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串联教案设计

电阻串联教案设计
电阻串联教案设计

平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教案

平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教案首页

编号:___号授课教师:孙立静授课时间:__月_____

(3)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不难推出,这说明: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电阻串并联教案

R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教学重点】 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学准备】 学生电源、不同阻值的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理论推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修电子仪器时,需要一个20Ω的电阻,但不巧手边没有这种规格的电阻,只有10 Ω、5 Ω等多个电阻,那么,能不能用几个10 Ω和5 Ω的电阻组合起来代替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电阻的串联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演示如图1的实验,让学生读出串联电路的电流和总电 压。 如果用一个电阻R 来代替R 1和R 2,使原来的电路变成图2 所示的样子,并且代替以后的电路的电流和总电压保持不变。 这个代替串联电阻而使电路的状态不变的电阻R 称之为串联电阻R 1和R 2的总电阻。R 1和R 2叫R 的分电阻。 (引导学生与合力和分力的概念进行对比) 提出问题:那么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变大还是变小呢?总电阻和分电阻有什么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 引导: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分析,将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怎么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把电阻分别接入同一电路中,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电流的大小(电压一定时,电流越大,电阻越小),进行比较。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1)将一个定值电阻R 接在课本图14-13的A 、B 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电阻R 串联起来,接在A 、B 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 、B 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电阻R ,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分析论证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电阻的串联教案一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教案一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教案一 (一)教学目的 1.理解串联电路的总电阻跟各个串联电阻的关系,并能推导出来; 2.会运用串联电路的特性和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串联电路问题; 3.初步领会等效替换法和分析综合法的基本思想,以及分析电路问题的思路. (二)教具 6伏电源,2欧、3欧、5欧、10欧定值电阻各一个,演示用安培计、伏特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 (三)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如果你的收音机不响了,检查后发现有一个200欧姆的电阻烧坏了,需要更换.但是你手边又只有一个100欧和几个50欧的电阻,能否用它们组合起来,使组合的电阻相当于一个200欧的电阻呢?学习了电阻的串联的知识后,你就会知道这种等效替换是容易实现的. 板书:电阻的串联 2.新课教学 教师:把电阻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起来,就叫电阻的串联.(板画图l,但其中的I、U1、U2、……等暂不标出)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找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跟各个串联电阻的关系.为此我们先要根据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出每一个电阻的阻值,再测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值.(板画图2和实验记录表格,接着进行演示.边实验读取数据,边让学生计算阻值和填写记录表) 演示实验(1)分别先后将2欧、3欧、5欧定值电阻接于图2的A、B之间,测算其阻值. (2)撤去5欧电阻时,不移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把2欧和3欧电阻串联起来接于A、B之间,发现安培计和伏特计的读数跟接5欧电阻时相同.教师说明,2欧和3欧电阻串联后的等效电阻(总电

阻)为5欧. (3)把10欧电阻接入A、B之间,测算其电阻值. (4)撤去10欧电阻,但保持变阻器滑动片位置不变,把2欧、3欧、5欧电阻串联后接到A、B间,发现安培计和伏特计示数跟接10欧电阻时相同,说明串联总电阻是10欧. 教师:大家分析一下实验记录,看串联电路的总电阻跟各个串联电阻有什么关系?(学生答后,教师要求学生将结论填入课本上留出的空白处) 教师:刚才的实验不仅得出了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而且还看到,当用2欧、3欧电阻串联后去代替5欧电阻或用2、3、5欧电阻串联代替10欧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跟接5欧或10欧电阻时一样.这就是说用2、3欧或2、3、5欧的串联电阻替换5欧或10欧电阻时,没有改变电路的电流、电压效果.所以常常把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叫做等效电阻,即这个串联电路等效于一个阻值为一定的电阻.用几个电阻联成电路去等效替换一个电阻,或用一个电阻去等效替换一个电路的方法叫等效替换法.现在大家用等效替换法解决这节课开头时提出的问题:怎样用一个100欧的电阻和几个50欧的电阻去替换一个200欧的电阻?(学生齐答) 教师:回答得好!请大家根据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想一想,为什么导体串联起来后的总电阻会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大呢?(若学生迟疑,可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相应的叙述) 教师:刚才实验得出的电阻关系可不可以运用我们已学过的欧姆定律及关于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知识推导出来呢?可以的!为此先在电路图(图1)上把各个电阻和整个电路的电流、电压用下标区别标志出来(教师标志).应用欧姆定律于串联电路和每一个电阻,得(以下教师一边解说推导思路一边板书,下面括号中的内容可以只叙述,不板书出来) 板书:电阻关系式的推导:由I=U/R,U=IR (分别对串联电路和各个电阻得) U=IR,U1=I1R1,U2=I2R2,U3=I3R3 (1) (根据前面学到的串联电路知识可知)

电阻的串联物理教案

电阻的串联物理教案 电阻的串联物理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阻的串联物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复习巩固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欧、4欧、5欧各一只)三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阅读本节课文前的问号中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电阻的串联〉 (2)问:什么叫串联电路?画出两个定值电阻串联的电路图。

(同学回答略,板演电路图参见课本图8—7) (3)问: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I1、I2和I。 板书:〈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1=I2=I。〉 (4)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U)与分电压(U1、U2)的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U1、U2和U。 板书:〈2.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和各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进行新课 (1)实验:测R1和R2(R3)串联的总电阻。 问: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答:用伏安法测电阻。只要用电压表测出R1和R2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和用电流表测出通过串联电阻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R1=2欧、R2=4欧)串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5所示。 进行实验: 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测出R1(2欧)和R2(4欧)串联后的总电阻R。 ③将Rl和R3串联,测出串联后的总电阻R’。将实验结果

(完整word版)串并联电路的教案

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关问题。 2、掌握电组的串并联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阻值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有志于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学重点是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难点:难点是串并联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 教授法类比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同学们回忆初中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串并联电路的认识 (1)什么是电路的串联? 把几个导体元件依次首尾相连的方式 (2)什么是电路的并联? 把几个元件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两端接入电路的方式 2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 (1)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同 I=I1=I2=I3 (2)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I=I 1+I 2+I 3 3、电压特点 (1)串联电路: R 1 R 2 R 3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U=U 1+U 2+U 3 (2)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U 1=U 2=U 3 4电阻特点 (1)串联电路: R1 R2 R3 R 1 12U U U =+12U U U I I I =+1212U U U I I I ∴=+12 R R R =+

物理教案:电阻的串联-物理串联电阻规律

物理教案:电阻的串联|物理串联电阻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巩固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2.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3.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兴趣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解决两只5Ω的定值电阻得到一个10Ω的电阻入手引入课题,从实验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是本节的重点,用等效的观点分析串联电路是本书的难点,协调好实验法和理论推导法的关系是本书教学的关键.教法建议 本节拟采用猜想、实验和理论证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实验法和理论推导法并举,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认识更充分一些,而且能使学生对欧姆定律和伏安法测电阻的理解深刻一些.由于实验法放在理论推导法之前,因此该实验就属于探索性实验,是伏安法测电阻的继续.对于理论推导法,应先明确两点:一是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二是对欧姆定律的应用范围要从一个导体扩展到几个导体(或某段电路)

计算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时,常出现一个“总”字,对“总”字不能单纯理解总和,而是“总代替”,即“等效”性,用等效观点处理问题常使电路变成简单电路. 教学设计方案 1.引入课题在串联电路中 所以 让学生仔细读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引导学生找出求电路中电流的三种方法 (1)(2)(3) 经比较得出第(3)种方法简便,找学生回答出串联电路的电阻计算 解题过程 已知V,求I 解 根据得答这个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为0.3A. 强调欧姆定律中的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 例二有一小灯泡,它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为8.3,两端电压为2.5V.如果我们只有电压为6V的电源,要使灯泡正常工作,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串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2.掌握电阻串、并联的计算和简化电路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的分析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 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会在学习中灵活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重点是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难点:混联电路的简化和总电阻的计算 学情分析:学生对串并联电路并不陌生,但对混联电路不容易判断,教 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回忆和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展示上海世博会夜景视频,由灯的连接导入。 二、新课讲解板书: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先让学生回忆初中有关这方面(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串联和并联加以对比,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点拨:一是要从理论上认识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二是过程分析的不同,引入电势来分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高中和初中的区别,也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从理论角度自己推导有关结论,老师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1)串联电路 ①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I=I1=I2=I3=… ②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U3+… ③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R=R1+R2+R3+… ④电压分配:U1/R1=U2/R2 U1/R1=U/R ⑤n个相同电池(E、r)串联:E n = nE r n = nr (2)并联电路 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U3=… ②电路中的总电流强度等于各支路电流强度之和。I=I1+I2+I3+… ③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公开课教案】:1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公开课教案】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 2、掌握电阻的串、并联的计算。 3、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的。 4、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 5、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而成的。通过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阻值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立志于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阻的串、并联的计算。 教学难点 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原理,并会计算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讲授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有关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究串、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的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教师:(投影)(如图所示)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推导: (1)在恒定电流的电路中各处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因此,在相等时间内,通过串联电路各部分的电荷量必须相等,故有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即I0=I1=I2=I3。 (2)在并联电路中,要保持电路各处电荷量分布稳定不变,相同时间内流过干路0点的电荷量必须等于各支路1、2、3各点的电荷量之和。因此,串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0=I1+I2+I3。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 教师:在上图并联电路中,用φ0、φ1、φ2、φ3分别表示电路中0、1、2、3各点的电势,用U01、U12、U23、U03分别表示0与1、1与2、2与3、0与3的电势差。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推导: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 U01+U12+U23=U03 (2)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用U1、U2、U3代表上图中三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即 U1=U2=U3=U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师活动:(投影)图2.4-3和图2.4-4(如图所示) 图2.4-3电阻串联后作为一个整体,它相当于一个电阻 图2.4-4电阻并联后作为一个整体,它相当于一个电阻 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推导: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即 R=R1+R2 对于多个电阻的串联 R=R1+R2+……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即

最新-电阻的串联物理教案

最新-电阻的串联物理教案 电阻的串联物理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本人帮大家整理的电阻的串联物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复习巩固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欧、4欧、5欧各一只)三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阅读本节课文前的问号中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电阻的串联〉 (2)问:什么叫串联电路?画出两个定值电阻串联的电路图。(同学回答略,板演电路图参见课本图8—7) (3)问: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I1、I2和I。 板书:〈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1=I2=I。〉 (4)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U)与分电压(U1、U2)的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U1、U2和U。 板书:〈2.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和各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进行新课 (1)实验:测R1和R2(R3)串联的总电阻。 问: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答:用伏安法测电阻。只要用电压表测出R1和R2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和用电流表测出通过串联电阻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R1=2欧、R2=4欧)串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5所示。 进行实验: 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测出R1(2欧)和R2(4欧)串联后的总电阻R。 ③将Rl和R3串联,测出串联后的总电阻R’。将实验结果填在课文中的结论处。讨论实验数据,得出:R=R1+R2,R抇=R1+R3。实验表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理论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上述实验结论也可以利用 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从理论上推导得出。结合 R1、R2的串联电路图(课本图8—6)讲解。 鵢板书:〈设: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l、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U=IR,Ul=I1Rl,U2=I2R2。 由于U=U1+U2, 因此IR=I1R1十I2R2, 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I=I1=I2 所以R=R1+R2。〉 请学生叙述R=R1+R2的物理意义。 解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 指出: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总电阻也叫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板书:〈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R1+R2。〉 口头练习:

电阻串并联教案(优质课)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项目教学案例 姓名:吴春丽 单位:禹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识别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知道串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并 能区别生活中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学生对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串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并能识别生活中的实际电路。 【教学用具】 1.实验模拟电路板 2.电池两节 3.小灯泡两个 4.导线若干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类比法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首先让学生对串并联电路有一个字面上的认识,引出学生容易理解并且在初

中可能接触过的串联电路基本知识,并且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利用实验电路板摆出串联电路的模型。 然后通过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到本节课的重点部分,电阻的并联电路。通过形象的例子,让学生从主观上对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认识,能够很好的解决难点部分的知识传授,进而引入到让学生能够完成实际电路的连接,并能识别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的实际例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答:电源、负载、连接导线、控制和保护装置。 2.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 答:I=U/R(在此要重点强调三个字母代表什么?I、U、R分别代表电流、电压、电阻,此式表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引入教学 拿出准备好的实验电路板和小灯泡等实验用具,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独立的进行实验探究,更好的让学生融入到学习中去。 三、串联电路 1.定义 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依次连接,中间没有分岔支路的连接方式,叫做电阻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 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第2课时)教案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第2课时)

合作共建提出问题:电阻并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 减小? 你的猜想是: 几个电阻并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 截面积,所以总电阻应当比各个分电阻都小。 设计实验:分别测出三种情况的电流,通过比 较电流的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 次数 电流/A 电阻电阻间的关系 (填﹤或﹥) 1 R1 R1 R2R3 2 R2 3 R3 实验结论是: (1)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 的阻值都小。 (2)结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上述实验 现象:将两个电阻并联后,导体的其他因 素都不改变,只是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所以总电阻会小. 知识点2:理论推导两个并联电阻的总电阻与 分电阻之间的关系 问题1:如果将R1 、R2两个电阻并联起来, 那么总电阻与各部分电阻之间的关系呢?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猜想,教师充分 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 与假设. 学生讨论制定实验方 案,教师搜集并确立 最佳方案和电路图.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师生合作,共同通过 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电 阻的特点,记录实验 数据。 分析数据得出并联电 路总电阻与分电阻之 间的关系。

推导过程: 电压的特点:U=U 1=U 2 由欧姆定律可知: 并联电路电流中有:I=I 1+I 2 所以: 即:1 R =1 R 1 + 1 R 2 小 结:两个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两个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即: 1 R =1 R 1 + 1 R 2 问题2:上述结论是由两个电阻并联的电路推导出的,它适用于3个、4个、多个电阻并联的情况吗? 小 结:当有n 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1 R =1 R 1 + 1 R 2 +…+1 R n . 问题3:当n 个阻值均为R 0的电阻并联时,其教师提出问题,并画出电路图。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法推导。 学生自己尝试进行推导(两名学生台上展示,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然后得出结论。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进行推导, 然后得出结论.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 R U I =11R U I =22R U I =21R U R U R U +=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教案1-1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每组学生电源1个、相同阻值的电阻6只、电流表1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理论推导法、启导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电阻的串联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 I_____I1_____I2 2、串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 U__ __U1_____U2 那么,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又有什么特点呢? 二、达标导学 (一)电阻的串联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 [猜想与假设]: 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问: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右图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右图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B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同样阻值的电阻R,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分析论证]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思考] 这个结论还能不能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呢?(引导学生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分析,将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2、理论推导 (引导学生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 由欧姆定律可知:U1=IR1 、U2=IR2 、U=IR 串联电路中有:U=U1+U2 所以:IR=IR1+IR2 所以:R=R1+R2 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提问] 上述结论是由两个电阻串联的电路推导出的,它适用于3个、4个、多个电阻串联的情况吗? (同学们自己进行推导,然后得出结论:) 当有n个电阻R1、R2、R3、…、Rn串联时, 总电阻:R=R1+R2+R3+…+R n

[教学设计]电阻的串联精品教案

《电阻的串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串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电路。 【教学准备】 学生电源、不同阻值的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理论推导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收音机坏了,需要一个20Ω的电阻,但不巧手边没有这种规格的电阻,只有10 Ω、5 Ω等多个电阻,那么,能不能用几个10 Ω和5 Ω的电阻组合起来代替呢?电阻串联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复习回顾 1.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____,还与温度有关。由同种材料组成的导体,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____。 2.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导体的____,用电压表测出导体两端的____,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式____,就可以计算出导体的电阻,这种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____。 3.你还记得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各是怎样的吗? 4.你还记得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吗? 注:1.2.为学生学案上面的预习作业 3.4.为课件显示,在课堂上提问 (二)电阻的串联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两个(或几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比参与串联的各个电阻(分电阻)大些还是小些? 猜想与假设 引导: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分析,将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怎么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电流大小来初步比较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注意:控制变量法,必须保持电压一定)。【追问:怎么保持电压一定呢?不能在实验中随意更换电池的个数。怎么来比较R1,R2串联前后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呢?用电流表测出电流大小】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教案设计(鲁科版)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学重点】 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每组学生电源1个、相同阻值的电阻6只、电流表1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I_____I1_____I2 2.串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U____U1_____U2 那么,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又有什么特点呢? (二)电阻的串联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 猜想与假设: 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问: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如图所示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如图所示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B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同样阻值的电阻R,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等效替代”法) 分析论证: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思考:这个结论还能不能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呢?(引导学生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分析,将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三)电阻的并联 复习提问: 1.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I_____I1_____I2 2.并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U____U1_____U2 3.串联电路中电阻有什么特点?(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电阻;电阻的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思考: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加了什么?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实验探究(参照探究串联电阻的思路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

高二物理 2.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物理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会画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仪器,进行实验探究; 3、通过学生自主的合作、探究,得出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并为观察、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概括能力的初步形成打下基础。 (三)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 常生活中物理道理;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通过探究学习中交流与合作的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表的改装 教学难点:并联电路的识别及连接、电表的改装 教学方法:复习、讲授、实验、讨论 教学用具: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电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电阻的串、并联问题在初中就已经有了系统的讲解,但是在高中依然有较多的应用,下面就系统地罗列了电阻串、并联时所满足的规律和特点,并在初中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新课教学: 一、电阻串联时的规律和特点(师生共同回顾) 1.电流关系:n I I I I ==== 21

2.电压关系:n U U U U +++= 21 3.电阻关系:n R R R R +++= 21 4.电压分配关系(和电阻成正比):n n R U R U R U R U I ===== 2211或U R R R R R U n i i i +++=21 5.功率分配关系(和电阻成正比):n n R P R P R P R P I ===== 22112或P R R R R R P n i i i +++=21 6.当n 个相同的电阻R 串联时,总电阻为:nR R =总 6.当2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为:2 121R R R R R +=并 当21R R ≈时,2221R R R ≈≈ 并; 当21R R >时,2 221R R R >>并; 当21R R >>时,2R R ≈并、且并R 略小于2R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是一节学生小组合作的实验探究学习课,在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将本节内容设计为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课堂。通过设问、讨论、解疑,循序渐进,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合做交流,让学生体会一些科研究的过程和方法;通过一定程度地放开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简单的实际电路等,体验学习成就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4. 能说出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二、过程和方法 1. 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实际操作,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找出串并联的特点和区分办法,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和连接 【教学器材】 教学课件,

(分组)两节干电池、开关三个、灯泡两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探究的

【板书设计】 串联和并联 串联:1. 用电器首尾连接并联: 1. 用电器两端并列连接

2.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2. 电流有多条路径 3. 用电器互相影响 3. 用电器互不影响 4 . 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 4. 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 支路开关控制本支路的用电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都是由实验或是现象引出的,学生通过实验或是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总结评价,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展者,课堂的主人,同时将教学活动变成了学生的一种活动, 这节课自始至终教师只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每个知识点都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和进行实验,通过一定程度地放开课堂,让学生自主去探究,教师在学生过程中适时地进行点拨,铺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 附:导学案

电阻的串联教案设计

电阻的串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巩固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 2.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3.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兴趣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解决两只5的定值电阻如何得到一个10的电阻入手引入课题,从实验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是本节的重点,用等效的观点分析串联电路是本书的难点,协调好实验法和理论推导法的关系是本书教学的关键. 教法建议 本节拟采用猜想、实验和理论证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实验法和理论推导法并举,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认识更充分一些,而且能使学生对欧姆定律和伏安法测电阻的理解深刻一些.

由于实验法放在理论推导法之前,因此该实验就属于探索性实验,是伏安法测电阻的继续.对于理论推导法,应先明确两点:一是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二是对欧姆定律的应用范围要从一个导体扩展到几个导体(或某段电路)计算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时,常出现一个总字,对总字不能单纯理解总和,而是总代替,即等效性,用等效观点处理问题常使电路变成简单电路. 教学设计方案 1.引入课题 复习巩固,要求学生思考,计算回答 如图所示,已知,电流表的示数为1A,那么 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电压表V的示数是多少? 通过这道题目,使学生回忆并答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 (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2)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在实际电路中通常有几个或多个导体组成电路,几个导体串联以后总电阻是多少?与分电阻有什么关系?例如在修理某电子仪器时,需要一个10 的电阻,但不巧手边没有这种规

(推荐)高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 2、掌握电组的串并联的计算。 3、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的。 4、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 5、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而成的。通过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阻值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有志于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组的串并联的计算。 教学难点 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原理,并会计算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有关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究串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的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教师:(投影)教材图2.4-1和图2.4-2(如图所示)

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推导: (1)在恒定电流的电路中各出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因此,在相等时间内,通过串联电路各部分的电荷量必须相等,故有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即 3210I I I I === (2)在并联电路中,要保持电路各处电荷量分布稳定不变,相同时间内流过干路0点的电荷量必须等于各支路1、2、3各点的电荷量之和。因此,串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 3210I I I I ++=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 教师: 在图2.4-1中,用0?、1?、2?、3?分别表示电路中1、2、3各点的电势,用01U 、12U 、23U 、03U 分别表示0与1、1与2、2与3、0与3的电势差。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推导: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 01U +12U +23U =03U (2)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用U 1、U 2、U 3代表图2.4-2中三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即有 1U =2U =3U =U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师活动:(投影)教材图2.4-3和图2.4-4(如图所示) 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推导: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即 2 1R R R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 2.掌握电阻的串并联的计算。 3.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的。 4.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 5.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而成的。通过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阻值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有志于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电阻的串并联的计算。 【教学难点】 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原理,并会计算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 教师:什么是电路的串联? 学生回答:把几个导体元件依次首尾相连的方式。 教师:什么是电路的并联? 学生回答:把几个元件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两端接入电路的方式。

教师: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有关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究串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的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1.串联电路 I0=I1=I2=I3 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同。 2.并联电路 I0=I1+I2+I3+?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二)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1.串联电路 U=U1+U2+U3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2.并联电路 U=U1=U2=U3 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的电压相等。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在本章及整个电学部分都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其它物理概念的基础,是掌握电学中的物理规律、认识电学中的物理现象必不可少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关问题。 2.进而利用电路的串、并联规律分析电表改装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归纳、小结把知识系统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会在学习中灵活变通和运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重点:是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难点:难点是电表的改装。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初中已有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电压特点,并进一步推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子阻的计算方法。本节的重点应是串、并联电路规律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 分析、观察、总结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复习上课时内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先让学生回忆初中有关这方面(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串联和并联加以对比,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老师点拨:一是要从理论上认识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二是过程分析的不同,引入电势来分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高中和初中的区别,也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学生自己先推导有关结论,老师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并适当拓展) (1)串联电路 ①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I=I1=I2=I3=… ②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U3+… ③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R=R1+R2+R3+… ④电压分配:U1/R1=U2/R2U1/R1=U/R ⑤n个相同电池(E、r)串联:E n = nE r n = nr (2)并联电路 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U3=… ②电路中的总电流强度等于各支路电流强度之和。I=I1+I2+I3+… ③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1/R=1/R1+1/R2+1/R3+ 对两个电阻并联有:R=R1R2/(R1+R2) ④电流分配:I1/I2=R1/R2I1/I=R1/R ⑤n个相同电池(E、r)并联:E n = E r n =r/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