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第三章)—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第三章地球的内部圈层

和地壳的物质组成

●重点掌握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内部圈层的划分,各圈层的主要物理状态,地壳的类型,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异同,

矿物的概念,矿物的晶体结构,矿物的形态;岩石的成因分类,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

●一般了解

地幔、地核的物质组成,元素在地球和地壳中的分布,克拉克值,地壳的重力均衡和重力异常。

2001年8月4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江苏省

东海县开钻。钻井所在地毛北镇位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超高压变质带-大别苏鲁造山带上。2005年3月8日完钻,钻进深度5158米。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是我国"入地"计划的重大突破,也是当前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20多个项目中最深的科学钻井。

第一节地球的内部圈层

利用地震波可探测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固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主要由低密度的富铝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幔主要由密度中等的固态富镁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核主要由高密度的铁镍合金组成,外核呈液态,内核呈固态。

一、内部圈层的划分(一)划分依据——地震波

候风地动仪

地震波

●面波——对固体地球表面破坏最强

●体波——纵波(P波)和横波(S波)

地震波探测的原理:波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性质有关,波速变化意味着介质密度和弹性变化;P 波速度高于S波,且S波不能通过液体和气体。

一、内部圈层的划分

(二)密度和物性分层

●两个一级波速不连续界面

莫霍面与古登堡面——分隔地壳、地幔、地核●一个明显的低速带

软流圈——分隔岩石圈和中间圈

二、主要物理性质

●密度

地壳平均密度2.7-2.8g/cm3,<地球平均密度5.516g/cm3;

●压力

与上覆物质重量成正比,按静压力平衡公式计算;

●重力

地球吸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大致指向地心,影响重力的是下伏物质质量;

●温度

地温场、常温层(外热层)、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地热流密度;

二、主要物理性质

●磁场

地球的偶极磁场,磁轴与地球自转轴夹角15度并绕地理极缓慢迁移

(1)地磁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2)地磁场的组成:基本磁场(偶极磁场)、变化磁场(非偶极)、磁异常

(3)地磁场的成因:自激发电机假说

G为地球旋转轴,M为磁极,F为磁力线;地球

内部液态外核

的差异运动与

漩涡可产生感

应电流,从而

在一定时期内

形成较稳定的

地磁场。

二、物质组成和物理状态

●地壳

●地幔

●地核

分层、厚度、物质组成、物性

第二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岩石和矿物

地壳主要由富铝硅酸盐岩石组成;

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

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

矿物内部的晶体结构是决定其外部形态及特性的主导因素。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四十二章》

一、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

●根据宇宙始于大爆炸的设想,所有物质是从基本粒子聚变为氢,然后四个氢合成一个氦(热核聚变),氦进一步再合成其它元素。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某一地区的克拉克值又称为该元素的丰度值。

美国化学家克拉克(F.W.Clarke,1947-1931)在1989-1925年期间,对全球性5159个样品作了分析,求得50种元素在大陆地壳16公里内的平均含量,后来的地球化学家又作了许多修正、补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