,其下见淡红色无结构的粥样坏死物质,内含针形裂隙(胆固醇结晶)。同时可见钙化灶和颗粒状蓝色钙化物质,底部可见残留的泡沫细胞。 62.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p21 低倍镜:全部肺泡扩张,肺泡内充满炎症渗出物,病变分布一致,肺泡壁完整。 高倍镜:肺泡内的渗出物主要为大量呈网状、细丝状的纤维素、嗜中性粒细胞。 61小叶性肺炎p21 低倍镜:支气管壁充血,部分粘膜上皮坏死脱落,管腔内大量炎细胞浸润。 高倍镜:炎症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支气管周围的肺泡管腔变圆,轻度扩张,内充满炎症细胞。 63肺结核p33 低倍镜:可见多个散在、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病灶,病灶中央大片粉红

病理切片整理精编版

病理切片整理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3号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 组织来源:阑尾 镜下特点: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均充血水肿,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有渗出物。 5号肺水肿 组织来源:肺 镜下特点: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肺泡腔内有大量均匀红染的物质(水肿液)。 6号肺脂肪栓塞 组织来源:肺 镜下特点:肺间质血管和肺泡壁毛细血管内,有大小不一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物质,此即为栓塞的脂肪。 7号肠腺癌 组织来源:结肠 镜下特点:癌性腺体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致,异型性明显,呈浸润性生长。 8号血吸虫肝 组织来源:肝 镜下特点:肝血吸虫病的慢性虫卵结节,图中显示有异物巨细胞形成/淋巴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增生。有钙化的死卵。12号水泡状胎块 组织来源:胎盘

镜下特点:胎盘绒毛高度水肿,间质内血管消失,表面滋养层细胞增生。 13号转移性印戒细胞癌 组织来源:淋巴结 镜下特点:淋巴结的边缘窦处可见有大量的“印戒细胞”。15号鳞状细胞癌 组织来源:皮肤 镜下特点:癌细胞呈片状排列成巢,细胞多边形,胞浆丰富,核大,有异型,核仁明显,核分裂多见。癌巢中心的细胞角化呈同心圆排列,形成癌珠。肿瘤的实质和间质分界清楚。 17号大叶性肺炎 组织来源:肺 镜下特点:病变均匀一致,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素和嗜中性白细胞,纤维素相互结成网,网眼中有大量的不同状态的变性、坏死的嗜中性白细胞。 18号肝硬化 组织来源:肝 镜下特点: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其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大量炎细胞浸润。 20号血栓 组织来源:静脉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详解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详解 -森贝伽生物实验代做中心 公司中心实验室建设有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蛋白质组学,实验动物模型构建,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等实验技术服务平台。此外,还提供技术咨询培训,课题合作设计与申报,论文翻译润色等实验技术服务。 1.取材 取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切片的质量。取材时,首先要有一把锋利的取材刀,在切割组织时要避免取材刀来回拖拉,切取的组织块厚薄要均匀,一般厚度以0.2 ~0.3cm 为适,较容易发脆的组织如甲状腺、肝脏、血块、淋巴结、大块癌组织等可适当厚一点,而脂肪组织、肺组织、纤维性肿瘤、平滑肌瘤等致密的或试剂不易渗入的组织应取薄一些;淋巴结应修掉两侧球冠,并尽量剔除周围的脂肪组织。在取材中还应十分注意组织内是否有缝线或骨组织,如碰到不可避免的钙化组织,一定要非常小心。在切取纤维组织、肌肉组织、胃肠道时,应注意纤维及肌肉的走向,取材时尽可能按与纤维平行走向切取为佳。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 ×2.0cm ×0.2cm ,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 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 ,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实验技术服务,代做实验

病理实验切片图片整理(第二部分)

1.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蛋白,及炎细胞)(充血水肿期和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和溶解消散期) 2.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内见大量脓细胞) 3.矽肺(肺广泛纤维化,矽结节形成) 4.肺癌(可见癌巢) (中央型和周围型比较)

5.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上皮萎缩,腺体小,少,层次减少,肠化(杯状细胞)间质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6.慢性胃溃疡:1渗出层,即白细胞,纤维素,及坏死物构成。2坏死层,由坏死组织构成。3肉芽组织层。4疤痕组织,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渗出坏死层和肉芽组织层)

(陈旧瘢痕组织层和整体观) 7.门脉性肝硬化(假小叶中央静脉无或偏位,肝细胞轻度脂变。汇管区有小胆管,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8.胃癌(G:) 1)早期胃癌: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 2)中晚期胃癌:息肉型、溃疡型、浸润型 9.胃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粘液湖)

10.原发性肝癌(M:肝癌的组织学类型) 1)肝细胞型:发生于肝细胞,最多见 2)胆管细胞癌: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 3)混合细胞型肝癌:癌组织中具有上述两种成分,最少见) 11.肝细胞肝癌--癌巢

12.病毒性肝炎-点状坏死(坏死处肝细胞核脓缩,碎裂,溶解,肝细胞索消失,间质充血) 13.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红肾,肾小球内细胞增多,主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中心细胞 (正常与非正常比较) 14.慢性肾炎(大体固缩,肾小球纤维化,肥大共存) 15.葡萄胎(绒毛肿大,间质血管消失,细胞滋养层细胞在内,合体滋养层细胞在外,都增生排列)

16.绒毛膜上皮癌 1)细胞滋养层细胞 2)合体滋养层细胞 17.乳腺癌(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呈多角形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 (小叶原位癌和浸润性小叶癌)

数字化病理切片

数字化病理切片 数字病理切片(digitalslideofpathology)又称虚拟病理切片(vitualslideofpathology),是一种现代数字系统与传统光学放大装置有机结合的技术。它是将传统的玻璃病理切片通过全自动显微镜或光学放大系统扫描采集得到高分辨数字图像,再应用计算机对得到的图像自动进行高精度多视野无缝隙拼接和处理,获得优质的可视化数据以应用于病理学的各个领域。 一、数字病理切片系统的简介与主要产品 1.数字病理切片系统的简介 数字病理切片系统的应用最早始于1985年,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开始被应用于商业领域,从2000年开始在医学院校逐步取代传统显微镜。此后,美国以及全世界范围内有50%的医学院校都已经或正在筹备引进数字病理切片系统[1]。 数字病理切片系统主要由数字切片扫描装置和数据处理软件构成。首先,利用数字显微镜或放大系统在低倍物镜下对玻璃切片进行逐幅扫描采集成像,显微扫描平台自动按照切片XY轴方向扫描移动,并在Z轴方向自动聚焦。然后,由扫描控制软件在光学放大装置有效放大的基础上利用程控扫描方式采集高分辨数字图像,图像压缩与存储软件将图像自动进行无缝拼接处理,制作生成整张全视野的数字化切片(WholeSlideImage,简称WSI)。再将这些数据存储在一定介质中建立起数字病理切片库。随后就可以利用相应的数字病理切片浏览系统,对一系列可视化数据进行任意比例放大或缩小以及任意方向移动的浏览和分析处理,就好比在操作一台真实的光学显微镜一样。 2.数字病理切片系统的主要产品 目前,已经研发成功并应用成熟的数字病理切片系统产品主要有美国APERIO公司的数字化病理学影像管理分析系统APERIOScanScope-DigitalPathologySolutions,日本滨松公司研发生产的数字切片扫描装置NanoZoomerDigitalPathology,Motic麦克奥迪公司的数字切片扫描系统MoticBA600-4,日本奥林巴斯公司(OLYMPUS)的DotSlide全景智能化扫描数字切片系统,山东易创电子的显微数字切片系统,北京优纳科技有限公司的赛睿

病理实验 各种切片介绍

1. 肾小管水样变 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体积大,染色淡红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 2. 肝脂肪变性 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 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 3. 肾小管玻璃样变 近曲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 4. 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 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 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 5. 脾梗死 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 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 6. 肉芽组织 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 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 7. 慢性肺淤血 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高倍镜: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 8. 慢性肝淤血 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 9. 混合血栓 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 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 10. 肾贫血性梗死 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 11. 肺出血性梗死 肺泡轮廓可见,肺泡壁细胞坏死,核消失,肺泡腔内聚集大量的红细胞 12. 会厌白喉、 低倍镜: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表面附着粉染的假膜 高倍镜:假膜由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炎细胞构成 13. 心肌脓肿 肉眼可见心肌组织内圆形淡蓝色区域为脓肿 镜下可见脓肿灶内心肌纤维破坏消失,积聚以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脓肿周围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并有炎细胞浸润。 14.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蜂窝织炎

病理切片名称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损伤IJ2肝细胞脂肪样变 IJ3肝坏死 IJ4脾动脉玻璃样变 损伤的修复 RP1肉芽组织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HD1慢性肺淤血 HD2慢性肝淤血 炎症 IF1慢性化脓性炎 IF2肺脓肿 IF3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IF4纤维素性炎 IF5异物巨细胞反应 肿瘤 NP1食管鳞状细胞癌 NP2皮肤乳头状瘤 NP3平滑肌瘤 NP4大肠腺癌 NP6淋巴结之转移性癌NP7膀胱移行细胞癌

NP9恶性纤维组织瘤 NP10肝海绵状血管瘤 MS1骨肉瘤 心血管系统疾病 HS3高血压病肾 HS4病毒性心肌炎 呼吸系统疾病 RS1大叶性肺炎 RS2小叶性肺炎 RS4矽肺 消化系统疾病 DS1慢性萎缩性胃炎 DS2慢性胃溃疡病 DS4门脉性肝硬变 DS5肝细胞癌 DS6胃低分化腺癌 DS8亚急性重型肝炎 泌尿系统疾病 US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US3慢性肾盂肾炎

肝 IJ2肝细胞脂肪样变 肝细胞水变性,气球样变IJ3肝坏死 HD2慢性肝淤血 NP10肝海绵状血管瘤DS4门脉性肝硬变 DS5肝细胞癌 DS8亚急性重型肝炎 脾 IJ4脾动脉玻璃样变 肺 HD1慢性肺淤血 IF2肺脓肿 RS1大叶性肺炎 RS2小叶性肺炎 RS4矽肺 肾 HS3高血压病肾

US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US3慢性肾盂肾炎 RP1肉芽组织 IF1慢性化脓性炎 IF3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IF4纤维素性炎 IF5异物巨细胞反应 HS4病毒性心肌炎 胃 DS1慢性萎缩性胃炎 DS2慢性胃溃疡病 DS6胃低分化腺癌 肿瘤 NP1食管鳞状细胞癌 NP2皮肤乳头状瘤 NP3平滑肌瘤 NP4大肠腺癌

病理组织切片裂隙补救方法的技术改良

病理组织切片裂隙补救方法的技术改良(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寻求病理组织切片易产生裂隙补救的新方法。方法:对易产生裂隙的组织蜡块用氨水涂抹后重新切片。结果:用此类方法处理组织,切片平整,结构完好,组织染色无明显差异。结论:氨水对病理组织切片裂隙的补救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石蜡切片;裂隙;氨水;软化 在常规石蜡切片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把大小不等的标本进行混合固定脱水处理,由此难免会出现标本处理不均的现象:或大的组织处理不足,或小的组织处理过度,使得部分组织变脆、变硬。组织切片常常表现为有边缘不齐的“龟壳状”(见图1)和“百叶窗样”裂隙。究其原因往往与组织脆性增加有关,若将此蜡块再行低温冷冻后切片,此种裂隙则更为明显和严重。为了补救这类问题蜡块,我们通过与兄弟单位的技术交流及自身的实践探索,发现适当使用氨水能有效软化组织,降低组织脆性,减少裂隙出现,且更有利于蜡块切出完好的蜡片。现报告如下。 1 材料、方法和结果 1.1??材料??选取我院2008年行常规石蜡制片中组织蜡片出现

裂隙的蜡块358只,其中包括淋巴结、脾脏、肝脏、肾脏、子宫、乳腺等手术切取标本,同时含有内镜、穿刺活检标本。试剂:纯氨水(上海三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500 mL。 1.2??方法??①将此类容易产生裂隙的组织蜡块放入冷水中(水温0~5 ℃)约10 min。②将蜡块放上切片机小心粗修至暴露整个组织切面,然后细切蜡片10余张(此蜡片弃之不用),再将粗切把手逆时针转动1/4~1/2圈以退刀。③用脱脂棉球蘸取足量的纯氨水,覆盖在细切后的组织面上约10 s,再行细切,直至有组织蜡片顺利切出,取前面3~5张展于裱片机内。④待蜡片充分展平后迅速裱于载玻片上。⑤常规烤片,染色,封固。 1.3??结果??用此类方法处理组织,切片平整,结构完好,除“龟壳状”裂纹尚存外(但明显缩小)其余裂隙均消失,组织染色无明显差异(见图2)。 2??讨论 常规制片中出现裂隙是我们常规技术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此类问题切片不仅影响切片质量,有时还会导致病理诊断的困难,更有甚者连蜡片都很难切出。马恒辉等[1]提出导致切片裂隙有诸多原因,在实际操作中,组织处理因素是首要因素,由于甲醛、乙醇、二甲苯三者对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硬化作用,其过度处理必然导致组织弹性降低,表现为各种间质成分(特别是胶原、网状纤维)张力下降,脆性增加,发生断裂而呈“龟壳状”裂纹;或者尚未发生断裂,但组织过度冷冻后切片,切出的蜡片在室温中迅速膨胀,而呈“百叶窗样”裂

病理切片

图1-5. 肝脂肪变性大体观:肝脏体积轻度增大,包膜光滑、紧,切缘变钝,表面及切面颜色变黄,油腻感。图1-6. 肝细胞脂肪变性(10×10)镜下见肝细胞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当脂滴融合变大时,细胞核被挤压位于细胞边缘处。 图1-7. 胸膜玻璃样变性大体观胸膜(↑)明显增厚,达1-2厘米,灰白色,切面见增厚的胸膜致密,均质,半透明。图1-8. 脾细动脉玻璃样变性镜下观(4×10)脾白髓中央动脉(细动脉)(←)的皮下有均质红染的玻璃样物质沉着,致膜增厚,管腔变窄。

图2-1. 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镜下观(4×10)。可见大量毛细血管增生(↑)。 图2-2.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镜下观高倍(10×40)。肉芽组织主要由成纤维细 胞(▲)及毛细血管(↑)组成。伴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 图3-1. 急性肺淤血(acute congestion of the lung )大体观 肺的切面呈均匀的红褐色,质地致密(↑)。 图3-2. 肺正常组织结构(4×10)。 图3-3. 急性肺淤血(acute congestion of the lung )镜下观(10×10):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充血,部分肺泡腔有淡红色均匀一致水肿液(▲)。 图3-4. 慢性肺淤血(chronic congestion of the lung )大体观 肺切面可见散在分布的 斑点状病灶,呈棕黄色(↑),肺组织质韧。 图3-5. 慢性肺淤血(chronic congestion of the lung )镜下特点 见于左心衰,肺泡壁 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有心力衰竭细胞 (↑)。 图3-6. 慢性肝淤血(chronic congestion of the liver )大体观,肝切面见弥漫性分布

病理切片整理

1、肝脂肪样变 描述: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大部分肝 细胞排列不规律,呈空泡状,胞核被 挤至一侧。 诊断:肝脂肪样变 2、脾包膜玻璃样变 描述:包膜明显增厚,均质、红染、 半透明。 诊断:脾包膜玻璃样变 3、肾凝固性坏死 描述:坏死区呈楔形,区内细胞结构 消失,而细胞外形和组织轮廓仍存在。 坏死区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肾凝固性坏死

4、肉芽组织 描述:镜下可见大量细胞和新生薄壁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核体 积较大,呈椭圆形,向内腔突出。毛 细血管周围有许多成纤维细胞。此外, 还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浆 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肉芽组织 5、慢性肺淤血 描述:肺泡壁明显增厚,毛细血管扩张 充血,肺泡腔中可见浅红色水肿液、红 细胞及含有棕黄色含铁血红素的巨噬 细胞。肺泡间隔纤维组织轻度增生。 诊断:慢性肺淤血 6、慢性肝淤血 描述:淤血以中央静脉为中心。中央静 脉及其周围的肝窦明显扩张,充满红细 胞。有的淤血区连成淤血带。小叶中央 区的肝细胞萎缩、消失,致使肝细胞索 稀疏、离散、紊乱。小叶周边区的肝细 胞脂肪变。 诊断:慢性肝淤血

7、血栓的机化与再通 描述:切片中可见一动脉的横断面,波 浪状红染折光的为内弹力膜,其内即为 血栓。血栓大部分已为毛细血管、纤维 母细胞(肉芽组织)所取代,仅残存少 许成分呈均质红染状。一些较大的裂隙 有内皮细胞被覆。 诊断:血栓的机化与再通 8、急性阑尾炎(蜂窝组织炎) 描述:管壁全层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 性浸润,可见白细胞和纤维素被肌纤维 束分割的现象。 诊断:阑尾纤维组织炎 9、结核性肉芽肿 描述:①病灶呈结节状 ②结节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已 转变为上皮样细胞及朗格汉斯巨细胞 ③结节周围有纤维母细胞及淋 巴细胞 ④部分结节中心有干酪样坏死 诊断:结节性肉芽肿

病理切片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

病理切片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 【关键词】病理切片 在临床病理切片工作中,制备出合格优良的HE切片,是保证正确诊断的先决条件,在HE切片制作过程中,往往受到气候、切片材料、染色试剂及组织的特殊性等不同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带来了不同的制片效果。一些小技巧可以改善制片质量。 1 利用自然人工物理方法改善难切组织块 在冬季或北方天气比较干燥,温度又较低时,做病理切片时比较难切,切的时候向组织块上呼几口热气,再切的时候切片会自然打卷,然后在温水里把切片展开,这样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了。向做好的组织块上呼几口热气,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病理切片表面的静电。同时最好注意把切片机上的微米调薄一些,一般情况下调到2~3μm,但个别难切的组织(比如肺组织)还是得4~5μm。否则切出来的片子较厚,对淋巴组织观察不利。 2 选用经济适用的手术刀片 能否制做好组织切片,有一把优良的切片刀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应当选择刀刃宽,韧性强,刀口锋利,经济易得的手术刀片。曾某介绍应用22#手术刀片进行切片,累积30万张切片,取得的效果很好,且有成本低、更换刀片方便等优点。该类型号刀片可切胃镜活检、乳腺等组织20~30个蜡块,质量令人满意,且便携、易得,在价格上仅是进口一次性刀片的1/100,故是目前国内替代切片刀(12cm以上)和进口一次性刀片的理想刀具。 3 特殊组织做好切片前处理 在日常病理切片工作中,如果肺组织标本不是很多,一般很少采用特殊的方法去处理这些标本。由于肺组织比较疏松,肺泡里含有空气,所以可以在固定、脱水、透明,以及浸透过程中加上负压去除空气,这对提高切片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肺组织好不好切跟其他组织一样,关键还是在固定与脱水,第一道低浓度酒精充分脱水是关键,但时间也不能过长,过长会使组织发脆。 4 改进病理标本的固定 病理组织固定的目的主要是为防止组织的自溶和变质。临床常见的送检病理标本大都是标本大、容器小、固定液少,无法保证较好的组织固定。在常规取材后,将标本置于含10%福尔马林的65%~70%的乙醇溶液中进行再次固定,这种再次固定既有固定作用又有脱水作用,增强了组织硬度便于切成薄片,还能克服细胞核染色的发灰现象。 5 选择好包埋用的熔点适宜石蜡和控制好温度

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 肺: 1.肺淤血水肿(pulmonary congestion)(9):(1)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盈;(2)肺泡壁及肺泡腔内粉染细颗粒状水肿液。 2.慢性肺淤血(chronic pulmonary congestion)(10):(1)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盈,肺泡壁变厚;(2)肺泡壁及肺泡腔内粉染细颗粒状水肿液、红细胞、心衰细胞(吞噬了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 3.肺脓肿(pulmonary abscess)(17):(1)肺组织内有脓肿形成,脓肿内组织坏死,局部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渗出的中性粒细胞多发生崩解(脓细胞);(2)周围肺组织内血管充血,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渗出。 4.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44):(1)肺泡壁结构完整,部分肺泡壁毛细血管轻度充血扩张;(2)肺泡腔内充满渗出物;(3)胸膜充血,炎细胞浸润,表面有纤维蛋白及中性粒细胞等渗出物附着。 5.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45):(1)肺组织内有多数散在病灶,病灶中可见化脓性支气管;(2)管壁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3)管腔内充满大量脓性渗出物:中性粒细胞,坏死崩解的黏膜上皮细胞,肺泡壁有破坏;(4)病灶周围肺泡腔内可见浆液和中性粒细胞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 6.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47):(1)细支气管周围间质及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2)小支气管腔及部分肺泡腔内可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3)病灶中心小、细支气管黏膜和肺泡壁及肺泡腔内渗出物均有部分发生坏死,呈均质粉染细颗粒状;(4)在增生的肺泡上皮或支气管上皮,可见核内包涵体(病毒包涵体),呈圆形、嗜酸、均质、周围有透明晕。 7.肺小细胞癌(lung carcinoma)(51):(1)肿瘤细胞密集成巢,与间质界限清楚;(2)癌细胞呈梭形、短梭形似燕麦,体积小,大小不等;染色质颗粒粗大、胞质少,核浓染似裸核,呈圆形、椭圆形或短梭形,大小不等,可见核分裂象;(3)癌组织内可见凝固性坏死;(4)癌周肺组织水肿,肺泡腔内有渗出物。 8.肺粟粒性结核(增生型)(prolifer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82):(1)肺内可见多数粟粒大小、分布均匀、大小相似的结核结节;(2)结节境界清楚,中心干酪样坏死,周围绕有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干酪样坏死物质呈粉染细颗粒状;类上皮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染色淡,核椭圆或梭形,染色质疏松;Lanhans巨细胞是多核巨细胞,胞体巨大,胞质丰富,胞核与类上皮细胞核相似,数量由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呈花环状或马蹄形排列于细胞周边部。 9.肺粟粒性结核(渗出型)(exud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83):(1)肺内可见多数粟粒大小、分布均匀的结核病灶,病灶境界不清,无典型结核结节;(2)中心干酪样坏

病理切片笔记讲解

病理检验技术讲稿 一、组织切片常用仪器与制片技术 1、切片机及使用 切片机提供石蜡切片(或炭蜡切片)用,是切片中最常用的一种。超薄切片机的构造与使用原理基本也属于这一类型。(图4-1-1) 摇动轮的手柄转动重轮时,传动机内一组齿轮及螺纹中轴,使中轴前端的组织块固定架即按所调节的切片厚度(μm)向前推进,并上下运动,让组织块经过前下方 的轮时,传动机内一组齿轮及螺纹中,使中轴前端的组织块固定架即按所在切片操作,使中轴前端的组织块固定架即按所在切片操作 轴前先打开卡锁,否则重轮不能转动。然后,将组 织块固定于固定架,最后再装切片刀。组织块及 切片刀先后装牢固后才可掀开卡锁。慢慢转动重 轮使装有组织块的中轴稍下降到接近刀刃处,调 整刀的前、后进度,使刀刃即将接触组织块。调 整刀的进度时,不让刀刃接触组织块,以免第一 次切到时崩落组织块。此时将组织进度调节器,调 节到20μm,开始切片,待组织块切到所需的组织图4-1-1 旋转式切片机断面时,再调节到所需的切片厚度,如5μm或其 它厚度。在装组织块前,可将组织蜡块予以修整;如切成方形的断面使组织周围的空白勿超过1-3mm宽,组织前面的蜡也尽量切去到能清晰看到组织本身,这样在切片机上切片时可节省不少的切片时间。在切片机上切片时,如发现因切片刀有缺口而致组织块出现划痕时,应稍向左、右移动切片刀避开切口,再正式切片。旋转式切片机一般不宜切大块组织(不超过1.8cm),切片时转动重轮的速度也要均匀适宜,太快或太慢均不易切成石蜡连续切片带。结构优良的切片机可在组织块另行处理后能切成1μm厚的“半薄切片”。 切片工作结束后应先卡紧卡锁,再卸下切片刀,最后卸下组织块,做其他处理。 任何切片技术工作者都应养成先卡紧卡锁再在机上操作的良好习惯。这样就完全可以避免切片刀伤人或砸坏组织块及切片刀的事故发生。 2、脱水机:(图4-1-2) 脱水机是对动物标本按程序浸于各种溶剂进脱水、透明、侵蜡的精密仪器,根据需要,可分别使用不同功能的脱水机。生物组织自动脱水机的脱 水筐体积较大,能同时对120~150块组织进行 脱水并且运转可靠,控温、定时准确,脱水效果 好,使用维修方便,特别是采用单缸揭盖技术, 减少了空气污染等功能。有的机器还有交直流电 源两用,市电停电后,由后备直流电源给整机供 电,完成脱水全过程;有的机器还设有延时加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