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字趣谈

中药名字趣谈
中药名字趣谈

中药名字趣谈

长期徘徊于歧黄之门,然未曾得窥堂奥。研易之余,也读写医典和医案,开开方子,诊诊脉,自己养生,有时也为别人解除痛苦。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与易理相通,实在是中国哲学可操作性的具体体现。我私下以为,周易命理(包括堪舆风水)、中医和内丹养生,这三种理论在实质上是相通的,都是中国哲学的可操作性的体现。中国哲学是生存的哲学,是可以受用的,可以操作,不像西方哲学,大多只是智力的体操而已。所以,风水堪舆、中医和内丹术,都可以称之为科技实践哲学。风水堪舆和内丹术,这里先不说了,只说一下我对中医的一些感悟。(有些困了,明天监考,改天再写)中药名字趣谈(续一)趣谈琥珀

琥珀,一种松柏树脂的结晶体,可以入药,中医认为可以安神,常用来冲服,和龙骨、牡蛎配伍,《神农本草经》说它“主安五藏,定魂魄;殺精魅邪氣,消瘀血,通五淋”。7月10日午后读《三国志》吴书“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浏览易学大师虞翻的传记,注解里面记载虞翻小时候的聪慧,“翻少好学,有高气。年十二,客有候其兄者,不过翻,翻追与书曰:‘仆闻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过而不存,不亦宜乎!’客得书奇之,由是见称。”可知古人把琥珀也称之为“虎魄”。称琥珀者,大概从外形来命名,因为琥珀晶莹剔透,半透明状,类似玉石,所以两个字都从“玉”(王,即“玉”)。这只是从字形来说。可是这两个字的右边一个是“虎”,一个是“白”,是这两个字的发音。所以,我推测现在所谓的琥珀,应该是因为“虎魄”的发音才被借用来称呼这种漂亮的化石的,也就是说,琥珀在本源的意义上应该是“虎魄”,《三国志》里面的说法应该是古人流传下来的。考《说文解字》,有“琥”字而无“珀”,在解释“琥”字时,许慎说:“发兵瑞玉,为虎文,从王虎声。”可知在东汉时期,琥指的是一种上面雕刻有老虎纹饰的玉石,用来调动军队,类似于古时候的虎符。《三国志》记载的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事情,陈寿又是晋人,所以他理解的“虎魄”和《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所理解的应该一致,所以他使用“虎魄”而不是“琥珀”。

到底是琥珀还是虎魄呢?两种都有道理。事实上东汉人王符的《潜夫论》已经使用“琥珀”一词。《博物志》曰:“松脂淪入地,千年化為茯苓;茯苓千年化為琥珀;琥珀一名江珠。”宋代的《云笈七籖》里面记载有“神仙去三尸法”:“眞人去三尸延年反白之方,宜服浮水玄雲之髓,此自然能生,千歳一變,百歳一化,先變後化,藥之精英也,故可服之而得長生也。丹光之母者,松脂也;浮水之髓者,茯苓也,能伏鬼神(松阳子按:带有松根的茯苓又名伏神,因为古人认为它能制服鬼神,故名)、却死更生。松脂流入地中,千年變爲茯苓;茯苓千年化爲琥珀;琥珀千年變爲丹光,丹光之色,赫然照人;丹光千年變爲蜚節芝;蜚節芝千年變爲浮水之髓;浮水之髓千年變爲夜光;夜光千年變爲金精;金精千年化爲流星;流星千年化爲石膽;石膽千年化爲金剛;金剛千年化爲木威喜。夫金入火不耗,入水益生。夫松脂變化,蓋無常形,故能沉淪無方,上升太清,此飛仙之法,勿傳其非人。”《意林》也有类似的说法:“松脂入地,千年作茯苓;茯苓千年作琥珀;琥珀千年作石膽;石膽千年作威喜。”可见古人也十分清楚琥珀乃是松脂所变。古书也有称之为“虎珀”、“琥魄”的。如此说来,古人对这种东西的命名,当时因声得意,只要是表示这个读音,不管写成什么样的汉字,意思都是一样的。琥珀一词,很符合自然科学的原理,因为在汉字中,凡是带“王”字偏旁的,都是和玉或者石头有关,琥珀的外形和颜色已经质地,都很像玉石,所以叫做琥珀是没有问题的。叫做“虎魄”,则符合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虎在中国文化中,常和龙匹配,《易传》中就说,“云从龙,风从虎”,可见古人是把风和虎联系在一起的,认为二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以才有李广闻风声而射箭,盖风为虎之先声也。成语当中有虎虎生气,这个气就应该是风,或者可以说虎虎生风。虎魄,顾名思义,就是老虎的魄。龙虎匹配,又可以称之为青龙白虎,龙为阳,虎为阴,在《周易》之中,震卦为龙(当然乾卦也可以代表龙,乾卦为父,震卦为长子,父子天性,尤其是嫡长子,更应该继承父亲的品性,否则即是“不肖”,不肖也就是不像,即儿子不像父亲。在宗法社会之中,长子如父,所以代表长子

的震卦自然也可以为龙),兑卦为虎,震卦代表青色,兑卦代表白色,所以也就是青龙白虎,在文王后天八卦方位之中,震卦和兑卦也是相对的,一个在东,一个在西,震卦青龙为木,兑卦白虎为金,金克木。在伏羲先天八卦方位中,与青龙相匹配的是离卦,与白虎相匹配的是坎卦,离卦为火,坎卦为水,水克火。所以不管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都是白虎克青龙。这是和虎相关的一些文化。然后再说魄,魄是和魂相对应的。《说文解字》对“魄”的解释是:“阴神也,从鬼白声。”可见是个形声字,属于人的精神范畴,性质为阴。对于“魂”的解释是:“阳气也,从鬼云声。”也是一个形声字,性质为阳。在道家的内丹术中,经常用龙虎来暗喻神、气,龙可以用震卦和离卦指称,也可以被称作汞,也就是中药中的朱砂,这些名目,都是指内丹术中的神;虎可以用兑卦和坎卦表示,也可以称作铅,指的都是内丹术中的气。所以,联系上这些文化因素来考虑虎魄的命名,便显得很有趣了。虎是阴性的,魄也是阴性的,虎和风有关,而在中医当中,能生风的只有肝,五行为木,神经系统或神志出来问题,中医首先考虑的是肝脏和心,肝主情志,心主神明,所以现在的神经衰弱症,中医一般都按肝来论治。肝还主筋,所以一切痉挛和抽搐,中医认为都是风的原因,根源在肝,所以有中风、鸡爪风等病名,凡是这些病,都要用祛风的中药。木能生风,金克木,所以虎魄可以祛风,可以疏通经络,止血化瘀。魄为阴神,阴神安则神宁,在奇门遁甲中,兑卦为白虎,对应惊门,代表惊恐,所以古人把这种能够安五脏、宁心神的松脂化石叫做“虎魄”,正是使用了中医药当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谐振场效应象学原理。止住了风,也就压住了惊,所以还有惊风一症,多见于小儿。同理,压住了惊,也就止住了风,这正是中医对生理和心理相互关系的应用。在治疗神经衰弱中,龙骨和虎魄合用,一龙一虎,一骨一魄,一阴一阳,体现了阴阳互补、相须为用的科学配伍思想。龙为魂,虎为魄,魂魄安,神经衰弱自然痊愈。虎魄止血化瘀,还可以治疗金创,因为在易学中,白虎为金,为刑伤,自然可以治疗这些症状。所以,中药的命名和易理相通,体现出一种全息性。

虎魄是一种化石,属于下沉之物,所以能够镇定安神,取其向下沉淀的性质;朱砂也可以镇定安神,因为里面的汞性下沉,而且内丹术中汞代表心神,朱砂红色,五行为火,也代表心,所以是用来治疗神明有关的疾病,也可以来辟邪。古人画符用朱砂,就是这个道理。性质下沉的还有珍珠、磁石,都可以用来镇定安神。刚才说到朱砂的红色和心脏对应,于此类似者还有丹参,丹就是红色,也就是红色的参的一种,因为红色对应心脏,所以丹参为治疗心脏病的要药,如复方丹参滴丸。

中医和虎相关的还有白虎汤,以石膏为主,擅长清热,治疗高热谵语、神志不清,仍然和神志有关,秋天五行为金,方位为西,所以还是一个兑卦,所以叫白虎汤,秋天清爽,所以清热的这个方子就叫白虎汤。白虎是四灵之一,有白虎汤,自然也就有青龙汤、真武汤(真武即玄武)、朱雀汤。这四种汤,在张仲景的著作当中都出现了,朱雀汤即黄连阿胶汤。其中青龙汤以麻黄为主,真武汤以茯苓为主,白虎汤以石膏为主,朱雀汤黄连为主,青龙为木,为震卦,主生发,所以用麻黄;白虎为金,为兑卦,主肃杀,为寒凉,所以用石膏;朱雀为火,为离卦,其味苦,对应心脏,所以用黄连;真武为水,为坎卦,所以用去水扶正的茯苓。这些都和易学思想有关。明了取象,才可以道法自然,将自然之理用到中医的治病上来,自然循环,无穷奥妙,生杀互存,药病同源,善于医者,善用易理者也。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本来还有一些奇妙的感悟,可惜被几只蚊子的叮咬骚扰跑了。不过没关系,对于中药的理解,我的感悟就是结合易理,采用谐振场效应原理,组方就是组场,使药物形成一定结构的场,这个场和人体已经宇宙自然发生共振,身体上的疾病的场也就消失了,组场的方法就是易学的象数思维,这才是高明的中医,所以药王孙思邈说,要成为大医,需要学习天文地理和很多术数知识,要精于《周易》,所以中医不是治疗形而下的病,而是治疗形而上的疾病的场,这个产生疾病的场消除了,疾病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中医是治本的学问,直通大道,很玄奥,很深刻,西医是直接治病的,二者采用的思维方式不同,不应厚此薄彼,相互攻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