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复习知识点

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复习知识点
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网络工程的定义及要素?

定义:是根据用户单位的需求及具体情况,结合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及产品化和程序,经充分的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从而确定网络建设的方案,依据方案的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网络建设和后期的技术支持活动。

要素:人员(People)、产品(Product)、过程(Process)和项目(Project)。

2、网络拓扑的分层设计思想

核心层:由一个高速的干线网组成,其用用是尽可能快的交换数据包。汇聚层:提供统一的策略互联,定义了网络边界,可对数据所进行复杂的处理。接入层:为最终用户提供对网络访问的途径,提供带宽共享,交换带宽,MAC 层过滤。也支持ACL、交换机堆叠。

3、投标过程:

①投标前的准备工作:用户交流、需求分析、现场勘察、初步的投标方案设计、写投标书。

②标书的制作:投标方概况、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应用系统设计方案、项目实施组织及进度计划、关于培训、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验收标准及技术文档、设备清单及报价

③述标与答疑

④商务洽谈与合同签订。

第二章

1、计算机网络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传输介质将一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互连起来,利用网络软件实现网内资源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2、计算机网络功能:

数据通信(Email、OA)、资源共享、便于统一管理、增加可靠性、提高系统处理能力、访问远程数据库查询信息。

3、计算机网络分类:

①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个域网。

②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划分:总线型网络、环状网络、星状网络、树状网络、网状网络、混合型网络。

③按传输介质划分:有线网、无线网。

④按网络的使用性质划分:公用网、专用网。

4、OSI参考模型分层情况

①物理层: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传送比特流。(中继器、集线器)

②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服务,解决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通信问题,传送数据帧。(网卡、网桥、交换机)

③网络层:解决如何使数据包通过各结点传送的问题。(路由器)

④传输层: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传送数据段。

⑤会话层:管理和协调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之间的通信。

⑤表示层:处理流经结点的数据编码的表示方式问题,以保证一个系统应用层发出的信息可被另一系统的应用层读出。

⑥应用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了访问OSI环境的手段。(电子邮件)

5、TCP/IP模型(重要)

TCP/IP模型有四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应用层:包括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功能。(HTTP、Telnet、SMTP、FTP)

传输层:负责处理有关服务质量等事项,又称主机到主机层。(TCP、UDP)

网络层:运送数据包,将数据从任何在相连的网络上送到目的地,而不在乎走的是哪个路径或网络。(IP、ICMP、IGMP、ARP)

网络接口层:对应OSI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并实现与它们相同的功能。(局域网技术: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广域网:帧中继、ATM、ISDN、X.25)

6、IP地址的分类及子网、超网、路由汇聚的计算,私有地址范围(重要)

A类地址范围:1.0.0.0~126.255.255.255;10.X.X.X是私有地址。

B类地址范围:128.0.0.0~191.255.255.255;172.16.0.0~172.31.255.255是私有地址。C类地址范围:192.0.0.0~223.255.255.255;192.168.X.X是私有地址。

D类地址范围:224.0.0.0~239.255.255.255;

E类地址范围:240.0.0.0~255.255.255.255。

7、IP地址的分配方式及DHCP的工作原理(重要)

IP地址的分配方式:按照网络管理员的地址规划进行手工设置的静态分配方案;基于DHCP 的动态分配方案。

DHCP工作原理:第一次登录的时候:寻找Server,向网络发出一个 DHCP DISCOVER 封包;提供IP租用地址,当 DHCP 服务器监听到客户端发出的 DHCP discover 广播后,它会从那些还没有租出的地址范围内,选择最前面的空置 IP ,连同其它 TCP/IP 设定,响应给客户端一个 DHCP OFFER 封包;接受IP租约,如果客户端收到网络上多台 DHCP 服务器的响应,只会挑选其中一个 DHCP offer 而已(通常是最先抵达的那个),并且会向网络发送一个DHCP request广播封包,告诉所有 DHCP 服务器它将指定接受哪一台服务器提供的 IP 地址;租约确认,当 DHCP 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 DHCP request 之后,会向客户端发出一个DHCPACK 响应,以确认 IP 租约的正式生效,结束DHCP工作过程。DHCP 发放流程第一次登录之后:一旦 DHCP 客户端成功地从服务器哪里取得 DHCP 租约之后,除非其租约已经失效并且 IP 地址也重新设定回 0.0.0.0 ,否则就无需再发送 DHCP discover 信息了,而会直接使用已经租用到的 IP 地址向之前之 DHCP 服务器发出 DHCP request 信息,DHCP 服务器会尽量让客户端使用原来的 IP 地址。

第三章

1、MAC地址的组成:

由12位16进制数(0~F)共48位(48bit)6字节(6B)表示,前24位标识网络接口卡的厂商,不同厂商生产的标识不同,由IEEE进行管理:后24位是由厂商自行分配,在生产网络接口时,将MAC地址固化在其中。

2、CSMA/CD工作原理:

①如果媒体信道空闲,则可进行发送,否则转到第2步。②如果媒体信道忙(有载波),则继续对信道进行侦听。一旦发现空闲,就进行发送。③如果在发送过程中检测到碰撞,则停止正常发送,转而发送一个短的干扰(jam)信号,使网上所有站都知道出现了碰撞。④发送了干扰信号后,退避一段随机时间,重新尝试发送,转到第1步。

3、以太网帧结构:

前导符(7B)、帧起始定界符(1B)、目的地址(6B)、源地址(6B)、类型(2B)、数据(46-1500B)、帧校验序列(4B)。

以太网标准:不同传输速率和传输介质有着不同的标准。以太网命名规则:IEEE802.3 X TYPE-Y(X对应传输速率:10表示10Mbps。TYPE对应信号传输方式:BASE表示基带传输模式,BROAD表示宽带传输模式。Y对应传输介质:5表示粗同轴电缆、2表示细同轴电缆、T表示又绞线、F表示光纤、S与SX表示短波光纤(850nm)、L与LX表示长波光纤(1310nm)。)

4、以太网数据信道工作方式:

单工:即单向传输,所有信号的传输都是单向的。如:电视信号.

半双工:传输信号是双向的,同一时间只能从一个方传送到另一方。如:对讲机.

全双工:是一种最好的传输方式,可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双向传输。如:打电话.

以太网通信模式:

单播:网络结点之间一对一的通信模式,一个结点发送数据,接收结点只有一个.

广播:网络结点之间一对所有的通信模式,一个结点发送数据,接收结点是网络内的全部结点.

组播:网络结点之间一对一组的通信模式,一个结点发送数据帧,接收结点是网络内的一组结点。

5、以太网传输介质及特点:同轴电缆(抗电磁干扰性差,传输速度较低,能达到100Mbps;仅支持总线型拓扑)、双绞线(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传输距离为100米)、光纤(不产生电磁场,不对电磁场敏感,传输距离很远,抗拖、拉、折、腐蚀的能力特别强)。

6、冲突域、广播域的概念:

冲突域是连接在同一导线上的所有工作站的集合(OSI中的第一层概念);广播域是按收同样广播消息的节点的集合(OSI中的第二层概念)。(一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Vlan可以隔离广播,划分Vlan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隔离广播。Switch所有端口都在同一个广播域内,每一个端口就是一个冲突域。Hub所有端口都在同一个广播域,冲突域内。)

7、网络连接设备:

网卡功能:并行数据和串行信号之间的转换、数据帧的装配与拆装、网络访问控制和数据缓冲等。

集线器功能:对网络信号进行再生和重定时。

网桥功能:对一个信息包“过滤”作用,提高网络的效率。

二层交换机功能:建立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路由器功能:连通不同类型的网络;数据处理;网络管理;支持多种业务。

三层交换机功能:交换功能、路由功能。

三层交换机优点:有机的硬件结合使得数据交换加速;优化的路由软件使得路由过程效率提高;除了必要的路由选择过程外,大部分数据转发过程由第二层交换处理;多个子网互联时只是与三层交换模块的逻辑连接,不想路由器那样需增加接口,从而降低成本。凡是没有广域网连接需求,同时又需要路由器的地方,都可以使用三层交换机。

8、无线局域网标准:

802.11a:解决了802.11b的不足,最大传输速率为54Mbps,申请的5GHz频段,与802.11b不兼容。

802.11b:最早推出,普及最广和应用最多,工作在无需申请的2.4GHz频段,传输速率11Mbps。802.11g:与802.11b兼容,升级容易,传输速率达54Mbps,具有802.11a的优点,主流标准。蓝牙标准:大容量近距离。

HomeRF(家庭射频)标准:为家庭网络设计。

lrDA标准: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

9、VPN

VPN是一种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封包或加密传输,在公共网络中传输私有数据、达到私有网络的安全级别,从而利用公共网络构筑企业专网的组网技术。

VPN采用的隧道协议:

PPTP(点对点隧道协议)/L2TP(二层的隧道协议)只能打隧道,没有加密功能;

IPSEC(IP安全协议)不但支持加密,又支持打隧道;

GRE(通用的路由选择协议)CISCO专用隧道协议。

第四章

1、广域网服务实现模型 P58图4-2

2、PPP协议组成:

在串行链路上封装数据报的方法;可扩充的链路控制协议LCP;网络控制协议NCP。

验证方式:PAP协议:两次握手协议,明文方式进行验证。CHAP协议:三次握手协议,加密的验证方式。

3、ISDN的组成:标准ISDN终端(TE1)、非标准ISDN终端(TE2)、终端适配器(TA)、网络终端1(NT1)、网络终端2(NT2)。参考点:P63图4-3

4、其它广域网技术的种类:PSTN、X.2

5、DDN、ATM、XDLS等。

5、ADSL接入方式:固定IP方式:与Internet一直在线连接。动态IP方式:通过数字线路上的虚拟拨号技术获得动态IP(PPPoE)。

第五章

1、路由器功能:

连通不同类型的网络;数据处理;网络管理;支持多种业务。

2、路由器硬件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应用是什么?如console和AUX的应用、区别和联系?

中央处理器(CPU),一台路由器有多个CPU,负责不同事物的处理。

随机存储器(RAM),运行期间暂时存放操作系统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系统重启和关机都会被清除。

主板,路由器也是依靠主板连接各主要部件。

只读存储器(ROM),主要用于系统初始化等功能。

闪存(FLASH),是可读可写的存储器,在系统重新启动或关机之后仍能保存数据。

非易失性存储器(NVRAM),可读写,系统关闭时能保存数据。

接口(Interface),类型由接口要连接的网络类型和传输入介质决定。

控制台口(Console)和辅助口(AUX),管理员与路由器通信,完成配置。Console使用户或管理员能够利用终端与路由器进行通信,完成路由配置。AUX接口与控制台接口类似,提供了一个EIA/TLA-232异步串行接口,以连接Modem使用户或管理员对路由器进行远程管理。

3、路由器的接口描述:如GI 0/1:端口类型(GI)槽位号(0)/端口号(1)。

4、路由器的启动过程:p88

系统硬件加电自检,软件初始化过程,寻找并载入操作系统文件,操作系统启动完毕后会加载存放在非意识性RAM或闪存中的用户配置文件,将文件调入RAM中并逐条完成系统的配置。(加电自检—ROM—Flash—RAM—NVRAM—RAM—正常运行)

5、路由器常用配置命令:

enable、disable、hostname、enable secret、enable password、configure terminal、interface、ip address、shutdown、line type、login、exec-timeout、exit、end、ping、traceroute;

网络故障排查命令:Debug。PING命令是用户测试TCP/IP配置、诊断连接问题的工具。通过Traceroute可以知道信息从计算机到互联网另一端的主机是走的什么路径。Debug是一个故障排除命令,用于显示各路由器各种信息。

6、路由器的管理方式:

带内管理:方式有telnet、snmp、web;

带外管理:console、xmodem。

区别:带内管理与带外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带内管理占用业务带宽,而带外管理不占用。

第六章

1、静态路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

路由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相关数据的表格,供路由选择时使用。

路由表表项:目的地址、网络掩码、输出端口、下一跳IP地址。

配置命令:ip route 192.168.10.0 255.255.255.0 192.168.1.1

2、默认路由:一种特殊的静态路由,路由器在路由表中的表项与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没有匹配项时所作出的选择。

配置: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1.1

3、路由协议的基本术语:

自治系统;EGP(外部网关协议)和IGP(内部网关协议);度量标准和度量值;管理距离;IP网络中的收敛。

4、路由协议的分类:有类路由协议、无类路由协议。

本质区别:在发送路由更新时是否发送子网掩码。

路由算法分类: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平衡混合路由协议。

5、路由环路的造成原因及解决办法?以RIP为例。

路由环路的造成原因:配置静态路由有误,或者动态路由协议错误地计算路由。

解决办法(以RIP为例):定义最大值、水平分割、路由中毒、毒性反转、抑制定时器、触发更新。

6、RIP:路由信息协议,属于内部网关协议,用于简单规模的小网络中,采用基于距离适量算法;

跳数:有效跳数15跳,16跳不可达;

版本:v1/v2。

配置命令:启动RIP协议-选择版本-声明网络。(router rip;version 1/2;network 网段(network 192.168.2.0))

7、OSPF特性:收敛性、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巨大的网络直径、带宽利用率很高、高效得路由算法。

算法:最短路径优先算法SPF。

成本计算:成本(1-65535)越低表示路径就越优;成本是指源点到目的点间数据包通过的路由接口成本的累积和。计算成本是指数据离开路由器的那个接口的成本,而不是进入那个接口的成本。

链路通告原理:链路状态通告LSA->链路状态更新LSU->被封装在IP分组中->发送给源路由器的邻居路由器。

指定路由器(DR):产生用于维护网段的拓扑表。

备份路由器(BDR):指定路由器出故障后,可以用于充当指定路由器。

OSPF划分区域的用途:减少网络、系统开销,减少CPU及内存等资源的浪费,方便管理。

虚拟链路的概念及用途:使用虚拟链路将网络拓扑人为地限制成中心结构的网络,以直接相连主干网络链路。

第七章

1.交换机的原理

原理: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帧。

2、交换机三种转发模式?

转发模式:①存储转发模式;②快速转发模式;③碎片丢弃转发模式。

3、交换机从端口上分类?

分类:固定端口交换机,模块化端口交换机,线路卡结构的交换机。

4、从管理功能上分类:不可管理交换机(管理方式:接通电源,连接网线。)和可管理交换机(管理方式:通过控制台口和远程登录)。

从是否具备VLAN功能上分类:分为不支持VLAN功能的交换机和支持VLAN功能交换机。

从工作层次上分类:可分为二层交换、三层交换机和多层交换机。

5、VLAN:概念:

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从逻辑上而不是从物理上划分成多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技术。

原理:VLAN技术允许网络管理者将一个物理的局域网逻辑的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每一个VLAN都包涵一组有着相同技术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局域网有着相同的属性。分类:基于端口划分VLAN(静态)、基于MAC划分VLAN(动态)、基于网络层划分VLAN。

配置:详见实验指导书。

6、VLAN间通信的方式:Vlan间借助第三层设备(如路由器)进行通信。

配置:首先进入要配置子接口的路由器的物理接口,启动该接口,命令如下:

Router(config)#interface interface_number

Router(config-if)# no shutdown

然后为每个要连接的vlan选择相匹配的子接口,进入子接口后要将其配置成为中继并选择封装类型。最后为子接口指定一个IP地址,配置命令如下:

Router(config)#interface interface_number.subinterface_number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isl|dotl q}vlan_number

Router(config-subif)#ip address ip-address subnet-mask

7、.生成树协议的用途?原理?根网桥的选举方法?协议种类?

生成树协议(二层链路管理协议):当网络中存在备份链路时,只允许主链路激活,如果主链路因故障而被断开后,备用连接才会被打开。

根网桥的选举方法:桥ID最小的交换机为根交换机;每一个交换机有唯一的桥ID,由交换机优先级和Mac地址组合而成;优先级和Mac地址越小则桥ID越小;交换机优先级相同,再比较Mac地址。

协议种类:RSTP协议(快速生成树协议)、CST、PVST、PVST+、MISTP(多实例生成树协议)、MSTP(多生成树协议)

8、二三层交换机的功能及异同点:

二层交换机功能:读取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并根据MAC地址来进行交换。

三层交换机功能:在网络交换机中引入路由模块而取代传统路由实现交换与路由相结合的网络技术。

共同点:都具有二层交换机的功能。

不同点:三层交换机:加速数据交换、优化的路由功能、多个子网互连只是与第三层交换模块的逻辑连接。

9、交换机背板的计算方法?在网络设计中的应用?

交换背板的计算方法:满配置吞吐量(Mpps)=满配置GE端口数×1.488Mpps其中1个千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例如,一台最多可以提供64个千兆端口的交换机,其满配置吞吐量应达到 64×1.488Mpps = 95.2Mpps。

在网络设计中的用途:通过计算,便于设备选型。

10、各种模式的切换方法:

Router>enable

Router#config terminal (特权模式)

Router(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if)#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1 (端口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subif)# (端口的子端口配置模式)

10.VTP相关知识?

VTP(VLAN Trunking Protocol,VLAN中继协议)是一个建立了中继链路额交换机之间同步和传递vlan信息的cisco私有协议。它使用第二层的中继来管理一个单独域中VLAN的添加、删除和重命名。

第八章

1、综合布线的特征:开放性、灵活性(灵活组网、灵活移动、灵活运用)、模块化、扩展性、独立性。

2、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相应的规定?

组成:

工作区子系统:规定,信息点到网络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双绞线长度一般不超过5m;信息点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不同的位置,一般尽可能的靠近网络终端。

水平干线子系统:布线一般采用双绞线;从信息点到配线架的线缆长度一般不超过90m;从信息点到配线架的线缆最好从线槽或布线管道内通过。

管理间子系统:规定,配线架的配线对数由他所连接的信息点数量决定;管理间子系统应该有足够的空间放置配线架和网络设备;配线架和网络设备应放置在专门的机柜中,以保护设备;集线器和交换机要有专用的电源;管理间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灰尘大也不行。垂直干线子系统:为网络扩展需要,一般采用光纤而且会留有冗余;布线采用铜介质的情况下要考虑防雷击措施;线缆一般有专门的线槽和管道保护;为了维护和管理的需要,配线架上和线缆上要有明确的标识。

建筑群子系统:注意要点:根据传输距离选择使用多模光纤或单模光纤;如果采用直埋或地下布线一般要采取措施防止因路面施工而造成光缆被破坏;架空布线要防雷击。

设备间子系统:注意要点:设备间要有足够的空间保证设备的存放;设备间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温度,湿度等方面);设备间的建设标准应按机房建设标准制定。

3、双绞线的接法:

568A: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568B: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4、各类传输介质在综合布线中的使用:主要根据传输距离和传输的介质决定。

5、综合布线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设计工作准备、分各个子系统进行设计。

6、验收文档的组成: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建设报告、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测试报告、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资料审查报告、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用户意见报告、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验收报告。特:本章中请对注意个组数字数据。

第十章

1、网络设计的过程是什么?各步的工作内容?

网络设计的过程一般分为5个阶段;

网络设计的过程:

需求分析:业务和组织整体环境、用户、应用、平台、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员,分析完后,写出需求说明书。

分析现有网络:现有网络的逻辑拓扑图;反映网络容量的每个应用、网络及网络整体所需的通信量和模式;详细的统计数据、基本的测量值、和所有其他直接反映现有网络性能的测量值;internet出口和广域网提供的服务质量报告;限制因素清单,如必须使用现有线缆和设备。

逻辑网络设计:逻辑网络图;寻址策略;安全措施,具体的软件、硬件、广域网连接设备和基本的服务;雇佣和培训新网络员工的具体说明;对软件、硬件、服务、员工、和培训的费用的初始估计。

物理网络设计:物理网络图和布线方案;设备和部件的详细清单;软件、硬件和安装费用的估计;安装日程表;安装后的测试计划;用户培训计划;

安装和维护:最后修改过的更新网络图(逻辑网络图和物理网路图);做了清晰标记的线缆、连接器、和设备;所有可以为以后的维护和纠错带来方便的记录和文档,包括测试结果和新的数据流量记录。

2、网络分层结构模型,各层的功能特性是什么?

网络分层结构模型:

接入层(访问层):功能:负责为所有终端用户提供一个接入点。特性:低成本;高端口密度;具有通往更高层的可扩展的上行链路。

汇聚层(分布层):接入交换机,为整个交换网络提供虚拟局域网间路由选择功能,使核心层和接入层的连接最小化。特性:较高的三层转发和数据包处理能力;进行虚拟局域网间的路由选择;通过访问控制列表或分组过滤而实现网络安全,基于策略的网络连通性。

核心层:负责为整个大型交换网络提供快速交换,将网络中的数据包以线速交换。特性:非常高的网络吞吐量;没有不必要的分组处理;保持很高的可用性和冗余性。

3、网络地址需求及IP规划技术?

IP规划技术:子网划分;地址规划:需求分析、选择正确的掩码;确定需要的地址数量总和并申请地址;地址分配。(第10章习题5)

其它知识点

1、衡量网络性能的指标?网络性能测试指标?

网络特征测度指标包括:可用性、可扩展性和网络性能测度指标。

网络性能测度指标包括:吞吐量、延迟、丢包、响应时间。

2、性能测试实例?看书上例题。

性能测试实例:测试方法、测试过程、测试结果。P271

3、网络优化的方法有哪些?

网络优化的方法:基于组播技术的网络带宽优化、传输延迟的优化、网络性能的优化。

网络组网技术(期末考试真题2)

机密★启用前 2010至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核试卷 网络组网技术 (A 卷) (开卷) 课程性质:选修 考核方式 :考查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 本卷满分100分 完卷时间:120分钟 一、不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多选、少选都不得分) 1、10BASE-T 的以太网最大传输距离可以达到( A ) A. 100M B. 500M C. 50M D. 200M 2、华三 Quidway S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为了维护方便,提供了很多配置方法,下列方法中哪些是Quidway S 系列交换机支持的配置方式? ( ) A. Console 串口配置 B. Telnet 远程配置 C. 串口Modem 远程配置 D. 哑终端方式配置 3、5类双绞线制作的交叉网线,下面哪一个图形描述的管脚对应关系正确( ) A. 交叉网线示例S I D E 1 S I D E 2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B. 交叉网线示例S I D E 1 S I D E 2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C. 交 叉网线示例S I D E 1 S I D E 2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4、目前,华三Quidway S 系列以太网交换支持的VLAN 划分方法有 ( ) A. 基于端口的VLAN 划分 B. 基于MAC 地址的VLAN 划分 C. 基于子网的VLAN 划分 D. 基于协议的VLAN 划分 5、在STP 协议中,为了选择交换机的根端口,可能需要比较下列哪些参数? ( ) A. RootID B. Designated BridgeID C. Designated ProtID D. RootPathCast E. 自身的ProtID 6、直连路由、静态路由、Rip 、Ospf 按照默认路由优先级从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 ) A. 直连路由、静态路由、Rip 、Ospf B. 直连路由、Ospf 、静态路由、Rip C. 直连路由、Ospf 、Rip 、静态路由 D. 直连路由、Rip 、静态路由、Ospf 7、在H3C 路由器上,用以下命令察看IP 路由表的是( ) A.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B. display route-table C. show ip route D. Route Print 8、命令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10.110.0.1 代表的是( ) A. 默认路由 B. 直连路由 C.动态路由 D.以上都不对 9、以太网交换机一个端口在接收到数据帧时,如果没有在MAC 地址表中查找到目的MAC 地址,通常如何处理( ) A. 把以太网帧复制到所有端口 B. 把以太网帧单点传送到特定端口 C. 把以太网帧发送到除本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 D. 丢弃该帧 E. 把以太网帧发送到一组特定的端口 10、在rip 中一条路由的metric 等于( D )即意味着它不可达 A. 8 B. 9 C. 10 D.16 E.24 11、路由是数据报文转发的关键,路由的来源主要有( ABC ) A.链路层协议发现的路由 B.手工配置的静态路由 C.动态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 D.DNS 解析的路由 12、在配置命令 fr map ip 10.1.1.1 dlci 7 broadcast 中,数字7的含义是( B ) A. 本端逻辑通道编号 B. 本端DLCI 编号 C. 对端接口编号 D. 对端节点编号 13、如果路由器使用了帧中继PVC 交换功能,则帧中继接口类型应为 ( A ) A. DTE B. DCE C. NNI D. UNI 14、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解决环路问题的有效方法有(ABCDE ) A. 定义最大跳数 B. 水平分割 C. 触发更新 D.毒性逆转 E.抑制时间 15、OSPF 中的Stub 区域可以有以下哪些类型的LSA ( AB ) A. type 1 B. type 3 C. type 4 D. type 5 E.type7 16、以下属于广域网协议链路层协议的有(AD ) A. PPP B. Ethernet II C. Frame Relay D. HDLC E. Ethernet SNAP 17、下面哪些是OSPF 协议的特点( ) A.支持区域划分 B.支持验证 C.无路由自环 D.路由自动聚合

计算机组网技术试题(答案)

《计算机组网技术》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路由发生在TCP/IP模型的(B )。 A.应用层B.网络层 C.传输层D.物理层 2.二层交换机根据( D )信息决定如何转发数据帧。 A.源MAC地址B.源IP地址 C.目的端口地址D.目的MAC地址 3.PC用( A )命令验证处于交换机连接的相同局域网中的主机之间的连 通性。 A.ping IP地址B.tracert IP地址 C.traceroute IP地址 D.arp IP地址 4.交换机的(D )模式允许进行设备线路配置.例如远程访问线路的配置。 A、用户 B、特权 C、全局配置 D、线路配置 5.( B )命令被用来验证中继链路的配置状态。 A.show interfaces vlan B.show interfaces trunk C.show interfaces switchport D.show ip interface brief 6.交换机上(A )VLAN是默认可以修改和删除的。

A.2~1001 B.1~1001 C.1~1002 D.2~1005 7.交换机查MAC表发现数据帧目的MAC地址对应的转发端口号后直接转发 数据帧到该端口;如果查表之后仍然不知道该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号. 交换机将帧转发到除了接收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这是交换机的( B )功能。 A、学习 B、转发 C、过滤 D、其他 8.以太网使用物理地址的原因是( A )。 A.在二层唯一确定一台设备B.允许设备在不同网络中通信 C.区分二层和三层数据包D.允许应用程序在不同网络中通信 9.( A )可用于广域网连接。 A.PPP B.WAP C.WEP D.Ethernet 10.路由器的(C )模式允许进行整个设备的整体配置。 A、用户 B、特权 C、全局配置 D、线路配置 11.路由器( C ).才能正常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A.周期性发送更新信息 B.发送整个路由表给所有的路由器 C.依靠邻居发送的更新来更新路由表

组网技术试题及答案

组网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网络工程的整个建设阶段分为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 和运行维护阶段。 2.在网络各层的互连设备中,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3.系统集成的定义是这样的,根据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的要求把多种产品和技术验明并连接入一个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的过程。整个系统集成包括硬件系统、和网络系统集成。 4.分层设计的思想是将网络拓扑结构分成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3层。 5.10Base5的含义是:带宽为 10M ,传输信号为基带信号,最大传输距离为500M 。 6.需求分析的类型有7类,请列举三种,应用背景分析、业务需求、管理需求、安全性需求、通性量、网络扩展性、网络环境需求的任意两项 7.对设备和线路备份设计也称为沉余设计,它并不是简单的增加一件设备或一条线路,而是功能逻辑优化和性能逻辑优化。 8. 把包过滤和代理服务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形成新的防火墙,称为双宿主机 防火墙。 9. 黑客通常用sniffer技术窃听同一个局域网内传输的信息。 10.按照对网络数据安全等级的标准,可以将网络结构划分为外部网,内部网和(公共子网) 11. 典型的网络性能管理分成性能监测和网络控制两个部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假设核心层交换机所使用的连接数为10,而每个端口下连交换机的带宽是100mbps .也使用了10个端口,在交换机满负荷工作工作概率为60%的条件下,按交换机的特点.干线容量为-----bps..核心交换机的背板容量-------bps(D)

A.480 2304. B.480 3600. C.600 2304. D.600 3600。 2.下列关于P2P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c ) A. P2P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例子是BT B. P2P技术是对等网络应用的创新 C. P2P模型基于静态索引的服务器地址 D. P2P技术通过在系统之间的直接交换实现计算资源和服务的共享 3.下列情况中, A 投标的报价会比较容易被接受, A.高于成本的情况下尽可能低的报价 B. 高于普通标准的报价 C. 低于成本的报价 D. 知名公司的报价 4.服务器集群技术指至少将两个系统连接到一起.使用两台服务器能够像一台机器那样工作或者看起来好象一台机器.采用集群系统通常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和网络中心的---(A) A.稳定性、处理能力及服务能力 B安全性、处理能力及服务能力 C、稳定性、应急能力和应变能力 5.通信量需求应该是从出发。(D) A. 网络带宽的价格 B. 花费最少 C. 可以获得的最高带宽 D. 单位网络应用量的要求 6.关于分层结构设计,说法不正确的是(D)。 A. 核心层处理高速数据流,其主要任务是数据包的交换。 B.按照分层结构设计网络拓扑结构时,路由器应传输尽量少的信息 C. 流量从接入层流向核心层时,被收敛在高速的链路上 D.分层结构设计优点是物理层内隐含故障点不会导致网络遭受严重的破坏。 7.VLAN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分段 B. 管理灵活 C.一个VLAN不是一个广播域 D. 有更好的安全性 8.以下哪个不是路由器的管理端口 D 。 A. Console端口 B.AUX端口 C.虚拟终端

组网技术实验指导书

组网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IP路由(基于GNS3分布式环境) 【实验目的】 1、熟悉与掌握仿真软件GNS3的安装、环境设置的方法 2、了解GNS3下cisco路由器模拟及分布式环境下模拟的机制并掌握其使用 方法 3、掌握几种典型的在GNS3环境中模拟主机的方法 4、提高综合运用静态路由、缺省路由、RIP或OSPF路由技术完成较大网络 的路由设计的能力 【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2、组网模拟器(套件):GNS3-0.8.6--all-in-one或以上版本 【实验预习要求】 1、阅读有关GNS3使用的相关资料 2、预习Cisco路由器典型的配置命令 3、完成本实验有关IP地址规划、路由方案、GNS3环境下模拟方案部分设计(见实验步骤1-3) 【实验报告要求】 1、可以打印,但需要同时交打印稿与电子稿 2、不允许简单复制“实验指导书” 3、不允许拷贝其它同学的成果,包括设计、数据、分析及结论 【Cisco路由器主要配置命令】 clock rate 128000 配置串口上的时钟(DCE 端) configure terminal进入终端配置模式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把内存中的配置文件保存到NVRAM 中 encapsulation为serial接口指定链路层协议 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exit由当前模式退出到上层模式 end退出到特权模式

hostname设置主机的名字 interface进入网络接口配置模式 ip address设置接口的ip地址 no shutdown激活网络接口 show running-config显示内存中的配置文件 show interface s0/0/0 显示接口的信息 show controllers s0/0/0 显示s0/0/0 的控制器信息 ip route配置静态路由 show ip route查看路由表 ping ping 测试 traceroute路由跟踪测试(对于windows主机命令为tracert) router rip启用rip(路由协议)进程 version 2指定路由协议rip的版本为2 network 在指定的直连网段上,进行rip路由宣告,如:network 192.168.200.0 redistribute (重分布)将本地路由表中某种路由注入到rip路由的更新中,如redis tribute static no auto-summary 关闭路由自动聚合功能 【GNS3中模拟主机的几种方法】 1、利用Virtual PC Simulator(开源软件) VPCS支持最多9台PC,它的功能有限,但是可以运行ping和traceroute。 此时在GNS3中需要借助类型为“Cloud”的节点,来指向所模拟的vpc主机。 2、利用路由器当作PC 可以简单地配置路由器,使其像一台PC一样。这种方法可能会使用更多的内存和处理器资源。此时需要关闭路由功能(no ip routing)和指定缺省网关(ip default-gateway)。 3、桥接物理主机或虚拟机(vmware、hyper-v等)

电大 组网技术 历年试题汇总

《组网技术》中央试题及解答 一、填空题 1.广域网作用的范围较大,一般采用点到点网络传输技术;局域网在一个相对小的范围内传输信息,一般采用广播式网络传输技术。 2.一条通信线路往往包含两条信道:和接收信道,信道的工作方式有三种: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_全双工通信。 3.信道的重要特性是在给定的信道上存在最高码元传输率和最高信息传输率的限制。 4.目前,星型拓扑结构一般只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 5.接口的特性包括多个方面: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6.一个主机有多个网络接口,在发送分组时,将根据路由表决定使用哪个接口。 7.网络管理包括_故障管理_、配置管理、_安全管理、性能管理和计费管理。 8.127.X.X.X是保留地址,常用于在本地机器上做网络环境测试。 9.广播式网络中所有机器共享一条_通信信道_。 10.为正确的发送和接收数据,通信双方必须实现某种程度的_时钟同步_。 11.频分多路复用的方法是将整个频带划分成_若干逻辑信道_,每个用户_独占某些频段_,时分多路复用则是_所有的用户轮流的瞬 时的占用整个信道_。 12.微波通信有两种方式:地面微波接力通信_和卫星通信_。 13.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可分为_持续CSMA _、_非持续CSMA _、P-持续CSMA三种。 14.防火墙有两种基本的类型:网络级防火墙和应用级防火墙。 15.常用于测试TCP/IP网络中的连通性 ping 。 16.从广义上讲,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技术有2种主要类型:广播式和点到点。 17.VLAN的配置方式包括静态端口分配、动态端口分配和多VLAN端口分配。 18.SNMP的三个组成部分是管理信息结构、管理信息库(MIB)和SNMP管理协议。 19.IPX/SPX是Novell网络使用的主要协议。TCP/IP是Internet 20.RS—232—C规定接口采用25芯连接器,后在计算机侧简化为9芯连接器。 21.光缆分为单模和多模两种。 22.永久虚电路和交换虚电路。 23.ISDN有基本速率接口(BRI)和主速率接口(PRI)两类公共接口。 24.信道的复用方式通常有: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 25.从广义上讲,网络采用的传输技术有两类,它们是:广播式网络、点到点网络。 26.开放系统互连OSI的英文全称为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27.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有两大类: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28. DCE的中文是数据线路设备,它又称为线路终端,是传输线路两端的端末设备。 29. DTE的中文是数据终端设备,它是数据链路两端的端末设备。 30. DCE/DTE操作过程分为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拆除线路等三个阶段。 31.微波通信主要有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 32. X.21接口采用ISO 4903标准规定的15 芯连接器。 33.信道上码元传输速率与带宽之间符合香农定理。 34.双绞线可分为2种类型:__非屏蔽双绞线、和_屏蔽双绞线。 35. OSI参考模型中的七个层次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36.信道有三种工作方式,分别是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37.根据信号的调制方式,调制解调器分为频带调制解调器、基带调制解调器。 38. ISDN的基本速率接口(BRI)提供的总体数据速率为144kbps。 39. TCP/IP中的基本协议包括TCP、UDP、IP。 40. FTP的英文全称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中文名称是文件传送协议。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双绞线的描述正确的是(双绞线双绞的目的是降低信号干扰程度)。 2.光纤的缺点是(价格较高)。 3.微波通信的优点是(用于高山之间、海岛之间等无法铺设线路的环境)。 4.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属于计算机病毒的破坏(系统被匿名访问)。 5.下列说法(根据IP地址发送信号)不是集线器的功能。 6.应用网关工作在(应用层)。 7.下列( 139.255.255.255 )属于B类IP地址。 8.光纤不使用在( 100Base-T网络)环境。 9.下列描述是中继器的功能(扩展局域网网段)。 10.针对于下面的路由表,描述错误的是(目的地为201.106.39.12的数据通过201.106.37.74发送)。 11.下列( NMS )不是SNMP的组成部分。 12.下列关于网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网桥对末端节点是透明的,末端节点在工作时,必须了解网桥的位置和特征)。 13.我国目前应用广泛的LAN标准是基于( IEEE802.3 )的以太网标准。 14.将本地网络与一个远程工作站相连,需要(在互联的两端各装一个)网桥。 15.(整体吞吐量)是性能管理的功能。 16.(get-next-response )不是请求/服务原语。 17.下列(感染网络上的蠕虫病毒)情况不可能是网络电缆故障。网络服务速度锐减 18.采用(文件名)地址或名字,Windows NT下的TCP/IP不能通过网络彼此通信。 19.在网络管理系统中,管理对象是指(网络系统中的各种可以操作的数据)。 20.网段交换集线器的工作特点是(对每个端口分配一个以上的MAC地址)。 21.关于调制解调器的描述错误的是(内置式调制解调器通过串行口与计算机相连)。 22.相对于单模光纤,哪一个是多模光纤的特点(宽芯线、耗散大)。 23.路由选择协议位于(网络层)。 24.10Base2电缆是(采用基带信号)。 25.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26.以下关于IP组播的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在IP组播环境中,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是一个。 27.哪一个名称代表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快速以太网(100Base-FX)。 28.网桥是在(数据链路层)将多个局域网互连的存储转发设备,这些局域网的逻辑链路子层相同,而介质访问子层可以不同。 29. FDDI标准规定网络的传输媒体采用(光纤线缆)。 30.(SMI)不是SNMP对象类型的可定义属性。

组网实验报告

组网技术实验报告 专业:网络工程 学号: 04 学生姓名:王胜 教师:王虎寅

实验一 IP路由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与掌握仿真软件GNS3的安装、环境设置的方法。 2、了解GNS3下的cisco路由器的模拟及分布式环境下模拟的机制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3、掌握几种典型的在GNS3环境下模拟主机的方法。 4、提高综合运用静态路由、缺省路由、RIP或OSPF路由技术完成较大网络的路由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7 2、实验软件:GNS3 三、实验任务 在仿真软件上实现如下拓扑网络的路由设计,并完成连通测试。 四、实验步骤 1、GNS3拓扑图,如下:

地址规划IP、2. 分析给定拓扑图,规划各网段、各节点(路由接口或主机) ip地址,记录到实验报告

设备接口I地子网掩默认网FC — —F0/ F0/—F0/— Rclock S0/—rate 12800—S1/clock S1/Rrate—12800F0/—R—F0/ F0/—

—RS1/ —F0/ R4R3R1)(1上使用缺省路由,R2,,,路由协议。R5上使用OSPF;具体命令为:上添加一条到网络的静态路由,然后进行路由2()R2redistribute。redistribute static与初始配置 3、中心主机安装 GNS3、安装GNS3、环境设置 工作目录 IOS目录、工程目录、 dynmips)在磁盘中建立相关文件夹( 12 ()拷贝路由器目录”中IOS Ios镜像文件到“中文设置相关目录(需要当:“首选项”菜单项进入) ( 3->、工程、工作目录设置终端命令参数IOS: secureCRT 设置语言)环境设置(从“编辑” 要求终端工具使用:场测试) Cisco IOS( 4”菜单项进入) HypervisorsIOS(从“”)设置“IOS和IOS”窗口选择,在“。文件对应的“平台”和“型号”后,单击“保存”文件,以及和 IOS”值计算依次将实验中所用各种型号的路由器“拖入”一个到工作区,IDLE PC)路由器”5( ”值计算、选取。Idle PC 完成“ 模拟)VPCS(使用、主机模拟: 4. 。模拟C1VPCS2VPCS1模拟C2;上配置:C1 C2上配置: 用 ping命令进行连通测试如:在两主机间进行、或任何两节点间进行测试连通5、

计算机组网技术模拟题及答案

计算机组网技术》模拟题 、单项选择题 1. 路由发生在TCP/IP 模型的(B ) A.应用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物理层 2.二层交换机根据( D )信息决定如何转发数据帧。 A.源MAC地址 B 源IP 地址 C.目的端口地址 D.目的MAC地址 3.卩。用(A )命令验证处于交换机连接的相同局域网中的主机之间的连通 性。 A ping IP 地址 B tracert IP 地址 C traceroute IP地址 D arp IP 地址 4.交换机的( D )模式允许进行设备线路配置,例如远程访问线路的配置。 A、用户 B、特权 C、全局配置 D、线路配置 5. (B )命令被用来验证中继链路的配置状态。 A.show interfaces vlan B.show interfaces trunk C.show interfaces switchport D.show ip interface brief 6. 交换机上(A )VLAN是默认可以修改和删除的。 A. 2?1001 B. 1 ?1001 C. 1 ?1002 D. 2 ?1005 7. 交换机查MAC表发现数据帧目的MA(地址对应的转发端口号后直接转发数据 帧到该端口;如果查表之后仍然不知道该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号,交换机将帧转发到除了接收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这是交换机的( B )功能。 A、学习 B、转发 C、过滤 D、其他

8. 以太网使用物理地址的原因是(A )。 A. 在二层唯一确定一台设备 B.允许设备在不同网络中通信 C.区分二层和三层数据包 D.允许应用程序在不同网络中通信 9. (A )可用于广域网连接。 A.PPP B.WAP C.WEP D.Ethernet 10. 路由器的(C )模式允许进行整个设备的整体配置。 A、用户 B、特权 C、全局配置 D、线路配置 11. 路由器(C ),才能正常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A. 周期性发送更新信息 B. 发送整个路由表给所有的路由器 C. 依靠邻居发送的更新来更新路由表 D. 在数据库中维护整个网络拓扑 12. 有8个局域网,每个局域网都包含5?26个主机,则子网掩码是(D )才合 适。 A 0.0.0.240 B 255.255.255.252 C 255.255.255.0 D 255.255.255.224 13. 路由器刚刚完成启动自检阶段,准备查找加载IOS镜像,此时会做的操作是 ( A )。 A. 检查配置寄存器 B.试图从TFTP月服务器启动 C.在Flash中加载镜像文件 D.检查NVRA中的配置文件

局域网组网技术期末试卷B答案

《局域网组网技术》期末考试试题 B 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 1. 计算机互连的主要目的是( )。 A.网络协议 B.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 C.集中计算 D.资源共享 2. 被烧制在网卡上的信息是( ) A. NIC B. MAC address C. hub D. LAN 3. 将双绞线制作成交叉线,该双绞线连接的两个设备可为( )。 A.网卡与网卡 B.网卡与交换机 C.网卡与集线器 D.交换机的以太口与下一级交换机的uplink 口 4. 在以太网中,冲突( )。 A.是由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错误使用造成的 B .是由于网络管理员的失误造成的 C .是一种正常现象 D.是一种不正常现象 5. 交换机工作在OSI 七层模型的( )。 A. -层 B .二层 C .三层 D .四层 6. 下面属于交换机优于集线器的选项是( )。 A .端口数量多 B .体积大 C .灵敏度高 D .交换机传输是“点对点”方式 7. 有关光缆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缆的光纤通常是偶数,一进一出 B .光缆不安全 C .光缆传输慢 D .光缆较电缆传输距离近 8. OSI 网络参考模型共分为( )层 A. 5 B.4 C.7 D.6 9. 以下关于千兆位以太网的不正确描述是( )。 A .数据传输速率为1000Mbit/s B .支持全双工传送方式 C .只能基于光纤实现 D .帧格式与以太网帧格式相同 10. 某部门申请到一个C 类IP 地址,若要分成八个子网,其掩码应为( )。 A. 255.255.255.255 B.255.255.255.0 C.255.255.255.224 D.255.255.255.192 11. IP 地址为140.111.0.0的B 类网络,若要切割为九个子网,而且都要连上Internet ,那么子网掩码要设置为( )。 A. 255.0.0.0 B.255.255.0.0 C.255.255.128.0 D.255.255.240.0 12. IP 地址192.168.1.0代表( )。 系别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组网技术》期末试卷

《组网技术》2009上半学期~2011下半学期试题 一、填空题 1.信道有三种工作方式,分别是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2.DTE与DCE间的物理接口特性是指机械特性、电器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 3.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通信要采用相同的协议,FTP是一种常用的应用层协议。 4.从计算机域名到IP地址翻译的过程为正向地址解析。 5.在数据传输中,为了保证数据被准确接收,必须采取一些统一收发动作的措施,这就是 所谓同步技术。 6.在局域阿络型中,数据链路程又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7.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是: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 8.从广义上讲,网络采用的传输技术有两种类型:点到点和广播。 9.调制解调器是实现计算机的数字信号信号和电话线模拟信号间相互转换的设备。 10.信道多路复用技术包括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复用和波分复用。 11.SNMP的三个组成部分是管理信息结构(SMI) 、管理信息库(MIB) 和SNMP协议。 12.在某网络中装有一个带宽为10M的Hub,该Hub连接了10台设备,每台设备的平均 带宽为1M 。 13.10BaseF使用的传输介质为光纤。 14.路由表分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使用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来维护的路由表是 动态路由表。 15.在网络管理中,一般采用管理者一代理的管理模型。 16.ISDN有基本速率接口(BRI)和主速率接口(PRI) 两类公共接口。 17.增强网络管理者对网络配置的管理属于网络管理中配置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 18.大多数网络层防火墙的功能可以设置在内部网络与Internet相连的路由器上。 19.广播式网络中发送的分组通过地址字段指明该分组将被哪台机器接收或由哪台机 器发送。 20.数据在信道上传输,一组数据一并由信道同时传输称为并行传输(通信) 。 21.若采用4相调制技术,在2400波特的信道上信息的传输率为9600 bps。 22.借助交换机和路由器,可在物理网络的基础上建立虚拟局域网(VLAN) 这样一方面 可以减少网络流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网络进行更好地管理。 23.在TCP/IP网络中测试连通性的常用命令是Ping 。 24.RIP中经常使用距离向量算法算法,并根据最小的跳数来选择路由。RIP中跳数为 大于15 表示信息不可到达。 25.为正确的发送和接收数据,通信双方必须实现某种程度的时钟同步 26.根据信号的调制方式,调制解调器分为频带调制解调器和基带调制解调器。 27.ISDN基本速率接口(BRI)的总计数据速率为144kbps 。 28.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可分为持续CSMA 、非持续CSMA 、P—持续CSMA三种。 29.信道多路复甩技术包括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和波分多路复用。 30.OSI参考模型中的七个层次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 路层、物理层。

组网技术与网络工程实验报告

河南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组网技术与网络工程实验报告册 学期: 课程: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 (1) 实验二配置文件与IOS文件的管理 (3) 实验三标准ACL (5) 实验四扩展ACL (8) 实验五常规静态路由和缺省路由配置 (11) 实验六汇总、负载分担及浮动静态路由配置 (14) 实验七 RIPV2的配置 (17) 实验八点到点链路OSPF配置 (20) 实验九广播网络OSPF配置 (23) 实验十交换机基本配置 (25) 实验十一 VLAN配置 (27) 实验十二 VLAN主干道配置 (29) 实验十三 VLAN间路由配置 (31)

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 一、实验学时:2学时 二、实验目的 1.认识路由器的软件和硬件组成; 2.掌握对路由器进行初始配置的步骤和方法; 3.掌握常用IOS配置命令的用法。 三、实验任务 练习常用IOS配置命令的用法。 四、实验设备 PC终端一台,路由器模拟软件DynamipsGUI一套,路由器一台。 五、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环境 六、实验步骤 1.按照图1所示设计、编写DynamipsGUI 所需要的.NET文件。 2.通过DynamipsGUI运行编写好的.NET网络拓扑文件。 3.通过Telnet客户端程序连接到模拟路由器的控制台。 4.练习常用的路由器配置命令。 5.将PC机与真实路由器相连,将上述命令再练习一下,试比较一下在模拟 器上的命令与真实路由器上的命令的异同。 七、思考题 1.PC机与路由器相连时所使用的双绞线是直通线还是交叉线?

局域网组网技术期末试卷B答案.doc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名姓_ _ _ _ _ _ _ _ _ _ 号学 _ _ _ _ _ _ _ _ _ _ _ 级班 _ _ _ _ _ _ _ _ _ _ _ 别系 《局域网组网技术》期末考试试题 B 卷答案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40 分) 1.计算机互连的主要目的是()。 A. 网络协议 B.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 C. 集中计算 D. 资源共享 2.被烧制在网卡上的信息是() A. NIC B. MAC address C. hub https://www.360docs.net/doc/731111620.html,N 3.将双绞线制作成交叉线,该双绞线连接的两个设备可为()。 A. 网卡与网卡 B. 网卡与交换机 C. 网卡与集线器 D.交换机的以太口与下一级交换机的uplink口 4.在以太网中,冲突 ( ) 。 A. 是由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错误使用造成的B.是由于网络管理员的失误造成的 C.是一种正常现象 D.是一种不正常现象 5.交换机工作在OSI 七层模型的 ( )。 A. -层B.二层C.三层D.四层 6.下面属于交换机优于集线器的选项是( )。 A .端口数量多B.体积大 C .灵敏度高D.交换机传输是“点对点”方式 7.有关光缆叙述正确的是 ( ) 。 A. 光缆的光纤通常是偶数,一进一出B.光缆不安全 C.光缆传输慢D.光缆较电缆传输距离近 8.OSI 网络参考模型共分为()层 A. 5 B.4 C.7 D.6 9. 以下关于千兆位以太网的不正确描述是( ) 。 A .数据传输速率为1000Mbit/s B .支持全双工传送方式 C .只能基于光纤实现 D .帧格式与以太网帧格式相同 10. 某部门申请到一个 C 类 IP 地址,若要分成八个子网,其掩码应为( ) 。 A. 255.255.255.255 B.255.255.255.0 C.255.255.255.224 D.255.255.255.192 11. IP 地址为 140.111.0.0 的 B 类网络,若要切割为九个子网,而且都要连上Internet ,那么子网掩码要设置为( ) 。 A. 255.0.0.0 B.255.255.0.0 C.255.255.128.0 D.255.255.240.0 12. IP 地址 192.168.1.0 代表 ( ) 。 A. 一个 C 类网络号 B .一个 C 类网络中的广播 C.一个 C类网络中的主机 D. 以上都不是 13. Catalyst 交换机的默认VTP模式是 ( ) 。 A. 客户端 B .接人 C .服务器 D .透明 14. 连接在不同交换机上的属于同一VLAN的数据帧必须通过( ) 传输。 A .服务器 B .路由器 C . backbone 链路 D. trunk 链路 15. 三层交换机在转发数据时,可以根据数据包的( ) 进行路由的选择和转发。 A .源 IP 地址 B .目的 IP 地址

组网技术实验指导书修改后模板

《实用组网技术》 实验指导书 学号: 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计算机系 .10 实验一简单组网实验一、实验目的

( 1) 理解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 2) 熟悉每组设备 ( 3) 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方式 ( 4) 掌握用路由器、交换机进行简单的组网的方法 ( 5) 掌握不同和同一LAN上通信的原理 二、实验内容 用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简单连网 三、实验环境 Q u i d w a y路由器1 台, 以太网交换机2 台,PC机5台, 网线7根, Console线一根 四、实验组网图 Ip:192.168.2.10/24网关:192.168.2.1Ip:192.168.2.11/24 网关:192.168.2.1 Ip:192.168.3.10/24 网关:192.168.3.1 Ip:192.168.3.11/24 网关:192.168.3.1 PCA PCC Ip:192.168.3.12/24 网关:192.168.3.1 五、实验步骤 (1)按图把设备连接好; 设置好各个计算机的ip地址和默认网关。 (2)对路由器R1的两个端口进行配置:

s y s t e m [Q u i d w a y]s y s n a m e R1 [R1]i n t e r f a c e e0/0 [R1-E t h e r n e t0/0]i p a d d192.168.2.124 [R1]i n t e r f a c e e0/1 [R1-E t h e r n e t0/1]i p a d d192.168.3.124 (3)测试网络连通性, 在命令行窗口, ping、ipconfig/all 六、实验结果 1.简单描述每组的路由器、交换机设备情况( 包括型号和端口 情况) 。 2.查看每组的各PC机包括几块网卡, 每个网卡的型号是什么? 防火墙有没有启动? 3.按实验组网图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并关闭防火墙。每个人都在自己机器上测试到同组的其它主机的连通性, 并填写下表。

局域网组网技术期末试卷B答案

共享知识 分享快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局域网组网技术》期末考试试题 B 卷答案 1?计算机互连的主要目的是( )。 A.网络协议 B.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 C.集中计算 D.资源共享 2. 被烧制在网卡上的信息是( ) A. NIC B. MAC address C. hub D. LAN 3. 将双绞线制作成交叉线,该双绞线连接的两个设备可为( )。 A.网卡与网卡 B.网卡与交换机 C.网卡与集线器 D.交换机的以太口与下一级交换机的 uplink 口 4. 在以太网中,冲突( )。 A.是由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错误使用造成的 B .是由于网络管理员的失误造成的 C ?是一 -种正常现象 D.是一 -种不正常现象 5. 交换机工作在 OSI 七层模型的( )。 A.-层 B .二层 C .三层 D .四层 6. 下面属于交换机优于集线器的选项是 ( )。 A .端口数量多 B .体积大 A ?数据传输速率为 1000Mbit/s B ?支持全双工传送方式 C .只能基于光纤实现 D .帧格式与以太网帧格式相同 10. 某部门申请到一个 C 类 IP 地址,若要分成八个子网,其掩码应为 ( )° 11. IP 地址为140.111.0.0的B 类网络,若要切割为九个子网,而且都要连上 In ternet ,那么 子网掩码要设置为( )° A. 255.0.0.0 B.255.255.0.0 C.255.255.128.0 D.255.255.240.0 C .灵敏度高 D ?交换机传输是 7.有关光缆叙述正确的是( A.光缆的光纤通常是偶数,一进一出 C .光缆传输慢 8. OSI 网络参考模型共分为()层 A. 5 B.4 C.7 D.6 9.以下关于千兆位以太网的不正确描述是 “点对点”方式 B .光缆不安全 D .光缆较电缆传输距离近 )° A. 255.255.255.255 B.255.255.255.0 C.255.255.255.224 D.255.255.255.192

06组网技术B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网络处理 2、阻止侵权进入和离开主机的通信硬件或软件 3、双绞线 4、10Mbps 5、否 6、185 米 7、RJ45 8、Mbps 9.中继器 10.光纤 11.管理 12.路由器 13、一个集线器的延迟 14、网络 15、否 16、调制解调器 17. 否 18. 否 19. 6 20. 链路层 二、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备份策略指确定需备份的内容、备份时间及备份方式。 2. 中继器(repeater,RP)是连接网络线路的一种装置,常用于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物理信号的双向转发工作。 3. 链路聚合是将两台交换机之间连接的两条以上的物理链路绑定为一条逻辑链路,每条物理链路互相可以均衡负载,使两台交换机之间的带宽成若干倍增长。 4. VLAN:虚拟局域网指的是在一个平面物理网络上,根据用途、工作组、应用等逻辑划分的局域网络,与用户的物理位置没有关系。 5.T介质:网络术语“专用线路”是一种通过公用电信介质建立起的永久性专用连接,并且向用户收取基本月租费的线路。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组建 LAN 时,要为 Hub 配 IP 地址吗 ? 答:是物理层的设备,不需要 IP 地址, Hub 甚至也不需要 MAC 地址。 2. 综合布线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室外联络铜缆或光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工作站区子系统、设备室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 3. 简述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答:选择最佳的转发数据的路径,建立非常灵活的联接,均衡网络负载;利用通信协议本身的流量控制功能来控制数据传输,有效解决拥挤问题;具有判断需要转发的数据分组的功能;把一个大的网络划分成若干个子网。 4.如何建设校园网,由哪些部分组成? 校园信息中心:信息网络的核心部分。 由中心交换机、 UPS 等电源系统、服务器、广域网连接设备、网络管理系统组

计算机组网技术模拟题及答案.docx

集团公司监察工作规定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集团内部监察工作,促进廉政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监察部门是集团实行监察职能的专门机构,对监察对象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保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集团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三条监察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在法律和行政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实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行政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 第二章监察工作的组织、任务和权限 第四条集团设置独立的监察机构——审计监察部。审计监察部在总裁的直接领导下开展监察工作,对集团负责,并向总裁报告工作。 集团控股及控股以上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监察机构或配备专、兼职监察人员,在本公司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监察工作。 第五条集团审计监察部的监察对象是集团聘任和管理的单位负责人及总部管理人员,集团控股及控股以上公司监察机构的监察对象是本公司聘任和管理的部门负责人及管理人员。 第六条监察工作的任务: (一)监督检查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集团规章制

度的情况; (二)调查处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集团规章制度的行为; (三)受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集团规章制度行为的检举、控告; (四)受理监察对象对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申诉; (五)开展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宣传和教育; (六)协助监察机关办理其他监察事宜。 第七条监察工作的权限: (一)参加与监察事项有关的会议; (二)要求有关部门和个人全面、如实地提供与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及其他有关的材料,进行查阅或者予以复制; (三)暂予扣留、封存能够证明违规违纪行为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及其他有关的材料。暂予扣留、封存时应当向文件、资料、财务账目等材料的持有人出具监察通知书,对暂予扣留、封存的材料开列清单,并由各方当事人当场核对、签字。对暂予扣留、封存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以及其他有关的材料,监察机构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毁损或者用于其他目的; (四)责令案件涉嫌单位和涉嫌人员在调查期间妥善保管与案件有关的财物,不得毁损、变卖、转移; (五)责令有违规违纪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

组网技术综合实验

《组网技术综合实验》要求 一、课程设计目的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规划和设计方法; 2.掌握各种网络设备的连接及配置方法; 3.掌握IP地址的规划和设置方法; 4.掌握基本的网络测试方法; 5.掌握基本的网络管理和维护方法。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完成特定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方案并画出网络拓扑图; 2.按网络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并完成各设备的连接及配置; 3.规划和配置网络中各网络设备端口的IP地址; 4.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及网络基本性能参数; 5.在设计报告上详细记录设计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和配置方法; 6.对设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7.完成课程设计的报告撰写; 8.设计实验结束提交书面设计实验报告及电子版设计文档。 三、课程设计实验项目报告内容 实验项目报告内容应包括封面和正文两大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封面——包括实验项目报告名称,项目负责人姓名,实验日期等。 2.正文——包括实验目的,项目内容,实验环境,设计方案,实现流程,实验结果及其分析,项目实施详细步骤等。 四、成绩考核依据 1.课程设计期间的态度及考勤; 2.实验前的准备情况; 3.实验操作能力及项目运行结果; 4.提交的实验项目报告(打印稿); 5.提交的电子作品(包括:项目报告,项目设计及配置过程中的相关文档等)。五、课程设计参考题目及其内容要求 要求在下面两个设计项目中任选一个完成,或者在指导老师审核通过后选择类似的其他设计项目。

(一)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项目 1、项目描述及基本要求 根据某单位实际情况及业务需求,规划设计一个先进实用的计算机网络,完成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方案。方案包括:单位情况简介、用户需求分析、网络拓扑图、设备选型及设备部署、网络地址规划与分配、交换机VLAN 的划分、路由设计与配置等,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网络性能、可靠性及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 2、项目涵盖的网络技术及具体内容 1) 用交换机组建小型局域网; 2) 基于交换机端口划分VLAN ; 3) 用路由器连接不同的局域网; 4) 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组建大型网络。 (二)网络设备综合应用配置项目 1、实验拓扑结构图示 2、实验具体内容要求 1) 划分4个VLAN ,VLAN1为管理、VLAN100为教学、VLAN200为办公、VLAN300为监控; 2) 所有交换机都可实现远程telnet 、web 管理,并可被LinkManager 网管管理; 3) VLAN1、VLAN100、VLAN200能访问因特网,VLAN300不能访问因特网; 4) VLAN100和VLAN200之间可互相访问,但都不能访问VLAN300; 5) 内网可通过内部地址访问WEB 服务器提供的WEB 和FTP 服务; 6) 在因特网可通过路由器外网口地址访问WEB 服务器提供的WEB 和FTP 服务。 WAN:10.10.10.2 DMZ:192.168.10.1 WEB:192.168.10.10 WAN:192.168.0.1 网管LAN:192.168.1.1 LAN:192.168.0.2 2000E/3926S 交换机192.168.1.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