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清咸丰粉彩瓷器

鉴赏—— 清咸丰粉彩瓷器
鉴赏—— 清咸丰粉彩瓷器

鉴赏——清咸丰粉彩瓷器

清咸丰·铁秀花三色哥釉马人螭龙耳包袱瓶

清咸丰·豆青加粉彩描金花卉高足碗

清咸丰粉彩花卉盘

清咸丰·粉彩人物故事描金卧足盘

清咸丰·粉彩八仙祝寿灯笼瓶

清咸丰·粉彩罗汉图杯

清咸丰·粉彩花卉蝴碟纹盖盒

清咸丰·粉彩花卉盘

清咸丰·粉彩四季花卉盘(一对)

清咸丰·粉彩荷塘鸳鸯纹马蹄碗

清咸丰·粉彩无双谱“笔筒”

清咸丰·粉彩无双谱“笔筒”2

清咸丰·粉彩无双谱“笔筒”3

浅绛彩瓷的伪作及鉴别

浅绛彩瓷的伪作及鉴别 程门等名家的作品虽然在浅绛彩瓷流行的当时即被“赏鉴家得其片幅零缣什袭藏之”,但是众多的浅绛彩瓷只是为大众服务的一般瓷器,再加之脱彩严重,一直以来并不被收藏界所重视,因而也就很少有人去作伪。但是随着近年来浅绛彩瓷的艺术魅力被挖掘,一时间引起了众多的研究者和有见地的收藏界人士的重视,其经济价值也随之显现出来。目前浅绛彩瓷的投资潜力和升值空间都很大,如同对其他艺术品的作伪一样,受利益的驱使,近年来浅绛彩瓷的伪作也开始出现在古玩市场上。 笔者就曾在市场上见到署名程门、金品卿、俞子明、高心田、马庆云等人的浅绛彩瓷伪品。但是由于作伪者水平低下,对这些粗制滥造的伪品,只要我们掌握了鉴别浅绛彩瓷真品的方法,熟识各位浅绛彩瓷画师的绘画风格、特点,并不难鉴别。市场上还有一些作伪者采用在纸绢画上添款、改款作伪的手法,将有一定水平的无款浅绛彩瓷作品通过添加或改为名家的题款,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牟取高利,这就需要认真对待了。 一般讲,鉴定浅绛彩瓷真伪有以下方面可供参考: 其一,正确理解“浅绛彩瓷”概念,清楚其涵盖的范围。由于近年浅绛彩瓷在古玩市场上价格不断上涨,使得一些人随意扩大浅绛彩瓷的范围,将一些其他类彩瓷作为浅绛彩瓷收藏。比如浅绛彩瓷

盛行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衰落于民国二三十年代。其间在民国以后由于彩料的改变即出现了浅绛向民国水彩、粉彩的过渡。往往一些人将这种过渡期的作品甚至民国以后的水彩山水画面的瓷器充作浅绛彩瓷在古玩市场上兜售,以求获利。 其二,如同鉴别纸绢书画一样,熟悉诸多的浅绛彩瓷画师的绘画风格、题款字体、结构、下笔习惯等绘画、书法特点以及印章款识特色和用章习惯。这是现代作伪者的粗制滥造所无法仿效的,即便作伪者有一定水平但无论怎样努力也是无法做到天衣无缝。 其三,通过多看实物(包括真品和赝品)和有关资料,熟悉浅绛彩瓷所具有的独特的时代特征,从一件瓷器的胎、釉、画面用彩等诸多方面综合分析。正如鉴藏家李鸿泉先生所说:“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陶瓷作品各具自己的工艺特色,各有自己的艺术格调。即使是民国时期的一般作品,也有区别于其他时代特征的独立风格,致使现代人的摹仿也会相形见绌。” 其四,浅绛彩瓷的艺术魅力来源于浅绛彩瓷画师在瓷面上作画,使得中国绘画最典型的诗、书、画相结合的所谓“文人画”艺术形式在瓷器上得以再现。因此,鉴别浅绛彩瓷要从瓷画的艺术水平着手。除了熟悉当时及如今被人们认定的浅绛彩瓷高手的名号之外,要有一定的书画鉴赏能力,不要被瓷画上所署名款所迷惑。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中外陶瓷艺术鉴赏 院系:滨江学院外语系 专业:英语 班级:13级英语(2)班 姓名:刘粉芳 学号:20132310058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在国际社会中,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而西方人了解中国,正是从了解陶瓷、茶叶和丝绸开始的。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有点瓷器的制作。到宋代社会安定的时候陶瓷工艺达到顶峰,中间有唐朝著名的唐三彩,后有元明清的青花,中国的陶瓷就成了一个独有的陶瓷文化。 一、陶瓷的发展 夏、商、周朝时期,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于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 秦汉时期,汉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地发现的秦汉时期的陶俑,如西安的兵马俑,以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地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我国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久远和雕塑艺术的高度发展。 隋唐时期,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 唐朝时期,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和刑窑。 宋朝时期,中国的陶瓷制作工艺在宋朝的繁荣下达到鼎盛时期。宋代的稳定和文墨气息是各项技艺发展的基础。宋代制陶手艺卓越,比较突出的瓷窑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以及钧窑,这五大瓷窑代表了宋代乃至于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后世便有仿制也达不到宋时的高度。 元朝时期,元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成就,为明、清两代该地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奠定了基础,景德镇因此在日后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 明朝时期,”明代开始,窑址都趋于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于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后走入了彩绘世界,瓷胎也趋向薄、细、白的求,在坯身上记住款式也从此开始,年代、堂号、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据有更确实的辨认。 清朝时期,至清代中国陶瓷已经有了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

瓷器鉴定常见名词解释

瓷器鉴定常见名词解释 高岭土——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颜色白中微带灰色或黄色,因最初在江西浮梁(今景德镇)东乡高岭村,故名。“高岭”一词最早见于清康熙二十一年《浮梁县志》记载,国标上音译Gaolin,成为国际性专用名词。 麻仓土——元、明景德镇制瓷原料,是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的一种高岭土,故名。 瓷石——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含石英、绢云母为主体的岩状矿物。颜色白中微带黄色、绿色、灰色或浅红色,我国很早就用来制造瓷器。 不(音敦)子——制瓷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砖状泥块,称为“不子”或“白不”,中外陶瓷文献上普遍采用这个名词。 釉浆——即釉料,施于瓷坯的表面。据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用的釉浆由釉果和釉灰配制而成,主要由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钠等组成。釉灰是用石灰石、凤尾草

烧炼而成。 钴土矿——青花瓷器的呈色原料,种类颇多,古代大体分为两种:一种含锰量高含铁量低,为国产钴土矿;一种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为西亚地区产钴土矿。 苏泥麻青——又称“苏麻离青”、“苏泥勃青”,是一种从波斯进口的青花色料,元末明初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凝重浓艳,并有黑色似铁锈斑点,经化验,料中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与国产青料显然不同。 平等青——又称“陂塘青”,明代成化到嘉靖中期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主要色料。产于今江西乐平,呈色淡雅。 回青——是一种进口的青花色料,明代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时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蓝中泛紫,与苏麻离青、平等青色调不同。

石子青——又称“石青”,明代中期晾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上使用的一种色料。产于今江西上高,发色浓中带灰。 珠明料——产于云南,由钴土矿煅烧而成的青花色料。清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所用的主要青料,发色鲜明青翠。拉坯——把坯泥置于辘轳(即轮上),借辘轳旋转之力,用双手把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这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这一工艺过程称为拉坯。盘、碗等圆器都用拉坯方法成型。 利坯——拉成的坯半干时,置于辘轳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这道工序称为利坯。 挖足——圆器拉坯时器底留下一个3寸长的泥靶(柄),然后挖成器的底足,这道工序称为挖足。 泥条盘筑——陶器成型的一种原始方法。制作时先把泥料搓成长条,然后按器型的要求从下向上盘筑成型,再用手或简单的工具将里外修饰抹平,使之成器。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陶器,内壁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 轮制——用轮车制作陶瓷器的方法,主要构件是一个木制圆

2014年最新清朝古钱币收藏价格表

古钱收藏价格 小平-----指的是直径在2.3---2.6厘米直径的钱币。 折二----是直径3厘米左右的钱币。 折十----直径3.8---4厘米。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光背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二”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户”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一” 4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户” 4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工”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工” 1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同” 7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浙”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阳” 7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左“延” 4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延” 2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延” 4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南” 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宣”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宣” 1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宁”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昌” 6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东”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荆”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荆” 2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上下“一厘” 13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福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户一厘” 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工一厘” 8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江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原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宣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蓟一厘” 3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浙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昌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十二种监局4元 顺治通宝楷书大样背上“福” 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雕母背“原” 20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 5000元

清朝时期咸丰年间

清朝时期咸丰年间 1851年(咸丰元年) 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太平军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起义。清政府从此开始频繁地从吉林抽调军队进关镇压太平军起义。 1月:俄国乘中国发生太平军起义之机,加快侵略东北领土步骤。沙皇尼古拉一世命令皇太子亚历山大主持召开“基立亚克(即费雅喀)委员会”会议,讨论侵占中国东北领土问题。亚历山大宣称,俄国“应占领黑龙江口”。2月下旬,俄国政府决定从西伯利亚舰队调兵组成以涅维尔斯科依为队长的“黑龙江考察队”。 4月28日:(三月二十七日)吉林将军奏准变通捕盗章程,裁撤原设专司巡捕人员,改为遇有盗贼随时派遣官兵搜捕,照例发给盘费。 5月7日:(四月7日)中国理藩院接到俄国枢密院咨文。内称:阿穆尔河(黑龙江)口屡有外国兵舰出现,“任何海上大国占领阿穆尔河口或占领该地之某据点,亦为敝国所不容。盖因阿穆尔河发源于我国境内,因此,决不许外国船只在该河航行,并占有该河口”。公然将中国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领属的内河宣布为俄国所有。 是年末,黑龙江下游左岸沃依德屯费雅喀和满族人民举行抗俄暴动计划泄露,涅维尔斯科依派兵前往镇压,被愤怒的村民包围。侵略者凭借武器威胁村民交出酝酿暴动的头人,村民拒绝交出,许多人被捕。

1852年(咸丰二年) 1月2日:(咸丰元年十一月十二日)因户口日多,公事渐繁,清政府允准将双城堡协领升为副都统衔总管,并增设委协领一员。 9月21日:(八月八日)清政府下令释放于吉林效力赎罪的已革陕甘总督琦善回旗。琦善旋署河南巡抚。 12月31日:(十一月二十一日)吉林协领富呢雅杭阿因把持参局,勒扣“帮费”,纵容揽头种植秧参而获罪。清政府派恩华、赵光严前往查办,并谕该案即使牵扯将军、副都统等大员,亦不准回护。 1853年(咸丰三年) 1月7日:(咸丰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为镇压太平军起义,清政府谕令从吉林征调马队2000名。13日,调双城堡总管西昌阿、三姓副都统伊勒东阿驰赴河南,指挥该地吉林军队。 2月27日:(正月二十日)吉林将军固庆因“私硝案”和奏事不实被革职,盛京刑部侍郎景淳调任吉林将军。景淳到任前,暂由恩华署理。 3月29日:(二月二十日)清政府谕令恩华挑选劲旅2000名备调。4月7日,令该起军队迅速开赴京师。 5月27日:(四月二十日)吉林将军奏请将吉林参局烧锅票银改

咸丰通宝鉴赏及价格行情

咸丰通宝,清咸丰三年福建宝福局当十型试铸钱。青铜质直径3.9厘米,穿孔0.7厘米,重16克,因其“咸”字两侧有“大清”国号。 “咸丰”是清文宗的年号,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高潮时期。此时民怨沸腾,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在钱币铸行上大做文章,将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相继推出“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种类繁多的钱币。 咸丰元年首先准备开铸“咸丰通宝”制钱。由于鸦片战争、列强的掠夺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生,钱局铸造制钱已很难正常进行,很多省钱局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即使开铸,也是偷工减料。因而造成咸丰通宝制钱精好者少,而粗制滥造的多,大都质劣而轻小,或造成铁钱、铅钱代替铜钱。咸丰元年时,规定钱重一钱二分,至第二年,变为一钱,但具体铸行大多轻于规定重量。“咸丰通宝”面文有楷书等,背文满文局名有:宝源、宝泉、宝河、宝德、宝东、宝伊、宝济、宝晋、宝陕、包巩、宝苏、宝浙、宝昌、宝福、宝台、宝武、宝南、宝广、宝桂、宝川、宝云阿克苏、宝黔,等二十四个局。其中宝台、宝德、宝广、阿克苏等局数量极少。 咸丰通宝之王 此后在大平军连捷,各地反清起义风起云涌下,清军疲于奔命,清廷惊慌失措。这时,清朝的军费开支大增,而税额收入大减,再加上鸦片战争的影响,导致财政拮据,为了筹款继续镇压太平军,缓解财政危机,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清廷被迫鼓铸大钱。《大钱图录》说:“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军务日滋,清饷不能继,寿阳相国权户部议,请铸当十大钱,兼增铁冶以供度支。旋推及当五十,当百钱。巡防王大臣续请铸当五百,当千两种。”说明咸丰大钱是在迫不行已的情况下铸行的。“咸丰重宝”始铸当十大钱,继而又开铸当五十、当百和当百以上,并令全国各省迅速铸造推行。“咸丰重宝”铸行情况十分混乱复杂,当值等次,大小轻重,铸造材质,铸造工艺,文字书体,钱文等,在各局甚至在同一局监内铸造时,都差异很大,以至有当值大小和钱体大小轻重倒置的,此外还有铁钱和铅钱。 咸丰通宝正面

高中美术鉴赏《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优秀教案设计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陶瓷文 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 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b5E2RGbCAP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制造 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p1EanqFDPw 教学难点: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实物展 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 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 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DXDiTa9E3d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陶瓷工艺品。 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 六、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流程安排:创设情景,活动导入。——欣赏分析,尝试探索。——表演体验,主动探究。— —巩固知识,拓展探究——制作练习,实践探究——展示作品,汇报交流。——课后拓展 RTCrpUDGiT (一)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设置环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陶瓷艺术博览会”,并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小展区,在展区中布置好师 生带来的陶瓷艺术品。5PCzVD7HxA 1.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搞一个“陶瓷艺术博览会”活动,首先请大家来鉴赏这些生活中常见 的陶瓷艺术品。谈一谈,你最喜欢或者最为关注的一件陶瓷艺术品,同时说出你喜欢、关注的理由。如果 在鉴赏时有什么疑惑不解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交流时一并提出来。jLBHrnAILg

瓷器鉴定收藏知识大全

瓷器鉴定收藏知识大全 第一章瓷器鉴定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瓷器研究与鉴定的两个阶段 第二节瓷器鉴定的内容与年代依据 第三节瓷器鉴定的重要性 第四节掌握瓷器鉴定应具备的条件 1、瓷器发展史的知识 2、瓷器烧造的工艺知识 (1)窑炉 (2)窑具 (3)器物成型 (4)化学原素与烧成气氛 第二章宋代五大名窑、民谣精品及瓷片标本赏析 23 第一节北宋官窑的鉴别 1、汝窑 2、钧窑 第二节南宋官窑的鉴别 1、修内司窑 2、郊坛窑

第三章宋代民窑的鉴别35 第一节宋代北方民窑的鉴别 l、以定窑为代表的印花白瓷 2、以耀州窑为代表的刻花青瓷 3、以磁州窑为代表的白地黑花瓷器 4、以钧窑为代表的花釉瓷器 第二节宋代南方民窑的鉴别 1、以越窑为代表的划花青瓷器 2、以龙泉窑为代表的青瓷器 3、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白瓷器 (1)青白瓷的兴起(北宋初期) (2)青白瓷的发展(北宋末至南宋初) (3)青白瓷的衰落(南宋中后期) 4、以建窑为代表的黑釉瓷器 第四章历代名瓷的产生、发展、风格演变及其鉴定50 帝王与龙纹瓷器 元代枢府白瓷 元青花瓷器 宫廷御用黄釉瓷 明代红釉瓷器 永乐甜白瓷

宣德青花瓷 成化斗彩瓷 正德皇帝与伊斯兰纹饰瓷 嘉靖道教纹饰瓷 清代皇帝与万寿节瓷器 清宫习俗与插花瓷器 康雍乾珐琅彩 康熙开光纹饰瓷 康熙文房用瓷 雍正瓷 乾隆藏传佛教瓷 乾隆特种工艺瓷 乾隆御制诗瓷器 道光慎德堂款瓷器 同治婚礼用瓷 慈禧太后大雅斋瓷器 末代皇帝溥仪宣统瓷器 第五章元代瓷器鉴定的历史背景 229 第一节北方瓷窑的衰落 第二节龙泉窑青瓷的继续发展 第三节景德镇瓷窑的新成就 第四节青花与釉里红瓷器

咸丰皇帝的简介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 咸丰皇帝的的年号,是期望天下丰衣足食的意思。这在当时只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咸丰皇帝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将不国的严重局面,而他却无胆识,无远谋,无才能,无作为。咸丰所在的11年里,最明显的三个特点就是”错,错,错”!咸丰皇帝得第一错是错坐上皇帝的宝座,第二错是皇都北京,第三错是错顾了顾命大臣。咸丰做了十一年的皇帝显然是一个历史的错误!这不仅让我们想到陆游的《钗头凤》中感叹差错凄惨的爱情:“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人物简介: 奕詝(1831-1861)即清文宗,通称为咸丰帝,咸丰帝(1850~1861在位):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帝第四子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道光三十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宣召大臣示朱笔,立其为皇太子。宣宗逝世后,己未,咸丰帝即位,颁诏覃恩,以第二年为咸丰元年。 在位期间,内外交困,太平天国起义如火如荼之际,又遭遇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他依靠湘军,抑制住了太平天国起义进一步的扩张。对英法联军,他也派兵抵抗了,但是乏力,最后失败,以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告终。 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在承德病故。在位11年。卒谥“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庙号文宗。葬河北遵化的清东陵之定陵。 由于咸丰皇帝继位之后,处于满清王朝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此时的满清王朝已然千疮百孔,无力回天。所以,咸丰帝没有他祖先乾隆、康熙帝那样有很大的作为。再加上他平时喜爱酒色,而且又有一个聪明勇敢的六弟奕 ,人们对他的继位产生了很大的怀疑。以下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几个继位版本。 遮其短处,巧斗奕 道光帝生育过八个儿子,但论年龄、资质,能被选为皇储的阿哥。就只有两个,就是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 。由于四阿哥奕詝的母亲孝全成皇后英年早逝,所以奕詝是由六阿哥奕 的母亲静妃养育的。平时小哥俩儿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关系一直很好。道光帝也很彷徨,不知道奕詝和奕 哪个更有才干继承大统,所以就准备用打猎和召见阿哥来观察、斟酌。选出皇储。 很快,打猎的日子就到了。所有的阿哥都井然有序地来到了木兰打猎场。打猎前,四阿哥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就对四阿哥奕詝说:“四阿哥论英武,是比不上六阿哥的,四阿哥到了木兰围场万万不可开弓放箭,一定要空手而归。若是皇上问起,你就说现在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生气盎然。正是动物繁育的季节。若是在此时对他们展开杀戮,岂不是太残忍了吗?”奕詝很信赖杜受田,就牢牢记住了杜受田的话。而六阿哥奕诉的老师却叫奕尽力发挥,多打猎物。 打猎正式开始了,奕 是意气风发地打起猎,并且满载而归。而奕詝却是一箭不发,两手空空。道光帝看到两个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是吃惊,便问奕詝原因。奕詝就对道光帝说:“皇阿玛,儿臣看到现在正值烟花三月,所有的动物都开始生息繁衍。如来佛就以慈悲为怀,曾割下自己的肉给鹰吃。如若这时,儿臣用冰冷的弓箭将他们一网打尽,太过残忍了。这都是佛祖不愿看到的结果。”道光对四阿哥奕詝的回答很满意,认为他有帝王的仁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 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器物全部遴选出来,再汇集笔者另外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总计300余件作品,按年进行分门别类、编号排比。由于这批资料的出处包括北京、广州、河北、浙江、江西等地,具有广泛地地域性和突出的代表性,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有关文史资料,研习经年。窃以为有所心得,乃不敢不公之于同好,以求共同探讨一些浅绛瓷在学术上仍存在的疑问,如:浅绛瓷画缘何兴起?始于何时又终于何时?谁为开创?浅绛瓷画上为什么会写有题记、干支年款和名款,并开创诗、书、画、印于一体之先河?“官窑内造”红印章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宫廷不烧浅绛瓷?咸丰后期至光绪晚期各时期有哪些御 窑厂画师?浅绛瓷又为什么会风行于全国?以及有关画师们的一些大概情况又是如何? 一、浅绛彩瓷产生的时代背景 道光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以中国的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偿至使百姓贫困交加。 进入咸丰期,外扰内患有增无减,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连皇帝也抱头逃出了京城。最后,再次割地赔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上海的小刀会起义,广东的洪兵起义,贵州的苗民起义,云南的回民起义等,席卷大半个中国。其时,贪赃枉法朝纲崩坏,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大清王朝风雨交加摇摇欲坠。 二、浅绛彩瓷的突现 “咸丰3年(1853年)2月,太平军50万将士在洪秀全指挥下,攻入江西九江、湖口、彭泽等地,于3月19日占领南京,建立了政权。”。“咸丰5年——咸丰6年(1855年11月至1856年4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太平军攻占了江西的八个府、五十几个州县”(许怀林《江西史稿》,江西高校出版社)。 “太平天国是一个农民政权……。他们将皇帝、孔子等统统视为…老妖?、…魔鬼?,把他们作为革命对象,加以镇压和打击”。“在太平天国的法律中,视清朝咸丰皇帝是…老妖?,是…妖?的总头目。清朝大小官吏是…妖?,地主豪绅也是…妖?,…妖?是太平天国的重点打击对象,规定…迂妖必诛?,藏妖者与妖同罪”(刘仁坤、贾诚先《太平天国兴亡》,哈尔滨出版社)。在

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古币、货币、钱币欣赏

古代货币杂谈 作者:钟原 2006-11-16 一、如何识别元代“天启”与明代“天启”钱不少钱币爱好收藏者,由于缺乏历史知识,只认明代“天启通宝”钱,而不太清楚元代也有“天启通宝”钱,所以凡带有“天启”年号者,都视为是明代的“天启”(1621年)>。实际上,元代末年所铸之“天启通宝”(1358年)比明代的“天启通宝”还要早263年。所以元代“天启通宝”当然要比明代的收藏价值高。但如不认真区分,便会造成断代错误,失去机遇,终生遗憾。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元末农民起义红巾军领袖徐寿辉,于公元1351年建元治平,1358年改元天启,翌年改元天定。徐寿辉改天启仅有一年的时间,由于时间短暂,所铸之“天启通宝”钱,后世很少有人知道。明天启(熹宗朱由校)在位七年,铸“天启通宝”钱不仅数量大,流传后世的也多,所以人们对明代的“天启通宝”印象较深。在历史的发展中,仅有一年历史的元“天启通宝”,逐渐被世人遗忘。尤其对初学钱币爱好收藏者,更不知其中的变故。即是收藏到一枚元代“天启通宝”钱,也会误认为是明代的“天启通宝”钱。如何鉴别明“天启通宝”和元“天启通宝”钱,首先应注意钱币的材质,然后分析其钱文和型体上的差别。明“天启通宝”钱,多用黄铜铸造,绝大多数品种的“启”字左上部的“户”字,其上不是点,而是一横,与下部“尸”不相连,与元“天启”的“启”字有明显不同。另外,在明天启钱中,钱背偶有“奉旨”二字,在元天启钱中是不曾见到的,是鉴别明

“天启通宝”最可信的证据。从钱版书法上看,元“天启通宝”钱,版别很少,钱之书法只有楷书和篆书两种,背面没有标记。而明天启钱版特别复杂,书体有楷书和不规范宋体两种,且楷书不及元天启秀美,有向宋体过渡之韵味。从形体上看,元天启钱外轮较细,楷书秀丽,明天启钱外轮宽阔,字体浓重,两者相比,区别很大。中国古代钱币,历来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明清以来,对珍稀钱币仿铸作伪之凤甚盛,所以要正确识别古钱真伪,必须懂得一些有关钱币方面历史知识,掌握一些历代钱币的基本特征。二、鬼脸钱丑陋的面孔,人们俗称为“鬼脸钱”。它不仅年代久远,而且是有文字的最早的金属货币,在我国钱币发展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我国最早货币出现,在原始社会晚期,那时的人们从遥远的东海,将海贝远到内地,作为交换的媒介,到了商周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海贝己远远满足不了交换的需要,故尔出现人工仿制的骨贝、蚌贝、铜贝。铜贝的出现,,以其金属的特有价值,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取代了贝币,开始了金属货币流通的纪元。尽管贝币退居了历史舞台,完成了早期货币的历史使命,但在中国的汉字上,凡与钱财有关的字都从“贝”旁,使人们永远也忘不掉“贝”币在我国钱币发展史上,曾起到的重大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是改革开放的年代,政治、经济、文化迅猛发展,在商品经济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商业大城市的涌现和金属铸币形态的发展及大量使用。各诸候国都有自已的钱币,如铲形金属布币;刀币;方孔圆钱等等。楚铜贝是一种面部有字,形状似海贝的货币,但与商周时期无文铜贝有明显区别。楚铜贝币别称甚多,如“鬼脸钱”,最大者长1.9厘米,最小者长1.3厘米,重0.6克~4.1克。属于“鬼脸钱”范筹内的还有猿头币、骷髅牌、瓜子金、拉拉子等,均指小钱之意。有普通贝、鎏金贝、空壳贝、合背贝等。楚币的主要形制除贝币外,还有布币、刀币、每种形制又有不同品种,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楚国钱币系统,因此被钱币学家所重视,宋代已把有文铜贝收录到钱谱文献之中。楚国铜贝多系出土文物,民间传世品甚少。因其长期埋入地下几千年,通体锈绿深入骨胎,后人难以仿造。目前古玩市上出现了很多假冒伪品,有其形而无其神,人工锈绿与出土者截然不同,轻轻磨擦锈色就会脱落。三、不是货币的古钱在古代货币中,有些钱币并不作为流通货币使用,但也叫做古钱,在钱币学中统称为“花钱”,是古代钱币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历代“花钱”有官铸也有私铸,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穿孔有方有圆,也有无穿孔的。材质有金、铜、铁、木、陶等。通常多用来馈赠、赏赐、佩带、压邪、祈福、殉葬等。历代“花钱”可说古代民俗文化,时代生活的形象反映,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早在宋代己被收录到钱谱文献之中。“花钱”的种类很多,有吉语钱、生肖钱、钱文钱、咒语钱、秘戏钱等。吉语钱如“长命富贵”、“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福寿康宁”、“大吉大利”、“日日生财”、“开门得利”、“连中三元”、“指日高升”、“封侯

瓷器鉴赏小知识

瓷器鉴赏小知识 陶瓷鉴定,不外看器型、辨胎釉、论纹饰,了解历史背景等途径。但对初学者来说,单器型就够复杂的了,往往越听越糊涂,翻书越多,脑子越空白,心中着急却不知从何着手。那么突破口是什么呢?合璧兴陶瓷艺术馆介绍下自己的看法,瓷器鉴赏我们不妨从底足着手。 小小的底足好似人的内脏,抓住“五脏六腑”综合分析,较易找到感觉,避开假货,发现真品。 例如,底足中的“乳突”、“旋痕”(包括田螺纹及切削纹)、“跳刀痕”、“棕眼”、“火石红”(窑红)、“垫烧痕”、“糊米底”、“敲底”、“沾窑砂”等都是古瓷所留下的明显的年代痕迹。 “乳突”为底足中心隆起如乳房突起。元代“乳突”明显,明早期“乳突”也较大,洪武中期渐小,永乐、宣德有细小“乳突”,虽然成化弘治、正德“乳突”较少见,但到嘉靖万历时又出现,一直到

崇祯才消失,这就是说“乳突”是明及明前古瓷的特征之一。 “旋痕”包括“跳刀痕”,在明末清初较为明显,而明初时底足外壁往往有重刀斜削痕:宋时底足内壁也有旋转半圈的刀削痕,致使中间隆起一脊梁。而在明正德时底足处往往有放射状的田螺纹。“棕眼”(针鼻孔),康熙时底釉处往往出现大小不一的“棕眼”,疏密不均,但无论大小都能从“棕眼”中清晰地看到胎体。而光绪民国及现在仿康熙的作品“棕眼”较浅,从“棕眼”里一般看不到胎体。 “火石紅”(窑红),明前由于胎土中含铁量高,加温时露胎处氧化成砖红,甚至羊肝色。明时已较淡,但明宣德时还常见火石红斑。直到清早期仍可见到火石红。 “糊米底”,见于明与明前砂底大盘,由于胎中含铁量高,烧后高温下要通风冷却,吹风的砂底处氧化成米饭烧焦的片片痕迹。 “敲底”,见于道光时钧红,由于其釉肥厚,流到底足处烧后与所垫物粘连在一起。为使其分开,只好人工敲开,造成底足如狗咬一般。但尽管如此,由于年代较长,所敲处一般胎色变深,且手感平滑。

怎么鉴定瓷器落款真假

怎么鉴别瓷器落款 纪年款 纪年款是在器物上用写、刻、印等不同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一种款识。我国古代瓷器款式,大部分属于纪年款。 纪年款可分为两大类:书以当时的帝王年号者称年款;用六十年周而复始的甲子表明年号者称干支款。明清两代的年款有不同的书写形式:六字款常书二行,首二字为朝代名,中二字为年号,末二字则为“年制”或“年造”二字。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 四字款则缺朝代名,首二字即为年号。如“成化年制”、“雍正御 制”等。干支前加上当时帝王年号,如“大明成化元年乙酉”款。 单纯使用干支的并不多。另外,也有只书朝代,而缺年号者,如“大 明年造”、“大清年制”款,属于特殊现象。“康熙御 制” 纪年款的款字,多用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朱书等。款外多加边饰,常见有双圈、双线方框或单圈,个别也有无圈框或用双长方框的。无论何种形式,款字均为竖写,极少横排书写的。纪年款以官窑瓷器运用最多,但部分民窑尤其是景德镇民窑,亦有书写年款的。民窑纪年款字体略为草率,不及官窑规整。 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斋名和“清赏珍玩”之类的文字烧在瓷器上,作 为私家烧藏的标志,这种铭款就是堂名款,或称私家藏款、室名 款、斋名款。堂名款内容包括堂名、居名、斋名、轩名、室名、 殿名、楼名、阁名等等,制品之人有封建帝王、皇亲显贵、达官 贵人、文人雅士和少数良工名匠。 “翠竹轩信 卿” 堂名款在明代以前极其罕见,明代的亦多见于后期。入清以后则各朝皆有,尤以康熙、乾隆时盛行,且形式多种多样。同纪年款一样,堂名款也多见于官窑制品。 吉言款 在瓷器上烧上具吉祥意义的词句或短语,以表示祝愿的款识,称作吉言款。早在三国西晋时的青瓷上,就可以见到“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意(亿)万岁未见英(殃)”,“宜子孙,作吏高,其乐无极”等字样。宋元时期则有“金玉满堂”、“寿山福海”、“佛光普渡”、“家国永安”等吉言款。 明代的吉言款多出现于晚期,且以民窑器上最为流行。如正德时 的“天下太平”;嘉靖、万历时的“万福悠同“、“长命富贵”、 “福寿康宁”、“食禄万钟”、“三元及第”等等。还有只题一、 二字的,如“双利”、“吉兴”、“福”、“寿”、“万”、“贵”、 “善”等。“福” 清代吉言款,一般沿袭明代,也常见于官窑器,如康熙六旬庆典七寸碟,四周围以淡赭饰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有的礼器,则题“喜”字款,以有署以“庆”字或以蒙古文作吉言款识的。吉言款款试亦多种多样。像“福”即有单、双线方框或双圈内草书“福”字的,有无圈框而用粗笔道在碗内底大书一“福”字的。“长命富贵”款写法也有两种,一是双圈内书写两行;一为钱形,四字对书于穿孔四周。“万寿无疆”、“永庆常青”款则往往采取以花捧字的形式。 赞颂款

母钱、样钱和“铁范铜”

母线、样钱和“铁范铜 母钱,实际上就是钱模,按照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雕母和铸母两种。 雕母有木、牙、锡和铜四种质地。木、牙雕母主要是作为样钱,供呈请皇帝选审之用。铜、锡雕母主要用于翻铸铸母,称为“祖钱”。锡雕母则多用于直接铸钱,《天工开物》明确记载有“以母钱百文,用锡雕成。” 铜雕母的特征是:钱径比同样版别的流通钱略大,铜质精良,钱缘轮和钱文字口深峻。钱文精美,笔划比同样版别的流通钱略瘦挺。钱穿和内郭亦颇规整。通常,铜雕母上的雕刻痕迹已经修饰掉了,习称“刀痕化尽”,但经过细审,仍能寻到刻镂的痕迹。目前已经掌握的资料当中,我国最早的铜雕母实物是明代嘉靖通宝折十钱,年代略晚的还有崇祯通宝。到了清代,钱币铸造中大量采用铜雕母,传世的有雍正通宝背满文福泉、宝源,乾隆通宝背满文宝苏,嘉庆通宝背满文宝苏,咸丰重宝宝德当五、宝直当十,咸丰通宝宝苏小平,同治通宝宝苏小平、宝苏小平大样、宝泉小平,光绪通宝宝源宇字小平等。 铸母,质地有锡、铜二种。《山堂考索》载:“大观三年,宋乔年言诸路钱监现铸小平钱,并依旧料例,仍令崇宁监铸样,臣令工匠铸到锡母五文足……,”可见北宋已经有了锡母钱。现存最早的锡母是元代的大元国宝。 铜铸母钱的特征是:钱径小于雕母,但略大于一般流通钱。铜质较好。钱的外缘轮廓、内廓穿口和字口深峻不及雕母。钱文笔划较好为纤细挺拔,但粗于雕母。钱体上不见刀痕。现存铜铸母钱年代较早者有宋大观通清高当五、篆书淳熙元宝折二等。 样钱,分进呈样钱和部颁样钱。 进呈样钱有木、牙、铜雕和铜铸母,是呈送皇帝钦定后下颁的样式。《咸淳临字志》载:“户部,长贰厅,在于官厅前之左,西出第一位。有高宗皇帝颁降铸钱式御札,曰“大小钱样付卿。乌背者,制作颇精,与开元崇宁所铸相似,然恐费工难办。素背者,似可作式样。”……部颁样钱,是工部和户部用雕母翻铸的铜锡母钱。用于颁发外地钱监或钱局,作为铸钱的依据。 铁范铜,是钱币学上的一个特定术语。北宋初年,四川雅州百丈县始铸宋元通宝铁钱,之后,四川地区的宋代铁钱铸行不衰。铁钱的形制和钱文特征和同样钱文的铜钱不尽相同。有少数铜钱形制和钱文特征与铁钱完全相同,旧钱币界人士分析其中原因,解释成当时制成铁钱的砂型后,为了观察砂型的效果, 先将铜液注入,浇铸出一批铜钱作为试验。因为铸造这种铜钱的目的是实验铁钱的范,故称“铁范铜”。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春晖学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题 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春晖学校 高三年级3月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题 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A. Open the window. B. Find another room. C. Go out with the woman.

2.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e doesn't like picnicking at all. B. He is occupied today. C. He went on a picnic yesterday.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discussing? A. Careers. B. Health problems. C. Types of hospitals. 4. What does Sherry think of listening to music? A. It draws attention away from study. B. It brings benefits to study. C. It ruins the man's study. 5.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man? A. He’s got a new job. B. He’s hunting for a job. C. He hired a foreigner.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较长对话,回答以下小题。 6. How will the woman send the material? A. By email. B. By mail. C. By fax. 7. What's the man's name? A. Cordel. B. Kordel. C. Kordell 听下面一段较长对话,回答以下小题。 8. What did the woman do last night? A. She went to the cinema with Sam. B. She went to Sam's for advice on her English study.

湖北咸丰小河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混凝土施工技术

湖北咸丰小河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混 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面板混凝土;施工程序 1 工程概况 小河水电站工程位于咸丰县清坪镇青岗坪村,冷水河河口上游1、5km处,距咸丰县城30km,河谷呈不对称“V”型峡谷,属冷水河干流水电开发规划的第三个梯级。 小河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防洪、养殖、供水、旅游等综合利用,总库容7562万m3,电站装机2台,总装机容量25MW。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引水发电系统、电站厂房、升压站等,属于Ⅲ类中型工程。 2 面板概况 小河水电站面板共划分12块,编号为B1~B12,分块宽度为12m和10m两种(其中B1为10m,其余均为12m)。面板混凝土分两期施工,混凝土总工程量5700m3,面板基础坡比1:1、35,表层坡比1:1、,面板厚度为渐变形式,厚度按0、3+0、003H(H为对应高程)变化,即由底部 57、7cm变至坝顶30cm。面板混凝土浇筑采用Ⅰ、Ⅱ序跳仓补空的施工方案进行。Ⅰ期浇筑B3~B11(▽544~▽612,其中B11浇筑到▽606),砼工程量3500m3;Ⅱ期浇筑B1~B12(▽612~

▽636),砼工程量2200m3。板间缝共11条,其中张性(A型)缝7条,压性(B型)缝4条。 3面板施工 3、1 面板混凝土施工程序 3、2 面板混凝土浇筑 3、2、1 面板混凝土浇筑施工的仓面准备 (1)浇筑面板混凝土前,先清除垫层、坡面上的废料,然后按照浇筑顺序布置3m3m网格进行平整度测量,对超过面板设计线5cm 及低于设计线8cm的坡面进行整修。整修包括垫层削坡,对垫层固坡砂浆进行脱空和脱落检查。对脱空部位必须凿除处理,对脱落部位进行修整,并用同标号砂浆修补。 (2)板间缝开挖及垂直砂浆找平。严格对侧模安装位置设计线控制其平整度,不得除出现接头。 (3)周边缝开挖及周边缝沥青砂浆垫层。周边缝开挖采用自上而下开挖,沥青砂浆垫层采用自下而上处理。沥青砂浆严格按照设计比例配料人工拌匀,铺筑时严格控制安装铜止水部位沥青砂的平整度,并用木锤、木模敲打和按实,避免脱空现象。等沥青砂冷固后,在F型铜止水与沥青砂垫层之间安装PVC垫片,在止水铜片上 粘贴止水条。 (4)钢筋制作与安装。面板钢筋采用现场制作现场焊接,钢筋 安装顺序为:纵向架立筋→横向架立筋→纵向分布筋→横向分布筋→周边加强筋。采用自上而下的人工焊接。(5)铜止水与侧模安

什么是浅绛彩瓷及背景介绍

什么是浅绛彩瓷及背景介绍 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器物全部遴选出来,再汇集笔者另外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总计300余件作品,按年进行分门别类、编号排比。由于这批资料的出处包括北京、广州、河北、浙江、江西等地,具有广泛地地域性和突出的代表性,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有关文史资料,研习经年。窃以为有所心得,乃不敢不公之于同好,以

求共同探讨一些浅绛瓷在学术上仍存在的疑问,如:浅绛瓷画缘何兴起?始于何时又终于何时?谁为开创?浅绛瓷画上为什么会写有题记、干支年款和名款,并开创诗、书、画、印于一体之先河?“官窑内造”红印章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宫廷不烧浅绛瓷?咸丰后期至光绪晚期各时期有哪些御窑厂画师?浅绛瓷又为什么会风行于全国?以及有关画师们的一些大概情况又是如何? 一、浅绛彩瓷产生的时代背景 道光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以中国的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偿至使百姓贫困交加。 进入咸丰期,外扰内患有增无减,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连皇帝也抱头逃出了京城。最后,再次割地赔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上海的小刀会起义,广东的洪兵起义,贵州的苗民起义,云南的回民起义等,席卷大半个中国。其时,贪赃枉法朝纲崩坏,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大清王朝风雨交加摇摇欲坠。 二、浅绛彩瓷的突现 “咸丰3年(1853年)2月,太平军50万将士在洪秀全指挥下,攻入江西九江、湖口、彭泽等地,于3月19日占领南京,建立了政权。”。“咸丰5年——咸丰6年(1855年11月至1856年4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太平军攻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