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意思的心理学,帮你看穿别人的心里

非常有意思的心理学,帮你看穿别人的心里
非常有意思的心理学,帮你看穿别人的心里

非常有意思的心理学,帮你看穿别人的心里

【关系越好的,往往是最爱损你的】和她们说话时,你总是能自动屏蔽那些不爱听的。你的毛病她们永远比你更清楚。碰到你以前喜欢过的人,她们总是特别激动地喊你快看快看。有了小秘密,总是第一个想跟她们分享。其实最关心你的,永远是那个最爱打击你的。

【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发生】口袋装着刚买的手机,在公车上生怕被盗,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查看手机是否还在。这一举动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手机被偷走。就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理。

【深夜来临的时候,是一个人心灵最脆弱的时候,也是思念最疯狂的时候】当你牵挂一个人时,你就会想他是不是也在牵挂你。由于喜欢才牵挂,由于牵挂而忧伤。实在一个人并不孤单,想念一个人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孤单。

【炫耀源于内心的不自信】心理学上认为,“爱向别人炫”是一种内心需要被关注被肯定的表现,很可能是因为某种东西自己不常有,一旦拥有,希望藉以外界的羡慕来建立自信。不向别人晒自己的幸福会憋死你么?如果会,好问问为什么。记住:生活不是演戏,自己精彩就好!

心理学研究显示:男人一天平均说2000个词(远古时男人狩猎养成的习惯),女人一天要说7000个词(远古时女人采摘蔬果养成的习惯)。工作一天回家,老公的那2000个词在公司就用完了,回到家就想着休息休息;而老婆还有5000个词没说呢,回到家总要把一天的词说完才能睡吧!然后很多杯具就这样产生了!

据说,当你失眠的时候,你将会在别人的梦里出现。

【回复短信的速度】一个人喜欢你的程度和他回你短信消息的速度一般成正比。如果你的另一半回你消息越来越慢,恭喜你你基本已经被取代了!准确率超高!

【悲伤时的眼泪含有害物质,强忍等同自杀】心理专家研究发现,人悲伤时掉出眼泪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这种蛋白质是由于精神压抑而产生的有害物质,压抑物质积聚于体内,对健康不利。美国圣保罗—雷姆塞医学中心精神病实验室专家研究发现,眼泪可以缓解人的压抑。哭吧哭吧,不是罪!

【改变心态】把你所有的不幸总结成一句话,然后问问自己:“3年后, 这对你还重要吗?”

喜欢一个人是种感觉,不喜欢一个人却是事实。事实容易解释,感觉却难以言喻。

照镜子时间长了,会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很陌生。。。

【两性心理】男人主动吻女人是突发事件,女人主动吻男人是预谋事件。法国《女性》杂志最新研究发现,在潜意识里,每个女人都希望被自己爱的男人拽住,摁在墙上强吻,这会给她们带来更多快感。专家分析,大多数女性都将接吻视为亲密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渴望体验到被重视,被需要的感觉。

在日本地铁里,5个人就有5个人读书看报;在台湾,5个人就有3个人读书看报;在香港,5个人有2个人读书看报;而在我们大陆的地铁中,5个人中往往有两个人在讲话,而另外三个人在听他们讲话(没办法,太挤了)。

我们戴久了面具。等摘下面具时却发现。我们的脸早就跟面具一样了。

【高智商男性对伴侣更忠诚】进化学专家金泽智称,对伴侣比较忠诚的男性平均智商水平103,而不忠诚的男性平均智商为97。越是智商高的男性,越珍惜两性关系的专一性。以后就可以这样说对方了,你丫要是不忠,你丫就是弱智!!

【关于哭泣】88.8%人哭后情绪能得到改善,只有8.4%的人哭后感觉更糟;70%的人哭泣时不会躲着他人;77%的哭泣是在家里发生的;什么时间比较容易哭泣?39%的哭泣发生在晚上,下午6点到晚上8点是最容易掉眼泪的时间段。

【男女的差异】两个男人追一个女人,用情浅的那个先放弃;两个女人追一个男人,用情深的那个先放弃!

【国内教育5大误区】1.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2.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3.过频的干预,带来孩子的无奈;4.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5.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扼杀天性和本性,就是扼杀成长的活力和动力,如此教育不可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丈夫性格能改变妻子容貌】心理学研究发现:妻子的容颜,与丈夫的性格和他对妻子的态度紧密相关。心胸宽广,不轻易发脾气的丈夫能够包容迁就妻子,使妻子享受充分的自由。有这样的丈夫,妻子会皮肤光滑细腻,不容易长暗疮和色斑,也不容易衰老,常常容光焕发。

心理学认为,从背后主动拥抱对方代表一种保护,表示拥抱者愿意主动给予被拥抱者爱与关怀。所以采用这种睡姿,就代表这个人愿意给你爱的承诺,这个人也会从这种主动呵护和疼爱中感到幸福。

毁掉一首好歌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设为起床闹铃。

【心理技巧:利用潜意识的力量】每天至少花10分钟在早上起床前,在睡觉前10分钟做想象,因为这两个时间段是输入潜意识的最好时段。所以如果你渴望成功、爱情、婚姻等等,请在这两个时段尽情想象吧!你的潜意识渐渐让你通过想象达致产生信心,从而引领你得到你想要的。

【逆反心理】心理学家费尼.贝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男洗手间里挂上禁止涂鸦的牌子。其中一块警告:“严禁胡乱涂写”;另一块以相对柔和的语气声明:“请不要胡乱涂写”。然后调查挂牌子的洗手间里被涂写的数量。结果挂“严禁胡乱涂写”牌子的洗手间被涂写的情况更加严重。

【如何认识你自己】人一定要想清3个问题:第1你有什么,第2你要什么,第3你能放弃什么。对于多数人而言:有什么,很容易评价自己的现状;要什么,内心也有明确的想法;最难的是,不知道或不敢放弃什么——这点恰能决定你想要的东西

能否真正实现,没有人可以不放弃就得到一切。

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奢望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

【你知道什么叫干物女吗?】1.家里头发随意夹起;2.假日不化妆不戴胸罩;3.出门后忘东西,不脱鞋直接脚尖踩地到房间拿;4.认为在家看漫画、上网比跟男人谈恋爱有趣;5 .即使上网没事做,也要经常挂在网上;6、口头禅:“麻烦死了”、“随便啦”、“滚”;7.可能被人评论“有点闷骚”。

【矮胖女性更受青睐】“身高1.62米,腰围和胸围差不多一样粗,臀围再大一圈”很多女人会对这样的身材大声说NO!我们总认为骨感美人或者凹凸有致的模特才是男人心中最理想的女性,但澳大利亚研究数据让人大跌眼镜:能让男人真正心生爱慕并想与之认真交往的,是那些矮胖的女孩子。

【怀疑自己答错了,改不改答案?】马上要考试了,做完答卷,检查的时候发现两个答案不知道选哪个,这时候该不该改答案?调查显示:55%的人认为改答案会损害成绩,只有15.5%认为会改善;但实际的情况是:58%把答案改对了,只有20%把对改错了,还有22%把错的改错了。因此,下碰到这种情况:改!

【为何我们常常不快乐?】1.无信仰。2.乱攀比。3.缺美感。4.难施舍。5.不知足。

6.很焦虑。

7.常盲目。

8.无主见。

9.重得失。10.很麻木。11.太匆忙。12.很贪婪。

13.纵欲望。14.不自由。15.少阅读。16.无忏悔。17.很势利。18.拍马屁。19.拜强

权。20.喜拆迁。21.多暗算。22.少坦诚。23.低收入

【8.2秒陷入爱河】科学家认为,男人与女人第一次见面,关注持续的时间决定了两人是否能相爱。如果一个男人在

第一次见面时关注女人的时间超过8.2秒,那么他就已经不止被吸引了,而是很可能已经陷入爱河。

【爱情不是1+1=2,而是0.5+0.5=1】两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个性和缺点,然后凑合在一起才完整。如果没有相互的忍让和包容,很难最终两个人成为一体而各分东西。

【这样的心理调节你做的到吗?】1.把看不顺的人看顺;2、把看不起的人看起;3.把不想做的事做好;4.把想不通的事想通;5.把快骂出的话收回;6、把咽不下气的咽下;7.把想放纵的心收住。其实你不需每时每刻这样做,但这样多做几回,你就会:1.情商高了;2、职位升了;3.工资涨了;4、朋友多了。

越是熟的朋友,对话就越粗鲁;越是熟的朋友,行为就越猥琐;越是熟的朋友,开玩笑就越不计较;越是熟的朋友,你出来玩就越是要管你;越是熟的朋友,见面少了就越思念;越是熟的朋友,你一有错他就越毫不留面地骂你;越是熟的朋友,不开心时他想起的第一个人就越是你。

【心理常识:贝勃规律】原本1块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电脑涨了5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贝勃规律表明,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你意识到了吗?

其实人生只有900个月!事实上,你可以画一个30×30的表格,一张A4纸就够了。每过一个月,就在一个格子里打钩。你全部的人生就在这张纸上。你会因此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你的人生是如何度过的?

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女人愿意15个月不Make Love,以此交换一柜子新衣服。这说明,在男人心里,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在女人心里,男人连衣服都不如......

不要等到想要优雅时才露出微笑;不要等到孤单时才想起朋友;不要等到有了好的职位,才去努力工作;不要等到失败时才记起他人的忠告;不要等到生病时才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不要等到要分手时才后悔没有珍惜感情;不要等到有人赞赏时才相信自己;不要等到有人指出才知道自己错了。

【一流女人的八大特征】一、有大女人素质,有小女人情怀二、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三、自强自立四、能温柔似水,也能坚强如钢五、喜欢孩子六、上得厅堂,入得厨房七、爱美,会美八、拥有浪漫情怀

发现我周围的女人,大多都有这样的老妈。你说长痘了,她说生孩子之后就好了;你说痛经了,她说生孩子之后就好了;你说好胖啊,她说生孩子之后就好了;你说心情暴躁,她说生孩子之后就好了;你说胸部太小,她说生孩子之后就好了……So,生孩子是妇女的万能武器啊!

【一封写给自己的信】“亲爱的自己,不要抓住回忆不放,断了线的风筝,只能让它飞,放过它,更是放过自己;亲爱的自己,你必须找到除了爱情之外,能够使你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东西;亲爱的自己,你要自信甚至是自恋一点,时刻提醒自己我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最德国心理学家认为,每天凝望美女10分钟,健身效果相当于做30分钟有氧运动,持之以恒,男性的的平均寿命可延长四五年。那帅哥呢?!

对付虚伪的人,不是骂ta,不是拆穿ta,而是让ta继续悲哀地虚伪着,然后装作什么也不知道。那么慢慢地,很多人会主动跑来告诉你ta有多虚伪!

【咬吸管的女人】心理学说:凡是习惯咬吸管的女人,哺乳期的时候都是用力咬着母亲的乳头吃奶的。这样的女性性欲强烈,OOXX的时候激烈狂放,一般的男人恐怕吃不消。交女朋友之前,先请她喝奶茶吧。

【这些心理常识您知道吗】1.手干净的人更容易宽容他人;2.婚姻幸福可帮助女性减压;3.养狗比养猫更有利于身心;4.自言自语有益健康;5.易怒的人伤口好得慢;

6.移动家具可以改善心情;

7.人在饿的时候爱乱花钱;

8.独身者早死率比已婚者高一半;

9.爱脸红的人更容易被原谅。

【手相看你的TA是否爱吃醋】智慧线末端有叉状纹,表示这个人疑心较重;而感情线短促,且上下均有歧线支出,表示这个人在感情上最容易全部投入,同时也喜欢对方全部投入。所以这种人的感情虽有可爱的一面,更有可怕的一面,如果调整不当,就会容易引起无端风波。

【搭公车习惯与性格】1.喜欢早起避开高峰期的人(积极主动者)2.晚起坐最后一班车的人(被动投机者)3.上公车靠车后站的人(经验主义者)4.上公车后观察车内人乘坐状态,然后在可能较早下车的人旁边站立等待机会(机会寻求者)5.上车后随便找个位置站立后沉浸在MP3中(环境转移者)

【心理学上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

【男女心理】如果某个男人主动替你拎包,把你放在道路的里边走,主动为你拉椅子,不要因此而感激涕零。这只能说明他之前有无数个女朋友教过他这一点。而能让他记住的女人,

永远是改变了他的那个女人,而不是你。所以,越是细节完美的男人,对女人而言越是挑战。

【心里不开心,动笔写下来】这是个漂亮的疏通方法。因为“写”这个动作,本身具有觉察、及统整思绪的功用。“写”,能将情绪能量从虚无的“下意识”,提升到“意识”的层次,也就是说,由原先感觉“我心中波涛汹涌” 到“我知道怎么回事了” ,焦虑下降,也就启动情绪疗愈。

【美国心理学家说男生和女生分别有6种基本的爱情需求】男生需要的爱的形式:包括信任、接受、感激、赞美、认可、鼓励;女生需要的形式:是关心、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安慰。(有分歧的时候,比起唇枪舌剑更有效的是靠在他的胸口,什么也不说。他平静下来,自然会明白你的心,主动调整和你的步伐。)

男人通常不喜欢吵架,也不主动吵架,但他们擅长令女人忍无可忍找他们吵架。

【恋人矛盾应对策略】1.不要凡事分出对错,先换位思考,体察对方的潜在动机,相互理解。2.平时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靠得太近会审美疲劳。3.别习惯相互抱怨并形成消极定式,尝试在嬉笑打闹中解决问题。4.宽容为上。我们都不是圣人,没必要为对方的一点行为举止过分挑剔。5.尊重对方,给对方爱你的理由。

【七种梦境可能预示疾病】1、梦到有人敲打你的头:与脑部神经系统有关;2、梦中听到怪响:与听觉中枢有关;3、梦到气管被卡住窒息:与呼吸系统有关;4、梦中被追逐:与心脏供血有关;5、梦中走路不稳:与心绞痛有关;6、梦到从高处坠落:与心脏病有关;7、梦到水的场景:与肝胆肾脏有关。

【男人为何不喜欢敞开心扉】心理学家发现:谈论伴侣间的问题,会让男人非常不舒服。这是因为,当女人列举出两人之间的种种问题,男人首先体验到的是强烈的羞愧感,一种不能胜任伴侣关系的挫败感。他会无意识地去反抗由此带来的痛苦,用“回避”等方式保护自尊心。

【幽灵震动综合症】总感觉手机震动(响了),废了半天劲掏出来却发现什么情况也没有。

【夫妻血型搭配】(1)平等型:A男-A女,O男-O女,AB男-AB女,B男-B 女;(2)恩爱型:O男-A女,B男-O女,A男-AB女,AB男-B女;(3)管理型:A 男-O女,O男-B女,AB男-A女,B男-AB女;(4)互补型:O男-AB女,AB男-O女,B男-A女,A男-B女。

现在都肿么了?没结婚的像结婚的一样同居,结婚的像没结婚的一样分居;动物像人一样穿衣服,人像动物一样露着肉;小孩像大人一样成熟,大人像小孩一样幻稚;女人像男人一样爷们,男人像女人一样娘们;没钱的像有钱的一样装富,有钱的像没钱的一样装穷;情人像夫人一样四处招摇,夫人像情人一样深居简出。

【将快乐传递】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快乐情绪的影响,可远达三层外的人

际关系。认识快乐的人,会让你变快乐的几率增加15.3%,认识有快乐朋友的朋友,增加9.8%

1.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2.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3.命,乃失败者借口;运,乃成功者的谦词。

4.打动人心的最佳方法,是谈他最珍贵的东西。

5.品格不由你占有的东西决定,而是由你匮乏的东西塑造的。

6.郁闷时蹲下来抱抱自已,原谅别人也放过自己。

【撒谎的孩子有出息】国外研究发现,50%三岁孩童会说谎,四岁会騙人的占90%,12岁的儿童几乎都会撒谎。孩子撒谎,其实是认知发展的标志。认知功能发展越健全的孩子,说谎技巧就越高明,因为他们有办法圆谎。孩子撒谎有可能是早慧的体现,这些人,成大以后更可能成为领袖人物。

【睡不好会发胖】睡眠不足,容易发胖的。每天睡5~6小时的人,平均比每天睡7—8小时的人重6—8磅。当正常睡眠时间被剥夺时,身体会产生大量的抗压激素,以减缓新陈代谢的速度,同时第二天的食欲也会增强。如果早晨必须7点起床,前天晚上最好在11点左右睡。睡觉前可以泡个热水澡,或读本小说。

【科学家发现食指长文科好无名指长数学好】英国巴斯大学量度过七十五名七岁小童的右手手指长度,发现“手指比例”无名指较长的小童,数学成绩较好。食指较长

的小童,英文成绩较出色。同样计算方法亦可用在成年男女上,成年女性“手指比例”通常是一,即食指及无名指长度相等,成年男性则多是无名指较长。

【管理心理学】一个值8000元的人,就别讨价还价只愿付他7500元。即使省下了500块,实际上却凉了他的心,一有更好的机会,人家拔脚就走。相反,痛痛快快付他10000元,他会拿出两倍的能耐为你卖命干。记住,宁可花两个人的钱去招一个好人,也不要用一个人的钱去招两个差人

【你怕麻烦别人吗?】其实这并不好!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换句话说——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好感,主动开口是没坏处的。

喜欢心理学的朋友一定要转载分享哦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趣味心理学实验 1、从众实验 (2) 2、服从实验 (3) 3、竞争实验 (5) 4、罗森塔尔效应实验 (6) 5、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论实验 (7) 6、人际关系的相似性因素实验 (8) 7、社会助长现象实验 (9) 8、“迟延满足”实验 (10) 9、“感觉剥夺”实验 (11) 10、情绪实验 (12) 11、人为什么会感到快乐?为什么会感到痛苦? (13) 12、为什么女孩子爱笑? (15) 13、印刻实验 (16) 14、视崖实验 (17) 15、霍桑实验 (18) 16、神奇的"莫扎特效应" (20) 17、蔡格尼克效应 (22) 18、责任分散效应 (23) 19、习得性无助实验 (24) 20、证人的记忆 (25) 21、如何表扬孩子? (26) 22、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哪一个更客观? (27) 23、用绿墨水写红字 (28) 24、“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9) 25、“见钱眼开” (30) 26、汽车相撞之后地上是否有碎玻璃? (31) 27、美国人真的没有种族歧视了吗? (32) 28、第一印象重要还是第二印象重要? (33) 29、想自己曾经发生的错误还是想自己曾经获得的辉煌?哪个办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34) 30、中国人有两种不同的假设: (35)

1、从众实验 "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 典型的实验材料是18套卡片,每套两张,一张画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画有比较线段。被试7人一组,其中6人是实验助手(即假被试),第6人是真正的被试。被试的任务是在每呈现一套卡片时,判断a、b、c三条线段的哪一条与标准线段x等长。 实验开始前几次判断,大家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从第7次开始,假被试(助手)故意作出错误的选择,实验者开始观察其被试的选择是独立还是从众。面对这一实验情境,真被试在作出反应前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是自己的眼睛有问题,还是别人的眼睛有问题?是相信多数人的判断,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在确信多数人的判断是错误时,能否坚持自己的独立性?阿希从1951年开始,1956、1958年又多次重复这项实验,结果发现: ·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始终保持独立性,无从众行为; ·约有15%的被试平均作了总数四分之三次的从众行为; ·所有被试平均作了总数三分之一的从众行为。

人际交往中四种有趣的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 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您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你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利用近因效应,在与朋友分别明,给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中美化起来。有可能这种美化将会影响你的生活,因为,你有可能成为一种“光环”人物,这就是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 当你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就像有一种光环在围绕着他,你的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看来也是无所谓,这就是种光环效应的表现。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具备一定的设防意识,即人的设防心理。

设防心理 在两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不时地会有些防范心理;在人多的时候,你会感到没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在;你的日记总是锁得很紧,这是怕别人夺走你的秘密。为了这些,你要设防。这种设防心理在交往过程中会起到一种负面作用,它会阻碍正常的交流。 ;; 女人不该有的六个坏毛病 女性不该有的坏毛病1 吸烟 危害 不论你是属于为了应酬偶尔“意思”一下的轻度吸烟者,还是离了香烟日子就过不踏实的重度吸烟者,香烟中所含的有害成分都会大幅提高你罹患心脏病、肺癌和其它类型癌症的危险。具体来说,因吸烟导致的癌症死亡比例可占到所有癌症死亡总数的30%。 补救方法:对于那些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老烟民来说,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健康呢?答案是,戒烟。专家指出,即便戒烟时间只有一年,也能够有效降低患心脏病危险达一半以上。如能坚持15年以上,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便可恢复到从未吸烟者的水平。关于肺癌的预防,研究人员发现,戒烟达5年者,其罹患肺癌的可能性较吸烟者降低一半,而戒烟达到10年者,其患病几率可降低至正常人水平。在戒烟期间,应多多食用富含抗氧化剂的水果和蔬菜,这些成分可以促进细胞的修复、消灭体内致癌自由基。同时,应积极参加运动以加强肺功能,促进肺部的血液循环。 女性不该有的坏毛病2

十个有趣的心理学故事

十个有趣的心理学故事 ▲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郑重地对儿子说: “这是家袭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果然,佩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忘记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使他呼一声就拔出了宝箭。骤然间他惊呆了,断箭,箭囊里装着一枝折断的箭。儿子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意志轰然坍塌。结果很显然,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温馨提示: 把胜败寄托在一枝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是多么危险!永远记住: 自己才是一枝宝箭。 ▲乐观者和悲观者 从前,有一对夫妇养育了两个儿子,大儿子以卖煤为生,小儿子则卖雨伞。每到下雨,母亲就唉声叹气说大儿子的煤要卖不出去了,天晴时,母亲又惆怅抱怨小儿子的伞没人要。但父亲则和母亲恰恰相反,下雨天,他为小儿子高兴,天晴时,他为大儿子叫好。 温馨提示: 性格决定命运,乐观的人会在逆境中找到快乐,悲观的人看不到生活中的希望,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叶子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 “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怪诞心理学 十个有趣的心理现象

怪诞心理学十个有趣的心理现象 女人为什么爱挽男人的手,乘电梯时,为什么人总往上看,人为什么会相信性格判断和算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而,学点心理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我们先来剖析十个有趣的心理现象。 一、人类面对信息越多选择结果越差 常言道,“箩里选瓜,越拣越差。”美国心理中心网近日报道,美国《决策与判断心理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信息越多,选择结果越差。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表示,人们通常认为,掌握的相关信息越多,做出的决策就越好。而新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研究人员要求参试者对电脑程序提供的250道题进行回答,并计算其累积得分。一部分人提前知道题目的数量和选项,一部分人不知道任何信息。结果发现,那些知道信息越多的人,得分越低。这说明,选择时,信息太多反而可能影响人们的决定。 二、女人为什么爱挽男人的手呢, 女人喜欢用身体的接触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亲密,男人和男人之间直来直去,坦荡无私,他们很少用动作来表示亲近感。

小孩子都喜欢依偎在大人身边撒娇,这是动物属性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理性上逐渐成熟,动物的原始习性就逐渐退化,隐蔽到理性后面。当女人羞于或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她就习惯用身体接触这种最原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作为传达自己感情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女人和小孩子是比男人更具动物性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女子较重感情,思考问题也是凭感觉的,而且她们的感官比男性更敏锐,尤其是触觉。所以,女人更习惯于用触觉的感受来替代语言的表达。人们在和女友约会时,不仅要用耳朵听她说些什么,还要用眼睛看她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洞察到她心里的真实意图。 身态语言学专家们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一种心理上的“警觉”,即人的“势力范围”感觉。每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并向四周扩张、形成一个蛋形的心理防御空间,一旦其他人侵入,就会引起他(她)紧张、警戒和反抗。越是陌生的人,彼此之间距离越远,身体之间的间隔也就越大。反之,则心理防御空间距离就会逐渐缩校例如,正常的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最为亲密,所以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能缩小到零,即产生肉体间的紧密接触。 因此,如果你的女伴在走路时,总是喜欢亲密地挽着你的手,或是触碰你的身体,说明她和你的心理距离已大大缩短,她不在乎你侵入她的“势力范围”。 有的男人不理解女人这种表达亲近的方式,当女友的身体紧贴着他的时候,便心花怒放,误以为她对自己有肉体上的欲望,结果他恐怕会很失望。女人触碰男人的身体,并不完全是要进行肉体上的接触,更多是来自精神上、心理上的亲近感,她或许只是以此向你表示好感和亲近罢了。仅此而已,切莫想入非非。三、演唱会上,为什么观众会跟着唱, 本来性格内向、羞于在人前讲话的人,看演唱会时也会跟着大声唱歌,看体育比赛时也会高声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状况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

心理学中的各种效应大全

心理学中的各种效应大全 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2、从众现象 一则笑话这样说到: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这就是从众闹出的笑话。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 3、晕轮效应 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啊,歌声啊,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搜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这其实就是晕轮效应在作怪。晕轮效应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平时说的“爱屋及乌”就是晕轮效应的一个 突出表现。 4、异性效应 心理学家曾在一次测试中发现,男性在男、女同桌就餐地要比单纯男性就餐时要文明许多,这是由于大多数人在异性面前更注意自己 的言行。 5、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富翁给他的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去做生意。一年后他召集仆人想知道他们各自赚了多少,其中第一个人赚了十锭,第二个人赚了五锭,最后一个人用手巾包了那锭银子,捂了一年没赚一个子儿,这位富翁就命令后者把那锭银子交给赚钱最多者。该书第二十五章说:“凡有的,还要加

有趣的心理学研究

1.冷漠造成孤独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美国心理学家为从动物实验中获得有关爱的人类行为线索,为幼猴设计了五种人造母猴,观察“母亲”的拒绝会在幼猴的身上引起怎样的反应。 第一种“母亲”会偶尔用压缩空气吹幼猴。 第二种“母亲”会猛烈晃动,致使幼猴无法爬到母亲身上。 第三种“母亲”装有弹簧,能将幼猴弹开。 第四种“母亲”的身上居然布满了铁钉。 但这四种“母亲”都未能将幼猴从它的“母亲”身边赶开,惟独第五种“母亲”体内灌有冰水的母猴使幼猴躲在墙角,并永久地拒绝了母亲。 很多人认为是自己的优秀拉开了同他人的距离,其实冷漠才是造成自己孤独的原因。 2. 趣味女性心理解析:童年父爱缺失的女人一定“好色”? 一部分女人有缺少父爱的原因,基本上有三种,一是儿时父母离婚一直跟母亲生活,单亲母性家庭的孩子,从小就缺少父爱这是绝对的事实;二是父亲工作在外不长在家里,父亲也许对于他们更多的是一个“名词”而已,这种缺少父爱的孩子长大以后比单亲家庭孩子更愿意接近男人;三是那种父亲虽然在身边,但是却不会行使父爱,表情严厉故作严肃的父亲,这种“近在身边又远在天涯”的父亲,相对来说比前两种更可怕。

这些缺少父爱的女孩子在她们成长过程中,基本会出现如下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一旦非常明显,就会被周围的人视为“好色”之徒,甚至会用一些不堪入耳的话来谩骂和嘲笑她们,久而久之也许会让她们产生“破罐破摔”的结果,最终走向被人们称为“坏女人”的道路。 一缺乏父爱的女人,“好色”一般在幼儿的时候就能表现出来。 这样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愿意和男孩子在一起玩,其实她们并不是对男孩子玩的项目感兴趣,而是觉得和男孩子在一起玩,自己是女孩,男孩子大多数会让她们几分,如果有和自己玩的很好的男孩在身边,一旦女孩自己受欺负了,男孩子就站起来帮助自己。这样的女孩就是典型的缺乏父爱的表现,她们从小就感觉到家里没有男人来保护她,所以她们在寻觅着能保护自己的男人。这样的孩子一般被家长视为不正常的孩子,有的因为喜欢和男孩子在一起玩,会遭到大人的谴责或者惩罚,甚至有的大人会谩骂女孩从小就“不要脸”。 二缺乏父爱的女人,“好色”一般在青年时代恋爱表现更为突出 缺乏父爱的女孩长大之后,在恋爱期间更是极力在情感里面寻找那种父爱。她们往往在选择男朋友的时候,把外表形象高大和宽阔的胸怀看的尤为重要,特别是那种具有像爱护小鸟一样爱护女人的男人更是他们所青睐的。然而有的女人因为很多原因,却没有找到那种具有“父爱”的男人,相反却找了一个还需要女人来爱护和关怀的“小

二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01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 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经常被拿来与米尔格拉姆实验进行比较,米尔格拉姆实验是于1961年在耶鲁大学,由津巴多中学时代的好友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的。津巴多作为监狱长。 死亡实验是一套故事基于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的电影。 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 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看事情会怎样发展。 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如何做监狱看守员。实验者只告诉他们“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如“罪犯”说,禁止使用暴力)当回事。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监狱生活,“罪犯”可以像真正的监狱中的罪犯一样,接受亲戚和朋友的探视。但模拟看守8小时换一次班,而模拟罪犯除了出来吃饭、锻炼、去厕所、办些必要的其他事情之外,要日日夜夜地呆在他们的牢房里。 “罪犯”没用多长时间,就承认了“看守”的权威地位,或者说,模拟看守调整自己,进入了新的权威角色之中。特别是在实验的第二天“看守”粉碎了“罪犯”进行反抗的企图之后,“罪犯”们的反应就更加消极了。不管“看守”吩咐什么,“罪犯”都唯命是从。事实上,“罪犯”们开始相信,正如“看守”所经常对他们说的,他们真的低人一等、无法改变现状。而且每一位“看守”在模拟实验过程中,都作出过虐待“罪犯”的事情。例如,一位“看守”说,“我觉得自己不可思议……我让他们互相喊对方的名字,还让他们用手去擦洗厕所。我真的把…罪犯?看作是牲畜,而且我一直在想,…我必须看住他们,以免他们做坏事。”?另一位“看守”补充说,“我一到…罪犯?所在的牢房就烦,他们穿着破衣服,牢房里满是难闻的气味。在我们的命令面前,他们相对而泣。他们没有把这些只是当作一次实验,一切好像是真的,尽管他们还在尽力保持自己原来的身份,但我们总是向他们表明我们才是上司,这使他们的努力收效甚微。” 这次模拟实验相当成功地证明了个体学习一种新角色是多么迅速。由于参加实验的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病态反应,在实验进行了6天之后,研究人员就不得不终止了实验。

有趣的十个心理效应

十个有趣的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差异性。 一、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恋爱心理学) 莎翁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心理学把这种爱情中的人儿“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现象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即,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这是有关爱情的一种“怪”现象。

认知失调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颇具罗曼蒂克色彩的效应。当人们被迫做出某种选择时,人们对这种选择会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而这种心态会促使人们做出相反的选择,并实际上增加对自己所选择对象的喜欢。因此,人们在选择恋爱对象时,由于人们对父母反对等恋爱阻力的心理抗拒作用,反而会使双方的感情更牢固。当这种恋爱阻力不存在时,双方却有可能分开。经历过重重阻力和生死考验的爱情,不一定能抵得住平凡生活的冲击。当爱情的阻力消失时,也许曾经苦恋的两个人反而失去了相爱的力量。 二、从众心理(社会心理学) 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可见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从众性是人们与独立性相对立的一种意志品质;从众性强的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并付诸实行。

生活中有不少从众的人,也有一些专门利用人们从众心理来达到某种目的的人,某些商业广告就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热,从而达到目的。生活中也确有些震撼人心的大事会引起轰动效应,群众竞相传播、议论、参与。但也有许多情况是人为的宣传、渲染而引起大众关注的。常常是舆论一“炒”,人们就易跟着“热”。广告宣传、新闻媒介报道本属平常之事,但有从众心理的人常就会跟着“凑热闹”。 不加分析地“顺从”某种宣传效应,到随大流跟着众人走的“从众”行为,以至发展到“盲从”,这已经是不健康的心态了。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精神,少一些盲目从众,以免上当受骗,方为健康的心理。 三、晕轮效应

心理学经典实验

·心理学经典实验 [经典实验]从众实验心理学家阿希(S.Asch,1951)关于知觉方面的从众实验最为著名。典型的实验材料是18套卡片,每套两张,一张画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画有比较线数。被试7人一组,其中6人是实验助手(即假被试),第6人是真正的被试。被试的任务是,在每呈现一套卡片时,判断a,b,c三条线段的哪一条与标准线段x等长。实验开始前几次判断,大家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从第7次开始,假被试(助手)故意作出错误的选择,实验者开始观察其被试的选择是独立还是从众。面对这一实验情境,真被试在作出反应前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是自己的眼睛有问题,还是别人的眼睛有问题?是相信多数人的判断,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在确信多数人的判断是错误时,能否坚持自己的独立性?阿希从1951年开始,1956、1958年又多次重复这项实验,结果发现: ·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始终保持独立性,无从众行为; ·约有15%的被试平均作了总数四分之三次的从众行为; ·所有被试平均作了总数三分之一的从众行为。 [经典实验]发现学习教学实验布鲁纳设计过一个发现学习的教学例证。教学内容是引导8岁儿童发现二次方程式的因式分解的规律。实验教学中首先让儿童玩弄并熟悉表示数量的积木块:大正方形(x乘x)、长方形(1×x)、小正方形(1×1),以获得知觉经验。然后在教师的提问、启发下,儿童在按要求搭出一个比一个大的正方形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各种探究、操作,并对其记录、对照。他们逐渐领悟到隐藏于如下记录中的重要规律:x 2+2x+1=(x+1)(x+1)x2+4x+4=(x+2)(x+2)x2+6x+9=(x+3)(x+3)x2+8x+16=(x+4)(x+4)x2+10x+25=(x+5)(x+5)当x以2,4,6,8,10……的比例递进,另一行的增加是1,4,9,16,25……时,则方程的右边的数字是以1,2,3,4,5……递进。 [经典实验]服从实验心理学家米尔格尔姆(https://www.360docs.net/doc/7312382410.html,gram,1963)所做的服从实验,是其一系列有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研究。 实验的被试是通过广告招聘来的40名职业不同的男性,每次实验付酬4.5美元。实验主试告诉被试,实验是为了研究惩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实验时,两人一组,一人当学生,一人当老师,师生角色由抽签决定。教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对的关联词让学生记忆,然后教师呈现某个词时,学生在四个备选中选择其中之一。如果选错,教师就按电钮给学生施以电击作为惩罚。电击强度从15伏到450伏,分30个按钮,电钮下方对应标明“弱电击”、“中等电击”、“特强电击”、“剧烈电击”、“极剧烈电击”、“危险电击”,最后两个用“××”标记。由于事先的安排,实际上每组只有一个是真的被试,另一个是实验者的助手,即假被试。抽签结果,真被试总是当教师,假被试总是当学生。另外,这些电击也是假的,但为了使作为“教师”的真被试深信不疑,实验前,首先让其接受一次强度为45伏的真电击,作为惩罚学生的体验。结果“教师”感觉虽然45伏电击微弱,但已感到难受。实验开始,“教师”和“学生”分在两个房间,被墙隔开,相互看不见,可以用电讯传声的方式联系。然后在“学生”的胳膊上绑上电极,这是

各种心理效应

心理学中的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的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期望而使"雕像"变成"美少女"的例子也不鲜见。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然而,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它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他们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的错误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孩子们,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

积极的期望。管仲在做齐国的宰相以前曾经负责押送过犯人,但是,与别的押解官不同的是,管仲并没有亲自押送犯人,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喜好安排行程,只要在预定日期赶到就可以了。犯人们感到这是管仲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因此,没有一个人中途逃走,全部如期赶到了预定地点,由此可见,积极期望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多大。古人说"用人不疑",也就是这个道理,任用别人,就应该相信别人的能力,给别人传达一种积极的期望。投射效应在一家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 编辑们列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选题分别为:编辑A正在参加成人教育以攻读第二学位,他选的是《怎样写毕业论文》;编辑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编辑C是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我们都有成为恶魔的潜在可能。 在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具有争议性的实验,是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监狱实验。它从微观上展现出社会环境会怎样影响人的行为。由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领导的研究者们,在斯坦福的心理大楼的地下室设立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且挑选了24名大学生(没有犯罪记录以及被视为心理健康)去扮演囚犯和监狱的警卫。然后研究人员通过使用隐蔽摄像头观察囚犯(必须每天24小时留在监狱里)还有狱警(每8小时轮班)。 实验原本打算持续两周,但因为狱警的虐待行为,实验在实验的第六天就被迫中止——有时候他们甚至让囚犯遭受心理折磨——从囚犯展现出极度的情绪紧张和焦虑可以看出。 “狱警对囚犯的攻击升级,让他们脱得赤裸裸的,把袋子套在他们头上,最后强迫他们做一些让人羞辱的关于性的行为,”Zimbardo这样对《美国科学家》说。“6天之后我不得不结束实验因为这个实验实在是失控了——除了担心警卫会怎么对待囚犯之外,我晚上都睡不着觉。” 我们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前方正在发生什么。 试想一下,你知道你周围将会发生什么事吗?你可能没有像你认为的那样保持清醒。在1998年,哈佛大学和肯特州立大学针对大学里的路人展开关于人们对即时环境的警觉程度。在实验中,一个演员向路人迎面走来,然后向他问路。当路人向演员指示方向的时候,有两个人拿着一扇大木门从演员和路人之间经过,在几秒内完全阻挡了他们的视线。在那段时间内,本来的演员会替换成另一个演员,不仅他们的身高、体格不同,连衣着、发型还有声线都不一样。超过一半的被试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替换改变。 这个实验是最先阐明“变化视盲”的现象的实验之一,它仅仅向我们展示了对于现有提供的视觉场景,我们是非常选择性地接受——那似乎显示出我们比想象中还要依赖我们的记忆和模式识别。 延迟满足很困难——但如果延迟满足,我们会更成功。 斯坦福在19世纪60年代末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是测试学前儿童的抗拒即时满足的的诱惑的能力。这个实验引申出很多关于意志力和自制力的一些很有力的观点。在这个实验中,4岁的孩子们进入到一个房间里,在他们面前的事放在碟子上的一块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他们要不就把棉花糖吃掉,要不就等15分钟后研究人员回来,他们会获得两块棉花糖。 虽然大部分的孩子都说他们会等,但是他们很多都难以抗拒面前的吸引然后屈服了——在研究人员回来之前就把棉花糖吃了,这里有《时代》的跟踪报道。成功延迟整整15分钟的孩子一般的采取了回避策略,例如别过头去或者盖着自己的眼睛。孩子们的行为意义很深远: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在青年时期很少会过于肥胖、有毒瘾或其他行为问题,他们将来的生活也会更成功。 我们可能有非常矛盾的道德冲动体验。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 在1961年进行了一个相当令人惊恐的著名实验,是关于人们当被要求伤害他人的时候,内心关于个人道德和服从权威的想法,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Milgram希望通过进行这个实验,可以在二战这个灾难后深刻理解纳粹战犯可能保有的永不可饶恕的行为。为了达到研究目的,他共同测试一对被试,一个担当“老师”,另一个担当“学生”。如果学生答错问题,老师被要求对学生进行电击(学生大概是坐在对面的房间,但实际上他不会受电击)。取而代之,Milgram会播放一些喊叫声,听起来就像是那个

26种教育心理学经典效应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世界上最无法理解的东西就是,这个世界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心理学却证明这位巨人是错误的。心理学会满足最为纯洁和最为人道的欲望:理解的愿望。 1【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有个故事:天国主人要外出,临走前把家产分给3个不同才干的仆人,分别是五千、二千和一千。那个领五千的随即去做买卖,又赚了五千;领二千的也赚了二千,唯独那个领一千的把银子埋到地里。主人回来,对前两位大加赞赏,用原数奖励他们,却把第三位仆人的千两银子收回来奖给了第一位。这就是《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的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2【蝴蝶效应】 1979年12月,洛伦兹()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即所谓“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有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一个明智的领导人一定要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那时岂不是悔之晚矣? 3【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的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 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人们通常用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二)——记忆实验⑻

关于复习的几个建议 提起温课复习,做学生的十有八九眉头紧锁。确实,复习功课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遇上那些非死记硬背不可的内容,更需咬牙坚持,真是苦不堪言。不过,说也奇怪,同样是刻苦攻读,有的同学成绩优良,有的同学成绩却总不见上升。这是怎么回事?记忆力的强弱固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但是有无正确的复习方法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里向你提几个关于复习的建议,每个建议都有实验作为根据。你也可以试一试。 1. 及时复习 我们已经知道,遗忘一般是先快后慢进行的。如果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时就及时进行复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外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及时复匀的巨大作用。他让两组被试者学习同一段文章,甲组在学习后不久就进行复习,而乙组却不及时复习。结果,一天以后测验,甲组平均记得98%的内容,而乙组仅记得56%;一周之后再测验,甲组记得83%,而乙组仅记得33%了。 有些同学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每天放学后,把课上讲的内容认真复习一遍。这就是一种及时复习。这样做可以很好地巩固学到的知识,并大大减轻考试总复习时的压力。 2.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复习时间要合理分配,既要相对集中,也要适当分散。 实验证明,如果让一个人记50个数字,仅读1-4次,记住的数字很少,但如果超过4次,记住的数字就急剧上升,连续读了7次以后,差不多可以全部记住。这说明复习时间相对集中是有好处的。 但也要注意适当分散。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五年级甲、乙两班平时成绩大体相同,在一次复习自然课时,甲班集中复习5节课,乙班也复习5节课,但分成4次进行,结果乙班考试成绩大大超过甲班(见表11)。 表11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的效果对比 复习方式成绩 劣及格良优 集中复习(五甲) 6.4% 47.4% 36.6% 9.6% 分散复习(五乙)31.6% 36.8% 31.6% 那么,究竟应该什么时候相对集中,什么时候适当分散呢?这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一般来说,只要复习时不觉得疲劳,复习效率高,就可继续下去,不要硬搞"适当分散",而要"相对集中"。但如果复习了一段时间觉得相当疲劳,效率降低了,就可以休息一会儿,或复习另一门课,以后再回过头来复习--"适当分散"。 3. 积极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复习时单纯地一遍接一遍地阅读,这样做效果并不好。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积极地进行回忆(即试着进行背诵),发现什么地方回忆不起来再进行阅读,这样记得快,也记得牢。 心理学家盖兹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被试者记忆5段短文,记忆的时候,一部分时间进行阅读,另一部分时间进行积极回忆,结果发现,这样做比单纯阅读的效果好得多。 4. 复习方式多样化 复习的时候,应该尽量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除了单纯的背诵之外,整理笔记、演算习题、归纳总结、你问我答……都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复习也是提高复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人曾让三组学生用三种方式记忆10张画片,结果发现,视听结合记忆要比单纯的视觉记忆或单纯的听觉记忆有效得多(见表12)。 你大概早就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读书时要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看了这个实验结果,你对这句话想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吧! 表12三种记忆方式的效果对比 组别记忆方式记忆效果(正确回忆率) 1视觉记忆(只看)70%

三个有趣的心理实验和5个有趣的心理规律

三个有趣的心理实验和5个有趣的心理规律 1、“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 2、“迟延满足”实验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3、情绪实验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它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 罗森塔尔效应 有一位名叫罗森塔尔(RobertRosenthal)的人,在1966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变态心理学的人,可能为研究者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把研究结果“污染”了。他设计了一些实验,试图证明实验者的偏见会影响研究结果。其中有一项实验是这样按排的:他让大学生用两组大白鼠做实验,主持实验的人告诉大学生们说,这两种大白鼠品种不一样,一组是十分聪明的,另一组特别笨。事实上这两组大白鼠没有什麽差别,而大学生们都相信,实验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学生们让这两组大白鼠学习走迷宫,看看哪一组学得快。结果他们发现,“聪明”的那一组大白鼠比“笨”的那一组学得快。 罗森塔尔对这种果怎样解释呢?他推测说,这有能是由于实验者对“聪明”的动物和蔼友好,对待“笨”的动物粗暴而造成的。

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一、人类面对信息越多选择结果越差 常言道,“箩里选瓜,越拣越差。”美国心理中心网近日报道,美国《决策与判断心理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信息越多,选择结果越差。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表示,人们通常认为,掌握的相关信息越多,做出的决策就越好。而新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研究人员要求参试者对电脑程序提供的 250道题进行回答,并计算其累积得分。一部分人提前知道题目的数量和选项,一部分人不知道任何信息。结果发现,那些知道信息越多的人,得分越低。这说明,选择时,信息太多反而可能影响人们的决定。 二、女人为什么爱挽男人的手呢? 女人喜欢用身体的接触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亲密,男人和男人之间直来直去,坦荡无私,他们很少用动作来表示亲近感。小孩子都喜欢依偎在大人身边撒娇,这是动物属性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理性上逐渐成熟,动物的原始习性就逐渐退化,隐蔽到理性后面。当女人羞于或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她就习惯用身体接触这种最原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作为传达自己感情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女人和小孩子是比男人更具动物性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女子较重感情,思考问题也是凭感觉的,而且她们的感官比男性更敏锐,尤其是触觉。所以,女人更习惯于用触觉的感受来替代语言的表达。人们在和女友约会时,不仅要用耳朵听她说些什么,还要用眼睛看她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洞察到她心里的真实意图。 身态语言学专家们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一种心理上的“警觉”,即人的“势力范围”感觉。每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并向四周扩张、形成一个蛋形的心理防御空间,一旦其他人侵入,就会引起他(她)紧张、警戒和反抗。越是陌生的人,彼此之间距离越远,身体之间的间隔也就越大。反之,则心理防御空间距离就会逐渐缩校例如,正常的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最为亲密,所以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能缩小到零,即产生肉体间的紧密接触。 因此,如果你的女伴在走路时,总是喜欢亲密地挽着你的手,或是触碰你的身体,说明她和你的心理距离已大大缩短,她不在乎你侵入她的“势力范围”。 有的男人不理解女人这种表达亲近的方式,当女友的身体紧贴着他的时候,便心花怒放,误以为她对自己有肉体上的欲望,结果他恐怕会很失望。女人触碰男人的身体,并不完全是要进行肉体上的接触,更多是来自精神上、心理上的亲近感,她或许只是以此向你表示好感和亲近罢了。仅此而已,切莫想入非非。 三、演唱会上,为什么观众会跟着唱? 本来性格内向、羞于在人前讲话的人,看演唱会时也会跟着大声唱歌,看体育比赛时也会高声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状况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当人把自己埋没于团体之中时,个人意识会变得非常淡薄。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没个性化”。个人意识变淡薄之后,就不会注意到周围有人在看着自己,觉得“在这里我们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巨大的开放

生活中的有趣心理学分享

生活中的有趣心理学分享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令自己都无法解释的现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看看真面目。 1、有时遇见熟悉的朋友,话到嘴边,居然忘了对方的名字 原理:个体在学习中对刺激给予编码处理时,他同时将之编码为形码、声码、意码(文字如此,人物也是如此)。在语文学习时短期的记忆的编码以声码为主,长期记忆的编码则以意码为主。 分析:对熟悉的同学,我们已将他(她)与意码建立了直接联结,而不象最初认识时需将精力放在形码的记忆上,我们一见到他(她)就直接在脑海里潜意识的反映出与其性格相符的词,譬如:乐观、开朗、或内向、忧郁,即为意码。若此时声码的解码无法进行,或声码无法与意码、形码建立联结,自然就叫不出对方姓名。 2、有一个男孩追了一个女孩很久,女孩有一天睡觉之前突然喊道:“完了,我不记得他长什么样子了!”室友们便坏坏地笑着说:“完了,你爱上他了。” 分析:当女孩慢慢开始接纳男孩时便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意码的编码上,将其编入长期记忆。此时女孩会更多的思考与意码相关的人品、气质、性格,而可能忽视了对其形码的检索,即会出现一时不记得他相貌的现象。平时你是否会经常在某一时刻不记得爸爸、妈妈或男友的长相呢?因为在熟悉之后,你会更关心与个人魅力有关的意码,而非形码。 3、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后,你受了很大的伤害,几年之后,你再想记起的时候突然发现对那段感情的记忆很模糊,甚至不复存在。 原理:长期记忆不可能遗忘,只是没有找到恰当的检索方式。动机性遗忘(针对性失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 分析:回忆痛苦经验时,将使人回到痛苦的过去,为避免痛苦感受在记忆中复现,因而当时者学到对自己加以压抑,将意识中不愉快的经验刻意施加压力,将之压抑在潜意识之中。人的大脑是有保护机制的,记忆太痛苦了,才要忘记。把遗忘的记忆从深海中打捞出来,你也许会痛不欲生。按精神分析论的解释,除个人生活中重大灾害的压力可能导致失忆症之外,个人的心理冲突,也是形成失忆症的原因。诸如个人在情绪上的一些内在冲动或欲望,如不为个人理性所接受时,两方面冲突的结果即可能形成遗忘。 4、你能记得3岁之前发生的事情吗? 三岁以前的幼儿,对事物最感好奇,事事好问,求知是一生中学习效率最高与学习事物最多的一段时期,然而到了成年之后,很少有人能清楚记得三岁以前的事。 原理:幼年经验失忆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