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快乐暑假24

一年级数学下册快乐暑假24
一年级数学下册快乐暑假24

10+1=10+31=3元=( )角

73-5=82-60=80角=( )元

69-9=24+40=57角=( )元( )角61+3=50+46=6元2角=( )角

二、填空。

接着65,写出后面连续的四个数()()()()。

三、脱式计算。

5+6+7 46+8-2

1+74+7 43+5+2

38+(9+1) 30+20-4

7+60+20 70+(60-20)

四、解决问题。

商店有44把扇,卖去17把,现在有多少把?

15-9=40+23=7元=( )角

68+2=74-10=50角=( )元

10-7=45+30=28角=( )元( )角83-3=30+44=8元4角=( )角

二、填空。

7个十和4个一是()。

三、脱式计算。

5+6-5 82+8-4

3+84-9 34+1-5

81+(7+1) 30+50+9

8+10+40 50-(50-20)

四、解决问题。

马场上有25匹马,又来了55匹,现在马场上有多少匹?

81+3=30+26=8元=( )角

87+9=71-40=50角=( )元

85-6=18+40=74角=( )元( )角31-5=40+34=8元6角=( )角

二、填空。

10元8角=()角。

三、脱式计算。

5+7-1 24+4-5

9+31+8 38-6-8

70+(7+5) 50+50+6

7+20+30 90-(70-50)

四、解决问题。

家有21棵白菜,吃了6棵,还有几棵?

一、口算。

46-7=67-40=20角=( )元

80-2=38+40=97角=( )元( )角74+2=40+38=5元3角=( )角

二、填空。

55分=()角()分。

三、脱式计算。

5+6+6 83+2-6

6+74+8 29-1-9

37+(6+1) 30+30+2

2+20+30 80-(70-10)

四、解决问题。

从车场开走19辆汽车,还剩48辆,车场原来有多少汽车?

一、口算。

89-2=81-10=90角=( )元

75+9=15+40=71角=( )元( )角57+7=30+24=3元1角=( )角

二、填空。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位。读数和写数都从()位起。

三、脱式计算。

7+7+6 18+1-7

9+68+7 23-4+7

22+(8+5) 20+50-9

9+20+10 80-(60-50)

四、解决问题。

小朋友做剪纸,用了24张红纸,又用了同样多的黄纸,他们用了多少张纸?

10-8=50+39=6元=( )角

75-5=71-20=60角=( )元

53-9=27+20=27角=( )元( )角59+8=30+11=5元3角=( )角

二、填空。

与91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三、脱式计算。

9+6-5 31+9+3

2+13-5 60+6+8

23-(7-3) 50+40+3

3+60+20 70-(90-40)

四、解决问题。

小红家有苹果和梨子共59个,苹果有23个,梨子有多少个?

58-2=20+47=3元=( )角

76-7=81-50=10角=( )元

69+3=22+30=93角=( )元( )角48+5=20+10=1元2角=( )角

二、填空。

一个数由8个一,7个十组成,这个数是()。

三、脱式计算。

6+9+6 88+7-4

6+10-9 45-5-3

22+(6+5) 30+20+9

7+50+10 50-(50-20)

四、解决问题。

小苹种7盆红花,又种了同样多的黄花,两种花共多少盆?

77+4=50+28=8元=( )角

74+6=82-10=40角=( )元

80-6=34+20=48角=( )元( )角

30+3=30+29=2元1角=( )角

二、填空。

一个数它的个位和十位数字的和是4,这个数可能是()()()。

三、脱式计算。

5+7+4 73+7-5

1+40-8 46-6+9

52-(6+3) 10+10+7

7+10+20 50+(50-20)

四、解决问题。

学校体育室有24个足球,又买来38个,现在有多少个?

72-3=40+23=2元=( )角

67+2=61-50=100角=( )元

55+5=16+50=22角=( )元( )角17+4=40+25=2元9角=( )角

二、填空。

与7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三、脱式计算。

6+8-9 64+2+6

1+23+8 82+8+9

74+(6-4) 50+50+9

2+60+10 80+(60-20)

四、解决问题。

小红家有苹果和梨子共33个,苹果有23个,梨子有多少个?

38+3=10+37=7元=( )角

68+4=88-60=40角=( )元

18-9=15+40=58角=( )元( )角65+4=50+30=8元9角=( )角

二、填空。

7元=()角140分=()角

三、脱式计算。

6+5+8 38+1-7

7+70-8 43+1-5

46+(7-6) 30+40+6

1+30+30 70-(60-30)

四、解决问题。

学雷锋小组上午修了9张椅,下午修了7张,一天修了多少张椅?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 前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第三课时上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上下的位置的相对性,在具体情境中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指定的某物体的位置。 2、经历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过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3、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指定的某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第二单元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钟表的过程。 2、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应用,会瞧整时、半时。 3、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钟表,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应用,会瞧整时、半时。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复习 一、认识图形 1、平面图形的拼组 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的拼组 (!)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 如:12——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 过程:想先算:10-9=1 则再算:1+2=3 ★2、应用题: 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分类计数的结果。 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 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举例: 以33 34 35为例: ①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 和 35中间的数是34。 ②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 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 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 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 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 ② 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 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 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 6 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 11、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如:30+2=32 (想: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2。) 32—2=30(想:32里去掉2个一,剩下3个十) 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五、认识人民币 ★1、1元=10角(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 1角=10分(1角可以换10个1分) 1元=100分(1元钱可以换10个10分,即100分) ★2、简单的计算: 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课本51页。★3、小数表示法。 小数点左边是几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几表示几角,第二位是几表示几分。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 创 设 情 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 动作。(学生笑有部分 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 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 你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 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特 点和心理发展规 律而言这样的游 戏情境设计最能 吸引他们的注意 力让他们积极投 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伸 二、 体 验 感 悟黑板的左边有值日表。 黑板的右边有镜框。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脚 右边有一只脚。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 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 “左”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把课桌上的数 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 照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 摆好。 用左右来描述教 室中的物体和学 生自已身上的各 个器官是学生乐 于参与的数学活 动交流时可不必 拘泥于坐姿鼓励 学生用各种方式 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自 操作活动让学生 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

(完整版)新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_(2)

一年三班数学教育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徐娜 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方针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方针,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学有所得,落实本册的教学目标。采用各种开放的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适应新时期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三班有学生60人,一年四班有学生59人。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35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事物的意义而死记硬背。例如:数数从一开始可以流利的往后数数,但是从中抽出一部分数起,就得从头数起,否则就接不下来。因为他们是整体机械记忆的,不能紧紧抓住所记的内容和意义有条理地记忆,也就是理解记忆的能力还很差。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理解性记忆。 一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跟不上,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 在辅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潜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潜能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专研教材、讲究教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复习课时,把知识进行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难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检测,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案例 谢锁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8 页--89 页例1、例2、例3,以及课后的“做一做”和练习十六1、2 题。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水彩笔、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感知规律 师: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教师示范:拍手两下拍肩两下。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 师:真不错,那再换一组头部运动:前后左右前后左右。(学生随着老师的示范不由得跟着做下去。) 师:做得真好!刚才小朋友们为什么

学得这么快? 生:因为动作太简单。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师:那你们能不能也创造一组这样的动作让大家跟着做一做?(学生思考,自己比划。) 师:好,谁先上来把你创造的动作教给大家,看谁最勇敢。生:摸摸鼻子摸摸耳朵,摸摸鼻子摸摸耳朵……(一生边说边做)(听课的老师学生都笑了。执教教师认真的跟着做起来,其他学生虽然觉得好笑,也跟着做起来。) 师:真棒!创造了这样特殊的动作让我们大家做,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自己的动作。(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都争先恐后的说“我” “我”,教师又叫了一名学生进行展示。) 师:象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做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观察场景,探究规律师:小猪笨笨开了一个水果店,为了开业时就吸引更多的顾客,就把水果店周围装饰了一下。看,漂亮吗?用什么打扮的?(出示课件) 生:有花、彩旗、灯笼。师:你们还能发现什么?它们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有红旗和黄旗,有红灯笼、紫灯笼、绿灯笼,还有红花和蓝花。生:它们排列的也有规律。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都有怎样的规律。(出示盆花的课件)花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学生同位合作)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生:红花蓝花红花蓝花。师: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生:我发现花在排列时是一盆红花一盆蓝花,再一盆红花一盆蓝花,再一盆红花一盆蓝花这样重复地排列下去的。生:花是按红蓝为一组重复地排列的。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师:是啊!花是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再看看灯笼呢?(课件出示灯笼的排列留给思考的时将) 生:灯笼是按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高矮、长短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 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 谁矮? 二比一比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三做一做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四练一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排队。 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 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 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 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五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 说一说。 板书设计:比一比比高矮、长短 老师高,学生矮 铅笔长,粉笔短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二比一比 1、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谁 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 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再启发学生说一 说哪个轻、哪个重。学生回答谁轻谁重。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引导新生入数学之门,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针对低龄聋生特点,采用多种手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跟不上,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第三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五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位置;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 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 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个、十、百数位的名称,识别100以内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4、结合具体物品感受100以内数表示的量。 5、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能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7、图形的认识: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它们拼图;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类;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8、图形与位置: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五、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熟练的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百以内的简单加、减法,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六、教学难点: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图形进行比较和排列。培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试题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试题全册 【认识图形(二)】 一、连一连.(34分.20+8+6) 1.帮小动物找家(用线连起来) 2.哪两块拼起来能组成一个长方形. 3.小猴手里的钥匙分别可以打开哪扇门?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二、数一数.(10分) 三、在图形上写合适的数字(正方形里面写上①.长方形里面写上②.三角形里面写上③.平行四边形里面写上④).(8分) 四、用右边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把图形圈起来.(8分) (背面还有试题) 五、动手拼一拼.(6分)

用()个小用()个小用()个小 长方形拼成了三角形拼成了三角形拼成了一 一个正方形. 一个正方形. 个平行四边形. 六、“七巧板”里的学问.(12分) 1.“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 拼图工具.它是由()个三角形、() 个正方形和()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2.下面的图形中.是由七巧板拼成的就在下面的括号里画“√”.不是的就画“×”. ()()() 七、画一画.需要多少块砖才能把墙补好.(4分) 缺了()块. 缺了()块. 八、动手画一画(画一条线段.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6分)

九、猜一猜(云朵遮住的是什么图形?把它圈起来)(8分) 十、折一折.(4分) 1.用做一个 .“上”的对面是(). 2.用做一个 .“3”的对面是().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试卷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想一想、填一填.(23分) 1.15-9=() 想:(1)破十法(2)连减法(3)算减想加

2.13比4多();6比1少(). 3.比14少6的数是();比8多7的数是(). 4.花落谁家(把“>”、“<”或“=”直接写在房子里). 14-7 8 13-7 5 11-7 13-4 16-9 7 12-5 6 17-9 18-8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4-()=5 6+()=13 17-()=8 13-()=4 ()+7=16 15-()=7 6.卖玩具.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 二、看谁先过河.(16分)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练习题

1、在1、0、3、4、 2、5、10、8、7、6这些数中,一共有()个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比7大的数有(),比3小的数有(),从右数第6个数是()。 2、写出7后面连续的6个数()、()、()、()、()、()。 3、3()9 12 ()18 4、2连续加2是(4)()()()()()()()() 5、15 ()9 ()() 6、18 ()()12 ()()()() 7、16中的“6”在()位上,表示()个()。 8、写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 十七()二十()十二()十八() 9、从14数起,第6个数是()。 10、与14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1、①比7大而又比11小的数有(),共()个。 ②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再去掉5就是()。 ③16在()和()中间,19的前面是(),11的后面是()。 二、做一做:

从前往后数,小红排在第7位,从后往前数,小红排在第5位,请问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 三、我会算。 2 + 3= 2—2= 4+8= 2 + 0= 14—3= 3 + 12= 6 + 8= 15+2= 0 + 3= 5—3= 2—0= 13—2= 15—1= 5 + 7= 2—1= 2 +1 1= 10 + 1= 9 + 3= 14 + 4= 17—10=

1、6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2、1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3、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 4、2个十组成的数是( );20个一是( )。

5、20是由( )个十组成的。 6、1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7、17的十位上是(),个位上是() 8、个位是0,十位是1,这个数是()。 个位和十位的数相同,这个数是()。 9、17在()和()的中间。 10、写出比8大,比14小的所有数( ) 11、12前面的数是( ),后面的数是( )。 12、17前面的第4个数是( ),后面的第3个数是( )。 13、与19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和( )。 14、15左边的数是(),17右边的数是()。 15、写出18前面的3个数分别是( )、( )、( )。 16、右边数第()位是十位,个位是从()边数第()位。 17、比20少2的数是()。 18、比14大2的数是()。 19、14比9多(),列式: 20、9比17少(),列式: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演示等。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 设情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做动作。(学生笑,有部 分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 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 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 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 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心理发展 规律而言,这样的 游戏情境设计,最 能吸引他们的注 意力,让他们积极 投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 体验感悟黑板的左边有课程表。 黑板的右边有值日表。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 脚,右边有一只脚。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有条不紊的摆放书桌上 的用品。 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 教室,你发现了什么?请你 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左” 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人把课桌上的 铅笔盒、课本、练习本按照 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摆 好。 用左右来描述 教室中的物体和 学生自已身上的 各个器官,是学生 乐于参与的数学 活动,交流时可不 必拘泥于坐姿,鼓 励学生用各种方 式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 自操作活动,让学 生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春眠不觉晓:宇宙那么大,你的下载与我链接,是这个世界的缘分,点击左上角关注,你以后会有更多的改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上下(第1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 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 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 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 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课件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课件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课件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课件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爬坡题

第二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 【例1】数一数,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 1、有()个,有()个,有()个,有()个。 2、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3、比多()个,()比少2个。 4、再添上()个就和同样多。 5、再拿走()个就和同样多。 解析: 此题考查数数的知识和数的比较。在数数的过程中,要按照顺序数。 或者从上到下数,或者从左到右数,以免漏掉数错。要求谁比谁多或 少的个数,首先找出相比较的图形的个数,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解决, 也可以用减法列式计算解决。 解答:

1、4 3 2 5 2、 3、3 4、1 5、3 【例2】按顺序写出上的数。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整数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整数的排列顺序。根据题意可知,1、2小题数的排列规律是由小到大每次增加1,3小题数的排列规律是由大到小,每次减少1。据此解答。 解答: 3 3 4 【例3】图中的6--9分别表示什么?解析:要点提示: 在数数过程中,按照顺序数,一个数数一次,不要漏数。

通过看图观察可以知道,图中有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其中 有6个羽毛球,可以用6表示6个羽毛球,有7个篮球,可以用7表示7个篮球等。 解答: 6表示6个羽毛球;7表示7个篮球;8表示8个足球;9表示9个乒乓球。 【例4】下面表中哪一组的规律和其他三组不一样,涂上红色。 解析: 观察第一个图形中的4组数,可以看出第1,2,4组数都是同一个数出现四次,只有第3组数是2和3重复出现2次,所以第3组数是不同的。第二个图形可以看出第1、2、4组数的排列规律是从小到大排列,后面的每次增加1,第3组数是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每次增加2,所以第3组数是不同的。 解答: 【例5】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爱护人民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试题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 【认识图形(二)】 一、连一连。(34分。20+8+6) 1.帮小动物找家(用线连起来) 2.哪两块拼起来能组成一个长方形。 3.小猴手里的钥匙分别可以打开哪扇门?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 二、数一数。(10分) 三、在图形上写合适的数字(正方形里面写上①,长方形里面写上②,三角形里面写上③,平行四边形里面写上④)。(8分) 四、用右边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把图形圈起

来。(8分) (背面还有试题) 五、动手拼一拼。(6分) 用()个小用()个小用()个小 长方形拼成了三角形拼成了三角形拼成了一 一个正方形。一个正方形。个平行四边形。 六、“七巧板”里的学问。(12分) 1.“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

拼图工具。它是由()个三角形、() 个正方形和()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2.下面的图形中,是由七巧板拼成的就在下面的括号里画“√”,不是的就画“×”。 ()()()七、画一画,需要多少块砖才能把墙补好。(4分) 缺了()块。缺了()块。 八、动手画一画(画一条线段,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6分)

九、猜一猜(云朵遮住的是什么图形?把它圈起来)(8分) 十、折一折。(4分) 1.用做一个,“上”的对面是()。 2.用做一个,“3”的对面是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试卷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想一想、填一填。(23分) 1.15-9=() 想:(1)破十法(2)连减法(3)算减想加 2.13比4多();6比1少()。 3.比14少6的数是();比8多7的数是()。 4.花落谁家(把“>”、“<”或“=”直接写在房子里)。

201x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4.2 圆的基本性质 24.2.4 圆的基本性质导学案 沪科版

2019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4.2 圆的基本性质 24.2.4 圆 的基本性质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 【学习目标】 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 2.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3.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学习重难点】 重点:(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三角形的外接圆、外心。 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课前预习】 1、圆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的位置由________决定,圆的大小由__________决定。 思考:要作一个圆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确定圆心和半径?要确定一个圆需几个条件?过几点可以确定一个圆呢? 【课堂探究】 1.如图,已知点A ,经过点A 画圆,能画多少个? 结论:经过一点能作__________个圆。 2.如图,经过两个点A 、B 是否可以作圆?如果 能作,可以作几个? 分析:经过两个已知点A 、B 所作的圆的圆心在怎样的 直线上? 因为这两点A 、B 在要作的圆上, 所以它们到这个圆的圆心的距离要 ,并且 都等于这个圆的 ,因此要作过这两点的圆 就是要找到这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作为圆心, 而这样的点应在这两点连线的 上, 而半径即为这条直线上的 到点A 或点B 的距离。 总结:经过两点能作_________个圆,这些圆的圆心在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 、B 、C ,(A 、B 、C A . . B (图2) .A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冀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冀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冀教版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30人,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跟不上,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数与代数(共3个单元) 第三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空间与图形(共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置 第二单元认识钟表 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此外还有实践活动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二)本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经历认识左右、前后、上下等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会用左右、前后、上下去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初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四章24.1_24.2综合检测作业【含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四章24.1_24.2综合检测作业 [范围:24.1~24.2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图书馆的标志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图1 2.如图2,直线m,n相交于点O,所夹的锐角是53°,P,Q分别是直线m,n上的点,将直线m,n按照下面的程序操作,能使两直线平行的是() 图2 A.将直线m以点O为中心,顺时针旋转53° B.将直线n以点Q为中心,顺时针旋转53° C.将直线m以点P为中心,顺时针旋转53° D.将直线m以点P为中心,顺时针旋转127° 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的角”时,假设正确的是() A.假设三个内角都不大于60° B.假设三个内角都大于60° C.假设三个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 D.假设三个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 4.如图3,E是正方形ABCD的边DC上一点,把△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到△ABF的位置.若四边形AECF的面积为20,DE=2,则AE的长为() 图3 A.4 B.2 C.6 D.2 5.在☉O中,P为其内一点,过点P的最长弦的长为8 cm,最短弦的长为4 cm,则OP的长为()

A.2cm B.2cm C.2 cm D.1 cm 6.下列语句中,不正确的有() ①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②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③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④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⑤三点确定一个圆.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7.如图4,A,B,C是☉O上三个点,∠AOB=2∠BO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2BC B.△OAB内接于☉O C.=2 D.∠OBA=2∠OAC 图4 图5 8.如图5,等腰三角形ABC内接于半径为5 cm的☉O,AB=AC,tan B=,则AB的长为() A.cm B.cm C.2 c D.2cm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9.已知矩形ABCD的边AB=6,AD=8.如果以点A为圆心作☉A,使B,C,D三点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外,那么☉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10.如图6,AB和DE是☉O的直径,AC∥DE,若BE=3,则CE=. 图6 图7 11.如图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P在第一象限,☉P与x轴交于O,A两点.若点A的坐标为(6,0),☉P 的半径为,则点P的坐标为. 12.如图8,已知在△ABC中,AB=AC,∠BAC=90°,∠EPF的顶点P是BC的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有下列四个结论:①AE=CF;②△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EF=AB;④S四边形AEPF=S△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