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英语思维模式

如何构建英语思维模式
如何构建英语思维模式

如何构建英语思维模式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共学了将近20年的英语,依然没能把英语学好,依然没能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反观我们的老师,大多数英语交流都没问题,他们总说,要用英语的思维模式思考英语,才能正确地用英语进行沟通。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构建起英语的思维模式呢?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我们好像只学会了如何表达“中式英语”,也没搞懂英语思维是怎么一回事。

那么如何构建英语思维模式,我根据这么多年从事教育行业的一些经验,做了一些总结。

营造纯英语的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是构建英语思维最有效率的一个环节,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在国外环境中待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相比于还没出国前的英语水平一定是有所提高的,这也就说明语言环境对于一个人学语言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那么如何营造一个纯英语的环境呢?我觉得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寻找纯英语教学的学校,随着中国的发展,国内的国际学校越来越多,形式种类月变得十分丰富。另一种形式是,通过多看美剧,听英文音乐,收看美国电台节目等等,给自己营造一个英语的氛围,平时课通过参加英语角,或者跟学习英语的小伙伴一起用英文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提高英语水平,还能结交朋友,沟通感情。

情景式的学习方法

情景式学习,就是通过设置不同主题的场景,模拟实际情景,并且在这过程中只能使用英语,从而锻炼我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情景式学习的前提,是需要我们有一群可以相互学习,有共同目标的小伙伴,然后组成学习小组,通过组长组织每次不同的主题活动,然后进行角色分配。在主题活动前,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生僻词句的预习,以方便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顺畅,效果更好。通过这种反复的练习,能从本质上充分提高我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学会更多词句的表达方式,增强对英语的反应能力,形成英语思维。

构建英语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在用英语交流的时候,不需要汉英翻译,直接就能表达出英语,也就是俗称的“脱口而出”。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就意味着我们的英文水平已经达到活学活用的程度了。以上两种方法也许不全面,却是有针对性的,想要更有效率地学习,达到英语思维的程度,未尝不能试一试。

高中英语语篇教学

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 2003年11月8日

目录 1、《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开题报告 3 2、注重语篇教学,发展学生能力 ----《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课题研究结题报告7 3、有关语篇教学的论文 1)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课堂模式探讨16 2)语篇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20 3)注重语篇教学,提高写作能力27 4、教案 1)Chapter Three, Oxford English S2A 32 2)Lesson 18, Unit5, SEFC1A 34 3)Sample articles of MNET 38 4)Lesson 33, Unit 9, SEFC 2A 41 5、获奖证书 6、专家鉴定证书

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 课题的提出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能使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也就是说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和用英语来理解别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调整教学目的,以话语训练为基础,突出基于信息获取的阅读(information-based reading)为语篇教学的主要目的。 2.现状 长期以来,英语教师始终没能,也不敢摆脱升学的指挥棒,热衷于“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底下埋头笔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只注重字、词、句的分析和语法讲解,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偏低,使用英语的能力差,许多学生只粗略懂一点语法,能辨认一些单词,听、说、读、写能力低下。这一现象极不利于当前的素质教育的开展,极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往往使学生形成一种听不懂、看不懂、写不出、讲不出的畸形英语。因此,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能改变学生被动地听的教学形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听、说等语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使英语学习更具有实用性,能改变“哑吧”英语的现状。 二.对语篇教学的课堂模式主要内容的思考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主要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我们认为是巩固、扩大学生的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这一部分无需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讲解,作为教师可侧重进行学法指导;这样“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就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加强对学生语篇理解的培养;只有在语篇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发展学生的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正是英语学科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之所在。因此,我们主张在英语课堂上构建以图式理论和认知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语篇教学法为手段,以发展学生的英语能力为目

对于英语教学方法的思考

对于英语教学方法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1-03-11T10:31:14.12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杨彩云 [导读] 科学家达尔文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 杨彩云(北海市卫生学校,广西北海536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等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技能迁移能力、职业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既是适应世界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也是适应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正向深入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评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会英语,科学的教学方法就极其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让我们认真研究教学法。 一、研究和学习英语教学法的目的 科学家达尔文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他这句话适用于人类一切活动领域。对于各项工作来说,方法的研究与学习极其重要。医生好的治疗方法可换来无数条生命,方法之学的功用类似医学,医学使人健康,方法之学使人聪明,教师好的教学方法可育出一代代有用之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各国之间的交流也逐渐频繁,这对于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新人类提出更加迫切要求。人才的培养使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而教师的教学成败就提到首日日程。英语教学研究为日后的英语交流奠定基础,英语教师研究和学习英语教学法,目的是为社会负责,尽自己的社会义务。 二、英语教学法学科的体系特点 英语教学法体系不够完整,国内外关于教学法的书籍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有较大差别。其名词术语还有待统一。在内容安排上种属不分、不同层次的问题放在一起,把适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原则同适用于英语教学的原则并列论述。所以英语教学法是发展中的学科,这有利于青年教师在本学科内较快崭露头角,后来居上。 同时,英语教学法一方面是从英语教学实践中发展起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另一方面,它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英语教学法以这些相关学科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或受这些学科的影响,从这些学科中吸取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 三、英语教学方法浅析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好比学生是整个建筑物,语言是建筑实体,而教师是建筑设计师,如何用好材料来构筑出一栋漂亮建筑物是设计师面临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常遇到这种情况:有的教师英语很好,但是教学效果不佳;有的教师英语一般,而教学质量却很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涉及到教学方法的问题。英语教学法的规律是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依据,也以现代语言学对语言本质的多方面研究成果为基础。这规律既适用于教,也适用于学。既用于学生的学习,也用于老师学习。教学法强调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教、学、用,强调用英语想的能力和习惯。英语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认真实践,其英语水平和教学法理论水平同步提高,由自在状态上升到自为状态,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教学方法: 1.用英语教英语(Taught in English)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用英语教英语是实践性的具体表现,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用英语教英语要求教师基本上用英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解,也要求学生基本上通过英语来与教师进行交流。这也是常说的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和作为交际工具来学的根本原因。这样,英语既是教学对象又是教学手段。从而体现出英语课不同于其他课的特点。 当今我国英语教学常见的缺点是教学内容和形式割裂,不是努力用英语来教英语,而是大量用汉语来教英语。英语课堂上英语气氛不浓,不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感的发展,而且也影响教师本身英语水平的保持和提高。因此,提高用英语教英语的认识,增加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的比例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用英语教英语,使教师的讲转化为学生方面的练,让通常说的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统一起来,一些问题如讲多练少、学生边学边忘以及把语言课上成语法词汇知识课等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这样,学生注意力更集中,与教师配合更默契,思维能力在新语言工具的使用过程中有新的发展。 2.用英语想英语(Think in English) 用英语想英语,是指在用英语时用英语想而不是用本族语想。学英语不用英语思考,肯定学不好。学生的思想外壳主要是外语,抓英语思想的培养,就是要研究和处理英汉两种语言的关系。经验表明,对学生来说用英语想最常被卡住的地方大多是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差异,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截然不同。学生用英语交际时,由于怕错和英语不熟,所以求助于本国语就不能达到用英语想英语,而是用汉语想英语。为了使学生用英语时思路明确,就要把英汉差异点作为教学难点与重点,消除学生怕错心理,增加同义词和同义结构的替代练习。多进行练习,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够用英语想英语,而不是用汉语想英语。 3.背诵与联系相结合 在英语教学当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要求学生去学习不同于我们母语的另一种词汇及语法,而这种学习的初级阶段意味着需要不断地跟读及背诵,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大量背诵课文与大量多种练习的结合,是对于一切不同条件下的英语教学的普遍有效方法。背诵是中国人学习语文的传统有效方法,背诵有利于英语语音语调的正确、熟练,有利于语法和词汇的巩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口语的提高。 总之,作为英语教师应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注重各地区和各民族的差异,力求做到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教导学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关于学习的英语名言

关于学习的英语名言 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学习的英语名言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知识是珍宝,而实践是获取它的钥匙。 Knowledge is a treasure, but practice is the key to it. 2、果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失败亦是成功。 Failure is success if we can learn from it. 3、学习任何语言都是需要花费很多努力,但不要放弃。 Learning any language takes a lot of effort, but don't give up. 4、别人对你工作的干扰与你自己无数次地打断自己相比,微不足道。 Other people's interference with your work is insignificant compared to the numerous interruptions you have made yourself. 5、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If I can survive, of course I still have to learn. 6、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 Successful people learn from others, while unsuccessful people learn from themselves. 7、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Learning must be like a bee that has picked many flowers before it can produce honey. 8、学习一门语言的方法就是要尽量多地练习说。 The way to learn a language is to practice speaking as much as possible. 9、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 Frequent success in learning may lead to greater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students'self-concept as learning. 10、人要想学习一点东西,就应该先学会谦逊。 If one wants to learn something, one should first learn to be modest. 11、向一切成功者和失败者学习思想方法。 Learn from all the winners and losers. 12、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The more you study, the more you discover your ignorance. 13、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He who learns to learn is a very happy man. 14、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 Study hard and work hard to make youth more glorious. 15、如果你年轻时没有学会思考,那就永远学不会思考。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语篇思维模式 ?作者:韩红梅王京华杨馥卿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语句表达的差异 1.指称——人称与物称 在中国人的主体思维习惯的影响下,汉语语句表达主观性较强,多采用第一人称,且习惯上用人做主语。英国人倾向于进行客体思维,语句表达注重客观性,因此以物做主语的情况比较多。例如: ?(1)Recognition and sadness flooded her face. ?(2)Hisweariness and the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 ?而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母语的习惯影响,将同样的意思表达为:(3)She recognized me and her face was filled with sadness.(他认出我了,于是一脸悲伤。) ?(4)He was tired and it…s getting increasingly hot,so he decided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他疲惫不堪,天气也越来越热。他于是下了决心,一碰到舒适的阴凉处就坐下休息。) ?在英语母语者看来,这样的表达客观性意味较弱,句式缺少变化和起伏,在对人物心理的描绘上不及(1)和(2)生动形象。 ?2.语法结构——话题型与主谓型 汉语受整体综合思维模式的影响,注重先表达信息中心(话题),然后进行对话体的阐述、说明、铺叙等。赵元任先生认为,50%以上的汉语句子结构是话题说明框架,属于典型的话题型语言。 ?而西方人习惯于进行逻辑思维,因此英语语言结构严谨,逻辑性极强,一般遵循主语+谓语(主谓型)的基本框架,辅之以其他修饰、限制、补充成分,构成层层搭架的语句结构。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时,容易受到整体思维模式的影响,以话题+述题结构去构建英语句子。 ? ?例如:(1)Our policies 0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have won great success. ?(2)To make good impressions on the interviewer Should make good preparations for the job interview. ?这两个句子是以主语作为话题为中心构建的,其他成分用来进一步阐述话题的内容。 如果按照英语的写作思维模式来进行分析。会发现句中主语与谓语之间并不存在逻辑上的主谓关系,真正的主语被省略掉了,造成句子结构错误,概念表述含混不清。 二、语篇铺排的差异 1.段落发展方式——螺旋式与直线式 “汉语的篇章发展往往采用迂回的方式,不直截了当地阐述主题,而是以一种螺旋式的反复暗示逐步引出主题。”西方人习惯于抽象思维,因此英语语篇“在写作手法上就注重开宗明义,有的放矢,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般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明确设定论述的主题;阐述和证明论点时毫不旁顾,或解释原因,或举例论证;最后的结论水到渠成,戛然而止,或

如何培养英语思维方式6页word文档

如何培养英语思维方式? 一、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应该从模仿开始。 “学习语言的主要手段是模仿,这种模仿是从听觉定向活动开始的,经过大脑分析器的作用,然后由心理活动器官的操练而完成的。”心理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从听开始的,当一个婴儿生下来就学说话时,完全是靠听,模仿(imitate)母亲的声音。如果一个婴儿生下来就是一个聋子,他就听不到声音,也谈不上什么成功的模仿者。一个不足10岁的儿童,如果他一直生活在第一语言环境中,他就能学到一种漂亮的母语。如果想学好外语,必须下大功夫模仿,采取多种方式,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模仿。埃克斯利(Eckersley,C.E.1974)说过,毫无疑问,模仿是成功的钥匙,也许是把金钥匙。(There is no doubt that imitation is one of the keys, perhaps the golden key ,to success.)有人认为模仿很简单,好学,其实不然。养成一个好的模仿习惯并不容易,这种模仿只有像学母语那样,方可学好。不下功夫,以为轻而易举可以模仿好外语语音是不可能的。 因此,要想学好外语就要在模仿上下功夫,因为外语语言能否学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听准外语老师发音的能力和学习者的模仿能力以及反复模仿的耐心。如果跟着外语老师念一遍,过后一劳永逸,那是学不好外语的。所以,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模仿、重复、练习。“听别人怎样说,就照样跟着说。”这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 二、英语思维模式的培养应该培养自己摆脱母语的影响,用英语想英语。 用英语想英语,指的是在使用英语时用英语想(think in English),而不是用本族语想。用英语想,也可以说成用英语思考。学英语而不学用

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我们在摸索中前行 ——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教育教学也相应的也从思想上方法上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小学英语教材的更新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小学开设英语课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小学英语是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学生们在此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将会受益终身。因此,《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作为一线小学英语教师,我们都会在课余时间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反思和讨论,有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我们的教学在摸索中前行。 一、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 我们每一个英语老师都深切地体会到:对于初学英语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老师在在小学阶段,重点要勤抓学习常规: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主动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发言,自觉预习,复习,做到坚持天天朗读课文,拼写单词,熟背单词,句子,(不少于15分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些基本的学习习惯都跟其他学科相似。但英语学科我们更需要鼓励学生们在课外与老师、同学打招呼,交流时尽量用学过的英语单词、句子来表达,不断培养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用英语来说生活中常见的、常发生的事来弥补我们学习英语缺少环境的不足,更多地要培养学生自觉地、积极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参与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正确的语音、语调以及语感。而且老师还要做到:把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层层复现,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于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这样学生便能牢牢掌握每个模块的知识,甚至是每个学期,每个学年的知识。2、 英语学习兴趣的持续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随着学习英语的时间的增长,学习内

“整体性”汉语思维与“个体性”英语思维对比分析

[摘要] 文章从英汉两种语言书面语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分析汉语思维与英语思维的一个显著差异,即“整体性”与“个体性”差异。分析两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的差异对了解两种文化、学习两种语言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汉语思维;整体性;英语思维;个体性 一、引言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及文化,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不同类型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文化心理特征的主要因素,起着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作用。同时,思维方式又制约着语言的风格、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汉民族思维方式以整体性为主,直觉为先,忽视个体,强调天人合一。汉民族从整体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事理。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取向,传统中国文化是群体取向,注重维护群体利益,保障群体团结,将集体主义视为价值取向的核心。这种价值观体现在语言上表现为汉语注重由大到小,从强到弱,由国到家的表达方式,强调语言的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而英民族思维方式以个体性为主,依赖抽象理性,强调个人力量。英民族习惯于从个体角度出发,把事物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西方文化在价值观上是个体取向,重个体的天人两分,强调维护个人利益,发挥个人潜力,实现个人目标,以个人主义、人本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之下,英语里常常是由小到大,由个人上升到群体的表达方式,英语中“I”在句中总是大写, individualism 和egoism非贬义词。[ 1 ] ( P37) 汉语注重内在意念,整体印象,不受形式的约束,用词造句成章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意合法(parataxis) ,重意义组合而轻形式结构,让读者和听者从整体上将句与句联系起来,领悟其中的意义,汉语对语境依赖较多( high - context) 。“中国语法是软的,富于弹性”[ 2 ] ( P141) ,这个“弹性”,体现了从整体出发,依赖语境的人的悟性。与汉语相比,英语是一种更为形式化的语言。英语用词造句成章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形合法( hypotaxis) ,重形式结构协调,属于低语境文化( low - con2text) ,读者较少依赖语境就能分析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 2 ] ( P141) ,这个“硬性”,体现了从个体出发,不依赖整体语境的人的理性。本文从词汇、语法及篇章方面分析两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的差异。 二、词汇 在词汇方面,两种语言的整体与个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性运用、词的意义以及词的形象程度等方面。受整体性汉语思维的影响,汉语表达重意义,轻形式。汉语词性运用区别意义不是很大,英语则有严格要求。从语言结构上划分,汉语属于孤立语,其词形不受语法影响而发生变化。在汉语中,词没有严格的形态屈折变化,而英语强调个体变化,属于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因而,相对英语而言,词性在汉语中显得并不举足轻重。例如,“美”这个词既可以作形容词,也可看作是抽象名词,无论理解如何,它不影响表达。但英语中必须将它放置特定语境,在名词前它就是形容词“beautiful”,作主语它就只能是抽象名词形式“beauty”。词性的运用还体现在词语搭配方面。汉语中只要个体词汇在整体意思表达中具有相同或相近意义,我们就选用同样的词汇,不去考虑词汇的语法搭配。英语却有明显的规定性。如: such和so意思上都是“如此”,但语法意义却有不同。英语中, such用来修饰名词,而so用来修饰形容词。 这种模糊与具体的差异同时也表现在词义的表达方面。如“赢”在汉语中有两种含义: (1)余利(2)胜,作第二种意思讲时,在英语中,因为表达赢的逻辑关系不同,采用的词也不同。如“他赢了我。”表示他击败了我,英文表达为“He defea2ted me. ”;而在“他在比赛中赢了”中赢却表示获胜的意思。英语表达为“He won the game. ”又如“怀疑”一词在汉英辞典的解释有“distrust, doubt, suspect”, [ 3 ] ( P376)而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里同样作为动词,“doubt”的汉语解释为:“thinkthat something may not be true”,汉语译为“怀疑”;“suspect”的汉语解释同样是“怀疑”,但英语解释却是“to think thatsomething is p robably true or likely,

关于英语名言句(最新篇)

关于英语名言句 关于英语名言句 关于英语名言句精选: 1. Be sift to hear, slo to speak.多听少说。 So nothing, reap nothing.春不播,秋不收。 3. Being on sea, sail; being on land, settle.随遇而安。 4. Be slo to promise and quik to perform.不轻诺,诺必果。 5. Beteen the up and the lip a morsel ma slip.功亏一篑。 Beteen to stools one falls to the ground.脚踏两头要落空。 7. Better an open enem than a false friend.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8. Better an empt purse than an empt head.宁可钱袋瘪,不要脑袋空。 9. Better good neighbours near than relations far XX.远亲不如近邻。 10. Be just to all, but trust not all.要公正对待所有的人,但不要轻信所有的人。 关于英语名言句: 1. Never sa die.永不气馁! Nurture passes nature.教养胜过天性。 3. Nothing is impossible!没有什么不可能! 4. Believe that god is fair.相信上帝是公平的。 5. Adversit is a good disipline.苦难是磨练人的好机会。

英语思维模式的特点

英语思维模式的特点 一般特殊型 一般特殊型又称直线型,这种模式在英语思维模式中占主导地位,要求说话者或者作者直截了当、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开宗明义地概括主题思想,然后再引出具体事例或细节对主题进行展开。这是英文典型的语篇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上文提出概括观点的基础上,从某一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随着文章的发展,提供大量具体的、细节性的信息作为上文的解释。McCarthy (1993) 认为这种模式的宏观结构大致如下两种:先概括后举例(generalization---example)以及先谈整体轮廓,后说支持性的细节(preview ---detail)如图: A 概括陈述 B 概括陈述 具体陈述1 具体陈述 具体陈述2 更具体的陈述 具体陈述N 。。。。。 总结性概述概括陈述 注意:所谓的具体陈述指的是作者在展开篇章开头综述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在具体的篇章中可能呈现的表达方式有:详细说明、举例说明、数据证明、同位解释、既成事实、引经据典等手段。总之,就是将上文某些抽象的观点随着文章的发展逐一具体化。 问题解决型 这种思维模式的主要程序是:首先说明情况或综述某一现象,然后提出具体问题或将问题具体化-----给出文章发展的一个客观背景;随后分析人们主观的反应(或者可涉及原因分析、或手段,或目的),做出的反应可能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或没有完全解决,最后对此作出评价。这种模式在篇章中是比较常见的,不仅出现在科学论文、实验报告、新闻报道中、还出现在文学篇章中。这个序列可能会有变异,或在顺序上有所调整,或在四个构成成分中缺少某一个(如情景或反应成分),但一般情况下再组织完好的篇章中,人们总是期望这些成分都呈现出来。 注意:在这一类篇章中,作者在分析原因、结果(影响)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可以采取求同或者求异两种方式。 在这类文章中常见的表达有: 名词类:cause (原因),factor (因素),origin,reason, root , source, consequence, effect, outcome, result 动词类:Account for(解释…的原因), arise from(产生于), ascribe to (归咎于), attribute to (归咎于), blame …for(归咎于), be due to(由于), be effected by (由于), be rooted in (由于), be incurred by (由于), come from (由于), originate from(由于), owe to (归于), result from(由于), stem from(由于), cause(导致), produce(导致), bring about (导致), contribute to(导致), give rise to(导致), lead to(导致), result in (导致)形容词和副词类:Be responsible for , consequent, effective , resulting , resultant, accordingly, as a result, consequently, for this reason(因此), hence(因此), in consequence(因此), on account of this (on this account ) (因此), thereby(因此), therefore, thus, why

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应该从模仿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一、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应该从模仿开始 创建时间:2011年5月19日(星期四) 下午3:09 | 分类:未分类| 字数:3408 | 发送到我的Qzone | 另存为... | 打印 一、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应该从模仿开始。“学习语言的主要手段是模仿,这种模仿是从听觉定向活动开始的,经过大脑分析器的作用,然后由心理活动器官的操练而完成的。”心理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从听开始的,当一个婴儿生下来就学说话时,完全是靠听,模仿(imitate)母亲的声音。如果一个婴儿生下来就是一个聋子,他就听不到声音,也谈不上什么成功的模仿者。一个不足10岁的儿童,如果他一直生活在第一语言环境中,他就能学到一种漂亮的母语。如果想学好外语,必须下大功夫模仿,采取多种方式,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模仿。埃克斯利(Eckersley,C.E.1974)说过,毫无疑问,模仿是成功的钥匙,也许是把金钥匙。(There is no doubt that imitation is one of the keys, perhaps the golden key ,to success.)有人认为模仿很简单,好学,其实不然。养成一个好的模仿习惯并不容易,这种模仿只有像学母语那样,方可学好。不下功夫,以为轻而易举可以模仿好外语语音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想学好外语就要在模仿上下功夫,因为外语语言能否学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听准外语老师发音的能力和学习者的模仿能力以及反复模仿的耐心。如果跟着外语老师念一遍,过后一劳永逸,那是学不好外语的。所以,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模仿、重复、练习。“听别人怎样说,就照样跟着说。”这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二、英语思维模式的培养应该培养自己摆脱母语的影响,用英语想英语。用英语想英语,指的是在使用英语时用英语想(think in English),而不是用本族语想。用英语想,也可以说成用英语思考。学英语而不学用英语思考,一定学不好。用英语思考,就是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和理解时,没有本族语思考的介入,没有“心译”的介入,或者说本族语思考的介入被压缩到了极不明显的程度,自己也感觉不到“心译”的负担。这才是真正流利,熟练的境界和标志。用英语思考并不神秘,也非高不可攀。初学时,“心译”的介入很明显,但时间一长,反复运用的次数越来越多,“心译”的程度就会越来越小,以至接近于消失。可见,培养英语思考的基本途径是系统的大量的反复使用,是实践练习。语言是工具。使用任何工具都有一个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在不熟练的阶段,多余的动作很明显,总要一边做一边考虑。初学者使用外语时,“心译”就是这种多余的活动,是一边用一边考虑的表现。这里所说的考虑实际上是在大脑里进行的对将要表现出来的外部活动的一种检验。用本族语交际时,也有考虑考虑再说的情况,可以说是在心里把原来要说的话转成或翻译为另外一些说法进行掂量。但由于习以为常,所以不会给人造成负担和精神紧张。而在用英语交际时,由于怕错,所以想了又想,而由于英语不熟,语汇不多,所以就求助于本族语,产生“心译”。因此,培养用英语思考,消除“心译”,主要消除学生怕错的紧张心理。学习英语、使用英语都要用思想。思想要有逻辑性。逻辑指思维的规律性。思想的逻辑性,条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反映的系统性和所掌握语言的系统程度。语言问题与逻辑问题是密切联系的。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表达或理解别人用英语表达的思想时,所遇到的困难虽然表现为语言上的困难,但实质上有相当一部分,或在相当程度上乃是逻辑上的困难。表达不好,常常是思路不清,理解不好,则常常是推理能力差。因此,为了培养用英语思考,就要加强英语练习的逻辑性,注意按照英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多种联系,从性质、属性、层次、因果等各方面的关系,对练习的形式和内容进行组织,训练学生成套地表达和理解,形成以英语为外壳的思维定势,相应的英语材料则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在大脑里源源不断地涌现。摆脱母语影响的教育,用英语想英语应表现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一)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激活学生学习思维。1.融洽师生关系,激发用英语思考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用英语想英语,独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3.给予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情趣,激发用英语思维。(二)创造生动的语言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用英语授课,坚持用英语和学生交流,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挖掘教材本身的情趣,

英语教学的思考

对英语教学的思考 通过参与自治区教研室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反思自己的教学,绝大部分时间我不是在用教材,而是在教教材,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这样做的结果是:上课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抓,却什么都抓不到,课文也没教会,重点也没掌握,久而久之学生什么也没有学会,更糟糕的是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了耐心和兴趣,更无从谈起信心的建立,学生不愿学英语,老师不愿教,师生关系紧张。 今天听了王老师对英语教学的点评,我明白了自己今后英语教学的方向。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一定要实际,明确,要小而精,有操作性,让学生能完成教师设置的目标。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本节课学生能理解并会读哪几个单词,能理解并运用哪几句话。课文里涉及的语言点是多而杂的,我们不可能全部掌握,只有把握重点,围绕重点句型进行语言点的操练,这样学生才能学有所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坚持不懈的积累和努力,学生才能学有所得,逐渐树立学习的信心。 其次要努力打造真实的教学情境。英语学习最大的难点就是母语环境和学习氛围,因此要结合学习实际和现有条件,为学生创造模拟情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非常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参与。我们经常说要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语境,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做得非常不好,要么是语境不够真实,要么就是没有可操作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有一次听一位老师讲解“heavy和light”这两个单词时老师非常吃力地提了一桶水并

说:“Oh, it’s very heavy.”,非常自然地引出单词,语境非常真实,学生学习印象非常深刻,学完单词后再上去提水感受这个单词,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记得非常牢固。 第三,要创造性的整合教材,使教材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尤其是语言教学如果按照传统教学的方法教授,其后果不堪设想,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整合教材。教学时一门艺术,更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在整合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综合教学内容、学生现有的学识、儿童认知水平和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明白先学什么,后学什么,运用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把生词和语言点有机整合,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就是使教材由薄变厚的过程。在整合教材时,我们必须把握重点,突出难点,课堂活动或教学必须紧紧围绕中心任务而展开,对无关课文理解或教材重点的内容可忽略或一带而过,这就是由厚变薄的过程。段老师处理教材非常得当,整堂课都是围绕重点句型而展开的,学生参与率很高,语言输出非常准确。 第四,要关注学生。新课标要求教师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掌握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和方法。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知,儿童前期智力的基本特征是:感性经验、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并逐步过度到逻辑思维为主;思维具有可逆性,并能进行初步的判断和推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任何事物都要问个究竟;具有很强的记忆力,特别是机械记忆的能力;善于想象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利用直观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英语思维模式学习-名词学习(十)

英语名词学习(十)under连用的名词 1. The building under construction will be the highest in this city.这个在建的建筑将是这个城市最高的。 2.The question is still under discussion.这个问题还在讨论中。 3.An investigation is under way.正在进行一项调查。 4. An inspection of school buses is under way after 19 children were killed in an accident. 在19名孩子死于车祸后,开始对校车进行安检。 5.China’s aquatic fauna and its vast marine areas are under threat from intensive coastal exploration and land-based pollution, a senior official said.一位高级官员说,由于密集的沿海勘探以及来自陆地的污染,中国的水生动物以及大片海域都面临着威胁。 6.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s is still under investigation.事故原因还在调查当中。 词汇积累 1.army an army of one一个人顶一群人 2.arrest four arrests逮捕四人 3.arrival

He was rescued by the arrival, in shorts and shirts, of most of the school football team.他被赶来的人救了,他们中大部分来自校足球队,穿着短裤和衬衫。 the arrival of the railroad age铁路时代的到来 4.art a.Quite a lot betterthan the old plants, though still not state of the art.比老工厂好很多,还没达到最先进技术水平。 b. perfect it to an art form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5. ascendancy优势 And what might happen if they were to gain the ascendancy in the army council?如果他们在军事委员会中占据上风,结果会怎样。

关于英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关于英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天才只意味着终生刻苦奋斗。——Menjelev Always bear in mind that your own resolution to succes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 one thing. 永远记住:决心成功比任何一件事都重要。——Abraham Lincoln It is no use doing what you like; you have got to like what you do. 不能爱哪行才干哪行,要干哪行爱哪行。 Give me a place to stand and I will move the world.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移动地球。——Archimides If you don’t learn to think when you are young,you may never learn. (Thomas Edison, American inventor) 如果你年轻时没有学会思考,那就永远学不会思考。 Books and friends should be few but good. 读书如交友,应求少而精。 People die, but books never die. No man and no force can abolish memory. ----Franklin Roosevelt 人会死亡,书却无朽。没有任何人可以丢弃记忆。 ---拂兰克林·罗斯福

Reading is not merely sympathizing and understanding; it is also criticizing and judging. ----Virginia Woolf 阅读不仅是同情与理解,也是批评与判断。 ----拂吉尼亚·伍尔夫 Reading is to the mind what exercise it to the body. ----Richard Steele 读书之于心灵,犹如运动之于身体。 -----理查德·蒂尔 The more a man learns ,the more he knows his ignorance. ----The Book of Rites 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 To be fond of learning is akin to knowledge. To practice with vigor is akin to benevolence. To possess the feeling of shame is akin to courage. -----Confucius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孔子Reading without reflecting is like eating without digesting. 读书不加思考,如同吃东西不经消化。——Edmund Burke 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 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 读书使人充实,交谈使人精明。

中英思维模式差异及分析(英文)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inese thought pattern and English thought pattern Abstract This context is basing on the study of Robert B. Kalpan, J. Needham and Nelson,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ought pattern. It also studies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ose differences. The author hopes it can help people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and to avoid the misunderstanding rising by those differences. Key words:Chinese and English thought pattern; comparative study; differences; cause This context studies three thinking mode counterparts: circular thinking vs. linear thinking, concrete thinking vs. abstract thinking and integrative thinking vs. analysis thinking. Circular Thinking vs. Linear Thinking Kalpan says Chinese thought pattern is characterized by circular type while English one is linear type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their different paragraph format.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Kapla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ragraph is screw-type which means the theme of the paragraph isn’t pointed out directly but using a roundabout way to explain. Though former narration has informed the theme, it paves the way of theme with repeated spiral hint rather telling clearly. So, the Chinese thought pattern is circuitous one. On the contrary, an English expository paragraph usually begins with a topic statement, and then, by a series of subdivisions of that topic statement, each supported by example and illustrations, proceeds to develop that central idea and relate that idea to all the other ideas in the whole essay, and to employ that idea in its prop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other ideas, to prove something, or perhaps to argue something. That is to say, English thought pattern is linear patter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